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联系等。所以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

什么是组织学切片?

组织学切片是指将组织、器官、细胞等样品切成极薄的片状,

便于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通常,组织学切片需要使

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约5微米至20微米的厚度。不同样品切片时

厚度有所不同。对于一些比较硬的样品(如骨头),需要使用特

殊的切片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切出来的薄片质量。

组织学切片的作用

通过组织学切片,研究人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样品的

结构、组成、功能等,得出诸如细胞类型、器官组织、血管分布

等的信息。除此之外,组织学切片还可以帮助确定病理诊断,检

查是否有异常细胞或病理变化,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组织学染色技术

组织学染色是指在组织学切片上涂抹一种或多种染料,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识别和分辨细胞和组织结构。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技术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等。

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

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之一。这种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区分细胞类型和结构,并能显示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和染色性质。在染色过程中,样品需要先用苏木素染色,然后用伊红染色,最后用乙醇和苯胺清洗和染色。苏木素会染成红色,伊红会染成蓝色,使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学染色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通过在组织学切片上添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然后再加上抗体,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定的蛋白质。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诊断肿瘤和癌症等疾病,同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

结语

组织学切片和染色技术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和发现异常变化。未来,

这些技术将在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与染色技术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生物体内组织器官和细胞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联系等。所以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等领域。 什么是组织学切片? 组织学切片是指将组织、器官、细胞等样品切成极薄的片状, 便于研究人员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通常,组织学切片需要使 用切片机将样品切成约5微米至20微米的厚度。不同样品切片时 厚度有所不同。对于一些比较硬的样品(如骨头),需要使用特 殊的切片技术和设备,以确保切出来的薄片质量。 组织学切片的作用 通过组织学切片,研究人员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样品的 结构、组成、功能等,得出诸如细胞类型、器官组织、血管分布 等的信息。除此之外,组织学切片还可以帮助确定病理诊断,检 查是否有异常细胞或病理变化,有助于诊断某些疾病。 组织学染色技术

组织学染色是指在组织学切片上涂抹一种或多种染料,以帮助观察者更好地识别和分辨细胞和组织结构。常见的组织学染色技术有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等。 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 苏木素-伊红染色技术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技术之一。这种染色技术可以帮助区分细胞类型和结构,并能显示细胞和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和染色性质。在染色过程中,样品需要先用苏木素染色,然后用伊红染色,最后用乙醇和苯胺清洗和染色。苏木素会染成红色,伊红会染成蓝色,使组织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各种颜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是一种特殊的组织学染色技术,用于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蛋白质。通过在组织学切片上添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抗原,然后再加上抗体,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特定的蛋白质。这种技术通常被用于诊断肿瘤和癌症等疾病,同时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蛋白质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 结语 组织学切片和染色技术是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和技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物体内的组织、器官和细胞结构,同时还可以帮助诊断某些疾病和发现异常变化。未来,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中的组织切片技术 病理学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研究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变化及其发生、发展机制。而组织切片技术是病理学中的基础操作,是为了观察和诊断疾病而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文将详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方法。 一、组织切片技术的概述 组织切片技术是指将人体组织切割成薄片并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观察。这项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组织切片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诊断和治疗中。 二、组织切片技术的步骤 组织切片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取样、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和染色。下面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取样 组织切片的第一步是取样,即从人体组织中取出一小块,以便于后续的操作。取样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比如在手术中取样,就需要根据病变的部位和特点来选择取样点,而在活检中取样,就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取样点。 2. 固定

取样后,需要用一种方法把组织中的细胞和结构固定住,以便于后 续处理。目前常用的固定剂是福尔马林,它可以迅速把组织中的蛋白 质交联,使其不易变性,从而保持组织形态的完整。 3. 脱水 在固定后,需要将组织逐渐从水中转移到酒精、乙醇等脱水剂中, 以便于把组织中的水去除,使其硬化。这是组织切片的关键步骤之一,如果脱水不彻底,切出的组织切片会变形或破损。 4. 包埋 将脱水的组织置于熔蜡中,使其被包覆在蜡中。这么做可以保持组 织的形态,并使其更易于切割。 5. 切片 蜡包埋后,组织需要被切成薄片。切片可以使用手工或自动切片机 完成,手工切片需要技巧和经验,而自动切片机可以更好地保证切片 的厚度和质量。 6. 染色 切片完成后,需要对组织进行染色,以便于病理学家对其进行观察。目前常用的染色剂有血液学染色剂、组织学染色剂以及免疫组化染色 剂等。 三、组织切片技术的应用 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

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技术

组织切片制备及染色技术 (一)常规石蜡切片的制备: (1)取材与固定:切取组织时应使用锋利的刀、剪,切取组织块时,从刀的根部开始向后拉动切开组织。组织块的厚度约为0.2~0.3cm,大小为1.5cm x 1.5cm x 0.3cm为宜。取好的组织块用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24~48h。 (2)包埋:先经梯度乙醇脱水后用二甲苯透明,然后入溶融的石蜡中浸透每次30min,共3次;再包埋。 (3)切片:包埋好的石蜡块即可进行切片;切片的厚度为5μm左右。 (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方法: (1)脱蜡:主要用二甲苯脱蜡。 (2)梯度乙醇水化。 (3)自来水冲洗。 (4)苏木精染色:水化后的切片放入苏木精染液中浸5~20min,染细胞核。自来水冲洗3~5min。 (5)1%盐酸乙醇分化5~30s。自来水冲洗1~3min。 (6)弱碱性水溶液返蓝30s~1min。自来水充分冲洗5~10分钟。 (7)伊红染色:充分水化后的切片直接入伊红染色液中,染细胞质5~15min左右。(8)梯度乙醇脱水。 (9)二甲苯透明。 (10)中性树胶封片。 二、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一)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一般称为特殊染色,基本原理是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细胞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剂,定位地显示组织细胞的特殊化学成分并保持原有的形态学改变,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光镜或电镜观察,可以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蛋白质、糖类、脂类、酶类、核酸与某些金属元素等。 1.过碘酸雪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过碘酸是一种氧化剂,它能氧化糖类及有关物质中的1.2乙二醇基使之变为二醛,醛与Schiff氏试剂结合,形成红色的取代色素而得到定位。PAS染色可显示糖原、中性黏液物质、基底膜、软骨、垂体、霉菌及寄生虫等物质。是广泛应用的染色方法。在肾小球肾炎时PAS染色可显示基底膜和系膜区的改变。 染色方法: (1)切片按常规脱蜡水洗,再用蒸馏水洗涤。 (2)0.5%~1%过碘酸水溶液氧化5~10min。 (3)蒸馏水充分洗涤,至少3次。 (4)Schiff氏试剂染10~30min。 (5)倾去染液后,直接用亚硫酸冲洗液处理切片3次,每次2 min,以达到分化。 (6)自来水冲洗5~10 min,使之显现出红色。然后蒸馏水洗1次。 (7)明矾苏木精染核,自来水充分洗涤。 (8)95%乙醇及无水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固。 结果判定:PAS阳性物质呈鲜紫红色,其它组织淡粉红色,细胞核呈浅蓝色。 2.结缔组织的染色方法 一般所说的结缔组织是指纤维性结缔组织而言,其结构特点是细胞间质内基质外含有较多的纤维成分,主要是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我们仅简述这三种纤维的常见染色方法。

组织切片技术

组织切片技术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组织切片技术作为一项先进的生物医学研究方法,在细胞学、组织学以及疾病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介绍组织切片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原理 组织切片技术是一种将组织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以便进行显微镜观察和进一步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取样、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首先,需要从组织样本中取得足够的细胞或组织。然后,将样本进行固定,以保持其结构和形态的稳定性。接下来,将固定的样本进行包埋处理,即将组织样本置于固定液中进行浸渍,再置于石蜡或树脂中固化。之后,利用显微刀、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等工具将组织样本切成极薄的切片。最后,对切片进行染色,以便观察和分析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及病理变化。 二、应用 组织切片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研究:组织切片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学研究领域,可以观察和研究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形态、功能以及病理变化,从而促进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了解。

2. 病理诊断:组织切片技术在病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组织切片来诊断疾病,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和预后评估。 3. 药物研发:组织切片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中的毒性评估和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研究。通过观察组织切片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评估药物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程度,从而指导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 4. 种植技术:组织切片技术在植物研究中也有广泛应用。通过观察植物组织切片,可以研究植物的器官结构、细胞构成以及代谢活性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植物遗传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改进。 三、未来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组织切片技术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1. 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随着自动化和高通量技术的发展,组织切片的速度和效率将大大提高,为更快速地获取更多的组织信息提供了可能。 2. 多重标记技术:利用多重标记技术,可以对组织切片进行多种染色,从而同时观察多个细胞和结构的分布和互动,揭示更深层次的生物过程。 3. 虚拟切片技术:虚拟切片技术通过数字化图像和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实现对组织切片的虚拟观察和分析,减少对原始样本的破坏性操作,提高数据的保存和共享效率。

组织染色技术

组织染色技术 组织染色技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和功能。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和其他领域,如病理学、药理学 和毒理学。本文将介绍组织染色技术的基本原理、常见方法和应用。 一、基本原理 组织染色基于细胞和组织的某些化学成分对染色剂的亲和力的不同,从而实现对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些化学成分包括细胞核的DNA、染色体、核蛋白和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多糖等。染色剂通常是一些有 色有机分子,能够与这些化学成分相互作用,形成染色复合物,从而 显色或荧光。 二、常见方法 1. 组织切片染色法 组织切片染色法是最常用的组织染色方法之一。将组织样本切成极 薄的切片,将其固定在载玻片上,再进行染色和显微镜观察。常用的 组织切片染色方法包括血液细胞片的Wright染色、组织细胞核染色的Giemsa染色、肌肉组织染色的Trichrome染色和神经组织染色的Silver 染色。 2. 细胞培养染色法 细胞培养染色法可用于观察和分析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和死亡的 过程。将生长在培养皿中的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进行染色后观察。

最常用的细胞培养染色方法包括细胞核染色的Hoechst染色、细胞膜染色的fluorescein染色和细胞器染色的Rhodamine染色。 3. 免疫组化染色法 免疫组化染色法是一种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互补基序的原理,将染色物与组织中的抗原相结合并显示出色的方法。常用于研究蛋白质表达和蛋白质功能。免疫组化染色法无需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可以直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进行检测。常用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包括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和酶标记免疫组化染色。 三、应用 组织染色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组织染色技术可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结构、功能和代谢,包括细胞核形态学、细胞信号传导、蛋白质表达、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组织染色技术可用于确定疾病类型、分析病理学特征、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手术等方面。 总之,组织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手段,为我们研究生命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组织染色技术在更多领域展现出了无穷的应用潜力。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免疫组化之组织处理、切片和染色实验技术步骤 展开全文 1.组织处理 恰当的组织处理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先决条件,也是决定染色成败的内部因素,在组织细胞材料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求保持组织细胞形态完整,更要保持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不受损或弥漫,防止组织自溶。如果出现自溶坏死的组织,抗原已经丢失,即使用很灵敏的检测抗体和高超的技术,也很难检出所需的抗原,反而往往由于组织的坏死或制片时的刀痕挤压,在上述区域易出现假阳性结果。 1) 组织及时取材和固定 组织标本及时的取材和固定是做好免疫组化染色的关键第一步,是有效防止组织自溶坏死,抗原丢失的开始,离体组织应尽快的进行取材,最好2h内,取材时所用的刀应锐利,要一刀下去切开组织,不可反复切拉组织,造成组织的挤压,组织块大小要适中,一般在2.5cm×2.5cm× 0.2cm,切记取材时组织块宁可面积大,千万不能厚的原则,(也就是说组织块的面积可以大到3cm×5cm,但组织块的厚度千万不能超过0.2cm,否则将不利于组织的均匀固定)。固定液快速渗透到组织内部使组织蛋白能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凝固。从而完好的保存抗原和组织细胞形态。 对于固定液的选择,原则上讲,应根据抗原的耐受性来选择相应的固定液,但除非是专项科研项目,在病理常规工作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病理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都是在常规HE病理诊断的基础上决定是否进行免疫组化的染色,而HE染色的常规组织处理是采用10%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4%缓冲多聚甲醛4倍于组织体积进行组织固定,利用其渗透性强,对组织的作用均匀进行固定,但组织固定时间最好在l2h 内,一般固定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对组织抗原的检出强度将逐渐降低。 2) 组织脱水、透明、浸蜡 组织经固定后进行脱水、透明、浸蜡和包埋。掌握的原则是脱水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与优化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与优化 染色技术是组织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而组织切片染色技术,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本文将介绍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并探讨如何优化该技术以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 一、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操作步骤 1. 组织固定:首先,需要将研究对象的组织进行固定处理。常用的固定剂包括福尔马林、乙醛等。固定的目的是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防止其在染色过程中失去原有的形态特征。 2. 组织包埋:固定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包埋处理,以便切割成薄片。常用的包埋材料包括石蜡和冰冻剂。石蜡包埋适用于常规染色方法,而冰冻剂包埋适用于需要快速处理的实验。 3. 组织切片:包埋后的组织需要用切片机进行切割,以获得薄片。切片的厚度通常在5-10微米之间,可以根据实验需求进行调整。 4. 组织染色:切片后的组织需要进行染色处理,以便观察和分析。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常规的血液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染色的目的是标记组织中的特定结构或分子,以便研究人员进行观察和分析。 5. 组织封片:染色后的组织需要进行封片处理,以保护切片并便于保存。常用的封片材料包括玻璃封片和塑料封片。封片的目的是防止切片的变形和脱落,并保持组织的完整性。 二、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优化 1. 优化固定条件:固定是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关键步骤之一。不同的组织和实验目的可能需要不同的固定条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优化固定剂的浓度和固定时间,以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

2. 优化切片厚度:切片的厚度对染色结果有重要影响。切片过厚可能导致染色 剂无法渗透到组织内部,而切片过薄则可能导致组织结构的变形。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调整切片机的参数,如刀片的角度和速度,来优化切片厚度。 3. 优化染色条件:染色条件的优化可以包括染色剂的浓度、染色时间和温度等 方面。不同的染色方法可能需要不同的优化条件。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试验和比较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选择最适合的染色条件。 4. 优化封片材料:封片的材料选择也会对染色结果产生影响。玻璃封片可以提 供更好的光学性能,而塑料封片可以更好地保护切片。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实验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封片材料。 5. 优化仪器设备:仪器设备的性能也会对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结果产生影响。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性能更好的切片机、染色仪和显微镜等设备,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起来,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在组织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优化操作步 骤和条件,可以获得更好的实验结果。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固定剂、切片厚度、染色条件和封片材料,并选择性能更好的仪器设备,以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这将有助于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的制备与染色技术组织学切片是生物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可以用于研究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对于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介绍组织学切片的制备和染色技术,以及常用的染色剂。 一、组织学切片制备技术 1. 组织定向 组织定向是为了使切片能够表现出组织内部的结构和形态。对于各种组织,都有相应的组织定向方法。通常采用酒精和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来脱水,然后用对位剂和丙酮、蜡等材料浸渍固定后,最终采用微波加热等方法制备成切片。 2. 切片制备 切片制备也是重要的步骤之一。现代的组织学切片制备中,通常使用微型切片机进行切片,可以制作极薄的样本切片。切片时要控制角度和深度,以获得高质量的切片样本。 3. 前处理 前处理是为了使组织切片保持完整。通常需要去除切片中的杂质和空气泡,以保持组织切片的完整性。通常采用碱洗和酸洗等方法进行前处理,以便于后续染色和观察。 二、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

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对于清晰地显示组织学样本的属性有着重要的 作用。常用的染色剂有甲苯胺蓝、酸性双氧水-碱性紫、荧光染色等。 1. 常规染色 常规染色是最常见的组织学切片染色方法。常用染色剂有:苏木素-伊红染色、甲苯胺蓝-苏木素染色、伊氏染色、Mallory三色染色等。这些染色剂能够染色不同种类的细胞和组织结构,使得切片样本易于观 察和分析。 2. 免疫染色 免疫染色是通过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进行染色的技术。免疫染色可以分为直接免疫荧光染色、酶免疫染色、放射性同位素免 疫染色等。免疫染色能够高度特异性地标记组织中的生物分子,因此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使用得特别广泛。 三、总结 组织学切片制备和染色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组织学切片的制备技术,包括组织定向、切片制备和前处 理等步骤,同时介绍了组织学切片染色技术,包括常规染色和免疫染 色等。通过应用这些技术,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组织学图像,从而深入 了解不同生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血液科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

血液科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血液科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是现代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 和诊断手段。通过对血液科病理组织进行切片和染色,可以帮助医生 准确诊断疾病,了解病理变化,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在本文中,我 们将详细介绍血液科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一、病理组织切片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1. 原理 病理组织切片技术是将组织标本切割成非常薄的切片,使其可以在 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切片是病理诊断的重要步骤之一,通过对组 织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发现异常变化并鉴 定疾病。 2. 方法 a. 标本处理:将取得的血液科病理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的预 处理。首先,将组织标本固定在适当的固定液中,以保持其形态和结构。然后,将固定的组织标本进行包埋,使其可以被切割成所需的薄片。最后,用切片机将包埋的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 b. 切片染色:将切下的组织标本放在载玻片上,并进行染色处理。 染色是为了增强组织细胞的对比度,使其更易于观察和分析。染色方 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血液科染色、组织染色以及免疫组化染色等。

c. 封片处理:将染色后的组织切片放在载玻片上,并加入封片剂进 行封片处理。封片处理是为了保护切片和染色剂,使其可以长期保存,并方便后续的观察和分析。 二、染色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1. 原理 染色技术是为了使细胞或组织中的某些结构、成分或代谢产物显现 出特殊颜色,以便于观察、分析和诊断。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突出或 改变细胞或组织中特定成分的性质和形态,从而帮助医生进行病理分 析和诊断。 2. 方法 a. 血液科染色:血液科染色是将血液样本涂在玻片上,然后通过染 色剂的作用,使不同的细胞成分显现出不同的颜色。 b. 组织染色:组织染色是将切片样本经过一系列染色处理,使不同 的组织结构和成分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常见的组织染色方法有苏木精- 伊红染色和光学显微镜下依据染色结果进行分析。 c. 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和抗原 的方法,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与目标物质结合,然后用染色剂标记抗体,将目标物质显现出来。免疫组化染色在血液科病理诊断中应用广泛。 三、血液科病理组织切片与染色技术的应用

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技术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组织切片染色组织切片染色技术与疾病诊断 的关系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是现代病理学门诊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 对病理组织样本的切片、染色及显微镜检查来分析细胞、组织和器官 异常的结构和功能变化,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那么,组织 切片染色技术是如何与疾病诊断相关联的呢?下文将对此进行讨论。 一、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基本流程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基本流程分为三个步骤:切片、染色和观察。 首先,需要将病理组织样本切割成非常薄(通常为3至5微米)的切片。这可以使用微波炉、切片机或手工切片来完成。然后,切片需要 通过染色剂进行染色,以便突出细胞核、细胞质和其他细胞组分。最后,将染色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分析。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在 组织切片上构建详细的细胞结构图谱,以确定组织和细胞的结构和功 能异常。 二、组织切片染色技术的类型及其应用 1.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技术 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是最常见的病理检查方法之一。它使用最基 本的染色剂,如血液染色剂,来观察组织切片的细胞结构和分子成分。这种染色技术通常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癌症和炎症等。

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可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在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该技术使用特殊的免疫染色剂和反应体系来识别和定位这些蛋白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广泛用于癌症和其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3. 原位杂交染色技术 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是一种研究基因表达和基因组结构的重要方法。 它使用基因探针与基因序列的杂交,来检测组织中的特定基因和基因 组的改变或异常。这种技术通常用于癌症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断。 三、组织切片染色技术与疾病诊断的关系 组织切片染色技术提供了对组织和细胞丰富的结构和功能信息。通 过观察诊断相关组织和细胞的异常变化,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重要依据。例如,常规组织切片染色技术可用于诊断癌症、感染和 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原位杂交染色技术可 用于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确定病因和诊断的特异性,例如某些癌症类 型和遗传疾病。 总之,组织切片染色技术能够提供与疾病相关的详细细胞结构和功 能信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组织切片 染色技术的基本流程和适用范围,将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疾病的原 因和机制,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是研究组织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在生物学、医学 和病理学领域,人们广泛应用组织学技术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 功能。染色方法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改变组织的 颜色和形态结构,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组织。本文将介 绍组织学技术和染色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常规组织学技术 常规组织学技术是指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组织学技术, 主要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其中,固定是针对活体组 织的一种处理方法,用于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同时杀死 细胞,以避免组织或细胞的萎缩变形。主要方法有酸性酒精、福尔马 林等。 包埋是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合适的包埋剂中,使组织变硬,便于制 备切片。切片是将包埋后的组织切成同样大小的薄片,然后染色或进 行其他特殊处理,便于观察和诊断。 二、染色方法 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染色可以使组织或细胞的不 同结构和化学成分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研究组织。 1. 常用染色方法 (1)H&E染色

H&E染色是组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利用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性质不同,在染色后能够将细胞核染成深蓝色,胞浆和细胞质染成淡粉红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区分不同的细胞类 型和组织结构。 (2)伊红染色 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样本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和 骨髓切片。该方法主要利用伊红染料的亲和性,将细胞核染成红色或 紫色,细胞质和其他组织及细胞结构则染成红色,能够明显突出血液 细胞和骨髓组织结构。 (3)PAS染色 PAS染色是糖和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组织中 糖和糖蛋白的检测和定量。该方法主要利用PAS染料与糖类物质形成 复合物的性质,将糖染成淡红色或玫瑰红色。 2. 新兴染色技术 (1)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染 色方法。该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抗原等,从而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2)原位杂交

各种组织冰冻切片、取材,染色等具体操作方法(连载一 脑、肠、眼球)

各种组织冰冻切片、取材,染色等具体操作方法(连载一脑、肠、眼球) 1.做脑组织的冰冻切片在前期的处理过程中很重要,因为脑组织非常软。不但要做前固定,最好是做全身灌注固定后,如果不做全身灌注固定,很难取出一个完整的大脑组织。再段头取脑置4度4%多聚甲醛(或西奈山环保组织固定液)中后固定24小时,然后依次置入剃度PB蔗糖溶液脱水,剃度可以设为15%,20%,30%分别过夜沉底即可。设剃度脱水是为了避免组织块冰晶的产生。冰晶在组织片上表现为圆形或椭圆行的空洞,影响实验结果。在做切片时可以做简单的HE染色即可分辨出是否有冰晶。防止冰晶的另一实验注意点是在做切片前的包埋过程,要求速冻,一般放-20度下15分钟即可,温度高如室温或者4度是达不到速洞效果的,温度太低如放在液氮罐中又导致组织块的碎裂。而且产生冰晶。 2.如果想要作出满意的漂亮的实验结果,特别是免疫双标共聚焦,那就要求更高,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很严格,不是我说法夸张,是因为做共聚焦要避免自发荧光的问题,而实验的每一步都可能产生自发荧光,比如4%多聚甲醛灌注液,PB蔗糖等都可以产生让我们头痛的自发荧光问题,根据我的实验经验,国产的多聚甲醛作实验很容易产生自发荧光,难以避免,不过据我导师讲,他在国外做共聚焦不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你不妨先做单标试试看,能避免自发荧光,那最大的难题就解决了。西奈山环保组织固定液可以降低自发荧光背景。 3.是否做漂片还是贴片的问题,脑组织两种方法都可以,唯独共聚焦例外,做共聚焦要求片子一般为30-50um,厚片才能达到三维重建的效果。一般的贴片文献上提到的是20-30um用漂片,此法要求抗体用量较大,最好买国外原装的浓缩液。不过我做的脑片切过4um的做一般的普通免疫荧光可以。 楼上的几位同仁说得不错。就我们实验室的操作方法以及个人的体会说上几点: 1.如果灌注固定较好的话,完全可以省去后固定这个步骤。神经组织常规的固定液为4%的多聚甲醛,如果在其中再加入0.25-0.5%的戊二醛增加其固定时的交联作用,那么固定的效果就会更好些,脑或脊髓标本就会更硬些;我们一般用1000ml多聚甲醛固定至少2小时。不妨试试西奈山环保组织固定液。 2.冰冻时的温度我们一般设置在-18摄氏度,效果较好。 3.脱水也是重要的一步:首先在多聚甲醛固定后用20%的PB蔗糖液400ml灌注脱水,取材后再用30%PB蔗糖液浸泡脱水过夜或更长些时间即可。 做脑组织冰冻切片,一般切片前需要固定,经过固定的脑组织切片冰晶少,细胞挤压变形小,切片完整,染色清晰,未固定的组织冰晶多,会影响观察结果.切完后, 看你是做漂片还是贴片,一般脑组织贴片难度较大,多用漂片,切完需马上漂洗后,按常规染色步骤进行. 最后,以中性树脂封片,若是HE染色或DAB染色,切片可以放置很久,甚至数年时间. 脑的冰冻切片最好是4%多聚甲醛(西奈山环保组织固定液)灌注,再后固定24h,30%PB 蔗糖浸至沉底。切片效果不错,可以贴片,不过技术要求高一些。BrdU,Nestin双标有一些窍门, BrdU博士德有进口分装,Nestin很多公司都有进口分装 灌注固定的效果之所以好,就是因为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血管走行把固定液输送到动物全身各处,从而达到最佳的固定效果;同样,用该方法进行脱水也可得到较好的脱水效果,因为这种方法可在组织深部进行脱水,再结合取材后30%的PB蔗糖液浸泡脱水,会得到更好的脱水效果。而浸泡脱水只能从组织的外部通过渗透压逐步把组织深部的水脱出。 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习惯了一种可靠方法即可。 脂肪组织的处理 脂肪组织无疑是冰冻切片者的绊脚石,道理很简单脂肪不会结冰,把温度降低让脂肪变硬可以切出较薄的片子,但是这个温度对同一组织中的其他成分来说显得太低而不合适切片,当脂肪破碎影响切片时这个问题就变得明显,下面是一些我的经验总结。

组织病理切片以及HE染色

组织病理切片以及HE染色 (一)实验原理:苏木素-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能较好地显示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可用于观察、描述正常和病变组织的形态学,而且HE切片可较长时间保存,被称为常规染色方法。 (二)实验步骤: 一、制作切片 1、取材、固定:取小鼠肾脏组织适当大小,并且放入盛有固定液的小瓶中保存。 2、组织的脱水、透明、浸蜡与包埋 组织固定后还需经过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才能制成蜡块,进行石蜡切片。脱水是指用某些溶媒置换组织内水分的过程。组织脱水后,必须经过一种既能与酒精相混合又能溶解石蜡的溶剂,通过这种溶剂的媒介作用,使石蜡浸入组织块。在此过程中,因组织块中的水分被溶剂所取代,组织块变得透亮,因此称之为透明。组织染色后也要进行透明。最常用的透明剂为二甲苯,处理时间为30min左右。 组织经透明后在溶化的石蜡内浸渍的过程称浸蜡。用其他浸透剂(如火棉胶、碳蜡和明胶等)渗入组织内部的过程称为浸透或透入。为使石蜡充分渗入组织块中,常需经过3小时的浸渍,期间需更换3次石蜡。一般用于浸蜡的石蜡熔

点为52-56℃。 组织块经过浸蜡或浸透,用包埋剂(石蜡、火棉胶、碳蜡和树脂等)包起的过程称包埋,包埋后便制成含组织的块。这种包埋块可使组织达到一定的硬度和韧度,有利于切成薄片。石蜡包埋是病理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包埋方法。用于包埋的石蜡熔点一般为60℃左右。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某些酶染色时,则需采用低温石蜡包埋,以保存组织内酶的活性。 3、切片、制片 石蜡切片常用的切片机有轮转式切片机和平推式切片机,以前者为多用。切片厚度一般为3-5μm。切片时先将组织片平摊于一块玻璃上,迅速滴加30%的酒精水溶液使组织片完全展开,再移入40℃恒温热水器中。也可直接将组织切片移入40℃的恒温热水器中,待组织片完全展开后将其贴附于载玻片上,经56-60℃烤片30-60min后即可进行染色。 二、HE染色 1. 二甲苯脱蜡2×10 min; 2. 无水乙醇洗去二甲苯2×5min; 3. 95%、80%乙醇各l0 min,自来水洗l min(不要让急水直接冲至载玻片上的组织),蒸馏水洗1min; 4. 苏木素染色4 min,自来水洗2 min; 5. 1%盐酸酒精分化20 s(镜下控制),自来水洗2 min; 6. 1%稀氨水返蓝30s(镜下控制),自来水洗2分钟,蒸馏

病理切片染色

病理切片染色 ★常规病理送检注意事项★ 1. 手术中切取的组织标本,应立即投入固定液中固定(手术室应备有标本瓶和固定液)。一般以10%中性福马林为固定液。固定液的量不得少于标本体积的5~10倍。标本瓶口宜大,便于标本固定后取出。标本与瓶壁、瓶底接触影响固定者,以脱脂棉衬垫;浮于液面者,以脱脂棉覆盖。如为传染性标本,应注意勿污染容器外面。 2. 标本容器上,应贴有患者姓名或送检单联号的标签。如同一患者同时取有数种组织,或同一组织由不同部位取出,应分装不同容器,并分别注明。不同患者的标本,不得放在同一容器内。 3.采取标本时,注意勿用有齿镊或钳夹取,勿挤压,以免发生人为的变形,影响诊断。标本送检前勿剖开,应保持原形全部送检。必须剖开时,最好邀请病理医师到场,否则应在病理检查申请单内详细描写标本剖开前后情况。送检的组织不可太小,以免影响诊断。 4.标本如为整个器官或其大部,或体积较大,可不固定,但应尽早

送病理科处理(外地或远途标本,可参照第三节的方法处理后送检)。 5.各种体液、穿刺液细胞学检查标本,应立即送检。若不能立即送检,应随即离心沉淀,将沉渣做成均匀的涂片2~3张,及时放入乙醚和95%乙醇等量混合液或95%乙醇中固定,然后连同固定液,或在涂片表面涂以甘油后送检。阴道排出物、鼻咽或其他分泌物、穿刺物涂片,应于涂片制成后即放入上述固定液中固定,然后送检。 6. 送检标本时,应逐项详细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字迹要清楚。临床科有特殊要求时,应在申请单上注明或事先联系。 ★组织的脱水透明和浸蜡★ (一)工作中注意事项 1.标本未经充分固定,不得进入脱水处理的程序。 2. 在处理全过程中,每l标本均应附有编号。随时注意防止标本间相互混杂。细小标本应用拭镜纸包裹进行脱水,以免遗失。 3.标本多的单位,可根据标本的性质、大小、分类分批进行脱水,以便按组织的特点安排时间,保证质量,常规标本脱水和透明均应在室温

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染色方法和实验步骤

免疫组织化学常用染色方法和实验步骤 一、酶免疫组织化学 (一)间接酶免法 1.原理 染色时使用了两种抗体:第一抗体为针对靶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第二抗体是标记的针对第一抗体的抗体。将第一抗体滴加到标本上,与靶抗原结合。尔后滴加标记的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结合,经显色定位出抗原存在的部位。第二抗体应来自于与第一抗体不同种的动物。此法敏感性高、信号强,标记一种二抗可检测多种抗原。但此法有可能出现非特异性背景着色。 2.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PBS洗3min×3次。 (2)封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PBS洗后,抗原修复。 (3)PBS再洗,若用DAB作底物,可以滴加50μl(一滴)1∶10稀释的非免疫性动物血清以减少非特异性背景染色,置湿盒10分钟后,直接接下一步,切忌冲洗,仅需要倾去多余的血清。 (4)滴加50μl第一抗体,置湿盒内1小时或4℃过夜。 (5)PBS洗,滴加稀释的酶标记的第二抗体,置湿盒内1小时。 (6)PBS洗,滴加新鲜配制的DAB溶液100μl,在显微镜下掌

握染色程度,约3~10分钟。 (7)自来水冲洗切片,苏木素复染2分钟。脱水、透明、封固。 (二)多聚螯合物酶法(EPOS法) 1.原理 EPOS(enhanc ed polymer one-step stainning)法是采用一种具有惰性的多聚化合物(葡聚糖)为骨架,将特异性抗体和HRP结合在一起,形成HRP-多聚化合物-特异性抗体巨大复合物,该复合物内不含第二抗体及亲和素。染色时,只需在组织切片上加入相应的酶标记特异性抗体EPOS试剂,孵育30~60分钟即可完成。无需再加酶标记第二抗体。EPOS法只需1次孵育,是目前最简便的方法,不足之处是现有商品化的酶标记特异性抗体的品种不全,此外,试剂价格昂贵。 2.操作步骤 (1)石蜡切片脱蜡至水,PBS洗3min×3次。 (2)蛋白酶消化或抗原修复(AR),PBS洗3min×3次。 (3)0.3%过氧化氢(H2O2)处理5分钟。 (4)蒸馏水洗,置于PBS中洗5分钟。 (5)加入相应的EPOS/HRP试剂,室温孵育30~60分钟。 (6)PBS洗3min×3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