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过程中的损耗标准

合集下载

供水厂水量损耗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供水厂水量损耗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供水厂水量损耗的原因及改进措施重庆(长寿)中法水务有限公司涂晓燕唐洪成摘要:重庆(长寿)中法水务有限公司供水厂自2010年3月2日开始运行以来,取水量和供水量的损耗率曾经高达15%。

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性提出解决措施,通过对工艺运行方式的调整和现场设施的改造,有效的将损耗率控制在3~5%之间。

关键词:损耗原因处理措施一、概述供水企业作为关系着国计民生的命脉行业,牵涉着广泛的公众利益,与城镇居民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情况,如何降低企业内部损耗,保质保量的提供优质水源成为供水厂发展前进的重要课题。

二、存在问题重庆(长寿)中法水务有限公司供水厂自2010年3月2日开始运行以来,取水量和供水量的损耗率一直偏高,最高达到15%,平均损耗率在11.9%。

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

表12010.08~2011.03供水厂取水量与供水量的差异值及损耗率三、原因分析根据供水厂设计规范要求,一般供水厂水量耗损率设计控制在5%~8%。

从运行参数上看,2011年3月前供水厂的水量耗损率明显偏高。

(一)、理论分析水厂内部损耗水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构成:1、混凝沉淀池排泥水量,2、滤池反冲洗水量,3、电机冷却水量,4、办公、药剂配制、水射器动力水、绿化、冲洗、清洁等其它用水量,5、其它漏失水量。

(二)、实际排查为了查找水量耗损原因,供水厂技术人员结合当时本厂实际进行了全方位分析认为:1、本厂设计预反应、预沉淀池排泥水采用直接外排,但主反应、主沉淀排泥水都进入了回收系统,相比未建回收系统的水厂自用水损耗应有明显降低。

2、本厂滤池反冲洗水也全部进入了回收系统。

3、电机冷却水量用量较小,因目前供水量远未达到设计规模,送水泵房使用水冷电机的大泵一直未启用,只有取水泵房一台水冷电机泵每天开车不到20小时,而且已通过调整冷却水阀门开度对冬夏季冷却水量进行了合理控制。

4、当时全厂绿化工程未实施,绿化用水基本没有。

开式冷却塔水损耗率

开式冷却塔水损耗率

开式冷却塔的水损耗率通常取决于多种因素,如环境条件、操作方式和设备本身的设计等。

一般来说,开式冷却塔的理论水损耗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水损耗率= (进水流量-出水流量) / 进水流量
其中,进水流量是冷却塔供水系统中的总流量,出水流量是从冷却塔中排出的冷却水流量。

实际上,开式冷却塔的水损耗率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蒸发损失:由于冷却塔的工作原理,部分水会蒸发成为水蒸气,从而带走热量。

这是造
成水损耗的主要原因之一。

2.风吹散损失:冷却塔通常在室外暴露,风吹动时会带走一部分水分。

风速越大,风吹散
损失就越高。

3.漏水损失:冷却塔中的输水管道和设备可能存在泄漏问题,导致额外的水损耗。

4.排污损失:在冷却过程中,冷却塔可能需要定期排放一部分冷却水以控制水质和循环水
中的杂质。

这也会导致一定的水损耗。

为了降低开式冷却塔的水损耗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优化冷却塔设计,减少蒸发和风吹散损失。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修复泄漏问题。

●控制冷却水循环系统中的水质,减少排污频率。

●使用节水技术,如安装回收装置和喷淋系统等。

●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冷却塔的运行参数,如进水流量和温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水损耗率会因不同的冷却塔类型和应用场景而有所差异,因此适用于特定冷却塔的水损耗率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和计算。

二次供水损耗情况分析

二次供水损耗情况分析

二次供水损耗情况分析
一、
莱茵河畔一期北区二次供水现状:
二次供水泵房位于香梅花园地下室,供水区域为翠兰、玫瑰、香梅、雪绒四个组团小高层四层以上住户共计272户,同时二次供水也供一期北区消防水箱,用于消防管网保压。

二、
二次供水的损耗组成:
1. 272户用户的用水损耗,清源水务公司按2 – 4吨/户计算;
2. 给水管道损耗;
3. 消防管网损耗;
4. 总表计量误差;
5. 一期二次供水的损耗统计:
注 :以上数据来源与综合办经营管理员统计报表,合计为2009年至2010年5月17个月二次供
水消耗总和,月平均值为连续17个月的平均值。

三、
针对二次供水损耗已采取的措施:
根据安装水表后,两表的测量误差为20%,根据水平均用量,可计算出月平均计量误差值为1139.6吨/月,与上面的统计数据吻合。

四、难点:
1、地下管网漏点检查困难,特别是较小漏点,不易查找。

2、用户的用水损耗,不能进户检查:1)易影响客户关系。

2)工作量巨大。

通常都由供水方自行
承担。

3、总表误差,前期进行对比测量后,总表误差为20%,已将总表进行校检(由清源水务公司校检),
但两表依然存在误差(两块表都为清源水务公司提供或购买),清源水务公司对我们的测量结
果不于承认,需公司出面协调解决。

供水过程中的损耗标准

供水过程中的损耗标准

供水过程中的损耗标准一、管网漏损率1.定义:管网漏损率是指供水过程中因管道破损、接口松动、腐蚀等原因造成的损失量与总供水量之比。

2.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目标: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效率。

二、设备效率1.定义:设备效率是指供水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供水能量与设备额定能量之比。

2.标准:设备效率应不低于80%,同时应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需求。

3.目标: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三、水质稳定1.定义:水质稳定是指供水水质在国家相关标准内,且在供水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标准: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相关规定。

3.目标:确保供水水质稳定,保障用户身体健康。

四、水压控制1.定义:水压控制是指供水过程中对水压进行稳定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并降低水压波动造成的影响。

2.标准:水压波动应控制在±0.2MPa以内,同时应满足用户对水压的需求。

3.目标:稳定水压,提高供水质量,减少水压波动对供水管网及设备造成的影响。

五、用水量监测1.定义:用水量监测是指对供水区域的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以便及时掌握供水需求和调整供水计划。

2.标准:用水量监测应准确、及时,数据应能够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并进行统计分析。

3.目标:根据用水量监测数据,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

六、维护保养1.定义:维护保养是指对供水设备、管道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保持其正常运转状态。

2.标准:制定并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及管道进行定期检修、更换破损部件等。

3.目标: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供水安全稳定。

七、应急预案1.定义:应急预案是指在供水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为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2.标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人员及责任人等,并定期组织演练。

3.目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供水安全及用户利益。

管道水头损失产生原因及计算

管道水头损失产生原因及计算

流体力学二类考核指导老师:冯亮花——小组成员:蒙伦智、周肖、王桐供水管道水头损失产生原因及计算摘要:水流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水流阻力而消耗的能量称为水头损失,根据边界条件的不同把水头损失分为两类:对于平顺的边界,水头损失与沿程成正比的称为沿程水头损失,用hf 表示;由局部边界急剧改变导致水流结构改变、流速分布改变并产生旋涡区而引起的水头损失称为局部水头损失,用hj 表示,两者的计量单位都为米。

关键词:水头损失 原因 计算 真空有压流1.在分析水头损失产生原因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两个概念。

1.1水流阻力水流阻力是由于固体边界的影响和液体的粘滞性作用,使液体与固体之间、液体内有相对运动的各液层之间存在的摩擦阻力的合力,水流阻力必然与水流运动方向相反。

1.2水头损失水流在运动过程中克服水流阻力而消耗的能量称为水头损失。

其中边界对水流的阻力是产生水头损失的外因,液体的粘滞性是产生水头损失的内因,也是根本原因。

根据边界条件的不同把水头损失分为两类:对于平顺的边界,水头损失与流程成正比的称为沿程水头损失,用hf 表示;由局部边界急剧改变导致水流结构改变、流速分布改变并产生旋涡区而列起的水头损失称为局部水头损失,用hj 表示,两者的计最单位都为米。

由水头损失所产生的能量消耗,将直接影响供水水泵的选型,管道材质与内径的确 定,增加机械能损耗,这一直是水利工作者在给水工程设计过程中想要尽量减小的设计 因子,要想将水头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就要了解水头损失产生的真正原因。

2.水头损失产生的原因2.1供水管道的糙率是产生沿程水头损失的外部原因,也是直接原因。

在理想的状态下,液体在管道内部流动是不受管道内壁影响的,但由于现在市场上 供应的各种管材,内壁绝对光滑的材质是不存在,现有的技术只是尽量减小管道材质的 糙率(即粗糙度,一般用n 表示)。

如给水用的PVC 管,管道内壁糙率为一般取值0.009,球墨铸铁给水管道内壁糙率一般取值0.012-0.0 1 3,其它管材糙率国家都有相应的技术标 准。

计算各用水设备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题目

计算各用水设备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题目

计算各用水设备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题目【原创实用版】目录1.题目概述2.计算方法3.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的计算4.实际应用案例5.总结正文一、题目概述计算各用水设备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主要是为了了解水管路中因水流而产生的能量损失,从而为节能减排提供数据支持。

水力损失的计算涉及到复杂的流体力学原理,需要运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和工程实践经验。

二、计算方法水力损失的计算主要包括两部分:供水侧管路损失和排水侧管路损失。

供水侧管路损失主要是由于水流通过管道时,因管道摩擦、弯曲、节流等原因导致的能量损失;排水侧管路损失主要是由于水流从设备排水口流出时,因管道摩擦、落差等原因导致的能量损失。

三、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的计算1.供水侧管路损失计算:首先,需要知道供水管道的直径、长度、流速、水流黏度等参数。

然后,利用达西 - 威斯巴赫(Darcy-Weisbach)公式计算管道摩擦损失,同时考虑管道弯曲、节流等局部损失,最后得出供水侧管路损失。

2.排水侧管路损失计算:与供水侧类似,需要知道排水管道的直径、长度、流速、水流黏度等参数。

然后,利用能量方程或伯努利方程计算管道摩擦损失和落差损失,最后得出排水侧管路损失。

四、实际应用案例以某城市的自来水供水系统为例,通过计算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可以了解整个系统的能量损耗情况,从而为降低能耗、提高供水效率提供依据。

同时,对于用水设备而言,了解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有助于优化设备结构,减少排水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五、总结计算各用水设备供水侧和排水侧管路水力损失,对于节能减排、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供水行业的节能降耗

供水行业的节能降耗

P=H(Mpa) ×Q(m3/h) / 3.6 (Kw)---------------------------------------------(4)
供水行业的节能降耗 续1 • 在电力工程上功率kW和小时电度数(kWH)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而流量Q又是 小时立方米,所以计算得到的功率值,也是在一小时内的电度数。这个数值全由 水的参数决定,所以也称水功率或水马力。 • 所需要的水功率是由水泵提供的,所以水泵轴上所需要的功率PP为: PP=H(m) ×Q(m3/h) / ( 367.2*ηP)---------------------------------------------(5) 其中, ηP是水泵的效率。 电机与水泵一般都是硬性联接,水泵轴上所需的功率由电机轴提供。设电机效 率为ηm,则电源供应功率PE为: PE=H(m) × Q(m3/h) / (367.2 × ηP× ηm)------------------------------------(6) 或,PE=H(MPa) × Q(m3/h) / ( 3.6 × ηP× ηm)-----------------------------(7) • (6)式中以Q=1000, ηP=1和ηm=1代之,便得每千立方米的电耗(kWH)为: 2.723 ×H(m)。它与扬程H(m)成正比。供水扬程愈高,每千立方米的耗电量 就愈大。这个指标也称单耗。 • (7)式中以Q=1000,H=1, ηP=1和ηm=1代之,便得每千立方米每兆帕的电 耗为277.778kWH。这个指标也称配水单位电耗。 • 公式说明耗电量与三个因素有关,即水量Q,扬程H,和效率η,这里指的是 总效率,包括水泵,管配件,电机和变频器等的效率。
供水行业的节能降耗 续9
40 35 30

《给排水工程定额》 损耗率

《给排水工程定额》 损耗率

《给排水工程定额》损耗率
《给排水工程定额》中的损耗率是指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材料、人工和机械的损耗情况。

损耗率的计算对
于工程的成本控制和进度管理非常重要。

损耗率通常是根据历史施工数据和经验进行估算。

在实际施工中,损耗率可能受到材料质量、施工工艺、人员操作水平、环境因
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合理的损耗率估算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并且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调整。

在给排水工程中,常见的损耗包括材料损耗、人工损耗和机械
损耗。

材料损耗主要是指在运输、搬运、切割和安装过程中由于破损、浪费等原因导致的材料损失;人工损耗是指由于操作不当、浪
费等原因导致的人工损耗;机械损耗是指由于设备磨损、故障等原
因导致的机械损耗。

为了准确估算损耗率,施工单位通常会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测算
和统计,不断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损耗率。

此外,
合理的材料管理、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也可以有效控制损耗率。

总之,损耗率是给排水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成本和管理指标,合理估算和控制损耗率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水过程中的损耗标准
一、管网漏损率
1. 定义:管网漏损率是指供水过程中因管道破损、接口松动、腐蚀等原因造成的损失量与总供水量之比。

2. 标准: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率应控制在10%以下。

3. 目标:降低管网漏损率,提高供水效率。

二、设备效率
1. 定义:设备效率是指供水设备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供水能量与设备额定能量之比。

2. 标准:设备效率应不低于80%,同时应满足用户对水量、水压和水质的需求。

3. 目标:提高设备效率,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三、水质稳定
1. 定义:水质稳定是指供水水质在国家相关标准内,且在供水过程中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 标准: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及相关规定。

3. 目标:确保供水水质稳定,保障用户身体健康。

四、水压控制
1. 定义:水压控制是指供水过程中对水压进行稳定控制,以满足用户需求并降低水压波动造成的影响。

2. 标准:水压波动应控制在±0.2MPa以内,同时应满足用户对
水压的需求。

3. 目标:稳定水压,提高供水质量,减少水压波动对供水管网及设备造成的影响。

五、用水量监测
1. 定义:用水量监测是指对供水区域的用水量进行实时监测和统计,以便及时掌握供水需求和调整供水计划。

2. 标准:用水量监测应准确、及时,数据应能够实时传输至调度中心并进行统计分析。

3. 目标:根据用水量监测数据,合理调配水资源,提高供水效率。

六、维护保养
1. 定义:维护保养是指对供水设备、管道等进行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以保持其正常运转状态。

2. 标准:制定并执行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对设备及管道进行定期检修、更换破损部件等。

3. 目标:减少设备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供水安全稳定。

七、应急预案
1. 定义:应急预案是指在供水过程中出现突发事件时,为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而制定的行动方案。

2. 标准: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措施、人员及责任人等,并定期组织演练。

3. 目标: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供水安全及用户利益。

八、水资源利用
1. 定义:水资源利用是指合理调配和使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标准:制定水资源利用计划,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供水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避免水资源浪费。

3. 目标: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九、员工培训
1. 定义:员工培训是指对供水企业员工进行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培训,以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2. 标准: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包括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技能提升培训等,确保员工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 目标: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十、监管与考核
1. 定义:监管与考核是指对供水企业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以确保企业运营合规、高效且满足用户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