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片级进模》设计论文
继电器插片成形工艺及级进模设计

摘要继电器插片成形运用的是冷冲压级进模设计。
级进模的设计大多用在大批量生产,且在一副模具中可以完成冲裁、弯曲、拉深、成形等多种类型,多道冲压工序。
再此之前我也经过多数的比较,最终确定级进模。
这次的继电器有两次弯曲,一个凸台,和一个打扁工序。
由于设计的需要,我设计了倒冲机构。
并且为了使弯曲工序后能顺利往前送进等,我也设置了弹顶装置。
选择合理的定位、送料、卸料结构以及固定零件和一些标准件都是十分重要的,还有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选择合适的压力机,都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对模具其他各零部件的设计和零件的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都要认真进行研究。
关键词:级进模,弯曲,标准件,倒冲机构,加工工艺ABSTRACTI use the progressive die to form process of the male tab of automobile relay.Mostly we use progressive die when asked for the mass production.And we can use one progressive die to cut,bend,pull,form and so on.Before that I also through most of the comparison decide to choose progressive die in the end. The relay has to be do two curved, a convex platform, and a dozen flat.Because of the design, I designed to reverse device.In order to make the bending process can smoothly forward , I have set device to pull out the matieral.Select the reasonable positioning, feeding and unloading structure and fixed parts and some standards are very important.The calculation of the dies ,the selection of the the appropriate press are all essential. Finally to mold design the other parts of the main parts of the par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need to be carefully studied.Key words: progressive die, bend, standard, reverse device, processing technology目录1 绪论---------------------------------------------------------------------------------------------------------------------11.1 冲压模具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2 1.2本次设计的意义及特点-----------------------------------------------------22 冲压工艺-----------------------------------------------------------------------------42.1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5 2.2 确定工艺方案-----------------------------------------------------------------------------6 2.3 排样图的设计与计算-----------------------------------------------------------------------------9 2.4 冲裁工艺力的计算-----------------------------------------------------------------------------9 2.5 冲压设备的选择-----------------------------------------------------------------------------12 2.6 模具闭合高度范围-----------------------------------------------------------------------------12 2.7 压力中心的计算-----------------------------------------------------------------------------133 冲裁模工作部分设计计算-------------------------------------------------------------------------------163.1 冲裁间隙-----------------------------------------------------------------------------16 3.2 冲裁间隙的影响-----------------------------------------------------------------------------16 3.3 合理隙的确定-----------------------------------------------------------------------------17 3.4 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174 模具工作零件的设计-----------------------------------------------------------------------------214.1 冲裁凹模的设计-----------------------------------------------------------------------------21 4.2 冲裁凸模的设计-----------------------------------------------------------------------------22 4.3 弯曲凸、凹模的设计-----------------------------------------------------------------------------23 4.4 凸模的强度计算-----------------------------------------------------------------------------245 模具其他各零部件的设计--------------------------------------------------------------------------265.1 定位零件-------------------------------------------------------------------------------------------26 5.2 卸料装置-------------------------------------------------------------------------------------------27 5.3 弹顶装置-------------------------------------------------------------------------------------------28 5.4 导向零件-------------------------------------------------------------------------------------------28 5.5 固定零件-------------------------------------------------------------------------------------------29 5.6 模具闭合高度-------------------------------------------------------------------------------------------30 5.7 送料装置-------------------------------------------------------------------------------------------306 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326.1 凹模加工工艺-------------------------------------------------------------------------------------------32 6.2 圆形凸模加工工艺-------------------------------------------------------------------------------------------32 6.3 非圆形凸模加工工艺-------------------------------------------------------------------------------------------33 6.4 卸料板加工工艺-------------------------------------------------------------------------------------------33 6.5 凸模固定板加工工艺-------------------------------------------------------------------------------------------34参考文献-------------------------------------------------------------------------------------------35 致谢---------------------------------------------------------------------------------------------361绪论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毕业论文

接触簧片级进模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第1章绪论 (1)1.1国内外级进模发展的现状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3研究内容和方法 (2)第2章工艺分析、排样设计及方案比对确定 (4)2.1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4)2.2排样图设计 (6)2.3方案比较和确定 (6)2.4本章小结 (7)第3章冲压力及压力中心 (8)3.1冲压力计算 (8)3.2压力中心计算 (9)3.3本章小结 (10)第4章模具结构设计 (11)4.1凹模厚度 (11)4.2凸模固定板的厚度 (11)4.3垫板的采用和厚度 (12)4.4卸料零件的计算 (12)4.5推件力的计算 (12)4.6计算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 (13)4.7冲裁间隙 (16)4.8本章小结 (16)第5章模具零件设计及强度校核 (17)5.1模架 (17)5.2凸凹模 (17)5.3卸料零件的设计 (26)5.4导料板的设计 (29)5.5定位装置 (29)5.6连接与固定零件的设计 (31)5.7导向零件的设计与标准 (33)5.8标准架的选用 (33)5.9模具材料的选用 (33)5.10本章小结 (34)第6章模具制造工艺 (35)6.1级进模的装配精度要点 (35)6.2本章小结 (36)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第1章绪论模具是现代化的生产重要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越来越多地依模具来进行生产加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模具也趋向标准化。
随着模具的迅速发展,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模具已经成为生产各种工业产品不可缺少的重要工艺设备。
这次毕业设计是在学习完所有机械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我综合能力的考核,是对我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对我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检查。
本次设计是在指导老师认真、耐心的指导下,对模具的经济性、模具的寿命、生产周期、及生产成本指标下进行全面、仔细的分析下而进行设计的。
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他们对我的教诲。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论文--电位器接线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摘要本次设计的任务是电位器接线片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的具体结构设计。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接触片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选择并确定符合于给定条件的最优工艺方案,及进行了工艺与设计的有关计算,如:选择基本工序,确定其顺序、工序数目及工序组合形式。
介绍了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理念,详细剖析了设计过程中一些思路,以及某些非标准零件的使用特点。
阐述了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点, 使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冲压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
并在设计中,介绍了零件的排样图、定位设计、冲裁力的计算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关键词:电位器接线片;翻边模;级进模;模具设计目录摘要 (I)目录.................................................................................................................... I I 1 绪论. (1)1.1 概述 (1)1.2 冲压技术的进步 (1)1.3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2)1.4模具CAD/CAE/CAM技术 (3)1.5冲压模具及级进模的发展现状 (5)1.6课题的主要特点及意义 (8)2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1)2.1制件工艺分析 (11)2.2零件成型工艺分析 (13)3 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的确定 (14)3.1方案种类 (14)3.2方案比较及确定 (14)3.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4)4 级进模排样设计 (16)4.1级进模排样简介 (16)4.2排样的设计原则 (17)4.2.1确定冲压方向 (17)4.2.2 确定排样形式 (17)4.3工序顺序的安排 (17)5 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19)5.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19)5.1.1 凹凸模加工方法: (19)5.1.2 按凸模与凹模图样分别加工法 (20)5.2孔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21)5.2.1 冲1 mm孔 (22)5.2.2 落“T”形料 (22)6 多工位级进模工艺零件的设计 (24)6.1凸模结构的设计 (24)6.2凸模长度的设计 (25)6.3凸模的强度计算 (26)6.3.1 凸模承受能力的校核 (27)6.3.2 失稳弯曲应力校核 (27)6.4凹模结构的设计 (28)6.5凹模的固定形式 (30)6.6凹模的厚度设计 (30)6.6.1 凹模的厚度 (30)6.6.2 凹模的刃壁高度及凹模镶块尺寸设计 (31)6.7模板的设计 (31)6.8卸料弹簧的选用 (32)6.9其他零件的设计 (32)7 冲压设备的选用 (33)7.1冲压力的计算 (33)7.2压力机的选择 (34)8 级进模结构零件的设计 (36)8.1模架的设计 (36)8.2模架导向零件设计 (37)8.3模柄的设计 (38)8.4支撑零件的设计 (38)8.5卸料装置 (39)9 模具的整体设计 (40)9.1模具的整体设计 (40)9.2模具工作原理 (40)10 模具的装配 (42)结论 (44)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连接片级进模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设计题目:连接片级进模设计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年6月18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部:专业:学生姓名:学号:设计(论文)题目:连接片级进模设计起迄日期: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所示图形为连接片零件,材料为10钢,料厚为3mm,设计一套冲压级进模具,要求能适应批量生产。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主要内容: 1)冲裁零件工艺性分析2)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3)模具的主要参数计算以及模具的总体设计4)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性5)模具的装配,安装及调试6)模具设备的选用第1章绪论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的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1.1 国内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1.1国内模具的现状我国模具近年来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2万多家,从业人员约50多万人,2004年模具行业的发展保持良好势头,模具企业总体上订单充足,任务饱满,2004年模具产值530亿元。
进口模具18.13亿美元,出口模具4.91亿美元,分别比2003年增长18%、32.4%和45.9%。
进出口之比2004年为3.69:1,进出口相抵后的进净口达13.2亿美元,为净进口量较大的国家。
在2万多家生产厂点中,有一半以上是自产自用的。
在模具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模具企业只有20多家,中型企业几十家,其余都是小型企业。
近年来,模具行业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为: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中高档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快于一般模具产品;专业模具厂数量增加,能力提高较快;"三资"及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国企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等。
电极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

电极片多工位级进模设计摘要:本设计通过对图纸的分析,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数据计算和零件选择,设计级进模,完成设计任务。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
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
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
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关键词:级进模;凸模;凹模;冲压工艺Design Of The Multi-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for Electrode SheetAbstract:This project completes the design through analyzing the graphs, determining the designing plan, calculating relative data, selecting components and designing the progressive dies. The mold used for stamping is called a stamping die, short as die. Die is a special tool for batch processing materials (metal or non-mental) into required stampings. Di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stamping procedures. A qualified and advanced die is critical for mass stamping and advanced stamping technique. Stamping technique and die, stamping equipment and stamping materials are the three elements of stamping processing. Only by combining these components cana pressing part be produced.Key Word:Grsde-entering module;Protrude;Concaving;Stamping craft1 前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尤其是电子,电器,仪表,汽车等产品的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模具。
机械毕业论文(冲压模具)

摘要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电位器接线片零件冲压工艺分析和模具的具体结构设计。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对接触片零件进行工艺性分析,选择并确定符合于给定条件的最优工艺方案,和进行了工艺与设计的有关计算,如:选择基本工序,确定其顺序、工序数目和工序组合形式。
介绍了主要零部件的设计理念,详细剖析了设计过程中一些思路,以和某些非标准零件的使用特点。
阐述了工位级进模的设计要点, 使产品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然后以此为基础,设计出冲压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
并在设计中,介绍了零件的排样图、定位设计、冲裁力的计算和压力中心的计算。
分析了冲模模架的基本类型,讨论了冲模模架的技术要求,介绍了标准模架的装配工艺。
并指出了模架装配时的注意事项。
条料的步进定位是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其对工件的精度影响很重要,因此对其设计的准确性与标准性对模具既有利于模具维修的规范化,也为整个模具的顺利生产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凸、凹模结构对产品生产质量影响也很大,在提高经济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出合理而简单的凸、凹模结构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
本文分析了电位器接线片的成型工艺特点,其中包括利用对工件展开图的尺寸计算、工件的工艺分析、模具设计的难点,确定了级进模的排样方案和模具的总体结构。
该级进模有冲裁、翻边、落料等三个工作过程、各成型动作的协调性以和凸模凹模的装配间隙,并制定了典型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电位器接线片;翻边模;级进模;模具设计AbstractThe design is focus on both the analysis of telegraphese and the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design of die. According to check with a great deal of reference details .It is a must to base on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patch, then choose a best craft procedure to a given project. For instance, basic procedure's choosing, basic procedure's sequence confirmation , the amount of the working procedure and the format of the procedure combination.Presentation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concep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design process in a number of ideas, as well as the use of certain features of non-standard parts On-position progressive die design features, so that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then as a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main parts stamping die structure. And design, introduced the nesting parts map, location design, the calculation of punching forc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center of pressure.Ana lysis of the die of the basic types of mold, die mold discussed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n the standard mold of the assembly process. And pointed out that when the mold assembly of attention. Be expected to step position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rocess, and its impact on the accuracy of the workpiece is very important, so the accuracy of their design on the mold with the standard of maintenance of both the standardization of mold, but also for the smooth production of the mold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At the same time, convex, concave mold structure of the product quality of a great impact in improving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s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design of a reasonable and simple, convex, concave mold struc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telegraphese connection product stamping ,inclu1ding the size calculationof the part technical analysis,the calculation of the punching force and drawing force,the difficulties of die design ,making sure the layout project and the die general structure. The progressive die could complete seven processes that include punching ,drawing ,shaping and so on.. The high speed punching machine has been us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producing. It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punch ,the die ,the striping device,the pushing device,and the blanking holders in details. And it also expatiates the working process of die ,the coordination about each motion of figurations,the assemble clearance of the punch and die ,even including the way to establish the manufacture process of the typical parts.Keywords:telegraphese connection;progressive-die;technical analysis die design.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V)第1章绪论 (1)1.1 概述 (1)1.2 冲压技术的进步 (1)1.3模具的发展与现状 (2)1.4模具CAD/CAE/CAM技术 (3)1.5冲压模具和级进模的发展现状 (5)1.6课题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8)第2章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11)2.1制件工艺分析 (11)2.2零件成型工艺分析 (13)第3章冲裁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的确定 (14)3.1方案种类 (14)3.2方案比较和确定 (14)3.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14)第4章级进模排样设计 (15)4.1级进模排样简介 (15)4.2排样的设计原则 (16)4.2.1确定冲压方向 (17)4.2.2 确定排样形式 (17)4.3工序顺序的安排 (17)第5章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 (18)5.1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方法 (18)5.1.1 凹凸模加工方法: (18)5.1.2 按凸模与凹模图样分别加工法 (19)5.2冲孔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20)mm孔 (20)5.2.1 冲15.2.2 落“T”形料 (21)第6章多工位级进模工艺零件的设计 (23)6.1凸模结构的设计 (23)6.2凸模长度的设计 (25)6.3凸模的强度计算 (26)6.3.1 凸模承受能力的校核 (27)6.3.2 失稳弯曲应力校核 (27)6.4凹模结构的设计 (28)6.5凹模的固定形式 (30)6.6凹模的厚度设计 (30)6.6.1 凹模的厚度 (30)6.6.2 凹模的刃壁高度和凹模镶块尺寸设计 (30)6.7模板的设计 (31)6.8卸料弹簧的选用 (31)6.9其他零件的设计 (32)第7章冲压设备的选用 (33)7.1冲压力的计算 (33)7.2压力机的选择 (34)第8章级进模结构零件的设计 (36)8.1模架的设计 (36)8.2模架导向零件设计 (38)8.3模柄的设计 (38)8.4支撑零件的设计 (39)8.5卸料装置 (39)第9章模具的整体设计 (41)9.1模具的整体设计 (41)9.2模具工作原理 (43)第10章模具的装配 (44)结论 (46)参考文献 (48)致谢 (49)附录Ⅰ英文文献 (50)附录Ⅱ:英文文献翻译 (62)附录三模具主要零部件三维图展示 (79)第1章绪论1.1 概述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
铜接线片成形模具设计探讨

为: 转速 n 4 5 / n 进 给量f= .1 /。 = 7 mi, r 00 r mm
1 4
维普资讯
.- ,托矸 2 0 . -成 c 0 26
5
4
3
2 l
图 2 铜 接 线 片 零 件 排 样 设 计 图
1 1 1 l 4 3 2 l 1 0 9 8
1 回顶式级进模设计
所谓 回顶 就是将 落料 的工件 重新 顶 回嵌入 到条料 之中, 且要 牢靠 , 要求 选 用适 当的冲裁 间 隙 , 这 间隙太 小, 回顶 时不 易嵌 入 条料 ; 间隙 太大 , 则嵌 入 条料 后不 够牢靠 , 容易掉 下 。根 据有 关资料 , 1所示零件 的双 图 面冲裁间 隙选 用 00 4 00 8 m为宜 。 . -. 2 2m
为 : 5 1 % y= - 0 后角 t01- 5。 0  ̄ 2 1。 =
[ 参考文献 ]
[ ] 朱林. 1 车床改 装为深 孔/ - 机床 的设 计方 法 [ ] 技术 新工 jr n J. 新
艺 , 0 ,7) 2 1( . 0
钻小 0 5 . mm,钻 孔表 面粗 糙度 明显好 于单齿 深 孔钻 , 0
() a 铜连接 片零件复合模模具 冲裁状态
厂 _ _ T
l l l l l 5 6 7 8 9
l
【 1 r I I T l
I
图 3 铜 接 线 片 零 件 回顶 式 级 进 模 模 具 结 构
1 . 下模座 2凹模 . 3 料板 . 卸 4橡皮 . 5凸模 固定板 . 6垫板 . 7上模座 . 1. 2落料 凸模 8侧 刃 9冲孑 凸模 l. . . L O导正销 1. 模柄 1 1. 曲凸模 l. 3弯 4导柱 1. 向板 l . 5导 6顶件器
连接片级进模的装配工艺分析

工艺与装备103连接片级进模的装配工艺分析苗现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太仓215411)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连接片级进模的加工工艺, 方面,从而促使该类型的模具装配更加方便和简单。
关键词:连接片级进模装配工艺引言本连接片主要应用于电线接头与电器元件接线柱的连 接,材料材质为紫铜,厚度为1mm,零件内外形位置公差要 求不高,便于用级进方式定位加工,装配图如图1所示。
1装配前的准备读懂装配图,了解模具的装配工艺要点和对冲压出的制 件要求。
检查各零件是否己完成装配前的加工工序,了解哪 些零件需要在装配过程中进行加工。
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顺 序,保证凸、凹模间隙要求和间隙均匀,才可进行装配。
该 模具选用标准模架,模架己在加工之前装配调整好。
领用螺 钉、圆销、卸料螺钉、弹簧等标准件,准备所需辅助工具。
阐述了加工前的准备、模具特点、加工工艺分析等几个2模具特点分析该套模具是一套导柱式二工位进级模,先冲孔,后落料。
由于冲制件材料较薄,所以表面平面度要求较高,且内孔与 外形有对称度要求,工件图如图2所示。
冲孔凹模板和轮廓 凹模板是不同的二个零件,它们与分离凸模的位置需要在装 配加工中预先调整,以保证冲制件精度要求,冲孔凹模板零 件图如图3所示,轮廓凹模板零件图,如图4所示。
3装配与加工工艺流程3.1加工冲孔凸模和冲孔凹模孔的位置采取局部分装,总装组合的方法,即首先化整为零, 先装配凹模固定板、凸模固定板,再装配定位分离凸模,图1模具总装配图基金项目:江苏高校机电一体化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 P Z Y 2015B 188);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2016年度课题“基于F l u i d S I M +W S 200的液压气动课程仿真与实践教学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R -48889) ; 2017年度学院“三级联动”科研基金项目与专项,盘类零件浇冒口自动切割设备研发(项目编号:2017S J L D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接线片级进模班级模具0904姓名雷坤指导教师杨雪玲机械工程系2012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任务书二O一一年九月姓名:雷坤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0904 学号:17 设计题目:接线片级进模冲压件简图:未注圆角R0.3mm冲压件主要技术要求:材料;黄铜H62生产批量: 120万件/年料厚:1. 4 0.025mm指导老师(签名):2011年月日前言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机、家电、通信等行业的零部件的成形的加工。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到本世纪中,机械零部件中60%的粗加工、80%的精加工要有模具来完成加工。
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本次设计是参考了众多参考文献及专业资料的规范要求编写而成。
本设计主要介绍片装弹簧冲压级进模。
本设计共分5章,主要包括材料工艺分析和成形性能、冲压工序特点和工艺计算、模具总体结构设计、模具主要零件结构设计及工艺性分析等。
另外,还附有毕业设计任务书、论文评阅表、答辩小组成员表、部分模具零件冲压工艺过程卡、装配图、零件图。
导师XX曾在编写及内容安排提出不少有益的意见。
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由于本人知识水平和能力的有限,在设计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很多的纰漏和不足之处,恳请个老师的批评与指正。
摘要本产品名为接线片,采用了多工位级进模。
多工位级进模是一种精度高、效率高的模具,在设计过程中分析了接线片制件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对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方案和设计特点。
详细介绍了排样设计、工艺计算、模具结构设计和一些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按照送料装置送料——导正销导位——材料放松——准确定位——压料——冲切的顺序进行加工。
实践证明,模具性能可靠,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高。
关键词:多工位级进模设计;镶拼结构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 (1)1 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艺分析 (3)1.2工艺方案的确定 (4)1.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4)2 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 (7)2.1计算毛坯尺寸 (7)2.2排样方案的设计 (8)2.3排样图 (10)2.4计算材料利用率 (11)2.5冲裁力的计算 (11)2.6设备类型的选择 (12)2.7压力中心的计算 (14)2.8凸凹模刃口尺寸 (16)2.9回弹值的确定 (16)3 冲模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模架与导向装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卸料装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凸模设计 (20)3.4凹模设计 (21)3.5浮顶器 (22)3.6自动收集装置 (23)3.7误送报警装置 (24)3.8安全送料装置 (24)3.9侧刃定距装置 (24)4 模具零件的材料 (25)5 压力机的确定 (26)6 冲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凹模加工工艺过程 (27)6.2凸模加工工艺过程 (28)7 模具装配和试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模具装配 (29)7.2模具装配工艺要点 (29)7.3模具调试 (30)总结 (31)致谢 (32)参考文献 (33)绪论模具工业作为一种新兴工业,它有节约原材料、节约能源、较高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较高的加工精度等特点,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
模具技术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重要依据之一,其中冲载模具在模具工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冲压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汽车、电机、家电、通信等行业的零部件的成形的加工。
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到本世纪中,机械零部件中60%的粗加工、80%的精加工要有模具来完成加工。
因此,冲压技术对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更新产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先进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生产正呈现多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的变化特点,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
为适应市场变化,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正由手工设计、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械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数控切削加工、数控电加工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转变。
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对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运用,巩固和加深各种理论知识灵活运用。
目标是通过这次毕业设计,可以很好的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为走上工作岗位从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此次毕业设计课题为片装弹簧冲压级进模。
首先对片装弹簧的冲压工艺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片装弹簧冲压级进模结构设计的要点,同时编制了片装弹簧冲压级进模的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
设计题目:接线片级进模材料;黄铜H62生产批量: 120万件/年料厚:1. 4 0.025mm未注圆角R0.3mm图0-1接线片1冲压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的制定1.1零件的工艺分析对零件图的分析,绘制出零件展开图,如下所示:图1—1该制件形状简单,尺寸较小,厚度适中,批量比较大,属普通冲压件,制件尺寸精度为IT14级。
由制件图分析可知:(1)制件一定要控制好三个孔中心之间的距离,(2)制件头部有直角弯曲,控制回弹是关键。
(3)制件较小,从安全考虑要采用适当的取件方式。
(4)有一定的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该零件大致形状成“L”形弯曲,并带有冲腰孔、方孔、腰形孔。
主要的成型方法是:先冲裁,后进行弯曲,考虑到冲方孔的位置距离弯曲的位置比较近,弯曲。
该零件标示了未注圆角为0.3mm,有利于凸凹模的设计与加工,由于尖角的位置容易产生应力集中,所以采用分段切除余料的方式来设定工序。
该零件的材料是黄铜H62,料厚mm4.1±,不是偏薄类零件,适合冲压。
025.0切除废料的时候需要采用过切的方式,以免产生毛刺、尖角,影响制件的精度,,凸凹模也不利于加工,因此采用过切,而且边缘设计成圆角,便于加工。
该零件成型形状为“L”形,在弯曲时有侧向力存在,易产生偏移,制件质量的稳定性也难以保证。
根据以上分析,该零件的形状、尺寸、精度、材料均符合级进冲压成型工艺要求,可以采用级进模冲压方法加工。
并且为了满足该零件的需求量,故采用双排级进模冲压。
双排样可以抵消侧向力,提高效率,提高材料利用率。
并且保证了制件的精度。
1.2工艺方案的确定根据制件工艺性分析,其基本工序有落料,冲孔和弯曲三种。
按其先后顺序组合,可得如下五种方案:(1)落料-弯曲-冲孔,单工序冲压(2)落料-冲孔-弯曲,单工序冲压(3)冲孔-切口-弯曲-落料,单件复合冲压(4)冲孔-切口-弯曲-切断-落料,两件连冲复合(5)冲孔-切口-弯曲-切断,两件连冲级进冲压方案(1),(2)属于单工序冲压,由于此制件生产批量较大,尺寸又较小,这两种方案生产率较低,操作也不安全,故不宜采用。
方案(3),(4)属于复合式冲压,由于制件结构尺寸小,壁厚小,复合模装配较困难,强度也会受到影响,寿命不高,又因冲孔在前,落料在后,以凸模插入材料和凹模内进行落料,必然受到材料的切向流动压力,有可能使Φ4,凸模纵向变形。
因此采用复合冲压,除解决了操作安全性和生产率等问题外,又有新的难题。
因此使用价值不高也不采用。
方案(5)属于级进冲压,既解决了方案(1),(2)的问题又不存在方案(3),(4)的难点,故此方案最为合适。
1.3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因制件材料较薄,为保证制件平整,采用弹压卸料装置。
它还可对冲孔小凸模起导向作用和保护作用。
为方便操作和取件,选用双柱可倾压力机纵向送料,因制件薄而窄采用侧刃定位,生产率高,材料消耗也不大。
综上所述,由《冷冲模设计指导》应选用弹压卸料纵向送料典型组合结构形式,导向装置为滚动式的三板四导柱精冲模架。
如下图所示:三板四导柱精冲模架图 1—2图1—32 冲压工艺计算及设计2.1计算毛坯尺寸(1)相对弯曲半径为R/t=1/1.4=0.7﹥0.5式中R ——弯曲半径(mm ) t ——料厚(mm )可见,制件属于圆角半径较大的弯曲件,应先求弯曲变形区中性层曲率半径ρ(mm )(2)中性层曲率半径的计算:ρ=r+xt式中r ——零件的内弯曲半径 t ——材料厚度x ——中性层位移系数见下表所示:图表2-1 r/t 0.10.20.30.40.50.60.70.811.2x0.21 0.22 0.23 0.24 0.25 0.26 0.28 0.3 0.32 0.33由表可知 :中性层位移系数x 值查出x=0.28ρ=(1+0.28×1)=1.28(3)零件展开尺寸的计算:由圆角半径较大(r ﹥0.5t )的弯曲件毛料长度计算公式 180)(1802121xt l l l l L z +++=++=γπϕπρϕ式中 Z L -----坯料展开总长度;(mm ) ϕ -----弯曲带中心角。
1l 、2l -----弯曲件直线段长度(mm )图2-1180)(1802121xt l l l l L z +++=++=γπϕπρϕ=9+22+18028.19014.3⨯⨯=33mm2.2排样方案的设计工序、工步的设计涉及多方面的技术问题,有毛坯的排样方式,冲裁和弯曲的工艺性分析,定位方式的选择,凹模的选择,卸料板的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