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蒲公英10味治慢性盆腔炎名老中医治疗卵巢炎慢性盆腔炎包块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

中医治疗盆腔炎方剂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病因多与湿热、瘀血、气滞等因素有关。
中医治疗盆腔炎,主要通过调和气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法,以达到治疗目的。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中医治疗盆腔炎的方剂:1. 清热利湿方- 黄芩10g- 黄连5g- 泽泻15g- 木通10g- 滑石20g- 车前子15g- 茯苓15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湿热下注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疼痛、带下黄稠等症状。
2. 活血化瘀方- 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0g- 川芎10g- 丹参15g- 益母草15g- 泽兰10g- 延胡索10g本方适用于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刺痛、经行腹痛等症状。
3. 理气活血方- 柴胡10g- 白芍15g- 川楝子10g- 郁金10g- 香附10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红花10g本方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胀痛、情绪波动等症状。
4. 温经散寒方- 当归10g- 川芎10g- 桂枝10g- 白芍10g- 细辛3g- 甘草5g- 干姜5g- 附子5g本方适用于寒湿凝滞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冷痛、畏寒肢冷等症状。
5. 补中益气方- 黄芪15g- 当归10g- 白术10g- 茯苓15g- 炙甘草5g- 陈皮10g- 升麻5g- 柴胡10g本方适用于气虚型盆腔炎,表现为小腹坠痛、体倦乏力等症状。
6. 滋阴降火方- 知母10g- 黄柏10g- 地黄15g- 玄参10g- 麦冬10g- 五味子5g- 百合10g- 甘草5g本方适用于阴虚火旺型盆腔炎,表现为五心烦热、夜寐不安等症状。
在使用上述方剂时,建议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助于病情的恢复。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盆腔炎作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已出现日渐上升之势,专门是关于长期居坐于写字楼电脑面的女性白领而言,更是常见,然后工作的繁忙与初期症状的不明显导致女性朋友的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到最后形成了慢性盆腔炎。
慢性病,慢慢治。
中医是常见的治疗慢性病的首选。
下面的几个中药偏方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也拥有较好的成效。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用白花蛇舌草 30克,两面针、当归各9克,穿破石、五指毛桃各1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 3-4周。
治慢性盆腔炎方:鸡血藤50克,黄芪30 克,党参、茯苓、山药、败酱草、薏苡仁各25克,白术、三棱、莪术、牛膝、车前子、荆芥穗各15 克,水煎服。
随证加减。
每于月经净后3天开始服药,每剂分3次服,日服1剂,每月8~10剂。
1 个月为1个疗程。
复方公英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益母萆、元胡各30克,当归、丹参各15克,栀子、木香、香附各10克。
附件有包块加三棱、莪术;带多色黄臭秽加薏苡仁、苍术、丹皮、黄柏;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生蒲黄。
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 30分钟,每晚 1次,6次休息 1日。
1个月为 1个疗程。
红藤灌肠方:红藤、忍冬藤各2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 克,皂角刺12克,川楝子、没药、桃仁、赤芍、五灵脂、荔枝核、路路通、杜仲各10克。
舌苔黄腻加苍术、黄柏;低热加蒲公英;经血不畅加益母草、泽兰;小腹冷痛加艾叶、血竭;便秘加川黄连(后下)、枳壳;经量多有血块加花蕊石、旱莲草;月经先期加山栀子、丹皮、地榆炭;附件包块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上药渣水煎浓缩至150~200 毫升,保留灌肠。
治慢性盆腔炎外敷方:小茴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千年健、透骨草、赤芍、艾叶、延胡索、芒硝、黄连各适量。
研成粉末,加 35%酒精50毫升搅匀。
取适量药末放置纱布中,敷在患处,外加TDP 照耀,每次30分钟,日 1次。
2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1.处方: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猪瘦肉,用法:加水,慢火煲汤,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盆腔炎。
3.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
4.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消症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5.处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盆腔炎急性发作,腹痛发热,便秘者。
盆腔炎中药茶饮 1.当归9克,香附9克,益母草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桃仁10克,败酱草15克,黑木耳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3.小茴香30克,栀子30克,甘草10克。
共研末,每服2-3克,每日2-3次。
4.黄芪50克,当归1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
水煎服,每日2次。
盆腔炎西药西医多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抵抗炎症,用药请遵医嘱,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一个专治妇科病的千古名方,20多种妇科病均可治,学会你就是专家

一个专治妇科病的千古名方,20多种妇科病均可治,学会你就是专家婚后的女人最易患上妇科病,例如盆腔炎、膀胱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各种炎症,有的还会出现输卵管堵塞、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病症。
还记得我们邻家的赵大娘就是如此,她是48岁患上的子宫肌瘤,因为病情较为严重,去医院治疗,医生给的建议就是摘除子宫,方可治好,大娘不想做手术,后来就求助于老中医,看看有没有其它方法可治。
当时邻村的一位老中医给了她一个方子,叫做当归芍药散,让她根据此方去中药店抓药,一天喝一剂,喝够21天看看情况如何。
当时赵大娘就按照此方喝了21天,然后又去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出来的时候着实是让赵大娘惊喜的合不拢嘴,那个子宫肌瘤竟然消失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此方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千古名方,书中是这样记载的:“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简单去说意思就是,只要是妇女腹中出现的各种疾病疼痛都可以用它,效果会很不错。
方子如下:当归9克,川芎9克,白芍30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泽泻20克张仲景的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就是调和血水,因为女人多血虚,很多妇科疾病都是和女人血虚有关。
这里就用到了妇科要药当归,当归补血第一,可以补肝血,又能活血化瘀。
白芍能滋阴敛血,不让气血过多耗散,还能缓急止痛,治疗女性疼痛。
川穹可行气、活血化瘀,让气血在体内流通更顺畅。
解决完血虚问题,接着就是解决水湿问题,因为当体内湿气过重,就会在体内形成瘀血,变为肿块,进而引发各种疼痛。
这里就用到了泽泻和茯苓,茯苓去除掉脾胃中的水湿,泽泻可以去除掉肾和膀胱中的水湿。
白芍在这里也能起到利水的作用。
体内水湿一去,你的身子会更加轻盈,再加上体内气血活络,各种疾病都会慢慢消失。
这相当于是治水湿的“标”,要想真正治好,还要治本,那就是加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彻底地解决掉水湿的源头。
因此这里就用到了健脾除湿第一要药白术,白术和茯苓还形成了对药,可以加强脾胃的运化吸收能力,脾胃好了,才会气血充足。
外敷中药2方助消妇科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包块

外敷中药2方助消妇科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包块一、王金亮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妇人之病,多气血失调。
或因热盛,或因气滞血瘀,或因痰湿壅结,而致冲任失调,胞脉瘀阻,久则成块。
临床常见慢性盆腔炎、卵巢囊肿,笔者临证中药外敷,常可取效。
药物组成:川椒5克,大茴香5克,乳香3克,没药3克,降香3克,莪术5克,延胡索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干面粉少许,白酒2盅,调湿摊铺于纱布,置于包块处,上用热水袋热熨,每日2次,1周为1疗程。
此方药有温通香开作用,可软坚化结,活血化瘀,促进局部包块消散。
二、一种外敷治疗卵巢囊肿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大黄2g、芒硝2g、青黛2g、冰片2.5g,可以按比例加大分量。
制备方法是:称取上述药物混合均匀后粉碎成细末,用醋调制后,敷于神阙穴及囊肿部位,一日一次,一次5-12小时,3-5天疗效显著,7日为一疗程。
上述中药的药性配伍,以功积导滞、活血化瘀、泻热通便、散结、软坚、消肿、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体现了疾病治疗的主攻方向,通过外敷促使卵巢囊肿软化消失,该法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无副作用,能够很好的减轻病患痛苦,治愈疾病。
1. 卵巢保养药用处方配方: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大生地15克、京玄参12克、粉葛根30克、紫丹参15克、益母草20克、淮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莲子肉12克、野百合12克、仙灵脾15克。
制作与食用:大火沸腾后,以文火慢煎1小时,饭前服,1天2次,1次1碗;在月经干净后连续服两周,到下个月经期完后再服,连续服3个月经周期。
2. 卵巢保养食疗处方配方:红皮花生米250克、红枣150克、莲子肉250克、猪蹄3~4个。
制作与食用:先将猪蹄去毛洗净,用1500毫升~2000毫升水慢火熬3小时后,将花生、红枣和莲子放进去,同煮1小时。
每天早晨和临睡前空腹喝1小碗。
此外,要多吃卷心菜、菜花、葵花子油、芝麻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内脏、蛋类、奶类及豆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B6的谷类、豆类、瘦肉等。
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有妙方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医常采用中草药来调理患者身体,帮助改善盆腔循环并增强免疫力。
那么中医如何治疗慢性盆腔炎呢?中草药疗法中草药内服疗法,包括中药汤剂或丸剂,通过口服给药来达到调理身体的效果。
在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常用的中草药包括蒲公英、当归、苍术等。
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消炎、清热、活血的功效,有助于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蒲公英蒲公英对于妇科炎症中的宫颈炎、盆腔炎、阴道炎等,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蒲公英有清热解毒、杀菌消炎作用,在中药中属于苦寒类。
当归当归被视为一种滋补草药,常用于调节女性生殖系统健康。
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时,当归被认为有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引起的不适。
苍术苍术是一种温和的草药,常用于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健脾化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中草药外用疗法,包括药物浴和药物贴敷等方式。
这些方法通过局部渗透或热敷,有助于缓解盆腔不适,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慢性盆腔炎的症状。
药物浴药物浴是将特定的中草药或药物添加到温水中,让患者坐浴或盆浴,使药物通过皮肤渗透到患处。
对于慢性盆腔炎,这种浸泡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缓盆腔区域的不适感。
药物贴敷药物贴敷是将特定的中草药或药物制成贴敷剂,贴在患处或特定穴位,让药物通过皮肤渗透起到疏通经络、缓解炎症的作用。
这种方式常用于局部疼痛、不适较为明显的区域。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可以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缓解盆腔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梁丘等,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气血流动,缓解气滞、血瘀的症状,有助于改善盆腔区域的血液循环和免疫功能,达到治疗盆腔炎的效果。
针灸治疗不仅仅针对疾病表面症状,还能辅助调节患者的情绪、睡眠和整体健康状态,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
一般情况下,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疗法,副作用较少。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包括:1.直接灸法在患者的特定穴位或患处上,点燃艾条或艾绒,让其温热特定区域。
名老中医诊治盆腔炎验方集萃

名老中医诊治盆腔炎验方集萃王渭川——加减银甲丸银花15克、连翘15克、琥珀末12克、红藤30克生鳖甲30克、生蒲黄12克、党参15克、升麻15克茵陈12克、桔梗12克、川楝子12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益母草15克、寄生15克、菟丝子15克黄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张徽声用法:每日1剂。
功效:清热化湿,益气活血。
主治:慢性盆腔炎。
刘奉五——清热解毒汤连翘15克、银花15克、蒲公英15克、地丁15克黄芩9克、瞿麦12克、萹蓄12克、车前子9克丹皮9克、赤芍6克、地骨皮9克、冬瓜子30克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止痛。
主治:急慢性盆腔炎属于湿毒热盛者。
刘奉五——暖宫定痛汤橘核9克、荔枝核9克、小茴香9克葫芦巴9克、元胡9克、五灵脂9克川楝子9克、制香附9克、乌药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功效:疏散寒湿,温暖胞宫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
属于下焦寒湿,气血凝结者,或用于宫冷不孕等。
刘奉五——疏气定痛汤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元胡9克、五灵脂9克没药3克、枳壳4.5克、当归9克、乌药9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主治:慢性盆腔炎腰腹疼痛属于气滞血瘀者。
紫花地丁姚寓晨——盆腔炎外敷方透骨草100克、京三棱12克、白芷10克花椒10克、路路通15克用法:研成粗末。
装入布袋中,水浸后隔水蒸30分钟,敷于下腹部病侧,每次敷2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
功效:温阳散结。
主治:盆腔炎。
注意:经期及皮肤过敏者勿用。
姚寓晨——盆腔炎内服方鹿角片10克、大熟地30克、白芥子6克川桂枝10克、炮姜10克、生黄芪30克麻黄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皂角刺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温阳散结。
主治:慢性盆腔炎。
萹蓄朱小南——盆腔炎外敷方川椒12克、大茴香12克、乳香9克、降香末12克用法:共研细末,以面粉三匙,好高粱酒少许,调敷患处,再以热水袋温熨包块部位,每日2次,效果极佳。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作者:孟园园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5期我是一名慢性盆腔炎患者,以前因为不重视,治疗见好即收,结果因治疗不彻底和生活上的不注意,屡次发作。
我和丈夫结婚已三年,一直期待宝宝的降生,但由于这个疾病,怀孕的几率大大降低。
医生也建议我先治疗好疾病再怀孕。
请介绍几种疗效好的中药方,好吗?谢谢!广西小佑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慢性炎症,是常见妇科疾病之一,多发于30~50岁的中年女性。
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差,病情迁延所致。
患者多表现为下腹坠痛、腰酸、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不孕等;有时急性发作,会出现发热,腹部、腰部剧烈疼痛等症状。
许多患者反映治疗困难。
须知,盆腔通过输卵管、子宫、宫颈、阴道和体外相通,容易被外界的细菌感染;同时盆腔组织解剖结构的关系,也导致了它“细菌易守、药物难攻”的特点;再加上许多女性治疗不彻底,不仅反复发病,病菌也易产生耐药性。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较好,下面介绍几款疗效甚佳的验方,供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用。
方一党参、黄芪、三棱、莪术、鸡内金各15克,白术、山药、天花粉各10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2次温服。
此方可益气扶正,活血化瘀。
主治盆腔结缔组织炎和输卵管、卵巢等慢性盆腔炎症。
方二金银花、蒲公英、黄柏、玄胡、当归各15克,乳香4克。
上药共研细末,过130目筛,每500克药粉加蜂蜜300克,制成蜜丸,每丸重6克,每次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
主治盆腔结缔组织炎、输卵管炎等慢性盆腔炎症。
方三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赤芍10克。
煎水150毫升,睡前保留灌肠2小时,每日1次,10天为1疗程。
适应症同方二。
方四制香附、川楝子、延胡索、五灵脂、当归、乌药各9克,枳壳、木香各5克,没药3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合并煎液,早晚2次温服。
可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适用于气滞血瘀,小腹刺痛或胀痛,疼痛放射至腰骶部,下腹部有包块,压之疼痛,带下量多、月经不调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芍蒲公英10味治慢性盆腔炎名老中医治疗卵巢炎慢性盆腔
炎包块
一、白芍蒲公英10味治慢性盆腔炎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养血通络,清热、解毒、利湿。
主治慢性盆腔炎。
【偏方组成】当归12克,木通12克,白芍18克,桂枝9克,细辛3克,甘草6克,萆薢15克,蒲公英30克,二花24克,大枣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1剂水煎2次,取汁400毫升,早晚分服。
10天为1疗程。
【病例验证】苏某,女,36 岁。
小腹疼痛坠胀3年余,因3年前取环,时间较长,术后感下腹疼痛,阴部坠胀,腰骶部酸痛,流血样带,曾用抗生素治疗,症状未见好转。
妇科检查有炎性包块,B超示子宫内膜炎,经诊:经期不准,量少色黯,舌淡苔白,脉沉迟。
证属寒湿凝结、气滞血瘀,治以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用上方加赤芍15克,黄芪、地榆各10克,炮山甲、小茴香各9克,水蛭2克(另冲),吴茱萸、升麻各6克,杜仲炭、橘核各15克,元胡12克。
服药7剂后,下腹部及会阴疼痛坠胀减轻,带下量少色白。
此方去水蛭、炮山甲、地榆,加苡仁18克,又服20余剂。
下腹部及会阴疼痛坠胀消失,经期正常。
妇科检查,炎性包块消失,B超复查子宫未见异常。
二、国家级名老中医刘云鹏方治疗卵巢炎
秘方: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红藤30g,牛膝9g,酒大黄9g,败酱草30g,三棱10g,莪术10g,丹参20g,制香附12g。
热重加蒲公英30g;白带粘稠,舌苔腻加黄柏9g;伴经期延长加炒贯众30g,炒地榆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早晚各一次分服。
病例:王某某,女,32岁。
主诉左下腹疼痛兼作一年余,再发加重两天。
一年来反复左下腹疼痛,经抗炎治疗后好转,但劳累或同房
后易复发,半年前在市某医院B超显示:左卵巢炎。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上方加蒲公英30g。
每日一剂,口服加灌肠治疗十天,患者基本不感腹痛。
继服十一天,诸症悉除告痊愈。
予妇炎康冲剂十盒巩固疗效。
方解:本方具有清热败毒,化痰止痛之功。
主治盆腔炎,属湿热瘀阻,热重于湿患者。
症见:下腹痛,或腰痛,白带增多,白带色黄,下腹疼痛拒按,口感口臭,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或弦滑。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三、国家级秘方师陈慧侬方治疗慢性盆腔炎性包块
秘方(清热祛湿消癥汤):败酱草20g,蒲公英10g,两面针12g,鹿耳翎15g,生薏苡仁20g,冬瓜仁20g,藿香10g,三棱10g,莪术10g,血竭5g,水蛭3g。
病程长,情绪疲弱加黄芪20g,生党参20g,白术10g,增强补气健脾;腹痛较重加乌药10g,行气止痛;经前或经期加益母草12g,使经行通畅。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加水适量,头煎六十分钟,二煎四十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早晚各一次分服。
病例:韦某,女,36岁。
下腹痛三个月,加重一周。
三个月前人工流产不全青宫术后,发现盆腔炎,经门诊吊针治疗一周,病情好转;出差外地,为继续治疗,近一周腰腹疼痛加重,带下量多臭味,经至当天,腹胀痛难忍就诊。
B超显示:子宫左后方有一半实质半液性包块,拟盆腔炎性包块,收住院。
诊断为:盆腔炎症包块。
辩证:湿热郁结型。
治以:清热除湿,祛瘀消癥。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服用清热祛湿消癥汤加益母草12g。
服药一周后,诸症悉除告痊愈。
方解:本方具有清热祛湿,消癥之功。
主治妇女慢性盆腔炎性包块,属湿热郁结型患者。
症见:下腹疼痛,腰痛以经前经行房事尤为剧烈,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味,尿赤短涩痛,大便干结难解,口干苦,舌红苔腻黄患者。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疗效独特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