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共19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课件(共19张PPT)

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 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 ,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 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 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 ,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 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 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 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 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比 喻 修辞
三、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
只要……,只要……, 门……洞开,展现……风景。
关于“文学”
•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 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现代汉语词典》)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
• 诗人是世界的回声,而不仅仅是自己灵魂的保姆。 (高尔基)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 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便有变革。
你知道吗?许多伟人在文学方面都 有很深的造诣,比如……
拓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你们读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吗?读了这些
作品对你起到了什么样的影响?
文学赏析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句大意: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 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 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 头流来啊!
第四段
朗读第四段,明确全段共有几句话, 展开讨论:
(1)十三句话各从哪几个角度诠释文学的? (2)这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文学
特 征 、 内
的功 影能 响、 用对

苏版初一上册(部编版)语文第1课《春》说课稿

苏版初一上册(部编版)语文第1课《春》说课稿

苏版初一上册(部编版)语文第1课《春》说课稿——《春》说课老师们好!接下来和大伙儿研讨的是《春》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依据地位说教材《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结构精巧、语言精巧、笔触清晰,文辞优美。

部编教材将此篇选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对中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写作是一个引领。

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要关心学生学好第一课,第一个单元,一方面要学好课文,增益知识,提高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热情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适应,建立学好初中语文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好《春》这一课,等于为学生架设好了小初衔接的桥梁,开启了初中语文欢乐的学习之旅。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的安排不仅由课文特点决定,也是由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易于同意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并在脑海中产生鲜亮的印象,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小学差不多训练过朗读,现在升到初中,应该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变朗读为美读;语言积存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内容,不管是那个学段,都应该贯穿语文课堂的始终。

基于学生特点和单元教学目标,我将《春》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 把握文章的内容层次;2. 感受文章传达的情感;3. 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三、依据目标说创意依照教学目标,我对《春》一课进行了教学创新设计,本课最大的创意是:朗读浸润整个课堂,以读带品,以读带赏:自读——读出层次;导读(重音)——读出感情;深读(停连)——读出自我。

四、依据创意说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前预习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课前预习要求: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朱自清的生平,了解他散文的特点;自读课文,能发音吐字准确清晰,力求顺畅流利地朗读课文。

摸索:作者是如何写春的?【活动目的:预习为走入文本,进行课堂的朗读指导、情感体验、语言品析、手法观赏作了充分的铺设。

】课堂教学过程包括五个部分:1.入课2.第一个教学内容自读——读出层次3.第二个教学内容导读(重音)——读出感情4.第三个教学内容深读(停连)——读出自我5.结课(一)入课:春夏秋冬,四季轮回,每个人心中都藏有一副迷人的画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繁星》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课《繁星》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5月11日 星期二 2021/5/112021/5/112021/5/ 11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5月 2021/5/112021/5/112021/5/ 115/11/ 2021。2021/5/ 112021/5/11M ay 11, 2021
• 领会一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1、星光在我们的眼里虽然微小,······光明
无处不在。
• 为什么星光虽小,光明却无处不在呢? • 2、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
亲的怀里了。
• 为什么要用“觉得”两个字? • 3、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 “看”、“跑”“呢”有什么作用?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 我望着那许多认
着无数半明半昧的 识的星,我仿佛

看见它们在对
霎······睡在母亲
的怀里了
再读全文——寻找不同
比较写三次看星的情景和感 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三次 看星的情景和感受会不相同?
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 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 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有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5/112021/5/ 112021/5/112021/5/11
• 从前——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
切……回到了母亲怀里似的。
• 表达了作者望星天产生的甜蜜、温馨之
感和依恋之情。
•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
我谈话一样。
• 表达了作者与星星亲密、投机的伙伴之

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1/5/112021/5/112021/5/11May -2111- May-2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 为你打开一扇门PPT课件
(2)游记要将游览过程交代清楚(点明时间、地点, 反映游踪),要写出景点的特色。
教学建议:与已学课文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清楚 游记的特点及写法。!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这一段主要在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等三方面
阐述了文学对于人们的重要作用。
2020年10月2日
7
问题三:“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 ’‘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 野蛮人’。”句中“高智商的野蛮人”该怎样理解?你能 从生活中举出这样的人吗?
“高智商的野蛮人”指有硕士、博士或更高的学位 但不阅读文学作品,缺少修养,缺乏情感的人。作者这样写, 旨在让学生自觉地去掉“重理轻文”的思想,主动培养自 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举例:如电脑黑客,向黑熊泼硫酸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 等,他们就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2020年10月2日
8
问题四:将本文与七年级学习过的郦道元的《三峡》 进行比较,想想游记与一般记叙文有什么区别?
示例:(1)《巴东三峡》为游记,作者置身其中,有时直接 抒发自己的情感,而《三峡》一文则多为客观描绘。《 巴东三峡》写景物常渲染、铺叙,《三峡》的记叙文字 则十分洗练。
指人的思想、性格习惯,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形 _中__起__了__变__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

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一课一练第一部分:1.给加点字注音。

(4分)诠.释( )广袤.()跌宕.()真谛.()2.画出有错别字的词语,并订正写错的字。

(3分)憧憬徘徊唯幕遮掩危言耸听崇山俊岭热泪沾巾五光十色3.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5分)(1)为你打开一扇门。

(门:)(2)世界⑪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个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⑫。

(世界⑪:世界⑫:)(3)你是遥远的过去,是刚刚走去的昨天,也是无穷无尽的未来。

(你:)(4)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敲门砖:)4.选出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2分)A.“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用“门”来比作某一领域的人口,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B.《为你打开一扇门》按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展开,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描绘文学的魅力,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点阐述对文学的理解,以情感人。

两部分相辅相成,相互映衬。

C.致文学部分运用了拟人和对话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人格化,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D.“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这句话赞颂了文学的神奇和圣洁,说明它爱憎分明,不容亵渎。

5.你认为衔接最顺当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一)①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③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教案(1)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课堂练习
给加点的字注音
诠释憧憬
裨益广袤
徘徊肃穆
帷幕 热泪沾襟
课题小结
上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想?说说你对“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感情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布置作业
布置预习
1、找出第四段的中心句子。
2、仔细研读第四段,把写的好的句子用波浪 线画出,并试着分析好在哪?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五、1、第一部分两段的主要话题是什么?“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各是什么意思?
2、“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形成鲜明而强烈的对比,为什么二者所产生的感受和结果竟会那样的截然相反?
解答:
1、这两段的话题是“门”。“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有种种未知的领域”;“世界上没有打不开的门”是告诉我们“世界上所有的学问都是可以探索并了解的”。
第一部分(1、2)
由门谈起,引入话题。
第二部分(3、4)
论述打开文学之门的重要意义。
第三部分(5)
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四、1、文章在人称方面有没有特别之处?你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个问题吗?
2、叙述打开门的条件是什么?(在文中找出原句)
解答:
1、这是书序,通篇采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自然,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感情距离,有感染力。
二、课文是作者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三、分析文章结构
友情提示
思路: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
2、第2段用“只要……只要……一定
会……”句式,揭示打开门的条件。
研读文本,重点理解第一部分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致文学》部分:“致文学”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文学的魅力的?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

苏教版七上语文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chōng jǐng ( ) ( ) quán( )释广mào( ) 跌dàng( ) 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①只要你愿意花时间,花工夫,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动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②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必益的事情。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迁移默化的。

错别字改正3.仿造句子再写几句成为一组排比句。

示例:文学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联系语言环境,仿照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续写出一个句子。

我长大了,逐渐远离曾给我带来欢乐的卡通片和童话,畅游在“大部头”的文学名著的海洋之中。

我有时在环境恶劣的保尔筑路队里生活,有时在好汉林立的梁山泊中漫步,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学,成了我的良师益友。

二、阅读理解、分析(一)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字词表
狗血碰头,天高地厚,卷帙,滑稽,付诸行动,兴高采烈,窃窃私语
七上语文 - 第十九课
答,蒂,孜,汲,锲,惟,直,径,插,榨,币,恭喜,思维,模式,根深蒂固,要素,孜孜不倦,汲取,渊博,一事无成,创意,素材,持之以恒,不言而喻,轻而易举,灵感,关注,推敲,锲而不舍
七上语文 - 第二十课
烁,炫,灼,得,埃,真,隔,整,奔,宇宙,茫无涯际,汹涌,热浪,广漠,真空,炫目,灼热,固然,尘埃,浮游,微不足道,纺锤
七上语文 - 第十一课
峒,数,律,擂,呐,鹳,蘸,燥,裹,鞭,戍,脖,莫不,伶俐,翘,朱红,缠裹,擂鼓,呐喊,助威,渔民同乐,脖颈,泅水
七上语文 - 第十二课
捅,箕,糁,盛,鬏,馅,渍,黏,满,炕,簸,晾,粥,枣,祟,恭,本命年,四时,浓郁,红火,念念有词,赏心悦目,中彩,吆喝,门槛,抠,影壁,邪魔鬼祟,阖家
七上语文 - 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欣赏2
撒,溷,藏,露,嗓,阕,搜,篷,暮气,衰朽,宝藏,颠簸,帐篷
名著推荐与阅读
噤,冥,肘,膝,颌,翎,缕,褐,陌,毋,屏,甭,躁,啄,绒,黎,凑,姬,蜡,黏,餐,芯,蹿,傻,冥思苦想,赫赫,灰烬,花哨,驰骋,黝黑,绶带,心花怒放,生涯,自鸣得意,密密匝匝,游移,嚎啕大哭,陈词滥调,挖苦,思绪,遐想,提议,涕泗横流,解数,忘乎所以,火烧火燎,哽咽,煎熬
七上语文 - 第十六课
济,着,窄,贮,澄,篮,髻,镶,肌,毯,响晴,毒,温晴,安适,着落,慈善,秀气,狭窄,水藻,贮蓄,澄清,空灵
七上语文 - 第十七课
宰,磅,礴,华,涩,黛,曼,梁,镰,憾,逸,旋律,芊芊,黛色,轻飞曼舞,主宰,灵秀,磅礴,升腾,终极,春华秋实,承前启后,匍匐,迸发,细滋慢长,遗憾,融融,苦涩,闲情逸致,澹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为你打开一扇门》导学案
主备:郑末兰审阅:七年级语文组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满屋书香,待你用心去读。

读中有悟,方领读书之乐。

努力,你能行!
课前热身: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同学们,加油!
1、作者名片(温馨提示:要想全面了解人物,请上网搜索“赵丽宏”)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2月生于上海市区,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专业作家,全国政协委员。

著作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各种专著共六十余部,有五卷本《赵丽宏文集》、二卷本《赵丽宏诗选》。

2、写作背景(细心揣摩,对你后面的学习有用哦)
课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

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

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

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3、知识链接(还记得吗)
序文又名“前言”,“序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课的宗旨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文学作品,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关于修辞知识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借代:使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启人想象。

(4)夸张:态度鲜明,引起共鸣;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5)对偶:句式整齐,节奏鲜明;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6)排比:前后联结,结构紧凑;文意通,语气强劲;说理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抒情淋漓尽致。

(7)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语气强烈,加重语势,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9)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10)衬托: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11)对比:总的说来,能使语言色彩鲜明。

具体地说:两物对比——揭示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的对立,使人们在比较中得到鉴别。

一物对比——揭示事物的对立面,反映事物内部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使人们全面地看问题。

(12)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

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13)顶真: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14)反语:揭露批判,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4、学法指导:
作为初中语文第一课,应注重读书兴趣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以散文诗的语句,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文学的内涵,形象生动的描绘了文学作品具有的魅力。

同学们可以通过交流大胆质疑,了解文学的内涵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通过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以此产生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去打开这扇神奇的大门。

几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介绍:浏览法、精读法、圈点勾画法、批注法、网上阅读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训练学生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吐字清楚,读音准确。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

(重点)
2、了解文学的内容和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

(重点)
3、体会课文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

(难点)
4、让学生热爱读书,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大至国门,小至房门,林林总总,也有神奇的门,如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

一扇陌生的大门,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

门后面永远是那么神秘,那么充满诱惑,当穿过那扇门,你会发现一个新的天地。

同学们,当你踏入中学大门的时候,有什么感受呢?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想把我们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揭开文学这片神秘的面纱,让我们尽情领略文学的无限风光,从而深深地爱上文学,做文学的忠实读者。

二、课堂探究(读课文,知内容,理感情)
(一)自主学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圈画生字词,结合课下注释或利用工具书解决。


聚焦目标一
1.掌握下列重点字词
(1)诠释.()裨.益()憧憬
..()()广袤.()qián移默化()wēi言耸听()
2、解释下列词语
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裨益:诠释:
3、字词过关(任意抽查,你敢迎接挑战吗?)
聚焦目标二: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⒈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文中找答案吧)
2、课文标题特别吸引人,你觉得原因是什么?课外搜集你认为比较好的标题,谈谈这些标题好在哪里。

聚焦目标三
1、第四段中阐述的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是什么?这段运用了哪些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2、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谈谈对文学的感受。

3、你说我说大家说:我心目中的文学
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演讲,同学评价。

教师小结。

小记者采访:
首先班级推选小记者,然后随机对同学们进行采访,让同学们敞开心扉,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文学形象,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

(二)合作探究(聪明的你,赶快与同伴交流吧!)
(三)展示讲解(抓住机会,展示你的风采!)
(四)课堂小结(将探究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简明写在下面。


三、拓展延伸:
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门外与门内的风景大相径庭,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为徘徊在门外的和进入文学大门的人设计一段对话。

(分组讨论,每组自己确定角色,推荐代表上台发言)
学生各抒己见,师生点评。

四、训练巩固
必做题(相信你一定会轻松过关)
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诠.释()浏.览()憧憬
..()()跌宕
..()()
⒉选出下面词语中书写错误的一项,并订正。

①潜移墨化②崇山峻岭③危言耸听④千姿百态
选做题:(以下两题,任选其一)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符合语境的一项()
①为你打开一扇门.。

(比喻某一领域的入口)
②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事物的总和)
③而对那些把你当做追名逐利的敲门砖的人,你会把门.关得很紧。

(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④你是一个真诚而神奇的大门.。

(文学)
2、结合你平时阅读文学作品的感受,自己试着给文学下个定义。

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话,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
(1)我想叩开文学之门,因为它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叩开_____之门,因为它可以使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本学期的阅读计划:推荐《汤姆·索亚历险记》《安徒生童话选集》《繁星春水》以及古代诗歌。

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