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政方针

合集下载

思想政治及大政方针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及大政方针学习材料

思想政治及方针政策理论学习材料【名词解释】1.中国梦:中国梦,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2.“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3.“五位一体”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梦的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5.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6.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7.“五大思维”能力: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8.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9.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10.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11.三严三实: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12.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握在前面,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纪轻处分、组织调整成为违纪处理的大多数;党纪重处分、重大职务调整的成为少数;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成为极少数。

13.三个维护: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核心、维护和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

14.两学一做: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15.四个合格: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16.三个确保:确保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确保党员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发挥表率作用,确保广大党员党性坚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7.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

2016年9月-1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2016年9月-1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2016年9月—12月国内外重大时事国内1..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以“先辈的旗帜”为主题,讲述长征故事、弘扬长征精神。

2.二十国集团领导人(G20)第十一次峰会2016年9月4日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本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主题可概括为“4个I”,即“创新(innovative) ”、“活力(invigorated) ”、“联动(interconnected) ”、“包容(inclusive)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进一步明确了G20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并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和包容增长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达成“杭州共识”。

这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国际峰会。

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引领性、机制性的成果,实现了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国际合作筑牢根基的总体目标。

在这次峰会上,我们首次全面阐释我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首次把创新作为核心成果,首次把发展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首次形成全球多边投资规则框架,首次发布气候变化问题主席声明,首次把绿色金融列入二十国集团议程,在二十国集团发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中国印记。

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长江经济带的四大战略定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引领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4.2016年9月15日,搭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长征二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成功,这是我国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为空间站时代的到来打下坚实基础,中国太空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起点。

5.2016年10月17日,执行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任务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航天员景海鹏、陈东送上太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国家教育大政方针_总

国家教育大政方针_总

Rejuvenate the country through science and education 科教兴国Action Plan for Education Rejuven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面向21世纪教育行动计划>>The 10th 5-Y ear Plan for N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Education policy 教育方针Be oriented to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Bring into play the precursory and fundamental nature and overall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发挥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Accomplish general outreach of 9-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chieve general access to 9-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General elimination of illiteracy among the young and middle-aged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Two generals “两基”Promote forward looking and leap-frog development 实施适度超前和跨越式发展Realization of 90% enrollment in ju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初中生入学率达到90%Enrollment oin senior secondary education 高中生入学率Strive for providing higher education to a majority of people 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Provide an education with all-rounded development in all schools and higher-learning institutions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With moral education at the core 以德育为核心Instill a sound outlook on the world, life and values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Enhance students’ moral integrity, humanistic qualities and scientific knowledge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品质Foster student s’ development of their innovative awareness, ability to innovate, enterprising spirit and ability to apply these skills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Enable students to receive an education to develop morally, intellectually, physically and aesthetically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spect the dignity of students 尊重学生人格Ensure the healthy physical and mental growth of students 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Advance and enrich the fin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nation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Promote advanced culture 传播先进文化Promote social progress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Produce student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well-rounded abilities培养复合型人才Competition for qualified human resources 人才的竞争Competition for better performance of the people 全民素质的竞争Enhance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country 增强综合国力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素质教育Adult education 成人教育Self-taught testing program 自学考试教育TV education 电视教育Distance learning 远程教育Correspondence education 函授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 继续教育Lifelong learning 终身教育General education 通才教育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思想政治教育Moral education 道德品质教育Teacher education 师范教育Bilingual education 双语教育Co-education 男女同校教育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 特殊教育Extension education 推广教育Education of the physically handicapped 残疾人教育On-job training 在职训练Compulsory education program for poverty stricken regions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Western regions 西部教育开发工程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project for high-tech commercialization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Military academy 军事院校Regular institution of higher learning 普通高校211 Project (for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211 工程Cheung Kong Scholars Program 长江学者计划National Key Research Center for Social Sciences 人文社科国家重点研究基地pedagogy; teaching method 教学法Social Science Research and Ideological Work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教育部社政司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itute a primary productive force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teachers in rural schools who do not receive the normal remuner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民办教师carry on the quality education centering on moral education and emphasizing creativity and p ractice 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a continuous academic project that involves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y硕博联读have the same educational level (as the regular graduate or student of certain academic qualification) 同等学力to reduce study load, alleviate the burden on students 学生减负graduate diploma/graduate degree's diploma 研究生毕业证/学位证enrolment and vocation guidance office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upgrade from junior college student to university student; students with the diploma of junior college try to obtain the undergraduate diplomat through self-taught study 专升本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中外合作办学Educ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Regulations on Academic Degrees 学位条例Law on Compulsory Education 义务教育法Law on Teachers 教师法Law on Higher education 高等教育法V ocational Educ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standardizing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al cause.标准化中外合资办学,加强国际教育领域交流合作,推动教育事业发展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中外合办学校adopts the policies of opening wider to the outside world 采取对外开放政策enjoy preferential policies 享受优惠政策conduct educational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law 依法办学comply with Chinese public ethics 符合公德overall planning,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 and macro control 全局规划,综合协调,宏观调控run a school at the invitation of the education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应教育部之邀办学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prescribed by ... 符合(法律的)基本要求non-academic qualifications 非学术标准educational targets, size of the school, level and form of education to be offered, conditions for offering educ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ources of funding and capital management 教学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形式,办学条件,教学管理体系,资金来源,资产管理set up a board of trustees 建立理事会joint managerial committee 联合管理委员modify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and formulate school rules and bylaw 修改相关条款,制定学校规章制度raise operational funds, examine and approve the budget and the final accounts 筹备办学资金,监督预算、批准最终开支enrolling and training foreign students 录取、培训留学生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epening reform,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guaranteeing quality, and developing in a positive and reliable step."遵循深化改革、加强监督、保证质量、积极稳定发展的原则Chinese Government Scholarship 中国政府奖学金competent local authorities 有关部门foreign affairs department 外事办state-planned quota 国家计划指标tuition items and fee standards collected by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高等教育机构收取的收费项目和标准the state-planed enrollment 国家计划录取inter-school exchange programmes and self-paid foreign students 交换生计划和自费留学生development trend of macro education 教育总体发展趋势Theory, Practice and Policy on 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方面的理论、实践和政策policy founda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教育改革的政策基础reduction of students’workload 学生减负policy orientation of innovation in education 创新教育方面的政策定位regional disparity of investment in education 教育投入的地区差异role differentiation of education an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教育和政府职责的角色差异implementation of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ies by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ies地方教育机构对国家教育政策的实施admission age 入学年龄entrance requirements入学标准admission qualification 入学资格entrance examination入学考试provide training to selected students定向培养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全面衡量merit-based enrollment择优录取joint entrance examination 联合招生考试relax restriction on the required age of exam candidates放宽报名考生年龄限制moral practice道德实践self-education 自我教育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general education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develop long-distance education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利用信息发展远程教育revise the educational 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调整教育的布局optimize the division of disciplines优化专业设置update teaching materials更新教材reform the curriculum, examin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改革课程体系、考试评价制度improve the methods and quality of instruction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strengthen moral education改进德育教育方法reinforc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recruit a strong corps of capable teachers搞好教师队伍建设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eachers提高教师素质various form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多种形式的继续再教育Action Plan for Invigorating Education 教育振兴行动计划the plan to make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basically universal and to basically eliminate illiteracy among young and middle-aged adults in the western region “两基”攻坚计划private schools 私立学校to encoura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chools 鼓励私立学校发展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Education, Science, Culture and Health Committee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Ministry of Education教育部provide a legal framework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schools 为私立学校发展提供法律框架registered students 注册学生draft the first law on private schools 就私立学校起草的首部法案government-run schools 公立学校enjoy the same treatment as government-run schools 与公立学校享受同等待遇protect the right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保护教师、学生权利give a boost to the healthy growth of private schools 推进私立学校健康增长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a educational system 中国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local governments at different levels各级当地政府put a lot of cash into education 在教育投入大量资金meet the needs of the public 满足公众需求calls for more privately-run schools 要求建立更多私立学校pursue higher education 接受更高教育finishing high school 高中毕业Shanghai Education Commission 上海教育委员会government-ru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公立大学need further development 需要进一步发展preferential policies优惠政策preferential policies such as loans, tax and other financial measures 如贷款、税收及其它财政方式的优惠政策non-profit making institutes非盈利性机构Education Law教育法gain a reasonable return 得到合理利润encourage individual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invest in private schools 鼓励个人、社会团体投资私立学校receive a more varied and better education 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educational structure 教育结构办学效益efficiency in school management教育投入input in education优化教师队伍optimize the teaching staff职前教育pre-service education岗位培训undergo job-specific training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重点学科key disciplinary areas or priority fields of study(大学)专科Major Types of Education in China short 2- to 3- year higher education programs扫盲班literacy class学龄儿童school-ager辍/失学青少年school dropout/leaver在职培训on-the-job/in-service training基础科学the fundamentals学分制the credit system三学期制the trimester system双学士制 a double BA degree system主副修制 a system of a major field of specialization plus a minor field教学、科研、生产的"三结合" "3-in-1 combination" involving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oduction包分配guarantee job assignments示范试点demonstration pilot project多学科的multi-disciplinary重点大学key university授予(学士)confer被授权be authorized to do博士后科研流动站center for post-doctoral studies专业specialty国家教育经费national expenditure on education财政拨款financial allocation半文盲semiliterate; functional illiterate专任教师full-time teacher国际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教育方针guideline(s)/guiding principle(s) for education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说教材说课标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说教材说课标
八年级下册人教 版道德与法治说
教材说课标
目录 Content
01
教材分析
02
课程标准
03
总结与反思
1
r
xxxxx
本册教材是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单元:权利 义务、国家大政方针、宪法和认识 国情、爱我中华 这四个单元的内容相互关联,旨在培 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国家意识,引导 学生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国 家大政方针,从而更好地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法治信仰,尊重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增强社会 责任感
课程内容
权利义务: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学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 务
国家大政方 针:了解国 家的大政方 针,理解政 策背景和意 义,增强国 家意识
宪法:了解 宪法的地位 和作用,理 解宪法的基 本原则和精 神,树立宪 法信仰
认识国情、爱 我中华:了解 我国的基本国 情和发展道路 ,认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优越性, 增强爱国情感 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实施建 议
教学建议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强化思想引领;注重学生思维 启迪和方法引导;加强法治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关 注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
评价建议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价值观念的变化;鼓励学 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注重思维启迪和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强调实践体验:使学 生在参与中增强法治 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个性发展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 的学习,学生应了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 法规,理解法治的内涵 、原则和价值

大政方针中的好句子

大政方针中的好句子

要背的句子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

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

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必须始终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构建内容协调、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之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试论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政方针作文

试论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政方针作文

试论我国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大政方针作文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在1941年所做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做了精辟的论述。

指出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实事求是的实质,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具体来说,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包括以下几项基本内容:第一,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二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

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为此,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也要坚持彻底的辩证法。

要用全面性的观点看问题,了解事实的全部真相,不能孤立的看问题,不能以个别代替整体,以片面代替全面,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为了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深入实际,做艰苦细致的调查工作,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与解放思想有机的统一起来。

第二,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第二项基本内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做法。

具体来说,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来正确认识中国的客观实际,另一方面,也是实质性的一方面,就是要再实践中,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经验。

使之马克思主义化,以中国自己独创性理论来进一步来丰富马克思列宁主义。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于当今中国的现实意义西部大开发带给人民的利益,西藏跌路的开通,西电东送所带来的方便,无不使我们感到激动和感动。

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正确走他的发展之路,他的道路何去何从,将是怎样的一个结果,要解决于党的领导人是否找准了方向,是否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是否按照国情抉择策略,那就要求他们实事求是,不能以偏概全,片面想问题。

所以我们说“实事求是”是指引我们走社会主义的灯光,我们不能效仿西方资本主义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

2008年9月11日,是中国奶业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三鹿奶粉事件”让全国的老百姓认识到了一个名词——三聚氰胺,也让整个奶业行业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张和危机之中。

近代史纲要论文《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近代史纲要论文《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摘要:台湾从古至今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虽然几经与祖国分离,但作为台湾的人民还是中国的政府都为祖国的统一而奋斗着。

关键字:台湾祖国统一不可分割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胡锦涛指出,和平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此无论是当地的人民还是政府,都为之而努力奋斗。

中国自古是中国的领土一,名称。

在有据可查的史料上,“台湾”这一名称的出现不过300多年。

但是史书证明两岸人民对台湾宝岛早有称呼,历史上对台湾的称呼有近十个,不同的称呼却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台湾宝岛的关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国出现国家机器时,“岛夷卉服”就是指台湾。

康熙33年(1642年)高拱乾主修的《台湾府志》中表示,夏商时期的扬州包括台湾。

日本学者尾崎秀真也认为“岛夷”就是台湾最早的名称。

“岛夷”,台湾的第一个名称。

春秋战国时,“瀛洲”为台湾。

进入汉代,“东鯷”指的就是台湾。

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中,更是把台湾分为三部分,“东鯷”即为北台湾,“夷州”为中台湾,“澶州”为南台湾。

三国时期,“夷洲”就是台湾三国东吴临海郡太守沈莹可以称之为最早的台湾学。

据《隋书·东夷传》所载,隋炀帝曾于大业6年(610年)发动远征琉求之战。

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琉求”即为台湾。

二,历史记载。

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

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

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

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

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

人大、政协、政府与党关系归纳整理

人大、政协、政府与党关系归纳整理

⼈⼤、政协、政府与党关系归纳整理⼀、我国做出重⼤决策的⼀般程序:我国的⼤政⽅针,如经济、政治体制改⾰的重⼤举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总是先由中共中央提出建议,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

这过程中要与各民主党派等充分协商,以保障法律赋予他们的参政权。

然后由国务院制定草案,再交国家最⾼权⼒机关——全国⼈⼤审议,将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

通常要同时在全国政协⼴泛征求意见,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民主化。

全国⼈⼤审议通过后,便三、三个会议的排列顺序(党的会议、⼈民政协、⼈民代表⼤会)2011年10⽉15⽇⾄18⽇,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如期召开,2012年3⽉3⽇,第⼗⼀届全国政协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2012年3⽉5⽇,第⼗⼀届全国⼈⼤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请回答:这三个会议的顺序为什么要这样安排?1、这是由中国共产党、⼈民政协、⼈民代表⼤会各⾃的性质、地位和作⽤所决定的。

2、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因此,必须⾸先召开党的会议,制定路线、⽅针和政策。

3、政协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种重要组织形式。

因此,召开党的会议后,继⽽召开全国政协会议,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民主⼈⼠的意见,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4、全国⼈⼤是我国最⾼权⼒机关,是⼈民⾏使当家作主权⼒的机关。

因此,党提出的⽅针、政策和⼈民政协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必须再提交全国⼈⼤讨论通过,使之变为国家意志,以保证党对国家的领导。

简述党的组织与⼈⼤的关系的具体表现⼈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民代表⼤会是我国的政体,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民代表⼤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民民主专政通过⼈民代表⼤会制度实现⾃⼰的历史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发展观定义: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科学发展观总结了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第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系了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举措: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狠抓落实,努力实现五大转变: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二、要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进一步转变经济体质;四、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五、进一步转变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着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绝不动摇。

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三、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四、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名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明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具体表现为农村与城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五个方面: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3.服务型政府定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平、透明、高效的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

其核心理念是政府必须提供服务,政府服务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一、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理念二、强化公共服务职能三、形成有效制度安排四、改进政府管理手段和行为方式服务型政府的特征:一、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政府二、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民主和负责的政府三、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制和有效的政府四、服务型政府是一个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五、服务型政府是一个实现了合理分权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原因: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服务型政府,从根本原因上说是由人民政府的性质决定的。

我们的政府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政府的基本职能和本质特性。

党的宗旨和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所做的一切,必须也只能是为人民谋利,为人民服务。

在改革开发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快政府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水平。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一、政府要转变观念,把管理的观念转变为服务的观念二、政府权力归位,抑制部门权力扩张三、坚持政务公开,打造透明政府4.法治政府定义:法治政府是政府的决策到执行及监督的整个过程都纳入法制化轨道,权利与责任紧密相联,集阳光政府、有限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于一身,并用法律加以固定,关键是要推进政府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政府行政的法律依据和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的法律制度。

建设法治政府的必要性:目前政府法制建设还不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政企职责不分,政府职责“错位”、“缺失”的问题仍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得不到及时制止和纠正,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权利与利益挂钩、与责任脱钩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一些行政机关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快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步伐。

建设法治政府的战略意义: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要求国家是法治国家,社会是法治社会,政府是法治政府。

建设法治政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背景。

建设法治政府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发展经济、推动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更在于它们本身就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因此,一个文明的国家,一个进步的社会,必须有一套完备而又得到良好实施的法制,而且这种法制能够真正的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的取得和运作。

建设法治政府的措施:一、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政府的立法工作二、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确保法律规范正确实施三、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四、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五、政府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5.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是国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改变现有的经济结构状况,使之合理化、完善化,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过程。

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一、经济结构调整是进一步摆脱国际经融危机影响,巩固和发展经济良好势头的当务之急。

二、经济结构调整是保证我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措施。

三、经济结构调整是迎接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增强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潜力的战略措施。

意义调整经济结构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

调整经济结构既是着眼于解决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也是为了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经济发展的长期动力,使经济增长建立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之上,持续性得到增强。

调整经济结构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调整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保证。

我们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

这种调整是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有后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有利于发展的调整。

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从解决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的结构性问题入手,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创造条件。

调整经济结构的举措首先,扩大内需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其次,推进城镇化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最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6.反腐倡廉反腐倡廉的内容:要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各项制度为重点,以制约和监督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加强整体规划,抓紧重点突破,逐步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体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

反腐倡廉建设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进步一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制度建设,加强和改进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二、要进一步加强监督制度建设,认真执行和不断完善各项监督制度,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增强监督合力,加大监督制度创新力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有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三、要进一步加强预防制度建设,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健全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立健全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形成有效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

四、要进一步加强惩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腐败案件及时揭露、发现、查处机制,建立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调查分析和专项治理制度,健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其配套制度。

反腐倡廉建设的意义: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适当必须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保障,是新时期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的重要基础。

反腐倡廉的原则:一、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二、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三、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抓住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四、反腐倡廉必须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反腐倡廉的方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预7.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妥善处理区域发展中的各方面关系,走各地区协调发展、共同富裕之路。

意义:一、统筹区域发展有利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关系我国发展的大局;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面,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三、统筹区域发展,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不但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在“十一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从国家层面的角度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统筹安排区域发展的总体布局;第二,实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第三,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8.统筹城乡发展概念: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突破“三农”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