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简笔画课堂

合集下载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的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的论文Microsoft Word 文档

浅析“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关键◇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职业高级中学●李仕强628100作者简介:李仕强,男,大学本科,1987年7月参加工作,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发表国家级论文一篇,并获得“二等奖”。

2000年获初中组县优质课“一等奖”。

2005年获高中组县优质课“二等奖”。

2007年获县级骨干教师光荣称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对于感兴趣的学习就更主动积极。

因此,要在短暂的45分钟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就要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爱学、乐学、会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途径有很多种,下面就根据我的物理教学经验和体会,谈谈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勉:一、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的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新课程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我研究,自我学习。

作为新时期的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地感受到新课改的精神,在教学中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成长。

因此,在新课程中,要求老师只是指导者,每一个学生都要独立自主的经历物理过程的探究,并从中获得物理知识,总结出物理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先让学生实验,用自己的手使劲敲击课桌,再提问,你的手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同学们都会说,手感觉到“疼”,原因是手敲击到硬东西。

如果考虑主动与被动关系,手敲击课桌的过程中有几个物体?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同学们都能说,有两个物体:手和课桌;手是施力物体和课桌是受力物体。

继续引导,手使劲在空气中敲会“疼”吗?为什么?学生都能回答:不会疼,因为只有一个物体。

引导学生归纳“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再进一步深化,力实际上是指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的,会离开物体单独存在吗?力是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具有物质性...;力是存在于物体之间的,因此具有相互性...;教师强调任何力都具有这两个基本属性。

高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高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建议
1.课堂教学结构清晰 2.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3.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4.教学内容清晰明确 5.创建有意义的师生交流 6.教学方法多样化 7.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8.巧妙地安排学习任务 9.明确的学习成果预期 10.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
资料——物理教学名家的课堂
雷树人——人教版教材编写专家
课堂——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 注重物理基本概念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培养能力 注重发挥学科作用
课堂是学生用来学习的,应把课 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凡学生 完成的,老师不要代替,书是学生读 好的,不是老师教好的。
重庆市沙坪坝教师进修学院
课堂是学校教育精神、理念、特色表达的场所,
体现学校的发展水平与理念高度。如果说学校特色
是教育世界里的蓝天,那么没有课堂表达的特色等
于蓝天没有太阳,没有太阳的天空永远只是一片虚
陶昌宏——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 京教科院物理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物理学科 带头人。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中国教育 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物理教学的基本特征—— 以创设问题情景为切入点 以观察实验(事实)为基础 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 以提升学生探究能力为重点
扈之林——中学物理特级教师 高考备考专家
第四条:不仅要讲出知识的“是什么”?还要讲出知识的“为什么”? 第五条:不要失言(教师的大忌)。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第六条:千万不要说所教的课程很难。要说所教的课程其实并不难(非 常重要)。这是一个教学心理暗示的问题。很多老师教了一辈子书都不懂这 个道理,以为告诉学生课程的困难性会引起学生的重视,其实恰恰相反。 第七条:不要拖堂。拖堂是很多教师的坏习惯,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 厌倦,原因主要在教师本身。最好的处理方法,当下课铃声响起时,果断地 说下课。即使非要拖堂,也要讲究技巧。

感受简笔画论文

感受简笔画论文

感受简笔画论文篇一:简笔画论文让简笔画在学科教学中漫游——谈促进教师简笔画能力形成的策略321400浙江省缙云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旭勤摘要:简笔画在基础学科教学中应用,能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

是运用课程整合交叉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独特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体现,是拓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空间的途径之一。

教师必须加强自我造就、丰富教学知识,加强专业发展,提高对简笔画的绘制能力和课堂教学的应用施教能力。

关键词:简笔画实效教学专业发展应对策略简笔画是一种运用简洁洗练的笔法,简略概括地状物造型,简明扼要地表情达意的绘画形式。

其特点是广泛地吸取了多种绘画形式的表现手法,具有速写的简洁性,图案的概括性,漫画的夸张性,卡通的趣味性等。

在课堂教学中,以线条为主,形象简捷,为辅助各学科完成预定的课堂教学任务而设计使用的简笔画,称之为教学简笔画。

教学简笔画可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可以使静态的过程动态化,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枯燥的知识生动化。

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诱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一、简笔画在教学中的实践意义把简笔画应用于语文、数学、物理、外语、等各类学科的课堂教学,用在讲授、练习、复习等教学环节,可丰富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表达方式。

在课堂上,教师边讲边画,口手并用,学生边听边看,视听结合,这种复合式的教学方法,既拓宽了教师传递信息的渠道,也增强了学生获取知识面的途径,并激发学生的思维,这种口手共同协作,教学语言和画面紧密结合,使课堂教学相映互补,相得益彰,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创设教学情景,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实效。

如在英语教学中,无论是教句型,教对话,还是教课文,都离不开大胆的操练。

现行初中教材的课堂操练一般采用“三级模式”进行,即“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

浅谈物理教学中物理情景的创设

浅谈物理教学中物理情景的创设

理科教学探索,浅谈物理教学中物理情景的创设李胜华(邢台市第25eo学,河北邢台054000)摘要:情景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物理情景。

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的物理情景可利用物理实验、图像、物理图示及多媒体等手段来创设。

关键词:物理实验;图像;物理图示;多媒体手段‘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OX(2008)08-00洲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经常在物理情景的建立和理解上陷人尴尬境地,做题时无法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造成原本并不难解的问题无法解决。

这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和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同一些具体、形象的实验、模型及可视性较强的图形联系起来,使那些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形象、生动的“情景”,使学生在物理情景之中,较容易地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

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创设、体验、寻找、再现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求知欲,是物理教师长期探索和研究的一项课题。

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自己的认识、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物理实验创设物理情景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个成功的物理实验就是一个完整的物理情景。

让学生亲眼看一些物理现象、亲手做一些物理实验,然后与理论的学习相互对照、验证,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定律的理解,掌握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视物理实验,是加强物理情景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不但要将课标、大纲要求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开足开全,而且还应设法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以及增加新的演示实验。

.、对于教学中一些难以理解或难以描述的物理情景,通过实验情景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例如通过对微小形变的观察,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同时也能使他们体会到“任何坚硬的物体受力时都能发生形变”这一物理现象的普遍性。

例谈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教学

例谈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教学

例谈物理图模构建“ 境脉学习”教学摘要:“境脉学习”具有情境性、互动性、生活性、系统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提高物理思维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利用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教学是指在“境脉”视域下,教师利用物理图模激发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合理创设教学主线,促进学生对知识系统的构建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字:物理图模境脉学习正文:1.利用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教学,一种新的教学视域1、核心概念“境脉”最早是由美国的研究专家威尔逊(G.Wilson)提出的,他认为教学课堂是由许多模块构成的,而联系这些模块的是课堂情境脉络的发展情况,所以他认为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对课堂情境脉络的发展的关注是必不可少的。

1境脉学习一般包含有学习的情境、认知的脉络和思维的结构。

“境脉学习”是当前国际“学习科学研究”的趋势之一,以“境脉学习”视域来研究和革新课堂教学,已经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物理图模”即“物理情景性图景模型”2。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物理图模”是教师针对教育对象本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用基于某个物理范畴的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的关系形成的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个性化、形象化的“物理情景性”的“图景模型”。

2、基本特征利用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就是利用“物理图模”更个性化、形象化的创设动态性学习情境,呈现物理原理和探究情景;揭示相关物理知识结构和具体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构建和记忆相关物理知识结构。

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力,促进学生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为核心素养落地创造条件。

二、利用物理图模构建“境脉学习”教学,以《压强》教学为例将“境脉学习”引入实践教学,需要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和能力为目标,创设“知识境脉”为学生营造课堂氛围,把情境与脉络作为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空间,关注“探究境脉”使学生透彻理解领悟所学知识,注重“应用境脉”将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1.创设“知识境脉”,形成知识情境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创设“知识境脉”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高度注意力,用丰富内涵的情景作为知识脉络的载体来维护学生高度的思维。

3.5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5人眼看不见的光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项目导向学习:设置小组项目,让学生设计一个利用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实际应用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探索光的电磁波谱,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
-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实验,如红外线感应实验、紫外线荧光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特性。
- 游戏:设计知识问答、抢答等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 观看视频:播放与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的科普视频,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光的抽象概念。
3. 确定教学媒体和资源的使用
- PPT:制作生动的PPT课件,展示光的电磁波谱、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性、应用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 视频:收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科普视频,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 使用彩色的粉笔或标记笔,突出重点知识点的关键词和词句,使板书更加醒目和易于记忆。
③ 光的电磁波谱: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
3. 艺术性和趣味性设计:
① 使用图示或简笔画展示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场景,如红外线遥控器的操作图、紫外线消毒灯的示意图等,使板书更具直观性和趣味性。
② 在板书中加入与红外线和紫外线相关的趣味性小故事或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例如介绍红外线在军事侦察中的应用,紫外线在防晒霜中的作用等。
3. 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 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红外线和紫外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 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成都市2011年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评审

成都市2011年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评审

第一期(总第282期) 2012年3月30日
成都市2011年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评审
情况揭晓
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物理学会中学教学委员会和成都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举行的成都市2011年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评审工作已顺利完成。

本次共收到论文299篇,经评委会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4篇、二等奖183篇、三等奖92篇。

其余10篇,有的因规定(每位作者限评1篇等级奖)所限,有的因不属于本届论文的评审范围,有的因论文质量不合要求,经评委会讨论,决定给予参与奖。

现将获奖论文公布于后(排名不分先后)。

一等奖(14篇)
二等奖(183篇)
三等奖(92篇)
参与奖(10篇)。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研究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插图研究

156 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和数量的认识,降低难度。

进行物理模型和适当的文字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一些重要概念。

三、物理模型与文字结合紧密程度太低教材必修1植物和动物有丝分裂模式图这两个理想模型,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进行了理想化过程的构建,重点强调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核膜、核仁、纺锤体和染色体,对于染色体的形态、结构进行了重点描绘。

并以插图的形式呈现在课本上,在每幅图下都标注了具体的细胞周期。

由于该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预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对于染色体上的着丝点、姐妹染色单体和染色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无法将课本上的文字与图像进行相互结合。

少数同学在建构的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将纺锤丝标在染色体上,着丝点标在纺锤体上。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物理模型时,将图文相互结合,在图像中将重要过程的一些物质变化、结构变化和重要概念在图上标注清除。

使文字和图像两者之间相互结合,增强学生对信息理解的准确性和图像理解的具体性。

构建物理模型有助于学生养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是学生对原型相关知识的搜集、提取、呈现和应用的过程,修改和完善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知识内化、完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在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对于塑料袋、普通布和弹力布这三种材料材料的选择,与塑料袋相比,弹力布和普通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普通布相比,弹力布更能体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仅仅一个选材的变化体现了学生对于细胞膜认识的不断提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查找和获取能力。

学生在进行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建构过程中,在设计模型方案时,确定各个细胞器的数量和位置,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了相关信息,核糖体不仅存于内质网、细胞核的表面还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从而提出问题:线粒体和叶绿体可以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吗?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层层深入,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和解决问题中对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深入的思考,完善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