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15年XXX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报告作为我国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完善势在必行。

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市卫生局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特制定XXX2015年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二、意义1、为科学修订我乡癌症控制规划并开展有效实施,促进我乡肿瘤治疗方案合理地评估与改进提供依据。

2、建立宁夏肿瘤基本数据信息,为宁夏肿瘤各学科研究提供基础信息数据,为我市开展癌症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三、目标1、建立并逐步完善郭家桥乡肿瘤随访登记系统,不断提高肿瘤登记质量。

2、掌握我乡恶性肿瘤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

3、了解我乡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情况。

四、项目实施范围郭家桥乡辖区8个行政村。

五、工作内容一)、成立郭家桥乡卫生院肿瘤随访登记工作领导小组和肿瘤登记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XXX马学XXXXXXXXX有XXXXXX二)、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出生病例报告程序建立肿瘤新发病例和出生病例报告程序,与村卫生室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登记工作,包管数据的准确性;并开展以死因监测材料为基础的肿瘤发病补充登记工作。

三)、开展人员培训XXX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出生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材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与编码、登记材料的统计和阐发、登记软件使用等。

5、开始肿瘤登记处日常工作收集辖区内肿瘤新发病例、出生病例和人口材料;制定质量控制方案,开展质量控制工作;按时向市疾控中心上报肿瘤登记数据、肿瘤登记处根本信息。

六、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贯串肿瘤登记工作的全过程。

卫生院应依照本身特点,在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制订工作规范和质量控制程序,并严格执行。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为掌握X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国卫疾控发〔X〕6号)和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X年中央补助X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疾控发〔X〕7号)及《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X〕1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逐步覆盖全市,以反映我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市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1.建立和完善肿瘤随访登记的组织机构,在X市所有县(区)成立肿瘤登记处,由专人负责本辖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在我市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各县、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各级肿瘤登记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并制定所辖县(区)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包括报告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病理组织学诊断(MV%)、诊断依据不明比例、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部位不明比例等。

各肿瘤登记处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辖区全人口中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辖区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

3.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10%,0.60<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0.80、主要肿瘤M/I合理,66%<病理组织学诊断(MV%)<85%。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

肿瘤随访工作计划篇一:20XX肿瘤登记工作计划****卫生院20XX年恶性肿瘤登记工作计划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是慢性病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制定肿瘤防治策略规划,开展癌症防治工作的基础依据。

为适应恶性肿瘤防治工作的需要,根据卫生部《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XX-20XX)》和《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XX)》的总体要求,按照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的要求以及沙坡头区各村卫生所肿瘤登记工作的现状,特制定我我乡20XX年恶性肿瘤登记项目工作计划。

一、肿瘤登记工作管理根据《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20XX)》,开展永康镇各村卫生所恶性肿瘤新病例登记报告工作,不断提高肿瘤登记报告数据质量。

各村按时填报恶性肿瘤病例报告卡和恶性肿瘤病例死亡报告卡。

二、肿瘤登记工作监测卫生院防保科根据市疾控中心慢病科的统一要求并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订20XX年度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以保证此项工作的正常运行。

1、健全村级医疗保健、死亡统计制度和可靠的人口学资料完善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发现途径,开展病例核实和随访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以死亡统计资料为基础开展发病补充登记工作,并定期从村部取得人口数据。

2、开展人员培训积极参加市级培训,并对辖区内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肿瘤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报告程序、人口资料的收集技术与方法、肿瘤命名、登记资料的统计等。

三、登记资料的收集1、人口资料人口资料的收集是肿瘤登记的基本内容之一。

人口资料的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利用人口普查资料,推荐使用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资料;二是由公安、统计部门逐年提供相应的人口资料。

人口资料应包括居民人口总数及其性别、年龄构成。

每年的居民人口总数通常采用年平均人口数。

从人口普查或公安、统计部门获得的人口报表一般只提供间隔一定年限的分性别、年龄组的人口数,每年的年龄别人口资料。

2、新发病例资料肿瘤新病例的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ICD-10:)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

肿瘤随访管理制度

肿瘤随访管理制度

肿瘤随访管理制度一、引言肿瘤随访管理是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肿瘤随访管理,提高随访效率和质量,本文档制定了肿瘤随访管理制度。

该制度旨在明确随访目标、规范随访流程、强化随访人员培训,以确保肿瘤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得到科学、有效的医学指导和关怀。

二、目标和适用范围本肿瘤随访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肿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能够得到系统、全面的随访管理,减少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生存率。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肿瘤随访工作的医护人员、管理人员及相关合作伙伴。

三、随访原则1.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分期、治疗方案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

2.全面性原则:随访内容应包括患者的症状、体征、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方面。

3.及时性原则:按照随访计划,及时进行随访,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医学指导和关怀。

4.连续性原则:确保患者在整个随访过程中,得到持续、连贯的医疗服务。

四、随访流程1.制定随访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明确随访时间、内容、方式等。

2.随访实施:按照随访计划,通过电话、短信、邮件、面谈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心理状况等。

3.随访记录:详细记录每次随访的内容,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档案。

4.问题处理:发现患者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如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心理支持等。

5.随访评估:定期对患者的随访情况进行评估,分析随访效果,为今后的随访工作提供参考。

五、随访人员培训和素质要求1.专业知识培训:随访人员应具备丰富的肿瘤学知识,了解各类肿瘤的治疗方法、预后等因素。

应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培训,确保随访人员掌握最新的医学进展和理念。

2.沟通技巧培训:随访过程中,随访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因此,应定期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提高随访人员的沟通能力,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并遵循医嘱。

3.心理素质要求:面对肿瘤患者,随访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同情心和耐心,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最新)

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为掌握X市恶性肿瘤发病、死亡动态和流行趋势,为癌症监测、预后提供基础数据,为制定癌症防制策略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肿瘤登记管理办法》(国卫疾控发〔X〕6号)和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X)》、《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X年中央补助X重大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疾控发〔X〕7号)及《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关于印发X年自治区补助市县重大疾病防治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X卫办发〔X〕12号)的相关要求,结合X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一)总目标建立健全符合我市社会经济水平的肿瘤随访登记报告系统,肿瘤随访登记报告工作逐步覆盖全市,以反映我市居民肿瘤发病、死亡及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市肿瘤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工作指标1.建立和完善肿瘤随访登记的组织机构,在X市所有县(区)成立肿瘤登记处,由专人负责本辖区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上报。

2.在我市建立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体系:各县、区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制定以人群为基础的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各级肿瘤登记处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并制定所辖县(区)肿瘤登记处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包括报告肿瘤死亡率、发病率、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病理组织学诊断(MV%)、诊断依据不明比例、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部位不明比例等。

各肿瘤登记处收集、储存、整理、统计分析和评价本辖区全人口中肿瘤发病、死亡和生存资料。

加强规范化建设,各辖区登记处工作流程制度化。

3.登记资料质量逐步达到全国肿瘤登记规范要求:覆盖辖区全部人口,肿瘤发病和死亡的变化趋势稳定,水平合理;报告肿瘤死亡率不低于120/10万;诊断依据不明比例<10%,0%<仅有医学死亡证明书比例(DCO)<10%,部位不明比例<10%,0.60<同期登记的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率与发病率之比(M/I)<0.80、主要肿瘤M/I合理,66%<病理组织学诊断(MV%)<85%。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肿瘤登记随访是指对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随访工作,旨在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就肿瘤登记随访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随访对象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肿瘤登记随访的对象范围。

一般来说,肿瘤登记随访的对象主要包括已经确诊为肿瘤患者的个体。

在确定对象范围的同时,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和随访频率等因素,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随访工作。

二、随访周期安排。

随访周期的安排是肿瘤登记随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一般来说,随访周期的安排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来确定,对于病情较为稳定的患者可以适当延长随访周期,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则需要缩短随访周期,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

三、随访内容确定。

肿瘤登记随访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等方面。

在确定随访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实际需求,尽量减少患者的随访负担,同时也需要确保随访内容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随访方式选择。

随访方式的选择对于肿瘤登记随访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访方式可以包括电话随访、门诊随访、家庭随访等多种形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确定合适的随访方式,以便更好地开展随访工作。

五、随访记录和分析。

在进行肿瘤登记随访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随访信息,并对随访信息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随访信息的分析来评估随访工作的效果,为随访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

六、随访效果评估。

最后,需要对肿瘤登记随访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的生存质量、生存期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

通过对随访效果的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随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以提高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综上所述,肿瘤登记随访实施方案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随访登记 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 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登记实施方案一、背景。

肿瘤随访登记是指对肿瘤患者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随访工作,并将随访结果进行登记和分析,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存状况,为临床决策和科研提供依据。

随访登记工作是肿瘤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二、实施目的。

1. 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存状况,为医生和患者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2. 为临床决策和科研提供依据,促进临床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3.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康复后的生活质量。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随访登记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制定随访登记计划,明确随访的时间、内容和方式。

2. 随访登记工作人员培训,对参与随访登记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随访登记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3. 随访登记工作流程,明确随访登记工作的流程,包括随访登记的时间节点、随访内容的填写和记录方式等。

4. 随访登记工作内容,随访登记工作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变化情况、治疗情况、生存状况等内容。

5. 随访登记工作记录,对随访登记工作进行记录,包括随访登记表的填写和整理、随访结果的分析和汇总等内容。

6. 随访登记工作质量控制,对随访登记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对随访登记表的填写和记录进行核查和审核,对随访结果的分析和汇总进行审查和验证等内容。

四、实施要求。

1. 严格按照随访登记计划进行随访登记工作,确保随访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对随访登记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随访登记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3. 建立健全的随访登记工作制度和规范,明确随访登记工作的流程和要求。

4. 加强对随访登记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随访登记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实施效果评估。

通过对随访登记工作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随访登记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等内容,对随访登记工作进行改进和提高。

六、总结。

肿瘤随访登记是肿瘤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随访工作计划

随访工作计划

随访工作计划
随访工作计划:
1. 目标: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并持续跟踪病人的健康状况。

2. 时间安排:每周工作日的上午,预留2小时进行随访工作。

3. 随访对象:所有病人,包括住院患者、门诊患者和远程诊疗患者。

4. 随访方式: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短信或线上视频进行随访。

5. 随访内容:
1) 病人的健康状况询问:询问病人身体感觉、症状改善情况等。

2) 用药情况了解:确认病人是否按时、按量使用药物,并了
解用药效果。

3) 检查结果跟进:及时了解病人的检查结果,并做出相应的
建议和处理。

4) 病人问题解答:回答病人对于疾病、治疗方案以及饮食生
活等方面的问题。

5) 预约复诊:根据病人的情况和需求,预约下一次的复诊时间。

6. 随访记录:将每次随访的详细记录存档,包括病人的健康状况、问题解答和医生建议等。

7. 随访结果分析:定期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病人的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

8. 随访反馈: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交流随访结果,共同研究改进随访工作的方法。

9. 随访改进:持续评估随访工作的效果,并不断改进工作流程和方法,提高随访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随访实施方案
肿瘤随访是指对已经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
有计划的医学观察和评估,以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社会支持
和指导的一种综合性医疗服务。

肿瘤随访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
早期复发、转移和治疗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

下面将介绍肿瘤随访的实施方案。

一、随访时间
1. 术后随访:手术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每6个月进行
一次随访。

2. 化疗、放疗后随访:治疗结束后第1、3、6个月进行随访,以后
每6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3. 随访内容: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二、随访内容
1. 症状询问:询问患者是否有体重减轻、食欲不振、乏力、发热、
夜间盗汗、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 体格检查:包括淋巴结、肝脾、皮肤、神经系统等系统的检查。

3.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肿瘤标志
物等。

4. 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胸部X线、腹部B超、CT、MRI等检查。

三、随访评估
1. 根据随访内容的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疗效评估、
生存质量评估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包括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等。

四、随访记录
1. 对每次随访的内容和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进行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参考。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记录,以便日后跟踪和评估。

五、随访管理
1. 对随访计划和随访记录进行管理,保证随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2. 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3. 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社会支持和指导进行管理,保证他们的需求得到及时满足。

六、随访效果
1. 根据随访结果,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对随访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随访工作的效果。

总结:肿瘤随访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实施肿瘤随访方案,对于肿瘤患者的康复和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全体医务人员能够认真贯彻落实肿瘤随访方案,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