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地层剖面测制共46页

合集下载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实习教程

野外实测地层剖面实习教程

2.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
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常用的有两种方 法—直线法和导线法。
⑴ 直线法
如果实测剖面的导线方向全部垂直(或近于垂直)地层走向,就可以使 用直线法作图。 直线法绘制实测地层剖面图的优点是利用野外实测数据、不需要计算直 接作图,作图步骤如下: ① 根据各导线的斜坡距和坡度角用直尺和量角器作辅助线,画出各导线点 的位置。 ② 把各导线点用圆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画出地形轮廓线。 ③ 根据各分层的斜坡距(即各分层的皮尺读数),在地形线上得出各分层 以及各组段界线点,过分层及分组界线点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画出 各分层、分组的界线。分层界线一般长2.5cm,分组界线一般长3.5cm。 ④ 按照地层产状(真倾角)给每一分层画上岩性花纹,标上产状。岩性花 纹线的长度一般为2cm。 ⑤ 给实测地层剖面图加上图名、图例、比例尺、剖面方向、责任表等等。
剖 面 起 点
D C
剖 面 终 点
P
2.划分地层,将分层界线和分层号 标在剖面线上
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层的岩性特征,岩层剖面 上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成分或岩石组合规律等等 方面的差异都可以作为分层标志。 实测剖面所划分出的层,可以是单一岩性层,也可 以是有规律组合在一起的复合岩性层。所划分出的每一 层与上、下相邻层的宏观岩性特征应有较明显的差异, 易于识别。 复合岩性层的组合规律主要有 ①夹层型(以一种岩性为主夹有其它岩性); ②互层型(由两种岩性交互产出); ③韵律型(三种或三种以上岩性顺序排列、重复出现)。
地层划分的精度
地层划分的精度(即:分层厚度)与所选定的比例尺有关,两者 的关系如下: 实测剖面分层精度与比例尺的关系
比例尺 1:100 1:200 1:500 1:1000 1:2000 最小分层厚度 (m) 0.1 0.2 0.5 1 2 最大分层厚度 (m) 1 2 5 10 20 允许浮土掩盖宽度 (m) 0.5 1 2.5 5 10

周口店实习——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观察路线

周口店实习——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观察路线

(5)轴面劈理观察点。观察厘定劈理形态与类型 及其变形特征;确定劈理产状和排列方式(扇形、 反扇形)及其与褶皱构造的关系;观察不同岩性层 中劈理发育情况及其不同表现(劈理折射);据劈 理与层理的关系判定层序正常或倒转。
正—反扇形皱面劈理
(6)豆荚状褶皱观察点。观测豆荚状褶皱形态、产 状、拉伸线理与枢纽的关系,进而分析其形成原因。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地质观察路线
地球科学学院 袁晏明 秦松贤 章泽军 赵温霞
一、教学路线 孤山口火车站铁路旁峭壁。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了解地层时代,观察描述岩性及其组合特征。 (2) 观察该复杂褶皱的几何形态并了解其产出背景. (3)观察描述与褶皱构造相关的各类典型小构造形态 及变形特征,测量各类构造要素。 (4)观察不同级别的褶皱构造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5)分析各类大小褶皱构造的变形机制。 (6)制作典型构造露头素描图及景观素描图并利用数 码相机拍照。
斜歪倾伏褶皱
(2)次级从属褶皱观察点。大型褶皱中常发育有同构 造期的多级从属褶皱,两翼从属褶皱具有不对称 性而被称为S形或Z形,转折端处则为对称的M形 (背斜)或W形(向斜),总体构成SMZ形或SWZ 形组合。因此,对其进行观察研究是厘定大型褶 皱的基础。该点大一级褶皱为一向斜构造,除两 翼发育有上述类型的次级从属褶皱外,其转折端 发育的则为对称的W形。另外,在此还应掌握有 关褶皱倒向、褶皱包络面等概念并加以应用。
孤山口复杂褶皱构造远观
鞘褶皱圈闭的横切面
鞘褶皱面上的拉伸线理
2.铁路南东侧峭壁处 观察描述岩性组合特征及寄生褶皱的形态。
肠状寄生褶皱
窗棂构造
寄生褶皱内部次级构造形态
3.铁路北东侧峭壁剖面处 从北西到南东顺序观察以下构造点: (1)褶皱位态观察点。此点发育一小型褶皱构造,三 度空间暴露良好,可进行两翼、枢纽、轴面劈理 等褶皱要素和层面拉伸线理产状测量,在此基础 上确定褶皱地貌景观

周口店教学实习教学内容

周口店教学实习教学内容

周口店教学实习教学内容理论课程设计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资源十分丰富,在一个不大的面积内浓缩了从太古—现代整个地质历史中经历的沉积、岩浆、变质等各种造岩过程,展示了地壳沉降、抬升、造山和伸展等各种地质构造活动遗迹,显然,它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个天然地学博物馆。

本课程充分利用了这些野外地学教学资源,进行以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活动,但本课程也要完成理论课程设计,它共分为三个阶段:1.已完成理论教学阶段:依据国家重点学科点开设地学专业基础课程,完成地学专业基础主干课程(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的学习。

完成北戴河地球科学概论课程学习的野外实践教学。

2. 预备知识的理论教学阶段:结合周口店地质体的实际建立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这三大地学基础知识课程,以支撑周口店地质学野外实践教学体系。

A.岩石学:a.周口店地区岩石的分类命名;b.周口店房山岩体的分解和侵位;c.周口店变质作用及特征;d.周口店房山岩体中的微粒闪长岩包体特征及成因。

B.地层学:a.地层学工作方法;b.周口店地层分布和特征;c.周口店沉积学、古地理环境和构造环境。

C.构造地质学:a.各种构造形迹的几何学、运动学;b.周口店构造演化史。

3. 填图方法及新技术应用教学阶段:这是在路线教学基本结束以后开展的理论课程,主要讲授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意义,并介绍数字填图方法和技术。

实验课程设计根据循序渐进及反复实践与认识的基本认知规律,教学实习总体分为路线地质教学(由以教学为主,到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半独立观察,过渡到独立观察)、独立综合填图实践和地质报告编写三个阶段。

路线地质教学阶段:从单一的地层、岩石、构造教学路线入手,重点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并进行野外工作方法(包括新技术新方法)的基本训练,即在回答“是什么”的同时初步掌握野外操作规程与基本方法。

半独立—独立实践阶段:这一阶段是在野外路线地质教学过程中从由教员指导下回答“是什么”过渡到由学生独立识别和分析地质现象,并熟练掌握野外基本操作规程与方法以及进行围绕以地质图制作为核心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初步训练。

野外剖面图的绘制

野外剖面图的绘制

导线平面图
0点到1点的长度 为导线1的斜平距 记住正北方向在哪
N
1 2 0
C 3
4
C
N N N
B1 0 C A1 L1 L 1+2 L 1+2+3 L 1+2+3+4 A2 A3 1 B2 2 B3 3 B4
N
C 3
1 2 0
4
4)剖面图
(与平面图的距离要合理,剖面图下 方留下图例和责任表的空间)
4、实测及记录
剖面代号: A - A’
剖面名称: 太平山南坡C2b-P2Y实测剖面 导线号:第一导线为0-1;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推。
导线长(L):每一导线的长度。
导线方位(B):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平均。 坡角(±β):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
分层号:如第1层用代号①表示,依此类推。
1cm
1cm
1cm
3cm
12cm
2cm
• 年代地层: 参考”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 新技术应用” • 岩石地层: 群和组参考”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 法与高新技术应用”, 段: 铁岭组, 下马岭组, 景儿峪组, 府君山组(上中下或上下) • 地层代号: 铁岭组Pt2t (建议统一使用”年代+组名”) • 柱状图: 按规定的花纹充填,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1)层厚有区别, 厚层状3mm,中层状2, 薄层状1mm 2)碎屑粒度有区别, 砾,粗砂, 中砂, 细砂, 粉砂 3)地层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实), 平行不整合(虚), 角度不 整合(新生界和J, J和T之间), 断层接触(太古和中元古) 4)相变(锯齿状线) (本溪组和黄院组) 5)省略代号(如马家沟组)

周口店实习报告电子完整版

周口店实习报告电子完整版

目录第一章前言 (3)第二章地层 (5)第一节太古界 (5)第二节中元古界 (5)一、雾迷山组 (5)二、洪水庄组 (5)三、铁岭组 (5)四、岩相简析 (5)第三节新元古界 (6)一、下马岭组 (6)二、长龙山组 (6)三、景儿峪组 (6)四、岩相简析 (6)第四节下古生界 (6)一、下、中寒武统 (6)二、上寒武统 (7)三、下奥陶统 (7)四、岩相简析 (7)第五节上古生界 (7)一、中、上石碳统 (7)二、下二叠统 (8)三、岩相简析 (9)第六节新生界 (9)一、河流阶地沉积 (9)二、北京猿人洞沉积 (9)第三章岩浆岩 (10)第一节房山岩体 (10)一、石英闪长岩 (10)二、花岗闪长岩 (10)三、房山岩体中的包体 (10)四、石英闪长岩与花岗闪长岩关系 (11)第二节牛口峪“灯泡”岩体 (11)第三节岩脉 (11)一、闪长玢岩岩脉 (11)二、长英质岩脉 (11)第四章变质岩 (12)第一节区域变质岩 (12)一、板岩 (12)二、千枚岩 (12)三、变质砂岩(砾岩) (12)四、片岩、片麻岩 (12)五、大理岩 (13)第二节热接触变质岩 (13)一、角岩类: (13)二、片岩类 (13)三、大理岩 (13)第三节动力变质岩 (13)一、糜棱岩系列 (13)二、碎裂岩系列 (14)第四节周口店地区变质岩形成的影响因素 (14)一、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条件讨论 (14)二、热接触变质作用的证据及影响因素 (14)三、动力变质作用的证据及影响因素 (15)第五章构造 (16)第一节褶皱 (16)一、164背斜 (16)二、太平山向斜 (16)三、孤山口复杂褶皱 (16)第二节断裂构造 (17)一、走向断裂系 (17)二、横向断裂 (18)第三节构造活动对周口店地区地层和岩石的影响 (18)一、构造对地层的影响 (18)二、构造对岩石的影响 (18)第三节构造演化 (18)一、前印支期构造 (18)二、印支期构造 (18)三、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 (19)四、喜山期高角度正断层 (19)第六章地质发展史 (20)一、基底形成阶段 (20)二、盖层形成阶段 (20)三、盖层活化阶段 (20)四、新构造阶段 (20)第七章经济地质 (21)第一节矿产和建材 (21)一、煤 (21)二、石材 (21)三、石灰 (21)四、耐火材料 (21)第二节环境地质 (21)第三节旅游地质 (21)第四节灾害地质 (22)第八章结束语 (23)参考文献 (24)附小论文:官地-羊屎沟一带变质核杂岩构造特征的初步讨论 (24)附图 (24)第一章前言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实习站设在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地区地质实习报告

目录1前言……………………………………………………………2地层…….…………………………………………………………………………2.1岩石地层单位划分……..……………………………………………2.1.1太古界…………………………………2.1.2中元古界………………………………………………2.1.3新元古界…………………………………………….2.1.4下古生界…………………………………….2.1.5上古生界……………………………………………………………2.1.6新生界……………………………………………2.2沉积环境分析………….……………………………………2.2.1中元古界………………………………………….2.2.2新元古界……………………………………..2.2.3下古生界………………………………….2.2.4上古生界………………………………………………………………2.2.5新生界………………………………3侵入岩…………………………………………………3.1房山岩体…………………………………3.1.1岩石学特征…………………………3.1.2岩体从中心到边缘的变化特征……………3.1.3岩体的原生构造…………………3.2牛口峪“灯泡”岩体…………………………3.3岩脉…………………………………………………3.3.1闪长玢岩岩脉………………………3.3.2长英质岩脉…………………………4变质岩……………………………4.1区域变质岩…………………………………4.1.1板岩………………………………………………4.1.2千枚岩……………………………………………4.1.3变质砂岩(砾岩)………………………4.1.4片岩、片麻岩………………………………………4.1.5大理岩………………………………………………….4.2热接触变质岩………………………………………..4.2.1角岩类………………………………….4.2.2片岩类……………….4.2.3大理岩…………………………………………………4.3动力变质岩…………………………………………….4.3.1碎裂岩系列………………………………………4.3.2糜棱岩系列…………………………………………5构造……………………………………………………………….5.1区域构造轮廓……………………………………….5.2褶皱……………………………………………………………………………..5.2.1164背斜…………………………………..5.2.2太平山向斜……………………………………………..5.2.3孤山口复杂褶皱…………………………………………5.3断裂构造………………………………….5.3.1走向断裂系……………………………….5.3.2横向断裂………………………………….5.4黄山店褶皱—冲断构造………………5.4.1基本特征…………………………………………….5.4.2伴随地质现象………………………5.5岩体西北缘剪切带特征………………………………………….5.6构造演化.……………………………………5.5.1前印支期构造…………5.5.2印支期构造…………………………………5.5.3燕山期北北东向构造……………5.5.4喜山期高角度正断层……………………6地质发展史…………………………………………………6.1基底形成阶段(Ar+Pt1)………………………………..6.2盖层形成阶段…………………………………………..6.3盖层活化阶段………………………………………6.4新构造阶段……………………………………………………7经济地质…………………………………………………..7.1矿产地质……………………………………………7.1.1煤矿………………………………………………..7.1.2石材………………………………………7.1.3石灰…………………………………………………….7.1.4耐火材料…………………………………………7.2环境地质……………………………………………………..7.3旅游地质…………………………………………………..7.4灾害地质…………………………………………………………8认识与成果………………………………………………………………9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小论文:北京周口店黄院府君山组豹皮灰岩成因探讨附图:附图Ⅰ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地质图附图Ⅱ综合地层柱状图附图Ⅲ实测地层剖面图附图Ⅳ周口店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V周口店地区实际材料图附图VI实际材料图例1前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境内,实习站设在周口店镇国土资源部探矿工程研究所。

实习报告编写实践教学

实习报告编写实践教学

三、景儿峪组
区外以黄院东山梁剖面为代表(2?)。岩性主要为_______?,厚度 __?,与下伏长龙山组呈整合接触。
实习报告编写实践教学
周口店地区地质报告附图
附图Ⅰ 周口店地区地质图 附图Ⅱ 综合柱状图 附图Ⅲ 实测剖面图 附图Ⅳ 构造纲要图
地质报告编写意义
地质报告实质就是地质图件的说明书,是对 整个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
编写地质报告,要以野外观察的资料为基础, 借助室内分析、鉴定的成果及有关地质文献, 通过综合分析研究,找出其中内在规律,用 简练流畅的文字予以阐述。
第二节 中元古界
中元古界包括长城系、蓟县系, 本区仅出露蓟县系的雾迷山组 (Jxw) 、洪水庄组(Jxh)和铁 岭组(Jxt)。区外在八角寨—栓 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图2-1)。 区内分布于________?。
一、雾迷山组(Jxw)
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 (图2-1)。主要岩性为:________?。 厚度_____?由于仅见其上部,因此, 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不详。在区内 分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 ___?,主要岩性_________?。由于断 层作用使其减薄。
区外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完整 (图2-1)。根据岩石组合,将其分为下、 中、上三段,下段主要岩性为_______?; 中段岩性__?;上段岩性__?。厚度_____? 与下伏洪水庄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 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___?,主 要岩性_________?。由于断层作用使其 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二、洪水庄组(Jxh)
区外八角寨—栓马庄大桥一带出露 完整(图2-1)。主要岩性为: ____________?。厚度_____? 。与下 伏雾迷山组呈整合接触。在区内分 布于一条龙-骆驼山一带,面积___?, 主要岩性_________?。由于断层作用 使其减薄,与下伏地层呈断层接触。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地层剖面测制PPT文档46页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地层剖面测制PPT文档46页
图名 比例尺
剖面图
图例
责任表
太平山南坡C2b-P1s实测地层剖面图
比例尺: 1: 1000
(居中)
图例
图例中的花纹 (发放图例)要与剖面图的样式一致 长12mm, 宽8mm 整体由碳酸盐岩到碎屑岩, 局部由粗到细或者反过来 排列整齐美观
灰 岩
白 云 岩
粗 粒 砂 岩 细 粒 砂 岩 千 枚 状 板 岩
1、数据计算 2、剖面制图
1、数据计算
室内完成剖面记录计算表10-2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厚 分 组 累 总方向 斜

导线方
向与岩 度 层 段
计 与导线 平

层倾向 ① 厚 厚
厚 方位夹 距

夹角
度度 度


视 分层 累计 视

平 视平 视平 坡
分层线: 长1.5cm;分组线2.0cm
20 1
10
10
3
2
0
1
O
C
1m
2b
20
B 11-1
11
4
2 C
C
2b
2t
235
215
N 0.10
N 0. 11
195
175
155
1
O 1m C 2b 2
C
C
2b
2t
3
B 11-1 4
120 20
C 3
5
李家村
4
李家村
5
最 后 成 图 的 样 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实测及记录
剖面代号: A - A’ 剖面名称: 太平山南坡C2b-P2Y实测剖面 导线号:第一导线为0-1;第二导线为1-2,依此类推。 导线长(L):每一导线的长度。 导线方位(B):指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前后测手平均。 坡角(±β):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前后测手平均。
分层号:如第1层用代号①表示,依此类推。 分层斜距(l):分层在导线上的长度。 岩层产状:产状及位置(如“2m” ,记录在产状附近)。 标本和样品的编号和位置:标本B001;照片D001。 岩性描述:简明,如灰色薄层状灰岩(由分层员报读)。
分层线: 长1.5cm;分组线2.0cm
20 1
10
10
3
2
0
1
O C 2b 1m
20
B 11-1 11
4
2 C C 2 t 2b
235
215
N 0.10
N 0. 11
195
175
155
1
C 2b O 1m
2
C 2t C 2b 3
B 11-1 4
120 20
C 3
5
李家村
4
李家村
5
最 后 成 图 的 样 式
地层剖面测制
走向 60˚
障碍物
岩体
寒武系
A’
奥陶系
石炭系 二叠系
平移
探槽
2、测前准备
野外分层, 逐层观察描述,野簿记录 颜色,层厚,成分,结构,构造,标本,照片, 产状,其它
作信手剖面图
3、测量人员分工(5-6人)
前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导线长度 后测手1人: 导线方位, 坡角 分层1人: 岩性、分层位置(将分层斜距报告给记录者) 测产状, 采集标本1人(将相应的斜距报告给记录者) 记录表格1人 (全组1份, 室内每人清抄1份)
1.5cm 2.5cm 2.0cm
2.5cm
N
N N
N
L1:导线1的视平距 L1+2:导线1和2的
累计视平距
注意正北方向

C:剖面总方向
B1:导线1的方向
B2:导线1的方向
1 B2
B1
0C
A1
所涉及的参数: 1 累计视平距(“20”)
预留空间
图名 比例尺
剖面图
图例
责任表
太平山南坡C2b-P1s实测地层剖面图
比例尺: 1: 1000
(居中)
图例
图例中的花纹 (发放图例)要与剖面图的样式一致 长12mm, 宽8mm 整体由碳酸盐岩到碎屑岩, 局部由粗到细或者反过来 排列整齐美观
灰 岩
白 云 岩
粗 粒 砂 岩 细 粒 砂 岩 千 枚 状 板 岩
涉及到的主要参数: 斜平距, 地层走向
No.002
20
No.001
20 1
10
10
3
2
0
1
C2b O1m
11
2 C C2t 2b
B11-1 4
C 3
5
李家村
4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地层剖面图
高差
视倾角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坡度明显变化处

尽可能在分层界线处
三、室内实测地层剖面计算及制图
1、数据计算 2、剖面制图
1、数据计算
室内完成剖面记录计算表10-25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厚 分 组 累 总方向 斜

导线方
向与岩 度 层 段
计 与导线 平

层倾向 ① 厚 厚
地层剖面图
总导线方向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产状不协调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地层剖面图
总导线方向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产状协调
地层剖面图
加上:岩性,层号,组名,标本,点号,产状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总导线方向
海拔(m) 400 300 200 100
B001
20 32
野外完成剖面记录计算表1-9
12
3
4
5
6
7
8
导导 导 坡 分 分
产状
线线 线 角 层 层 倾 倾
号长 方
号斜向 角
岩性描述


(m) (°) (°)
(m) (°) (°)
0-1
①②
L
B
β
l
A
α (颜色、厚度、岩石定名……)


9 标本、样品
编位 号置
(m)
F,R…

换导线的原则
厚 方位夹 距

夹角
度度 度


视 分层 累计 视

平 视平 视平 坡



距角



总方 视

向与 倾

倾向 角

夹角

(°)
(m) (m) (m) (m) (°) (m) (m) (m) (m) (m) (°) (m) (m) (°) (°)
γ=A-B d
L’=L l'=l
ε=B-C ·
·
L"=L' l"=l'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地层剖面测 制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
·
∑L"
H=l"· β'
∑H
ε'=A-C α’
cosβ cosβ cosε cosε
tanβ'
P2y P1s
C2t C2b O1m
导线方向与岩层倾向夹角:γ=A(倾向)-B(导线方位) 厚度:指每一分层“在各导线上”的厚度,计算公式见野簿后 分层厚度:某层的总厚度(有的跨多条导线) 组(段)厚度:组中所有分层厚度之和。 累计厚度:用于统计工作量及确定地层柱状图比例尺。 剖面总方向(C)与分导线方位(B)夹角:ε=B – C 导线斜平距:各导线长度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公式 分层斜平距:分层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 公式 视平距:导线斜平距垂直投影到总导线方向上的长度, 公式 分层视平距:分层斜平距垂直投影到剖面总方向上的长度, 公式 视坡角:按记录表说明,查野簿后面数据表 高差:该高差为视高差,是在总导线上看到的高差,公式 累计高差:各分层视高差之和 剖面总方向与倾向夹角ε’=A(倾向)-C(剖面总方向) 视倾角:总剖面方向切面上的地层倾角,野簿后面查表, 公式
2、剖面制图
地层剖面图制作的流程
导线平面图 线路地质平面图
地层剖面图
导线平面图
分导线
导线平面图
总导线方向的确定
线路地质平面图
在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添加其他要素: 导线号,地质点(直径2mm,导线上方),组的界线(长1.5cm, 延 伸方向,注意平行不整合的表达方式), 分层界线(长1.0cm,延伸 方向),地层产状(5,1mm,导线上方) , 在导线下方: 层号①, 组的代号C2b, 地名地物点(…高地, 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