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标准化的制种技术

合集下载

特早熟春油菜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

特早熟春油菜品种青杂7号的选育

品质 及 抗 ( ) 核 病 性 , 择 出上 述 性 状 均 较 好 的 耐 菌 选
株 系 14 2 4.该 株 系 的 自交 种 子 即 为 稳 定 的恢 复 系
1 44 。 2 R
油 菜替 代 白菜 型 油 菜 , 而达 到 提 高 产 量 、 从 改善 品质
的 目的。 青杂 7号 是 特早 熟 甘蓝 型 油菜 细 胞质 雄性 不
3 特 征 特 性
青杂 7号 为特早 熟 甘蓝 型油 菜细胞 质雄 性不 育三 系 杂交 种 . 生 育期 17 , 全 2 d 生育 期 1 2 , 1 d 比对 照 青杂 3
号 早熟 3 子 叶呈 心脏 形 、 茎绿 色 、 叶绿 色 、 d 幼 心 无刺
毛 。抽苔 幼苗 半直立 , 茎 叶为 浅裂 、 色 , 缩 绿 叶脉 白色 ,
4次 回交 .获 得 稳定 的不 育 系 1 4 和相 应 的保 持 系 4A
1 4B。 4
2 . 生产 试 验 2
20 0 8年 参加 青 海省 生 产试 验 . 5个 点
平 均 单 产 为 2 09 k/6 m . 比对 照 青 杂 3号 增 产 6. g 7 2 7 6
81% ,增产 幅度 为 1 3 1 . %;0 9年参 加 青海 .0 . %~ 77 2 2 20 省 生产试 验 . 点平 均单 产 为 2 06 k /6 m ,比对 6个 0. g 7 2 3 6 照 青杂 3号 增产 56 %,增 产 幅度 为 1 1 1 . %; . 2 . %~ 46 7 5 两 年省 级 生产 试 验平 均 单产 为 2 08 g 6 m 。 3 .k/ 7 2 比对 照 6 青 杂 3号 增产 73 %。 . O
61% 。 .0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油菜籽含油量达35%~50%,油菜的嫩茎及叶也可以食用,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亿亩左右,主要分布在黄淮地区和长江流域。

杂交油菜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成为我国发展油菜生产的重要途径,种植面积逐年递增,目前杂交油菜种植面积已占我国油菜种植面积的60%以上,需种量越来越大。

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一下油菜杂交制种技术的各个环节。

要想出好种儿,关键得有好苗儿。

那什么样的地块能培育出好苗儿来呢?苗床选择油菜苗床要选择水旱轮作田块,近1年内没有种过油菜,也不曾种植过白菜、萝卜、芥菜等十字花科蔬菜;旱地则需要3年没有种植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

同时要求土壤肥沃、地势平整,靠近水源,排灌方便。

在这里提醒大家,要按计划制种面积来留足苗床。

一般情况下,母本苗床与大田以1:5配置,父本以1:20配置。

父母本要分开种植,避免混杂。

要想让油菜苗儿顺利成长,接下来您得给它整好床铺。

苗床整理结合整地施足苗床肥,一般肥料施用量为:每亩施碳酸氢铵30~35千克或尿素15~20千克,过磷酸钙30~35千克,氯化钾10~15千克,硼砂0.5~1.0千克。

不能施用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秸秆沤制的农家肥。

油菜种子发芽势弱,顶土能力差,尤其是母本,生命力更弱,出苗困难。

为确保一播全苗,必须精心整地,做到苗床田土碎、厢平、地湿、草净,上虚下实。

在这里要说明一下,父本苗床与母本苗床的整理方法和标准是一样的。

苗床整理好就要开始播种了。

油菜杂交制种技术不同于油菜常规栽培的地方就得看这个环节。

专家提示:通过杂交制出的油菜种子,它的父母本是有严格要求的。

父母本一定要由育种单位提供,农户千万不能随意在市场上购买油菜种子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制种工作。

下面我们来看看它是如何播种的。

播种黄淮地区一般在9月上、中旬播种育苗,长江流域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油菜父本和母本的播种时间要适当错开,以使得他们初花期一致。

播种量以每亩定植6000~8000株计算,约折合每亩大田用种50克。

中油杂7号 (油菜)

中油杂7号 (油菜)

中油杂7号(油菜)
特征特性:该品种为甘兰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13天。

越冬习性为半直立,叶色较深,叶片裂片为缺刻型,叶缘波状,花瓣颜色淡黄色,种皮色深褐色。

平均株高180厘米,一次分枝9个,二次分枝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77个,每角粒数17.2个,千粒重3.2克。

菌核病发病率13.6%,病指7.06,病毒病发病率3.62%,病指2.15,低抗菌核和病毒病,抗倒性较强。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1.08%,硫苷含量28.0μmol/克,含油量35.87%。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度参加长江上游组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8.83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38%;2002-2003年度续试,平均亩产129.5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9.98%;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34.17公斤,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0%。

2003-200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30.36公斤,比对照增产5.02%。

栽培技术要点:栽培上注意底施硼肥。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

适宜在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两地区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 1 -。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初探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初探

2017年第14期本文DOI :10.16675/14-1065/f.2017.14.028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初探□董瑞祺摘要:本文展开对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的探讨,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甘蓝型杂交油菜的发展现状,以及青海制种技术的应用情况。

在当前经济文化普遍发展的时代下,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甘蓝型杂交油菜得到大面积推广,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展开分析,同时重点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的技术。

关键词: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播种技术文章编号:1004-7026(2017)14-0045-01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403文献标志码:A (青海省海北州农科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812200)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在此新的发展形势下,人们逐渐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油菜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蔬菜种类之一,多食用油菜对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甘蓝型杂交油菜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的技术,本研究展开对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的相关研究。

能够为日后提升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现实研究价值。

1甘蓝型杂交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是以秦油2号为代表的杂交油菜,采用双低品种Hanna 与波里马不育系测交,育成新的不育系列331A 和B ,并在安徽油菜杂种中,选株连续自交,配制成的杂交种331A 。

甘蓝型杂交油菜是经过三系杂交制种而成的,其制种方法是植物新品种选育技术之一。

所配置出的甘蓝型杂交油菜具有芥酸和硫甙含量低等突出优点,质量相对较高。

2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研究2.1制种基地和播种技术在甘蓝型杂交油菜制种过程中,制种基地的选择和播种技术的掌握,是尤为必要的。

在制种基地选择方面,要选择地势较为平坦的种植基地。

特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特早熟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7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作物收获后 , 及时耕翻 2 5 c m灭茬, 压草 、 晒垡 , 接纳雨
水, 元 月 中旬 镇压 保墒 , 保 障地 表有 3~ 4 a m细 土层 。 3 . 2 播前 1 0 d春 灌 , 消 灭 土坷 垃 , 保证 土壤 疏 松 , 地
表 平整 , 底 墒充 足 。
3 . 3 科学施肥 : 油菜是需肥多、 耐肥性强的作物 , 为了 保证 制种 田 的全 生 育 期 对 养 分 的 需 求 , 应 重视底肥。 般施尿素 1 1 2 . 5~1 5 0 k g / h m , 磷 酸二铵 4 1 2 . 5~ 4 8 7 . 5 k g / h m 。结合浅耕整地一次性施人。同时用磷 酸二铵 3 7 . 5 k g / h m , 尿素 3 7 . 5 k g / h m 作种肥。 3 . 4 播前 土壤 处理 : 结合 翻肥 , 在 播种 前 用 4 8 %氟 乐 灵2 . 2 5 k g / h m , 兑水 4 5 0 k g / h m 喷雾 防除阔叶杂草 ;
D o u b l e L o w R a p e s e e d H y b r i d Q i n g z a N o . 7
W ANG J i a n- p i n g
摘要: 青 杂 7号的 高产制种适 宜区域 为海拔 2 5 0 0— 2 7 0 0 m, 年
中表现品质优 良, 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
测试 中 心 检 测 , 平均芥 酸含量 0 . 4 %, 油 饼 硫 甙 含 量
屏 障或种植小麦 、 蚕豆 、 马铃薯等作物隔离, 严禁种植 其他油菜及十字花科蔬菜种子 。
1 9 . 2 5 / z m L / g , 含油量 4 8 . 1 8 %, 而且产量水平都 比对照 青 杂 3号 增产 7 % 左 右 。2 0 0 9年 l 2月 通 过 青 海 省 农 作物 品 种 审 定 委 员 会 审 定 ( 审 定 编 号: 青 审 油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青海)制种技术

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异地(青海)制种技术

[00 12号 、02 A 009 、 技部 国家 星火 计划 20 ] 1 20 A 270 ) 科
(0 1A 30 3 及 财 政 部 、 技 部 科 技 创 新 基 金 20 E 70 1 ) 科 (0 22302 ) 0 C 616 14 。通过 多年在 江 西 、 海项 目实施 , 0 青 成 功选 育 出 优质 生 态 型 两 系 杂 交 油 菜 新 品 种 “ 优 56 两 8” (01 20 年通 过省 级 审定 , 通 过 国家 审定 ) “ 两 优二 并 和 赣 号 ” 20 (06年通过 省级 审 定 ) “ 。 两优 56 在青 海 的 大面 8” 积异 地制 种技术 于 2 ) (2年通 过 国家 创新 基 金 验 收 ;两 X “ 优 56 通 过省 级鉴 定 , 达 国内领先水 平 ;两优 56 8” 成果 “ 8”
菜 “ 优 56 制种研 究 为主 、 两 8” 三系 杂交油 菜 “ 赣油 1 ” 4号
为辅 , 青 海东 部 的西 宁、 助 、 安 、 都 等地进 行 赴 互 平 乐
试验。
育性转换研究 , 19 年选育 出甘蓝型油菜光温敏 ( 于 93 生
态型 ) 性不育 两 用 系 5 1 8 。 自“ 五 ” 间承 担 江 雄 0 —S 九 期 西省科 技厅 “ 蓝 型 油 菜 两 系 法 杂 交优 势 利 用 研 究 ” 甘 重 点 项 目以来 , 项 目列 入 了 国 家 “6 ” 划 ( 该 83 计 国科 生 字
维普资讯
江 西农 业 学 报
2 0 ,0 3 :5~1 0 82 ( ) 1 7
A t c h r e Ja g i caA u u a in x
甘蓝 型 两 系杂 交油 菜异 地 ( 海 ) 青 制种 技 术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7号高产栽培技术谢国梅【摘要】@@青杂7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所继青杂3号后选育的又一早熟甘篮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比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千克,高产可达240千克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20μmol克,含油量45%左右.【期刊名称】《现代农业》【年(卷),期】2011(000)007【总页数】1页(P47)【作者】谢国梅【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林川乡社会经济服务中心【正文语种】中文青杂7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开发中心所继青杂3号后选育的又一早熟甘篮型油菜杂交种,2009年12月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比白菜型油菜品种青油241和青油9号熟期相近,比甘蓝型油菜品种青杂3号早熟3天左右,亩产一般200千克,高产可达240千克以上,比青油241和青油9号增产30%以上,比青杂3号增产10%,其芥酸含量低于1%、硫甙含量低于20μmol/克,含油量45%左右。

抗菌核病性比白菜型油菜强,是替代在海拔2900米左右地区种植的白菜型油菜和青杂3号的理想品种,同时也适合在春油菜区一般甘蓝型油菜品种不能完全成熟的地区种植。

一、选择适宜地区青杂7号品种应选择在海拔2780~3000米地区的旱地种植,一般要求:年平均气温2.0~2.4℃,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80%保证率活动积温1500~1600℃,年降水量550~600毫米,青油14号不能正常成熟,白菜型油菜正常成熟,热量条件有一定富余地区种植。

二、合理采用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优良品种青杂7号品种是近年选育的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其品种丰产性好,抗病性强,是高产优质的品种,也是近几年来代替青杂3号主要推广的杂交油菜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我们提高产量,高产创建的基础。

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7号等 - 粮食品种

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7号等 - 粮食品种

杂交油菜品种中油杂7号等-粮食品种中油杂7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重庆中一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生产经营的丰产、优质、广适杂交油菜品种,通过国家和湖北省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03鄂审油003-2003。

1.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三系杂交种,平均株高180厘米,株型紧凑,分枝部位较低,一次分枝9个,二次分枝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77个,每角粒数17.2个,千粒重3.2克,抗倒性较强。

2.品质优。

芥酸含量1.08%,硫苷含量28微摩尔/克,含油量35.87%,达到国家双低油菜标准。

3.熟期早。

全生育期平均213天。

4.适应性广。

适宜在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及陕西省的汉中、安康两地区和湖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是2022年重庆市产油大县油菜高产创建活动主推品种。

5.产量表现。

国家上游区试两年平均亩产比对照中油821增产8.0%。

6.栽培技术要点。

①播种时间。

移栽区在9月上、中旬育苗,10月中下旬移栽为宜:直播地区以9月下旬播种为宜。

②密度。

湖北省在中等肥力水平下育苗移栽密度为1~1.2万株/亩,肥力水平较高田块9000;;10000株/亩,直播密度14000株/亩左右;四川、重庆、云南、贵州、()陕南移栽密度7000;;9000株/亩。

直播密度15000;;20000株/亩。

③必施硼肥,底施硼砂每亩1~1.5千克。

④花期注意防治菌核病。

重庆中一种业供稿花生播种前带壳晒种好处多花生种子在播种前,最好能够带壳晒种1;;2天。

其主要好处,一是晒种可使种子干燥,增强种皮透性,提高种子的渗透压,以增强吸水力,促进种子的萌动发芽,成熟度较差和贮藏期间受过潮的种子。

晒种效果更为明显。

二是晒种对被病菌侵染的种子,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

三是晒种可提高种子温度,增强种子活力,特别是贮藏时间较长的种子,晒种效果最为明显。

据试验,与不晒种的花生相比,晒后的花生播种后出苗更早、更齐,缺苗率低10%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标准化的制种技术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油菜品种,其种子生产技术对于保证种子
质量、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准备土壤、选择种子、育秧、
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介绍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7号的标准化制种技术。

一、准备土壤
在选定的田块上进行清理和耕翻,清除杂草、残留物等,平整土壤,为播种做好准备。

在土壤中添加有机肥料和化肥,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

二、选择种子
选用种子要选择外观完整、鲜亮、颜色良好、质量优良的种子。

对于用于种植的种子,要进行筛选,筛掉虫口、小颗粒、病侵种子等。

三、育秧
在播种前,可将种子用0.2%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0分钟。

然后简单晾干后,放在湿
润的沙子中进行育苗。

注意保持温度、湿度、通风的合适性,防止腐烂等病害的发生。

四、田间管理
在田地中进行管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播种时要做到疏密适宜,一般每亩播种0.8-1千克的种子,每穴放2-3粒种子。

2、密度每亩数量以15~20万株为宜,播种后对田间进行浇水、覆盖膜,保持土壤湿润。

3、在苗高15-20厘米时进行套袋掩阳,降低气温及增强苗期管理。

在播种后开始施肥,密植深耕,每亩追施尿素35-45公斤。

五、收获
油菜种子的收获时机和方式对于种子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在油菜
果实变成棕黄色以后,进行采收。

采收时选用干燥的天气,使用割豆机或亩产手持割背机
进行收割,将黄色果穗割下后在太阳下几天风干,然后用篮子将籽粒筛出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