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7-3西凤坡—官地岩体观察路线(袁晏明)

合集下载

测量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测量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范文

测量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范文此次野外实习地点选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县周口店镇的山口村一带,测区内主要有周张公路(周口店----张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两条,另外有三条以货运为主的铁路从测区穿过,交通比较方便.该地为山区,居民地大多位于山间盆地,其中世界闻名的北京猿人遗址坐落在周口店镇以西一公里的龙骨山上,该镇耕地较少,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工业则以水泥,采煤等到重工业和矿山采业为主.该地区气候湿热,雨季在七,八月份.测区的具体范围是:南至实习驻地----地矿部探工所北500米,北至良各庄村,西以山为界,东至迎风坡,大致形成北宽南窄的狭长地带,面积大约为1000*1500平方米.测区内包括三条铁路,一条公路,一条河流及大量的居民地,地物比较丰富;另外,两侧的山体亦表现出较好的地貌形态.1 每小组完成一幅40CM*50CM,比例尺为了1:1000的地形图测绘任务,并提交整饰后的聚脂薄膜图;2 完成首级控制测量(一级测距导线,三四等水准测量),并计算各控制点的三维坐标(X,Y,H);从八月二十三号至二十八为期五天的时间里,我们进行了首级控制测量.首级控制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两部分.在平面控制测量中,主要由指导老师,以及王金星和周锋两位师兄带领我们完成.使用的仪器为所带的仪器里精度最高的全站仪.路线是从已知高程点开始,沿铁路向北行进大约2—3公里之后,再向东转至山上,在山上布控了D09 D09之后,又从山上下来向南进发,最后经过山口村的东边界和南边界后,与已知高程点实现了闭合.因为对测距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一级平面控制测量,其测距中误差绝对值不得超过15毫米,测角中误差绝对值不得超过5秒,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则须小于或等于1:14000,所以我们在测量过程中小心翼翼,而且平面控制测量决定了以后的图根控制测量和碎步测量,更不容我们有丝毫大意了.每一测站,在精准的调平对中以后,我们都会进行两次测回,争取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降低误差.最后内业计算后,不论是角度闭合差,测角中误差,还是全长闭合差均在误差要求范围之内,符合要求.而高程控制测量则由我们独立完成,高程控制要求精度不高,仅仅为三,四等水准测量,使用的仪器是DS3水准仪.测量过程是建立在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之上,沿以上路线进行高程测量.每一测站,采用设立偶数个子测站以消除尺垫的影响,采用”后前前后”的读尺方式以消除仪器和标尺下沉带来的误差.经过内业计算后,得出高差闭合差为-毫米,路线长度为了米,则三等闭合差不应超过毫米,同样符合要求.在地形测量中,仅仅依据等级控制点进行地形测图,其点的密度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必须进行图根控制测量工作.图根点是在等级控制点下加密的,是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据.图根控制测量也分为两个方面,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和图根高程控制测量.在测量过程中,我们对平面和高程进行同时施测.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图根导线测量(我们组采用的是附合导线和支导线两种方法).进行图根测量,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慎重选点.于是在选点前,我们首先对测区进行踏勘,以求了解测区的现状,地形类别,测区界线,已有控制点的可利用情况等.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为我们以后的测图的顺利进行埋下了伏笔.然而,毕竟经验不足,仍旧出现了问题.比如布点过少,布点不均匀.当到后来将图展至图纸上,这些问题便暴露的一览无余.图纸上的有些方格内拥有3-4个点,而有的方格内则是一个点也没有.所以综合来看,图根测量是不令人满意的.在绘制地形图的时候,不同的要素用不同的方法和符号表示,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主要是按照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现行的{1;500 1;1000 1;XX地形图图示}执行的.施测碎步点时采用经纬仪配合小平板的方法进行测绘.测图有一些要求,例如基本等到高距为1米;水平角,垂直角度的计数精确至1分,半测回测量,距离测量的精度不低于图上下级毫米(实地10厘米),以及测定地物点的最大长度为100米,测量地形点时最大长度为150米等等,要求并不是太高,所以任务还是被完成的比较圆满.1:碎步点选择上,选的点应选在具有一定特征的地方.比如选在地物的转折,拐角处,或线状地物的始末位置.表示地貌的碎步点应选在坡度变化处.要综合取舍地物和地貌,其原则是:凡按测图比例尺计算,在图上小于1毫米的地物和地貌细部均可省去.但是,一些具有方位意义和较大使用价值的独立地物(独立树,电线杆,水塔等)不能省略,一些线状地物(公路,铁路,沟渠)亦不能省去.在复杂的地形处选点时,立尺员应绘出立尺点及其周围的地形示意图,以供绘图时参考.2:观测上,各碎步点距测站的距离可用视距测量的方法,高差可用三角高程的方法测得.在同一测站上,每测出15—20碎步点,必须瞄准起始目标,检查零方向,其角值差不得超过5秒.3:绘图上,使用半圆仪按照极坐标的方法展绘碎步点.绘图时,例半圆仪的直边对准起始目标,在半圆仪直边处画一短线,此线便是图纸上的零方向标志线.碎步点展在图纸上,应标有高程注记,以高程的小数点代表点位,注记至分米.字头方向一律向北,字体不大于毫米.理论总是与实践相结合的,没有周口店这四周的实习,我们就很难从理解测量学的本质.测量学本身就是对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一门课程.仅仅知道书上的条条框框是不太实际的,因为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实践当中去,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挥聪明才智去解决书上没有的问题.在实地,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天气,甚至是能否与当地居民搞好人际关系等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我们测量工作的成与败.而这些是不可能从课本上学到的,也不是别人可以交会的,必须由我们自己亲身去体验,才能贴切的感受到这些虽不能从理论里得知却远远比课本复杂的野外情况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得不提,而且一再重复的就是选点布控,到底应该如何选点呢?我想这是我在周口店实习时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像其它的环节,无非就是测与绘,只要按部就班的做下去就行了,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思考,但是选点布控则不同,它需要你对实习的整个过程有一定的了解,需要对测区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不知道后面要干什么,当然会让你摸不着头脑,而若对测区不大了解,就会出现上面提到布点不均,布点过多或过少的问题.这就是此次周口店实习的问题所在,也是实习过程中做得不足之处.记得八月十九号清晨,当许多同学还沉浸暑期的睡梦当中的时候,而我们测绘专业的学生们却已经坐上中巴车,前往周口店,准备为期四周的令人兴奋又带有少许神秘的实习生活.来到周口店,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连一个的山,虽说山不大不高,但对于一个身处平原地区的我来说,倒也算是一种”奇观”了.安排了食宿之后,很快,王老师便将任务下发.具体任务是分时段进行,每段时间各有其必要的任务,时间安排得当,比如一开始的首级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图根控制测量,再到后来的碎步测量,前后紧紧衔接,一环扣一环,一切都在老师的计划之中,可以说实习期间,几乎没有出现任何影响实习进度的问题,而同学们也没有辜负带队老师们的殷切之心,自励自勉,勤勤恳恳,没有一个组愿意落在别人后面,没有一个组愿意未完工就想到休息.最终在师生的努力下,答案可想而知,结果是令人满意的,尽管实习时间由原来的六周压缩至四周,但是我们仍旧做到了我们应该做到但似乎又有那么一点难度的事!短短的二十八天,确实是短暂的,然而发生的故事却是数也数不清.欢声,笑语,甚至哭泣,落泪,在现在看来,可以用一个情字概括吧.大家在一起从没有如此近距离的相处,尤其是分在一个组的同学们意义或许更加非凡,虽然已是同窗二年,但是在周口店则全然不同,因为大家荣辱与共,因为大家同属一个小小的只有五个人的团体,在那里,你不再是你自己,你是五分之一,你是小组的一部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这样的话其实一点都不过分,想想看,大家每天一同外出,一同工作,一同吃饭,当黑夜渐渐代替白天的时候,我们又一同返回基地,大家就好像是捆绑在一起一样,你在哪里,那么我就会在哪里!在周口店,我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四周里,我们几乎形影不离,一起欢乐,一起承受实习的艰难,甚至是彼此之间有时候也会互相埋怨,争吵不休.然而一切的一切确确实实都是美好的.不提欢乐的事了,就拿有时候发生摩擦的事来说吧,发生这样的事情,倒不是因为大家在考虑自身利益,去争谁干的多,谁干的少,而是都希望能把手头的活儿做的perfect precisely,所以当成员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的方法时,暴风雨便降临了.风雨过后便是彩虹,不是吗?争吵过后,再次谈天说地,将往事一笑置之,大家不但没有相互怨恨,反而加深了彼此的了解,友谊更近了一步.何等的胸襟,不是吗?四周的生活就是这样,快快乐乐,简简单单.。

周口店实习总结——地质实习报告模版

周口店实习总结——地质实习报告模版

时间:2021年6月24日星期二天气晴地点: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这个地方是个岩株,面积大约40平方千米。

一、观测目的:侵入岩及其内外接触带特征、侵入岩的相带、热接触变质岩石的特征。

二、观察路线:先到达官地村村口,向东到达羊屎沟,在返回到达东山口采石场。

三、观测点:观测点1:点位:官地村东南村头。

点性:外接触带描述:岩石有很多斑,土黄色带黑斑含长石、钙系石榴子石、透辉石的矽卡岩,称为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

观测点2:点位:+150米点性:出露岩石(透闪石花岗岩)描述:硅质圆块->透闪石,大理石风华后呈砂糖状,透闪石呈针状。

含有石榴子矽卡岩。

点间:点位:+50m点性:千枚岩描述:从前面到这里是雾迷山组灰岩到洪水庄组页岩(223°45°)的过渡,铁岭+20铁岭组灰岩:其中的燧石条带未变,但辉石已重结晶+30米产状:210,50大理岩,片岩片间面很亮,灰黑色,又下马岭组泥岩热接触变质而成。

其中包括闪亮的云母、长条的红柱石,称为石榴红柱云母片岩。

红柱石云母片岩坐标:N39 42 1 E115 56 34点间:石英岩,红色为铁质胶结,石英状砂岩。

(烘烤变质可达400米)点间:黑色千枚板岩观点3:+20米点性:测量洪水庄组千枚岩产状描述:倾向196,倾角57观点4:装饰材料厂320方向点性:出露岩体描述:灰白色侵入岩,花岗闪长岩,中粗粒2mm左右,等粒结构,成分为斜长、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观点5:采石场入口20米点性:边缘带的花岗闪长岩描述:流面、流线、层纵横斜层理产状:倾向217倾角89宏观看:上层有风化壳,中间半风化(附图)观点6、7点性:过度带到中心带的岩浆岩描述:斑逐渐变大,出现黄色榍石,颜色由深到浅、捕掳体边缘更加不清晰。

周口店实习——官地--羊屎沟观察路线

周口店实习——官地--羊屎沟观察路线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官地—羊屎沟变质岩综合观察路线
地球科学学院 袁晏明 赵温霞
一、教学路线 官地—羊屎沟—骆驼山—三不管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观察描述太古宇官地杂岩岩性组合特征及与房山 复式岩体接触关系,了解形成时代、区域地质构 造位置和成因背景。 (2)观察描述接触热变质岩的岩性特征、岩石类型、 分析变质作用条件并划分变质相带。 (3)认识剥离断层及其表现特征,识别与其有关的伴 生构造。
闪长玢岩脉
马家沟组
马家沟组 接触变质大理岩
四、思考与讨论 本路线为一条综合观察教学路线,地质内容丰富, 包括地层、变质岩、脉岩、断裂及其相关构造等。在 路线教学获得诸项资料基础上对下述问题进行思考与 讨论: (1)本路线所现的变质作用类型有几种?接触热变质 作用的地质背景是什么? (2)与八角寨—拴马庄桥地层剖面、黄院东山梁地层 剖面进行对比,该路线中各组地层分子多有保留,唯其 厚度锐减,马岭组石榴子石带
下马岭组红柱石石带
6.骆驼山南侧至三不管沟 观察描述下马岭组至中上寒武统各组地层的岩性、岩 性组合及厚度变化,与已知地层路线进行相应层位对 比;分析判断各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是何种性质并了 解走向断层引起地层缺失的情况;在教员提示下认识 发育于盖层中的剥离断层系统。
三、教学进程及安排 1.官地村东侧大路旁碑旁 观察描述太古宇官地杂岩的总体面貌特征并与沉积 岩系、岩浆侵入体进行对比; 观察变质杂岩与房山复式岩体的接触关系并沿接触 界线追索,确定接触类型;观察片麻理构造并测量产 状,对变质杂岩的岩性、岩性组合进行观察描述,至少 应区分出4~5种岩石类型并对其进行命名。
路线起点
官地杂岩被岩浆灌入
官地杂岩 黑云斜长片麻岩
官地杂岩 混合岩
2.乱石垅附近101.4高地一带 为变质岩构造观察点。观察认识官地杂岩中发育的 小型韧性剪切带、小型褶皱构造、透入性面理及线理构 造;识别糜棱岩并观察认识其宏观结构和构造。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此次周口店地质实习是在学习地质地貌学、土壤学之后所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野外地质调查基本训练。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系统掌握常规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高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培养严谨求实、奋斗进取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实习任务包括完成地质填图、剖面图和柱状图等。

二、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周口店实习区位于北京市西南约50km,行政区划属于北京市房山区管辖。

京原铁路斜贯实习区域,京广铁路的琉璃河站则有工矿支线与周口店相连。

公路交通主要有莲花池—张坊线。

实习区地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区内地层发育,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具有很好的地质教学和研究价值。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层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通过对实习区内的地层进行观察和描述,掌握了不同地层的岩性、岩相和接触关系等特征。

我们发现了多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地层,并对地层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

2. 构造观察在实习区内,我们观察到了多种构造现象,包括褶皱、断裂和节理等。

我们学会了如何测量和描述构造产状,分析了构造形成的原因和演化过程。

3.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是实习的重要内容。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罗盘仪、测量尺等工具进行地面测量,并掌握了填图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通过填图实践,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体的空间分布和地层接触关系。

4. 矿产调查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对实习区内的矿产进行了调查。

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和描述矿产,分析了矿产的形成条件和成因。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此次实习,我们系统地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实习过程中的团队协作和互相帮助也培养了我们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我认识到地质工作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严谨的实验态度和勇敢的探索精神。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地质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构造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构造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第一篇:构造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构造地质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日期:2012年6月3日一、实习路线学校——南观村——磁家务水泥厂——李各庄加油站——学校二、实习任务1、观察岩体(太古代Ar及其该层之间的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2、观察韧性变形并根据各伴生构造确定剪切方向;3、观察脆性断层;4、观察小型的矿物拉伸线理和大型的石香肠;5、观察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构造;6、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野外识别大褶皱及其次级褶皱;7、面理的观察。

三、实习区主要地层侏罗纪(J)三叠纪(T)二叠纪(P)石炭纪(C)志留纪(S)奥陶纪(O)寒武纪龙山组青白口系(Qb)景儿峪组(石材)下马岭组铁岭组洪水庄组蓟县系(Jx)雾迷山组杨庄组高于应组大红峪组长城系(Ch)团山子组串岭沟组长团沟组第二篇:构造周口店实习报告6月10日上午7点,能源资勘一二班两个班级的同学集中在地大水房前,开始了本次的构造地质学野外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的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共计有4个实习点。

实习点一:⌝在房山区河北镇漫水河村公路旁下车,爬上一个小山坡,铁路边即为我们的第一个实习点,为中元古界大红峪组砂岩。

岩层倾向北东,产状2°<45°,颜色呈灰色且岩层较厚。

据老师介绍,该处石英含量很高,约为80%至90%左右。

此处地貌高耸,岩石岩性坚硬,且抗风化能力较强,发育粒序层理。

⌝顺着铁路行往北西向大约走150米,可清楚看到一较为大型的褶皱,岩石组成仍为大红峪组砂岩。

其轴面倾斜,粗略测得产状为335<65。

波长大约为25米,较长,岩层能感性较高。

两翼倾向相反,南翼较缓,北翼较陡,为不对称褶皱。

继续仔细观察可得,该褶皱的枢纽倾斜,倾伏向大致为西向,倾伏向57,倾伏角20,向岩层内倾斜,翼间角大致为110。

据其转折端形态知其为圆弧褶皱,根据褶皱的位态分类,可判断其斜歪倾伏褶皱。

地大北京周口店构造实习(大二期中).

地大北京周口店构造实习(大二期中).

构造地质学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班级:学号:姓名:实习日期:一、实习路线学校——南观村——磁家务水泥厂——李各庄加油站——学校二、实习任务1、观察岩体(太古代Ar 及其该层之间的剥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2、观察韧性变形并根据各伴生构造确定剪切方向;3、观察脆性断层;4、观察小型的矿物拉伸线理和大型的石香肠;5、观察逆冲断层及其伴生构造;6、观察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野外识别大褶皱及其次级褶皱;7、面理的观察。

三、实习区主要地层侏罗纪(J )三叠纪(T )二叠纪(P )石炭纪(C )志留纪(S奥陶纪(O )寒武纪龙山组青白口系(Qb 景儿峪组(石材)下马岭组铁岭组洪水庄组蓟县系(Jx 雾迷山组杨庄组高于应组大红峪组长城系(Ch 团山子组串岭沟组长团沟组四、实习内容观测点一:南观村:位于南观村铁路沿线,主要观察铁路两侧的岩层与构造现象,主要为节理及断层,并沿途绘制信手素描图(见图1)。

岩性: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组长城系大红峪组长石石英砂岩,是一套沉积岩,因为有很好的成层性。

野外识别沉积岩,其最显著的宏观标志就是成层构造。

矿物描述:半自形细粒粒状结构,1mm 左右;其中矿物组成为:石英40%,长石50%-60%,还含有杂质和胶结物;其分选(反映了水动力条件,分选越好,水动力越弱)与磨圆(反映了搬运作用,磨圆越好,搬运距离越长)都属于中等。

断层:断层野外识别标志:(1)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2)地层的重复与缺失;(3)擦痕、摩擦镜面、阶步及断层岩;(4)地貌及水文标志。

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擦痕(线状构造)以确定断层的存在。

测量可得其倾伏向为103度,倾伏角为24度。

在垂直于擦痕的方向上可看见阶步(在断层滑动面上与擦痕直交的微细陡坎)。

根据阶步的陡坎面向对盘运动方向以及擦痕粗而深端向细而浅端指示对盘运动方向,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

可见,断层面呈舒缓波状。

又根据断层面产状近直立,断定为走滑断层,以及上盘向右运动,判定为右行,所以该断层为正右行走滑断层。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7-2西凤坡—官地岩体观察路线(袁晏明)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7-2西凤坡—官地岩体观察路线(袁晏明)

②点北为边缘相中粒状石英二长闪长岩,灰白色,中-粗粒结构, 块状构造,钾长石斑晶占5-10%,基质中钾长石含量占5%,斜长 石大于45%,石英占10%,暗色矿物占25%。主要造岩矿物为斜 长石、钾长石、石英、(次要矿物)角闪石和黑云母;副矿物常见 者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包体种类多,围绕侵入体 呈环状分布,含量多,粒度大,大小不一,形态为棱角和次棱角 状,有一定的定向性,流线构造,延伸方向指示岩浆流动方向。 它们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来自围岩的碎块(如大理岩、变质 砂岩、角闪岩、各种片麻岩、细粒石英闪长岩等,如官地附近 125.5高地所见);另一类为深成幔源包体。边缘相较中央相和 过度相颜色更加深,暗色矿物含量进一步增加,钾长石含量明 显降低。 节理产状( ): ° °;标本: 二者渐变接触关系,证据: 点间。。。。。
第一次侵入δοK11
边缘相ηδοK12a
磊孤山
过渡相 与边缘相界线
坐标与GPS: N39°42.538′E115°56.656′ H: 100m; 点位:磊孤山东南130°方向100m 露头:人工,良好 点义:花岗闪长岩体过渡相与边缘相界线点 描述:
①点南为过度相岩体。灰白色,粗粒(~10 mm)似斑状 结构,块状构造,斑晶:Pl + Kfs(~ 50 %) + Hbd;基 质:Pl+Kfs+Hbd+Bi。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石英 和钾长石;次要矿物是绿色普通角闪石和黑云母;副 矿物常见者有磁铁矿、磷灰石、榍石、锆石等。较中 央相,过度相暗色矿物明显增加,钾长石斑晶数量明 显增多,颗粒大小明显变大。其较中央相不同的是斑 晶数量增多,但无巨斑晶出现。包体主要成长条状, 长宽比一般大于5,岩性主要为灰色细粒闪长岩,部分 包体有斜长石斑晶(5-10 mm) ,流线构造,走向105°~ 285°。另外可见副矿物榍石,蜜黄色,呈扁平的楔形 (信封状),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节理产状( ): ° °; 标本:B3-1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

周口店野外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周口店野外实习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本次实习于2023年进行,地点位于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实习区。

实习任务包括地质填图、剖面图绘制、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等。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前,我们学习了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课程,为实习打下了理论基础。

实习期间,我们携带了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等工具,以及野外实习所需的生活用品。

2. 实习内容(1)地质填图我们在实习区域内进行地质填图,通过观察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记录各项数据,并绘制地质填图。

在填图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2)剖面图绘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地质剖面图的绘制。

通过实地观察地层岩性、构造特征,详细记录剖面图上的各项数据,并绘制出准确的地质剖面图。

(3)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我们在实习区域内观察了各种地质现象,如褶皱、断层、岩脉等,并对其进行了详细描述。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质现象的特征,加深了对地质构造的理解。

3. 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完成了地质填图、剖面图绘制和地质现象观察与描述等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培养了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态度。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1. 收获(1)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习,我们学会了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

(2)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记录和分析地质现象,养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3)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实习过程中,我们与同学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2. 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够深入,野外操作技能有待提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和白云母,也含稀有元素的矿物,如锡、 钨、铋、钇、钍、铀、锂、铌、钽、铍、铯、稀土元素、锆和铪 等。
1.边缘带:主要由细粒结构的长石石英构成,又称细粒结 构带。该带厚度一般很小,从几厘米到十几厘米,形状不规 则且不连续,一般不含矿。 2.外侧带:由文象结构和粗粒结构的长石、石英所组成, 又称文象粗粒结构带。该带厚度较大,但不稳定。一般不含 矿。 3.中间带:该带位于外侧带和内核带之间,主要由巨品、 块状的微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厚度较大,连续性较好,又称 块状K石一石英带。此带矿化发育,是稀有、稀土金属矿产 及白云母、长石的富集地段。 4.内核带:形态常不规则,常位于伟晶岩脉中间,特别是 其膨胀部分的中心,通常由石英块体或石英、锂辉石块体组 成。在内核中心部位有时出现晶洞,并有宝石类矿物产出。
中央相γδK12C
过渡相γδK12b
第一次侵入δοK11
边缘相ηδοK12a
4、127.2高地南侧 该观察点为花岗闪长岩体边缘相与石英闪长岩的分界。 依次安排如下观察内容并完成相应工作:127.2高地南 侧为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接触关系所在,二者岩 性、粒度及颜色的差异、原生构造交切关系、伴生岩 脉与二者关系、三者形成顺序等均为主要观察内容, 确定岩性分界点并勾绘地质界线;继续绘制地质信手 剖面图。
125.5高地
边缘相俘虏体观察
特点:成分复杂、数量较多、次棱角状
边缘相中的俘虏体
石英闪长岩体观察
石英闪长岩体 花岗闪长岩
石英闪长岩体
中央相γδK12C
过渡相γδK12b
第一次侵入δοK11
边缘相ηδοK12a
五、思考与讨论
(1)通过此路线观察实践,本人岩浆岩岩石学的知 识掌握程产状( ): ° °;标本: 二者侵入接触关系,证据:流面 观察现象:(1) 中细粒石英闪长岩;(2) 边缘相与石英闪长岩的接 触关系;(3) 边缘相包体/捕虏体的种类和形态特征;(4) 钾长伟晶 岩脉及文像结构(石英、钾长石共结点)。
伟晶岩:因为其经常含有大粒晶体而得名。
文象结构:是指岩石中石英和钾长石(通常为微斜长石或微纹长石)成有规则 共生的一种结构,这两种矿物互结成楔形连晶,似楔形文字,因而得名。
它是石英、碱性长石在共结情况下形成的,但也有由于交代作用或固溶体分解而 成的。常见于花岗岩及伟晶岩的边缘带。
边缘相中 文像
伟晶岩脉
127.2高地
文像伟晶岩脉
文像伟晶岩脉
晚期 早期
坐标与GPS: N: 39°41.′ E:115°54.′ H: m; 点位:125.5 m高地 露头:天然,良好 点义:花岗闪长岩体边缘相与石英闪长岩界线点 描述:
①点南为石英闪长岩。灰色,中细粒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和石英;次要矿物黑 云母和钾长石,副矿物常见者有磁铁矿、磷灰石、榍 石、锆石等。画素描图。 产状( ): ° °;标本:
(2)侵入体的观察研究及工作方法与地层学的工作 方法有何差异?
(3)房山复式岩体岩石学特征、岩体内部相带(单 元)划分标志、岩体内部及边缘的各类“包体”、
岩体的原生构造及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等地质
现象或内容观察及了解程度如何? (4)试分析复式岩体侵位机制。 (5)个人写出有关岩体观察研究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