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在功能食品开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低聚糖功能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利用

低聚糖功能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利用

题目:低聚糖功能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利用学院:xxxxxxx班级:xxxxx学号:xxxx姓名:xxxx低聚糖功能物质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开发利用低聚糖具有显著的生理功能,能预防龋齿,促进双歧杆菌大量增殖,合成B族维生素,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由此而可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中。

低聚糖又称功能性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为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

常见的功能性低聚糖有大豆低聚糖、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乳果糖、低聚木糖等。

它们在到达结肠后可被细菌发酵,除可促进双歧杆菌等增殖、抑制有害菌生长外,并可产生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以及气体二氧化碳、氢和甲烷等,降低肠道pH,降低蛋白质腐败产物,促进结肠蠕动,有利排便,有益人体健康。

功能性低聚糖虽然广泛存在且有着多种生理功能,但也只是在最近几年,它才渐渐地被人们所重视。

为了让功能性低聚糖更多、更合理地应用在各领域,本文对其生理作用和几种常见功能性低聚糖的应用做了一个简单的综述,为合理开发利用功能性低聚糖提供参考。

1 低聚糖的主要生理功能1.1 低热值低聚糖在小肠中不被人类肠胃道的酶所消化,具有水溶性膳食纤维的作用,摄入人体后产生的热值很低,且不致引起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波动,适于肥胖病人及糖尿病患者食用。

还有日需量少、不涨肚、易溶于水、口感好等特点。

1.2 调节肠道功能,促进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中唯一一种既不产生内毒素又不产生外毒素,无致病性的、具有生理功能的有益微生物,对人体有保健作用。

人体胃肠道内没有水解功能性都聚糖的酶类,它们不被人体消化吸收,可直接进入大肠内优先被双歧杆菌利用,可明显促进人体内双歧杆菌的增殖,而不能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有害菌利用。

这种选择性增殖作用不仅使得肠道菌群得到优先,而且使肠道微环境得到改善,促进肠道内有益微生物菌群的生长繁殖。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进展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进展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进展摘要:由于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品种齐全,一些生产厂家宣传不含任何添加剂,绿色环保无污染等,以获取消费者信任和销售量,人们往往会误解添加剂作用。

因此,就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分类的同时,试析我国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进展。

关键词:功能性;食品添加剂;进展中图分类号:TS202.3文献标志码:B食品添加剂是指改善食用食品的香味、色泽和品质及为保鲜、加工工艺和防腐另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可以增加食品品种、花色,便于食品操作和保存,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维持食品自身营养价值。

由于食品添加剂自身具备一定营养价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执行使用添加剂用量,易于人们身体健康,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1·简述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将很多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天然提取物按照标准列入到GB2760使用卫生标准目录中。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是进行保健食品和强化食品的开发资源,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分类不同,种类繁多,其主要功能和特点也会有所不同。

2·列举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功效及其应用2.1甜味剂甜味剂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非营养性的高倍甜味剂;另一种非营养性的甜味剂。

其中,高倍甜味剂包括天然提取物和人工化学合成两种,天然提取物高倍甜味剂有罗汉果甜、甘草甜、甜菊苷和索马甜等。

已经被商品化、具有显著医疗功能的天然提取高倍甜味剂中,仅有甘草甜以及其甘草酸钾和甘草酸铵,在GB2760使用卫生标准中,甘草甜被纳入食品添加剂范畴中。

2.2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乳酸链球菌素也被称为乳链菌肽,经过发酵生成可用作食品原料的食用性蛋白质原料,人体机能对其能消化代谢,无毒无害,可视同为天然物,其不来源于天然物质。

乳酸链球菌能抑制住口腔中的糖类发酵,保护牙齿,还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滋生。

2.3天然色素在全球范围内,我国使用天然色素批准最多,在天然色素中,很多都具有保健、抗病功能,其生理活性明显。

天然色素提取于植物,使用量并不受到严格限制,举例如表1。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应101-1中文摘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仅仅单纯追求食品给我们带来的饱足感,更关注食品在色香味给我们带来的感官刺激,因此食品添加剂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是由于食品添加剂方面的超标使用又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危害,所以需要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工业作用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一类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合物质或者天然物质。

目前,我国有20多类、近1000种食品添加剂,如酸度调节剂、甜味剂、漂白剂、着色剂、乳化剂、增稠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按照这一定义,以增强食品营养成分为目的的食品强化剂不应该包括在食品添加剂范围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强化剂分别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食品强化剂是指为增强营养成分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者人工合成物质,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现代食品工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食品添加剂的发展,目前,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在给工业食品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相伴就发生了。

食品添加剂延长了食品的保藏。

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防止了由于微生物的肆意蔓延引起的食物变质,大大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

抗氧化剂又可以推迟食品氧化变质,使得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大大的得到提高;食品添加剂改善了食品的色香味。

有些食品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色、味的改变,这就需要一些添加剂来辅助,比如:着色剂、漂白剂、香料等,这样一方面改变了食品的风味和质地,满足了消费者的多种多样的需求。

谷维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谷维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

谷维素在功能性食品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谷维素的理化性质、生理功能, 制备方法及国内外谷维素在食品领域的开发和应用。

关键词:谷维素; 功能性食品; 开发; 应用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以及我国对功能性食品管理的强化和完善, 功能性食品将成为未来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功能性食品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不断开发和挖掘新的功能性食品基料, 谷维素作为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可作为一种功能性食品基料广泛应用于功能性食品中。

谷维素又称米糠素,是一种重要的药物,在米糠油中的含量一般在2%~2.5%。

常温下为白色至类白色的粉末,因其来自于天然物质,无毒、无副作用、无刺激,其用途日益广泛,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谷维素是一种富含于米糠油中的天然有机化合物,是由十几种甾醇类阿魏酸酯组成的一族化合物,自身不溶于水,但可溶于甲醇、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1]。

谷维素存在于谷类植物籽粒中,其含量随稻谷种植的气候条件、稻谷品种及米糠取油的工艺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

在籽粒皮层和胚芽中含量为0.3%~0.5%,在毛油中含量为 1.8%~3.0%,寒带稻谷的米糠中谷维素含量高于热带稻谷,高温压榨和溶剂浸出取油,毛油中谷维素的含量比低温压榨高[2]。

谷维素主要存在于毛糠油及其油脚中,米糠层中谷维素的含量为0.3%~0.5%。

米糠在加温压榨时谷维素溶于油中,一般毛糠油中谷维素的含量约为 1.7%~3.0%。

其含量随稻谷种植的气候条件、稻谷品种及米糠取油的工艺条件不同而略有差异,寒地稻谷的米糠含谷维素量高于热带稻谷,高温压榨和溶剂浸出取油,毛油中谷维素的含量比低温压榨高。

在诸多植物油料中,如玉米胚芽油、小麦胚芽油、裸麦糠油、菜籽油等,以毛糠油谷维素含量最高,所以谷维素大都是从毛糠油中提取,在米糠油谷维素中,环木菠萝醇类阿魏酸酯含量达到75%~80%[3]。

谷维素主要由米糠中提取,米糠油约含谷维素1.7%~3.0%,单季稻与寒地生长期长的稻谷米糠油中谷维素含量较高,约2.3%~3.0%,双季稻及暖地生长期短的稻谷米糠油中谷维素的含量较低,约1.7%~2.3%[4]。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酪蛋白磷酸肽研究进展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酪蛋白磷酸肽研究进展

天然功能性食品添加剂——酪蛋白磷酸肽的研究进展摘要:酪蛋白磷酸肽( CPPs) 是含有成簇的磷酸丝氨酸的生物活性肽,现已证明,CPPs 具有重要生理功能。

本文就CPPs 的结构、理化性质、制备工艺、检测方法、生理功能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酪蛋白磷酸肽;结构;制备;生理功能;应用引言酪蛋白磷酸肽(Casein Phosphope Ptides,CPPs)是以牛奶酪蛋白为原料,经过单一或复合蛋白酶的水解,再对水解产物分离纯化后得到的含有磷酸丝氨酸簇的天然生理活性肽[1]。

CPPs能促进机体肠粘膜对钙、铁、锌和硒,尤其是钙的吸收和利用,被誉为“矿物质载体”。

CPPs是目前唯一促进钙吸收的活性肽,同时在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繁殖性能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日本、德国等国家已把CPPs定为功能性食品,与CPPs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科学家和食品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1 CPPs的结构牛乳酪蛋白的主要成分为αs1、αs2、β和κ-酪蛋白,除κ一酪蛋白外,α和β一酪蛋白都具有成簇存在的磷酸丝氨酸残基(Ser一P)。

酪蛋白经体外酶水解后,产生CPPs,CPPs的核心部位是由3个磷酸丝氨酸残基组成的一个一Ser(P)一残基簇,后面紧接着2个一Glu一残基,即一serP一SerP一SerP一Glu一Glu一,现已证明这个结构是发挥其生物活性必不可少的。

Hiroshil等1974年用动物实验表明,酪蛋白可在动物体内形成CPPs,并确定其结构为serP一serP-SerP一Glu一Ile一Pro一Asn。

1996年Nieholasf 习等用胰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得到包含有一SerP一SerP一SerP-Glu一Glu一序列的CPPs,从而得知了CPPs实际上是一类含有磷酸丝氨酸和谷氨酸的短肽,其产品分子量不均一[2]。

2 CPPs的理化性质2.1 溶解性 CPPs 产品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其pH值为2.0~10.0,其溶解性除在pH值4.0 约为90%外,其他均高于90%,且溶解性随 pH 值的增高而增大。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
(4)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能及营养性能。 因此,食品添加剂堪称现代食品工业灵魂。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点 十五分。
2.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概述
功能性食品添加剂主要强调利用食品添加剂 的特殊生物活性增强营养性能的功能,在提 高食品质量、丰富食品种类、发展新型功能 食品方面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潜力。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点 十五分。
国内也有很多以红曲米生产的降血脂药物和保健品。
用万寿菊提取的叶黄素,由于近年发现高量摄人叶黄素 能减少发生老年性视网膜黄斑变性和白内障危险,受到 广泛关注。
2000年德国法兰克福欧洲健康食品展会上,叶黄素也 是热点产品之一。
目前我国年出口万寿菊提取物达千吨。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点 十五分。
其次是天然提取物包括天然色素、香料、甜味剂、水溶胶 等。
用石油化工原料纯化学合成的产品,如糖精、甜蜜素、合 成色素等产量不到10万吨。
谷氨酸、柠檬酸、乳酸等用发酵法生产的品种,由于其化学 结构产量不到10万吨。
谷氨酸、柠檬酸、乳酸等用发酵法生产的品种,由于其化学 结构和天然提取的完全一样,在人体中能吸收和代谢,有一 定的营养功能,国际上也称为视同天然物。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最近联合发布的全 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中指出,我国食品添 加剂发展的方向是天然营养多功能且安全可靠。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二点 十五分。
目前我国生产的食品添加剂,按生产方法分类,有化学合 成、生物合成(酶法和发酵法)、天然提取物三大类。
从我国2001年生产200多万吨食品添加剂来分析,生物合成的如 谷氨酸钠、柠檬酸、维生素C、酵母等达150万吨。
随着国际上对环境和健康间题的日益重视,回归大自 然,崇尚绿色消费已成为一种潮流。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安管理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现状及发展趋势何明祥1,王良玉2,项雷文2,郑金贵1(1.福建省福州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技术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福建福清 350300)摘 要: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形和质构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用食品添加剂,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但是食品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问题。

本文对我国当前食品添加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复配;功能性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Food AdditivesUsed in FoodHE Mingxiang1, WANG Liangyu2, XIANG Leiwen2, ZHENG Jingui1(1.Fuzhou Industrial Products Production License Review Technology Center, Fuzhou 350003, China;2.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College of Food and Bioengineering, Fuqing 350300, China)Abstract: Consumers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food color, smell, taste, shape, texture and other qualities. Food additives are inevitably used in food production and processing to meet consumer needs. But food additives in the process of use will also produce certain problem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use of food additives in China,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ood additives industry in China.Keywords: food additives; production license; the mixed; functional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消费者对食品色、香、味、形、质构等品质要求越来越高。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食品添加剂知识点

食品添加剂学问点第一章绪论1、【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与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须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自然物质。

2、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意义:(1)有利于提高食品的质量①提高食品的贮藏性,防止食品腐败变质②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③保持或提高食品的养分价值(2)增加食品的品种和便利性(3)有利于食品加工:面包加工中膨松剂、制糖中加乳化剂、豆腐中凝固剂。

(4)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养分需求: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添加食品中,加工成保健食品。

(5)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资源丰富,添加各种食品添加剂,以支撑品种丰富、齐全的新型食品,满足人类发展的须要。

3、食品添加剂按来源分为自然食品添加剂和化学合成食品添加剂(有化学合成品与人工合成自然等同物)。

按功能分为23类。

4、按平安性评价:分为A、B、C类A类:JECFA已制定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和暂定ADI值者;A1类:毒理学资料清晰,已制定出ADI值或者认为毒性有限无需规定ADI 值者;A2类:已制定暂定ADI值,但毒理学资料不够完善,暂定许可用于食品者。

B类:JECFA进行过平安性评价,但未建立ADI值,或者未进行过平安性评价者,B1类:进行过平安性评价,未制定ADI值者B2类:未进行过平安性评价者C类:JECFA认为在食品中运用担心全或应当严格限制作为某些食品的特殊用途者,C1类:依据毒理学资料认为在食品中运用担心全者;C2类:认为应严格限制在某些食品中做特殊应用者。

5、【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每日摄入某种食品添加剂直到终生,对健康无任何毒性作用或不良影响的剂量,以每人每日摄入的“mg/Kg体重”表示。

【最大无作用剂量(MNL)】指于既定的动物试验毒性试验期间和条件下,动物长期摄入受试物而无任何中毒表现的每日最大摄入量,单位为mg/Kg。

6、我国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推断):(1)运用时应符合基本要求①不应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②不应掩盖食品本身或加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③不应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运用食品添加剂;④不应降低食品本身的养分价值;⑤在达到预期效果状况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用量;⑥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成品之前除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者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低聚糖类(低聚异麦芽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乳果糖、乳酮糖、大豆低聚糖等);有整肠作用的难消化糊精、瓜尔豆胶降解物、聚糊精等;调节血脂的壳聚糖;调节胆固醇的大豆蛋白;钙铁吸收促进剂CPP等;对妇女有保健作用、降低血脂、改善骨质疏松的大豆异黄酮;有护眼作用的叶黄素;有消炎和预防过敏作用的紫苏提取物;有抗氧化和预防冠心病作用的红葡萄提取物等。

由于技术和价格等方面的因素,目前在食品领域中推广较好的是低聚糖类,特别是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

1、营养强化剂——为功能食品提供更完善的营养结构
功能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复合能改善单一保健成分的不足,而且通过多种营养成分复合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

如,AD钙就是维生素A、D与钙制剂的有机复合,它们可以相互促进吸收。

食品添加剂中常用的营养强化剂有:矿物质类,葡萄糖酸盐(锌、钙、镁、钠、钾、铜、锰、亚铁)、乳酸亚铁、乳酸锌、乳酸钙、磷酸二氢钙、磷酸三钙、活性钙、生物碳酸钙、海藻碘;维生素类,牛磺酸、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叶酸等;氨基酸类,L—赖氨酸盐酸盐、L-丙氨酸等。

其他新型的功能性原料:
玉米缩氨酸:从玉米醇蛋白中抽提出缩氨酸并精制而成,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的功效。

糙米核酸:以糙米为原料制取的核酸,德国科学家首先发现了一旦超过20岁,体内的核酸就会日渐减少而出现衰老现象。

鱼油粉:可用于婴儿食品和面类营养添加剂。

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可防治动脉硬化症。

功能性低聚糖:改善肠道功能,具有低热量、抗龋齿等主要功能。

茶叶色素:其主要成分的药用价值已被揭示,它不仅可以作为传统色素的食品着色剂,而且可以应用于医药领域。

茶叶色素对肿瘤、高脂血症等相关疾病的防治呈现出显著的效果。

乳清蛋白:乳清蛋白能刺激人体免疫系统,阻止化学诱发性癌症的发生,同时增加骨骼强度和降低LDL胆固醇水平。

所以,乳清蛋白在保健制品和营养药品产品的开发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全天然膳食补充剂:能够促进人体免疫系统,抑制致病菌生长,促进铁质的吸收,预防结肠癌和保护双歧杆菌。

大豆肽和小麦肽:有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

小麦肽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其功能物质是低聚蛋氨酸,可用于调节人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

小麦肽能阻碍血管紧张素酶的作用,因而有降血压作用。

小麦肽的特点之一是含高谷酰胺,能够有效调节神经,也可作肠功能障碍时的特殊营养物质。

2、赋形剂——保持功能食品良好形态及口感
赋形剂是改良和稳定功能食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物质。

片剂、粉剂有糊精、淀粉、硬脂酸镁、被膜剂等;水剂、膏剂有各种助溶剂、胶体、乳化剂等。

它们不但能改善保健品的形态,使得保健品能保持良好口感及品质稳定的实物结构,而且能改善功能食品在人身内的吸收状态。

3、食用色素——更多的色素丰富了功能食品的色彩
“秀色可餐”,功能食品作为食品的一种来消费,好的形象外观是很重要的。

可用于功能食品的天然色素有红曲红、辣椒油树脂、辣椒红、高粱红、焦糖、栀子黄、可可壳棕、虫胶红、叶绿素铜钠盐等。

红曲色素本身就有保健功能,作为降血脂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市场。

类胡萝卜类的天然色素、黄酮类天然色素生理功能研究也在深入进行中。

4、调味、调香——为功能食品加香增味
很多新型产品能赢得市场,它的秘诀是和完善的调味调香分不开的。

很多香料够赋予产品一定的风味,还能抑制和矫正某种食物不良的气味。

功能食品首先强调的是功能,所以很多功能食品(如一些保健食品)本身风味是不好的,但作为一种特殊食品,好的口味也十分必要。

比如营养多肽,是多种动物、植物、微生物蛋白在一定条件下经酶解而得的高营养多肽,但口味并不象我们常吃的食品那么好,含有反应产生的不愉快的气味,也有原料带入的腥味,只有经过活性碳脱臭处理,以及调入适当的天然香料及甜味剂才能得到让人能够接受的完美的保健食品。

用于功能食品调整口味的天然甜味剂有甜菊糖甙、甘草素等,鲜味剂有氨基酸、核苷酸。

酸味剂有柠檬酸等。

5、酶制剂及加工助剂
很多功能食品有效成分是从各种功能性原料中提取的,如微生物提取物需要各种酶来实现,破壁酶、分解酶、转化酶、蛋白酶等,植物提取物需要淀粉酶、糖化酶、果胶酶、纤维素等,萃取有效成分常用的就是超临界法,其中用的加工
助剂就是二氧化碳。

6、防腐保鲜剂——保障功能食品流通中的安全
功能食品必竟也是一种食品,它同样需要防腐保鲜,以保障流通中产品不会变质腐败。

用于保健食品的防腐保鲜剂有茶多酚、迷迭香抗氧剂、乳酸链球菌、纳他霉素、溶菌毒、鱼精蛋白。

主要参考文献
[1] 尤新.《功能食品及面食品改良》。

[2]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推动保健食品行业的进步. /zxwu/html/23979.html
转载中国功能食品网文章,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否则请不要转载!
出处:中国功能食品网
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