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_11地质遥感解译方法_五、滑坡遥感解译_

合集下载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篇11、前言实习的目的、意义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县辖7镇5乡,2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1)煤z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

2)金与金银矿z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铁矿z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处,品位稳定。

1-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0水的总硬度为15.14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pH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原创版】
目录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五、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地学类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自 2006 年以来,秭归产学研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发展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野外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地学类专业。

课程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岩石、构造演化、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为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秭归产学研基地将继续加强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地学类专业人才。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然后通过解译和分析这些影像,得到地质信息,以便对地球表面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主要依靠遥感影像上的地貌特征、岩石特征、地层变化等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形起伏、河流分布、山脉走向等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岩石类型、岩性变化等岩石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倾角、断层等地层变化。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查中,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矿床的规模、类型和分布。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解读。

数字解译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地物的特征和信息。

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

在地质遥感解译中,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分辨率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显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可以显示的地物越小。

光谱范围和波段组合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的地物的光谱特征,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识别和分类地物。

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可以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地质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以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与监测的方法,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峡库区作为一个巨大的水库工程,其地质灾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频发,破坏致灾性极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

因此,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范预警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将运用遥感技术,以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为研究区域,对地质灾害进行空间分析和预测。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秭归—巴东段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2.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3. 借助空间预测模型,对秭归—巴东段未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通过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可以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范和预警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1.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2. 应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地物分类,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3. 构建空间分析模型,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4. 利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5. 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四、预期成果1.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2.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图3.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模型4. 秭归—巴东段地区地质灾害预测精度评价报告五、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已完成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正在进行地物分类和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层.. (4)第一节上元古界 (4)第二节下古生界 (4)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 (4)第三章岩石 (4)第一节岩浆岩 (4)第二节变质岩 (4)第四章构造 (4)第一节褶皱 (4)第二节断裂 (4)第五章矿产 (4)结束语 (22)附图Ⅰ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 (22)附图Ⅱ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柱状图(1∶1000) (22)附图Ⅲ秭归县冀家湾-横墩岩地层构造信手剖面图(1∶5000) (22)附图Ⅳ秭归县雾河填图区地形地质图(1∶5000) (22)第一章绪言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图1-1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地貌特征、水系、气候概况、工农业概况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范围及内容、起止时间、组队情况、指导老师、完成工作量(表1-1 实习工作量一览表)(分段叙述,不列小标题)第二章地层概况:实习区主要发育地层简单综述(实习未见到的地层不描述)由老 新依次描述第一节上元古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南华系1.莲沱组(Nh1l)2.南沱组(Nh2n)二、震旦系1.陡山沱组(Z1d)2.灯影组(Z2dn)第二节下古生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寒武系1.岩家河组(Z2∈1y)2.水井沱组(∈1s)3.石牌组(∈1sp)4.天河板组(∈1t)5.石龙洞组(∈1sl)6.覃家庙组(∈2q)7.三游洞组(∈3sy)二、奥陶系三、志留系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小叙(总体描述)一、泥盆系二、石炭系三、二叠系1.梁山组(P1l)2.栖霞组(P1q)3.茅口组(P2m)四、第四系第三章岩石总体描述第一节岩浆岩总体描述(岩体由老 新依次描述所观察到的岩体,包括岩体分布位置、岩性描述、岩体特征)一、茅坪复式岩体1.兰陵溪岩体2.太平溪岩体3.堰湾岩体4.东岳庙岩体二、黄陵庙复式岩体1.三斗坪岩体2.青鱼背岩体3.小滩头岩体第二节变质岩总体描述一、区域变质岩总体描述描述几种实习中见到的主要变质岩岩性特征二、动力变质岩1.角砾岩(小渔村组变质岩地层破碎带中)2.碎裂岩(三斗坪岩体中破碎带)第四章构造总体描述区域构造(黄陵穹窿)第一节褶皱总体描述一、上冀家湾陡山沱组二段(Z1d2)倒转向斜(重点)二、九曲垴陡山沱组三段(Z1d3)平卧褶皱三、九畹溪覃家庙组(∈2q)平卧褶皱第二节断裂总体描述一、断层及其组合1.崆岭群小渔村组变质岩中断层2.横墩岩隧道西岩家河组内地堑二、节理1.火炬状节理2.雁行式节理3.剪节理(陈家冲)第五章矿产总体描述一、内生矿产1.月亮包金矿(为太平溪岩体侵入到变质岩中形成。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卫星遥感影像是重要的基础数据。

2米卫星遥感影像成果,已为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违建清查整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影像保障。

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

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

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

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

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

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

• 描述:
层上产状盘(为S震0)旦:系3灯54影°组∠(6Z72°dy,)偶浅见灰薄色层厚白层云-块质状灰白岩云。岩,岩
(一)天河板组(Є2t)简介 (二)天河板组在点位处的特征
• 点南为寒Biblioteka 系天河板地层。主要内容一、天河板底部地层震旦系灯影组特征 二、路线上寒武系天河板组地层特征 三、天河板组与灯影组接触关系 四、天河板组在剖面上的特征
• 接触关系:断层接触 • 该断层称为白氏桥断层(该点现在已被人为破坏,
• (二)灯影组中顺剪切变形构造观测 该组顺层剪切变形构造被白氏桥断裂截切,其形成时代早于白氏桥
断层。
灯影组白云岩层理面上的顺层滑动擦痕及正阶步,指示左旋平移
补充知识:线理与阶步,先看看线理构造
A型、B型线理 线理的种类较多,如矿物的拉伸、生长、面理
的交线等都可形成线理。根据线理的成因可分为A型、 B型线理两类。 1.A型线理:又称a线理,线理方向与物质运动方向(a 轴)或最大主应变轴(X轴)方向平行,如矿物生长线 理、拉伸线理等。 2.B型线理:又称b线理,线理方向与物质运动方向(a 轴)或最大主应变轴(X轴)方向垂直,而平行于中间 应变主轴(Y轴)方向,这类线理多属于交面线理或褶 皱线理。
直线的产状要素 A.箭头示倾伏向,γ为倾伏角;B.水平线右端为侧伏向,α为侧伏角
• 线理产状的测量:
• 1、将野簿一边与线理延长方向 重合,且野簿处于铅直条件;
• 2、将罗盘一侧紧贴野簿,是罗 盘圆形水泡居中,北针所指方 向即是线理倾伏向;
• 3、将罗盘一侧紧贴野簿顶边, 拨动罗盘后旋钮,使条形水准 仪水泡居中,在罗盘内半圆刻 度盘上读出相应的度数即为倾 伏角。注意:测倾伏角罗盘一 定要铅直水平面。

遥感解译的方法

遥感解译的方法

遥感解译的方法一、遥感解译的基本概念。

1.1遥感解译啊,简单来说呢,就是看遥感图像然后搞清楚上面都是啥。

就像咱们看一幅画,要知道画里画的是山啊、水啊还是房子啥的。

遥感图像呢,是从飞机或者卫星上拍下来的,它可不像咱们平常拍的照片那么简单直白。

1.2这遥感解译可是个技术活,它对很多领域都特别重要。

比如说地质勘探,要是能准确解译遥感图像,就像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直接看到地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大概位置。

二、遥感解译的主要方法。

2.1目视解译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就好比咱们用肉眼去看东西,全靠经验和知识。

比如说有经验的解译人员看到图像上一片深色的不规则形状,他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可能是一片森林。

这就跟老中医看病似的,望闻问切,一看就知道个大概。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主观性太强了,不同的人可能解译出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2计算机解译呢,现在越来越流行了。

计算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助手,它按照设定好的算法去分析遥感图像。

它的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

比如说要在一大片区域里找特定的地貌特征,计算机“刷刷刷”很快就能给个结果。

不过呢,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它有时候会犯傻,把一些相似的东西认错,就像张冠李戴一样。

2.3还有一种方法是人机交互式解译。

这就把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的优点结合起来了。

人呢,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引导计算机解译,就像给计算机这个聪明但有时候迷糊的小助手找了个好老师。

比如说在解译一些复杂的城市遥感图像时,人先确定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区域,然后让计算机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其他部分,这样解译的结果就又准确又高效。

三、提高遥感解译准确性的措施。

3.1多源数据融合是个好办法。

这就像咱们做菜,一种调料可能味道不够丰富,多种调料混合起来就能做出美味佳肴。

把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融合到一起,能让解译结果更准确。

比如说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融合,就能把地表的信息看得更全面。

3.2解译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秭归野外教学团队
2018年9月
地质遥感解译方法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本课程共分五个知识点:
一、遥感的概念及遥感探测优势
二、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三、岩性遥感解译
四、构造遥感解译
五、滑坡遥感解译
⏹知识点5:

⏹滑坡遥感解译
滑坡也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在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定的色调、纹理及几何形态组合,被称为滑坡识别的直接标志;
而滑坡造成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可以称为滑坡识别的间接标志。

大多数滑坡发生后,可以形成一些在遥感图像上能够明显被识别的影像特征:
在形态上表现为圈椅状地形、双沟同源、坡体后部出现平台洼地,与周围河流阶地、构造平台或与风化差异
平台不一致的大平台地形,“大肚子”斜坡、不正常河流
弯道等;
地层的整体性被破坏,一般具有较强的挤压、扰动、松脱等现象,岩(土)体破碎,地表坑洼不平;
滑坡体后部出现镜面、峭壁或陡峭地形等。

远程滑坡经过长距离运移已面目全非,基本不再具有上述影像特征,但是,它可能形成地形地貌、植被、水系
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新滩滑坡、武隆鸡尾山滑坡)。

滑坡遥感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识别滑坡。

通常是先整体,后局部,即首先识别滑坡整体形态,再分析辨认各滑坡地形要素。

遥感图像上,滑坡整体常表现为圈椅、双沟同源、椭圆、长条、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显示滑坡特殊地貌的平面形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