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治盆腔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

治盆腔炎奇方妙药【学为所用】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炎症时,称为盆腔炎,包括子宫炎、输卵管卵巢炎、盆腔结缔组织炎及盆腔腹膜炎,可一处或几处同时发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
由于输卵管,卵巢统称附件,且输卵管发炎时常波及“近邻”的卵巢。
因此,又有附件炎之称。
1、盆腔灵汤【来源】张西芝,《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20克,赤芍12克,丹参、延胡索各15克,三棱、香附、台乌药、红藤、败酱草各3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102例,治愈72例,显效13例,好转13例,总有效率为96.1%2、消癥饮【来源】邱颖恒,《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丹参各12克,海藻15克,茯苓6克,薏苡仁30克,炮甲珠12克,川芎6克,金银花9克,连翘10克,橘核12克,青皮6克,延胡索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31例,痊愈22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8%。
3、乌芍三草汤【来源】丁宝光,《江苏中医》(12)1990年【组成】台乌药、赤芍、凤尾草、鱼腥草、马鞭草各15克,制香附、当归、川芎、土茯苓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48例,结果痊愈28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
4、盆腔化瘀汤【来源】徐淑安,《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当归尾、益母草、香附子、苏梗各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80例,痊愈47例,显效24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97.7%。
5、清化汤【来源】赵翠英,《上海中医药杂志》(8)1987年【组成】血竭6克,苎麻根20克,茜草、海螵蛸各15克,桃仁、山楂各10克,蒲公英15克,败酱草20克,益母草15克,泽泻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疗效】治疗50例,皆获痊愈。
平均治愈天数为7天,较西药对照组疗效为捷,西药平均治愈天数为11天。
治盆腔炎妙方(方6首)

治盆腔炎妙方(方6首)治盆腔炎妙方1清热止带汤【来源】《中医治法与方剂》(验方)【歌诀】清热止带用柴胡,香附金铃土茯苓,夏忍贯众蕺公英,红藤龙胆竹苍菊。
【组成】柴胡9克,香附9克,金铃子炭9克,土茯苓30克,夏枯草15克,银花藤30克,蕺菜30克,蒲公英30克,贯众15克,野菊花15克,龙胆草9克,苍术9克,竹茹12克,红藤3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调肝止痛。
【方解】本方主要为肝郁气滞,湿热下注之证而设。
故方用柴胡、香附、金铃子疏泄肝气,配以蒲公英、野菊花、银花藤、红藤清热解毒;龙胆草、土茯苓、蕺菜、苍术清热利湿解毒以解湿热之毒;夏枯草清热化痰散结;贯众杀虫解毒止带;竹茹清胃止呕。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调肝止带之功。
【主治】肝经湿热下注,症见发热、下腹疼痛拒按、带多色黄腥臭、恶心纳差、溺黄、便秘、苔黄腻、脉弦数。
可用于急、慢性盆腔炎,阴道炎,宫颈糜烂以及淋证等病症。
【加减】若见腹痛,加木香理气止痛;小便黄赤,加六一散清热利湿;大便秘结,加生大黄清热通腑。
【附记】方中金铃子炭,现多用炒川楝子。
2解毒内消汤【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刘奉五方)【歌诀】解毒内消金银花,连翘公英败酱草,丹芍瓜军赤小豆,甘草土贝犀黄丸。
【组成】连翘30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败酱草30克,冬瓜子30克,赤芍6克,丹皮6克,川军3克,赤小豆9克,甘草节6克,土贝母9克,犀黄丸9克(分2次吞服)。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解】盆腔脓肿,系因热毒内蕴、腐肉蒸血而成脓。
因脓肿部位深在,属于内痈范围。
故本方重用连翘、蒲公英、银花、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丹皮、赤芍清热凉血活血;川军活血破瘀而又清热解毒,三者均能除败血、生新血、消肿排脓;冬瓜子、赤小豆入血分,清热消肿排脓;甘草节、土贝母清热解毒消肿;另外配合犀黄丸以加强活血消肿,清热止痛之效。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盆腔炎分型中药处方
*导读: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
盆腔炎发病以小腹疼痛为主证,发病部位可能在两侧、一侧或中间。
中医学将该病分急性和慢性两类论治。
前者分为感染邪毒及毒热炽盛两型,后者分为湿热、寒湿及气滞血瘀三型。
急性盆腔炎可能伴有发热症状,而慢性盆腔炎则常合并痛经及白带量多等。
急性盆腔炎发病原因常与经期或产后过早性生活等有关,通常以感染为主;而慢性盆腔炎则与排卵、长时间站立、操劳过度及血液循环不良等有关系。
急性盆腔炎感染邪毒者常用金银花、当归、赤芍、连翘、红藤、败酱草、红花、桃仁、枳壳、甘草等治疗;如果是毒热炽盛者,则用丹参、黄连、麦冬、丹皮、赤芍、生地、玄参、竹叶心、水牛角粉等。
慢性盆腔炎湿热者常用金银花、败酱草、延胡索、川楝子、连翘、红藤、薏仁、丹皮、赤芍、黄柏、栀子、乳香、没药等治疗;寒湿者常用薏苡仁、败酱草、附子、川芎、苍术、茯苓、桂枝、炮姜等;气滞血瘀者常用牡丹皮、延胡索、川楝子、桃仁、茯苓、白芍、桂枝、香附等。
不管是急性盆腔炎还是慢性盆腔炎,平常都要重视预防保健
工作。
急性盆腔发炎预防偏重于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而慢性盆腔炎则应避免过度操劳或长期站立等。
【盆腔炎的偏方】

【盆腔炎的偏方】盆腔炎在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一般这种病症都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的感染。
这种病症消耗的时间会比较长,随着时间会越来越顽固,一般病菌都是通过输卵管达到盆腔。
这时女性就会觉得不适,从而产生抵抗力下降。
很多人通过医院治疗效果不是很明显于是现在的人为了尽快想要恢复就会去寻求一些偏方来治疗。
盆腔炎偏方一:金银花30克,土茯苓15克,牡丹皮10克,通草6克,大黄5克,白鸡冠花15克。
水煎,每日一剂,适用于急性盆腔炎。
盆腔炎偏方二:败酱草、鱼腥草各30克,红花、赤芍各15克,川楝子10克,柴胡10克。
浓煎成300毫升,冷至38℃左右保留灌肠。
治疗前需排便,灌后侧卧15分钟,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
盆腔炎偏方三:丹参20克,赤芍、元胡各15克,木香10克,夏枯草、薏苡仁、败酱草各30克。
水煎,每日一剂,15天为一疗程,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盆腔炎偏方四:药方:败酱草、紫花地丁、蒲公英各30克,金银花20克,川楝子、延胡索、丹参、桃仁各l2克。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
取本品加普鲁卡因0.25克,庆大霉素8万单位,保留灌肠30分钟,每日1次,l0日为l 个疗程。
经期停用。
盆腔炎偏方五:药方:桃仁、丹参、川芎、三棱、莪术、海藻各l5克,穿山甲、土鳖虫各l2克。
气滞血瘀加柴胡、郁金:瘀毒内结加生苡仁、金银花;气虚血瘀加黄芪、党参。
具体用药方法:将上药水煎取液l00毫升。
取本品30~40%,保留灌肠,每日l次,l0次为l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经期停用。
上面介绍了几种治疗盆腔炎的一些偏方,使用效果还是挺好的,所以对于患有盆腔炎的女性来说可以尝试着去使用。
不过我们知道每位女性的身体体质都是不同的那么使用偏方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还是需要依靠医院的治疗方案但是不能太过依赖。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1.处方: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猪瘦肉,用法:加水,慢火煲汤,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盆腔炎。
3.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
4.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消症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5.处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盆腔炎急性发作,腹痛发热,便秘者。
盆腔炎中药茶饮 1.当归9克,香附9克,益母草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桃仁10克,败酱草15克,黑木耳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3.小茴香30克,栀子30克,甘草10克。
共研末,每服2-3克,每日2-3次。
4.黄芪50克,当归1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
水煎服,每日2次。
盆腔炎西药西医多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抵抗炎症,用药请遵医嘱,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中医如何治疗盆腔炎

中医如何调理盆腔炎盆腔炎的中医治疗方法盆腔炎是很容易复发的,因此,对于盆腔炎的治疗,一定要进行一段长时间的治疗,确保一次到位,这样对于患者自己所承受的痛苦也会少很多,或许大家对于西医疗法会更了解一些,但是其实中医也是可以治疗的,那么中医疗法是怎样进行的呢盆腔炎的中医分类(1)湿热淤结:一侧或两侧小腹疼痛拒按,腰骶胀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月经量多,低热起伏,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方药:金银花、连翘、赤芍、丹皮、红藤、败酱草各15克,三棱、莪术、川牛膝各10克。
(2)寒湿淤结:小腹及腰骶冷痛,得温则减,经行或劳累后加重,带下清稀量多,无臭味,月经后期,有血块,畏寒肢冷,舌质淡或有淤点、苔白腻,脉沉迟。
方药:桂枝、茯苓、丹皮、意苡仁、丹参各15克,三棱、莪术、桃仁各10克,吴茱萸6克。
(3)气滞血淤:小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或少,色白质黏,经前乳胀,胸胁胀痛,月经色暗,有血块,舌质暗红或边有淤斑淤方药:醋柴胡、香附、枳壳、投药各10克,赤芍、丹皮、白芍、白术各15克,炙甘草6克。
盆腔炎的中医方法1、穴位按摩:患者仰卧,双膝屈曲。
术者居其右侧,先进行常规腹部按摩数次。
再点按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各半分钟,然后双手提拿小腹部数次。
痛点部位多施手法。
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
2、中药治疗:]可以活血化瘀,开通腠理,促进膏药药性之快速发挥、直达病所,有效治疗盆腔炎顽疾。
3、可以选用杀菌性没有耐药性的中药调理,妇炎芄的效果就还不错,能在消炎杀菌的同时,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上述可知,治疗盆腔炎的关键在于活血化瘀、清热祛湿,因此小编推荐大家平日里可以多吃这方面食物,如:苦瓜、豆腐等辛凉味苦的菜品,也可以在必要的情况下,定期去医院体检,对自己的妇科情况做到早知道、早治疗,避免存在治疗盲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徐志华教授经验方,可治疗慢性盆腔炎,12味中药组成

徐志华教授经验方,可治疗慢性盆腔炎,12味中药组成用药组成牡丹皮,丹参,红藤,败酱草,当归,赤芍,三棱,莪术,延胡索,黄芩,薏苡仁,甘草方剂名称:二丹红藤败酱汤效果评估:对盆腔炎性疾病引起的下腹痛、腰骶胀痛及带下增多,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且可减少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带来的细菌耐药和二重感染风险。
用药分析牡丹皮和丹参共为君药,具有活血消痈、除血中之热之功;三棱、莪术可行气血,相须为用消除一切有形之积,红藤、败酱草具有通络消肿、清热解毒之功,善除下焦热邪,为治内痈之首选,上四味共为臣药;辅以赤芍、黄芩清热化瘀止痛,当归、延胡索理气活血止痛,薏苡仁利湿排脓,共为佐药;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全方意在凉血活血、清热解毒、祛瘀止痛。
现代药理败酱草具有强化白细胞等炎性因子吞噬的能力,增强机体免疫力,通过增加血液循环中溶菌酶的含量,显著抑制盆腔炎性疾病常见病原微生物大肠杆菌等革兰阴性菌繁殖。
牡丹皮中丹皮酚及芍药苷等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活性、解热镇痛功效;丹参中的非醌类物质具有较高的脂溶性,组织渗透性较强,能加速炎症组织恢复,减轻炎症反应;红藤可对机体免疫功能起到调节作用,并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和因子反应达到治疗盆腔炎的目的;黄芩中的黄酮类物质有解热镇痛、减轻炎性反应、抑制微生物繁殖的作用;延胡索中含有阿片类碱性物质,镇痛作用较强;三棱、川芎、赤芍及莪术的抗炎作用强,兼有镇痛效应,且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薏苡仁具有抗病毒活性,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盆腔炎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多由急性盆腔感染未彻底治愈,病情迁延导致,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腹膜的慢性反应性炎症,是生育期妇女的高发疾病,也是不孕的重要诱因。
有研究表明,在有长期性生活史的女性人群中,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病率在20%以上,其中90%的慢性盆腔炎患者伴有长期疼痛。
研究表明,盆腔炎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密切相关。
目前,西医治疗以抗感染为主,但患者常伴有腹腔结缔组织粘连或增厚,抗菌药物难以到达治疗部位,疗效欠佳。
中药敷怎么治疗盆腔炎三大中药外敷方治盆腔炎

中药敷怎么治疗盆腔炎三大中药外敷方治盆腔炎盆腔炎在女性当中发病率是比较高的,它可给女性正常的生活及健康都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当女性患上盆腔炎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以防止盆腔炎给自身造成更大的危害,而治疗盆腔炎有很多疗法,其中中药外敷就是不错的选择,盆腔炎患者可试试。
女性患上妇科炎症后,往往会选择中医中药来治疗,不只是安全放心,而且疗效也是相当不错的,因此中医是深受不少妇科病患者的欢迎的。
有不少的盆腔炎患者就会选择中医中药来治疗,那么有什么中药外敷方可治疗盆腔炎的?下面来给患者介绍三个不错的外敷方。
一、胡椒、芒硝、桂枝、小茴香、薤白、乌药、葱须,各适量,把所有材料得了用纱布包裹后入锅,加水煎煮,注意水不宜过多,浸透药物即可,煮开后取出药袋,温度适中后放在下腹部,为防止其冷却,可在上面放热水袋保温。
一天两次,每次半小时,一剂药可用三次,对于治疗盆腔炎下腹疼痛及促进炎性包块吸收有效。
二、透骨草、红藤、三棱、莪术、桃仁、红花、昆布、皂刺、路路通、寻骨风、伸筋草、海藻,各适量,可随症加减,如果患者腰痛明显的,可加威灵仙,狗脊,如有下腹胀满、冷感明显者,则加桂枝,细辛,小茴香,经量过多去红花,附件增厚、有包块者,可加水蛭,土元,把所有药物用温开水拌潮,然后再再拌入适量的白酒,装入布袋并缝好,入锅隔水蒸半小时,然后趁热敷于下腹或腰部即可,一次半小时,每天两次,一剂药可用一周,三剂为一疗程,注意经期忌用。
三、中药粉外敷治盆腔炎,可起到清热解毒、行气活血的作用,还有祛瘀通络止痛效果,药方组成为:千年健、透骨草、艾叶、川椒、羌活、独活、血竭、乳香、没药、川断、五加皮、白芷、桑寄生、赤芍、归尾,各适量,把药物加工成细粉末后搅均,分成几份后装入布袋,一边封口,一边可收缩拉紧,入锅隔水蒸20 分钟,然后趁热外敷下腹部即可,注意温度,以免烫伤。
敷时要尽量的让药袋直接接触腹部,以利于药物渗透于腹部,温热度不够时可加热水袋,使热敷时间延长,增加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盆腔炎别害怕,中医古方来诊治
盆腔炎是西医病名,在中医,本病散见于“热人血室”、“带下病”、“产后发热”、“癥瘕”、“不孕”等病症中,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炎症,包括子宫体、卵巢、输卵管炎症,附件性包块,子宫实质炎,子宫周围炎等,范围较广,可局限于某一部分,也可几个部分同时发生,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疾病,多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主要表现:发病急,病情重,出现下腹疼痛,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甚至高热,头痛,寒战,食欲不振,大量的黄色白带有味,压痛,腰部酸痛等。
慢性主要表现:发病慢,病程长,全身症状多不明显,由于病程长会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失眠,精神不振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月经前后加剧;慢性炎症会导致盆腔淤血,故常有月经失调、量多等、卵管黏连阻塞时还会导致不孕症。
主要证型:
1. 急性期:
(1)热毒壅盛:高热恶寒,甚或寒战,下腹疼痛拒按,口干口苦,精神不振,恶心纳少,大便秘结,小便黄赤,带下量多,色黄如脓,秽臭,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净,舌红,苔黄糙或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排脓。
推荐方药:解毒化瘀汤;清热散结丸等。
(2)湿热瘀结:下腹部疼痛拒按或胀满,热势起伏,寒热往来,带下量多,黄稠臭秽,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止,大便溏或燥结,小便短赤,舌红有斑点,苔黄厚,脉弦滑。
治则:清热利湿,活血止痛。
推荐方药:清热活血汤;夏枯草丸等。
2. 慢性盆腔炎:
(1)湿热瘀结:少腹隐痛,或腹痛拒按,痛连腰骶,低热起伏,带下增多,色黄黏稠或秽臭;胸闷纳呆,口干不欲饮,尿赤便秘,舌
暗苔黄腻,脉弦数。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散结。
推荐方药:利湿散结汤;化毒丸等。
(2)寒湿凝滞:少腹冷痛,或坠胀疼痛,得热痛缓,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白带增多,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婚久不孕;舌黯红,苔白腻,脉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推荐方药:温经化瘀汤;附桂丸等。
(3)气滞血瘀:少腹胀痛或刺痛,经行痛甚,经血量多有块,血块排出则痛减,经前乳胀,情志抑郁,带下增多,婚久不孕,舌质黯滞,有瘀点或瘀斑,苔薄,脉弦涩。
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推荐方药:理气化瘀汤;化瘀丸等。
(4)气虚血瘀:下腹部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黯红有瘀斑,脉弦涩无力。
治则:健脾益气,化瘀散结。
推荐方药:益气化瘀汤;参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