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1.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

•石蜡切片法,也称为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组织切片和植物切片的方法。它是将生物样本或植物材料浸泡在石蜡中,并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的技术。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基于石蜡的特性和切片机的工作原理。

•石蜡是一种固态蜡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可模塑性。它的熔点较低,在55-6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使得将样本浸泡在石蜡中能够快速固化和切割。切片机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固化后的样本,从而得到薄片。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样本固定:将生物组织或植物材料固定在切片床上,通常通过福尔马林等化学物质进行固定。

–组织处理:将固定后的样本进行去水化和脱脂处理,以去除水分和脂肪等物质,使样本更易于渗透和固化。

–石蜡浸渍:将处理后的样本浸泡在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样本组织中,并使其固化。

–切片制备:将石蜡固化的样本放置在切片机上,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得到薄片。

–切片染色:将薄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样本的可视化效果和对细胞结构的观察。

2. 石蜡切片法的应用

•石蜡切片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石蜡切片法的一些主要应用:

2.1 生物组织切片

•生物组织切片是石蜡切片法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石蜡切片法可以将生物组织固化并切割成薄片,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组织切片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2.2 病理分析

•石蜡切片法在病理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等组织成分的细微结构,实现对肿瘤、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病理分析和诊断。

2.3 细胞学研究

•石蜡切片法可用于细胞学研究,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特征,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进行研究。细胞学研究在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4 植物学研究

•石蜡切片法在植物学研究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组织构成和生长发育等特征,对植物的营养吸收、生理代谢和生殖等过程进行研究。植物学研究中的石蜡切片法有助于揭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资源利用。

2.5 教学和科普

•石蜡切片法的操作简单易行,并且能够直观地显示样本的微观结构,因此在生物学教学和科普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石蜡切片法可以用于制作教学和科普用的显微镜切片,供学生和公众观察和学习。

总结

•石蜡切片法以石蜡的可模塑性和切片机的切割原理为基础,是一种常用的生物组织切片和植物切片方法。它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石蜡切片法,可以对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特征进行观察、研究和诊断。石蜡切片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技术,对于生物学教学和科普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及应用 1.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 •石蜡切片法,也称为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于生物组织切片和植物切片的方法。它是将生物样本或植物材料浸泡在石蜡中,并使用切片机将其切割成薄片的技术。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基于石蜡的特性和切片机的工作原理。 •石蜡是一种固态蜡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可模塑性。它的熔点较低,在55-60摄氏度范围内熔化,使得将样本浸泡在石蜡中能够快速固化和切割。切片机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固化后的样本,从而得到薄片。 •石蜡切片法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样本固定:将生物组织或植物材料固定在切片床上,通常通过福尔马林等化学物质进行固定。 –组织处理:将固定后的样本进行去水化和脱脂处理,以去除水分和脂肪等物质,使样本更易于渗透和固化。 –石蜡浸渍:将处理后的样本浸泡在石蜡中,使石蜡渗透到样本组织中,并使其固化。 –切片制备:将石蜡固化的样本放置在切片机上,通过旋转刀片和样本的移动来切割石蜡,得到薄片。 –切片染色:将薄片固定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样本的可视化效果和对细胞结构的观察。 2. 石蜡切片法的应用 •石蜡切片法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医学和植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是石蜡切片法的一些主要应用: 2.1 生物组织切片 •生物组织切片是石蜡切片法最常见的应用之一。通过石蜡切片法可以将生物组织固化并切割成薄片,用于观察和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生物组织切片可用于研究疾病的病理学特征、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2.2 病理分析 •石蜡切片法在病理学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通过切割和染色石蜡切片,可以观察到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间质等组织成分的细微结构,实现对肿瘤、感染和其他疾病的病理分析和诊断。

石蜡切片实验指导

组织石蜡切片技术 (编写者:艾鹏飞) 原理:以石蜡作为包埋剂,用旋(回)转切片机切成薄片,经脱水、染色、再脱水、通明、封片等处理制成永存切片,便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内的显微形态和结构。药品与试剂: 福尔马林、二甲苯、石蜡、乙醇(50%、70%、80%、95%、100%)、蒸馏水、合成树脂、鲜蛋白、纯甘油、麝香草酚、冰醋酸、硫酸铝钾、碘酸钠、伊红Y、苏木精。 仪器及设备: 恒温水浴箱、金属包埋框(或玻璃平皿、硬纸折叠小盒等)、酒精灯、毛笔铅笔、小刀、持蜡器、擦布、切片刀、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棒、滴管、烧杯、无菌手术器械(包括眼科剪刀、眼科镊子、小脂肪夹)、2 毫升注射器、显微镜、接物测微计、接目测微计。 1、取材: 组织块长1.0 厘米,宽0.5 厘米,厚0.5 厘米,注明样本(根尖、叶片、花药、子房等)名称、编号。如用种子萌发的根尖,在根长至1-2 厘米时,切取靠 近根尖端部根茎约0.5 厘米。 2、固定: 用FAA 固定液(5%福尔马林+5%冰醋酸+90%的70%酒精)固定24h。 3、冲洗: 用70%酒精换洗3 次,每次1-2h 。 4、脱水: 80%、90%乙醇1—2h,再分别用无水乙醇(A)、(B)各脱水1—2h。 5、透明:

无水乙醇:二甲苯(1:1 )透明1—2h, 二甲苯(A)、(B)各透明1—2h。 6、透蜡: 买来的新蜡需经过煮炼方可使用,方法是:加温至60C熔化,待凝固后再 熔化,反复加温多次以除去石蜡内的水分,增加石蜡的密度,最后经过滤后使用。 依次用1:1、1:2二甲苯石蜡各浸泡15—20min (55C),再分别用石蜡(A)、 (B)各浸泡20—30min (60C)。此过程在恒温水浴箱中进行。 7、包埋: 包埋,即将浸透石蜡的组织块铸成蜡块的过程。目的是增加组织的硬度,以便制成微薄的切片,其过程如下: ( 1) 将所用器械,包括金属包埋框(或是玻璃平皿,硬纸折叠小盒等) ,包埋用解剖镊等放入熔蜡箱内,烘热待用。 (2) 将酒精灯点燃,从熔蜡箱中取出包埋框,于包埋框及其底板(通常用金属板或玻璃板)上涂一层液状石蜡或甘油,然后将熔化了的石蜡小心注入包埋器内。 ( 3) 用热镊子取出渗透石蜡的组织块,平置于包埋器内,注意将所需要的切面向上,平贴于包埋器的底部。 ( 4) 将组织埋妥后及时将标本标记紧贴于所包组织的蜡块边缘,以免混乱。标记可用铅笔、毛笔书写,千万不可用钢笔或圆珠笔。 (5) 当于室温下包埋器表层的石蜡凝固后,将包埋器平稳拿起,放入冷水中,以便包埋蜡块快速冷却凝固。注意一定要等表层石蜡凝固后再放,否则水浸入蜡块内,使蜡块内出现水泡,致包埋失败。 ( 6) 包埋好的蜡块应进行修整,从包埋框取出蜡块,用小刀依照组织大小,切去边缘余蜡。注意蜡块四边均要平切,组织周围留下适度蜡边,底部平切,使成平整方块,其高度不宜超过1 厘米,切忌损伤组织块。 (7)包埋好的蜡块应呈均匀的半透明状,若蜡块中组织出现混浊,则可能是由于组织脱水、透明不充分所致。若蜡块中出现白色冰花样结晶,则可能是由于包埋动作太慢, 放入组织块时石蜡已出现部分凝固,或是包埋用石蜡中含有过多的二甲苯,还可能是冷却用水温度高,石蜡包埋完好后不能快速凝固而引起。 8、切片及粘片: ( 1) 将修整好的包埋组织蜡块固定于持蜡器上。

石蜡切片

石蜡切片 切片法:切片法是将材料处理后用切片机将标本切成薄片好后封藏观察 切片法: 切片法的种类: 石蜡切片技术 冷冻切片技术 半薄切片技术 切片法制片的过程: 取材(动物或植物)——固定——洗涤——染色(整体染色)——脱水(梯度酒精)——透明——浸蜡透入(包埋剂)——包埋——切片(黏附切片与载玻片上)——脱蜡——复水——染色与复染——脱水——透明——封藏 石蜡切片的主要过程:杀生(取材)——固定——冲洗——脱水——保存——透明——石蜡透入——包埋——切片——复水——染色——脱水——封藏——观察保存 (一)取材 杀生(动物) ? 1.目的:动物有时需要杀生,然后取出所需组织 ? 2.方法:一般采用乙醚(氯仿)麻醉后解剖,取出所需组织。 ? 3.注意事项: –尤其细胞学方面的研究,对于材料的新鲜的程度要求十分严 格。尽量割取活的动物组织快。 –性别合适; –麻醉前动物生活正常,以免影响其代谢活动,进而影响细胞 结构; –取材部位要准; –速度快。 取材: 1.目的:得到所需要的组织 2.方法:a.用剪刀剪下组织 b.冲洗动物组织,动物(生理盐水、糜蛋白酶溶液)植物(缓冲液或水)冲洗干净,防止失水,避免压挤损伤,用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冲去表面的血、粘液和赃物。 c.切成小块 3注意事项: ?要准 ?要快 ?避免损伤(方向,刀要快,不能挤压) 植物取材:用剪刀剪下材料时一定要植物生活正常,不要因缺水、营养和温度光照发生明显改变,影响细胞结构,同时发育程度、部位要准。 (二)固定 1.目的: 为了使取样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成分方面保持与生活的状态一样,就必须迅速杀死细胞避免失水变形,自溶破坏结构等。 固定液的选择:快;不溶解;不收缩膨胀;软硬适中;增加折光度;增加染色能力;长期保存等7项。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实验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本实验报告将详细介绍石蜡切片实验的步骤、原理以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实验步骤 石蜡切片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标本制备、石蜡浸渍、切片和染 色几个关键环节。首先,我们需要收集适当的组织标本,如动物 器官或植物组织。这些标本需要经过固定处理,通常使用福尔马 林进行固定,然后进行脱水和透明化处理,最终被浸渍进入石蜡中。 在石蜡浸渍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将标本逐渐浸入温度逐渐升高 的石蜡中,以使其充分浸渍并软化。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的 控制,同时还要避免气泡的产生。 一旦标本被完全浸渍在石蜡中,我们可以使用石蜡切片机进行 切片。在切片过程中,我们需要调整切片机的切片厚度,通常为

4-6微米。此外,为了得到较好的切片质量,我们还需要确保刀片 的锋利度和切片机的切片速度适当。 切片完成后,我们需要将切片置于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染色可以提高组织的对比度,使细胞和组织结构更加清晰可见。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核染色和生物标记染色等。 第二部分:实验原理 石蜡切片实验的原理是基于石蜡的高渗透性和易于切割的特点。通过浸渍和固化过程,标本会充分浸泡在石蜡中,使其变得坚硬 而易于切割。切片机通过旋转刀片来切割标本,形成薄而均匀的 切片。 石蜡切片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和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通 过切片和染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的形态、组织的排列以 及细胞内的细胞器结构。这对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药物治疗 的效果评估以及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实验问题与解决方案

石蜡切片的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的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的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是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技术手段,它可以将组织样本固定在切 片上,以便于观察和分析。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石蜡切片技术的原理、步骤和应用。 一、石蜡切片技术的原理 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它的原理基于石蜡的透明性和稳 定性。石蜡是一种具有较高熔点的蜡状物质,具有良好的剪切性和切片稳定性。在进行石蜡切片前,需要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和浸渍处理,使其具备适 合切片的性质。然后,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浸入石蜡中,石蜡渗透进入组织细 胞中,将其包裹在石蜡中形成固定的切片。最后,使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观察 和分析。 二、石蜡切片的步骤 1. 组织样本的固定:将组织样本取出后,迅速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有 福尔马林、乙醛等,可以使组织样本保持原有的形态结构。 2. 脱水处理:将固定好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处理,以去除组织中的水分。脱水 过程中,需要逐渐使用浓度递增的酒精进行浸泡,使组织逐渐脱水至无水状态。 3. 浸渍处理: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浸泡在石蜡溶液中,使其充分浸渍。浸渍时 间根据组织样本的大小和类型而定,一般需要数小时至数天。 4. 石蜡包埋:将浸渍好的组织样本放入石蜡模具中,加热使石蜡融化,将组织 样本包裹在石蜡中。包埋过程中需要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石蜡充分渗透到 组织中。

5. 石蜡切片:使用石蜡切片机将包埋好的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切片时需要调 整切片机的切割速度和刀片的角度,以获得理想的切片质量。 6. 切片染色:将切好的石蜡切片进行染色处理,以增强组织结构的对比度和可 见性。常用的染色方法有血液学染色、组织学染色等。 7. 显微镜观察:将染色好的石蜡切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通过显 微镜的放大功能,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组织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组织构成。 三、石蜡切片技术的应用 石蜡切片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首先,它可以用于病理学 研究,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通过观察石蜡切片下的组织结构,医生可以 了解病变的类型、程度和分布情况,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其次,石蜡切 片技术也可用于生物学研究,帮助科学家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观察 和分析石蜡切片,科学家可以了解细胞的形态特征、组织的构成和器官的功能,为生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此外,石蜡切片技术还可以应用于药物研发、 医学教育和科学普及等领域。 综上所述,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将组织样本固定、脱水、浸渍和包埋在石蜡中,最终获得固定的切片。石蜡切片技术在生物 学和医学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可用于病理学诊断、生物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 方面。通过石蜡切片技术,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为科学研 究和医学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

石蜡切片机用途

石蜡切片机用途 石蜡切片机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设备,主要用于制备石蜡切片,是石蜡组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下面将从石蜡切片机的原理、使用方法和应用领域等方面详细介绍其用途。 石蜡切片机的工作原理: 石蜡切片机通过使用加热石蜡将样本固定在特制的切片机切片盘上,然后通过旋转切割盘使样本与刀片接触,并通过切割盘与传动装置的运动将样本切割成薄片。最后,将切片从切割盘上取下,放置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和观察。 石蜡切片机的使用方法: 1. 准备工作 首先,将石蜡切片机的加热块加热到合适的温度。然后,将待切样本固定在切片盘上,通常是将样本浸入熔化的石蜡中,然后放置在切片盘上。 2. 切片操作 打开石蜡切片机的电源开关,将切片盘放置在切片机台上。转动切片机的手柄,使切片盘和刀片接触,并使样本被切割成薄片。根据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刀片厚度和切片速度。 3. 取下切片 当切割完成后,打开切片机,将切片从切割盘上取下。可以使用镊子或者切片夹

将切片取下,并放置在预先准备好的载玻片上。 4. 制备切片 取下的切片将放置在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染色处理,通常使用组织染色剂,如血液中使用的鲁道夫呈色染料。 石蜡切片机的应用领域: 1. 组织学研究 石蜡切片机是组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将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以便于观察和分析。通过切片,可以观察到组织的结构、细胞形态以及组织中的细胞和胞器的分布情况。这对于研究动物和植物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细胞增殖、凋亡、肿瘤形成等起着重要作用。 2. 医学诊断 石蜡切片机在医学诊断中也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制备石蜡切片,医生可以观察组织样本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病理变化,如肿瘤、炎症、感染等。此外,石蜡切片还可以用于细胞学检查,识别和鉴定细胞的形态和组织学特征,对于癌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选择也有重要意义。 3. 药物研发 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石蜡切片机也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制备石蜡切片,可以观察药物对组织和细胞的影响,评估药物的疗效和毒性。此外,石蜡切片还可以用于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熟悉石蜡切片技术的操作方法,了解石蜡切片制备的过程,并观察切片的结构。 实验原理: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检查方法,常用于生物组织的切片制备。石蜡可以通过渗透,浸渍和固化来固定生物组织,并使其变硬,便于切割。切片制备过程中,石蜡会填充生物组织的间隙,使组织保持形状和结构,便于显微镜下的观察。 实验材料: 1. 组织样本:动物组织片或植物组织片 2. 10% 罗丹明B 染液 3.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4. 切片刀、切片夹、玻璃棒 5. 石蜡 实验步骤: 1. 取出石蜡块并加热至熔化状态。注意,石蜡的熔点通常在 60-65°C。 2. 取出组织样本,并用10% 罗丹明B 染液浸泡片段10-15分钟,以染色组织。 3. 将熔化的石蜡倒入切片模具中,随后将组织样本放入石蜡中,确保完全浸没。 4. 将切片模具放入冷却器中,降温至室温,使石蜡凝固。

5. 取出切片模具,用切片刀将切片切下。切割时,角度和刀的质量对切片质量都有影响,所以操作要尽量快速、准确。 6. 将切片用切片夹固定在显微镜玻片上。 7. 用玻璃棒平均地将切片摊开,以避免切片叠合。 8. 将切片放入加热板上烘干至石蜡融化。 9. 取出加热板,用盖玻片覆盖在切片上。 实验结果: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可以清晰地看到组织的细胞结构和细胞器,以及组织之间的关系。切片的质量和染色效果会受到操作技术和实验条件的影响。 实验总结: 本实验通过熟悉石蜡切片技术的操作方法,使我了解了石蜡切片制备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切片的结构,加深了对生物组织的了解。同时,实验也提示了切片制备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例如切割角度和切片刀的质量对切片质量的影响等,这将为今后的实验操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石蜡切片的相关介绍

石蜡切片的相关介绍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研究技术,可以将生物样品切成极薄的切片,便于显微镜观察。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原理 石蜡切片的制作原理是将生物样品固定在石蜡中进行包埋,形成石蜡组织块,然后用微型切片机将石蜡组织块切成极薄的切片,并将切片染色,以便观察。 方法 标本制备 1.样品采集:根据需要采集样品,可以是动物组织、植物组织或其他生 物体的某一部分,根据不同采集要求决定。 2.固定样品:将采集的样品放入一定体积的固定液中固定,常用的固定 液包括福尔马林、戊二醛等。 3.脱水:将固定后的样品放入一定体积的酒精容器中进行脱水处理,分 别使用不同浓度的酒精依次脱水。 4.渗透:将脱水后的样品放入一定体积的作用剂中进行渗透处理,作用 剂包括丙烯酰胺、丙烯酰酸等。 5.包埋:将渗透后的样品放入一定体积的石蜡容器中进行包埋处理。 切片 1.切片机设置:将切片机的温度、刀片、厚度等参数进行设置。 2.切片:将包埋好的样品放入切片机中进行切片,切片厚度一般为 2~10微米。 3.切片传递:将切片沉淀在蒸馏水中,使用玻璃刀将切片转移到载玻片 上去。 4.切片染色:使用不同染色剂(如血红蛋白染色剂、伊红染色剂等)对 切片进行染色,便于观察。 应用 石蜡切片是常用的组织学实验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和基础研究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病理学诊断:通过切片对肿瘤、疾病等样本进行组织学分析,帮助医 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2.细胞学研究:通过切片对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细胞 结构和功能。 3.生物学研究:通过切片对生物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生 物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总之,石蜡切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物组织学实验技术,为医学研究和诊断提供重要的手段。

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制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掌握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制作的方法,了解其原理和步骤,并能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完成对组织样品的包埋和切片。 二、实验原理 1. 组织包埋:组织包埋是指将组织样品固定在一定位置后,用透明的树脂或石蜡等物质将其包裹起来,使其保持形态。这样可以方便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和分析。 2. 石蜡切片制作:石蜡切片制作是指将已经包埋好的组织样品用微型刀片进行切割,并将其贴在载玻片上,以便于观察和分析。 三、实验步骤 1. 组织处理:将需要研究的组织样品取出并处理。通常需要去除多余的组织、水分和血液等杂质,并用缓冲液或其他试剂进行固定。 2. 包埋处理:将处理好的组织放入容器中,加入透明树脂或石蜡等物质,在真空环境下进行振荡混合。然后放入模具中,加热固化。 3. 切片处理:用微型刀片将已经包埋好的组织样品切成薄片,并将其

贴在载玻片上。然后进行染色和封片等处理。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 1. 组织固定试剂:如福尔马林等 2. 透明树脂或石蜡 3. 包埋模具 4. 微型刀片 5. 载玻片 6. 染色试剂:如伊红、苏木精等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操作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 2. 包埋模具和刀片要清洗干净,避免杂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操作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出现误操作。 六、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制作了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并进行了染色和封片等处理。观察到了组织样品在显微镜下的形态和结构,并对其进行了分析。 七、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对组织包埋及石蜡切片制作的学习和实践,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一技术的原理和步骤。同时,也让我们对组织样品的

石蜡切片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石蜡切片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于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实验中的技术。通过使用石蜡作为嵌入剂,将组织标本固定在特定位置,并以薄片的形式制备,方便进一步的显微镜观察。这篇文章 将介绍石蜡切片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石蜡切片的原理主要涉及组织标本的固定、去水、脱脂、渗透、嵌入、切割和染色等 步骤。下面将逐步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第一步是组织样本的固定。固定是将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核酸固定住,防止组织变 性和腐败。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酸乙酯、福尔马林和缓冲盐水。在固定过程中,组织样本 通常需要用切片器切割成较小的块。 第二步是去水。在固定样本中,常常会有一些水分存在。水分对之后的处理步骤会造 成影响,所以需要进行去水处理。去水可以通过渐进浓度的有机溶剂(例如乙醇)进行。 通常从浓度较低的乙醇开始,逐渐提高乙醇浓度,直至100%乙醇。 第三步是脱脂。脱脂是为了去除溶剂和固定剂中的脂类物质。脂类物质在之后的步骤 中会妨碍切片的制备。脱脂一般使用有机溶剂(如苯和二甲苯)进行处理。 第四步是渗透。渗透是将脱脂样本置于石蜡中,使其被石蜡渗透。石蜡具有良好的透 明性和稳定性,可以保持组织样本的形状并方便切割。渗透一般在60-65°C的温度下进行。 第五步是嵌入。嵌入是将渗透好的样本放入预先制备的模具中,加热使其固化。嵌入 后的样本与石蜡牢固结合,形成坚固的石蜡块,有利于后续切割操作。 第六步是切割。切割是将嵌入好的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的片。常用的切片工具有旋 转式切片机和滑动切片机。切割时,需要将石蜡切割成5-10微米厚度的切片。 最后一步是染色。染色是为了使细胞结构更清晰可见。常用的染色剂有血红蛋白染剂 和亚甲基蓝染剂等。染色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染色时间和染色剂。 石蜡切片的制备过程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仪器设备。为了获得高质量的切片,需要 注意固定、去水和渗透的处理时间和温度,以及切割的速度和厚度。切割后的切片需要进 行适当的质控,确保切片的质量并方便进一步的显微镜观察。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技术,用于制备生物组织切片,方便后续的显微镜观察。其制 备步骤包括固定、去水、脱脂、渗透、嵌入、切割和染色。通过合理控制每个步骤的条件 和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石蜡切片,并为生物医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样本。

石蜡切片实验原理

石蜡切片实验原理 石蜡切片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实验方法,通过将组织样本制成切片,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石蜡切片实验的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取材: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来源和部位。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常选择洋葱根尖作为材料,因为此处细胞分裂速度快且便于切取。确保材料新鲜,避免长时间放置导致蛋白质分解、细胞自溶和细菌滋生,以保证观察到的组织结构能反映活体时的形态。 2. 固定:将切好的新鲜组织小块浸入适当浓度的固定液中,如中性甲醛固定液。固定液可以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3. 洗涤和脱水:固定后,将组织样本用磷酸缓冲液洗涤,去除多余的固定液和杂质。然后进行脱水,通常使用系列梯度酒精(如70%、95%和100%)进行脱水。 4. 透明: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放入透明剂中,如二甲苯,使组织透明,便于切片。

5. 浸蜡:将透明后的组织样本放入蜡液中,如石蜡,进行浸蜡。石蜡可以填充组织间隙,使切片更加完整。 6. 包埋:将浸蜡后的组织样本放入包埋盒中,固定并密封。 7. 切片:将包埋好的组织样本放入切片机中,切成薄片(通常厚度为4-6微米)。 8. 贴片:将切好的切片粘附在载玻片上,可用甘油蛋白贴片剂辅助。 9. 脱蜡:将贴片后的切片放入二甲苯中,脱去多余的石蜡。 10. 染色:采用适当的染色方法,如苏木素与伊红对比染色法(简称 H.E.对染法),对切片进行染色。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固定液固定的材料,染色后不易褪色,可以长期保存。 11. 脱水、透明、封片:染色后,将切片依次放入系列梯度酒精、磷酸缓冲液、甘油中进行脱水、透明。最后,用封片胶封片,完成石蜡切片制作。 石蜡切片实验原理就是这样啦。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观察正常细胞和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分析 石蜡切片技术是一种在病理检验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能够将组织 切片固定在载玻片上,为医生提供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诊断的重要依据。然而,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需要较长的处理时间,通常需要数天才能 获得可用的切片,对于临床急需的情况来说,时间耗费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应运而生。快速石蜡切片技 术利用特殊的处理方法和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制备出高质量的切片,大大缩短了病理诊断的时间。这一技术的出现对于临床急诊、手术和 治疗计划的制定等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溶胀法将组织中的水分去除,然后 用特殊的树脂固化代替水分,最后进行切片。与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 相比,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处理过程中更加迅速,并保持了切片的高 质量。尤其是在急诊手术中,往往需要尽快给出病理诊断结果,快速 石蜡切片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临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快速石蜡切片技术为临床急诊提供了快速而准确的病理诊断。在急诊手术中,医生需要尽快确认患者是否患有恶性肿瘤等疾病,以 便作出相应的治疗方案。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往往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而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可以在手术进行中迅速制作出切片,帮助医生作 出准确的诊断。

其次,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例讨论、多学科会诊等情况下能够提 供即时的病理结果。在一些复杂病例的讨论中,医生们常常需要及时 获得病理学的结果,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计划。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 出现使得这一过程更加高效,可以帮助医生及时作出决策,提高患者 的治疗效果。 此外,快速石蜡切片技术还在手术导航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 些复杂的手术中,医生需要准确地定位组织病变部位,并进行精确的 切除。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快速获得病理学信息,帮 助医生实现精准手术导航,提高手术质量和患者的安全性。 最后,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研究领域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 者往往需要大量的病理样本来开展实验和研究,传统的石蜡切片技术 由于时间耗费较长,限制了研究的进展。而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可以快 速制备大量的切片,满足研究者对样本的需求,促进科学研究的开展。 综上所述,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在病理检验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广泛的 前景和重要的意义。它快速而准确地提供病理结果,帮助医生作出正 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同时也促进了研究的开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与优化,相信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将在未来的医学领域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为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精髓 版)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方法 一、原理及应用 免疫组化,简单说是用标记的抗体对组织中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部分定量的分析。 二、操作步骤: (1)将石蜡组织切片置于65°C恒温箱,烤片1h左右。 (2)脱蜡:二甲苯I 10min→二甲苯II 10min →梯度酒精(由高到低)各5min。 (3)1×PBS 洗涤3次,每次 5min。 (4)0.5% Triton X-100通透(PBS配制),目的是使抗体能够充分地进入胞内进行结合反应。Triton X-100 可以溶解细胞膜、细胞核膜、细胞器膜上的脂质而使抗体及大分子结构的物质进入胞浆和胞核内,这样抗体就能顺利进入胞内与相应抗原结合。当然了,如果检测的是膜抗原无需通透,忽略该步骤。 (4)抗原修复:使用柠檬酸盐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微波炉微波高火 3min,之后转成低火 15-30min。 注:福尔马林或多聚甲醛固定,会导致蛋白交联,而解交联的过程称为抗原修复。所以冰冻切片不需要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方法有多种,一般包括两大类:酶抗原修复(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K) 热抗原修复(高压蒸汽法、微波法、水浴加热法)。微波法最为常用。(5)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6)3% H2O2,室温孵育30min,目的是灭活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7)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8)使用1% BSA 进行室温封闭30min,用于封闭非特异性抗原表位。 (9)根据抗体说明书使用合适浓度的特异性一抗,4°C 湿盒中静

置过夜孵育。 (10)次日取出切片,室温下复温30min。 (11)1×PBS 洗涤3次,每次5min。 (12)按照免疫组化二抗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3)DAB 显色:DAB 显色液按说明书配制,使用时滴加到血管组织上,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时,待目的蛋白显色呈棕黄色时结束显色。(14)苏木素染细胞核:苏木素染液5-10min(根据苏木素染液使用时间的长短,来调整染色时间)→ 流水清洗1min→ 1%盐酸酒精分化瞬时→ 流水清洗1 min→1%氨水反蓝瞬时→流水清洗1min。(15)脱水:梯度酒精(由低到高)各5min → 二甲苯I 10min→ 二甲苯 II 10min。 (16)中性树胶封片。 三、免疫组化结果分析原则及具体方法 (1)必须同时设对照染色。没有对照染色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不可信的。 (2)抗原表达必须在特定部位。如LC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 CK应定位在细胞浆内; PCNA及p53蛋白应定位在细胞核内; EMA应定位在细胞膜上等等。不在抗原所在部位的阳性着色,一概不能视为阳性。 (3)阴性结果不能视为抗原不表达。由于检测方法灵敏度有高低之分,有时可因染色方法灵敏度不够,而导致阴性反应,判断时应注意。(4)尽量避开出血、坏死及切片刀痕和界面边缘细胞的阳性表达,特别是酶免疫标记。因为这类阳性着色多系内源干扰,或系人为因素所致。 (5)定性分析:即用“+”和“-”来表示染色结果。可将实验组织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然后对两组的其它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这种分类方法是最简单的一种,一般意义也较小些。 (6)半定量分析:即用“+++”、“++”、“+”和“-”来表示染色结果。其分组的标准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一种是以着色细胞的密度来进行计算的:如阳性细胞占一个视野(高倍或低倍)中所有细胞总数的25%以下为“+”,25%~50%为“+

石蜡切片原理

石蜡切片原理 石蜡切片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它可以将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以便于显微镜观察。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石蜡切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理学、组织学和细胞学领域。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的原理及其相关知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石蜡切片的原理。石蜡切片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组织固定、脱水、透明化、浸渍和包埋、切片、脱脂和染色、封片等步骤。其中,组织固定是将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不变。脱水是通过逐渐浸泡在酒精溶液中,将组织中的水分逐渐脱除,使组织逐渐硬化。透明化是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浸泡在透明质料中,以使组织透明,便于观察。浸渍和包埋是将透明化后的组织样本浸渍在熔化的石蜡中,然后进行包埋,使组织样本固定在石蜡中。切片是将包埋好的组织样本切割成极薄的切片,通常为4-6微米厚。脱脂和染色是将切片脱除石蜡并进行染色处理,以便于显微观察。最后,将染色后的切片放置在载玻片上,并进行封片处理,以便于保存和观察。 石蜡切片的原理是基于石蜡的特性和组织样本的结构。石蜡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包埋性,可以使组织样本固定在其中,并且能够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而组织样本经过脱水、透明化和浸渍后,可以使组织样本透明、坚硬并固定在石蜡中。切片后,经过脱脂和染色处理,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以便于显微镜观察和分析。 除了石蜡切片的原理,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是石蜡的选择。石蜡通常有不同的软化点,根据不同的样本类型和切片要求,需要选择适当软化点的石蜡。其次是切片机的选择和使用。切片机的性能和切片刀的锋利度对切片质量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选择适合的切片机和切片刀,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另外,脱脂和染色的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切片的质量和染色效果。 总之,石蜡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技术,它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了解石蜡切片的原理和相关知识,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技术,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一)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一) 石蜡切片实验报告 摘要 •石蜡切片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技术,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本报告通过对石蜡切片实验的描述和结果分析,总结了该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引言 •石蜡切片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 •本报告旨在总结石蜡切片实验的基本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原理 •石蜡切片实验是一种将生物组织固定、浸泡、包埋和切割的方法。•通过该实验可以获取生物组织的切片,用于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实验步骤 1.生物组织固定:将待实验组织固定在适当的固定液中,以保持细 胞的形态。

2.组织浸泡:将固定后的组织浸泡在逐渐浓度上升的酒精溶液中, 以去除水分。 3.组织包埋:将浸泡后的组织置于熔化的石蜡中,使其逐渐渗透和 包埋。 4.组织切割:将包埋好的组织用切片机切割成薄片,通常为5-10 微米厚。 5.切片染色:将切割好的组织片进行染色,以突显细胞结构和功能。 6.切片封装:将染色好的组织片放置在玻璃载板上,并用封片剂封 装,以保护切片。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需注意个人安全,避免与切割仪器和刀片直接接触。•切片时需控制切片机的速度和厚度,以获得理想的切片质量。 •染色时需掌握适当的染色时间和浓度,避免染色过度或不足。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石蜡切片实验,我们成功获取了生物组织的切片。 •切片经过染色后,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器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石蜡切片实验是一种可靠、高效的技术,适用于各种生物组织的研究。

结论 •本报告总结了石蜡切片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分析了实验结果。 •通过石蜡切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和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石蜡切片蛋白组学

石蜡切片蛋白组学 引言: 石蜡切片蛋白组学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技术,它通过对组织样本进行石蜡包埋和切片处理,再进行蛋白质染色和分析,从而揭示出组织中蛋白质的空间分布和表达水平,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将介绍石蜡切片蛋白组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石蜡切片蛋白组学的原理 石蜡切片蛋白组学是基于组织切片的技术,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组织固定:将待研究组织样本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和乙醛。固定处理可以保持组织结构和蛋白质的完整性,防止其在后续处理过程中的脱落和变性。 2. 组织包埋:将固定后的组织样本进行脱水处理,然后浸渍于石蜡中,使其逐渐取代组织内的水分。石蜡具有良好的切片性能和稳定性,可以保持组织样本的形态和结构。 3. 组织切片:将石蜡包埋的组织样本切割成薄片,常用的切片工具有旋转式切片机和冷冻式切片机。切片后的组织薄片可用于后续的蛋白质染色和分析。 4. 蛋白质染色:常用的蛋白质染色方法包括免疫组化染色和特殊染

色,如荧光染色和银染色。这些染色方法可以选择性地标记组织中的特定蛋白质,从而实现对其分布和表达水平的观察。 5. 蛋白质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可以定量和定性地评估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和空间分布。同时,还可以利用光谱技术、质谱技术和基因芯片等方法对蛋白质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鉴定。 二、石蜡切片蛋白组学的方法 石蜡切片蛋白组学是一个复杂的实验过程,需要仔细的操作和严密的控制。下面将介绍几个关键的方法步骤: 1. 组织固定方法: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和固定时间,避免过度固定或亚固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和失活。 2. 组织包埋方法:脱水和浸渍石蜡的时间和温度要控制好,以确保组织样本的形态和结构不受破坏。 3. 组织切片方法:选择合适的切片机和切片角度,控制切片厚度,确保切片的质量和一致性。 4. 蛋白质染色方法: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的染色方法,控制染色时间和染色剂浓度,避免染色过度或染色不均匀。 5. 蛋白质分析方法:利用合适的显微镜和图像分析软件进行蛋白质定量和定性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范本模板】

小鼠部分组织的石蜡切片制作 一、实验原理:利用脱水剂除去组织中的水分,再用透明剂二甲苯可以去除脱水剂酒精,而二甲苯可以溶解石蜡并将其导入到已脱水的组织细胞中,然后用熔化的石蜡对组织进行包埋,冷却后即可将柔软的组织包埋在石蜡中,使其具有一定硬度,且不改变其大小和形状。用旋转切片机可将其切为极薄的薄片,经染色、脱水、装片后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其组织结构. 二、材料与用具 1.材料:小鼠肝脏、脾脏等. 2.用具:溶蜡箱、蜡杯、不同熔点的石蜡、酒精灯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取材及固定 取小鼠,采用拉颈处死或麻醉处死法将其杀死,取其脾脏和肝脏,切为边长约为0。5cm的组织块。用先用0.85%的生理盐水漂洗以洗去血液与污渍,如果是管状组织则必须把管腔中污物洗净,可用注射器自一端向管腔中注射生理盐水数次,使其管腔冲洗干净,切忌不可用刀或其他器具刮之。 由动物身上切取的组织必须是新鲜的,材料越新鲜越好,一般不应超过死后24 hr.如果是管状器官或是其中有分泌之消化液,则死后应迅速采取,以免组织自溶或上皮剥落. 取下的材料马上进行固定,采用FAA固定液,固定液的用量与组织块体积之比一般在20:1,固定时间2 hr以上,超过24hr时可继续浸泡或转入70%酒精中保存。不应使组织块贴于容器壁上,应记录固定液的名称,材料的种类,动物品种及开始固定的时间. 2.冲洗 固定后的组织块在进行脱水前用70%酒精洗去固定液。 3.脱水和硬化 经过固定后的组织在水洗后要进行脱水,脱水的目的将组织内的水分用酒精或其他溶剂置换出来,使组织逐渐变硬,便于油类或其他透明及浸入,为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中创造条件。 常用的脱水剂是不同浓度的酒精,因为酒精与水有很大的亲和力,酒精浓度可以逐渐升高,置换出组织中的水。脱水必须充分,脱水不充分会影响透明和浸蜡。脱水过程要逐级上升,不能操之过急,跳级脱水会引起组织块强烈的收缩变形。 脱水所用的酒精浓度及过程如下: 30%—→50%—→70%—→80%—→90%—→95%—→100%(Ⅰ)—→100%(Ⅱ) 组织块在各级较低浓酒精(小于70%)中脱水的时间应视组织块的大小而定,大小不超过0.5立方厘米的组织块脱水时间为6~12 hr,在高浓度酒精中(大于70%)脱水时间为3 hr 左右。组织块在无水酒精中需经过两次处理,以保证脱净水分.由于无水酒精有使组织变脆的缺点,故在无水酒精中脱水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应在15~30 min左右.在脱水瓶中酒精的量与组织块之比约为50:1。 简化步骤如下: 70%(一夜)——80%(1 hr)-—90%(30分)—-95%(30分)——100%(15分)——酒精+ 二甲苯(15分)——二甲苯(3分)-—石蜡+ 二甲苯(30分)--石蜡(80分) 4.透明 透明是石蜡切片法切片前必经的一步.其目的在于用矿物油或植物油等透明剂置换出无水酒精,以便于熔化的石蜡浸渗到组织间隙中,故透明剂必须是能分别与石蜡和酒精相溶的。经过透明剂处理的组织块用肉眼对光观察呈透明现象,所以这个过程称为透明。 常用的透明剂有二甲苯、苯、甲苯等,这些都是穿透力强易使组织变脆的透明剂,因此透明的时间宜短,一般在20 min即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