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

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

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一、前言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是针对我国著名的地质遗迹——周口店遗址进行的实地考察和研究的总结。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周口店遗址的地质特征、地貌形态、化石分布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提高自己的地质知识和实践能力。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实习时间为期一周,自2021年6月10日至2021年6月16日。

三、实习内容1. 地质地貌观察:通过对周口店遗址的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岩石类型等特征。

2. 化石采集和研究:在实习过程中,采集了大量的化石样本,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研究。

3. 地层分析:根据化石分布和地质构造,对周口店遗址的地层进行了分析和划分。

四、实习成果和收获1. 地质地貌观察: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周口店遗址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括褶皱、断层等现象。

地貌形态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等。

岩石类型主要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2. 化石采集和研究:采集了大量的化石样本,包括鱼类、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等。

通过对化石的研究,了解了不同物种的生存环境和演化过程。

3. 地层分析:根据化石分布和地质构造,将周口店遗址的地层划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地层主要包括寒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中生代地层主要包括侏罗系和白垩系,新生代地层主要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

五、实习体会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工具等设备,掌握了地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对周口店遗址的地质特征和演化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实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化石采集和研究中,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未能对所有采集到的化石进行详细的分类和研究。

在地质地貌观察中,对一些地质构造和地貌形态的解释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总之,本次实习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了地质学的知识和技能。

周口店生产实习报告

周口店生产实习报告

周口店生产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为了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我选择了华北科技学院地质工程专业进行学习。

在此基础上,我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周口店野外生产实习,以提高自己在地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参加了实习动员大会,了解了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如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层岩性的识别、地质图的编制等。

此外,我们还准备了实习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如地质罗盘、放大镜、样品袋、测量仪器等。

2. 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来到了北京市房山区的周口店实习基地。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工作:(1)地质观察:我们沿着预定的路线进行了地质观察,观察了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并记录了相关的观测数据。

(2)地质测量:我们使用地质罗盘和测量仪器进行了地质测量,包括测斜、测距、测高程等,以确保地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采样:我们在观测和测量的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进行了采样,以便后续的实验室分析。

(4)地质图编制:根据观测数据、测量结果和采样信息,我们编制了地质图,揭示了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地质结构特征。

3. 实习成果通过两周的实习,我们完成了预定的实习任务,取得了以下成果:(1)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了解了地质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学会了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工程专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收获颇丰。

首先,我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密切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将所学的地质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我是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参加为期两个月的实习项目。

这次实习将我派往北京周口店进行地质勘探和研究。

下面将详细介绍我的实习经历和所得到的收获。

二、实习目标与任务在北京周口店的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是参与地质调查和采样工作。

具体任务包括:1. 调查周口店附近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了解地质历史和环境背景;2. 进行实地采样,获取不同地层的岩石、土壤和化石样本;3. 进行实验室分析,对样本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行测试和研究。

三、实习过程1. 地质调查在实习开始之前,我首先参观了周口店的地质陈列馆,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重要的地质遗迹。

然后,我使用地质图和导线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地质构造和地表特征,以确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

2. 采样工作根据实地调查结果,我对周口店周边的不同地层进行了采样工作。

在采样过程中,我非常小心地使用工具和标本袋,以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采样范围包括不同地貌类型的土壤、断层附近的岩石和河床沉积物等。

3. 实验室分析采样结束后,我将样本带回实验室进行详细的分析。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化学分析仪器,我研究了样本的矿物组成、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

这些实验结果对研究周口店地质历史和演化过程非常重要。

四、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1. 实地调查的重要性:只有亲身感受地质现象和地貌特征,才能更好地理解地质过程和演化历史;2. 采样技巧的掌握:合适的采样方法和工具能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3. 实验室分析的技能提升:学会使用不同的分析仪器和技术手段,能够更精确地研究地质样本;4.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其他实习生和相关专业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五、实习感想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实践应用。

通过亲身参与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我对地质研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实习也帮助我锻炼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周口店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地貌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根本训练。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地质地貌现象,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实习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6月5日周口店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公里,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实习区域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区的过渡地带,地貌形态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类型。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1. 野外地质观察与记录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入周口店地区的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貌部位,观察地质现象,记录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要素。

通过观察不同地貌部位的地质现象,了解了地貌与地质之间的关系,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知识的理解。

2. 地质填图在实习期间,我们按照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对实习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填图。

通过填图实践,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对地质地貌现象的认识。

3. 地质构造分析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实习区域的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断层等。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析了这些地质构造的形成机制和发展演化过程,加深了对地质构造学知识的理解。

4. 岩矿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大量的岩石标本,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岩矿鉴定。

通过鉴定不同种类的岩石,提高了对岩石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对地质地貌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地貌现象,掌握了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也锻炼了我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总之,周口店地质地貌实习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实践活动,使我们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和拓展地质地貌知识,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第1篇: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北京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地点:北京周口店房山区日期:2013年6月9号—13号老师:陈亚恒、文宏达、赵文廷、王树涛学院:国土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01班学号:2010114020115 姓名:刘孟寒日期:2013.6.30目录第一部分:绪言3 3.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3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4 上午……..4 六月十号……..6 下午……..12 下午23第2篇: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6月10日上午7点,能源资勘一二班两个班级的同学集中在地大水房前,开始了本次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共计有4个实习点。

实习点一:⌝在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公路旁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铁路边即为我们的第一个实习点,为中元古界大红峪组砂岩。

岩层倾向北东,产状2°⌝顺着铁路行往北西向大约走150米,可清楚看到一较为大型的褶皱,岩石组成仍为大红峪组砂岩。

其轴面倾斜,粗略测得产状为335 在看完褶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了大致200米,到达一节理发育的观察点。

该处的节理呈现共轭“X”型,且产状较为稳定、平直并延伸较远,判断其为剪节理,密度为5条/米。

测得两组节理面产状为278在此实习点的最后,有一处明显的不对称波痕发育。

测得岩层产状为342不深,为波浪能够打到的浅海。

由于岩层倾斜,故应当后期经过构造作用。

图二为其素描图。

实习点二:该实习点位于磁家务水泥厂内。

主要的观测内容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岩等。

在水泥厂的深部,有一明显的断层,其各部分特点与分界均较为明显。

图三为其素描图。

断层的上盘为完整连续的大红峪组砂岩,与实习点一相同,但由于风化作用,导致该点部分褪色。

测得断层面产状倾向为68°,倾角为52°。

往左侧可见碎裂岩发育,原岩被断层研磨的较细,但在岩性上任然存在连续关系,且断裂带较宽,根据目测,判断该处整个断裂带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其间可观察到断层角砾、断层泥等典型的产物,其中断层角砾岩部分绿泥石化、千枚化,且分选、磨圆都很差。

工程地质周口店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周口店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周口店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我对工程地质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培养我在实际工程中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我参加了本次周口店工程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地质情况,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实习地点及交通位置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实习区交通便利,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线途径实习区。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第一日,我们在导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习区附近的地质地貌景观,了解了实习区的地质背景、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基本地质情况。

通过实地观察,我对地质构造、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实习第二日,我们学习了地质勘探方法,包括钻探、槽探、洞探等。

在实际操作中,我掌握了勘探工具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各种勘探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实习第三日,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测量实习,学习了罗盘仪、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和技巧。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因素进行合理布设测量点,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和成果绘制。

4. 实习第四日,我们参观了实习区附近的工程建设现场,了解了工程地质在实际工程建设中的作用。

通过与现场工程师的交流,我深入了解了工程地质在项目前期选址、设计、施工及赛后评估等方面的重要性。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工程地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质勘探方法和测量技巧。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对我今后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工程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只有充分了解地质情况,才能确保工程的安全、经济和环保。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周口店野外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次实习于2023年进行,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实习区。

实习任务包括地质填图、剖面图绘制、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等。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为实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实习期间,我们携带了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工具,以及野外实习所需的生活用品。

2. 实习内容(1)地质填图我们在实习区域内进行地质填图,通过观察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记录各项数据,并绘制地质填图。

在填图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剖面图绘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通过实地观察地层岩性、构造特征,详细记录剖面图上的各项数据,并绘制出准确的地质剖面图。

(3)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我们在实习区域内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如褶皱、断层、岩脉等,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质现象的特征,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的理解。

3.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完成了地质填图、剖面图绘制和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等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收获(1)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2)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2. 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够深入,野外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等。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分析报告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分析报告

地大北京周口店实习报告作者: 日期: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目的意义第二节:工作区自然地理概括第三节:工作区前人工作情况及文献第四节:实习组队人员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概况第一节:地层第三章:区域地质构造第一节:变质核杂岩构造第二节:褶皱第三节:节理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一节:基地演化阶段第二节:盖层发展阶段第三节:板块造山阶段第五章:矿产第六章: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和质量评述第一节:地质填图的工作方法第二节:质量评述第七章:结束语第一章绪论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填图实习是在学过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

二、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一张坊、天桥一房山等干线与北腎白口沙tA>1*•:此 ill护耳」1店 5三赛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图0_1周I 」店实习基地交迪位置图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 7〜8月份,年降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一一周口河, 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雨量约650〜700mm 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 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库。

为中高山区。

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一丘陵外,大部利(附《周口店地区交通图》)。

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口店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其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所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地质学与土壤学联系的认识,为学好土壤学打基础。

此外,此次实习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为以后的教学及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习要求1、认识实习中所见到的有代表性的三大类岩石2、建立实习中建立观察过的地层顺序3、学会认识分析地层构造的一般方法4、观察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并与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起来5、初步掌握罗盘、地形图的使用方法,学习作野外记录6、认识山地、丘陵、河谷、岩溶的地貌形态7、了解各种岩石类型、地貌与土壤形成的关系8、编写简要的实习报告,分析和总结野外观察的地质现象三、实习工具工具包、放大镜、地质罗盘、地质锤、小刀、铅笔、30m测尺、稀盐酸、地质图四、实习区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天桥—房山等干线与北京市相通;周口店到各实习场所均有乡村级公路通行,故交通十分便利。

区内有一条季节性河流——周口河,位于西侧;在东侧有牛口峪水库。

该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邻接处,属北京西山的一部分。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本区属大陆性气候,温度变化较大,雨季主要在7~8月份,年降雨量约650~700mm。

冬季寒冷,从11月份至次年2月份常有大雪封山。

周口店及其邻区的工矿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其次是煤矿,另外,水泥、石灰、大理石、花岗岩、耐火材料等也很闻名。

区内农作物平原区以小麦、玉米为主;丘陵山区以杂粮为主;山口河滩多种植苹果、梨、杏、李、酸枣、核桃、柿树,除了供给本区外,还供应北京市区。

周口店地区及其附近旅游业也较为发达,除了着名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北京猿人洞”外,还有石花洞、云水洞、十渡以及野三坡等。

五、实习内容(一)岩石篇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和火山岩,在实习区内只有侵入岩。

房山岩体是周口店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侵入岩体,在牛口峪水库有“灯泡岩体”,在一条龙东山口有“龙眼花岗岩”。

本次实习区内的侵入岩,主要观察了石英闪长岩(δο5)石英闪长岩石英闪长岩(δο5)主要在实习区北西方向,面积大概0.78 km2。

在实习区内主要出露于高地采石场和官地村北西方向。

细粒石英二长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岩体的边缘,在图区西北高地至东山口,官地村西北部出露,出露面积约0.36 km2。

另外根据观察,石中黑点为捕虏体,它和岩石的接触关系为侵入接触。

其判断理由:(1)岩体边部有边缘带和冷凝边发育定向组构(2)围岩中有从岩体伸出的岩脉。

其为:线型的裂隙式。

中粗粒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在地形图的北部,东山口-官地村一带,出露面积大概1.2 km2,占房山岩体出露面积的96%以上。

综述:在高地采石场出露的石英闪长岩(δο5)中可见大量大小、形状不同的包体。

其成分以基性暗色矿物为主且与围岩物质组成类似,可能为冷凝过程中从围岩中析离并提前结晶形成的。

在石英闪长岩中有明显的定向排列。

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是在区域变质作用下所形成的一套变质岩系。

周口店地区区域变质岩系主要有板岩、千枚岩、变质砂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

板岩板岩为低级变质岩,具有完好平行面理,岩石中普遍见有变余粉砂—泥质结构及变余层理构造。

分布状况:含黄铁矿压力影板岩——在太平山南、北坡本溪组地层中有钙质板岩——在黄院东山梁和一条龙的景儿峪组含孔雀石薄膜板岩——在黄院东山梁徐庄组的顶部有出露炭质板岩——出露于太平山、大砾岩山一带的太原组千枚状板岩——主要分布于黄院东山梁及拴马庄桥及一条龙—骆驼山—牛口峪水库一带的下马岭组及寒武系中千枚岩岩性为灰绿色、厚度变化较大、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此套千枚岩中夹少量板岩,地层遭受一定程度的变质作用。

千枚岩层面上可见丝绢光泽,其间的磁铁矿矿物颗粒呈不定向排列。

实习区内主要分布于一条龙下马岭组(Qbx)中。

岩性为灰黄色,显微鳞片变晶结构,千枚状构造。

变质砂岩灰色,微晶状组织,是由砂岩经过轻度变质而形成的。

颗粒大,看得十分清楚,是变质岩中颗粒较大的,摸起来感觉非常坚硬。

分布状况:变质石英砂岩——一条龙——骆驼山——山顶庙——房山西一带的长龙山组(Qbc)下部中变质岩屑砂岩——太平山南坡、北坡变质砾岩——太平山南坡、北坡片麻岩片麻岩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石英、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长石多于石英。

在实习区内主要分布于官地村附近,代表岩石类型为黑云母斜长片麻岩。

大理岩由碳酸盐岩经区域变质作用或形成。

主要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此外含有硅灰石、滑石、透闪石、、斜长石、、方镁石等。

具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有时为条带状)构造。

通常白色和大理岩居多。

分布于黄院东山梁景儿峪组中下部实例分析:姜石——采于黄院沟口描述:土块形状。

土黄色或浅灰色,肉眼见不到解理。

不透明,土状光泽。

表面浅凹凸不平,并具裂隙。

体质重,质坚硬,可砸碎,断面呈颗粒状,色较深,并可见结核状类圆形迹痕或灰白色结晶层。

具土腥气。

遇冷稀盐酸强烈起泡,据判断反应程度应为“++”。

角岩——采于磨盘山描述:灰绿—灰褐色。

块状构造,隐晶变晶结构。

不与盐酸反应,比较致密,坚硬,硬度大于6。

色泽呈土状光泽。

砂质泥岩——采于磨盘山描述:其由微小矿物组成,粒径小于0.05mm,具有页状或薄片状层理,用硬物击打易裂成碎片,透水性很差。

其断口较沙质泥岩粗糙,用手搓的话,具有很强砂感。

沉积岩沉积岩, 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积岩,但如果从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个岩石圈算,沉积岩只占5%。

沉积岩主要包括有页岩、砂岩、石灰岩等。

1.页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或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粘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但其中混杂有石英、长石的碎屑以及其他化学物质,根据其混入物的成分,可分为: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硅质页岩、炭质页岩、黑色页岩、油母页岩等主要分布于:164高地,大东坡2.砂岩由石英颗粒(沙子)形成,结构稳定,通常呈淡褐色或红色,主要含硅、钙、黏土和氧化铁。

主要由砂粒胶结而成的,其中砂里粒含量要大于50%。

绝大部分砂岩是由石英或长石组成的。

主要分布于:一条龙山——砾岩山3.石灰岩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

有时含有白云石、粘土矿物和碎屑矿物,有灰、灰白、灰黑、黄、浅红、褐红等色,硬度一般不大,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

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

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鲕粒状灰岩、貂皮灰岩、团块状灰岩等。

主要分布于:牛口峪水库一带,“164”高地实例分析:复成份砾岩——摄于砾岩山描述:颜色,黑,青色,灰白,黄混合。

呈块状。

与盐酸反应不起气泡。

其中黑色为燧石,青灰色:颗粒粗,硅质灰岩白色;白云岩(不与稀盐酸反应)黄色:其中镶嵌着白,为石英岩。

硬度大于. 光泽:变异光泽有圆形,次圆形,长方形,及不规则形。

颗粒粒径:>2cm 大概为70% 1-2cm 大概为20% <1cm 为10%。

据此可将其命名为:杂色粗粒复成份砾岩构造位于华北板块中部,位于近北北东向太行山隆起北端,与近东西向的燕山山脉接壤处,这两个方向控制了区内多期构造。

区域褶皱构造1. 穹状隆起外缘向性带穹状隆起外缘向性带环其南、西、北边缘分布,展布于北侧者称凤凰山向形、周口店附近为太平山向形、向西突出的部分称南窑向形、这三个次级向形均呈近东西向分布,它们交汇的上寺岭一连三顶一带的低应变三角区,是一个下伏北岭向斜的舒缓向形。

比如太平山向斜,位于穹状隆起南缘周口店一带,核部为石炭系—二叠纪地层,翼部为下古生界至元古宇组成。

总体上表现为向东扬起;北翼产状陡倾,甚至直立。

2.西部平缓褶皱区黄院—迎风峪区段岩层产状普遍较为平缓,其中发育有迎风峪向形、黄院—164背形及其相同的若干规模较小的褶皱构造。

被卷入的地层系统是在该区段广布的雾迷山组—马家沟组褶叠层。

其总体特征表现出:(1)虽然褶皱迹在区域上呈东西向展布、但各褶皱自北向南仍略有差异:南侧迎风坡向形轴迹呈北东东向、南东测黄院—164背形的轴迹则呈北东向。

(2)各褶皱在不同地段形态差异明显,在迎风坡一带多为开阔平缓的背形或向形;向西呈舒缓波状起伏,大范围的地层产状呈近水平状态;向东变形渐为强烈、轴面陡倾、形态各异,多形成开阔圆滑的背形和相间的紧闭向形,总体组合特征类似于隔槽式褶皱。

(3)叠加褶皱发育是该类褶皱的另一重要特征,黄院—164背形即为典型事例。

太平山向斜太平山向斜是组成周口店复式向斜的主要构造单位,轴向近东西向。

向斜核部由二叠纪地层组成,南北两翼依次是石炭纪、奥陶纪地层。

北翼地层产状总体倾向南,倾角一般均在40°以上,个别达700;南翼总体倾向北,倾角一般在30°左右。

是一轴面北倾的斜歪褶皱。

向斜南北两翼在牛口峪一带渐趋汇合,核部二叠系下统上段地层沿轴向断续出露,时宽时窄,反映了该向斜枢纽波状起伏,总体扬起的特点。

164背斜164背斜东段位于太平山南坡的164高地,轴迹呈近东西向,核部为下奥陶灰岩,南北两翼分别是中石炭统本溪组及上石炭统太原组。

背斜北翼稍陡,倾角是30°左右;南翼稍缓,倾角是15°~350轴面南倾。

背斜核部下奥陶统石灰岩在平面上西宽东窄。

背斜中间为早奥陶系Q1m,两翼为C2b中石炭系(C3)向斜中间为Q第四系,两翼为C2b中石炭系区域断裂构造剥离断层此类断层是印支或更早期的主要构造形迹之一。

发育在基底与盖层间的基底剥离断层出露于房山复式岩体东北缘东岭子—南观和东南缘羊屎沟——山顶庙两个区段,盖层中的剥离断层限于中新元古界和下古生界褶叠层系统内部,多为沿层系界面分布的、次级低角度正断层或剥离型韧性剪切带,规模不等,多级组合,相互平行。

上下盘常是高度变薄的褶叠层,地层缺失明显。

另外:河道横断面图大坝横断面图在CAD图在报告后面附带(二)经济地质篇环境地质实习区内环境条件比较差,体现在立体污染,主要表现为地下水的污染、空气粉尘的污染和感官的污染。

导致这些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没有对该地区的地质构造背景调查清楚的基础上就开展大型工程设施的建设,致使一些未预料的潜在问题在日后浮出水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