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风俗习惯
南美洲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

南美洲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南美洲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丰富多样,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习俗。
本文将以巴西、阿根廷和秘鲁为例,介绍南美洲地区各国的传统宴会和饮食习俗。
一、巴西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其传统宴会和饮食习俗集合了多个地区的特点。
在巴西,人们热爱聚会,常常举办宴会庆祝特殊的场合。
1.巴西烧烤巴西烧烤,又称为巴西烤肉或者“夸莎斯科”,是巴西人最喜欢的传统食物之一。
它通常是用各种不同的肉类在炭火上烤制而成,例如牛排、猪肉、羊排和火鸡。
巴西烧烤必备的配料是“锡纸大薯”,一种用香蕉叶包裹着的土豆。
2.费低纳费低纳是巴西一道传统的宴会菜肴,是一种由黑豆、肉类(通常是猪手)和白米饭组成的菜肴。
它是巴西最重要的传统宴会食物之一,常常在节日和庆典上享用。
3.凉爽的巴西饮品巴西有许多受欢迎的凉爽饮品,如“卡普昂”(Caipirinha),它是由冰糖、柠檬和巴西蔗酒混合而成。
卡普昂以其独特的酸甜口感而闻名,是巴西人心爱的传统饮品。
二、阿根廷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阿根廷的饮食文化受到欧洲移民的影响,同时也保留了本土风味,宴会和节庆饮食具有丰富多样的特色。
1.阿根廷牛肉阿根廷是全球闻名的牛肉生产国,牛肉是阿根廷最重要和最常见的食物之一。
藏在每个阿根廷人心中的激情都与牛肉烧烤有关。
阿根廷人通常在传统的木炭烤肉架上慢慢烤制牛排,以保持其原汁原味。
2.恰拉烤肉恰拉烤肉是阿根廷的一道经典菜肴,它是由牛肉串、肋骨和脂肪丝组成的。
在恰拉餐厅,服务员会不断地将恰拉烤肉切成薄片,并在每个人的盘子上放置。
这种传统的服务方式使得宴会氛围更加热闹和亲密。
3.玛格丽塔鸡尾酒玛格丽塔鸡尾酒是阿根廷的一种受欢迎的传统鸡尾酒,它是由龙舌兰酒、酸橙汁和橙皮酒混合而成。
它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与阿根廷丰盛的美食相得益彰。
三、秘鲁的传统宴会与饮食习俗秘鲁是南美洲的美食王国,其宴会和饮食习俗受到土著文化和西班牙移民的影响,形成了独特且多样化的风味。
巴西有哪些风土人情

巴西有哪些风土人情巴西位于南美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
巴西人民热情好客,喜欢狂欢和音乐,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
本文将介绍一些巴西的风土人情。
首先,巴西人非常重视家庭和朋友关系。
家庭对于巴西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们通常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并且经常和亲戚一起聚会。
巴西人也非常看重朋友关系,他们常常会和朋友一起度过闲暇时光,一起参加派对或者野餐。
其次,巴西人有着热情奔放的性格。
他们热爱音乐和舞蹈,巴西的桑巴舞就是巴西人最喜欢的舞蹈之一。
每年的巴西狂欢节上,成千上万的人们聚集在街头,载歌载舞,狂欢庆祝。
巴西人也非常喜欢音乐,巴西的音乐文化非常丰富多样,包括桑巴、波萨诺瓦、苦味音乐等等。
第三,巴西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巴西人是肉食主义者,他们非常喜欢烧烤。
巴西烤肉被誉为世界上最好吃的烧烤之一,巴西人通常会在周末和朋友一起举办烧烤派对。
此外,巴西还有许多美味的传统食物,如费露查、阿奎蓉、椰子水等等。
巴西的饮食文化融合了南美、非洲和欧洲的特色,口味丰富多样。
第四,巴西人非常关注体育。
足球是巴西人最热爱的运动,巴西足球队也是世界知名的强队之一。
每当世界杯足球赛来临时,巴西人会疯狂支持自己的国家队。
此外,巴西人还热衷于其他体育项目,如排球、篮球和橄榄球等。
体育运动在巴西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了不同地区之间交流与竞争的媒介。
最后,巴西人有着丰富多样的宗教信仰。
巴西是世界上天主教盛行的国家之一,许多巴西人信仰天主教并积极参与教会活动。
此外,巴西还有众多的新教派别、异教以及原住民的传统宗教。
这种多元宗教的存在使得巴西社会散发着宗教的包容与多样性。
综上所述,巴西有着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巴西人注重家庭和朋友关系,热情奔放,喜欢音乐和舞蹈。
巴西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肉食和烧烤是其中的特色。
体育和宗教信仰也是巴西人重要的生活组成部分。
巴西的风土人情丰富多样,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巴西民俗

狂欢节
风俗习惯
巴西的风俗习惯与欧洲差不多。巴西人有时较拘礼,有 时又十分随和。初见面时,人们以握手为礼,然而亲戚 朋友彼此问候,也习惯拥抱、亲颊。不仅如此,就是对 完全不相识的陌生人也可以拥抱、亲颊。"社交"礼仪 的亲颊,是在两颊各亲一下。男女彼此亲颊问候,女人 与女人也习惯如此,然而在大多数社交圈中,黑人彼此 不兴这一套,而习惯握手,同时用左手在对方肩上拍一 拍。比较亲近的男士彼此习惯拥抱,在对方背上重重拍 打。不过,由于社会地位有高低,究竟谁该亲谁,其中有 微妙的区别。 巴西人毫不在乎在大众面前表露情感,他们慷慨好客, 到他们家里做客,酒杯里永远有酒,盘子与咖啡杯里永 远不空。
足球
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 足球是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 巴西人文化生活的主流 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 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 但更是文化。 但更是文化。巴西几乎人人都 是球迷,巴西人笑称“ 是球迷,巴西人笑称“不会足 球、不懂足球的人是当不上巴 西总统的, 西总统的,也得不到高支持 巴西人把足球称为“ 率”。巴西人把足球称为“大 众运动” 无论是在海滩上, 众运动”,无论是在海滩上, 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都有 人踢球。即使是在贫民窟, 人踢球。即使是在贫民窟,穷 人家的孩子也光着脚把袜子塞 满纸当球踢。 满纸当球踢。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 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 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 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 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 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 盛会。 狂欢节是巴西最大的节日,但最负盛名的当属里约热内卢的狂欢节。该 市狂欢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 长,场面之壮观堪称世界之最。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由于 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 味。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 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萨尔 瓦多狂欢节“国王”因瘦被罢黜
巴西节日习俗通用版

巴西节日习俗通用版巴西是一个充满热情和活力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节日习俗。
这些节日不仅反映了巴西人民的多元文化,也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庆祝的热情。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巴西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
1. 坎迪姆布鲁节(Carnaval)巴西的坎迪姆布鲁节是世界上最盛大的狂欢节之一,也是巴西最受欢迎的节日之一。
坎迪姆布鲁节通常在每年的2月份举行,为期四天。
人们会戴上五颜六色的服装和面具,参加大型游行活动,舞动着色彩斑斓的羽毛头饰,伴随着动感音乐,尽情庆祝。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比赛和竞技活动,如剧院表演、舞蹈比赛、音乐会等。
人们还喜欢在坎迪姆布鲁节期间参加热闹的街头派对,品尝当地的美食和饮品。
2. 圣约翰节(Festa Junina)圣约翰节是巴西最具民俗特色的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6月份举行。
这是一个传统的农耕节日,人们庆祝丰收和谢幕农田。
庆祝活动包括火焰跳跃、舞蹈、音乐和丰盛的美食。
人们会穿上传统的农民装扮,女性通常会打扮成卷发、配以彩色的头饰和围裙,男性穿着草帽、格子衬衫和牛仔裤。
圣约翰节的标志性活动是与朋友和家人一起围绕篝火跳舞,同时享用美味的传统食品,如可丽饼、糖果、瓜子等。
3. 圣诞节(Natal)巴西的圣诞节与世界其他地方的庆祝方式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12月24日晚上,许多巴西家庭会聚集在一起,共进晚餐,并在午夜时分庆祝圣诞到来。
人们会装扮成圣诞老人、圣诞树和其他角色,有些人还会进行歌舞表演。
当然,美食也是圣诞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西人常常会准备特别的圣诞晚宴,其中最流行的菜肴之一是巴西传统的烤火腿。
此外,在圣诞节期间,巴西的许多城市还会举办各种盛大的焰火表演和音乐会,吸引着游客和当地居民。
4. 独立日(Dia da Independência)巴西独立日是巴西历史上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于每年的9月7日庆祝。
这一天,人们纪念1822年巴西宣布脱离葡萄牙殖民统治,成为一个独立的帝国。
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

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礼仪是一种用来确定人与人或者人与事物关系的一种行为方式,往往传达一种情绪,如信任,尊重,臣服,祝贺等。
礼仪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对人,对己,对鬼神,对大自然,表示尊重、敬畏和祈求等思想意识的,各种惯用形式和行为规范。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1吉祥象征:蝴蝶一、社交礼仪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
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
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
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比如握拳礼,贴面礼,沐浴礼。
二、服饰礼仪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群。
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
三、餐饮礼仪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欧式西餐。
因为畜牧业发达,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类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产黑豆占有一席之地。
巴西人喜欢饮咖啡、红茶和葡萄酒。
四、习俗禁忌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笑话、趣文等等。
与巴西人打交道时,不宜向其赠送手帕或刀子。
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看来是非常下流的。
巴西礼仪及风俗习惯2巴西人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最常用的礼节是微笑和施握手礼。
在相见时,往往以拳礼相互表示问安和致敬(行此礼要先握紧拳头,然后向上空伸出姆指)。
巴西人在与亲朋好友、熟人或情人之间相见时,大多都习惯施拥抱礼或亲吻礼。
妇女之间最常用吻礼(在施礼时要脸贴脸用嘴发出接吻的吻声,以此来舒发她们的`亲热之情,但她们虽吻而嘴却不接触脸)。
语言礼仪:记住,葡萄牙语是巴西的通用语言。
称谓与问候:巴西人不以表露感情为羞,在马路上也会相互拥抱。
男人与女人见面和分手时一般总是握手为礼。
妇女们相遇时,交换亲吻的方式是脸颊相贴,空吻一下。
与一小群人告别时,必须与在场的人一一握手。
巴西的习俗礼仪

巴西的习俗礼仪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巴西的习俗礼仪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网,范文,礼仪,习俗,巴西,,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涉外礼仪中查看更多范文。
(1)社交礼仪从民族性格来讲巴西人在待人接物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二。
一方面,巴西人喜欢直来直去,有什么就说什么。
另一方面,巴西人在人际交往中大都活泼好动,幽默风趣,爱开玩笑。
目前,巴西人在社交场合通常都以拥抱或者亲吻作为见面礼节。
只有十分正式的活动中,他们才相互握手为礼。
除此之外,巴西人还有一些独特的见面礼。
其一,握拳礼。
其二,贴面礼。
其三,沐浴礼。
(2)服饰礼仪在正式场合,巴西人的穿着十分考究。
他们不仅讲究穿戴整齐,而且主张在不同的场合里,人们的着装应当有所区别。
在重要的政务、商务活动中,巴西人主张一定要穿西装或套群。
在一般的共公场合,男人至少要穿短衬衫、长西裤,女士则最好穿高领带袖的长裙。
(3)餐饮礼仪巴西人平常主要吃欧式西餐。
因为畜牧业发达,巴西人所吃食物之中肉类所占的比重较大。
在巴西人的主食中,巴西特产黑豆占有一席之地。
巴西人喜欢饮咖啡、红茶和葡萄酒。
(4)习俗禁忌国花:卡特兰吉祥象征:蝴蝶适于谈论的话题:足球、笑话、趣文等等。
与巴西人打交道时,不宜向其赠送手帕或刀子。
英美人所采用的表示“oK”的手势,在巴西看来是非常下流的。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
谢谢支持!。
巴西节日习俗

巴西节日习俗巴西,这片多彩的南美洲热土,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国家。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热衷于庆祝各种节日。
巴西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深植于人们的生活中,展现出独特而文化多元的魅力。
以下将为你介绍巴西几个著名的节日习俗。
1. 坦博祭(Carnaval)坦博祭,又称为巴西狂欢节,是巴西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盛大、最热闹的狂欢节之一。
坦博祭通常于每年的2月末至3月初举行,为期5天。
整个城市将被装饰成五彩斑斓的焰火,大街小巷弥漫着狂欢的气氛。
在坦博祭期间,人们身着盛装,戴上面具,尽情舞动身姿。
游行队伍由巨大的花车带领,参与者载歌载舞,跳跃和喧闹。
巴西的街头巷尾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音乐、舞蹈和美食充斥在每个人的生活中。
这是一个让人彻底享受快乐和放松的时刻。
2. 聖約翰節(Festa Junina)聖約翰節,又被称为巴西的“圣诞节”,是一个类似于乡村音乐会的庆典。
它通常在每年6月底或7月初举行,庆祝夏季的到来。
聖約翰節源于葡萄牙的宗教节日,但如今已演变成一个展示巴西农村文化的盛大庆典。
在聖約翰節期间,人们会打扮成农民或农村居民的服饰,举行各种活动,例如舞蹈、音乐、食品摊位和游戏。
最引人注目的是“跳火”活动,人们围绕营火跳舞,以期借此驱走邪恶灵魂,迎来好运和丰收。
聖約翰節通过其独特的乡村氛围和活力,吸引了国内外大量游客的目光。
3. 巴西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巴西独立日是巴西最重要的国庆节日之一,庆祝巴西于1822年9月7日从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
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
巴西独立日的庆祝活动常常包括盛大的游行、音乐会、烟火表演和颁奖典礼。
人们会穿上绿黄色的巴西国旗服装,庆祝节日的同时也表达对国家的认同和团结。
4. 圣诞节(Natal)虽然巴西是一个以炎热气候而闻名的国家,但圣诞节对于巴西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如此重要的节日,就像其他大部分基督教国家一样。
巴西文化习俗

礼仪
巴西人在接受别人送礼时,总习惯当着送礼者的面 打开礼品包,然后致以谢意。 他们买礼品时,首先要把原来包装的纸剪掉一点。 他们认为包装纸是管运气的,不要把别人的好运气 带走。 巴西印第安人区流行着一种奇特的礼节。客人来访 第一件事就是请他们洗澡,洗的时间越长,就越表 示对主人的尊敬。
巴西文化习俗
目录
文化
• 饮食文化
习俗
• 交际
禁忌பைடு நூலகம்
• 日常禁忌
经济
• 顺差增大
• 服装文化
• 传统节日 • 宗教信仰
• 礼仪
• 婚姻 • 偏好
• 数字禁忌
• 手势禁忌 • 颜色禁忌
• 走自己的 路
• 自然资源 • 面临挑战
• 送礼禁忌
饮食文化
烤肉是巴西人最喜欢吃的风 味菜之一。
在饮食上巴 西以大米为 主食。 以麻辣出名——大多数巴西人 都爱吃红辣椒。 巴西人比较喜欢 喝浓咖啡。
谢谢!
服装文化
巴西的男子平时穿短裤和衬衫,但是上班或参加社 交活动则必须衣冠楚楚。 对于女士,在穿着上则没有严格的限制,她们通常 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裙装。 巴西的黑人妇女习惯上身 穿短上衣,肩披又长又宽 的围巾,下身穿肥大的花 裙。她们喜欢戴手镯,并 在腰带上系上许多垂饰。
传统节日
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 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 每年二月的中旬或下旬举行三天。尤 以里约热内卢狂欢节为世界上最著名、 最令人神往的盛会。里约热内卢狂欢 节以其参加桑巴舞大赛演员人数之多, 服装之华丽,持续时间之长,场面之 壮观堪称世界之最,有“地球上最伟 大的表演”之称。
宗教信仰
巴西人大多数信奉天主教,另外也还有少部分人信奉基督 教新教、犹太教以及其他宗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假日与休假:巴西法定带薪年假30天/life/2007-11/14/content_7069188.htm2007年11月14日07:48:45 来源:新华网新华网里约热内卢11月12日专电(记者杨立民徐涛)早在1943年,巴西就颁布《劳动法》,规定员工每年享有30天的带薪休假,不论保姆还是保安都不例外。
卢西亚诺是一名普通保安。
他告诉新华社记者:“只要你不随便缺勤,一年就有30天假期。
这是我们劳动者的法定休息权利。
”卢西亚诺说,除法定的带薪假期之外,他所在的保安公司每逢周末和法定节假日都会调整工作时间,安排员工轮休。
在岗人员因此在周末和节假日需要每天多工作几个小时,但能领到加班补贴。
巴西格力公司售后服务主管彭志刚说,外资企业也必须严格遵守巴西的带薪休假规定。
员工不论工龄长短,只要工作满12个月就能带薪休假30天。
根据巴西法律规定,休假员工不仅当月工资分文不少,还能领取相当于月工资三分之一的休假补贴。
彭志刚说,在他主管的部门,每月都有两名员工休假。
巴西设有联邦、州和市三级劳动法院,专门处理劳资纠纷。
法院的裁决往往有利于员工,因此巴西有老板怕员工的说法。
莫妮卡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
她说,巴西公司无论大小都不敢削减员工的法定福利,因为如果被告上劳动法院,不仅要悉数补偿员工,还会受到重罚,老板甚至可能因此被判刑。
不过,小公司在休假方面可以灵活处理。
比如,如果员工放弃休假,公司会多发放一个月的工资和休假补贴。
由于巴西节假日较多,她手下多数员工都愿意“出售”带薪假期以增加收入,公司因此不必增加人手,对双方都有利。
据了解,很多巴西企业都在员工自愿基础上,以双倍工资换取员工假期。
但是,巴西《劳动法》明确禁止员工全部“出售”自己的带薪假期,要求员工每年至少要把假期的三分之一用于休息。
如果员工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得到执行,政府主管部门将参照当地工资标准处罚雇主。
巴西农牧业等季节性强的行业通常利用生产淡季安排员工休假。
前几年巴西汽车工业不景气时,一旦新车库存超过市场需求,各大汽车生产厂家就停产集体放假。
巴西有公历新年、国际劳动节、独立日、万圣节、共和国日和圣诞节等8个全国性的法定节假日,每个法定节假日休息1天。
有的州和市还自行设立地方性节假日。
在巴西,如果法定节假日正巧赶上周末则不予补休,但如果遇上周二或周四,很多企业和机构往往采取与周一或周五“搭桥”的方式,让员工享受一个长假期。
从长假前一天的傍晚开始,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就会因人们开车外出度假而出现严重的交通拥堵,出城路上的汽车往往绵延数十公里,巴西各地主要机场和车站也人满为患。
鉴于每次长假都是交通事故高发期,交管部门会事前广泛宣传交通安全常识,假期增派警力加强道路巡逻,及时播报交通信息,假期后还会发布交通事故统计数据。
作为“足球王国”,巴西还有一种特殊假日,那就是世界杯期间的国家队比赛日。
每逢巴西队比赛,巴西机构和企业可以自行决定是否让员工提前下班或干脆不上班,全天放假让员工看球的机构和企业不在少数。
巴西公众假期巴西的狂欢节闻名全球巴西节假日较多,因为除了国际公认的节假日外还有不少宗教节日主要有:1月1日,元旦;2月份,狂欢节(一周);4月2日,耶稣受难日;4月21日,巴西民族独立运动日;5月1日,国际劳动节;6月3日,圣体节;9月7日,国庆节(即独立纪念日);10月12日,圣母显灵节;11月2日,万圣节(即亡人节);11月15日,共和制纪念日;12月25日,圣诞节。
巴西狂欢节巴西狂欢节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狂欢节,有“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之称。
狂欢节在复活节前47天(一定是星期二),而复活节是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由于这一因素,导致了每年狂欢节的日期不确定性,一般在二月的中旬或下旬,狂欢节的活动从狂欢节那天的前三天(星期六)就开始了,每天晚上进行,接连举行三天。
在巴西的狂欢节上,每个人都不愿表现自我,而是想成全别人。
有的男人希望自己拥有女性的特征;而有的平时内向的女人则大跳狂热的舞蹈,尽量地模仿他人的敏捷和有力动作。
狂欢节中常常出现“易装癖”,这是历史的产物。
巴西狂欢节对女性化的狂热程度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神往的盛会。
相传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始于19世纪中叶。
最初,狂欢节的规模不大,仅限于贵族举行的一些室内化妆舞会,人们戴上从巴黎购买的面具,尽情地欢乐。
1852年,葡萄牙人阿泽维多指挥的乐队走上了街头。
随着节奏明快的乐曲,不管是黑人还是白人,也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
阿泽维多的这一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狂欢节成了大众的节日。
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最早并没有固定的场所,全市各主要大街上都是桑巴舞表演的舞台。
由于狂欢节时值盛夏,天气炎热,游行活动都在夜晚进行。
从20世纪70年代起,各桑巴舞学校建议在市内修建一座桑巴舞赛场,用于狂欢节活动。
1983年,曾设计巴西新首都巴西利亚等工程的著名工程师奥斯卡·涅梅耶尔亲自设计,6万名建设者齐心协力,仅用了117天,就建成了一座能容纳数万观众的桑巴舞赛场。
从此,里约热内卢狂欢节就有了固定的场所。
在巴西的狂欢节中,巴伊亚州首府萨尔瓦多市的狂欢节独具特色。
由于巴伊亚人不愿将狂欢节市场化,所以这里的狂欢节得以保持它的原汁原味。
此外,在音乐方面,巴伊亚是全国最发达和最重要的地区,这里到处充满了音乐和舞蹈,它是巴西传统和狂欢节精神最真实的体现。
今年,阿根廷、委内瑞拉正式向国人开放旅游。
至此,包括巴西、智利、乌拉圭在内,国人可以畅游南美五国。
最热辣的狂欢节、最原始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最壮美的伊瓜苏大瀑布、最有动感的活冰川、落差最高的天使瀑布、最神秘的复活节岛“莫埃”石像……南美,这片地球南端壮美、原始、野性的大陆,终将会成为国人游走的热土。
最热辣的巴西狂欢节巴西狂欢节每年2月中、下旬举行,桑巴舞是狂欢节上的主旋律。
最著名的要数里约热内卢狂欢节,每年都吸引全世界将近10万观众前往观看。
狂欢节上,你尽可放下矜持,随同狂欢队伍热舞。
此外,“易装癖”也是狂欢节上的一大特色,男人们穿着极暴露的女人服装跳着热辣、激情的舞蹈,女人们则穿着男装,学着男人的粗犷……人们忘却自己,尽情释放。
在巴西最大的海港城市里约热内卢,海滨分外迷人,这里是欧美旅游者的度假天堂。
最著名的要数长达8公里的科帕卡巴纳海滩,海滩上建有数十个风情各异的小酒吧,不管是坐在酒吧里悠闲地品一杯烈酒,还是躺在松软的海滩上晒太阳,都会是一种享受。
巴西狂欢节历史及其简介桑巴舞动沧桑历史在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里,狂欢节节期从主显节直至四旬斋开始那天。
巴西的狂欢节节期则是指四旬斋开始前的三天。
里约热内卢最早的狂欢节游行并无音乐节奏亦无旋律,而只是狂喊和狂笑,以及疯狂地互相投掷液体和物品。
有一年狂欢节,一些葡萄牙人把大鼓和几个小鼓带到大街上敲得震耳欲聋,把大群人吸引到街上。
这大概可以说是狂欢节的起始。
后来渐渐形成了一些装束、化妆雷同的团体上街狂欢游行,其中也有不少是黑人。
这些黑人团体把非洲音乐舞蹈开始引入狂欢节。
巴西狂欢节上的桑巴皇后桑巴舞的加入是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的重要里程碑。
专家们一般认可,桑巴一词源于非洲安哥拉金彭杜语中的“森巴”,意指肚脐。
森巴是金彭杜部族流行的一种肚皮舞,由非洲黑奴带进巴西,最早在巴西第一个首都、现东北部巴伊亚州的首府萨尔瓦多一带传播。
森巴舞又以“圈舞”闻名,因为跳舞时人们围成一个圈子,先有一个舞者进入圈内,以肚皮示意选择一个异性舞伴,两人在狂烈的打击乐伴奏下狂舞一曲。
之后,第一个舞者退出,被邀入圈的那个舞者又以同样方式挑选另一位异性同舞,如此循环,直至人人都跳一回。
但今日桑巴并非就是昔日森巴。
据考证,在1870至1880年左右,在里约热内卢非洲黑人聚居的街巷内,出现了一种主要受到非洲巴图克舞影响的市井舞蹈,节奏迅疾,舞步狂放,颤臀旋体,令人目不暇接。
那一带盛产一种源于非洲的葫芦科植物,其果实可食,深受民众喜爱,俗名“玛西舍”,故这种舞蹈渐以玛西舍之名传播开来。
19世纪末,不少巴伊亚黑人移居里约热内卢,把森巴舞带到黑人聚居区,森巴和玛西舍相互渗透、融合,渐渐形成今日桑巴,而桑巴一词也于20世纪初取代了玛西舍的称谓。
在此前后,一些音乐家开始频频光顾这些街区的桑巴舞聚会,从桑巴音乐中吸收灵感创作出大量桑巴舞曲,向全社会传播桑巴,让桑巴走出了市井。
不久,里约热内卢出现了最初的狂欢节桑巴舞游行。
20世纪20年代末,第一个桑巴舞学校——“让人说话”在黑人聚居区诞生,这个团体最早在配备巴西大鼓、长鼓、手鼓、高音鼓等乐器的桑巴乐队伴奏下,进行狂欢节游行表演。
随后,曼格拉、波特拉和萨格罗等历史上最有名的桑巴舞学校相继成立。
随着桑巴作为巴西本土音乐和舞蹈而闻名于世,桑巴舞学校也逐渐享誉全球。
桑巴舞学校的相继出现使狂欢节桑巴舞游行大赛顺势盛行起来。
1934年里约热内卢桑巴舞学校联盟成立。
最初的桑巴舞游行在被称为桑巴摇篮的黑人聚居区十一广场举行。
狂欢节桑巴舞游行中,各学校的桑巴舞均有一个情节或者主题,因此叫主题桑巴。
上世纪60年代,主题桑巴出现一次革命,即所谓历史边缘人物——那些从未登上历史大雅之堂或者史书着墨不多的人物,也成为主题,包括民间崇拜偶像在内。
有的则把贫民社区所关注的问题也搬上桑巴舞场。
1984年,由巴西最著名的建筑师尼梅尔设计的里约热内卢桑巴舞场落成,从此这里年年成为吸引全球目光的巴西狂欢节桑巴舞游行的大本营。
这是狂欢节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是狂欢节桑巴舞游行演出商业化的标志性事件。
桑巴舞场有八百米长看台,分成不同的区,设贵宾席、包厢、普通看台等。
桑巴舞学校开始拥有谈判权利,通过联盟与媒体谈判电视转播权。
狂欢掀起举国热情桑巴舞场在每年狂欢节前的一两月内,就已充满狂欢气氛,几乎每周周末都有桑巴舞学校举行预演,虽不穿戴服饰,但也是热闹非常。
在狂欢节前后约一周内,则是狂欢高峰期。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特级学校的游行大赛,演出两个通宵,最后获得前六名的学校还要举行一次大汇演。
每个学校差不多都维持一个六百人左右的职员群,都是各种专业人员,每年从5月起就着手筹备狂欢节,8月确定桑巴舞游行主题,然后根据选题策划和编制表演脚本,制作彩车、道具和服饰,举行演练、彩排,大半年内忙忙碌碌、欢欢乐乐,直至次年狂欢节。
过去各个学校都是在临时租用或搭建的大棚中制作彩车、服饰、道具等狂欢节用品。
2006年,里约热内卢建成了著名的“桑巴城”,占地九万平方米,为14个特级桑巴舞学校建设了各自的制作“大棚”。
今年,这14个特级学校相继在桑巴城内建设彩车、制作服饰现里约热内卢共有约四十个桑巴舞学校,其中14个为特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