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浮力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相关推荐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精选7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物理浮力教案模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③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②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探究试验四、教学器材瓶盖、玉米粒、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演示器(力学实验盒内的套装)、水槽、空易拉罐、水、大烧杯、小烧杯等五、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木头能浮在水面上,而铁块沉,下沉的铁块也受浮力吗?(自己阅读粗略找出本节的主要内容)(二)、探究新知1、浮力的概念对生活现象的描述引出浮力的概念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叫浮力2、浮力的方向演示实验:浮在水面上的瓶盖方向:竖直向上3、浮力的作用点通过学生的认知,规范为了研究方便,通常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4、浮力的大小(1)猜想:浮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呢?实验1:在漂浮的瓶盖内逐渐加入玉米粒,随着玉米粒的增加观察瓶盖在水中的位置,猜想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2:在大烧杯内盛满水,将空易拉罐逐渐压入水中,体会浮力大小变化,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不予评论)实验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沙筒在空气中的重力,再将沙筒逐渐浸入大烧杯的水中,直至浸没,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予以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实验探究:物体浮力的大小和物体排开水的重力的关系?仪器介绍:弹簧测力计、水槽、大烧杯、小套筒、沙筒参照课本48页探究实验的内容和步骤进行探究实验(小组讨论)方案交流:需要测得的物理量,为了避免错误,减小误差,实验需要注意事项。

最新初二物理浮力教案(优秀8篇)

最新初二物理浮力教案(优秀8篇)

最新初二物理浮力教案(优秀8篇)初二物理浮力教案篇一浮力教学内容:粤教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浮力》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着浮力。

2.知道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3.简单测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能力培养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定量测量、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浮着的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难点:实验: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

教学方法: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课前准备:1.分组实验2.分组实验材料:水槽、泡沫、石头、乒乓球、橡皮擦、铁钉、测力计等。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出示ppt 这艘轮船可真大。

钢铁制造的轮船这么大为什么还能浮在水面上呢?二、科学实验,探究新知生:有浮力师:针对浮力这种常见现象,你想知道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呢?活动:展开想象,分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

提出一系列问题:1.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2.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物体是否受浮力?3.浮力有没有大小和方向?4.物体的浮沉有条件吗?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板书。

师:下面我们先探究: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活动一猜想物体的浮与沉师: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浮在水面上呢?生:不是师:你认为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呢?生:......实验: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师: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小组讨论。

猜一猜哪些物体能上浮,哪些物体会下沉?并有小组长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1.小组讨论师:填写完的小组请坐好。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动作来表示,是浮的我们用拇指向上的动作表示,是沉的我们用拇指向下的动作表示。

老师读,你们做,准备好了吗?(好,乒乓球……学生做动作)2.动手验证物体的浮与沉师:想不想知道你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怎么来验证呢?(做实验)师: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呢。

八年级物理教案 浮力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 浮力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浮力9篇浮力 1(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刘崇灏)(一)教材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三)教具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水,铁块、小药瓶、注射器,细砂。

学生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烧杯、水和酒精。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

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十二章浮力一、浮力”二、进行新课:1.什么是浮力?(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

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

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

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完成课本12-2的实验。

(两人一组进行实验)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拴牢。

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秤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秤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

初中浮力练习课教案

初中浮力练习课教案

初中浮力练习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计算浮力。

(2)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3)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计算浮力,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启发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和阿基米德原理时的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一个物体,测量其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水中的浮力。

2.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物体的质量、体积、水的密度等。

3. 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总结规律(10分钟)1.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探究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体自身的体积、物体排开的液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等。

3. 引导学生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解释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阿基米德原理和称重法计算浮力。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练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 强调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物理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复习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的复习。

复习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应用。

具体章节和内容如下:1. 浮力的概念:浮力是指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2.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指出,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

3. 物体的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可以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4. 浮力的应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阿基米德原理。

2. 能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3. 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液体密度计、浮力应用实例物品。

学具:笔记本、笔、浮力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概念。

2. 讲解浮力的概念:解释浮力的定义,强调浮力是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

3. 讲解阿基米德原理:阐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通过实例演示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与浮力的关系。

4.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引导学生运用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并通过液体密度计进行实际测量。

5. 浮力的应用:介绍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并展示相关物品。

6. 例题讲解:通过浮力计算器给出一个浮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浮力知识进行计算和解答。

7.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的浮力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浮力概念:物体在流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流体重量浮沉条件:根据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密度的关系判断应用:船舶、救生圈等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浮力的概念。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十章 浮力

八年级物理全册复习学案:第十章 浮力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学科:物理授课教师:缪燕雄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教学过程课前检查与交流:作业完成情况:交流与沟通:针对性授课:1.浮力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____________的力叫浮力产生原因液(气)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不相等,并且向上的压力________向下的压力,__________即为浮力公式F浮=____________ (计算浮力方法一:压力差法)方向____________施力物体______________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__________,将物体浸在液体中记下____________________,则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 (计算浮力方法二:称重法)姓名性别年级教学内容第十章浮力重点难点知识点年份、题型及分值201120122013 2014 称重法测浮力的变式拓展实验题7分综合题3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题2分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填空题3分浮力的计算填空题2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浮力。

2.探究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能运用物体的沉浮条件说明生活、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浮力与深度的关系当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前,浮力的大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后,浮力的大小与深度________,浮力________画出浮力大小随深度变化的图象及弹簧测力计读数大小随深度变化的大致图象[点拨]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液体对它的浮力,例如深入泥底的柱状桥墩或水里打的木桩等。

2.浮力的大小----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操作过程所测量小桶重力G0、物体重力G、物体完全浸没后测力计示数F、排开水和小桶总重力G1分析归纳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__;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________,对比二者大小得出实验结论注意事项溢水杯中水要______,若水面低于溢水口,则测出的G排将_____F浮,得不到正确结论实验结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浮力)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

第3节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的浮沉现象,能从受力分析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浮沉状况.2.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能运用它解释浮沉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物体浮沉条件的实验,体会物体漂浮、上浮、下沉、悬浮的原因.2.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浮力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上浮、下沉、漂浮、悬浮的分析与判断.【教学难点】物体处在上浮、漂浮、悬浮、下沉的不同状态下,浮力、重力、密度的比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鸡蛋、食盐、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不同浓度的盐水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演示实验,请大家注意观察:(1)把鸡蛋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鸡蛋下沉;(2)向水中撒入少许食盐,并轻轻搅拌,发现鸡蛋慢慢上升,停止加盐,鸡蛋悬浮在水中;(3)再继续加入食盐,发现鸡蛋继续上升,最后露出水面,漂浮在水面.师上述三种情况下,鸡蛋有几种状态?生:先下沉,接着开始上浮至悬浮(水中静止),后来又上浮至漂浮.师回答正确.那鸡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四种状态(下沉、上浮、悬浮和漂浮)呢?这就是物体的浮沉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进行新课】知识点1 漂浮、上浮和下沉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思考:(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学生观察现象并回答: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师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前)各受到什么力?生:浮力、重力.师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为什么?生:相等.因为V排相等,排开水的重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师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前面我们学习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当物体受到的力为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要发生改变.由此可见,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生:重力、浮力的大小关系.师回答正确,很棒!我们来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减小到与重力G物相等时,即F浮=G蜡,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物,物体上浮,最终漂浮,漂浮状态时,F浮=G蜡.(2)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物体下沉,最终沉底.板书:浮沉条件: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1)当F浮>G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2)当物体处于漂浮状态时,F浮=G物.(3)当F浮<G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底.师我们比较一下蜡烛、水、铁块的密度大小关系.生: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师刚才,我们向水中加入食盐,发现鸡蛋上浮.向水中加入食盐,水的密度变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增大,大于鸡蛋的重力,所以鸡蛋就上浮.由此可见,当物体的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上浮;当物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密度时,物体下沉.板书:从密度的角度分析物体的浮沉条件:(1)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2)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师下面请大家一起观察“盐水选种”的实验,并说说如何判断哪种稻谷米粒最饱满,为什么?教师演示实验:将一把稻谷撒入盐水烧杯中,一部分稻谷米粒沉入水底,一部分稻谷米粒漂浮在水面上.学生思考并回答:沉入底部的稻谷米粒最饱满,因为密度最大的稻谷沉入水底下,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而浮在水面上的稻谷干瘪不合格,密度较小.例题1 (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将两个小球放入水中,A球漂浮在水面上(部分露在水面以上),B球下沉至容器底(对容器底有压力).已知A、B两球体积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球所受浮力大于B球所受浮力B.A球密度大于B球密度C.A球的重力大于B球的重力D.A球所受浮力小于B球所受浮力解析:A球漂浮在水面上,B球沉入水底,显然,A球排开水的体积小于B 球排开水的体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A球所受浮力小于B球所受浮力;又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A球所受浮力等于重力,而B球下沉,说明B球的重力大于它所受的浮力,故A球的重力小于B球的重力,从密度的角度,可知A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B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故A球密度小于B球密度.答案:D知识点2 悬浮教师演示实验:将配制好的三杯不同浓度的盐水放在讲台上,各放入一个鸡蛋,其中一个鸡蛋漂浮、一个鸡蛋悬浮、一个鸡蛋下沉.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1)所受浮力与重力的比较;(2)物体的密度与盐水的密度大小比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1)漂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小于盐水的密度;(2)悬浮的鸡蛋,浮力等于重力,鸡蛋的密度等于盐水的密度;教师提示: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悬浮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自身的体积.(3)下沉的鸡蛋,浮力小于重力,鸡蛋的密度大于盐水的密度.教师强调:漂浮、悬浮是平衡状态,上浮、下沉是非平衡状态,沉底是平衡状态,但受到重力、容器底的支持力和浮力.例题2 (用多媒体展示)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个实心小球,放入水中后,甲球漂浮,乙球悬浮,丙球下沉,位置如图所示,则( )A.F甲<F乙<F丙B.ρ甲>ρ乙>ρ丙C.V甲<V乙<V丙D.G甲=G乙=G丙解析:三个小球质量相等,则有G甲=G乙=G丙;甲球漂浮,有F甲=G甲,ρ甲<ρ水;乙球悬浮,有F乙=G乙,ρ乙=ρ水;丙球下沉,有F丙<G丙,ρ丙>ρ水.综上可得,F甲=F乙>F丙,ρ甲<ρ乙<ρ丙.由于m甲=m乙=m丙,由ρ=m/V,可得V甲>V乙>V丙.答案:D【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浮沉条件,即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是上浮、悬浮还是下沉,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重力的关系.在现实生活、生产中,浮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通过加食盐改变水的密度实现鸡蛋由下沉变成上浮、悬浮,到漂浮在水面上这个演示实验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在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时,通过观察把体积相同的蜡块、铁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一个上浮,一个下沉.设问引导学生,将受力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理解了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浮沉各种状态比较。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浮力复习课》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浮力》复习课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3.理解物体浮沉条件,熟练掌握浮力的计算4.了解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1.阿基米德原理2.物体的浮沉条件难点:1.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2.浮力的计算复习过程:一、构建知识网络学生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

(学习要求:请自主完成,并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请把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1、定义:;方向:;1 压力差法:;2、大小 2 称重法:;③原理法:;④平衡法:;浮力3、浮力大小与有关①F 浮G 物ρ物ρ液上浮②F 浮G 物ρ物ρ液下沉③F 浮G 物ρ物ρ液悬浮4、浮沉条件④F 浮G 物ρ物ρ液漂浮5、应用①密度计:测仪器;原理:浮在液面物体,浮力等于重力②轮船:原理:排水量③潜水艇:原理:④气球和飞艇:原理物(六)直ft 中考F浮GG物F 浮<G 物下沉ρ 液=ρ 物F 浮=G 物F浮G悬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物F浮上浮ρ 液>ρ 物F 浮=G 物GF浮漂浮ρ 物与ρ 液F 浮与G 物图示ρ 液<ρ 物二、重点知识(一)浮力的定义判断: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的方向会不同()(二)浮力产生的原因判断:水中的桥墩、陷在淤泥中的物体都不受浮力的作用()(三)浮力的测量练习:如图所示,是物体浸入水中前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由此可知水对物体的浮力是N.(四)浮力的计算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练习:1、将一个木块放入装满水的容器中,静止后,测得溢出水的质量为100g ,则该木块此时受的浮力大小是N。

(g=10N/kg)2、一个石块,体积为20cm3,全部浸没在水中,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N (g=10N/kg)3、A、B、C 三个物体体积相同,在水中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三个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是()A.F A > F B > F C B、F C > F B > F AC.F B > F A > F CD.F A = F B = F C(五)物体的沉浮条件物1、(2017 •益阳中考)如图所示,将一长方体物体浸没在装有足够深水的容器中恰好处于悬浮状态,它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1.8N,下表面受到的压力为3N,则该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如将物体再下沉5cm ,则它受到的浮力大小为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力复习教案重点难点阿基米德原理、漂浮问题五规律、浮力的计算方法。

一、知识点回顾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力叫浮力。

_____________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I ---------------- ——— > p > p p < pp p = p p ----------- 物液液物物液物液、说明:(3)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都悬浮(或漂浮)。

的两块,则大块、小块 _________________ 则物3/,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p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的液体中,1F I浮G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漂浮上浮下沉悬浮=G< G F= G F> G F F浮浮浮浮—FF 浮浮GGG体密度为(2⑶p分析:F= G 贝U:p Vg =p Vg物浮排液2 p p = W/ V) •p =(液排液物3_ 悬浮与漂浮的比较③=G F相同:浮V=V;p =p不同:悬浮物物液排V<V >p;漂浮p物物排液。

p与p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与G或比较物浮液的液体中,示数为p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⑤/ (G-F)p则物体密度为:p =GF物,液面不变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 __________________ 。

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__________ : 5、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1)、内容:体受到的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g==G p V(2卜公式表示:F排排浮液、形状质量、有关,而与物体的体积、重力、排开液体的体积体的密度和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均无关。

浸没的深度液体(或气体) (3)、适用条件:•漂浮问题“五规律” :6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所受浮力相同;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浮力的利用:(1)、轮船: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单位t 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 m/p液;排开液体的重力G = m g ;轮船受到的浮力F= 浮排排m g轮船和货物共重G=m g。

⑵、潜水艇: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

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

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⑷、密度计: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浮力计算题方法总结:(1) 、确定研究对象,认准要研究的物体。

(2) 、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画出受力示意图,判断物体在液体中所处的状态(看是否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3)、选择合适的方法列出等式(一般考虑平衡条件)二、计算浮力方法:1、示重差法,就是物体在空气中的重与物体在液体中的重的差值等于浮力。

即G G F o浮液空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1:弹簧秤下挂一铁块,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4N,将铁块一半浸入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为3.5N,这时铁块所受的浮力是 ____________ N P: P水铁。

= ___________ 求浮力。

这是浮力的最基本的原理。

—F2、压力差法:应用F=F向下浮向上牛,如图所示:某物块浸没在水中时,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2.3 例2: 2.牛,方向为牛,则该物块受到水的浮力为—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5 _______________ o gV=G F=p 3、公式法排液液排浮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多大?若此物体有50cm3 将体积是例3310N/kg取g)kg/m10x—半浸在煤油中,它所受的浮力多大?(p =0.8煤油:如果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物体受重力和浮力4、受力分析法。

如果物体受三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则要分=G作用,且此二力平衡,则F物浮F析出重力和浮力以外的第三个力的方向,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同向时,则浮,当第三个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则=G+FF =G-F物3物浮的塑料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塑料块有一半露出水面。

200g:把质量是例4 g (取)10N/kg 1 求:()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2 ()塑料块的体积和密度?优秀教案名师精编=排水量(千克)X g 5、排水量法:F浮轮船的满载重量,一般是以排水量表示的,即是排开水的质量,船也是浮体,,就是船=0总,而排水量(千克)X g根据浮体平衡条件也得:船受到的总F 浮排开水的重,即是浮力,又是船、货的总重力。

6、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和浮沉条件解浮力综合题3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如果它只受浮力和重力两0.8dm:重例510N,体积为10N/kg )个力的作用,问:此物体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g 取的铜块放入水中时,它受的浮力多大?若将铜块放入890g例6:将质量是33g)(=13.6g/cm当铜块静止时所受的浮力多大?水银中,(p =8.9g/cm p,水银铜10N/kg )取、选择题所示,一阵大风吹来,、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伞面可能被“吸”,严重变形。

下列有关这一现象及其解释,正确的是 A •伞 面被向下“吸” B •伞上方的空气流速大于下方 •伞上方的空气流 速小于下方•伞上方的空气流速等于下方 DC 所示,有一种被称作“跟屁虫”支不力体2图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的保护神。

“跟屁虫”由一个气囊和腰带组成,两者之间由一根线连接。

正常 游泳时,连接线是松驰的,气囊漂浮着,跟人如影相随。

在体力不支等情况下, 可将气囊压入水中,防止人下沉,在此情况下 A.人的重力减小了 B •人所受的重力方向改变了三、课内练习:撑一把雨伞行走在雨中,如图的辅助装备是游泳安、如图气囊腰带题图第181图 __________ tC.气囊排开水的体积变小了D •气囊受到的浮力变大了3、物理小组制作的潜水艇模型如图4所示。

通过胶管A从烧5 图的关与FF 、一铁块浸没在海水时受到的浮力,浸没在清水时受到的浮力为 F ,则F52121 )系是(无法确定 <FC. F=FD. B. FAF>F 212 121)气泡所受到的浮力将如图,从小金鱼口中吐岀的小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6.不变 A .变大B.变小B.无法确定D.填空题二、,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其示数为15N1, ________ N 则该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____ N ,它排开的水重为10N 计的示数为,33. 当烧瓶处于如图所示就可使烧瓶下沉、上浮或悬浮。

瓶中吸气或向烧瓶中吹气, A 管吸气,烧瓶将会的悬浮状态时, 浮,它受到的浮力增大 D. 若从 B. 下沉,它受到的浮力减小A.上 上浮,它受到的浮力不变 C.下沉,它受到的 浮力不变3图所示,把一个苹果放入浓盐水中,苹果处于漂浮状态。

如果把水面以 5如图、4上的部分切去,则余下的部分( 无法判断C.刚好悬浮D. A.沉入水底B.仍然漂浮,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___ kg/m 金属块的体积是 __________ cm 33排开水的重__________ cm 一体积为50 cm,的鸡蛋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是. 2 N.它受到的浮力为力为当把这个物块的一部分浸没在水中时,称一物块,测得重为20N . 3 ;若把物块全部浸没在水16N弹簧秤的示数为,这时物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 N________ N.15N,这时弹簧秤的示数将变为中,物块所受浮力为3;__________ N它受到的浮力是200 cm 4.物体的体积为,将其二分之一浸没在水中时,_____________ N.全部浸没在水中时,被排开的水所受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⑴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a)实验所示,物重G= _____________ N.⑵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 _____ N. 2⑶当物体浸入水后,如(c)实验所示.将(c)实验与(a)、(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也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 ______________ N. 浮⑷该实验是通过为了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20杯、金属块、木块、细线、水及其他简单辅助器材。

第一小组:探究金属块的下沉条件。

实验中,他们用两种方法测量了物体受到的浮力:方法1:称重法。

测量过程及示数如图14 (甲)用弹簧秤在空气中到的重力是三、实验探究(甲)。

所示,则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N:阿基米德原理法。

测量过程与示2方法则排开水的体积为______ 所示,数如图(乙)gV可计算出浮力。

F= G=p mL, 根据排水浮排第二小组:探究木块上浮的条件。

要测量木你准备选用上述两方法中的块浸没时的浮力,,并简要说明操”)1”或“ 2方法___ (选填“ 作中还应采取的措施: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