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眩晕

合集下载

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前庭周围性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

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前庭周围性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

临床耳石症、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脑干小脑病变等前庭周围性、前庭中枢性、非前庭系统性等疾病头晕眩晕临床表现、重要体征和治疗措施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1)临床表现:①突然出现短暂性眩晕(持续≤1 min);②起床、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抬头时出现;③可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

2)重要体征:位置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眼震特点符合相应半规管兴奋或抑制的表现。

3)治疗:①手法复位是根本;频繁复发以及复位后存在残余症状的患者,可尝试药物辅助治疗。

②可使用有改善内耳循环的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

③因前庭抑制剂抑制或减缓前庭代偿不推荐常规使用。

④复位无效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患者的辅助治疗,可选择前庭康复训练作为替代治疗。

极少数难治性BPPV,可以考虑手术。

2、梅尼埃病1)临床表现:①发作性旋转性眩晕;②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平衡障碍,无意识丧失;③波动性听力损失,早期多为低频听力损失且逐渐加重;④伴有耳鸣和/或耳胀满感;⑤部分患者的耳蜗症状和前庭症状不同时出现,中间有可能间隔数月至数年。

2)重要体征:发作期或中晚期神经性聋。

3)治疗:①眩晕发作期可使用前庭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前庭抑制剂原则上不超过72 h,糖皮质激素根据情况可口服或静脉。

②若恶心、呕吐症状严重可用止吐药如甲氧氯普胺等。

间歇期可选用倍他司汀、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庆大霉素,限制食盐的摄入,忌烟酒、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有创性治疗。

3. 前庭神经炎1)临床表现:①急性眩晕不伴听力下降且持续数日;②常伴恶心、呕吐、振动幻视以及身体不稳感等;③有的要伴有耳石症。

2)重要体征:自发性朝向健侧的水平扭转性眼震;站立身体向患侧倾倒。

3)治疗:应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尽早进行适当的活动。

4. 伴眩晕的突发性聋1)临床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②突然发生听力下降;③可伴耳鸣、耳闷胀感、听觉过敏或重听、耳周皮肤感觉异常等。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

前庭性偏头痛(VM)反复发作头晕/眩晕诊断要点2024前庭性偏头痛(VM)是临床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有恶心、呕吐,伴或不伴头痛症候的一种可以诊断的独立疾病体。

患者常就诊于神经科、急诊、耳鼻咽喉科,易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前庭周围性眩晕、梅尼埃病、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等。

据统计,人群中VM整体患病率高达1%,是导致头晕/眩晕的常见疾病之一,误诊率最高可达80%β”诊断标准”2021年,B台陷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委员会(ICVD)制定并颁布了VM的新版诊断标准,此次新版保留了原2012年的诊断标准,包括VM与很可能的VM。

1.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ria,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目前或既往存在符合国际头痛分类(ICHD-3)注释⑷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C.至少50%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⑸时伴有下列一项及以上偏头痛样症状:头痛,至少有以下特征中的两项:单侧、搏动性、中度或重度疼痛、日常体力活动可加重头痛;畏光及畏声注释⑹;视觉先兆注释⑺;D.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发作注释⑻。

2,很可能的VMA.至少5次中度或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注释HZ,持续时间为5min~72h注释⑶;B.仅符合VM诊断标准的B和C中的一项(偏头痛病史或发作时的偏头痛样症状);C.不能用另一种前庭疾病或ICHD疾病更好地解释注释网。

注释:[1]根据Barany协会对前庭症状分类的定义,符合VM诊断的前庭症状包括:自发性眩晕,包括:内在性眩晕,指自身运动的错觉;外在性眩晕,指视觉环境旋转或移动的错觉。

位置性眩晕,头部位置改变后出现。

视觉诱发的眩晕,由复杂或大型移动性视觉刺激诱发。

头动诱发的眩晕,头部运动时出现。

头动诱发的头晕伴恶心,头晕是指空间定向受损的感觉。

[2]中度前庭症状:前庭症状达到影响但尚未限制日常活动的程度。

重度前庭症状:无法进行日常活动。

改善前庭眩晕的眼周眩晕按摩

改善前庭眩晕的眼周眩晕按摩

改善前庭眩晕的眼周眩晕按摩
1、必要性:
前庭神经炎是由周围前庭器官炎症引起的急性单侧前庭功能损伤综合征,以突发性的眩晕为主要症状,在外周性眩晕中的发病率较高。

随着近年来临床对中医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中医技术在临床上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以穴位按摩较为常见。

通过刺激睛明穴、攒竹穴等穴位,能够改善颈椎病患者的眩晕症状,这为临床改善前庭神经炎患者的眩晕症状提供新思路。

2、按摩方法:
①协助患者取仰卧体位,嘱其闭眼休息5分钟,操作者采用七步洗手法消毒双手。

②选取患者睛明穴、瞳子髎穴、攒竹穴,采取按法、点法进行眼周穴位按摩,从睛明经攒竹,再到瞳子髎,循环往复,以患者感受酸胀为宜。

③配穴选取百会、风池及肩井等穴位,以协助患者放松身体。

按摩过程中应注意速度协调,用力均匀。

④统一按摩时间在上午10点和下午15点,于患者治疗结束后进行按摩,每次20 分钟,每天2次,持续2周。

3、穴位功效:
穴位:瞳子髎;功效:促进头面部疾病恢复。

穴位:睛明穴;功效:有明目退翳、祛风清热及通络。

穴位:阳胆经;功效:疏风散热、明目退翳。

穴位:诸穴;功效:共奏明目退翳、疏风散热及散风镇痉。

穴位:攒竹穴;功效:反射性增加对应区域大脑皮层的血流量从而增强其功能及代偿作用,进而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眩晕症的诊断与治疗

3、病灶及病毒感染学说:扁桃腺炎可引发本病,曾有人主张摘除 扁桃体可治疗病变。其他病灶(阑尾炎、胆囊炎、胆囊结石、腮腺炎、 上感),出现眩晕伴发突聋,认为是病毒引起。
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主要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血液循 环障碍所致。
5、迷路卒中学说:内听动脉起自基底动脉或小脑前下动脉进入内 听道后分为前庭支及耳蜗支,供应耳蜗、半规管、椭圆囊、球囊等, 分支均为终末动脉,由于内耳血供存在较多先天不足和缺陷,故意遭 受先天或后天损害。
神经内科 张志雄
五、常见引起眩晕的疾病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七、治疗
(四)美尼尔氏病
典型表现:发作性疾病、恶心呕吐、耳鸣、耳聋、眼震;
病理病因:尸解发现膜迷路水肿、积水、內淋巴液分泌过 多或吸收功能障碍;
1、末梢血液循环障碍学说:血管痉挛所致; 2、代谢障碍学说:代谢失调、组织水肿、服盐过多导 致水钠潴留引起组织水肿;甲减可以引起该病。
真性眩晕(前庭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内 耳迷路末梢、半规管中的壶腹嵴和椭圆囊、球囊 中的位置斑)、前庭神经及中枢病变等部位引起 的眩晕;表现为旋转、摇晃、移动、站立不稳、 倾倒、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和血 压改变。
按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性质分为两类:
假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
1、眼源性:眼肌病、青光眼、屈光不正、近视、配镜不合适 等;
1、一般处理:卧床休息、补液等 2、病因治疗 3、对症治疗:止吐(莫沙比利、地芬尼多)、镇静(地西泮、艾司唑 仑)、扩张血管(甲磺酸倍他斯汀、氟桂利嗪、罂粟碱)、改善微循环 (银杏制剂)、减轻局部水肿(七叶皂苷钠、乙酰唑胺、醋酸泼尼松)等
4、高压氧治疗。
2、本体感觉性:脊髓空洞症、慢性酒精中毒症、糙皮病、恶 性贫血、脊髓梅毒等;

前庭周围性眩晕护理查房

前庭周围性眩晕护理查房
感谢您的观看
定期随访,关注患者康复情况
随访计划
制定个性化的随访计划,包括随 访时间、随访内容等,以确保患 者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指导。
康复评估
通过前庭功能检查、症状评估等 方式,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 的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 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THANKS FOR WATCHING
前庭周围性眩晕护理 查房
2024-01-09
contents
目录
• 患者基本情况与病史采集 • 前庭功能检查与评估 • 护理诊断与计划制定 • 药物治疗与观察记录 • 非药物治疗措施实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01
患者基本情况与病史采 集
患者年龄、性别、职业等背景信息
注意事项
在进行耳石复位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病情、身体状况及心理状况。同时,要确保操作环境安静 、舒适,避免患者因紧张、焦虑而影响复位效果。在复位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调整操作手法和 力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前庭康复训练指导
平衡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平衡训练,如Cawthorne-Cooksey练习等 ,通过一系列头部、身体及四肢的运动来训练患者的平衡 功能,提高其前庭系统的稳定性。
应及时处理并记录。
定期监测相关指标
03
如血压、心率等,以评估药物治疗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调整用药方案以满足治疗需求
1 2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眩晕症状的严重程度和药物疗效,适当 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更换或添加药物
如患者对某种药物不敏感或出现严重副作用,可 考虑更换或添加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眩晕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眩晕的原因一、前庭周围性眩晕1、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病人常在头部位置发生改变的时候,比如说起床、躺下或者抬头的时候会出现眩晕,一般持续几秒钟,当头部固定的时候眩晕消失。

2、迷路炎迷路炎是急性或慢性中耳炎的常见并发症,多因中耳化脓性炎症直接破坏迷路的骨壁引起,少数是炎症经血行或淋巴扩散所致化脓性迷路炎。

部分患者迷路并无感染的直接侵犯,受到邻近化脓性中耳炎的影响,也能出现症状浆液性迷路炎。

中耳炎患者会出现突然性的眩晕,并且伴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提示合并迷路炎的可能。

病情严重的人眩晕很严重,会伴有眼球震颤、听力丧失、平衡失调等症状。

3、药物中毒性眩晕多种药物会造成内耳及前庭神经损害,首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这种抗生素通过对前庭毛细胞造成的不可逆损伤而产生耳毒性。

硫酸链霉素对内耳前庭毒性较大,容易引起眩晕,而双氢链霉素会导致耳蜗损害,从而产生耳聋。

急性链霉素中毒多在用药后数天内发生眩晕、恶心、呕吐。

慢性中毒多见,常在用药治疗几周后患者出现摆动幻觉、运动失调和轻度眩晕,并在1周后病情达高峰。

4、晕动病或称运动病,即晕车、晕船。

由于坐车、船、飞机等时,内耳的迷路受机械性刺激,引起前庭功能紊乱所致。

主要表现眩晕、恶心及呕吐,常伴面色苍白、出冷汗、全身无力等。

该病可能存在易感人群,但原因未明;睡眠不足、情绪不佳及不良刺激常为促发因素。

5、迷路卒中为突然发作的严重眩晕、恶心、呕吐,并有耳鸣或听力丧失,可发生迷路功能永久性损害。

主要见于老年人内听动脉的闭塞,或迷路出血。

患者年龄大、起病快,有身体其他部位的动脉硬化症及既往无类似发作史等有助诊断。

6、听神经瘤听神经瘤患者主要表现慢性进行性耳聋,极少数患者早期可出现眩晕。

部分患者亦可在起病后数月或数年后才出现眩晕。

除有第Ⅷ对脑神经损害外,还有Ⅴ、Ⅶ、Ⅸ、Ⅹ对脑神经麻痹、头痛、共济失调等。

耳科检查可发现病侧有神经性耳聋及前庭功能减弱的表现。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患侧可有各种异常,脑脊液蛋白质增高,头颅平片有病侧内听道异常扩大或同时有骨质破坏,头颅CT、MRI在小脑脑桥角处显示占位性病变,则诊断可肯定。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

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占比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转院眩晕眩晕在所有头晕患者中的比例
转院眩晕眩晕患者占比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所有头晕患者占比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转院眩晕眩晕在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中 的比例
转院眩晕眩晕患者占比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占比
百分比(根据实际数据情况填写)
THANK YOU.
2023
前庭周围性眩晕与前庭中 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占
所有头晕的半数
目录
•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介绍 • 转院眩晕眩晕的特点及诊断 •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晕眩晕
占所有头晕的半数的比例
01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介绍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定义和病因
定义
前庭周围性眩晕(vestibular paroxysmal眩晕)是指由前庭 器官及其与之相关的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眩晕症状,多为突 发性,持续时间短暂。
1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前庭功能检查进行诊断 。
2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不同。
3
前庭功能检查包括眼球震颤、姿势反射、前庭 诱发肌源性电位等检查项目。
03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转院眩
晕眩晕占所有头晕的半数的比例
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患者的数量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占比
病因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病因有多种,主要包括内耳疾病、前庭神 经炎、中耳炎等。
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定义和病因
定义
前庭中枢性眩晕(central vestibular眩晕)是指由前庭神经核及其以上的脑 干、小脑等病变引起的眩晕症状。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护理查房

前庭周围性眩晕的护理查房
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进行诊断。
疾病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康复治疗和前庭功能训练等。
病例汇报
患者基本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年龄:65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职业:退休
主诉和现病史
主诉:患者的主要症状和持续时间
现病史:从发病到就诊时的病情发展过程和患者的具体症状
护理诊断
眩晕症状的评估和分类
眩晕症状的评估:对患者的眩晕程度、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进行评估 眩晕症状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眩晕类型,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护理
眩晕症状对患者的影响和心理反应
日常生活受限:眩晕症状导致患 者活动不便,难以完成日常任务
社交障碍:眩晕症状可能导致患 者社交能力下降,不愿意外出参 加社交活动
患者的反应
操作后护理: 做好患者的术 后护理工作, 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防:及时发现并处理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症状,避免病情恶化。
处理:对于已经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 康复训练等多方面措施。
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 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情绪低落:长期眩晕症状可能导 致患者情绪低落、焦虑和烦躁不 安
睡眠障碍:眩晕症状可能导致患 者失眠、多梦等睡眠问题,影响 生活质量
眩晕症状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 诱发因素:头部外伤、内耳疾病、药物副作用等 • 预防措施: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头部剧烈运动,定期进行前庭功能检查等 • 眩晕症状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 诱发因素:低血压、贫血、颈椎病等 • 预防措施: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习惯,适当进行运动锻炼,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 眩晕症状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 诱发因素: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 • 预防措施: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饮食均衡等 • 眩晕症状的诱发因素和预防措施 • 诱发因素:过度使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设备 • 预防措施: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视线高度,适当进行眼保健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周围性眩晕
概述
眩晕是因机体空间定向和平衡功能失调所产生的自我感觉,是一种运动性错觉。

“真性眩晕”有明显的自身或他物旋转感或倾倒感,呈阵发性,伴有眼震、平衡失调(指物偏斜、站立不稳或倾倒)和植物神经症状(面色苍白、恶心、出汗、血压脉搏改变等);“假性眩晕”(昏晕)为自身或外物的晃动不稳感,常较持续,但也可为阵发性,伴发症状较轻或不显,外物纷杂时症状加重。

“动”的感觉是其和“头昏”的鉴别标志。

病因
1.脑血管病:如脑动脉硬化、后下小脑动脉血栓、小脑出血、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发作等。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以及其他部位的肿物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导致上述脑组织的移位、水肿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症状
一、前庭周围性眩晕均为真性眩晕,一般均有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

1.内耳病变(耳源性眩晕):除眩晕、眼震和前庭功能改变外,伴有耳鸣和听力减退,多为单侧性。

无其他神经系统体征。

(1)美尼尔病:耳鸣和听力减退呈波动性,即间歇期可恢复,但发作愈多恢复愈差(偶有一次发作后几成全聋者)。

(2)急性迷路炎:见于中耳炎或迷路手术后。

鼓膜穿孔后症状加重。

(3)内耳损伤。

(4)鼓膜内陷或受压:
(5)耳石和前庭终未感受器病变:表现为“变位性眩晕”。

2.前庭神经病变:①药物中毒。

②小脑桥脑角肿瘤或蛛网膜炎。

③前庭神经外伤,症状同前庭出血,但少见。

3.前庭神经元炎:无听力改变,仅有前庭神经症状。

常在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发病,或有头部慢性感染灶。

有时呈小流行,数目自愈,且少有复发。

二、前庭中枢性眩晕:为脑干、小脑或顶颞叶病变引起。

1.脑血管病:眩晕同时伴有闪辉、复视、视物变形、颜面和肢体麻木感、头痛、晕厥、猝倒等其他VB-TIA症状。

2.占位性病变:上述部位的肿瘤、脓肿、结核瘤、寄生虫等,也可引起眩晕。

3.变性和脱髓鞘疾病:如延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遗传性共济失调等。

4.炎症:如脑干脑炎等。

三、眼源性眩晕。

一般为假性眩晕(视动性眩晕例外),在注视外物时加重,闭眼或闭一眼后症状消失(先天性眼震例外),无前庭型眼震。

四、本体感觉性眩晕。

为假性眩晕,伴有肢体深感觉减退,感觉性共济失调和肌张力减退等。

五、全身疾患引起的眩晕。

六、精神性眩晕。

检查
有了初步的病因判断后,再进行相应的体检和实验室检查。

体检重点为前庭功能、听力、神经系统检查和心血管系统检查。

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一般治疗:静卧,避免声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等。

三、药物对症治疗:
(一)吩噻嗪类:氯丙嗪、甲哌氯丙嗪。

(二)抗组织胺类:非那根、美其敏等。

(三)莨菪类:阿托品、氢嗅酸莨菪碱、654-2等。

(四)其他:眩晕停,合理补液基础上短期少量脱水等。

四、手术治疗:
内耳病变听力已丧失而久治不愈者,可行迷路破坏手术或前庭神经切断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