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治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方法

治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专家介绍了一种治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方法,有患上慢性盆腔炎的朋友可以好好的了解一下。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延所致,病理特点是盆腔结缔组织纤维化,甚至形成“冰冻骨盆”,盆腔血液循环不畅,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致本病反复发作,很难痊愈。
临床常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骶部疼痛,劳累后加重,月经不调,白带异常,不孕等,属祖国医学之“妇人腹痛”、“瘕”、“带下”等范畴。
临床上采用中医药传统方法外敷而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上有一定的疗效,下面总结如下。
中药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资料和方法临床采用120例门诊患者,年龄在21~55岁,35岁以下72例,35岁以上48例,病程1个月~15年。
根据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均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
均为已婚妇女,有流产、不洁性生活或生殖道手术史,表现为易疲倦,精神不振、周身不适,下腹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白带增多、色黄、质粘稠、有臭味。
慢性炎症致盆腔瘀血,常有经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致月经失调,输卵管粘连、阻塞致不孕。
查体:下腹有深压痛,反跳痛不明显。
慢性盆腔炎临床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子宫常呈后倾后屈位,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或片状增厚、压痛,有时可扪及包块,宫骶韧带常增粗、变硬,有触痛。
慢性盆腔炎临床治疗方法:方药组成有透骨草20~60g,红藤30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10g,红花10g,昆布20g,皂刺20g,路路通20g,寻骨风15g,伸筋草15g,海藻20g。
方药加减有腰痛明显加威灵仙20g,狗脊10g;下腹胀满、冷感明显加桂枝15g,细辛10g,小茴香10g;经量过多去红花;附件增厚、有包块加水蛭10g,土元10g。
慢性盆腔炎中药外敷的具体使用法:将上药用温开水拌潮,再拌入50°以上白酒50~100g,装入布袋,缝好,隔水蒸半小时,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待稍凉后移去(约需半小时),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1周,3剂为1个疗程,月经期禁用。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多与湿热、瘀血、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通过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 黄芩10g- 黄连5g- 泽泻15g- 木通10g- 滑石20g- 车前子15g- 茯苓15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疼痛、带下黄稠等症状。
2. 活血化瘀方-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丹参15g- 益母草15g- 泽兰10g- 延胡索10g本方适用于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刺痛、经行腹痛等症状。
3. 理气活血方- 柴胡10g- 白芍15g- 川楝子10g- 郁金10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红花10g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
4. 温经散寒方- 当归10g- 川芎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细辛3g- 甘草5g- 干姜5g- 附子5g本方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状。
5. 补中益气方- 黄芪15g- 当归10g- 白术10g- 茯苓15g- 炙甘草5g- 陈皮10g- 升麻5g- 柴胡10g本方适用于气虚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坠痛、体倦乏力等症状。
6. 滋阴降火方- 知母10g- 黄柏10g- 地黄15g- 玄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5g- 百合10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盆腔炎,表现为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慢性盆腔炎112例

1 g 气 虚 者 加 黄 芪 1 g 党 参 1 g O; 5, O。 两 组 均 以 1个 月 为 1 疗 程 , 疗 3 个 治 个 疗 程 后 观 察疗 效 , 随访 1 。 年 疗 效 判 定 标 准 : 显 效 : 疗 3个 疗 ① 治 程后 症状 消失 , 体恢 复 , 科 检查 及 B 身 妇
1 g 带 下 量 多 色 黄 者 加 黄 柏 l g 半 夏 O; O,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 0 3 6 / . s . 0 7 s 1x 2 1 .
资 料 与 方 法
20 0 3年 1月 ~ 0 8年 1 20 2月 在 门 诊 以 叶药 内服 、 敷 治 疗 本 病 12例 为 治 疗 1 外 1 组, 龄 1 年 9~5 2岁 ; 程 4 个 月 ~4 年 。 病
一
关键 词
O1 09 .1
盆腔 炎
/a散 \Y -
灌肠
d i 1 . 9 9 j sn 0 7 —6 4 . 01 o: 0 3 6 / .is .1 0 1x 2 0
腔 手术 史 ,4例有 阴 道 出血 期 间性 生活 1 及 不 洁 性 交 史 。 主 要 症 状 以 一 侧 或 下 腹
讨 论
亢灵芝 76 0 3 20甘 肃 敦 煌 市 中 医 院
治 疗方 法 : 照 组 采 』 西 药 治疗 。 对 { 】 月 经 期 开 始 用 青 霉 素 6 0万 U +甲 硝 4 唑 10 . g静 滴 , /日 , 续 治 疗 1 1次 连 0灭 。
摘
要 目的 : 讨 活 血 化 瘀 、 络 止 痛 探 通
1个 月 为 1个疗 程 。若 青 霉 素 过 敏 者 ,
盆腔炎偏方

盆腔炎偏方文章目录*一、盆腔炎偏方*二、盆腔炎原因*三、盆腔炎护理盆腔炎偏方1、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
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2、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
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
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3、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
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4、药方: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金银花20克,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各l2克。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
取本品加普鲁卡因0.25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1次,l0日为l个疗程。
经期停用。
5、药方:桃仁、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海藻各l5克,穿山甲、土鳖虫各l2克。
气滞血瘀加柴胡、郁金:瘀毒内结加生苡仁、金银花;气虚血瘀加黄芪、党参。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
取本品30~40%,保留灌肠,每日l次,l0次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经期停用。
盆腔炎原因1、下生殖道感染主要是下生殖道的性传播疾病,如淋病奈瑟菌性宫颈炎,衣原体性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PID密切相关。
2、经期卫生不良使用不洁的月经垫、经期性交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上述感染的病原体以下生殖道内源性菌群的病原体为主,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3、感染性传播疾病不洁性生活史、早年性交、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者可致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入侵,引起盆腔炎症。
常见病原体为淋病奈氏菌、沙眼衣原体或合并有需氧菌、厌氧菌感染。
4、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例如阑尾炎、腹膜炎等,以大肠杆菌为主。
盆腔炎护理1、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调配,注意营养的搭配要均匀,发热期间宜食清淡易消化食,对高热伤津的病人可给予梨汁或苹果汁、西瓜汁等饮用,但是最好不要冰镇后饮用,白带黄、量多、质稠的患者属湿热证,应该注意禁忌煎烤油腻、辛辣的食物。
【中医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药方5则】

【中医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药方5则】
【中医治疗急慢性盆腔炎药方5则】
1、盆腔内有包块
中医辨证属湿、热、瘀互结者,临床治疗以清热、利湿、化瘀通下,消癥化结为主,
[配方] :虎杖、枳实、大黄、厚朴、牡丹皮、赤芍、忍冬藤、败酱草、三棱、莪术、当归、板蓝根、黄芪、茯苓。
2、忍冬藤蜀红藤治盆腔炎
[配方] :忍冬藤,蜀红藤,大黄,大青叶,紫草根(后下),牡丹皮,赤芍,川楝子,制延胡索,生甘草。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
用治盆腔炎。
3、蚤休地丁草治盆腔炎
[配方] 蚤休,地丁草,虎杖,当归,川芎,川楝子,玄胡索。
[功效]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用治盆腔炎。
4、.银花连翘治急性盆腔炎
[配方] 银花,连翘,丹参,蒲公英,土茯苓,赤芍,黄芩,丹皮,车前子,败酱草,当归,甘草。
[功效] 清热解毒,化瘀利湿。
用治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症见发烧,恶寒,小腹胀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呈脓样有臭气,舌质红,苔稍黄或白腻,脉弦滑而数。
5、珍珠菜蒲公英治盆腔炎
[配方] 珍珠菜、穿心莲、蒲公英、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大青叶、鱼腥草。
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

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内治或者外治的方法。
1.内治方法。
(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以逍遥舒坤汤或四逆散加味。
如柴胡、香附、郁金、元胡、五灵脂、川芎、当归、赤芍和鸡血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以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减。
如当归、赤芍、白芍、丹参、延胡索、川芎、桃仁、小茴香、乌药、生蒲黄、炒五灵脂、甘草等。
(3)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祛瘀散结方以仙方活命饮或止带方加减。
如红藤、柴胡、丹参、赤芍、延胡索、川楝子、炒薏苡仁、牡丹皮、木香和连翘等。
(4)肝郁脾虚证:疏肝理脾,化湿活血。
方以逍遥散加减。
柴胡、香附、郁金、元胡、五灵脂、川芎、当归、赤芍和鸡血藤等。
2.外治方法。
(1)中药外敷。
可用消痛散(芒硝、生大黄、红藤、败酱草、当归、赤芍、香附,生薏苡仁等)研末装入纱袋后外敷,或用红藤汤外敷。
湿热瘀阻则用吴茱萸、莱菔子、鸭跖草、路路通、厚朴、枳实各30g,栀子、当归、川芎、丹参、忍冬藤、决明子、红花、车前子各20g,另加粗盐150g加热后外敷。
(2)灌肠。
红藤汤灌肠;寒凝血瘀以败酱草、板蓝根、老鹳草、丝瓜络、桃仁、茯苓、当归、鸡血藤、赤芍、红花、蒲公英、鱼腥草、白花蛇舌草、桂枝、甘草灌肠配合脐灸治疗;湿热瘀阻则以三棱、莪术、丹参、桃仁、蒲公英、黄柏、赤芍、败酱草、大血藤、党参、毛冬青灌肠治疗。
慢性盆腔炎中药治疗要根据不同的病因采用内治或者外治的方法。
1.内治方法。
(1)气滞血瘀:理气行滞,活血化瘀。
方以逍遥舒坤汤或四逆散加味。
如柴胡、香附、郁金、元胡、五灵脂、川芎、当归、赤芍和鸡血藤。
(2)寒凝血瘀证: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以少腹逐瘀汤或桂枝茯苓丸加减。
如当归、赤芍、白芍、丹参、延胡索、川芎、桃仁、小茴香、乌药、生蒲黄、炒五灵脂、甘草等。
(3)湿热瘀阻证:清热利湿,祛瘀散结方以仙方活命饮或止带方加减。
如红藤、柴胡、丹参、赤芍、延胡索、川楝子、炒薏苡仁、牡丹皮、木香和连翘等。
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有妙方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常采用中草药来调理患者身体,帮助改善盆腔循环并增强免疫力。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呢?中草药疗法中草药内服疗法,包括中药汤剂或丸剂,通过口服给药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当归、苍术等。
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消炎、清热、活血的功效,有助于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蒲公英蒲公英对于妇科炎症中的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作用,在中药中属于苦寒类。
当归当归被视为一种滋补草药,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健康。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当归被认为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苍术苍术是一种温和的草药,常用于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健脾化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中草药外用疗法,包括药物浴和药物贴敷等方式。
这些方法通过局部渗透或热敷,有助于缓解盆腔不适,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药物浴药物浴是将特定的中草药或药物添加到温水中,让患者坐浴或盆浴,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患处。
对于慢性盆腔炎,这种浸泡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盆腔区域的不适感。
药物贴敷药物贴敷是将特定的中草药或药物制成贴敷剂,贴在患处或特定穴位,让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炎症的作用。
这种方式常用于局部疼痛、不适较为明显的区域。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盆腔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梁丘等,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气血流动,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助于改善盆腔区域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针灸治疗不仅仅针对疾病表面症状,还能辅助调节患者的情绪、睡眠和整体健康状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副作用较少。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1.直接灸法在患者的特定穴位或患处上,点燃艾条或艾绒,让其温热特定区域。
郭志强妇科外用方经验:盆腔炎

郭志强妇科外用方经验:盆腔炎1、清解宁坤液:败酱草30克,红藤15克,黄芩10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连翘15克,半枝莲15克,蒲公英15克,桃仁12克,水蛭10克,川楝子10克。
浓煎保留灌肠。
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的功效。
【适用证】用于湿热瘀结型及慢性盆腔炎亚急性发作。
2、化瘀宁坤灌肠液:化瘀宁坤液是郭老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一首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桂枝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水蛭10克、红藤15克、昆布15克、槟榔12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虎杖12克、没药10克、附子10克。
浓煎保留灌肠。
具有温经活血,化瘀消徵的功效。
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
【适用证】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
【注意事项】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少腹痛痛拒按,痛连腰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有湿热瘀结之象者禁用。
3、盆腔外敷方:宁坤散:透骨草200克、桂枝10克,三棱15克、莪术15克、丹皮15克、赤芍15克、红藤15克、昆布15克、水蛭10克、皂刺10克、桃仁12克。
全方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
若四肢厥冷、遇寒加剧,得热痛缓明显者,去红藤,加细辛5克、制附子10克、小茴香10克或艾叶10克;若腹痛明显者,加乳香10克、没药10克;若输卵管不通,加穿山甲15克、路路通10克。
a中药外敷法:用温盐水拌潮,洒黄酒半两,纱布袋包装,蒸后热敷小腹部50分钟。
每日一次,每剂药用五天,经期停用。
b中药离子导入法:宁坤散共为细末,取药末10克,加水少许煮5分钟,用纱布袋垫浸药敷于小腹部,再用中药离子导入仪进行治疗。
【适用证】用于寒湿瘀结型及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
【注意事项】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少腹痛痛拒按,痛连腰骰,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有湿热瘀结之象者禁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盆腔炎作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已呈现日渐上升之势,尤其是对于长期居坐于写字楼电脑面的女性白领而言,更是常见,然后工作的繁忙与初期症状的不明显导致女性朋友的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到最后形成了慢性盆腔炎。
慢性病,慢慢治。
中医是常见的治疗慢性病的首选。
下面的几个中药偏方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也拥有较好的效果。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用白花蛇舌草 30克,两面针、当归各9克,穿破石、五指毛桃各1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 3-4周。
治慢性盆腔炎方:鸡血藤50克,黄芪30 克,党参、茯苓、山药、败酱草、薏苡仁各25克,白术、三棱、莪术、牛膝、车前子、荆芥穗各15 克,水煎服。
随证加减。
每于月经净后3天开始服药,每剂分3次服,日服1剂,每月8~10剂。
1 个月为1个疗程。
复方公英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益母萆、元胡各30克,当归、丹参各15克,栀子、木香、香附各10克。
附件有包块加三棱、莪术;带多色黄臭秽加薏苡仁、苍术、丹皮、黄柏;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生蒲黄。
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 30分钟,每晚 1次,6次休息 1日。
1个月为 1个疗程。
红藤灌肠方:红藤、忍冬藤各2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 克,皂角刺12克,川楝子、没药、桃仁、赤芍、五灵脂、荔枝核、路路通、杜仲各10克。
舌苔黄腻加苍术、黄柏;低热加蒲公英;经血不畅加益母草、泽兰;小腹冷痛加艾叶、血竭;便秘加川黄连(后下)、枳壳;经量多有血块加花蕊石、旱莲草;月经先期加山栀子、丹皮、地榆炭;附件包块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上药渣水煎浓缩至150~200 毫升,保留灌肠。
治慢性盆腔炎外敷方:小茴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千年健、透骨草、赤芍、艾叶、延胡索、芒硝、黄连各适量。
研成粉末,加 35%酒精50毫升搅匀。
取适量药末放置纱布中,敷在患处,外加TDP 照射,每次30分钟,日 1次。
20次为1个疗程。
治慢性盆腔炎灌肠方: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萆、蒲公英各30克,赤芍20克,香附10克,乳香、没药各 6克。
用水浓煎成100- 150毫升,睡前保留灌肠2小时,日1次。
10 次为1个疗程。
治慢性盆腔炎丸药方:金铃子 (炒)、琥珀各10克,香附、赤芍、夏枯草、丝瓜络、当归各15克,川芎 6克,甲珠12克,鳖甲 35克,紫花地丁、蒲公英、连翘、金银花、红藤各30克。
病程长且包块坚硬者加土鳖虫、水蛭各3—5克;体虚畏寒酌减清热解毒药,加桂枝、干姜各15克,炙黄芪 50克。
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
每绷匠1 丸,日3次。
治结核性盆腔炎方:丹参15克,赤芍15 克,桃仁10克,生龟板 10克,生鳖甲10克,生牡蛎10克,夏枯萆10 克。
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输卵管阻塞或可触及盆腔炎症性包块,加三棱、莪术;月经量少者,加当归、川芎、熟地、白芍、鸡血藤、枸杞子、覆盆子、菟丝子、肉苁蓉。
(白山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