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实习 实习区地质概况精选文档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

附图1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图附图2北京周口店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3北京周口店地区实际材料图附图4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实测地层剖面图附表1北京周口店太平山南坡实测剖面数据表附图5北京周口店地区地层综合柱状图附件1图例符号图版I彩色图版东南低,沿线良各庄、在1929解放后,周口店及其邻区地质研究随着矿产普查、勘探及地质测量工作的进行而不断深入。
需要提到的是中国科学院曾于1978-1981年组织了以吴汝康、贾兰坡为首的50多位专家、学者在周口店及大石河一带进行了“北京猿人遗址”会战,从多种学科、不同角度作了全面、深入研究,发表了《北京猿人遗址综合研究》专辑。
另外,吴冲龙、赵温霞、周汉文等用“多S”集成技术逐年完成了黄院、官地、太平山、牛口峪等区段第一代1:10000数字化地形图、遥感解译图、实际材料图、全要素彩色地质图、构造纲要图和电子地质报告等。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地质大学自1954年在周口店建立地质教学实习基地以来,对周口店地区的地质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本次实习工作简况(一)实习安排本次实习历时42天,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1)准备阶段(3天);(2)路线教学阶段(15天);(3)半独立阶段(2天);(4)独立实践阶段(9天);(5)编写报告阶段(8天)。
(二)实习目的、任务和内容我们基地班在本次教学实习中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具有从事地球科学研究方面的初步实践能力、编写地质研究论文和科研报告以及地质制图的初步能力。
通过本次实习,需要掌握的教学内容有:(1)熟练阅读和使用地形图;(2)熟练掌握罗盘的使用方法;(3)观察、确定各种基本地质构造现象,掌握其记录描述方法;(4)掌握野外基本地质制图的若干基本方法;(5)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工作方法;(6)独立进行小专题的科学研究。
四.实习组队情况、带队老师以及实习成果概述在开始实习以前,我们班按照自由组合的形式进行了实习分组,全班一共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六位成员,其中至少有一位女生。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1-1区域地质概况

实 习 区 范 围
周 口
店 2km
主要教学路线与独立填图区地貌特征
二、地层情况:
新生界C2: 第四系Q 新近系N 古近系E缺
中生界M2: 侏罗系J: 九龙山组 21000m J2j 龙门组 300m J2l 窑坡组 321m J2y 南大岭组 91.6m J2n 三叠系T: 双泉组 181m P-T
(二)节理 节理是岩石中的裂隙,是没有明显位移 的小断裂,是地壳上部岩石中发育最广 泛的构造现象,且多与其它构造相伴生。 根据节理面力学性质,可将其划分为剪 节理和张节理两种基本类型。
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小型剪切破裂。因而其主要 特征表现为产状稳定,延伸长远;节理面平直光滑,上 有擦痕。 (迎风坡花岗闪长岩中剪节理)
为方解石脉充填的放射状张节理(位于孤 山口雾迷山组白云岩次级褶皱转折端外弧)
为方解石脉充填的雁行状张节理,由于剪切 递进变形而呈反“S”形弯曲(铁岭组白云 岩)。
为方解石脉充填的火炬状张节理(左为 孤山口雾迷山组白云岩,右为马家沟组 灰岩)。
(三)线理 线理是岩石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线状构造, 优选方位十分明显。根据尺度可相对划分为 大型线理和小型线理;根据其与物质运动方 向可划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
灰岩中由方解石脉被拉断后形成的 石香肠构造
十渡雾迷山组燧石条带 白云岩中由燧石构成的 各种形态石香肠构造
3.压力影构造:是矿物生长线理的另一种表现,常产出于低级变质岩 中。在应力作用下,相对刚性的矿物黄铁矿、磁铁矿等在变形时可 引起局部不均匀应变,造成高压区易溶物质向低压拉张区迁移,沿 最大拉伸方向生长成纤维状的影中矿物。(A型线理,本溪组压力影 板岩中已褐铁矿化的黄铁矿与拉伸方向一致的纤维状方解石)
J2l
周口店 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此次野外实习地点选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县周口店镇的山口村一带,测区内主要有周张公路(周口店----张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两条,另外有三条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从测区穿过,交通比较方便.该地为山区,居民地大多位于山间盆地,其中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坐落在周口店镇以西一公里的龙骨山上,该镇耕地较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则以水泥,采煤等到重工业和矿山采业为主.该地区气候湿热,雨季在七,八月份.测区的具体范围是:南至实习驻地----地矿部探工所北500米,北至良各庄村,西以山为界,东至迎风坡,大致形成北宽南窄的狭长地带,面积大约为了1000*1500平方米.测区内包括三条铁路,一条公路,一条河流及大量的居民地,地物比较丰富;另外,两侧的山体亦表现出较好的地貌形态.周口店测量实习的主要任务:1 每小组完成一幅40CM*50CM,比例尺为了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并提交整饰后的聚脂薄膜图;2 完成首级控制测量(一级测距导线,三四等水准测量),并计算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X,Y,H);首级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和成果质量评定:从八月二十三号至二十八为期五天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首级控制测量.首级控制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部分.在平面控制测量中,主要由指导老师,以及王金星和周锋两位师兄带领我们完成.使用的仪器为所带的仪器里精度最高的全站仪.路线是从已知高程点开始,沿铁路向北行进大约2—3公里之后,再向东转至山上,在山上布控了D08 D09之后,又从山上下来向南进发,最后经过山口村的东边界和南边界后,与已知高程点实现了闭合.因为对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一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测距中误差绝对值不得超过15毫米,测角中误差绝对值不得超过5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则须小于或等于1:14000,所以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小心翼翼,而且平面控制测量决定了以后的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更不容我们有丝毫大意了.每一测站,在精准的调平对中以后,我们都会进行两次测回,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降低误差.最后内业计算后,不论是角度闭合差,测角中误差,还是全长闭合差均在误差要求范围之内,符合要求.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由我们独立完成,高程控制要求精度不高,仅仅为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是DS3水准仪.测量过程是建立在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之上,沿以上路线进行高程测量.每一测站,采用设立偶数个子测站以消除尺垫的影响,采用”后前前后”的读尺方式以消除仪器和标尺下沉带来的误差.经过内业计算后,得出高差闭合差为-23.5毫米,路线长度为了37133.8米,则三等闭合差不应超过24.3毫米,同样符合要求.图根控制测量的技术方法和成果质量评定:在地形测量中,仅仅依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地形测图,其点的密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工作.图根点是在等级控制点下加密的,是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图根控制测量也分为两个方面,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对平面和高程进行同时施测.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组采用的是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两种方法).进行图根测量,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慎重选点.于是在选点前,我们首先对测区进行踏勘,以求了解测区的现状,地形类别,测区界线,已有控制点的可利用情况等.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为我们以后的测图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伏笔.然而,毕竟经验不足,仍旧出现了问题.比如布点过少,布点不均匀.当到后来将图展至图纸上,这些问题便暴露的一览无余.图纸上的有些方格内拥有3-4个点,而有的方格内则是一个点也没有.所以综合来看,图根测量是不令人满意的.大比例尺(1:1000)地形图测绘的技术方法及成果质量评定:在绘制地形图的时候,不同的要素用不同的方法和符号表示,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主要是按照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示}执行的.施测碎步点时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的方法进行测绘.测图有一些要求,例如基本等到高距为1米;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计数精确至1分,半测回测量,距离测量的精度不低于图上下级0.1毫米(实地10厘米),以及测定地物点的最大长度为100米,测量地形点时最大长度为150米等等,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任务还是被完成的比较圆满.地形图测图的技术总结:1:碎步点选择上,选的点应选在具有一定特征的地方.比如选在地物的转折,拐角处,或线状地物的始末位置.表示地貌的碎步点应选在坡度变化处.要综合取舍地物和地貌,其原则是:凡按测图比例尺计算,在图上小于1毫米的地物和地貌细部均可省去.但是,一些具有方位意义和较大使用价值的独立地物(独立树,电线杆,水塔等)不能省略,一些线状地物(公路,铁路,沟渠)亦不能省去.在复杂的地形处选点时,立尺员应绘出立尺点及其周围的地形示意图,以供绘图时参考.2:观测上,各碎步点距测站的距离可用视距测量的方法,高差可用三角高程的方法测得.在同一测站上,每测出15—20碎步点,必须瞄准起始目标,检查零方向,其角值差不得超过5秒.3:绘图上,使用半圆仪按照极坐标的方法展绘碎步点.绘图时,例半圆仪的直边对准起始目标,在半圆仪直边处画一短线,此线便是图纸上的零方向标志线.碎步点展在图纸上,应标有高程注记,以高程的小数点代表点位,注记至分米.字头方向一律向北,字体不大于1.5毫米.通过实习,自己在专业思想上的最大收获:理论总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没有周口店这四周的实习,我们就很难从理解测量学的本质.测量学本身就是对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一门课程.仅仅知道书上的条条框框是不太实际的,因为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实践当中去,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去解决书上没有的问题.在实地,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天气,甚至是能否与当地居民搞好人际关系等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我们测量工作的成与败.而这些是不可能从课本上学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交会的,必须由我们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贴切的感受到这些虽不能从理论里得知却远远比课本复杂的野外情况的重要性.实习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这里不得不提,而且一再重复的就是选点布控,到底应该如何选点呢?我想这是我在周口店实习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像其它的环节,无非就是测与绘,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行了,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思考,但是选点布控则不同,它需要你对实习的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对测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知道后面要干什么,当然会让你摸不着头脑,而若对测区不大了解,就会出现上面提到布点不均,布点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这就是此次周口店实习的问题所在,也是实习过程中做得不足之处.结束语:记得八月十九号清晨,当许多同学还沉浸暑期的睡梦当中的时候,而我们测绘专业的学生们却已经坐上中巴车,前往周口店,准备为期四周的令人兴奋又带有少许神秘的实习生活.来到周口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连一个的山,虽说山不大不高,但对于一个身处平原地区的我来说,倒也算是一种”奇观”了.安排了食宿之后,很快,王老师便将任务下发.具体任务是分时段进行,每段时间各有其必要的任务,时间安排得当,比如一开始的首级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再到后来的碎步测量,前后紧紧衔接,一环扣一环,一切都在老师的计划之中,可以说实习期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影响实习进度的问题,而同学们也没有辜负带队老师们的殷切之心,自励自勉,勤勤恳恳,没有一个组愿意落在别人后面,没有一个组愿意未完工就想到休息.最终在师生的努力下,答案可想而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尽管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六周压缩至四周,但是我们仍旧做到了我们应该做到但似乎又有那么一点难度的事!短短的二十八天,确实是短暂的,然而发生的故事却是数也数不清.欢声,笑语,甚至哭泣,落泪,在现在看来,可以用一个情字概括吧.大家在一起从没有如此近距离的相处,尤其是分在一个组的同学们意义或许更加非凡,虽然已是同窗二年,但是在周口店则全然不同,因为大家荣辱与共,因为大家同属一个小小的只有五个人的团体,在那里,你不再是你自己,你是五分之一,你是小组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这样的话其实一点都不过分,想想看,大家每天一同外出,一同工作,一同吃饭,当黑夜渐渐代替白天的时候,我们又一同返回基地,大家就好像是捆绑在一起一样,你在哪里,那么我就会在哪里!在周口店,我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四周里,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欢乐,一起承受实习的艰难,甚至是彼此之间有时候也会互相埋怨,争吵不休.然而一切的一切确确实实都是美好的.不提欢乐的事了,就拿有时候发生摩擦的事来说吧,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大家在考虑自身利益,去争谁干的多,谁干的少,而是都希望能把手头的活儿做的perfect precisely,所以当成员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方法时,暴风雨便降临了.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不是吗?争吵过后,再次谈天说地,将往事一笑置之,大家不但没有相互怨恨,反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友谊更近了一步.何等的胸襟,不是吗?四周的生活就是这样,快快乐乐,简简单单.参考资料:测量学实习指导书。
周口店实习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第1篇: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学野外实习报告——北京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地点:北京周口店房山区日期:2013年6月9号—13号老师:陈亚恒、文宏达、赵文廷、王树涛学院:国土资源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级:1001班学号:2010114020115 姓名:刘孟寒日期:2013.6.30目录第一部分:绪言3 3.实习区交通位置及地理经济情况…..3 第二部分:实习内容.4 上午……..4 六月十号……..6 下午……..12 下午23第2篇: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6月10日上午7点,能源资勘一二班两个班级的同学集中在地大水房前,开始了本次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共计有4个实习点。
实习点一:⌝在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公路旁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铁路边即为我们的第一个实习点,为中元古界大红峪组砂岩。
岩层倾向北东,产状2°⌝顺着铁路行往北西向大约走150米,可清楚看到一较为大型的褶皱,岩石组成仍为大红峪组砂岩。
其轴面倾斜,粗略测得产状为335 在看完褶皱之后,我们继续前行了大致200米,到达一节理发育的观察点。
该处的节理呈现共轭“X”型,且产状较为稳定、平直并延伸较远,判断其为剪节理,密度为5条/米。
测得两组节理面产状为278在此实习点的最后,有一处明显的不对称波痕发育。
测得岩层产状为342不深,为波浪能够打到的浅海。
由于岩层倾斜,故应当后期经过构造作用。
图二为其素描图。
实习点二:该实习点位于磁家务水泥厂内。
主要的观测内容为断层,包括断层面、断层带、断层岩等。
在水泥厂的深部,有一明显的断层,其各部分特点与分界均较为明显。
图三为其素描图。
断层的上盘为完整连续的大红峪组砂岩,与实习点一相同,但由于风化作用,导致该点部分褪色。
测得断层面产状倾向为68°,倾角为52°。
往左侧可见碎裂岩发育,原岩被断层研磨的较细,但在岩性上任然存在连续关系,且断裂带较宽,根据目测,判断该处整个断裂带宽度达到100米以上,其间可观察到断层角砾、断层泥等典型的产物,其中断层角砾岩部分绿泥石化、千枚化,且分选、磨圆都很差。
周口店地质实习大报告

1 前言(800字)12 地层(4000字)32.1 ………………………………………………………………………………2.1.1 ……………………………………………………………………………2.1.2 …………………………………………………………………………3 侵入岩(1400字)…………………………………………………………………………4 变质岩(1200字)…………………………………………………………………………5 构造(3200字)…………………………………………………………………………6 地质发展史(1000字)……………………………………………………………………7 经济地质(1000字)…………………………………………………………………………8 认识与成果(1000字)………………………………………………………………………9 结束语(400字)参考文献附小论文:附图:附图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地质图附图Ⅱ综合地层柱状图附图Ⅲ实测地层剖面图附图Ⅳ周口店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V 周口店地区实际材料图附图VI 实际材料图例第一章前言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县境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
实习区距北京市约50Km,从周口店到实习区各乡村都有公路相通(图1—1)。
图1—1 周口店地区交通地势图实习区位于太行山脉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处,地形以丘陵为主,最高的为太平山,海拔301.1,相对高差255m。
区内主要河流为—周口河。
周口河为季节性河流,源于上寺岭南坡,向南东流出山口后经周口店流入华北平原。
周口店地区年降雨量为150—700ml,雨季为7-8月,其降雨量占全年70%,七月气温最高,平均28︒C,最高达40︒C。
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气温最低。
实习区岩层出露情况良好,序层连续,现象丰富,便于采集标本,适合进行野外教学。
周口店一带工矿业较多,著名的燕山石化工厂即建在房山花岗岩体之上;长沟峪煤矿规模较大;以石灰岩为原料的水泥和石灰生产具有相当的规模;花岗岩,板岩和大理岩石料的生产也很可观。
实习区地质简介

(蓟县上升——南方晋宁运动:850Ma)
2000多Ma没有物质记录
((芹芹峪峪上上升升————南南方方四四堡堡运运动动::11000000MMaa))
缺、失了多少?
吕梁运动(1800Ma)
缺失了 相当于 南方的 S、D 及C1
((怀怀远远上上升升————南南方方加加里里东东运运动动::443366MMaa))
印支(印支前)期构造变形序列
D4 :东西向面理褶皱(收缩,韧性变 形,近南北向挤压)
D3 :层间剥离断层(伸展,脆—— 韧性变形,近东西向)
D2 : 黄山店、霞云岭推覆构造(收 缩,脆——韧性变形,近南北向挤压)
D1 : 褶叠层及基底剥离断层(伸展, 顺层固态流变或韧性变形为主体)
D1橝木港村附近发育的平卧褶皱褶叠层
教学实习的要点与关键: 认识地质现象重点回答“是什么”这是基础, 只有在解决好“是什么”的基础上,才能谈 得上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例如:过去所认定的正断层,现在认为是剥 离断层,滑脱断层,认识可以不同,解释可 以不同,但现象是没有改变的。 因此,这次教学实习的要点与关键归结为: ①认识地质现象 ②提取地质信息的基本方法
狼山
龙
首
山
兰州
延安
西安
赤峰
沈阳
大
青
呼和浩特
山
8
山海关
长 白 山
山 台 吕五
北京 天津
梁 山
山 中条
太
行
黄
山 河
济南
泰山
太行山脉 (NNE) 燕山山脉 (近EW) 华北平原 接壤地带
一 实 习 区 大 地 构 造 位
周口店报告

周口店实习报告地质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地质构造纲要图第一章绪言(约600字)一、实习区位置及地理经济概况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概况(图1-1 地理位置图);实习指导书(1)地形地貌植被情况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山脉、近东西向燕山山脉和华北平原接壤地带。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除东南侧一小部分为平原——丘陵外,大部为中高山区。
北部最高山峰是上寺岭(猫耳山),海拔1307米。
区内河流多为间歇河,主要有大石河、周口河、黄山店河等。
气候概况,工农业生产概况;实习指导书(3)二、本区工作概况本次实习时间为2011年8月20日至2011年9月27日。
队长袁晏明教授,021092班指导老师为武刚老师,本人所在第六组有团队成员:努力江(组长)、余冯力、陈晶、开赛尔及张少远。
基本过程如下:2011年8月20日——2011年9月2日野外路线教学2011年9月3日——2011年月5日爱国主义教育2011年9月6日——2011年9月16日野外独立填图2011年9月17日——2011年9月27日报告编写、图件绘制工作量:收获与工作成果:a、熟练掌握了罗盘、放大镜、地质锤、地形图、GPS、计算机(Rgmapping软件)等工具的使用方法;b、了解了周口店地区地层、构造、岩石以及区域演化上的特点;c、所学课堂知识野外实践;d、初步建立了地质分析思维,野外独立工作能力;e、掌握了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实际材料图、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的绘制方法;f、掌握了野外确定地质界线、岩性的方法,各种构造的控制方法。
描述内容:分布地区(参照地质图),岩性,特征结构、构造,含化石情况(参考),厚度,接触关系(三个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图),沉积环境等。
以自己野外观察为主。
第二章地层(约3600字3000字)周口店及其邻区地层属华北型,主要太古界、中新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零星出露。
太古界统称官地杂岩(ArG),分布于房山岩体南北两侧,中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为典型剖面、新元古界以八角寨—栓马庄大桥和黄院东山梁剖面为典型剖面。
北京周口店地区地质概述—— 张鑫

与下伏洪水庄组呈渐变过渡接触关系,与上覆下马岭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具古风化 壳。
铁岭组岩性代表从下部潮间带到上部潮下带的渐变沉积过程,上部古风化壳说明晚期 抬升为陆地,此抬升被称为芹峪运动。
2、新元古界(Pt3) 新元古界在此处主要发育青白口群,且出露齐全,分布广泛。在黄院,拴马桩,及山 顶庙一带出露。自下而上可见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拴马桩处剖面发育较为完好, 但未见景儿峪组,黄院地区景儿峪组也只能远观,骆驼山一带景儿峪组也不发育。 2.2.1 下马岭组(Pt3x) 分布在八角寨公路沿线,骆驼山,山顶庙一带,以八角寨东坡沿公路剖面发育最为完 整。下马岭组分为三段:下段为褐绿色含磁铁矿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千枚状构造;向 上颜色渐深,中部为褐绿色板岩夹炭质板岩;上段砂质成分渐多,褐灰色粉砂质板岩夹薄层 变质细砂岩,可见薄层的窗棂构造,砂岩的圆滑褶皱,砂岩与两侧千枚岩组成尖圆褶皱,说 明岩层有软岩层和强硬层之分。在骆山处见红柱石黑云母片岩和石榴子石黑云母片岩,代表 轻微的热变质作用。下马岭组总厚度 120~170m。 与下伏铁岭组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不整合面处有褐红色古风化壳,厚度 1—3m, 富铁质。 具低角度交错层理,反映双向水流作用,属潮坪沉积,灰绿色代表还原环境。 2.2.2 龙山组(Pt3l) 分布在拴马桩桥头,黄院,骆驼山等处。明显分为两部分,下部为灰色—褐灰色中粗 粒厚层变质石英砂岩,上部为浅灰色千枚状板岩。厚度大于 20m 与下伏下马岭组为整合接触。 龙山组砂岩属海滩砂坝沉积,龙山组板岩代表较宁静的浅海环境。 2.2.3 景儿峪组(Pt3j) 分布在黄院地区。岩性分为两段,下部为灰白色薄—中层大理岩,上部为灰色、灰绿 色钙质板岩,风化为紫红色,总厚度 36~55m,上部古风化壳,风化为褐红色。 与下伏龙山组整合接触。 属一套正常浅海沉积,灰色说明近中性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 山
?
山 条 中
? 太
行
黄
山 河
济南
?
泰山
?
西安
?
长 白 山
华北陆块大地构造分区略图
1.内蒙地块; 2.鲁东地块; 3.辽东地块; 4.山西地块; 5.鲁西地块; 6.鄂尔多斯构造
盆地;7.辽冀构造盆地; 8.燕山板内(陆内)构造带 ;9.豫淮板内(陆内)构造带;
10. 贺兰 -六盘板内(陆内)构造带
太原组 64m C2t 本溪组 54m C2b
奥陶系 O 寒武系∈
马家沟组200-300m O1m 亮甲山组 70m O1l 冶里组 67m O1y
黄院组(固、长、凤组) 123m ∈3h
张夏组 36m ∈2zh 徐庄组 41m ∈2x 馒毛组 46m ∈1+2m 府君山组 25m ∈1f 10
新生界 Cz : 第四系 Q 新近系 N 古近系 E 缺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周口店实习区地质概况
资源学院 徐启东
2007 年8月
1
二年级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的要点
1.学会识别各种地质现象; 2.掌握基本野外地质工作方法 (观察和记录各类 地质现象、剖面测制、地质填图、采样、基本地 质数据的测量等 )。
教学实习的关键:
认识地质现象,重点解决“是什么”。 解决好 “是什么”后,之后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9
∈1f 豹皮状灰岩 20
张夏组鲕状灰岩21
黄院组泥质条带灰岩
22
冶里组纹带状灰岩
23
杨家屯组 (P2y):由2-3个旋回层组成 , 旋回层下部为灰色
厚层变质中 -粗粒岩屑砂岩 ,含砾岩屑砂岩 ,上部为灰色中 -厚层变 质细粒岩屑砂岩 ,粉砂岩及板岩
-----山区河流沉积(辫状河沉积)
山西组 (P1s): 由2-3个旋回层组成 , 旋回层下部为褐灰色中
掌握基本的地质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实习区地理位置
实习区位于太 行山脉( NNE )、 燕山山脉(近 EW ) 和华北平原接壤地 带。
属北京市房山 区管辖 .
大地构造位置
华北板块(陆块)中部燕山板内构造带
3
狼山
龙
首
山
?
?? 兰州
延安
赤峰
沈阳 ?
?
大
青
呼 和浩 特
山?
8
山海关
山 台
吕五
北京 天津
石差异大。
18
马家沟组( O1m): 青灰色厚层灰岩夹少量白云质灰岩
亮甲山组 (O1l): 浅灰色中厚层状结晶白云岩,夹有膏溶角砾岩
2~3层
冶里组(O1y): 浅灰色—青灰色中厚层纹带状结晶灰岩夹白云质
灰岩和黄绿色板岩
黄院组(∈3h):黄绿色薄层状泥质条带灰岩夹少量鲕状灰岩
张夏组(∈2zh):灰绿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与中厚层鲕
龙山组Qb 2l: 上部为千枚状板岩及斑点板岩-----浅海低能环境 下部为变质石英砂岩-----滨海海滩砂坝
下马岭组 Qb 1x: 上部为粉砂质和炭质千枚状板岩; 中部为粉砂质板岩夹薄层变质细砂岩;
下部为千枚状板岩、含磁铁矿粉砂质板岩
---正常浅海
铁岭组(Jx 2t): 上部为中—厚层结晶白云岩、含叠层石
状灰岩、结晶灰岩互层
徐庄组(∈2x):银灰色千枚状板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
岩和泥质灰岩,顶部夹含鲕白云岩
馒毛组(∈1+2m):区内馒头组、毛庄组合并的简称。岩性为
杂色千枚状板岩夹灰黄色大理岩透镜体,风化后的紫红色特征。
府君山组(∈1f):下段为深灰色中厚层状豹皮灰岩夹白云质
灰岩;上段为灰色中厚层状纹带灰岩夹豹皮灰岩
中元古界Pt2
蓟县系Jx 长城系Ch
铁岭组Jx2t 186m Pt2t 洪水庄组Jx2h 38m Pt2h 雾迷山组(Jx1w ) 500m Pt2w
大红峪组Ch2d Pt2d
新太古界 Ar3
官地杂岩 Arg 2500Ma
9
上古生界
古生界 Pz
下古生界
二叠系 P 石炭系 C
红庙岭组 24 P2h 杨家屯组 120m P 1y 山西组 90m P1s
中生界 (Mz) : 侏罗系J : 九龙山组 1000m J 2j 龙门组 300m J 2l 窑坡组 321m J 2y 南大岭组 91.6m J 2n 三叠系 T : 双泉组 181m P 3-TS
11
官地杂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12
景儿峪组Qb 2j: 上部为钙质千枚岩、钙质板岩, 下部为大理岩---正常浅海
云岩及藻团白云岩
-------滨浅海潮坪环境
13
铁岭组下段 羽状交错层理
滨海相
14
铁岭组上段 叠层石构造
15
பைடு நூலகம்
下马岭组
古风化壳 铁岭组
16
龙山组板岩
17
府君山组 景儿峪组
平行不整合 接触界面
依据:
1、地层缺失 了相当南方 南华纪 ,震旦 纪近三 亿年 的地层记录;
2、古风化壳; 3、产状一致; 4、古生物化
-----潮间带—潮上带
中部为薄层含燧石条带白云岩------潮下低能环境 下部为厚层结晶白云岩,大型交错层理和内碎屑
-------潮间-潮下高能环境
洪水庄组(Jx 2h):灰黑色含锰质板岩,含黄铁矿,水平层理发育
-------低能、还原环境(浅水盆地)
雾迷山组(Jx 1w ): 浅灰色中厚层泥质白云岩、含硅质条带白
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 ,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
-----平原河湖沉积(曲流河沉积).
太原组 ( C2t): 由1=1-2个旋回层组成 , 旋回层下部为褐灰
色中厚层变质中粗粒岩屑砂岩 ,上部为黑色炭质板岩夹煤层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序列
板内造山阶段 盖层阶段 基底阶段
6
完整的地层序列, 齐全的岩石类型, 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 浓缩了华北板块主要和典型的地 质现象,能较系统地再现华北板 块的地质演化历程。
全国最理想的基础地质实习基地之一
7
二、地 层
8
新元古界Pt 3
震旦系Z 南华系Nh
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Qb2j Pt3j 龙山组Qb2l 24m Pt3l 下马岭组 Qb1x 161m Pt3x
4
一、实习区地质演化框架
5
第四系 ??????????? 喜山运动 ???????????
新近系(N) ??????????? 燕山运动 ???????????
侏罗系 ??????????? 印支运动 ???????????
下三叠统-上石炭统 -------怀远运动(加里东运动)-----下奥陶统-下寒武统 --------蓟县运动-------新元古界 --------芹峪运动--------中元古界长城系、蓟县系 ??????????? 吕梁运动??????????? 新太古界及古元古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