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合集下载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犯罪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它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行为及其相关问题,在当今社会,犯罪问题已经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威胁,因此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第一章犯罪学概论1.1 犯罪学的定义犯罪学是研究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预防和犯罪处理等问题的学科。

1.2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者、受害者、社会对犯罪的反应等方面。

1.3 犯罪学的发展历程犯罪学的研究历程自19世纪以来,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古典犯罪学、正统犯罪学、现代犯罪学等阶段。

1.4 犯罪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犯罪学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包括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统计学等,与这些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相渗透。

第二章犯罪现象及其类型2.1 犯罪现象的定义犯罪现象是指社会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行为的总和,包括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和未经法定程序认定的不法行为。

2.2 犯罪现象的表现形式犯罪现象表现为多种多样的形式,包括盗窃、抢劫、诈骗、贪污、贩毒、走私等。

2.3 犯罪现象的类型根据其表现形式和社会危害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财产犯罪、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经济犯罪等类型。

2.4 犯罪现象的影响犯罪现象对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产生了消极影响,损害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个人、家庭以及社会整体带来了不利影响。

第三章犯罪原因及其研究方法3.1 犯罪的原因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社会及文化环境、个体特征、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3.2 社会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社会因素是犯罪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包括社会不平等、社会矛盾、社会文化传统等,这些因素都对犯罪有一定的影响。

3.3 个体因素及其对犯罪的影响个体因素是犯罪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包括个体的性格、人格、家庭背景、同伴影响等,这些因素对犯罪有着重要的作用。

犯罪学知识点

犯罪学知识点

1、狭义犯罪学2、广义犯罪学3、犯罪学4、犯罪现象5、犯罪原因6、犯罪对策7、认识犯罪8、刑事政策学9、社会学10、刑事侦查学11、研究方法12、犯罪学的研究方法13、方法论14、现场调查法15、现场实验法16、现场观察法17、社会调查法18、全面调查19、抽样调查20、典型调查21、个案调查22、访谈法23、问卷法24、文献法25、统计研究法26、犯罪研究方法27、犯罪研究方法论28、系统29、定性研究30、定量研究30.1微观研究30.2宏观研究31、总体32、样本33、分类抽样34、等距抽样35、整群抽样36、非随机抽样37、偶遇抽样38、判断抽样39、配额抽样40、滚雪球抽样41、实验研究42、实验室实验法43、模拟实验法44、现场实验法45、观察法46、参与观察47、非参与观察48、比较分析法49、封闭式设计50、半封闭式设计51、开放式设计52、统计分析法53、描述性分析54、解释性分析56、公共利益57、群体利益58、犯罪数量59、发案数60、判决数61、犯罪率61.1、明数61.2、暗数62、绝对暗数63、相对暗数64、犯罪成员状况65、犯罪组织形式66、犯罪方式67、犯罪区域68、犯罪地点69、犯罪时间70、犯罪类型结构71、犯罪后果72、犯罪动态73、犯罪的起伏律74、犯罪的消长律75、犯罪的辐射律76、典型调查77、个案调查78、犯罪人79、犯罪行为机制80、机制82、犯罪原因系统83、犯罪原因等级84、犯罪动力85、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86、犯罪的社会原因87、社会化88、犯罪的个体原因89、犯罪的心理因素90、认识91、规范意识92、犯罪动机93、性格94、精神病95、人格障碍96、智力障碍97、犯罪被害人98、犯罪被害人的被害性99、被害的诱发性100、被害的易感性101、被害的受容性102、被害数量103、被害死伤率104、被害后果105、再次被害106、被害条件107、犯罪预测108、犯罪结构109、犯罪手段预测110、犯罪预测的方法111、相关推断法112、对比类推法113、犯罪意向调查推测114、犯罪预防115、疏导性预防116、预防犯罪的直接方法117、预防犯罪的间接方法118、情境犯罪预防119、人力防控120、自然人犯罪121、因素的释能性122、因素的复杂性、综合性123、结构的系统性、层次性124、基本范畴125、犯罪因素126、犯罪原因系统127、犯罪产生的历史根源128、犯罪产生的犯罪个人因素129、社会结构130、文化131、人文性132、社会环境133、自我意识。

犯罪学 笔记

犯罪学 笔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犯罪学概述一、犯罪的概念(一)、法学上的概念犯罪是指侵害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由统治阶级以国家意志的形式在法律上的规定,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法学上的犯罪具有如下特性:(1)、侵害统治阶级意志-----社会危害性(2)、违法性(3)、应受刑罚性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指依具体法律法规授权而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非国家机关组织。

(二)犯罪学上的概念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而应受到社会处罚和矫治的行为。

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除包涵法定的犯罪外,还包括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1)、触犯刑法而不受刑罚的行为(2)、有严重社会危害的违法行为(3)、有严重社会危害的不良行为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是广义的犯罪,但须以狭义的刑法学上的概念为基础。

二、犯罪学的概念(一)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是指将犯罪和犯罪现象作为整体进行研究,探求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其核心在于揭示犯罪原因,故又称犯罪原因学或犯罪定量学。

(二))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广义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揭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探索犯罪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预防,减少和控制犯罪的措施和途径的科学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及学科地位一、学科性质犯罪学是一门主要以社会学和法学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如心理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等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犯罪预防对策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

(一)、单一学科或边缘学科的观点既无力完成犯罪学所肩负的使命,又没有反映犯罪学研究的客观现实。

(二)、对综合性学科观点的日益广泛的认同,是犯罪学研究走向成熟的客观要求,必然结果和具体体现。

(三)、独立于其所借助的诸多学科,也不是诸多学科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在更高层次上的概括和综合。

二、学科地位(一)、与刑法学的关系(1)、犯罪学从刑法学中分离出来;(2)、刑法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犯罪学的研究提供借鉴,如:对犯罪的界定及刑罚的预防犯罪功能;(3)、犯罪学的研究成果也可为刑事立法和司法服务,如犯罪的心理态度,量刑原则,刑罚种类,量刑制度等(二)、与社会学的关系与社会学的关系都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及社会预防,犯罪社会学是两门学科交叉形成的新学科。

犯罪学---整理打印

犯罪学---整理打印

第一章犯罪学概述1、1879年法国学者保罗.托皮纳尔首次提出犯罪学,1885 年意大利加罗法络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广义的犯罪学是指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2、犯罪学是一门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的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

3、犯罪学研究对象的三个方面:犯罪现象、犯罪原因、犯罪对策。

4、犯罪现象是指再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

犯罪原因是指引起和影响犯罪产生的各种现象。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

5、犯罪学的作用:认识犯罪;为制定完善刑事法律提供依据;为预防犯罪的时间提供理论依据;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

6、犯罪学的学科性质:犯罪学是以社会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并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其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策的一门综合行的社会科学。

7、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和统计研究法。

8、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确定选题阶段、制定研究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对质料的处理、分析总结阶段、提出研究成果。

第二章犯罪学的发展历史1、贝卡利亚---,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犯罪学》,(罪刑相适应、及时性、必然性),边芯---学说核心是功利主义理论,英国,<道德与立法原则>、《刑罚原则》;关于古典学派犯罪学思想的总结:主张自由意志决定行为,强调犯罪的刑罚预防,任务其他手段也可以对减少犯罪发生作用。

2、龙勃罗梭---意大利,实证派犯罪学创始人,《犯罪人论》;菲利---意大利,犯罪三原因论(人类学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犯罪社会学》,犯罪饱和法则:犯罪的发生率受一定的法则支配。

3、现代犯罪学的研究概况:犯罪社会学居于主导地位;犯罪综合原因论成为犯罪原因理论的主流;广义犯罪学的观点成为犯罪学研究就的主流;犯罪学早期研究思路在衰落之后又有所复兴;犯罪被害人的研究扩展了犯罪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犯罪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日益密切。

犯罪学

犯罪学

犯罪学第一篇导论第一章犯罪学概述一、犯罪学的概念1、犯罪学中“犯罪”的概念:严重危害社会利益并应受到制裁的反社会的越轨行为。

不仅包括“犯罪行为”,而且包括了违法行为,甚至包括了不良行为。

因此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在外延(表现为时、空两维)上大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

2、狭义犯罪学和广义犯罪学狭义犯罪学:将犯罪和犯罪者作为整体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故又称犯罪原因学。

狭义犯罪学又分为两大分支,一是犯罪生物学,二是犯罪社会学。

广义犯罪学:除了研究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外,还要寻求适当的预防犯罪的对策,即广义犯罪学包括犯罪原因论和犯罪对策论两部分。

1、犯罪人类学1、犯罪生物学2、犯罪心理学3、犯罪精神病学狭义犯罪学4、犯罪生物学(狭义)2、犯罪社会学1、犯罪地理学2、犯罪统计学1、犯罪原因学(狭义犯罪学)1、刑事犯罪学广义犯罪学2、犯罪预防(对策)学2、刑罚学3、刑事侦查学或警察学我国犯罪学概念:犯罪学是以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作为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的,它通过对犯罪原因和犯罪预防的研究,揭示犯罪这种社会现象产生、发展及其消灭的客观规律。

注意:(1)我们研究犯罪虽然以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概念为依据,但并不局限与刑法的规定。

(2)注重对犯罪人的研究。

主要从人的社会存在去研究人为什么会犯罪,排除单纯的生物学观念。

二、犯罪学的研究对象(一)犯罪现象(Crime Phenomenon)1、犯罪的情况、特点、发展规律情况:指各时期犯罪数量、类型、作案地区、危害程度及犯罪主体的情况(年龄、职业、性别)等;特点:犯罪现象所表现出的某种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往往是通过对犯罪情况纵的比较或横的比较而显现出来的。

它可以从犯罪的数量增减,轻重犯罪的比例、犯罪性质、种类、季节等方面表现出来。

犯罪规律:指一定条件下犯罪的起伏、升降发展和变化的一般趋势。

2、犯罪的结构和分类犯罪的结构:各种犯罪之间的对比关系。

它以不同的标准而形成不同的数据,说明不同的问题。

犯罪学知识点梳理

犯罪学知识点梳理
知识要点
◆必要性 ◆建立基点
*宏观微观相结合 *服务于犯罪预防
◆内容
*犯罪产生的一般原因 *犯罪产生的个人因素 *某类犯罪产生的具体原因
第七章 犯罪产生的一般社会原因
第一节 各种文化冲突的存在 第二节 思想道德教育放松 第三节 社会监管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第四节 在一定时期内对犯罪打击不力
第三节 犯罪现象的结构
概念
◆犯罪现象的结构
知识要点
◆犯罪主体的结构 ◆犯罪行为的结构
*犯罪行为类型结构 *犯罪行为方式结构
第四节 犯罪现象的动态
概念
◆犯罪动态 ◆犯罪动态数列 ◆犯罪现象的动态分析
知识要点
◆犯罪现象的动态的一般认识 ◆犯罪现象的动态分析
第五节 犯罪现象的区域性与时间性
知识要点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学说评介(三)
◆犯罪精神病理学理论
*病态人格理论 *智力低下理论
◆犯罪心理学理论
*犯罪诱惑理论 *明耻整合理论 *发展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攻击理论 *个性心理学理论
◆犯罪学的最新发展
第三章 犯罪现象概述
第一节 犯罪现象的概念和特征
◆ 概念 ◆ 特征
*历史性 *客观性 *法律性 *相对性 *因果性 *社会性
知识要点
◆犯罪人类学理论
*意义和贡献
◆犯罪生物学理论
*体型性格类型理论 *遗传的犯罪倾向理论 *染色体异常理论 *内分泌失调理论 *物质代谢异常理论
第一节 犯罪学理论学说评介(二)
◆犯罪社会学理论
*模仿理论 *社会环境论 *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元论 *异化交往论 *社会结构瓦解论 *文化冲突论 *社会异常论 *亚文化理论 *社会标定论 *犯罪控制理论 *批判犯罪学理论

犯罪学重点整理pdf

犯罪学重点整理pdf

犯罪学重点整理PDF(二)引言概述:正文内容:大点1:犯罪心理学小点1.1:心理学在犯罪学中的重要性小点1.2: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小点1.3: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小点1.4:心理评估在犯罪学中的应用小点1.5:犯罪预防与心理学的联系大点2:犯罪社会学小点2.1:社会学在犯罪学中的作用小点2.2:犯罪的社会影响因素小点2.3:犯罪的社会结构视角小点2.4:犯罪与社会不平等的关系小点2.5:社会因素与犯罪预防大点3:刑事法律与犯罪学小点3.1: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小点3.2:刑事法律与犯罪分子的关系小点3.3:刑事法律改革的必要性小点3.4:刑法犯罪与犯罪学的交叉研究小点3.5:刑事法律与犯罪预防大点4:犯罪统计学小点4.1:统计学在犯罪学中的重要作用小点4.2:犯罪统计学的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小点4.3:犯罪数据的解读与分析小点4.4:犯罪统计学的局限性和挑战小点4.5:犯罪统计学在犯罪预防中的应用大点5: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实践的联系小点5.1:犯罪学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小点5.2:刑事司法实践对犯罪学的需求小点5.3:犯罪学对刑事司法实践的贡献小点5.4: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实践的合作模式小点5.5: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犯罪学挑战与发展总结:本文对犯罪学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犯罪心理学研究犯罪的心理机制和影响因素,为犯罪预防和打击提供了理论基础;犯罪社会学研究社会因素对犯罪的影响,强调社会不平等和犯罪的关系;刑事法律与犯罪学结合,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了法律依据;犯罪统计学通过收集和分析犯罪数据,为犯罪预防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参考;犯罪学与刑事司法实践的联系紧密,相互促进发展。

通过对犯罪学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实现犯罪的预防和治理的目标。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概述总结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第一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1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根据犯罪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的犯罪学之分狭义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部分是犯罪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和理论。

另一部分是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

广义犯罪学: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1.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犯罪现象(犯罪学的研究是以犯罪现象为基础) 犯罪现象研究有两个视角:一是具体的犯罪事件(包括犯罪人、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及犯罪造成的后果)二是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2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个体差异研究(假设一些人更容易实施犯罪) 社会结构/过程研究(假设某类社会环境产生较高的犯罪率)○3犯罪对策(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门性的综合措施犯罪预防和控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预测、犯罪预防战略、预防主体、预防体系和措施等方面。

研究程序:观察犯罪现象 分析犯罪原因 提出犯罪预防与控制为内容的对策建议1.3犯罪学的研究意义○1认识犯罪刑法学就是对犯罪和刑罚规律——进行概括的科学;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从规范的角度研究;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为其研究目的服务的,即如何正确适用法律。

不重视犯罪实际、不重视犯罪规律、原因。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本质和规律有着的理性科学的认识认识犯罪就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揭示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2指导刑事政策(犯罪学为指导刑事政策提供依据)刑事政策是国家采取的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刑事政策制定前提是对犯罪现象的科学认识;第二步制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阵、策略和方法,采用刑罚和一系列非刑罚处理措施,来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首先,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功能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犯罪学章节知识点概述总结第一章:犯罪学概述第一节: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及意义1.1犯罪学的概念犯罪学就是研究犯罪现象的科学根据犯罪学研究对象与内容的不同,又有广义和狭义的犯罪学之分狭义犯罪学:探索犯罪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一部分是犯罪学的基本问题研究和理论。

另一部分是犯罪原因研究和理论。

广义犯罪学:不仅包括对犯罪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规律的研究,还包括对控制和预防对策的研究。

1.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1犯罪现象(犯罪学的研究是以犯罪现象为基础) 犯罪现象研究有两个视角:一是具体的犯罪事件(包括犯罪人、犯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对象、犯罪发生的时空条件及犯罪造成的后果)二是全部或部分犯罪事件的集合体。

犯罪原因的研究一般从两个思考方向展开:个体差异研究(假设一些人更容易实施犯罪)社会结构/过程研究(假设某类社会环境产生较高的犯罪率)○3犯罪对策(犯罪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 犯罪对策:包括打击犯罪、控制犯罪和预防犯罪,是指运用多种手段,消除和减少犯罪门性的综合措施犯罪预防和控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犯罪预测、犯罪预防战略、预防主体、预防体系和措施等方面。

研究程序:观察犯罪现象 分析犯罪原因 提出犯罪预防与控制为内容的对策建议1.3犯罪学的研究意义○1认识犯罪刑法学就是对犯罪和刑罚规律——进行概括的科学;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从规范的角度研究;刑法学研究犯罪是为其研究目的服务的,即如何正确适用法律。

不重视犯罪实际、不重视犯罪规律、原因。

犯罪学对犯罪现象本质和规律有着的理性科学的认识认识犯罪就是透过犯罪的表面现象,揭示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原因。

○2指导刑事政策(犯罪学为指导刑事政策提供依据)刑事政策是国家采取的治理和预防犯罪的对策。

刑事政策制定前提是对犯罪现象的科学认识;第二步制定控制和预防犯罪的方阵、策略和方法,采用刑罚和一系列非刑罚处理措施,来达到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首先,犯罪学对犯罪的认识功能为刑事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其次,广义犯罪学中的犯罪对策部分内容可以涵盖刑事政策,直接对刑事政策进行研究,为国家正确制定刑事政策提供建议与参考。

最后,犯罪学的研究还可以检验与评估国家制定的刑事政策的实际效果。

○3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变革与发展刑事司法体系是国家打击和控制犯罪的正式力量,也是主要力量。

犯罪学研究对刑事司法体系的影响与促进主要通过两种方式:1、通过对犯罪现象、原因的研究,发现更有效的犯罪对策,促进刑事司法部门只能与措施的革新。

2、通过对刑事司法体系运作的直接研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与弊端,促进刑事司法体系的改进。

○4推动犯罪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犯罪学的研究可以为犯罪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第二节: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2.1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的学科“正题法则”科学有三个重要特征1、探求规律;2、使用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3、一次只研究很少变量的倾向。

犯罪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现象;探求的是犯罪现象的规律及原因;目的是依据犯罪规律和原因,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犯罪现象,有针对性的控制犯罪现象。

因此犯罪学是“正题法则”犯罪学——“正题法则”科学——研究规律刑法学——法学——研究规范2.2犯罪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当代犯罪学的多原因论,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方法的趋势愈加明显。

从众多的学科中汲取营养,成长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知识的学科。

2.3犯罪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犯罪学具备一门独立学科的基本条件1、犯罪学有自己专门的研究对象内容2、犯罪学有自己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3、犯罪学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等构成严密的逻辑化的知识系统第三节:犯罪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1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犯罪学与刑法学的联系:犯罪学研究为刑事科学研究提供素材与经验性证据;给规范刑事法学提供源源不断、来自生活的新话语系统,甚至更大可能带来刑法学观念的更新和转换。

刑法学研究为犯罪学研究明确重点,刑法和刑法学是犯罪学的理论坐标,他所提供的犯罪概念是犯罪学理论的支点。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3.2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的关系3.3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关系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社会学:不仅研究与犯罪相关的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条件,而且他还要在整体上研究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探寻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

犯罪问题仅仅是主题之一。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的广度远远大于犯罪学。

犯罪学:犯罪学对犯罪现象研究的深度大于社会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

犯罪学不仅从社会学研究犯罪现象,而且也从人类学、心理学、经济学等角度研究犯罪问题;不仅研究犯罪的社会原因,而且研究犯罪人的生理原因和心理原因;不仅研究如何完善社会政策,而且研究如何通过刑罚来预防犯罪。

因此,犯罪学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学的视野。

3.4犯罪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犯罪行为是人的有意识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人的心理活动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犯罪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联系,探求犯罪的心理成因。

诱因或者刺激源。

第二章:犯罪学的历史发展第一节:西方犯罪学的发展历程1.1 18世纪之前的犯罪问题研究○1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问题研究在奴隶制社会初期的古希腊——犯罪被认为是违反正义的人的恶性表现,必须依靠法律对其加以控制。

(人物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著作有—柏拉图的《理想国》《政治家》《法律篇》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等。

)在奴隶制社会后期的古罗马——人们已经认识到犯罪的社会危害性,并重视刑罚对犯罪制裁的特殊作用。

(人物有—西塞罗;著作有—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职务篇》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编纂的《国法大全》等)○2中世纪时期犯罪问题研究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将犯罪视为对上帝意志的违反,把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愿,上帝给予人类法律的目的就是惩罚犯罪者,而残酷、恐怖的刑罚既是彰显法律惩罚作用的手段,也是实现犯罪预防的前提。

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的虚幻性,不能揭示犯罪本质及其真正的犯罪原因。

(人物有—圣.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著作有—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上帝之城》阿奎那的《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3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时间:欧洲的16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社会和实现社会物资的平均分配才是解决贫穷及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

(人物有—托马斯.莫尔、康帕内拉、摩莱里;著作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摩莱里《自然法则》○4资产阶段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时间:17世纪和18世纪。

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渐深入人心的人文理念和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形成的政治法律思想产生了一代启蒙思想家。

人物、著作有—斯宾诺莎(荷兰)的《神学政治论》和《政治论》、托马斯.霍布斯(英国)的《利维坦》、洛克(英国)的《政治论》、孟德斯鸠(法国)的《波斯人信札》和《论法的精神》1.2 18世纪之后的犯罪学研究○118世纪中期的刑事古典学派时期产生的背景:1、时代背景:18世纪以后,欧洲逐渐摆脱封建神学统治,启蒙思想和学说兴起,社会契约论和理性主义思想日益收到重视。

2、思想基础:受启蒙思想家的学说影响,强调人道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张排斥复仇观念,强调罪行均衡,建议以客观主义刑罚制度代替不合理的主观的或擅断的刑罚制度。

贝卡利亚及其犯罪学思想贝卡利亚:古典犯罪学派的创始人和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犯罪原因论:人达到一定年龄,均有以理性行动的自由意志,即能够决定自己的行为和预测行为的后果。

违反犯罪行为,违反了社会契约和社会道义,应当根据社会契约给予惩罚。

经济条件和坏的法律(过于严酷的法律)也是影响犯罪的重要因素。

三大刑罚理论:1、罪行法定。

2、罪行相适应。

3、刑罚要宽和刑罚要保持有效性的两大特征:1、必然性2、及时性犯罪预防论: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而且认识到预防犯罪又不能仅靠刑罚,还包括1、制定明细的法律并公之于众。

2、完善刑事司法。

3、奖励美德。

4、改善教育边沁及其犯罪学思想边沁说的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认为人的本性或人类的基本规律就是“避苦求乐”,这种本性支配者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成为人生的目的。

犯罪原因:追求快乐和避免痛苦,一切行为的原因和动力。

刑罚学说:1、刑罚权的根据(刑罚权是社会的利益或社会的必要产生或存在的,侵犯最大群体的利益,国家就有权对犯罪者予以刑罚惩罚)2、刑罚适用论(刑罚相适应、罪责自负、刑罚体系、刑罚目的)犯罪预防论:1、通过良好的立法预防犯罪。

2、通过刑罚的适用预防犯罪。

3、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

3、运用多种制裁措施预防犯罪。

4、通过预测个人的行为倾向预防犯罪。

刑事古典学派犯罪学思想总结意志自由论:古典犯罪学派主张犯罪人是基于自由意志而理性选择的结果。

享乐主义或功利主义倾向决定的行为中心论:判处刑罚必须以客观表现出来的犯罪行为作为标准。

报应刑论:刑从罪生,无罪无刑,罪是因,刑是果犯罪预防论:实施刑罚对犯罪人进行报应的同时,也达到了一般预防的目的,起到了预防犯罪的效果。

良好的教育体系是降低犯罪发生的重要因素,公平公正有效的司法系统更是防止犯罪的最佳手段。

○219世纪中后期的实证犯罪学派时期(标志着现代犯罪学研究的开始,龙勃罗梭的《犯罪人论》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加罗法洛《犯罪学》的出版,标志着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历史背景:1、现实需要。

2、科学的推动。

龙勃罗梭及其犯罪学思想:实证派犯罪学的创始人、犯罪人类学派的代表人物、犯罪学的鼻祖1、天生犯罪人论2、犯罪原因论(1.遗传因素影响犯罪、2.社会因素影响犯罪3.自然气候影响犯罪)3、犯罪人类型论(1.天生犯罪人2.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3.精神病犯罪人4.激情犯罪人5.机会犯罪人)4、犯罪对策论(1.社会防卫理论2.对犯罪人的鉴别和识别3.对刑罚制度的改革建议4.其他预防犯罪的建议)菲利及其犯罪学思想:建议废除死刑犯罪原因论:著名的犯罪三原因论1人类学因素2.自然地理因素3.社会因素-作用最大犯罪饱和论:犯罪人类型论:(天生犯罪人、精神病犯罪人、常习性犯罪人、偶发性犯罪人、激情犯罪人)犯罪对策论:1、刑罚理论2、犯罪预防理论加罗法洛及其犯罪学思想“自然犯罪”理论:超越时空的概念不论处在何种政治体制,何种地域范围,只要是违反人类道德主义的行为(如:杀人、抢劫、防火、盗窃、强奸等)即使是不具备法律知识的人,都可判断出其就是犯罪。

犯罪人类型论:(按有无同情心和正义感)分1谋杀罪的犯罪人2、暴力犯罪的犯罪人3、财产犯罪的犯罪人4、性犯罪的犯罪人犯罪对策论:提出社会防卫的对策论,从预防社会可能遭受的侵害出发来考虑刑罚问题,对不同的犯罪人采取不同的刑罚方法。

31犯罪人类学派(格林、胡顿)格林认为:犯罪人与正常人在性质上是类似的,人们之所以犯罪,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素质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