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第1课时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七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第 1 课时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复习导入
情境导入
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240-39+120 =201+120 =321
32×14÷28 =448÷28 =16
12×3+5 =36+5 =41
120÷20+16 =6+16 =22
探究新知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3.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多少?
72÷3-85÷5 =24-17 =7(平方米) 答:兵兵家的人均居住面积比乐乐家大7平方米。
课堂小结
情境导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 本课时的习题。
1
一共要付多少元?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先分别算出解3副决中这国个象问棋题的应价该钱先和算4什副么? 围棋的价钱,再算一共要付多少元。
1
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
一共要付多少元?
12×3=36(元) 15×4=60(元) 15×4=60(元) 12×3=36(元) 36+60=96(元) 60+36=96(元)
=40-34
=51-12+25
=6
=39+25
=64
(教材P71 上面的练一练T2)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
440-200÷5×8 =440-2400×÷840 =440-5320 =413250
110-20×5+25 =91010×-31000+25 =21700+025 =35
(教材P72 T3)
试一试 150+120÷6×5
要先算什么呢?
=150+ 20×5 =150+100 =250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 有乘、除法和加、减 法,要先算什么?
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一等奖创新教案

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等奖创新教案《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70~71页。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联系具体现实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理解、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问题解决和数学思考: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策略意识,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一、回忆激活,复习引入。
师: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如此,数学上亦是如此,当加、减、乘、除四种运算聚在一起时就需要按一定的运算顺序来计算,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
(揭题板书——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式题,让我们借助下面四道题回顾一下其运算顺序。
(课件示题)分别说说它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00-100+50200÷100×50200+100×50200-100÷50生:依次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1-4人)。
(师适时操作课件,在每题先算的一步加下划线)师生:小结明确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课件呈现)1. 200-100+50 200÷100×50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中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应(从左往右依次运算)。
2. 200+100×50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中有乘法和加、减法时,应(先算乘法)。
3. 200-100÷50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中有除法和加、减法时,应(先算除法)。
师:大家对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掌握得很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知吧。
混合运算评课稿(通用10篇)

混合运算评课稿(通用10篇)混合运算评课稿(通用10篇)评课就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混合运算评课稿相关内容。
混合运算评课稿篇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一课主要优点有:1、注重对数量关系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3副中国象棋的钱+4副围棋的钱=一共的钱”。
2、注重运用比较的方法,优化“12×3+15×4=”的计算过程。
不足:1、对教材的处理还可以再细致一些,讲完例题后,出示“试一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不少同学由于受到例题的影响,仍然是先算两边,再算中间。
出现了“卡壳”的情况,应想办法处理一下,衔接好。
2、应该更多地结合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算理和运算顺序,比如例题为什么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如果先算加法后算乘法行不行?然后再及时小结运算顺序,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
3、巩固练习部分的4道计算题可以逐一出示,练完讲评、订正完再练,效果会好一些。
4、可以省去学生板书环节,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课堂练习效果会好一些。
还可以展示错误的习题,让同学们共同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
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
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
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关于混合运算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律,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对混合运算的顺序感到困惑。
因此,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他们在面对复杂一些的混合运算问题时,常常会忘记运算顺序,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2.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熟练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采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准备一些游戏道具,用于游戏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例如,小明买了一支铅笔花了5元,又买了一块橡皮花了3元,请问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讲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规则。
同时,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进行观察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运算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郭艳青 数学《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 说课稿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说教材《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内容。
学生在已经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知识,本节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的能力,解决有关的数学问题。
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我充分利用教材里的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学生认识和理解运算顺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增强应用意识。
3.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规则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列出综合算式。
(四)教学难点两个乘或除同时进行脱式计算。
二、说教法学法教学时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算一算、猜一猜、议一议等教学活动。
在学法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五让”的特色:(1)书本让学生自学(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4)疑难让学生研讨(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体现了本节课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一)情境导入,自主学习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新课伊始,利用谈话的方法:同学们喜欢下棋么?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正在商店里买象棋和围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遇到了哪些数学问题。
引入新课。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创设情境,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激发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

《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说课稿贵阳市黔灵小学杨文英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是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两步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三步混合运算。
本课教学是进一步发展学生混合计算能力的需要,又是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和有效工具。
2、说教学目标: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按顺序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增强类比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3、说教学重难点教材的重点: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材的难点: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是在学习两步混合运算后,向三步混合运算的发展,在教学时,根据课标提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理念,设置以下两种教法:直观、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比较、分析、归纳,最后概括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而达到感知、概括、应用、巩固和深化的目的。
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自主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把数学课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三、说学法本课教学,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新知识,学会有顺序地观察、对比,掌握分析问题、概括知识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课标提倡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四、说教学流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联系生活学数学”这一理念,我设计了以下环节:新课开始,出示主题图,提示老师买棋时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并知道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联系实际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课堂学习,知道学习所用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是本册教材中一个重要的单元,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不含括号的算式如何进行运算,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混淆运算顺序,对混合运算的法则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教学难点:理解混合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运算规则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关键知识点和练习题的PPT。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运算符号和数字卡片,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运算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例如,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3元,一共花了多少钱?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算式,如23 + 4 × 5 ÷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运算顺序。
讲解运算顺序和法则,让学生明白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道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题目进行计算。
2023-2024年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考点复习 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苏教版原卷)

期末知识大串讲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章节考点复习讲义第七单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点01: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再算。
如果加号或减号两边同时有乘、除法,则。
2.关键点: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看清;二想: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算:;四查:检查,是否抄错。
知识点02: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1.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
小括号里面的算式也要先算,后算。
2.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 的,再算 里面的。
考点01:含括号的运算顺序1.复印机5分钟复印了340张纸,照这样计算,复印2516张纸需复印多少分钟?算式是( )A .2516÷ (340÷5)B .340÷5×2516C .(2516-340)÷52.(2021四上·曲阳期中)一列火车长150米,这列火车全部通过780米长的隧道要用30秒,这列火车每秒运行( )米。
A .21B .26C .313.修一条水渠,前2天修了300米,照这样计算,修完1500米,共需多少天?下面列式错误的是( )。
A .1500÷300×2B .1500÷(300÷2)C .1500÷(300×2)4.两个年级的学生去植树,平均每人植6棵,四(1)班有49人,比四(2)班多4人,他们一共植树多少棵?正确的列式是( )。
A .49646⨯+⨯B .()4964946⨯+-⨯C .()4964946⨯++⨯D .49646⨯-⨯5.[(1400÷2)-(328+280)]×2的运算顺序正确的是:先算 法和 法,再算 法,最后算 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含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教学反思
界小王政
教学中我从复习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入手,让学生说出熟悉的两步混合运算的顺序,为教学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扫清知识障碍。
教材中新课的学习研究是从商店购物这一学生熟悉的场景开始的。
中国象棋每副12元、围棋每副15元,李老师买2副中国象棋和3副围棋一共用了多少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适时地提出"这道题先算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列出三步计算的综合算式,并自然地引起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运算顺序的心理需求。
教材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所列算式的运算顺序,而是让学生按运算顺序填空,引导学生联系对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和理解,自主掌握运算顺序。
我觉得在例题教学完后引导学生总结计算的顺序感觉特别地单薄,可以借助例题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看看能够解决什么问题,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供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来总结运算的顺序。
从学生的练习情况来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基本都掌握。
当三步计算转化为两步计算后出现了“减在前、加在后”的情况时,部分学生习惯于加减的口头表达顺序,计算时不由自主地就先算加后算减了。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梳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按什么步骤来解答:一、看(观察算式中有哪些运算)二、画(把先算的一步画出来)三、写。
不能让学生的观察流于形式,一定得让他们经历这样一个画的过程,久而久之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