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秋词》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秋词》

知人论世
这首诗是作者第一次 被贬郎州(今湖南常德)时 写的 。刘禹锡贬到朗州 时(今天湖南常德市)三 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 一觉醒来却被赶出了朝廷, 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 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干 什么都想与众不同,不肯 人云亦云。
优选课件
秋
刘禹锡
词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优选课件
说说读诗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昂扬
优选课件
积极
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现“秋日胜春朝”?
孤 鹤
鹤雌雄相随,步行规矩,情笃 而不淫,具有很高的德性。古人多 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能之士, 惯用鹤翔或鹤鸣来喻人生大志的, 所谓“鹤鸣九皋”“冲天一鹤 ”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 翅高飞、排云而上,矫健凌厉, 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优选课件
晴空一鹤排云上,上了蓝天。
诗人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 而上,矫健凌厉,表达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 反映作者高远豪迈的心情。
优选课件
该词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 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唤醒人们 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 操,让人们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优选课件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 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 情怀。
优选课件
迁移拓展 (一)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分析
梅 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不屈不挠 梅突出的特点是 不畏严寒 表现了诗人 的性格。 松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诗人写松的理由是 挺拔 诗人常以此表现 坚贞,正直 。 菊 宋人郑思肖《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 凌寒 高洁的品格 菊的特点是 诗人借菊花来现
七年级《秋词》课件

1、“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理意味?抒发了诗 人怎样的情感?
思 考 与 讨 论
“人生易老”,言韶光易逝、人生短促,促人努力进取、建功立业 它是将人格宇宙化:“天 难老”,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它是将宇 宙人格化。“人生”与“天”是有尽与无穷、短促与长久的对立统一 揭示了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体现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小令(58字以内)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 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 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 三叠(三段)、四叠等。 《采桑子· 重阳》中的“采桑子”是词牌, “重阳” 是题目。
汉 民 族 节 日
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 传统的重阳节。古代以“六” 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 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 所以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 初期,但其名称见诸于记载 却在三国时代。
古人一致认为秋天悲凉, 但是诗人却对此大唱反调, 认为秋天完全可以胜过春 天。同时反映了诗人虽然 因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而 遭受打击,但是他并不气 馁,仍然决心冲破重重阻 力,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 张而努力奋斗。
采 桑 子 重 阳
·
词的有关知识: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它原是配 乐的诗。又叫诗余、长短句。 词有多种词调,又叫词牌,各种词牌规定了各种 词的文字声韵的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 押韵等。词的句式特征是长短句,从一字句到十一字 句都有。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 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 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 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 又见湖边木叶飞。
2、为什么诗人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年级上册《秋词》

异: 《山行》全篇表现的都是生气盎然的画面和景致, 形象鲜明,色彩绚丽;而本诗侧重抒写感受,以说 理为主。
❖ 2、同是写秋,马致远与刘禹锡两位作者表露的心 境有什么不同?
《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秋思》 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3、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 而《天净沙·秋思》却是_借_ 景抒情
❖ 赏析“排”和“引”,说说它们各自的 妙处。 “排”字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
“引”字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引 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中心思想
《秋词(其一)》赞颂了秋天的 美好,借冲天一鹤,表达了作者 奋发向上的精神和乐观豁达的情 怀。
练习
1、通过学习,请比较《山行》与《秋词》的异同 。
❖时间:1分钟
❖ 自古:从古以来,泛指从前。 ❖ 逢:遇到。 ❖ 寂寥:空旷无声,萧条空寂,这里指景象凄凉。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 ❖ 春朝(zhāo):春初 ❖ 排云:推开白云。
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 碧霄:青天、蓝天。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 寥, 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 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 就引 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语文课件: 数学课件:
英语课件: 美术课件:
科学课件: 物理课件:
化学课件: 生物课件:
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
会诗人感情
❖时间:1分钟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 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 便引/诗情/ 到碧霄。
自学指导(二)
❖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简述这首诗 歌的大意。
秋词
刘禹锡
1、了解作者,体会诗歌大意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古诗词选入七年级语文教材,历史特别悠久,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大家快来看看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版1【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赤壁】(杜牧·唐)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浣溪沙】(苏轼·北宋)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4【十五夜望月】(王建·唐)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漫长,千里共婵娟。
6【对联六副】1.湖南岳阳楼对联——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2.杭州岳坟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林那么徐书两广总督府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那么刚。
4.山海关孟姜女庙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5.积句联——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6.__卧房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南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9【秋词】(刘禹锡· 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苏教版七上诗词赏析 秋词 教学用书原文

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书下简评】
晴天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与由此引发的诗人豪情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发出了“秋日胜春朝”的感慨。
【教学用书赏析】
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前人悲秋的感慨,抒写了奋发进取的豪情。
自从战国时楚人宋玉《九辩》说:“悲哉,秋之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悲秋便成了古代诗文中传统的情调。
而刘禹锡在本诗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认为“秋日胜春朝”。
他是如何证实这一观点的呢?秋色宜人,可以写的很多,但诗人只为我们绘出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就将传统的悲秋情绪一扫而空。
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诗人的无限情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全诗议论、抒情和写景相结合,寓意深刻,形象鲜明。
【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作品有《刘梦得文集》。
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重要哲学著作《天论》。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潼关》

赏析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 朝”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 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 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 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 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 碧霄”诗人抓住“鹤飞冲天”的景观 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 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 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 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 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 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 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 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 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 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6、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 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 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 神。
7、“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 有何妙处? 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 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 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 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 的生动体现。
朗读诗歌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字词注释
【1】君:指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 【2】期:期限。却:再。 【3】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4】池:水池。 【5】何当:什么时候。 【6】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7】却:再。 【8】 话:叙说
导入新课 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这里面 不仅留下的诗篇浩如烟海,其中更是 名家辈出。我想这其中大家最为了解 的应该就是李白与杜甫吧。其实,除 了这两位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 其中就有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 和杜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商隐 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课件5《秋词》(其一)

练习
• 2、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 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 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 朗的天空中一只仙鹤排开云层,一飞冲 天,我的诗兴也随它到了碧蓝的天空。
练习
• 3、归纳《秋词》的主旨。
• 这首秋词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 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奋发 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课前回顾
• 说说《夜上受降城闻笛 》主旨? • 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
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 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写作背景
•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郎州司马时所作。永贞元年。但革新 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 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 锡被贬。可贵的是,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 并没有消沉下去。《秋词》就是被贬郎州时写 的,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 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 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 一致的。
秋词
刘禹锡
• 自古/逢秋/ 悲/寂寥, • 我言/秋日/ 胜/春朝。 • 晴空/一鹤/ 排云/上, • 便引/诗情/ 到/碧霄。
本节目标
• 1、背诵并准确默写诗词。 • 2、初步理解古代诗词的内容、情感和语言
形式。 • 3、能对古代诗词的内容、思想、情感和意
象等作简要的鉴赏评析。
本节内容与中考试题的对应点
• 1、中考试卷基础知识第7题中关于诗的名 句默写。
• 2、中考试卷阅读第12、13题诗词的赏析。
本节内容与中考试题的对应点
• 一、直接性、理解性默写。 • 二、古诗鉴赏 • 1、字词赏析。 2、名句赏析。 • 3、语言特色赏析。4、内容理解。 • 5、主旨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在诗人看来“鹤”是不屈的化身,它给于读者的感受,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色彩,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10.“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8分)
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8分)
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8分)
答:属主观题,可从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不饶,具备奋斗精神这个角度阐述。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8分)
12.“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8分)
答:一个“排”字,“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13.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10分)
答: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秋词》测试题
1.默写《秋词》这首诗。(16分)
,。,。
2.历代文人为了抒发“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4分)
答:落叶、悲鸿、衰草、枯木、银霜。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6分)
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8分)
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8分)
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