中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比较课件

合集下载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

中西方浪漫主义的不同“浪漫主义”最早是由德国人弗利德利希·施莱格尔于1797年在《雅典娜神殿》上所发表的《片断》中提出的。

而后在整个欧洲范围内蔓延,形成了一种文学思潮。

他们的主要主张是:强调主观精神、个性主义和批判意识,反对古典主义的因袭陈规和压制个性,要求个性解放和绝对的创作自由,否定艺术家遵循任何规则,这些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都是对人本主义的高扬。

而中国的浪漫主义是在五四时期产生的,1921年7月创造社的成立,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的萌生。

西方浪漫主义和中国的浪漫主义都对情感极度推崇,且都提倡艺术目的论,而想象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运用对“五四”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郁达夫在《诗论》中写道:“无论诗歌小说里,若没有这样一种想象作用,那么情也就不能发生,思想也就无从传播。

西方浪漫主义推崇的个性主义也融入了中国“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中。

中国的浪漫主义在西方浪漫主义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第一,中西浪漫主义虽然都对情感极为推崇,但两者所说的情感大不相同。

西方浪漫主义所说的情感包括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浪漫主义则大都主张表现同质的情感,或是内心郁积的愤闷,或是心中弥漫的愁苦情怀。

第二,“艺术无目的论”产生的缘由和意义不同。

西方浪漫主义者提倡“艺术无目的论”即文学作品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没有所谓外在的目的和功利性,这种观念反映了人们自觉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价值以及对古典传统反叛的浪漫主义的根本精神。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虽然也追求艺术的独立性价值,主要不是像西方浪漫主义那样表现为对古典主义的反叛,而是表现为与现实主义的冲突与依存。

它与现实主义的冲突表现为对所谓“纯粹客观主义”的斗争,而与现实主义的依存则是出于对创作主体的行为维护和以艺术为本位的追求。

第三,中西浪漫主义虽然都强调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在具体认识上仍存在着差别。

西方浪漫主义者大多认为,想象只是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西方文学差异

中西方文学差异

华北电力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教师签名:华北电力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Differences in Western Literature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成人教育学院年月日(不填)摘要中西方文学作为世界文论的两大系统,具有不同的生长机制和发生根基。

观念和形态也有不同的发展态势,这种差异主要是由文学语境和历史情景所造成的。

中国传统文学主要是以“抒情”尾注,主要用来表现社会和个体的情感,属于审美论的范畴。

在我国西方文学观念中,“模仿论”统治了欧洲西方思想的两千年,这种认知属于“认识论”,西方主要将文学当作知识。

本文从历史、环境,文化,人文等方面对中西文化的差异进行阐述,进而对中西方文学进行差异的解读。

关键词:中西、文学、差异目录绪论 (1)第一章.中西方文学起源和发展 (2)第一节中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2)第二节西方文学的祈愿和发展 (2)第二章.中西方文学和新观念不同 (3)第一节中国文学核心观念——抒情为主 (3)第二节西方文学核心挂念——摹仿为主 (4)第三章.不同题材下的中西方文学差异 (5)第一节“女性文学”中的中西方文学差异 (6)第1条. “女性文学”西方注重平等 (6)第2条.“女性文学”中国文学注重“随性” (6)第二节“儿童文学”下的中西方文学差异 (7)第1条. 中西儿童文学教育价值观不同 (7)第2条. 中西儿童文学创作思路不同 (7)第3条. 中西儿童文学情感元素不同 (8)第4条.中西儿童文学对“人”本位认识的不同 (8)第5条. 中西儿童文学出发点、侧重点不同 (8)第6条.中西儿童文学主人公形象不同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1)绪论全国高校自新时期以来所编写的《文学概论》之类的书目已经达到了300多种。

在反复编写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惊艳,但也有很多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将中国文学和西方文学进行融合,进而想要构建一种专题体系。

中西比较诗学

中西比较诗学

一、中西社会文化特征与中西诗学特色
1、中西社会经济、政治特征及其对中西诗学的影响 中西社会最根本的差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经济更具 有商业性特点,农业的发达则使得中国社会经济更具有农业性特点。这都 对中西文学艺术与诗学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商业性社会,具有开放性特征,而民主政治,则鼓励人们去冒险、创 新,这反映在西方文学艺术与文艺理论上,则是表现出勇于创新的精神; 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则重描述个人英雄,个人爱情和个人享乐等。同时,尽 管西方以叙事文学为主,尽管西方诗学主张摹仿现实,但却又提倡情感的 宣泄,提倡酒神般的狂欢,以便在情感宣泄中去获得心灵的舒畅,在酒神 狂欢中去寻求审美的快感。 与西方相比之下,中国的农业性社会和宗法性政治,则具有封闭性和 保守性,因此中国的文艺理论就要保守得多,所以,文学上的复古运动, 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同样,正因为中国文学反对越礼纵欲,主张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此,虽然中国诗学主张抒情言志,但却又提 倡节制情感,勿过勿滥。主张在克制之中达到情感中和,文质彬彬,在安 贫乐道中走向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提倡素谈的文采,含蓄蕴藉的风格。
3、中西思维、语言特征及其对中西诗学的影响
商业社会的天人对立,又造成了西方人外向型的心态。人们 最关心的是外在世界的构成,时间与空间,物质的形式,事物的 比例等外在的东西。中国农业型社会是自给自足、封闭的,于是乎天人和 谐中的“怡然自乐”,又造成了中国人内向型的心态,人们关心的是自身 内在的东西。所以西方是向外探索的“思物”,中国则是反求诸己的“思 我”。外在型心态,反映在文艺上必然注重外在形象的摹仿,认为美就在 真实地摹仿自然,注重外在形式的比例、对称、和谐,认为美在形式的和 谐。在探索自然万物时,必然重视主观与客观、时间与空间、形式与内容、 原因与结果等范畴和关系,必须刨根问底,将事物的真实面貌一层层剥开, 这样,外向型的“思物”又形成了西方注重逻辑关系的分析性的思维方式。 内向型的心态反映在文艺上必然注重内在的气质、神韵,认为美是内在的 神气而不是外在的形体。与西方相反,中国古人关于“仁义”,“天理良 心”的内在反省,则培养了中国直觉的、感悟式的思维方式,追求在直观 中的感悟。 同时,中西诗学的差异,又与中西语言文字的差异密切相关。西方语言 长于细致的分析和演绎推论,但未免缺乏形象美感。而中国文字虽不长于 演绎分析,但却富于形象的美感,往往让人在生动而具体的形象中领悟。 而这种抽象的概念表述与具体的形象比喻,恰恰是中西诗学的一大差异。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二、柯勒律治——想象与天才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浪漫主义文学PPT课件

浪漫主义文学PPT课件
10
《抒情的插曲》(1823)由65首 独立的短歌组成。
“乘着歌声的翅膀温驯 聪明的羚羊, 跳过来谛听, 神圣大河的波涛, 在远方澎湃作响。” 《乘着歌声的翅膀》
11
《抒情的插曲》23
为什么玫瑰这样苍白 啊,你说,亲爱的,为 什么? 为什么碧绿的草坪上 蓝色紫罗兰无语沉默? 为什么那云雀在空中 这样悲哀忧伤的歌唱? 为什么在那麝香草里?
28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赏析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拜伦的 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它记载 了拜伦两次国外游历的见闻和感想,既 是一部生动热情的旅途日记,也是拜伦 当时重大历史事件的政治讽刺诗。
29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第一,采用游记形式作为全诗的结构形式, 作者把对德国现实的描绘和幻想形象 交织一体,构成这部长诗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二,抒情和叙事相结合,有时甚至夹叙夹 议,这种见物兴感的写法有助于揭露现实。
第三,又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大量运用比喻、梦幻 和象征的手法,在描绘现实中掺杂进梦境、 童话和传说。
第四,长诗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犀利的讽刺语言
海涅《论浪漫派》(1833)
海涅
8
是海涅使我懂得了抒情诗 人的最高境界。我上溯几千年, 在所有的古老帝国里,都无法 找到像他的那种悦耳而奔 放的音乐。”
——尼采
9
《青春的苦恼》(1816— 1821): 由梦幻曲、短歌、浪漫曲和 十四行诗四个部分组成。
“我跟一些人一样,在德国感到同样的痛苦, 说出那些最坏的苦痛,也就说出我的痛苦。” (《每逢我在清晨》)
——《简明剑桥英国文学史》
25
拜伦主要创作有:
• (1)1807年诗集《懒散的时刻》 • (2)1809—1811年间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一、二

《中西文学比较》课件

《中西文学比较》课件

中西文学的形式比较
结构形式
中国文学结构形式多采用章回 体、叙事诗等传统形式,而西 方文学结构形式更丰富多样, 如小说、戏剧等。
语言形式
中国文学语言形式注重音韵、 对仗等修辞手法,而西方文学 语言形式强调个性、创新。
表现手法
中国文学表现手法多采用象征 、隐喻等手法,而西方文学表 现手法注重现实主义和心理分 析。
中西文学都关注人性、情感和社会问 题,都通过文学作品传达思想、情感 和文化内涵。
不同点
中西文学在表达方式、审美观念和题 材选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例如中 国文学强调意境和象征,而西方文学 则注重情节和人物塑造。
02
中西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中国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品
现实主义文学
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为核心,反映社会 矛盾和人民疾苦。代表作品有《红楼梦》、《水浒 传》等。
中西文学的风格比较
01
02
03
情感表达
中国文学情感表达深沉、 内敛,而西方文学情感表 达直接、热烈。
叙事风格
中国文学叙事风格注重情 节、人物塑造,而西方文 学叙事风格强调语言和思 想表达。
文化背景
中国文学文化背景多植根 于中华文化,而西方文学 文化背景则广泛吸收欧洲 文化传统。
04
中西文学的影响与启示
浪漫主义文学
强调个性、情感和自然,追求 自由和解放。代表作品有《少 年维特的烦恼》、《巴黎圣母 院》等。
现实主义文学
以真实描写社会生活和人物形 象为核心,反映社会矛盾和人 民疾苦。代表作品有《红与黑 》、《高老头》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强调多元、相对和不确定性, 打破传统叙事规则。代表作品 有《百年孤独》、《等待戈多 》等。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

英法浪漫主义文学比较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用拉丁文演变的方言所写的“浪漫传奇”,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

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

它继承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哥特式小说的传统,反拨古典主义传统,推崇个性解放,思想自由,重视情感,返回自然和民主的思想。

德国古典哲学和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两大理论来源,而浪漫主义运动的产生与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启蒙主义运功密切相关。

18世纪英国的工业化程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社会对人的异化更加严重,工业资产阶级、金融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的矛盾也愈演愈烈,劳资矛盾突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向往回归自然,怀念往昔岁月。

在法国,资产积极的低位虽已确立,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但政权形式和政治体制频繁更迭,各阶层低位也多次变迁,社会矛盾极其复杂。

启蒙主义理想破灭,人们陷入了普遍的失望情绪。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给对人类的未来带来了希望,并对英国社会造成冲击。

在这个背景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崛起,它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追根溯源,浪漫主义作家在思想上深受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影响,开始重视人的自由、自在和自为性,并开始重新去认识“自我”、审视“自我”,从而进一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英国浪漫主义内部思想精神复杂,有柯勒律治的浪漫的超自然主义、华兹华斯的英国国教的正统主义、雪莱的无神论的精神主义、拜伦的革命的自由主义、司各特的对以往时代的缅怀,等等。

但英国的浪漫主义还是有着鲜明的英国气质,即“自然主义”,和个人的、独立的诗人特性,贵族绅士般的矜持。

审慎保守的是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英国正统主义,自由大胆的风格以拜伦、雪莱、柯勒律治、司各特为代表。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文学发展与演变
浪漫主义文论是在古典主义文论之后逐渐兴起的,它反对古典主义的规范和束缚,主张 文学创作的自由和创新。
哲学思想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论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康德、谢林和费希特等人的哲学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自 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PART 02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思想
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
个性解放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个性的解放和自由 ,反对束缚和限制,主张个体独立思 考和自由表达。
ABCD
强调个性与创新
浪漫主义文论鼓励作家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表 达,反对模仿和复制。
倡导自由与反权威
浪漫主义文论反对权威和传统束缚,主张文学创 作的自由和独立。
浪漫主义文论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背景
浪漫主义文论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反对启蒙运动理 性主义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情绪日益高涨。
自我实现
浪漫主义文论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我 实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以 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自然崇拜与回归自然
自然崇拜
浪漫主义文论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 和高度的崇拜,认为自然是美的化身 和灵感的源泉。
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论倡导回归自然,摆脱城 市和文明的束缚,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和心灵的净化。
2023 WORK SUMMARY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思想 • 浪漫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浪漫主义文论的影响与评价 • 浪漫主义文论的现代意义
PART 01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浪漫主义文论的定义
01
浪漫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强调个人情感 、想象和创造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