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贸易保护理论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 第六章 保护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 第六章 保护贸易理论

实践中的两难: 实践中的两难: (1)保护对象的选择 (2)保护手段的选择 产业鼓励政策 关税限制政策 政府利益对手段选择的影响 案例分析:日本幼稚工业的保护策略—— 案例分析:日本幼稚工业的保护策略——
“静态的国际分工论”与“动态的国际分工 静态的国际分工论” 论”
凯恩斯( Keynes)是英国当代著名的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是英国当代著名的 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代表作是1936 1936年出版 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的创始人,代表作是1936年出版 就业、利息和通货论》。 的《就业、利息和通货论》。 马克卢普,美籍奥地利人, 马克卢普,美籍奥地利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 之一,代表作是1943年的《国际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1943年的 之一,代表作是1943年的《国际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哈罗德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哈罗德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主要追随 者之一,代表作是1933年的《国际经济学》、1948年 1933年的 》、1948 者之一,代表作是1933年的《国际经济学》、1948年 动态经济导论》。 的《动态经济导论》。
二、理论基础与依据 1、生产力理论 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 生产力是创造财富的源泉,财富是生产力的结果, 贸易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财富的积累。 贸易应着眼于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是财富的积累。 2、经济发展阶段论 (1)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政策,反对不加区别的自由 主张一定条件下的保护政策, 贸易; 贸易; (2)古典经济贸易理论没有区别务国的国情,观点并不 古典经济贸易理论没有区别务国的国情, 广泛适用; 广泛适用; (3)五个发展阶段应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外贸政策 五个发展阶段应区别对待, 原始未开发时期——蓄牧时期——农业时期——农 原始未开发时期——蓄牧时期——农业时期——农 ——蓄牧时期——农业时期—— 工业时期—— ——农工商业时期 工业时期——农工商业时期

第六章 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

第六章  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

P D Pw1 Pw21 Pw22 S2 S1 供给弹性较大
O
Q1
Q3 Q5
Q4 Q6 Q2
Q
图 6-2 供给弹性与关税承担之间的关系
自由贸易时,出口国的出口价格和出口量分别为Pw1和Q1Q2;假设进口大国征 收关税之后,由于进口大国的进口量下降,该出口国的出口量下降为Q3Q4或 Q5Q6(Q3Q4=Q5Q6)。由图6-2可见,在供给曲线S1的情况下,出口量Q3Q4所对于的出 口价格为Pw21,而在供给曲线S2的情况下,出口量Q5Q6所对于的出口价格为Pw22。 可见,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大,出口价格下降的程度越小,即出口商承担 的进口税份额越小;相反,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越小,出口价格下降的程度越大, 即出口商承担的进口税份额越大。

最佳关税不会是禁止性关税,也不会是零关税;最佳关 税应该在禁止性关税和零关税之间。

假设:1、进口品与国内的进口竞争品是完全同质的; 2、在封闭经济中,进口国该商品的国内均衡价格为P0,均衡需 求量和供给量为Q0。 3、该商品的世界价格为PW1,它小于进口国在封闭经济时的 均衡价格P0。进口国在自由贸易时,其国内进口竞争品的供给量为 Q1,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包括对进口品和国内进口竞争品两者的需 求量)为Q2,超额需求量Q1Q2为该国自由贸易时对该商品的进口量。
在进口大国的情况下,消费者和出口商将分别承担多 大份额的进口税,这又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进口税承担的主要因素 1.出口供给与出口商的关税承担 供给弹性(Supply Elasticity ):指商品价格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 供给量的相对变化,即商品价格每上升(或下降)1%会引起供给量 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供给弹性越大,供给曲线的斜率越小, 反之,供给弹性越小,供给曲线的斜率就越大。 从供给方面来说,进口大国征收进口税的情况下,外国出口商 承担关税的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 第一,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供给弹性越小,出口商承担的进 口税份额就越大;反之,供给弹性越大,出口商承担的关税份额就 越小。图6-2描述了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与出口商承担关税之间的 关系,其中D为出口国对出口商品的需求曲线,S1为出口国的供给弹 性较大的供给曲线,S2的供给弹性较小。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 (一)进步性
• 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 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
• 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 长远利益
• 对不同部门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并不是对立的,保护是暂 时的、过渡性的
• (二)局限性
第三节 新重商主义
• 一、理论内容
• 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制的设计和 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 的最佳利用
政府补贴预期收益模拟表
• 1、在双方都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

空中客




制 造 空中客车 -5
•波
波 音 -5
•音
空中客车100

不制造 波 音 0
车 不制造
空中客车 0 波 音100 空中客车 0 波 音0
2、在欧洲空中客车进行补贴的情况下:

空中客车

制造
不制造

制 造 空中客车 5
空中客车 0
第六节 有关贸易保护的其他依据
• 一、促进产业多元化及产业结构转换 • 二、改善贸易条件论 • 三、保护和增加就业论 •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论 • 五、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依据
(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对 外贸易政策不同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
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
期这样五个阶段 。
• 1.保护对象
–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 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重 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 门以及技术部门。
2.保护手段
(二)乘数理论
• 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 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 数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政策往往成为各国政府用以维护本国利益、保护本国产业 和市场免受外部冲击的重要手段。
保护贸易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 更加丰富,更贴近现实。
第一节 重商主义理论
15世纪到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 代表商品资本制造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
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大量金银流入西欧各国,积
2. 实施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经济效应, 则有保护的必要。
3. 与强调内部规模经济的前两个标准不同的是,肯 普标准更加强调外部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 间的关系。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评价
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提出,是保护贸易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确立了保 护贸易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牢固地位,对当前国际贸易决策和 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于购买本国货物。
英国为当时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商主义发展得最为成熟。
重商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主要观点和内容: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国民财富增长的唯一 途径是通过对外贸易实现贸易顺差。
重商主义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 各国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
早期重商主义——主张一国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 货币的积累,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 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控制商品出口禁止货币输出。 因此,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第三节 超保护贸易理论
产生背景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垄断资本已经不能满
足国内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进行经济扩张。
资本主义陷入危机和萧条,自由放任经济信条受到批 判,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潮盛行,凯恩斯从新古典经济学阵 营中分离出来,对重商主义给予肯定,从而系统地提出他 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6国际贸易学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6国际贸易学第六讲“贸易保护理论”

第6章贸易保护理论自斯密以来的各种自由贸易理论,所揭示出的理论含义和政策含义都是相同的,不管哪种理论模型多么优美和完善,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就是自由贸易可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各国福利,而贸易保护政策却是有害于经济发展的。

世界贸易总的走向是向自由贸易的方向发展,并且任何一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必须不断降低保护程度,这也是属于不争的事实。

但是,各国经济尤其是各国对外贸易政策演变的事实表明,贸易自由化是属于一个过程,准确地说在总体保护程度上是一个由高到低的演进过程。

与此相对应的是,自重商主义以来的贸易保护理论(准确地说,重商主义没有完整的贸易理论,贸易保护理论是从李斯特等人的研究开始的),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

而且,在任何一个国家,即使是目前的发达国家,还存在程度不等、侧重点不同的贸易保护政策。

本章将对贸易保护理论进行系统的历史考察及简评,并为研究贸易保护提供一个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

6.1 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从国际贸易的实践来看,贸易保护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从来不曾离开一国的贸易实践;从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来看,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却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学说;即使是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在观念上也没有走向绝对自由,并不排斥必要的保护(陈飞翔,1995)。

纵观贸易保护理论演进的基本过程,可以看出为保护寻求理论依据的努力从来就不曾停止过。

贸易保护理论的不断发展使以自由贸易理论为主线的国际贸易理论更加丰富,是更贴近现实的理论解释。

在十五世纪到十七世纪这一西欧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资本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由于社会分工、商品交换和货币经济关系的发展,积聚金银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唯一形态)成为全社会上自国王下至农民所追求的目标。

为此,商人、官员、牧师、学者等许多人提出并倡导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发展对外贸易。

这种思想被称作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有早期和晚期之分,早期重商主义以英国的约翰·海尔斯(匿名出版《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马林斯,法国的博丹、安徒安·孟克列钦为代表,主张一国贸易政策的指导原则应是增加国内货币的积累,其途径是采用行政或法律的手段禁止货币外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主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主要的贸易保护理论

– 结论:当进口国的需求弹性和国内供给弹性较大 且出口国的供给弹性较小时,征税可明显改善本 国的贸易条件,使本国福利增加。
• 2、最优关税的说明
最优关税(t*)应该在 W C 零关税和禁止性关税(tH) 之间。 A B 当关税达到最优关税时, 本国的福利水平达到最大 化.此时,征税国因贸易 0 t* tH t 条件改善而带来的边际收 益正好等于征税而产生的 生产扭曲和消费扭曲所带 ? A,B.C三点的含义 来的边际损失.
6.4 Strategic Trade Policy
• 一、理论背景(Background)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新贸易理论”的产 生为基础, 针对寡头垄断市场结构提出的保护 贸易观点。
• 二、代表人物:Paul· Krugman, Brander& Spencer等 • 三、政策主张(View) • 四、分析(Analysis) • 五、政策有效性评价(Appraisal) • 六、案例学习(Case Study)
结论:运用战略性产业政策可帮助落后者克服市场劣势, 获得战略优势。
Appraisal(1)
• 对战略性贸易与产业政策理论质疑与批评
– 1、 信息不充分问题:极难选择赢家(战略性产
业)并设计合适的政策去培育它们 • 从单一产业来看,无法估计准确的收益矩阵 • 产业不能隔离时,更难获得全面信息
– 政府政策可能使某一个产业获得战略优势,却使得其他 产业处于战略劣势。
政策主张
“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在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 条件下,一国政府可借助R&D补贴、生产补贴、 出口补贴、进口征税等政策手段,来改变市 场环境,扶植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 其国际竞争力,从而谋取规模经济之利,抢 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使本国企业获 得更多的垄断利润或租金。

保护贸易理论.PPT

保护贸易理论.PPT
13
二、保护关税论的主要论点 • 自由贸易不适合美国的现实 美国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难以与其他国家的
同类企业进行竞争。自由贸易的结果只能使美国 继续充当欧洲的原材料供应基地和工业品的销售 市场,国内的制造业却难以得到发展。
• 发展制造业的直接与间接利益。制造业的发展对 国家利益关系重大。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生产部门 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 到发展,这些发展能够给美国带来利益。
5
汉密尔顿的政治遗产,包括“工业建国之路” 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等等,在此 后的美国历史中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甚至一些影响了美国历史进程的总统,如 林肯和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他们所施行的政策就是建立 在汉密尔顿的遗产基础上的。
6
“我渴望成功,为了成功,可以去冒生 命危险,但是不能牺牲人格。我希望 能发生一场战争,让我展现自己的能 力。”
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0
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是从美国经济发展的 实际情况出发所得出的结论,反映了美国 建国初期急需发展本国的工业,走工业化 道路,追赶欧洲工业先进国的强烈要求。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 和与先进国家相抗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 时也标志着从重商主义分离出来的西方国 际贸易理论两大流派已基本形成。
——汉密尔顿
7
一、保护关税论提出的历史背景 1776年,美国宣告独立,英国极力反对,
派军队进行镇压。7年后,美国虽然取 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但其经济上仍 属殖民地经济形态,国内产业结构仍 然以农业为主,工业方面仅限于农副 产品加工和手工业的制造,处于十分 落后的水平。
8
当时摆在美国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实 行保护关税政策,独立自主地发展本国 工业;另一条是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继 续向英国、法国、荷兰等国出售小麦、 棉花、烟草、木材等农林产品,用以交 换这些国家的工业品,满足国内市场需 求。前者是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后者是南部种植园主的要求。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

第六章贸易保护理论

(一)早期重商主义
❖ 早期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 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差额论。主要代表人物 有英国的海尔斯和斯坦福德等。其主张是强 调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绝对禁止贵金属 (金银)输出。
❖ 早期重商主义认为,财富的惟一表现形式是 贵金属,人们在商品交易中可以通过贱买贵 卖来获得这种货币财富。
❖ 随着商业资本高度发展,工场手工业已产生, 信贷事业开始发展。当时的封建王朝和商业 资产阶级更加需要货币,“他们开始明白, 一动不动地放在钱柜里的资本是死的,而流 通中的资本却会不断增值……人们开始把自 己的金币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 币引回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第596页。)
⑺吸收外国资金,以满足国内工业发展需要; ⑻鼓励移民迁入,以增加国内劳动力供给。
❖ 汉密尔顿还认为,一个国家要在消费廉价产 品的“近期利益”和本国产业发展的“长远 利益”之间进行选择,不能只追求近期利益 而牺牲长远利益。
❖ 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不是全面性的,不是对 全部产业的保护,而是对本国正处于成长过 程中的产业予以保护,并且这个保护还有时 间限制。
三、对保护关税论的评价
❖ 1816年,美国首次以保护关税的名目提高了 制造品的关税;1828年,美国再度加强保护 措施,将工业品平均税率提高到49%的高度。
❖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主要表现为实现较高的 进口关税水平,鼓励原材料的进口,限制原 材料的出口,以便为本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 比较廉价的原材料。同时鼓励工业技术的发 展,提高制成品的质量,以增强其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
❖ 李斯特认为,一国得自自由贸易的财富尽管是重要的, 但是终有耗尽的时候,而财富的生产力才是更重要的。
❖ 从国外进口廉价的商品,短期来看是合算一些,但这样 的结果是本国工业得不到发展,以致长期处于落后和依 附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理论背景
1760年,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工
业革命使英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其产 品物美价廉,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自 由贸易对其较为有利。美国与德国在19世 纪初才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落后于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Friedrich List
英国,英国出口的廉价商品严重威胁着美
四、WTO与幼稚工业保护
WTO运行规则的重要例外:允许发展中国家用高关税 来保护新生工业,新生工业不受关税约束的限制
P(C)
P* AC (Swiss) AC (China) 0 Qo Q*
Q
五、理论评价
(一)积极意义
(1)将一国参加国际贸易的经济利益进行动态化的分析, 是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2)用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单个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利益 得失,确立了保护贸易理论的地位; (3)其观点代表了后起国家的经济利益,对落后国家制定 外贸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国家财富=黄金(货币)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 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 人之所失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国家财富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 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 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zero- sum game)一方得利必定 另一方受损
U.K. 完成 工业革命 U.S. 近代工业 长足发展
德国
自由贸易政策 政治上分裂 经济上落后 农业国 保护关税政策
三、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一)经济发展阶段论 原始未开化—畜牧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农工商时期 (西 葡) (美 德) (英) 贸易政策要与国家经济发展的阶段相适应,不同阶段应采取 不同的贸易政策 (二)生产力论 “财富的生产力之所以比财富本身更加重要,是因为生产力 是树之本,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财富的果实;是因为国家强 盛是一种动力,足以开发一切,而国家软弱无能却足以丧失 一切” 发展生产力是一国贸易政策的出发点,一个国家开展对外贸 易,应着眼于提高劳动生产力,而不应只看重从中获得多少 财富
C+S+T+M
消 费 储 蓄
政 府 收 入
投 资
政 府 支 出
出 口
进 口
Equation of Aggregate Demands
Y = C + I + G +(X-M)
Net Export
Trade Multiplier
Consumption Function:
Y=
+bY+I+G+(X-M) 不考虑 、I和G
发展制造业的各种利益 制造业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机械水平,促进社会分工 的发展 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移民流入以加速美的国土开发 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开创事业的机会,是个人才能得到发挥 有利于消化农业原料,保证农产品的销路和价格稳定,刺激农 业发展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思想的由来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LOGO
第七章 贸易保护主义
一国整体利益出发, 贸易保护提升福利 重商主义 保护幼稚工业 贸易乘数理论 战略性贸易理论 相关利益集团
贸易保护的政治经济学
国际贸易理论
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用嫉妒和猜疑
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 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 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 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 的东西”Biblioteka C=自 发 消 费
+bY
引 致 消 费
Y=bY+(X-M)
Y-bY=(X-M)
MPC X Income
Let
1
Y= =k,Y=k(X-M)
1 1-b
(X-M)
1-b
In order to increase Y, needs to increase (X—M), or the exports, and decrease imports, then Y is increased by K times.
四、主要观点
凯恩斯:国民收入增量(ΔY) =乘数(K) • 投资增量(ΔI)
C为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 S为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 乘数用K表示;则K=
——边际消费倾向MPC
—— 边际储蓄倾向MPS
一国的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属于“注入”,对就业和国
民收入有倍增作用;而一国的进口,则与国内储蓄一样,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四)关税保护制度
1.保护的对象与重点
① 农业不需要保护。只有那些刚从农业阶段跃进的国家,距离工业 成熟时日尚远,才适宜保护。 ②在没有强有力的竞争者时,也 不需要保护。 ③只有刚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的外国竞争者的幼稚 工业,才需要 保护
2.具体措施
保护程度---不同行业实行不同程度的保护 奢侈品---高关税(进口值不大,对国内影响较小) 国内不能生产的各种复杂机械---免税或低税 保护期限---只有一定期限的保护,不能永久保护 对工业部门的保护不能超过30年,如果还成长不起来的产业,应放弃 对其保护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 大于进口 追求贸易顺差,奖出限入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Early Latter 16c50s ~ 17c Thomas Mun 15c ~ 16c50s W. Stafford
Time
Representative
货币差额论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 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采取 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
主要理论: 投资乘数理论 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资本效率和灵活偏好三个心理规律为核心 解决方法:国家干预——政府增加投资 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有乘数作用,增加的投资引 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是投资的若干倍
凯恩斯对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评价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的主张:进出口贸易能自动平衡 凯恩斯反对此观点,原因: ⑴自由贸易理论的“充分就业”前提发展到19世纪30年代已 不存在;⑵“国际收支自动调节说”存在欠缺。 凯恩斯认为,贸易的顺差与逆差分别对“国民收入”和“就 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马克卢普,美籍奥地利人,是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之一, 代表作是1943年的《国际贸易与国民收入乘数》。 哈罗德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主要追随者之 一,代表作是1933年的《国际经济学》、1948年的《动态 导论》。
幼稚工业保护的局限性
实践中的两难:
(1)保护对象的选择:选择标准有五个
——小岛清标准-总体经济发展标准:将要素禀赋比率
和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作为判别标准,只要产业能够实
现生产扩张,有利于整理经济发展即可。 ——筱原三代平-产业基准标准:符合“高收入弹性基 准”或者“生产率上升基准”的产业作为优先发展产 业
晚期重商主义“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的结论
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促进资本原始积累,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只注重流通领域,忽视生产领域,金银是财富的惟一形态 财政思想重于经济思想 建立在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错误看法基础上 亚当· 斯密 Adam Smith 重商主义是以邻为壑的政策,对任何人没有好处 提倡自由贸易 重商主义的复兴:新重商主义 Period: 20 century 凯恩斯 主要观点:对外贸易乘数效应. (The demand brought by trade surplus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
其而付出的代价。
幼稚工业保护的局限性
实践中的两难:
(1)保护对象的选择:选择标准有五个 ——穆勒标准(Mill’s Test)-潜在竞争力标准:强调 被保护产业未来的成本优势。被保护产业应能发展壮大, 充分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并最终能参与国际竞 争并获得利润。 ——巴斯塔布尔标准(Bastable’s Test)-现值标准: 被保护产业未来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应大于保护成本。 ——坎普标准(Kemp’s test)-外部经济标准:强调外部 规模经济与幼稚产业保护之间的关系。被保护产业应能够 产生外部经济效应,其发展会对其他产业或整个社会带来 额外的好处。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三)国家干预论
“经验告诉我们,风力会把种子从这个地方带到那个地 方,因此,荒芜的原野会变成稠密的森林,但是,要培植森 林因此就静等着风力作用,让它在若干世纪的过程中来完成 这样的转变,世上岂有这样愚蠢的办法?如果一个植树者选 择树木,主动栽培,在几十年内达到同样的,这不算是一个 可取的办法吗?历史告诉我们,有许多国家,就是由于采取 了那个植树人的办法,胜利实现了他们的目的。”
国与德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客观上要求美 国,德国实行贸易保护
汉密尔顿的观点
(1)理论背景 美国独立战争后第一任财政部长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Alexander Hanmilton
1791年,《关于制造业的报告》--主张对制造业实行保护 关税政策 (2)政策影响 开始遭到反对,后来被美采用 1816年 美提高了制造品的关税 1828年,工业制造品关税49%
属于“漏出” ,对就业和国民收入有倍减效应
只有当贸易为出超时,对外贸易才能增加一国就业量,提高国民收 入,此时,国民收入的增加量将为贸易顺差的若干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