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十个验方
治疗盆腔炎最好的药

治疗盆腔炎最好的药盆腔炎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盆腔炎对于女性的影响比较大的有些女性患上了盆腔炎,月经不调,并且不孕不育。
盆腔炎多见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很多人不知道盆腔炎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患上盆腔炎。
治疗盆腔炎最好的药1、中药灌肠:使中药直接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达到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结缔组织的软化的目的,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使盆腔处于中药治疗和温热理疗的状态。
2、中药内服:皂角刺30个,大枣10枚,同煎半小时以上,去渣取药液300~400毫升,加粳米30克煮成粥状,分2次服。
3、中药外敷:中药*清炎善坊贴*既可以控制盆腔炎病情,以防止其恶化,也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周期性地使用。
4、其他药物: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可根据药效和病情选择用药,也可参照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5、封闭疗法:应用药物进行明道侧穹窿封闭或骶前神经封闭,可以阻断来自炎症病灶的恶性刺激,改善组织营养,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6、组织疗法:注射胎盘组织液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消散。
如果这种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自我检查:特别是要观察白带的色、味以及量。
当病情较重时白带会增多量多、有臭。
当病情好转时白带也会发生变话由黄转白量,味趋于正常。
2、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还有就是为了杜绝感染途径,每晚选择温水进行清洗,做到专人专盆,不可用肥皂洗外阴。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女性在患病后要卧床休息,有助于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
4、人工流产术造成的盆腔感染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平时要做好避孕工作,还有患有盆腔炎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导读: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
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后者分为湿热、寒湿及气滞血瘀三型。
急性盆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而慢性盆腔炎则常合并痛经及白带量多等。
急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常与经期或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有关,通常以感染为主;而慢性盆腔炎则与排卵、长时间站立、操劳过度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有关系。
急性盆腔炎感染邪毒者常用金银花、当归、赤芍、连翘、红藤、败酱草、红花、桃仁、枳壳、甘草等治疗;如果是毒热炽盛者,则用丹参、黄连、麦冬、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竹叶心、水牛角粉等。
慢性盆腔炎湿热者常用金银花、败酱草、延胡索、川楝子、连翘、红藤、薏仁、丹皮、赤芍、黄柏、栀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寒湿者常用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川芎、苍术、茯苓、桂枝、炮姜等;气滞血瘀者常用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桃仁、茯苓、白芍、桂枝、香附等。
不管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平常都要重视预防保健
工作。
急性盆腔发炎预防偏重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慢性盆腔炎则应避免过度操劳或长期站立等。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常因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当或失去治疗时机转化而来。
由于本病病程较长,炎症比较顽固,西药抗生素治疗常达不到远期疗效,易产生耐药性或药物毒副作用,给患者增加精神上、经济上的负担。
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祖国医学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理论,把本病分成:湿热瘀结、气滞血瘀、寒湿凝滞三型,并拟了清热活血、行气活血、温经活血三个活血汤剂进行对症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1 、湿热瘀结型:临床症状常见低热或无热,腰酸腹痛,行经或劳累时加重,月经先期或经期延长,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带下赤白或色黄秽臭,胸闷纳差,口干心烦,多梦易醒,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数。
治宜: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方用清热活血汤:双花10~20g,连翘10~15g,公英15g,丹皮10g,赤芍10g,红藤12g,虎杖12g,生地15g,桃仁6g,益母草12g,车前子12g,土茯苓15g。
经期延长、经血淋漓不绝者减桃仁,加黄芪15g,白术12g,仙鹤草12g,升麻6g,柴胡9g,甘草9g。
2、血瘀气滞型:症见腹痛拒按经期加重,腰酸腿软,腹部可触及包块,白带量多色黄赤,舌质紫暗或边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B 超检查示:盆腔或附件区有炎症性包块。
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
方用行气活血汤:香附12g,木香9g,郁金9g,桃仁9g,红花9g,元胡9g,丹参9g,路路通12g,鸡血藤15g,皂刺12g,当归12g,川芎12g,益母草10g,牡蛎12g,山甲9g。
3、寒湿凝滞型:症见小腹胀痛,腰骶酸痛,行经或劳累时更甚,小腹及四肢有冷感,月经后期量少色暗有血块或经闭不行,白带清稀量多,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宜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方用温经活血汤:小茴香10g,干姜9g,制乳香9g,制没药9g,桃仁9g,当归12g,乌药6g,香附9g,元胡9g,川楝子12g,五灵脂9g,三棱6g,莪术6g,牛膝9g。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

慢性盆腔炎的中药外敷内服偏方集盆腔炎作为女性常见妇科疾病,发病率已出现日渐上升之势,专门是关于长期居坐于写字楼电脑面的女性白领而言,更是常见,然后工作的繁忙与初期症状的不明显导致女性朋友的忽视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到最后形成了慢性盆腔炎。
慢性病,慢慢治。
中医是常见的治疗慢性病的首选。
下面的几个中药偏方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也拥有较好的成效。
治慢性盆腔炎验方:用白花蛇舌草 30克,两面针、当归各9克,穿破石、五指毛桃各15克,日1剂,水煎服,连服 3-4周。
治慢性盆腔炎方:鸡血藤50克,黄芪30 克,党参、茯苓、山药、败酱草、薏苡仁各25克,白术、三棱、莪术、牛膝、车前子、荆芥穗各15 克,水煎服。
随证加减。
每于月经净后3天开始服药,每剂分3次服,日服1剂,每月8~10剂。
1 个月为1个疗程。
复方公英汤:蒲公英、败酱草、紫花地丁、益母萆、元胡各30克,当归、丹参各15克,栀子、木香、香附各10克。
附件有包块加三棱、莪术;带多色黄臭秽加薏苡仁、苍术、丹皮、黄柏;腹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生蒲黄。
浓煎至100毫升,保留灌肠 30分钟,每晚 1次,6次休息 1日。
1个月为 1个疗程。
红藤灌肠方:红藤、忍冬藤各20克,败酱草30克,延胡索15 克,皂角刺12克,川楝子、没药、桃仁、赤芍、五灵脂、荔枝核、路路通、杜仲各10克。
舌苔黄腻加苍术、黄柏;低热加蒲公英;经血不畅加益母草、泽兰;小腹冷痛加艾叶、血竭;便秘加川黄连(后下)、枳壳;经量多有血块加花蕊石、旱莲草;月经先期加山栀子、丹皮、地榆炭;附件包块加炙鳖甲、三棱、莪术。
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上药渣水煎浓缩至150~200 毫升,保留灌肠。
治慢性盆腔炎外敷方:小茴香、没药、红花、当归、川芎、千年健、透骨草、赤芍、艾叶、延胡索、芒硝、黄连各适量。
研成粉末,加 35%酒精50毫升搅匀。
取适量药末放置纱布中,敷在患处,外加TDP 照耀,每次30分钟,日 1次。
20次为1个疗程。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1.处方: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猪瘦肉,用法:加水,慢火煲汤,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盆腔炎。
3.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
4.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消症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5.处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盆腔炎急性发作,腹痛发热,便秘者。
盆腔炎中药茶饮 1.当归9克,香附9克,益母草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桃仁10克,败酱草15克,黑木耳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3.小茴香30克,栀子30克,甘草10克。
共研末,每服2-3克,每日2-3次。
4.黄芪50克,当归1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
水煎服,每日2次。
盆腔炎西药西医多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抵抗炎症,用药请遵医嘱,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于女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体内寒湿或湿热等病邪所致,具有反复发作、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
常用的中药有:1.温经活血类: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
2.清热利湿类:如茵陈蒿、石韦、金银花等,能够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助于排除湿热病邪。
3.补脾益肾类:如黄芪、党参、山药等,能够补益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4.散寒化湿类:如独活、苍术、陈皮等,能够祛寒化湿、舒筋活络,改善盆腔局部的寒湿环境。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辅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的发生。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推拿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
推拿按摩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中医治疗急性盆腔炎妙方

中医治疗急性盆腔炎妙方急性盆腔炎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急性炎症。
它为妇科常见病,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几个部位同时发病,急性炎症有可能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以致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一、急性盆腔炎的病因产后或流产后感染、宫腔内手术操作术后感染、经期不卫生、邻近器官的炎症直接蔓延、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等。
主要致病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厌氧菌等。
急性盆腔炎如不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变为慢性盆腔炎而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
二、急性盆腔炎的症状可因炎症的轻重及范围大小而有不同。
1.发热:可伴寒战,继之发热,病情严重者可出现高热、头痛、食欲不振。
2.下腹痛:呈持续性,向臀部及双下肢放射。
3.有腹膜炎时常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4.膀胱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前方时可有膀胱刺激症状,如排尿困难、尿频,如引起膀胱肌炎还可有尿痛等。
5.直肠刺激症状:包块位于后方可有直肠刺激症状,如在腹膜外可致腹泻及里急后重感和排便困难。
三、急性盆腔炎的检查1.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血沉加快,尿中也见多量白细胞。
2.官腔分泌物培养可找到致病菌。
3.后穹窿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且脓液可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4.B型超声波显像提示盆腔内有炎性渗出,或有炎性包块。
四、中医治疗急性盆腔炎药方生地15克,川芎6克,当归10克,赤芍12克,金银花25克,蒲公英15克,紫花地丁15克,牛蒡子10克,连翘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栀子6克,青皮6克,枳壳6克,橘核10克,没药6克,白芷6克,浙贝母10克。
兼发烧,头痛,加荆芥10克,并加重黄芩、金银花的用量;兼尿痛,尿频,加瞿麦15克,扁蓄15克;白带多,加苍术10克,黄柏6克,龙骨20克,牡蛎20克,山药20克,白术10克,薏苡仁15克;兼“阴”“道”不规则出血,加荆芥炭10克,地榆炭15克,侧柏炭10克;下腹痛,有包块或条索状物,加大黄5克,丹皮10克,冬瓜仁20克,桃仁10克;经前乳房胀痛,加荔枝核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痛经,加香附10克,木香6克,元胡10克,桃仁10克,大黄4克。
中药治疗盆腔积液偏方 治疗盆腔积液中药配方

中药治疗盆腔积液偏方治疗盆腔积液中药配方中药治疗盆腔积液偏方中医盆腔积液可以使用最简单的物理疗法治疗,温热的良性刺激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
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提高新陈代谢,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
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
中药可以排盆腔积液,效果还是不错的,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治则以清热利湿。
活血化瘀为主,方药用:丹参18g、赤芍15g、木香12g、桃仁9g、金银花30g、蒲公英30g、茯苓12g、丹皮9g、生地9g。
痛重时加延胡索9g。
有些患者为寒凝气滞型,治则为温经散寒、行气活血。
气虚者加党参15g、白术9g、黄芪15g。
其中,赤芍和丹参治疗盆腔积液的效果最好:赤芍功能:行瘀、止痛、凉血、消肿。
主治:治瘀滞经闭、疝瘕积聚、腹痛、胁痛、衄血、血痢、肠风下血、目赤、痈肿、跌扑损伤。
丹参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对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有非常好的疗效,对糖尿病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丹参与琼珍灵芝搭配煮水喝,能有效治疗冠心病、降三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
不少患者想把疾病治好,又不想大量使用以上药物,这些患者可以试着用增强体质的方法缓解疾病,该法可以促进身体各部位的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强后疾病就更容易治愈了。
除此以外,中药偏方也是不错的选择,常用的偏方是以金银花为主药的偏方: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
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金银花具有抗炎和解热作用。
土茯苓除湿,解毒,通利关节,可用于湿热淋浊,带下,痈肿,瘰疬,疥癣,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
《药性论》记载,牡丹皮可治冷气,散诸痛,治女子经脉不通,血沥腰疼。
最后提醒您,很多疾病均是因为体质较弱而发生的,患者可以采用多做体育锻炼的方法进一步缓解上述疾病,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盆腔炎的十个验方
盆腔炎是指女性盆腔器官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病变,一般以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为多见,又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临床研究表明,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和白带增多为其主要症状。
在盆腔炎急性发作期常伴有发热、头痛、怕冷等症状,而慢性在发病期间常伴有腰酸、经期腹痛、经量过多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因输卵管闭锁而造成继发性不孕。
1、忍冬藤蜀红藤治盆腔炎
【配方】忍冬藤30克,蜀红藤30克,大黄9克,大青叶9 克,紫草根(后下)9克,牡丹皮9克,赤芍9克,川楝子9克,制延胡索9克,生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凉血活血化瘀。
用治盆腔炎。
2、蚤休地丁草治盆腔炎
【配方】蚤休15克,地丁草15克,虎杖15克,当归10克,川芎5克,川楝子10克,玄胡索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清利湿热。
用治盆腔炎。
3、银花连翘治急性盆腔炎
【配方】银花24克,连翘24克,丹参24克,蒲公英15克,土茯苓15克,赤芍10克,黄芩10克,丹皮10克,车前子10克,败酱草30克,当归12克,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化瘀利湿。
用治急性盆腔炎湿热瘀结型,症见发烧,恶寒,小腹胀痛拒按,带下量多,色黄,质稠,呈脓样有臭气,舌质红,苔稍黄或白腻,脉弦滑而数。
4、珍珠菜蒲公英治盆腔炎
【配方】珍珠菜、穿心莲、蒲公英、忍冬藤、白花蛇舌草、紫花地丁、大青叶、鱼腥草各15~50克。
【制用法】任选上药2~3种,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治盆腔炎。
5、杏仁半夏治急性盆腔炎
【配方】杏仁10克,生薏仁10克,蔻仁6克,淡竹叶10克,川朴10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化湿,清热,宣畅三焦。
用治湿热内蕴所致的妇人急慢性盆腔炎,症见头痛身重,口淡乏味,胸闷不舒,少腹隐痛,带下量多,色黄,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滑。
6、血竭藕节末治盆腔炎
【配方】血竭末2克,制大黄9克,大蓟15克,小蓟15克,血余炭10克,木花15克,丹皮10克,藕节15克,玄胡10克。
【制用法】将上药除血竭外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30分钟,每剂煎2次。
将血竭研极细末分2次吞服,2次煎出的药液分为上、下午2次服。
【功效】用治盆腔炎、子宫内膜炎,症见经前、经时下腹胀痛,阴道下血时多时少,色紫夹块,块下腹痛缓解,舌边紫,脉弦或弦数。
7、蛇牛汤治盆腔炎
【配方】白花蛇舌草50克,入地金牛10克,穿破石1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至盆腔炎症消失即可停。
【功效】治疗盆腔炎。
注:对盆腔脏器的炎性肿块并伴有感染病灶者,疗效也较显著。
8、地杷汤治盆腔炎
【配方】地龙10克,土枇杷25克。
【制用法用鲜品或干品,水煎服,每天煎1剂,服3次。
【功效】治盆腔炎或尿道炎等症。
9、皂角刺治盆腔炎
【配方】皂角刺20克,生黄芪20克,生蒲黄包12克,制大黄(后下)6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托毒排脓,益气生肌,活血化瘀。
用治盆腔炎及盆腔炎性肿块。
10、大青盐治盆腔炎
【配方】炒大青盐500克或醋拌坎离砂500克。
【制用法】布包敷于下腹部。
【功效】治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