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合集下载

水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河流是自然界中最重要的水资源供应和生态系统。

然而,水坝建设在解决供水、发电和灌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

首先,水坝建设破坏了河流的自然流动。

坝体的建设阻止了水流的自由流动,导致河流的断流或者强制转移。

这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无法保持平衡,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同时,断流的河段会导致河岸侵蚀和土地的沙漠化,进一步破坏了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

其次,水坝建设改变了河流的水质。

水坝底部的水库容纳了大量的水,使得水流变缓。

这导致了水质中悬浮物的沉积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富营养化会导致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生生物的窒息和生态系统的崩溃。

同时,水库中还会积聚有毒物质,如重金属等,对水生生物和人类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另外,水坝建设也对河道下游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水坝拦截了大量的沉积物,这本应该被河流输送至下游,用于土壤肥沃和农田养分供应。

缺乏沉积物的下游土地会变得贫瘠,无法维持农业和自然植被的生长。

此外,大量的沉积物积聚在水坝底部,形成了堵塞水库、减少水库容量的问题。

水坝建设也会造成河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

由于断流、改变水质和破坏河道生境,许多河流生物面临生存和迁徙的困境。

一些已经适应河流环境的物种可能会彻底消失,而其他物种则会受到威胁并面临灭绝。

这将导致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和生物链的断裂,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我们不能简单地对水坝建设抱有否定的态度。

水坝建设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的需要,如供水、发电和灌溉。

这些需求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

因此,在水坝建设中,我们需要寻求合适的平衡点,以减少对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

可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疏散鱼类、建造鱼梯、改善水质处理等,来减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此外,人工增加水流和改善水质也是改善河流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

通过适当的水流调节和排污处理,可以减少水质污染和破坏的程度。

同时,进行河道修复和湿地保护,恢复自然的水文环境和生态系统平衡,对于长期维持河流的生态健康至关重要。

河流上该不该建坝(2014-10-8)

河流上该不该建坝(2014-10-8)

9、中国的二滩拱坝 二滩大坝不仅为中国的贫困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海外投 资,而且在建造过程创下了几项记录。这座240米的大坝在短短的十年间建成, 创造了水电站的最快建造记录。这座双曲大坝拥有一个地下发电所和一条1167 米的导流隧洞,这也是世界最长的导流隧洞之一。有47个国家和700位专家参与 了这个工程的建设。
10、俄罗斯的Chirkey大坝 尽管该大坝并非最高的,但是它232.5米接近垂直 落差的高度让它既惊人又美丽。该大坝是俄罗斯最高的拱形坝。Chirkey大坝除 了拥有一座1000兆瓦的发电站之外,而且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着人造景观
• 长江三峡工程 •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 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 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 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 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 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 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 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 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 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 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4、意大利的瓦依昂大坝 高度262米,它以多灾难闻名。在大坝建造期间,这一地区遭
遇了几次山体滑坡和地震,证明这座山是不稳定的。建成后,在1963年10月9日的暴雨 中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山体滑坡。
5、瑞士的莫瓦桑大坝 这座拱坝的建成高度为 250米。莫瓦桑大坝建设 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洪水
6、中国的李家峡大坝位于黄河之上,它拥有着应对水土流失和水力发电 的双重功效。高达250米
2、瑞士 大迪克桑斯水坝是世界最高的重力坝,而且称重达到了150万吨超过了基奥 普斯大金字塔。这座大坝从顶部到底部的落差达到285米,是一座让人肾上腺素增高 的工程学杰作。除了它惊人的高度之外,它的基座也达到了200米宽。

河流该不该建大坝(优质课)

河流该不该建大坝(优质课)

忏悔。从建坝再拆坝,人们强迫河流进行
了完全相反的调整和适应,它所带来的不
良后果给了人类两次的报复,使人们付出
了双倍的代价。
修建三门峡工程带来的影响
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从第二年起潼关以上黄 河渭河淤沙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 迫迁走,西安受到严重威胁。 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恶化, 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几十万人口离开他们原本富裕 的家园,迁移到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来 回迁移十几次,生活变得一贫如洗。 三门峡工程总结算时耗资达40亿元,相当于40座武汉 长江大桥的造价,而之后改建费用和因之受灾的地区 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更是一个谁都无法估量的数字。
总结

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工程难度大。 地质构造复杂,易引发水库地震等地质灾害。 2、当地经济欠发达,能源需要量少,资金不足,技术 力量薄弱。 3、当地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能源基本能满足经济 发展的需求。 4、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西电东送,价格优势 不明显。 5、作为国际性河流要处理好上下游的关系 6、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大。 作业
C.汛期蓄水
D.人工清除
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 (2)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
(3)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污染;雾日增多,酸 雨加重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洄游性鱼类减少 (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 (3)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⑵三峡工程会否像纳赛尔水库一样产生突出 的负面作用呢?为什么?
①河水定期泛滥为中下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②下游属热带沙漠气候,河水为中下游两岸带来了灌溉水源 (但不稳定)。 ③降低土壤盐碱度,故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成为主要的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思考: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带来了发达的灌溉农
业,为什么埃及还要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
1.河水定期泛滥,具有不可调控性, 来水量大时可能出现涝灾,来水量少 时可能出现旱灾。为了变泛滥性灌溉 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为了防洪,有 必要修建一个大坝。 2.埃及严重缺水,埃及人民希望通过 水利建设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坝拦水 加以利用。 3.大坝的出现会带来水位的落差,会 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这为经济落后 的埃及快步迈向工业化提供巨大动力。
一、尼罗河
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 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1)尼罗河下游属热带沙漠 气候,尼罗河水为沿岸农业提 供了灌溉水源(但不稳定);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下 游特别是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土 壤,促进了沿岸农耕业的发展。
“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 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 大家都依靠它生存。” ——尼罗河赞语
三、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产生的原因? “弊”(不利影响) 沿河可耕地土壤肥 力持续下降 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 河水不再定期泛滥,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
沿尼罗河两岸出现 1.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 土壤中的盐分;2.常年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 把深 了土壤盐碱化 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 库区及水库下游的 1.库区水的大量蒸发是重要因素;2.土地肥力下降迫 尼罗河水水质恶化 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河水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及藻类蔓 延,堵塞河道灌渠 尼罗河下游的河床 受到严重侵蚀,尼 罗河入海口处海岸 线后退
二、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
3.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坝建设的了解,包括大坝建设的优缺点等,为后续课堂讨论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坝的定义、功能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对大坝建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讲解河流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河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深入剖析大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效应。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大坝建设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需包括大坝的定义、功能、优缺点等,形式不限,要求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对大坝建设问题的关注。
4.针对课堂辩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辩论总结,概括各自观点,反思辩论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5.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实问题,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问题明确、分析深入、建议可行。
3.课堂探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地理、生物、物理等多角度分析大坝建设的影响,深入剖析问题。
4.情景模拟,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为大坝建设提出建议。通过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坝建设的利与弊,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9.创设互动、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学生的观点,营造一个互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我国著名大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坝建设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坝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对大坝的认识。
3.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活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罗纳河为例)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罗纳河为例)

《罗纳河流域的开发历史》
表1.罗纳河不同历史阶段开发的主要措施和目标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19世纪40年 整治河道,裁弯 第一 代至20世纪 取直,消除河道 阶段 20年代 分汊。
建 修建大坝,进行 第二 20世纪20~ 发电,改善航运条件, 梯级开发,整理 阶段 80年代 土地开发(防洪) 河谷滩地等。
逐渐拆除大坝, 拆 第三 20世纪90年 恢复弯曲河道及 阶段 代以来 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6分钟)
环节一
3分钟
环节二
3分钟(各1分半钟)


阅读材料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到80 年代,法国罗纳河建 大坝的原因。

流量季节变化 法国工业化、城 原因 大,泥沙淤积, 市化的发展,对 河道弯曲 能源需求激增
外交关系
渔 业 减 产
移民问题
文物保护
(2016.重庆模拟)下 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小 题。
1.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 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 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 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 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7 6 原油 天然气 原煤 核能 水电 再生能源 5 4 核电占总发电量百分比 70% 60% 50% 40%
3
2 19% 1 美 法 国 国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罗纳河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罗纳河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教案【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说明该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绘制流域范围以及调查罗纳河流域概况,理解流域的划分及其相关概念的基本含义,并加深对罗纳河流域的认识。

2.通过探究罗纳河三个河段汛期出现的时间及原因,理解罗纳河的“野性”,结合课堂辩论“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理解大坝修建的利与弊,以及流域内部协作开发水资源的主要方式和内容。

3.通过学习罗纳河的“驯服”过程,理解罗纳河水资源开发的智慧之举,延伸我国超级工程—三峡大坝,感受中国智慧,培养家国情怀。

4.结合罗纳河梯级开发特点以及罗纳河拆坝现象,理解流域水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荷兰画家梵高的作品:隆河的星夜。

画中星空与河面交相呼应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美丽的国度法国,也让我们认识了法国的第二大河隆河,又名罗纳河。

这节课我们就以罗纳河为例学习流域的综合开发与治理。

(板书—以罗纳河为例)学生:欣赏画作—隆河的星夜。

以著名画家梵高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罗纳河,提高兴趣的同时初步认识了罗纳河。

转承在学习流域的开发与治理之前,我们要明确两个问题:一什么是流域。

二罗纳河流域的基本特点。

对此,课前设置了相应的预习任务,一起来看大家的预习成果。

课前预习反馈1.认识流域。

教师:流域是指由分水线所包围的河流集水区。

根据流域的立体图在等高线图中画出流域的范围。

从大家的作业中选取了一副正确的答案,请这位同学给大家分享他是如何确定流域范围的?课前自己绘制流域的范围,课1学生:结合自己画的图讲解流域范围的确定。

教师:流域的实质就是一条河的补给范围,根据水由高向低流的原理,分水线以内的水最终都会汇集于图上的河道中,而分水线以外的水则流向其他的河流。

流域内所有的河流、湖泊等水体组成的水网即水系;其中汇集全流域径流的河道为干流,直接或间接流域干流的河流为支流。

修建大坝的作用

修建大坝的作用

修建大坝的作用
修建大坝有以下几个作用:
1. 水资源管理:大坝可以调节河流水位,储存大量水资源,以满足供水、灌溉、发电和工业用水等需求。

它可以稳定水源,并解决干旱和洪水带来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2. 河流治理:大坝可以改变河流的自然流程,减少洪水灾害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通过调整水位和放水速度,防止洪水泛滥,维护堤防安全;同时,还能提供稳定的水源供应,改善河流生态环境。

3. 发电:大坝通常用于建设水电站,通过水能转换成电能,以满足电力需求。

水电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4. 防止土壤侵蚀:大坝可以防止泥沙和废弃物流入河流或浸入地下水。

这有助于保护农田和土壤质量,促进农作物生长和土地可持续利用。

5. 促进经济发展:大坝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和电力,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工业和旅游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修建大坝也可能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鱼类迁徙、水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因此,在建设大坝时需要进行全面的
环境评估和对策规划,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以阿斯旺大坝为例
学习目标: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利用的对策措施。

学习流程:
【资料1】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左右,是世界第一长河,发源于东非高原,自南向北穿越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

河口城市为开罗。

尼罗河流经地区土壤肥沃,喀士穆以南为上中游流经东非高原,喀士穆以北为下游部分为河谷平原区。

尼罗河的上源有两条:一条是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青尼罗河,另一条是发源于更南面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白尼罗河。

青、白尼罗河在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汇合后始称尼罗河。

尼罗河水系发达, 支流众多,全部水量中,68%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的变化很大。

由于青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每年6~10月定期泛滥,当洪水消退以后,田野上堆积着一层厚厚的淤泥。

古埃及人在这些肥沃的土壤上耕种农作物创造了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上中游主要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主要流经热带沙漠气候区,在入海处的河口三角洲是小部分地中海气候。

1、请你根据材料说一说尼罗河的基本概况,从位置,地形,水系,气候等方面。

2、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二、阿斯旺大坝
【资料2】
1902年在阿斯旺建成了一座低坝(老阿斯旺水坝),蓄水量约50亿立方米,坝身内设有108个泄水孔,尼罗河即使发生大洪水也能全部泄出,还能将全部库区淤积排出。

水库良好运行了50年,每年由水库泄出的1.35亿吨泥沙大部送至下游两岸耕作区肥田。

1960年,埃及着手修建阿斯旺大坝,修建之初,争议不断。

当时的埃及政府不顾国内外的异议,在前苏联的支持下历时10年半将大坝修建完成。

【探究活动】
建还是拆?
【学以致用】
运用分析阿斯旺大坝利与弊的方法,试分析修建三峡大坝的利与弊?
有利不利
【资料3】利国的三峡水利工程
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是一座具有防洪、发电、航运,以及养殖和供水等巨大综合效益的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

长江中下游历来是我国洪水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干流重庆奉节白帝城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2km,处于上游山区转入中游平原的转换位置,控制着长江上游全部的来水和来沙,三峡水库用于调节洪峰,拦蓄洪水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m3,可以有效控制长江上游暴雨形成的洪水。

三峡工程建设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在中下游。

它可以有效减轻洪水对中下游地区生态与环境的破坏,改善中下游平原湖区人们的生存环境;有利于中下游血吸虫病的防治;减轻洞庭湖的萎缩和泥沙淤积,增加中下游枯水期流量,改变枯水期水质调节局地气候,减轻环境污染和酸雨危害。

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水库蓄水将淹没土地,耕地;在移民开发和城市迁建过程中,处理不当可能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水库可能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库区和库尾的泥沙淤积加重;对水生生物和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会产生一定影响。

【头脑风暴】
如果你是某河流上大坝的设计者,在修建大坝时你会考虑哪些问题?【课外拓展】
关于黄河上修建的三门峡水电站,从修建之初到建成后的几十年内一直争论不休。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分析争论的焦点,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写成一篇调查分析报告。

【学习心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