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应知应会

合集下载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输血科是医院内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为病人提供输血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输血科的医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介绍一些输血科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内容。

1. 输血的定义与目的输血是指将供血者的血液或其血液成分经过特定处理后输注给受血者,以补充患者体内的血液成分,提高其供氧能力和代谢功能。

输血的目的主要有:补充血量和减少贫血;输送凝血因子和提供凝血功能;提供免疫功能等。

2. 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症输血并非对所有病人都适用,有一定的适应证和禁忌症。

适应证包括严重贫血、严重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症则包括急性溶血反应史、输血反应史、血型不合等。

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仔细评估病人的情况,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输血血液成分的选择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输血可以选择全血、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沉淀等不同的血液成分。

全血适用于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红细胞悬液主要用于红细胞减少或功能障碍;血小板悬液用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障碍;新鲜冷沉淀则用于血浆凝固因子缺乏。

4. 输血的前准备工作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核对病人的个人信息、血型和配血结果,确保输血的准确性。

其次,检查输血管道是否通畅,消毒皮肤并进行穿刺。

然后,确定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并进行必要的病情观察。

5. 输血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输血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输血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等。

其次,严格遵守输血速度和输血量的要求,以防止过快或过多导致输血反应。

此外,输血后还需要观察病人的反应情况,并及时处理输血相关的并发症。

6. 输血的不良反应与处理尽管输血是为了救治病人,但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后,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感染等。

当出现输血反应时,医务人员需要及时停止输血,处理病人的不良症状,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临床输血知识背诵口诀(医生护士必备)

临床输血知识背诵口诀(医生护士必备)

输血管理应知应会一、负责临床输血管理职能部门是(质控科),(每月负责)检查(临床科室)与(输血科)输血工作质量,检查内容见《质控科检查、督导输血工作记录》二、输血科检查(全部运行病历)、抽查(部分归档病历),检查(临床输血工作),对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联系单),科室必须整改记录。

三、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召开1次例会),针对血液的来源、数量、质量进行血液保障安全性评估,并进行(1天用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ML的审核评价)四、每月各临床用血管理小组检查本科临床临床输血工作,(临床合理用血评价、临床输血质量监控与持续改进、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临床输血病历检查、临床输血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五、医院(有)输血适应症的管理规定,输血指征:(外科手术患者血红蛋白<70g/L,内科患者血红蛋白<60g/L),(对于超过此指征的用血,必须在输血记录中说明原因)。

六、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是分管院领导唐彪、副主任委员是周海峰、唐萍七、输血前检查或输血前感染性疾病筛查9项:(乙肝两对半5项、丙肝抗体1项、艾滋病抗体1项、梅毒抗体1项、转氨酶1项)八、医院已经开展自体输血(储存式自体输血、稀释式自体输血各1例),准备开展回收式自体采血,同样签署自体输血知情同意书。

九、医院有(输血医师唐炳林),输血医师唐炳林和输血科唐萍可参与临床输血会诊医院建立《输血前输血后效果评价制度》《术中输血管理制度》《围手术期血液保护制度》《临床用血和无偿献血知识培训制度》《临床用血管理规范》《输血医师培训制度》《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及处理制度》《输血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和上报措施》《血袋管理制度》十、医院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向每一位患者及家属发放无偿献血宣传资料,医院组织医院职工每年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内容:年龄18-55岁,献血间隔时间:每半年1次,献血量200-400ML,重要背诵时间(为了帮助记忆)世界献血日6月14日(牛要死)《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实施(9爸10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10月1日实施(儿领10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实施(幺儿爸要》控制输血严重危害预案组织机构:院长任总指挥控制输血严重危害:控制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控制血液输注无效、控制输血后传染疾病。

输血应知应会50问

输血应知应会50问

德州市妇女儿童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临床输血应知应会50问1、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组织管理体系是什么?答;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为临床用血管理第一责任人。

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2、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由哪些部门组成?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二级以上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

主任委员由院长或者分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九条规定:(一)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二)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三)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四)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五)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六)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4、血站的血液都是100%安全的吗?答:血站所供血液或成分尽管已按国家规定作过各项病原体、血清学检测和核酸检测,但由于献血者处于“窗口期”,或者献血者为低水平的肝炎、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或抗体效价低于可检测阈值时,仍有可能出现输血后肝炎或艾滋病。

5、血袋标签核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㈠血站的名称;㈡献血编号或者条形码、血型;㈢血液品种;㈣采血日期及时间或者制备日期及时间;㈤有效期及时间;㈥储存条件。

6、悬浮红细胞应如何贮存?其有效期是多长?答:悬浮红细胞应贮存在4±2℃的血库专用冰箱中,CPDA保存液可贮存35天。

7、血小板应如何贮存?其有效期是多长?答:血小板应贮存在22±2℃(轻振荡)的专用保存箱中,机器单采血小板专用袋制备可保存5天。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
临床输血基本知识及 注意事项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1、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临床采用血规范管理和 技术指导,组织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与培训。
2、输血科负责制定申报全院的临床用血计划,定期检查 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并参与与输血相关的疾病诊断、 治疗、科研。
3、临床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输血技术 规范》,从严控制临床用血,积极推行血液成份输血。各 科室成份输血比例,应当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红细胞 70%,成份血70%)。输血是首先考虑输成分血,特殊需要 才能适当考虑输全血。经治医师应当动员条件合适的患者 自身储血,自体输血,或动员亲友献血,医院应将上述工 作情况作为评价医生个人工作业绩的重要考核内容。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4、临床输血由医师填写血型交叉单、输血申请单(包括 血浆),标明输血适应症,上级医师核准签名,报输血科 备血,并在病程记录中注明用血理由。平常输血需提前一 天报输血科(急诊、抢救可当天用血)。输血申请单由输 血科存档保管。临床一次备血用血超过2000毫升或输全血 超过1000毫升,须同时填写输血会诊单,经输血科医师( 血液科医师兼)会诊报输血科主任审批。(急诊用血可事 后补办报批手续)。输血科医师(血液科医师兼)应及时 会诊,与临床医师共同拟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
5、患者接受输血治疗,必须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治医师 必须向患者或家属讲明输血的目的、可能发生的反应和经 血液途径感染疾病的可能性。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6、输血科建立严格的血液收领核查、发放核查、入库登 记及冷藏储存制度,保证用血安全。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 持配血单领取临床用血,对不符合要求的血液应当拒绝领 用。输血科不得为领血单项目填写不全、未按规定申批的 用血发放血液。
7、临床科室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严格执行核对手 续。由两人床旁核对无误签名后,方可进行输血,并将输 血情况记入护理病历。如出现输血反应等情况,应详细记 入病程录。

应知应会第八章输血知识

应知应会第八章输血知识

第七章输血知识1《.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输血管理与连续改良” 要求 100% 的内容?(1)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制度了解率100%(2)有关科室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的要求,实质工作与制度要求切合率100% (3)输血前检测率 100% (肝功能、乙肝五项、梅毒抗体)(4)输血治疗知情赞同书签订率 100 %(5)成分输血率 100% 达至有关要求(6)输血前评估指征或检测指标 100% 切合规范要求(7)用血适应证合格率 100% 均达到有关标准(8)输血治疗病程记录100% 切合规范要求(9)输血申请单审查率为100%(10 )大批用血报批审查率 100%(11 )血液的进出库记录完好率 100%(12 )血液有效期内使用率为 100%(13 )输血不良反响回报单反应率100%(14 )医务人员熟习输血严重危害(SHOT)方案、处理规范与流程,了解率 100% 。

(15 )输血相容性检测报告内容完好性100 %2.输血严重危害( SHOT )是指什么?输血严重危害( SHOT )包含:输血不良反响、输血传得病、血液输注无效。

3.用血申请是如何分级管理的?用血量超出多少毫升需要执行大批用血审批手续?(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 800 毫升的,由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司医师赞同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 800 毫升至 1600 毫升的,由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司医师审查,科室主任赞同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出 1600 毫升的,由拥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赞同签发后,报医务部门赞同,方可备血。

急救用血,过后按规定补办。

4.《输血治疗知情赞同书》签订的注意事项输血前医师向患者、近家属或拜托人充足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需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害及可选择的其余方法,并记录在病历中。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

临床输血应知应会一百问答1、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1997年12月29日公布,1998年10月1日施行《中国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2、我国法律规定献血主体是谁?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二条规定,“国家提倡十八岁至五十五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3、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国家鼓励哪些人员率先献血?答: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

4、无偿献血的血液用途是如何界定的?答:无偿献血的血液必须用于临床,不得买卖。

血站、医疗机构不得将无偿献血的血液出售给单采血站或者血液制品生产单位。

5、输血科(血库)的质量控制由什么机构负责?答:中心血站承担供血区域范围内血液贮存的质量控制,对所在行政区域内的中心血库进行质量控制。

6、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7、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职能是什么?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第六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贮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中第四条规定,“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主要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8、医疗机构如何确定临床用血计划?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循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9、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必须由哪个部门指定其供应?答: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

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

10、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来源?答: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血站负责医疗机构成分用血的制备和供给。

医务人员输血应知应会内容(全院用)

医务人员输血应知应会内容(全院用)

医务人员输血相关制度应知应会内容1.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998年10月1日施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012年8月1日施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施行2.我国实行何种献血制度?答:无偿献血制度3.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答:主任委员:xx副主任委员:xx成员:成员由医务部门、输血科、麻醉科、开展输血治疗的主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手术室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医务、输血部门共同负责临床合理用血日常管理工作。

职责:(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本机构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2)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3)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4)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5)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6)承担医疗机构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7)召开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每年二次以上,记录齐全,内容充分。

4.输血科提供的成分血有哪几种?答: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全血。

5. 临床用血前评估和用血后疗效评价答:1、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进行用血评估①、血红蛋白≤70g/L外科病人。

②、血红蛋白≤60g/L内科病人。

③、凝血因子缺乏病人。

也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用血评估2、用血后疗效评价①、输血治疗后的效果:应包括症状体征及输血指征的复查结果。

②、是否有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处理情况及转归。

6. 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急救输血怎么办?答: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制度: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

输血科应知应会知识1.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2.怎样做到临床合理用血?答:临床用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遵循科学、合理原则,严禁浪费和滥用血液。

手术科室与非手术科室输血指征注:儿科参照执行3. 大量输血审批制度是什么?答: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少于800毫升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血。

4. 哪些血液制品需要提前预约?答:特殊成分,如血小板、白细胞、冷沉淀、洗涤红细胞、Rh(D)阴性红细胞等因保存时间较短,必须注明输注的确切时间,不得随意更改。

至少提前1-2天预约,特殊成分一经制备,患者须承担相应的费用,经治医师需告知患者签字同意后谨慎申请。

5. 什么是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有什么优点?答:根据血液比重不同,将血液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依据病情需要输注有关的成分,优点为:一血多用,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好,副作用少,便于保存和运输。

6. 输血前应该做些什么?答:对准备输血病人进行输血前相容性检测及感染筛查(肝功能、HBsAg\HCV-Ab\HIV-Ab\TP-Ab);医师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风险和利弊,输血次数1次或多次,并签署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记录在病历中。

7. 紧急输血的流程是什么?答:为做好临床紧急输血工作,确保紧急用血的顺利实施,成立临床紧急用血协调小组。

组长:医务科主任;副组长:输血科主任;成员:各临床科室主任。

①经治医师首先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最好静脉插管,通过该插管采集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病毒筛查试验用的血标本,并同时通知输血科做好紧急用血准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输血手册前言临床输血管理是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重点环节,包含21个条款,其中4个核心条款,为了便于学习和掌握临床输血的相关知识,保证输血的安全,特根据《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和《临床输血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本小册子,分为公共、医疗、护理三部分,基本包括了临床输血督导及评审专家访谈应知应会容。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4个核心条款:1、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2、临床输血过程的质量管理监控及效果评价的制度与流程3、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4、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公共篇一、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刚院长每年至少召开两次会议,会议容:1、制定审议输血规章制度2、调查输血不良事件3、审议年度用血计划4、推动输血新技术(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二、输血培训:每年至少1次2013年10月31日四楼礼堂集中授课,科室二次培训,科室自己考试三、培训容:1、输血严重危害包括:输血不良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发热反应、细菌污染、)、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处理程序:(1)输血不良反应:凡是发现疑似输血不良反应者,除积极抢救治疗外,还应1)发现疑似输血反应应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和输血科,输血科工作人员应立即去病房协助调查处理。

2)抽取患者新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液及时送输血科做相关试验3)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应有临床科室、医务部、输血科、中心血站共同参与调查,并将调查结果通过OA上报医疗安全科。

(2)经血传播疾病:1)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同时报告输血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安全科。

2)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血液输注无效: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杜绝不必要的输血2)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者抗原接触。

3)尽可能避免在受血者存在脾肿大、感染、发热、药物反应、急性失血、DIC、溶血等因素时输血。

4)紫外线照射灭活抗原提呈细胞功能。

2、紧急用血:处理程序:1)告知输血科,有合血者必须明确患者的唯一性标识,且申请单、合血管、取血单信息一致2 )“A级”用血无需合血,输血科在10-15分钟发出第一袋(2U)经过血型验证的O型红细胞,并注明“未经配血”。

(属配合性输注,需经患方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临床科室主任及输血科主任批准,医务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3)“B级”用血:输血科收到标本后立即优先完成血型鉴定、抗体筛查试验,同时进行交叉配血,30分钟做好血液发放前准备。

4)持加盖“绿色通道”章的取血单取血5)抢救结束后24小时补办相关手续,报医务部备案3、配合性输注:1)配合性输注相关知识:对RH(D)阳性患者来说,O型红细胞和AB型血浆可以输给其他任何血型的患者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患者如无抗-D,抢救生命时,可以采取Rh阳性血液(红细胞、血小板)配合输注。

需经患方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临床科室主任及输血科主任批准,医务部、分管院长审批后实施,必要时需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患者抗-D抗体阳性时,必须输注交叉配血相合的Rh阴性红细胞。

血浆及冷沉淀可按ABO同型或相容输注,不考虑RhD血型。

RH(D)阴性患者输注Rh阳性血液会给以后用血或妊娠带来不良后果,①若有抗体产生,以后输血只能输注RhD阴性血。

②对未生育的女性,可能导致妊娠的流产、早产或新生儿溶血病等不良后果2)配合性输注:需经患方同意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临床科室主任及输血科主任批准,医务部负责人审批后实施,必要时上报分管院长、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3、紧急配合性输注本制度适用于紧急输血患者同型血液供应不足或稀有血型急需输血的患者患者不输血会危及生命的情况下由主治医师提出申请,经科主任审核同意后通知输血科临床医师负责实施紧急抢救配合性输注的告知义务,并在《知情同意书》上记载理由,家属签字,入病历,并报医务部审批、备案,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后果的,须报院长及上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输血科值班医师接到申请后及时汇报科主任,执行《紧急抢救配合性输注流程》未尽之处参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3)配合性输注流程:4、大量用血:24小时(预计)用血量≥1600ml者(1)计算方法:大量用血只计算全血、血浆、红细胞三种成分,红细胞1U按100ml 计算,全血、血浆按实际毫升数算。

(2)处理程序:1)提前备血≥1600ml者,输血申请单由科主任审核签字,同时OA填写《大量用血审批表》报医务部2)紧急输血,24小时用血量≥1600ml,24小时OA补办《大量用血审批表》报医务部3)择期手术大量用血未提前申请,紧急大量用血超过24小时没有补办《大量用血审批表》者,上报医务部处理。

医师篇:一、输血前评估:依据:1)患者病情2)实验室检测指标二、输血适应症:详见《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科输血指南》市中心医院输血适应证评估标准不符合该适应症评估表者,老年人、儿童等须详细描述血液输注的理由儿科输血参考标准三、知情同意:输血前应跟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知情同意书(评审时专家会访谈患者)1、告知要点:1)输血的必要性:2)输血风险:经血传播疾病,输血反应(发热、过敏等)、产生血型抗体等3)替代方案:自体输血、白蛋白等4)同意输血次数:本次住院可能会多次输血治疗2、紧急输血,如因特殊情况不能签订知情同意书的患者,白天医务部负责人批准,晚上节假日医院行政总值班批准,并在24h 记入病历。

四、输血申请:申请血液成分3天有效,实际用血量不能超过申请量1、输血前检查:外科手术、有创诊疗、或有输血预期的患者应将输血前检查作为入院常规:输血患者血型鉴定应遵循两管定型规定,即入院时抽取标本检测血型,输血时要重新采集标本复查血型,两次血型鉴定不能一次采集。

急症应在输血前抽取血液备查,并在申请单上注明“已抽血送检”1)查血型2)不规则抗体筛查 3)感染指标筛查 4)实验室相关指标2、输血申请单的填写:逐项填写, 拟输血日期应与实际用血日期相符,各种血液成分使用相应的单位,输血目的明确,申请医师有相应的权限,签字要清晰可辨3、输血申请分级管理: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联系备血,在输血后24小时补办审批手续4、备血量计算方法:悬浮红细胞1U=100ml, 全血、血浆按实际毫升,只计算这三种成分。

五、输血病程记录书写:1、输血前评估及输注过程,要详细注明输血原因,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输血开始、结束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等容要点: 1)输血原因,要有实验室指标,如果不符合实验室指标者,要详细说明输血的理由:患者的临床表现比如出血量达自身血量的20%、缺氧症状、心肺情况和组织供氧情况等2)输注成分、血型和数量,注意:记录中,红细胞、冷沉淀的单位为“U”,血浆、全血的单位为“ml”,血小板的单位为“治疗量”3)输注过程观察情况,4)有无输血不良反应2、输血治疗后输注效果的评价:包括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改善,效果评价可阶段性进行,但不能没有,无法获得实验室指标者须注明原因。

3、手术输血患者“四单一致”: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护理记录、术后记录中出血与输血量要完整一致;输血量与发血量一致。

护理篇:(查对)一、标本采集与送检:查对制度1、采集前查对:采集前查对患者信息、输血申请单、扫描并填写患者信息后的合血试管采集完成后,再次以上容。

2、标本送检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检3、送检核对登记:送检人员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双方对以上容进行逐项核对,核对无误后双方在登记本上签字4、血标本须不抗凝或EDTA抗凝(大约需3ml血液),如有下列(1)-(7)种情况病房应重新抽取合血标本,输血科要做到以下“八不收”:(1)、血标本无标签或填写不清;(2)、血标本与申请单所填项目不符;(3)、血标本量少于2ml;(4)、血标本被稀释(如从输液管获取的血标本);(5)、血标本溶血(溶血性疾病可例外);(6)、用肝素治疗者的血标本未用鱼精蛋白对抗使之凝结;(7)、脂肪血(输用脂肪乳的患者应在使用前抽取血标本备用)。

(8)、非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送血标本;二、取血:1、由护理人员持取血单及取血专用箱到输血科取血。

2、取血查对:在窗口与输血科工作人员共同查对患者详细信息和血液外观,如不认真查对,取走后发现问题后果自负。

3、核对血袋及血液外观,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取:(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4、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如患者发烧或外出检查等特殊情况,血液可暂存输血科。

5、取血核对流程三、输血:1、输血查对:(1)输血前查对:输血报告单、血袋标签、血液外观(2)输血时床前查对:患者信息、血型、输血报告单、血袋标签、血液外观(3)输血后再次查对:以上容2、血液输注时限:3、输血注意事项:(1)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按照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前将血袋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

(3)血液输注过程中不得添加任何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

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液继续输注。

(6)各种血液成分出入量记录四、不良反应1、血液输注重点监测以下几个阶段:(1)开始输血前;(2)开始输血后15分钟以;(3)输血过程中至少每小时一次;(4)输血结束后4小时。

2、如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进行相应处理。

3、临床输血流程附件一:市中心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为规临床用血,保证输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5号)和《临床输血技术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是临床输血及输血管理的重要依据。

2 遵照《手术及创伤输血指南》、《科输血指南》,严格掌握临床输血适应症。

根据患者病情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输血指证进行综合评估,制定合理的输血治疗方案,正确应用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3 输血前准备3.1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近亲属或委托人充分说明使用血液成分的必要性、使用的风险和利弊及可选择的其他方法,征得患者或委托人的同意后,签署《输血/血液制品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存入病历。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特殊情况需紧急输血,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意见的,经医务部负责人或医院行政总值班批准后实施,并在24h 记入病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