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三字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三字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

3、了解一些古代星象知识,感受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浩瀚星空带给人们的无穷想象。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

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

第一个数字讲”“三”。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________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新版国学三字经1.人之初性本善 教学设计

新版国学三字经1.人之初性本善 教学设计

苟不教,性乃迁: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比如有的人,小的时候愉东西,如果不好好教育,长大就会愉盗成性.人就会变坏.教之道,贵以专:要教育好一个人,最至要的一条,就是要教导他专心致志学习,始终如一,学习的时候不可以三心二意.,比如图中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在读书,蝴蝶飞过来,一个小朋友始终专心的读书,另外的一个小朋友就跑去追埔蝶了.它就是不专一的.6.再次朗读本句,讨论总结此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2故事典故1.物6.从前,有一个叫秋的人,由于他善于下棋,所以人们都叫他奔秋.7.奔秋收了两个弟子,专门传授他们棋艺.虽然弈秋教得非常认真,可是他并不知道,弟子d]jt的学习的态度完全不同。

其中一个弟子学习非常专心,每次老师讲课他都认真地听,一招一式完全牢记在心,课余的时间也专心'学习根谱.另一个弟子表面上看起来也在用心听讲,实际上心思并没有用在学棋上,一心想着游玩打*,课余的时间都用在游玩上了.8.一段时间后,奔秋想检查一下两个弟子的学习成绩,就让他们对奔一局.开局没走几步,优劣便明显分辨了出来:虚心'学习的弟子落子如飞,从容不迫;而另出立不专心的弟子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很快就落败了.9.虽然这两个弟子在一起学习,又是同一个名师传授,可是几年后,一个成了困俱高手,另T却没有学到什么本事,成为了一个平庙的人.10.讨论一下容秋我们什么道理?这个故事我f网道,学习的时候要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不可以三心二意。

四、复习诵读新学的句子,齐诵已学的所有句子。

三字经(1-3课时)

三字经(1-3课时)
4、配乐静心背。
指名配乐背。(三名)(贴星表扬)你们也会了吗?有信心的同学请起立,齐背。
5、小结:你们都是好学的孩子!(出示封面)这三字经呀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面还有很多经典的名句、动听的故事在等待着我们呢!咱们下节课再见!

板书设计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5)、就剩一行了,谁来读?谁想挑战他?想读的一起来读。
(6)、谁能完整地读第五句呢?指名读,引读。(读得真顺口)(体会押韵)
5、连起来还能读好吗?读给同桌听一遍。
6、指名完整地读:谁能做到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三、小小故事会。
1、你们知道吗?三字经里有很多内容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想听吗?故事会时间到了,轻轻趴下,静静听故事,感受孟母的良苦用心。
亲师友,习礼仪。孝为先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2、播放《孟母三迁》的故事。
四、熟读积累。
1、读了这么多遍,觉得能熟练背诵的请举手。老师有妙招。
第一招:接龙比赛,左边的小组背第一行,右边的小组背第二行。(示范对看拍手)交换一下,右边先背。
2、跟读,记忆。
教给用心的你们第二招———速记:不看书本,请跟我来读一读,记一记。(短时记忆)
3、配乐背诵:
快速记忆之后,我相信只听音乐,你也能背出来。男女生来比一比。

课型
精读课

教学方法
故事讲解,朗读感悟,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收集历史故事《黄香温席》

教学素材
历史故事《黄香温席》资料、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链接等。

教学程序
一、出示经文诵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三字经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体会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这几句三字经。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其中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揭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读书有没有年龄的限制呀?(引出不论老少,都可以努力求学的道理。

)二、新授感悟1. 自读《三字经》中从“人之初……贵以专。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几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师范读,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这几句三字经的含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5、让学生自己边学边讲。

6、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1)你认为那句话对你的启示最大?为什么?(2)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7、请学生思考问题:年岁大的人还要不要学习新知识?(说明我们不能到长大才省悟到读书的重要性。

要认识到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的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扩展活动:学了本课后,你有什么想法,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是小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用完整的话说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三字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并能背诵部分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字经》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领悟《三字经》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三字经》的生字词、重点句子和段落,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朗读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三字经》,通过朗读体会其中的韵律和节奏。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三字经》的文化氛围,加深对其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字经》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2)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文化? (3)引出课题:《三字经》。

初读《三字经》 (1)让学生自由朗读《三字经》,圈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学生的生字词认读情况,重点指导“苟、琢、惰、宜”等字的读音。

(3)让学生分段朗读《三字经》,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读音和停顿。

精读《三字经》 (1)让学生默读《三字经》,思考以下问题: ① 《三字经》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② 你从《三字经》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③ 《三字经》中有哪些句子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3)检查学生的讨论情况,让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总结和归纳。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

(2)让学生欣赏一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

《三字经》教学设计(优秀6篇)字经教案篇一一、班会主题《三字经》学历史二、题目诵《三字经》通圣人礼三、活动目的1.通过诵读《三字经》使学生明理、立志,养成良好习惯。

2.学习其中的小故事,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3.用《三字经》中的事例指导学生日常言行。

四、活动准备1.学生自己阅读《三字经》,理解其中的含义。

2.在班内组织学生交流《三字经》学习心得与感受。

五、活动过程(一)初步了解《三字经》的作者、背景假期中,全班同学要通过不同形式查阅《三字经》的作者以及简介,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阅读书籍,对《三字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查阅资料,了解《三字经》的释义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三字经》的释义,背诵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学习《三字经》中的小故事可以一个人或多个人自愿结合,在假期中练习《三字经》哲理故事的表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给家人听,用自己的笔写下对故事的理解,还可以配上优美的图画。

1.讲故事“孟母三迁”。

孟子有一个深爱他的好母亲。

其实,天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爱表现在父母身上是那样的真切。

父母的爱是遮雨的伞,父母的爱是一阵清凉的风,父母的爱是滴落的泪水……2.讲故事“黄香温席”。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呢?《黄香温席》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吗?那拳拳的赤子孝心感动了多少炎黄子孙!3.表演情景剧《孔融让梨》,学习谦让美德。

晚辈孝顺长辈的一片赤子之心令我们感动,长辈教子有方的故事又让我们深知父母的一片苦心。

兄弟姐妹之间又应该是怎样的爱呢?我想问问大家,作为我们自己,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兄弟姐妹?4.结合三个故事谈一谈你的体会,写下学习、表演体会。

(四)人人明道理学做人1.与父母交流《三字经》中不懂的部分文字。

2.说一说平时我们的日常言行应该怎样做。

(1)在遇到与兄妹争执时……(2)在遇到与父母意见有分歧时……六、活动延伸1.续编、续写、创作属于自己的,能够规范自己言行的“三字经”。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

《三字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大体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些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顺畅地朗读、背诵。

2.能力目标:通过《三字经》中句子的学习,锻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的能力,同时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三字经》,使学生受到“仁、义、诚、敬、孝”等德育思想的熏陶,养成基本的道德观念,懂得为人要诚实守信,知恩图报。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三字经》。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这些句子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顺畅地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三字经》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三字经》(板书课题)。

这篇课文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儿童启蒙读物的开篇之作。

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2.介绍《三字经》的有关知识。

(1)学生介绍收集的有关《三字经》的资料。

(2)教师小结:《三字经》是南宋王应麟编写的,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儿歌、童谣宝库。

它只有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但它的内容却十分丰富。

它以三字为一句,每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十分好读好记。

因此,《三字经》被看成是儿童启蒙读物中的瑰宝。

《三字经》里还有许多广为流传的格言警句,蕴藏着深刻的道理,它教育儿童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所以这篇课文我们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进行识字、写字练习,还要引导学生大体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音。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并评价。

再齐读课文。

2.再读课文,感知大意。

小学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小学校本课程三字经教案

小学一年级三字经教案【篇一:三字经教案[1]】《三字经》教学设计教材内容简介:《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教师:《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二、多种方式诵读(一)、静心自读;(二)、指名接读;(三)、齐读;三、理解含义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具准备
动画故事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课
一、故事激趣
二、诵读新知,感悟理解
三、质疑总结
四、作业
《三字经》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内容包括历史、地理、天文、传奇连击私服道德和一些民间传说。古人就说:熟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同学们,你们听过《车胤囊萤》的故事吗?
一年级诵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如囊莹——宜早思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教师配乐朗诵
(2)出示“孙康映雪”的图片,老
师讲故事,学习: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练习诵读
要求:将句子读正确、流利、通顺。
(3)出示“买臣负薪、李密挂角”的图片,学习: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练习诵读
要求: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2)在汇报、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2、小结:可见,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背诵给家长听。
2、给朋友讲讲今天学的《三字经》中的典故事。
如果有学生知道,就让学生讲一讲。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初步感受蕴含的深义。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读;小老师带读;分组读;齐读。
练习诵读
3、连起来读,反复读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
(媒体播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名读,生评,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1、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部分《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
2、播放动画:《车胤囊萤》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孩子们条件艰苦的环境下也可以学习。
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
原文: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4)出示: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A教师讲故事:苏老泉发愤读书
B以小组为单位质疑,讨论、交流:
(a)为什么苏老泉到了27岁还要用功读书?
(b)要想将来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小时候就要怎么样?
练习诵读
(5)出示: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
同桌互读,男女声赛读;齐读。
指读,随时正音。
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在种种不利于学习的艰苦条件下,通过刻苦学习也可以学有所成。
课后小记:
苏老,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大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诵、背诵《三字经》中“如囊莹——宜早思”,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三字经》,体会和理解《三字经》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3、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