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_万钧

合集下载

明代以前的我国瓷器外销

明代以前的我国瓷器外销

明代以前的我国瓷器外销中北学院刘世发18071809摘要: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赞誉,为各国所称道,在欧洲等地,瓷器甚至比黄金还要珍贵,国王,宫廷显贵,贵族士绅等上层社会人员都极力追求之,中国瓷器的外销情况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古代中国瓷器外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开拓瓷器研究的新领域,有利于探究中国古代中国与其他民族的交流,有利于探求中华文明的广泛辐射。

关键词:外销瓷,昌南,中华文明,古代对外贸易,交流。

我国历来以盛产瓷器著称,在世界上享有“瓷国”之誉,英语中的China即为“昌南”的音译,昌南源自东汉,因其地位于昌江之南而名。

昌南镇因瓷业兴旺,在南朝,隋唐时期已经很负盛名,自南宋以来,景德镇一直都是皇家瓷器的御窑所在地,所以,南宋以后的官窑瓷又称作是“昌南瓷”。

外国人很喜欢中国的瓷器,久而久之,就把昌南本意忘了,只记得它是“瓷器”了。

即是中国了。

由此可以看出,瓷器很早就被输运到西方了。

汉朝时期,就已经打通了陆路丝绸之路,瓷器在东汉末期三国年代烧制成功,但是由于三国时期的战乱频繁,北边被魏国控制了,所以商路阻隔。

而吴国积极开拓南下的道路,从海洋和陆路都开通了与东南亚的道路,便利了商品贸易。

虽然未找到史籍记载,但是瓷器作为当时新烧成的新品种,必然会通过贸易的方式,流传到东南亚各国。

唐朝时期,就已经有了瓷器对外贸易的记载了。

依宾库达特拔的《省道记》中云:由桑普至中国第一港口阿尔瓦京,或航海,或行程,皆一百法尔桑。

阿尔瓦京有中国锻炼之精铁,磁器及米,此为大埠”桑普为越南占城。

《中西交通史料汇编-拔都他游历中国记》中描述道:“中国人将磁转运出口至印度诸国,以达吾故摩洛哥。

此种陶器,真世界最佳者也”,可见,,唐朝时期的陆路和海路丝绸之路都比较发达,便利了瓷器的贸易,此外,在日本和朝鲜半岛也经常出土中国的瓷器,中国的瓷器那个时候已经遍布在全世界各地了。

宋代是我国瓷器输出到更多的国家,销量急剧增长。

宋福建路市舶提举赵汝适作《诸番志》,成书于南宋,是一部记载宋代中外交通与贸易的重要文献,卷上列举了亚非地区56个国家,其中,用瓷器进行交易的占1/4以上。

中国明清外销瓷器,曾经享誉世界

中国明清外销瓷器,曾经享誉世界

中国明清外销瓷器,曾经享誉世界明清外销瓷器的种类和样式最初葡萄牙人从中国买回的瓷器是普通的中国风格瓷器,这类瓷器现在也还常能在西方看到。

但是很快的葡萄牙人就开始订制他们喜欢的西方风味的瓷器,例如于基督教题材有关的瓷器,大家族的徽章瓷器以及少量写有船员名字的瓷器。

但是当时因为葡萄牙人没有稳定的据点来进行瓷器贸易,而且贸易业是非常的不固定,因此订制的东西往往拿不到。

所以这类瓷器往往都是为王室或上层贵族定制的。

目前据知最早的一件订制徽章瓷器是 1517 - 1521 年间,葡萄牙人为葡王曼奴埃尔一世订做的一件青花瓷罐。

而另外一件较早的青花水壶上的家族徽章则被认为是嘉靖时期到中国贸易的帕首投父子( Peixoto )的 [30] 。

因为订做特殊瓷器在这一时期不太现实,而且数量少,价格高,不利于大量出口,因此中国瓷器商人特别设计生产了符合西方人审美要求的克拉克瓷器,给中国瓷器赋予了符合西方的审美要求的形式,因此很快就大批量生产出口到欧洲。

万历时期的克拉克小碗,青花采用浙料,明亮淡雅,胎质细腻,釉水滋润从国外档案记载和中国窑业遗址的研究,目前知道最早的克拉克大概是万历初期出现的,而在此以前出口的瓷器大概都是明代的内销瓷器。

最迟到崇祯时期,克拉克已经有多种样式可供选择。

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档案,1639年荷兰商人在定购瓷器时就按造样本指定了瓷器的模式和种类[31] 。

可见当时的中国瓷器商人已经制作了不同种类的模盘供西方商人选择。

克拉克瓷器最早是由景德镇生产的,其布局多半采用外圈由多个开光或锦地开光图案组成边饰围绕中间主要图案的形式,图案主要是中国传统的花鸟、人物,吉祥物等样式,到后来也出现充满异国情调的繁密纹饰,新颖的郁金香纹样和西方的神话,宗教,人物和社会生活图案。

克拉克瓷器质地细腻,画工精美,胎体轻薄,釉水明亮,发色雅致,颇受欧洲贵族厚爱,几乎畅销整个十六世纪后期和十七世纪。

高档的景德镇克拉克瓷器,“ 以高岭山优质高岭土 ( 以土膏形态赋存的次生高岭土或伟晶岩的风化物) 掺合瓷石制作。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主要纹饰明清时期是景德镇瓷业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其瓷器外销最为盛行的时期。

随着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来临,东西方各条新航线不断开辟,使中国的陶瓷外销也进入到全球化的时代。

与此同时,明清时期也是中西文化互相交流与影响的第一个高峰。

明清景德镇外销瓷的纹饰,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互动的浓厚的时代特征。

1克拉克瓷万历时景德镇外销的青花瓷中,克拉克瓷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克拉克(kraak)是葡萄牙语(caraack)“大舶”的意思。

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截获一艘葡萄牙商船,船上装有大量来自中国的青花瓷器。

这些青花瓷器在阿姆斯特丹拍卖后换来了巨额的利润。

因为当时不清楚瓷器产地,欧洲人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的生产一直持续到清代康熙时期。

其特点是以盘、碗为多,盘、碗的口沿有圆口或花瓣口,绘花瓣形、扇形、椭圆形或圆形开光,开光内绘山水、人物、花卉、花鸟、果实等图案。

这类纹饰的瓷器在福建漳州窑也有生产并出口外销。

日本、英国、德国、荷兰、西班牙、伊朗等国均有仿制克拉克瓷器。

▲ 明万历青花克拉克花鸟纹折腰盘广东省博物馆藏克拉克瓷器中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图案——俗称“七头蛇”,见于万历青花制品,目前所见的只有几件,分别收藏于大英博物馆、美国皮博迪艾塞斯博物馆(Peabody Essex Museum)等处。

澳门博物馆收藏有一片当地出土的碎片。

其画面是在盾牌形框内绘七头蛇,其中有一男一女两个人头。

盾牌外两侧飘着的丝带上写着阿拉伯格言“莫与智者语奇闻”(Nothing is new to the wise)。

▲ 明万历青花克拉克“七头蛇”纹大盘美国波士顿Peabody Essex Museum藏类似的图案还见于澳门大三巴前面右上方的浮雕。

此类图案最早曾出现在一个贝壳镶嵌的棺木之上,这个棺木可追溯到苏美尔早期王朝(前2900-前2371)。

有的学者认为,七头蛇倾向于代表天主教教义里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

克拉克瓷:国内没有的中国瓷远涉海外的明末青花

克拉克瓷:国内没有的中国瓷远涉海外的明末青花

克拉克瓷:国内没有的中国瓷远涉海外的明末青花克拉克(Kraak)是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名字。

船上装有大量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在中国的产地,欧洲人便把这种瓷器命名为“克拉克瓷”。

作为中国第一批外销欧洲的克拉克瓷,在当时的欧洲市场引起巨大轰动。

此次拍卖获利极大,使得荷兰东印度公司增强了经营中国瓷器的信心,这也成为中国和西方海外贸易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克拉克瓷小碗克拉克瓷从广义上解释为,泛指明清时期的出口瓷器,器型主要包括有盘、碗、瓶、军持等,以盘数量最多,也最具典型性。

器物特点是折沿开光,简笔青花。

时间外延以明代嘉靖、隆庆为上限;清代雍正、乾隆为下限。

现在普遍认为,克拉克瓷是中国明末清初,应欧洲一些国家的需要,专供出口欧洲市场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

青花官居一品纹盘首都博物馆藏在我国大陆,克拉克瓷迄今为止没有发现一件传世品,而在欧洲很多国家以及中国与欧洲航线途径的东南亚国家却发现大量藏品。

并且不断发现在东南亚沿海地区,有运载克拉克瓷的沉船被打捞出来。

这些都是可以作为克拉克瓷是一种在国内生产而专供出口的外销瓷器的依据。

青花花篮纹盘首都博物馆藏关于克拉克瓷的生产时间,在中国江西广昌万历元年(1573年)墓出土的开光青花瓷盘,与国外收藏的克拉克瓷极其相似,被确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实物,据此可以确定克拉克瓷的生产时间一定早于1573年。

关于克拉克瓷产地,裴光辉论证了福建德化窑和平和窑是克拉克瓷的窑址,说明在历史上福建漳州地区曾生产过克拉克瓷。

而福建博物馆发表的《漳州窑》说明福建所产的瓷器是欧洲人所谓的“汕头器”而非真正的克拉克瓷,它仅是克拉克瓷的仿品。

曹建文详细介绍了景德镇观音阁窑址、莲花岭窑址、新华瓷厂窑址、人民瓷厂窑址、东风瓷厂窑址、电瓷厂窑址、刘家下弄窑址均有克拉克瓷器出土,说明了中国江西景德镇才是克拉克瓷的真正产地。

明代克拉克瓷花果纹盘克拉克瓷以青花瓷为多,均为薄胎,器底多有粘沙、塌底现象。

曾经的奢华:外销瓷

曾经的奢华:外销瓷

曾经的奢华:外销瓷作者:赵灵多来源:《检察风云》2014年第05期瓷器走私到黄金时代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欧洲殖民者的脚步终于踏上了东方的土地。

1514年葡萄牙人到达广东向明政府要求正式通商,遭到拒绝后转而来到福建漳州月港和浙江宁波双屿一带,与当地海寇勾结进行走私贸易。

从此中国瓷器开始源源不断地流向欧洲,成为当时最高档的海外收藏品。

1557年葡萄牙人得以入居澳门,终于取得了在中国的立足之地,并将此地变成东方的贸易基地,通过数条国际航线将青花瓷转运至欧亚各地。

在整个16世纪葡萄牙可以直接独享从欧洲贩运瓷器的高额利润,当时里斯本的格尔明街成为欧洲专门销售中国瓷器的中心。

1580年后,他们更延展出马尼拉至阿卡普尔科的航线,将中国的瓷器通过西班牙人的大帆船穿越太平洋转运至遥远的新大陆。

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成为外销瓷的垄断商。

从1602年至1682年,至少有1600万件中国瓷器被荷兰商船运载到了世界各地。

荷兰商人真正为中国瓷器在欧洲打开了市场,把订制瓷器作为一种市场行为不断完善。

他们建立起采购网络,在控制数量、选择种类款式、确定购销价格,以至采购地点、模式,转运分销各殖民地商埠等方面都有成功的操控调配手段。

荷兰商人首先把欧洲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做成模型带到广州,请中国的瓷器匠师们仿制然后返销,获得空前成功,使瓷器终于走入了欧洲的普通人家。

随着海上霸权的衰弱,荷兰在18世纪把对华贸易的头把交椅让给了英国。

1684年清代宣布开放海禁,1757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粤商馆,迎来了中英瓷器贸易的黄金时代。

1774年《伦敦指南》记载,大约有52位经营中国瓷器的商人,这些专营商人被称为“瓷器人”,多数是荷兰人或犹太人。

著名的瑞典哥德堡东印度公司也是18世纪值得一提的瓷器贸易商。

他们在75年间总共对中国进行了129次航行,是当时瑞典最大企业之一,创造了引人注目的财富,为瑞典带来了工业化的起步。

寻踪外销瓷

寻踪外销瓷

寻踪外销瓷作者:李晶晶来源:《手工》2010年第06期中国人的收藏一贯很本土化,这些以中国制瓷工艺、传统民族纹饰为本,又融合全球各地消费市场口味的外销纹章定制瓷,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收藏方向。

[外销瓷]明末清初的200年间是中国瓷器出口最多的年代,那时贩卖运往海外的瓷器,统称为外销瓷。

此时的瓷器外销形式约有3种:1.明清政府赠送入贡国的瓷器和入贡国附带货物经交易而购得的瓷器;2.中国官方商船抵达各国后进行交易的瓷器,如郑和下西洋;3.民间贸易,如东印度公司和大批出国华侨带出的瓷器。

被中国瓷影响的欧洲园林1989年,马晓伟离开北京,到美国继续攻读园林设计专业。

他第一次看到纽约中央公园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与亲切。

他说:“与中国园林太相似了。

”17~19世纪中国的生产作坊为了迎合欧洲市场对异国情调的爱好,在外销画、纺织品、刺绣、瓷器、壁纸等物品的装饰风格上,强调“中国情调”。

西方人除了对这些中国器物的品质感到惊讶,也对上面描绘特殊生活方式产生向往。

于是欧洲人开始模仿,不仅仿造瓷器,还模仿瓷器上所绘的中国园林,中国风格的宝塔和凉亭在18世纪的欧洲园林随处可见,并且,这种潮流还传到了美国。

这一发现让马晓伟迷上了外销瓷,查专业书、参观博物馆实物,马晓伟将视线集中到了纹章瓷和西洋题材瓷。

外销瓷的规模非常庞大,约有6000多万件出口到欧洲和美国,但大部分都是实用瓷,带有家族徽章的纹章瓷数量很少,极其珍贵。

譬如十八世纪中叶要定制一套116件带有家族徽章的套餐盘,(60个平盘,24个汤盘,13个大盘,8个沙拉盘,1个大长盘,2个烤肉盘和托盘,2个装调汁的船型盘,4个盐罐),需要的费用就是200~~300英镑,这在十八世纪的欧洲,绝对是普通老百姓无法奢望的。

整个十八世纪,欧美定制的纹章瓷约有8000套,而英国人则消费了当中的3/4。

收藏家马未都曾就外销瓷专门撰文,在他眼里,同中国人喜爱的青花、粉彩相比,外销瓷的收藏渠道和历史文化背景成为阻隔中国人收藏的重要原因,直到最近几年,收藏外销瓷才成为瓷器收藏中一个被逐渐看好的热点。

外销瓷神话

外销瓷神话

外销瓷神话作者:刘晓阳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第02期摘要:16世纪-19世纪初期,超过3亿件中国瓷器漂洋过海来到西方,由此可见,瓷器贸易在当时的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论述景德镇繁荣的制瓷业,体现了青花外销瓷深受欧洲人的喜爱,并且展示了瓷器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与经济往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中国外销瓷是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作为一种文化载体,中国瓷器征服了世界,瓷器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关键字:明清时期景德镇青花瓷器文化交流从汉唐开始,中国瓷器就远销国外。

景德镇青花瓷器销往欧洲,经历了从前所未闻的商品,到只有王室贵族才能拥有的奢侈品,再到平民百姓人皆有之的日常用品这样一个过程。

当时的欧洲人都以拥有中国瓷器为时尚,在欧洲上流社会,中国瓷器甚至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镶嵌在普鲁士国王的宫殿上,摆放在苏格兰贵族的壁橱里,描绘在表现欧洲市民生活的油画中一、景德镇繁荣的制瓷业自唐代起,中国瓷器就举世瞩目,成为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明清时期,更是掀起了一股强劲的“中国风”,视中国瓷器为珍宝。

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在巨大的海外需求刺激下达到巅峰,生产方式灵活,产品丰富,装饰新奇,甚至是在造型和装饰上按照客户提供的样品制作,广泛吸收国外的文化因素,形成了具有异域风情的外销瓷。

这使得景德镇瓷器在当时成为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宗商品,从而将景德镇瓷业生产推向国际市场,景德镇也由中国瓷业中心发展成为享誉全球的世界瓷都,形成了景德镇“天下窑器所聚”的瓷器生产中心。

二、如火如荼的瓷器贸易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欧洲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封建社会逐渐解体,西欧进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迫切需要发展海外贸易。

葡萄牙人最早来到中国,西班牙、荷兰也紧随其后,从此中欧之间直接的贸易文化交流进人了新时期,此时的贸易输出品有瓷器、丝绸、茶叶等,其中以景德镇的青花瓷器为主。

16世纪初,欧洲正式拉开中国“瓷器热”的序幕,贸易的规模空前庞大,而瓷器贸易垄断权被素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所掌握。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瓷器外销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瓷器外销

明清时期中国对西方的瓷器外销第二篇明清瓷器出口的阶段和瓷器数量明清时期对欧美的瓷器出口大概从十六世纪初期的正德时期开始。

早在十六世纪初期,葡萄牙的船队就到了东南亚,并于 1557 年获得了进驻澳门和中国贸易的许可。

而与此同时,西班牙也在菲律宾建立了与中国贸易的基地。

葡萄牙航海家科尔沙利等人于明正德九年( 1514 年)来到中国沿海买去景德镇的五彩瓷器 10 万件,运回葡萄牙。

1522 年葡萄牙国王下令所有从东印度回来的商船所载货物的三分之一必須是瓷器。

后来西班牙侵入菲律宾,并以此为据点收购中国瓷器。

1557 年,西班牙传教士阿古斯梯诺,特罗迪希腊斯等来华,大批中国瓷器就和在美洲掠夺的金银器一起运往西班牙。

1573 年 6 月中旬,两艘西班牙的大帆船从马尼拉港驶往墨西哥海岸的阿卡普尔科,船上载着绸缎 712 匹、棉布 11300 匹和瓷器 22300件,总值 30 万比索,折白银 7.5 吨,贸易利润高达 600% 。

从此拉开了“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的序幕。

可以说,十六世纪的中西瓷器贸易是葡萄牙和西班牙的一通统天下。

而葡萄牙的里斯本也成为当时欧洲最繁忙热闹的货物集散中心,前来采购丝绸,瓷器和香料的欧洲各地商人络绎不绝。

但是的贸易主要是以丝绸,棉布,香料和瓷器为主,后来占出口产品绝大部分的茶叶此刻并不是贸易的对象。

当时的贸易以间接贸易为主,中国的物品主要是由中国的商人从沿海运往澳门和东南雅,在那里于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交易,然后有的再运回东南亚的香料,还有的(特别是从菲律宾回来的)就直接空船而回。

据张燮《东西洋考》卷 7 《饷税考》的记载,当时赴吕宋贸易的中国商船所载货物大多由西班牙人转贩于墨西哥及南美洲各地,以墨西哥银元作为支付手段,是以由吕宋返回的商船因为没有货物而无货税可抽。

由于目前材料的匮乏,我们很难知道整个十六世纪中国到底出口了多少瓷器到西方,不过从坐落于里斯本的汕头宫( Palais de Santos) 陈列的大量中国青花瓷器看,当时的贸易数量应该是相当大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 也起过 重要 作用 , 其他 国家 的东 印度公 司 因贸易量小不 占主要地 位 , 远 不能和荷 兰 、英 国 、法 国之 公司
相提并论 。 荷兰东印度公司盛于 司于 从 竟争 , 这
世纪 , 英国东印度公司后发于
世纪 , 法国等其他 国家的东印度公
世纪后才开张 。 一直延续到 世纪中叶才告终止 。 年 月至 家公司于 年间 , 荷兰陆续成立了 家以东印度 贸易为重点的公司 , 为了避免过度的商业 年 月 朗 日合并 , 成为一家联合公司 , 也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 , 是第一个股份 娜 , 简称 , 中文全文应译为荷兰联合东印度
DO I : 10 . 16319 / j. cnki . 0452 7402 . 2009 . 04 . 014
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
万 钧
内容握要
明清时期中欧海上肮线开通后 , 中国的瓷器 、丝绷 、茶叶在西方广受
欢迎 , 荷兰 、英国等国家组建东印度公司从事与东方的贾易 。东印度公司在中国
瓷器大且销往海外的过程中发挥粉至关盆要的作用 。这一时期 , 明清政权交替 、
为银一百七十六两
二丈三尺为银一百九十五两五钱 二丈五尺为银二百三十七两五钱
二丈六尺以上
者为银二百六十两等 。 在 世纪 , 欧洲虽有瓷器的烧造 , 但还是软瓷 , 高温烧成的真正瓷器还没有成功 。 欧洲那时所用
的好瓷器都还仰给于中国 。 景德镇外销瓷最早由葡萄牙人装船运往亚 、非 、欧各地 , 主要为欧洲 。 此类瓷 器主要是景德镇工匠依据听到的外来信息生产的一种类似于内地瓷但又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 , 它的基本 特点是用若干个连续开光图案来进行装饰 , 品种主要为青花 , 也有少量的五彩 。 因此种开光形似盛开的 芙蓉花 , 日 本学者称之为 “ 芙蓉手 ”, 欧洲人称之为 “ 克拉克瓷 ”。 “ 克 拉克瓷 ” 一词来源于 度公司在马六 甲海峡捕获的一艘葡萄牙商船 —
当时的繁荣景象
日不下数万人
《 》 《 》 ` 》 明宋应星 明王世愁
“ 万柞之声殷地 , 火光炸天 , 夜令人不能寝 。 戏呼之 日四时雷 电镇 。 ” “,' 镇上佣工 每
,。 而使 “ 饶 州七县 以及南昌 、都昌等地之人 , 杂聚窑业 , 雇工为生召'。 当时制瓷作坊内的
《天工开物 》 影印本 , 华通书局 , 民国十九年 《二酉委谭 》 刻本重 印 , 清顺治三年 。 年。 年。 。
年 , 英国人获得独一无二 的在 印度定居和建立工厂的权利 , 他们很快在苏拉特 、 年 和加尔各答建立了大本营 。 到 年 , 英国人已经在 印度建立了 个工厂
即基地 。
年查理二世发布了五条法律 , 授予东印度公司 自主占领地盘 、铸造钱币 、指令要塞和军
队 、结盟和宣战 、签订和平条约和在被占据地区就 民事和刑事诉讼进行审判的权利 。 东印度公司从一个商 业贸易企业变成 印度的实际主宰者 。 世纪 年代公司很快就建立了一支 自己的武装力量 。 到 年
瓷器 以及清代景德镇瓷器和广彩等 。 陶瓷贸易的主要线路
一是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 , 从陆路销往中亚
细亚 、波斯乃至地 中海沿岸地区 。 另一条从海路 自广州绕马来半岛 , 经印度洋达波斯湾 , 远到地 中海及 非洲的埃及 , 被称为 “ 海上陶瓷之路 ”。 从考古资料看 , 从东亚 的朝鲜 、日本 , 到东南亚的菲律宾 、马来西 亚 、印度尼西亚 , 南亚的印度 、巴基斯坦 、斯里兰卡 , 中东的伊朗 、伊拉克 、阿曼 , 到非洲 的埃及等 国都曾
年荷 兰在 安 波那 岛建 立起 第一 个在 东 方 的据 点 , 年 , 荷 兰舰 队在 马六 甲海 峡 击败 西葡联
故 宫博物 院院刊
年第 期 · 慈第

合舰队 , 驱逐葡萄牙殖民势力 , 并且在退罗 、苏拉特设立了商行 。 今雅加达 , 作为殖民扩张的据点 , 世纪 年夺 占马六甲 ,
年 , 在爪哇北部建立了巴 达维亚城
瓷器 于
年荷兰东印
克拉克号 , 船上装有 万件万历时期的青花瓷器 , 这船
年在 阿姆 斯特 丹进 行拍 卖 , 轰 动整 个欧 洲 。 至此 以后 , 中国瓷 器在 欧洲 风行 , 人 们把 这些
为止 , 英国东印度公司可以说拥有 了一个 “ 国家 ” 的特性 。
二 明晚清初瓷器的输出及其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关系
明代 , 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器 的烧造中心 , 数量大 , 品种多 , 质量高 , 销路广 。 《天工开物 》中载 “ 合 并数郡 , 不敌江西饶州郡产 ……若夫 中华 四裔驰名猎取者 , 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 ” 以 在 ' 明代近 年间 , 以宣德 、嘉靖 、万历三朝烧瓷 的数量最多 。 嘉靖 、万历年间 , 御器厂 的烧造量非常大 , 有几年 每年要烧 万件左右 。 而民窑显示出比官窑较多的优越性 。 嘉靖时期完全实行了以银代役的 “ 班 匠银 ” 制

宋赵汝适 宋朱或
《诸番志 》, 中华书局 , 《萍洲可谈 》, 中华书局 ,
年。 年。


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
一 东印度公司的建立
世界地理大发现后 , 在
大大超过西班牙主宰 的西方 。 贸易 。
世纪的欧洲 , 尽人皆知东方的富庶 , 其香料 、丝绸 、 瓷器及宝石等的价值
年 , 葡萄牙航海家抵达广东沿海 , 开始了欧洲国家与我国的第一次
各数十丈 , 商人分 占贮货 , 人得数尺许 , 下以贮物 、夜卧其上 。 货多陶器 , 大小相套 , 无少隙地 。 ” `可
见 陶瓷在 当时对 外 贸易 中所 占的重要 地位 。 明代 瓷器 的大量输 出是在 郑和 下西 洋之后 , 我 们暂且 不讨 论
这种输出是真正的贸易还是政治需要 , 而真正意义的陶瓷贸易则与资本主义的殖 民息息相关 。 本文将以 欧洲 国家所建立 的东 印度公司的发展为线索 , 简略追踪一下我国明清时期的瓷器外销 。
年远航 印尼 , 运回大批香料 。 此后 , 荷兰商人纷纷组织船队前 , 有“ 海 上马
世纪 , 荷兰的造船业 占欧洲首位 , 商船吨数占欧洲总吨数 的
车夫 ” 之称 。 他们在大西洋和 印度洋上出其不意地袭击从远东返航的葡萄牙船队 , 掠夺其运载的中国货 物 。 还在位于南洋群岛的马来亚和翼群 岛部署舰队 , 沿海修筑碉堡 , 吓唬从广州返航的葡萄牙 、 西班牙
商船 , 使里斯本和广州之间的贸易急剧下降 。 为了盘剥东印度的丰富资源 , 在富裕的东印度贸易中占有 自己的份额 , 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 欧 洲一些国家纷纷组建贸易公司 , 先后有八个欧洲国家组建了专门从事东方贸易的东印度公司 , 即英 、荷 、 法 、丹麦 、奥地利 、西班牙 、瑞典和英格兰 , 其中荷 、英东印度公司最重要 , 法国东印度公司随之在某些方
年 , 葡萄牙商船借 口避风 , 在澳门停泊 , 并强行 占领澳门 , 后来得到了在澳 门的居住权 。
在澳 门和我国进行贸易 。 很多葡萄牙商船运载着中国的丝绸 、茶叶 、瓷器 、漆器和东南亚国家的香料往来 于葡萄牙里斯本 、 印度果阿和我国的澳门 、 广东之间 。 开启了一条前无古人的致富之路 。 里斯本很快成为 欧洲专门销售东方奇珍的中心 。 欧洲各国商人蜂拥而至 , 在里斯本设立办事处 , 进行批发和商业金融活 动 。 与此同时 , 西班牙把菲律宾作为和中国贸易的据点 , 著名的马尼拉港于 年开放 , 每年大约有
主 。 景德镇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 , 还大量远销海外 。 畅销亚洲和非洲许多国家 , 并且开始通过荷兰东
印度公司大量的销售到欧洲 。 据 《明史 》 记载 红毛番 `、所产有金 、银 、琉拍 、玛瑙 、玻璃 … …国土既富 , 遇 中国货物 , 当意者不惜厚资 , 故华人乐与为市 。 ” 在 这些外贸活动中 , 政府也坐收好处 。 诸如张燮 《东西 洋考 》记载 万历三年规定 , 西洋海船长一丈六尺 , 关税为银八十两 二丈为银一百四十两 二丈二尺
年把锡兰攫取到手里 。 荷兰的殖民势力从
年代起已经扩展到 日 本 以及中国的台湾 。 到
世纪中叶 , 又开始伸向印度西海岸 , 占领了印度
的马拉巴尔海岸和科罗曼德尔海岸 。 至此 , 葡萄牙在东方的殖 民地绝大部分都已被荷兰夺取 , 建立起一
个以摩鹿加群岛和翼他群岛为中心的荷属领地 , 并且在印度 、 印度支那和 日本都设立了贸易商站 。
有限公司 。 荷文原文为
公司 。 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 , 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具有贸易垄
断权 。 是 第一 个可 以 自组 佣兵 、发行 货 币的股 份有 限公 司 , 并 被获 准与其 他 国家订立 正式条约 , 并 拥有
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 。 虽然英国组织的英属东印度公司成立比荷兰东印度公司早两年 , 但荷兰 的资本为英国的十几倍 , 英国无法与建人身依附关系 , 在完成官方规定 的服役任务后可 以进行 自由经营 。 万
历十 年 , 又 将官 匠改为 雇佣 制 。 在 客观上对 手 工业工人 的积极性与 创造 性起 到 了促 进作 用 。 一 些 民营窑
场对瓷器的窑炉进行了改革 , 在消耗燃料相同的情况下 , 每一窑的产品可达到官窑的三倍 以上 。 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 景德镇 民营窑场激增 , 制瓷工匠集中 , 瓷商汇集 , 在嘉靖二十一 年 , 景德镇从事瓷业 的 , 包括工场主和雇工的人数已达 万余人 。 《 二酉委谭 》中记录了景德镇
英国东 印度公司 , 英文为 司 。 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于 年 , 简称 , 全名是伦敦商人在东印度 贸易的公
月组成 , 是一个股份公司 。 多次获得 了英国皇家给
予他们的对东印度 贸易 的专利特许 。
贾汗吉尔的青睐 。 金奈 年 、孟买
年 , 英国人战胜葡萄牙人 , 并且获得了印度莫卧尔帝 国皇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