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后感

合集下载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

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周易读后感: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周易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一,它是一部关于卜筮和哲学的著作,虽然写作时间早已超过2000年,但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文化、政治、经济及个人生活中。

而我在读完周易后,深刻地感受到了“天时地利人和事业才能辉煌”的真谛。

首先,来谈谈“天时”。

天时是指外在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大势等客观因素,这些因素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而周易则强调在面对这些因素时,应该把握变化,尽力利用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应对不利因素,从而达到理想的结果。

这也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认清及把握自然环境及历史趋势的变化,顺应趋势、勇于创新,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取得更好的结果。

接着,谈谈“地利”。

地利是指领地、位置、资源、场所等人类活动中的客观条件,周易则强调在选址时应当选择具有优势的位置,充分利用可得到的资源,协调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启示我们,在做事时要考虑到自己的条件和优劣势,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尽量克服地理、经济等方面的难关,真正让自己在优势地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价值。

最后,谈到“人和”。

这是指主观因素,包括人的心理素质、态度和能力,周易则强调人的内在素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使个体与社会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注重相互合作和适应,这启示我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注意自身与团队之间的协作,尽量避免内讧和不合作,更应注意团队成员之间合作的默契度,从而提升团队整体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在总结中可以看出,“天时地利人和”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外在环境、地理、资源及人的条件和素质等因素的协调和平衡,通过这些与环境因素共同努力和合作,才能够实现最终的成功。

同时也应该注意,周易的思想不仅仅适用于古代的占卜筮术,更是我们应当在现实生活中深思刻意的真正意义所在。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经典长谈周易读后感
《周易》古书充满智慧,是大量经典文献中影响最大的一本。

读完此书,我的心情愉快淡定,脑海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考方式。

首先,《周易》告诉我们,要活在当下、顺其自然,不要被物欲和利益冲昏头脑,要追求真正的幸福。

其次,它教我们审慎把握机遇,注重变化和运势,在不同的环境下把握机遇,获得更多的成就。

最后,它让我们明白,只有具备正确的思想,才能够持久地管理自己,避免错误的决定。

在此深刻的思考中,我对生活有了全新的体会:不要安逸和贪婪,要顺应自然,学会把握机遇,才能真正获得成功和快乐。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周易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周易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周易读书心得(一)针对《易经.季传》(引自刘毅宏的《三字经讲记》)的这一段文字,我对这段关于八卦的内容画了如下一张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权当数字游戏,大家共享。

《易经.季传》中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行变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们一般都把五行当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声)。

我们知道它是个多音字,最常用的还有个行hang(第二声),在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来作图。

会发现一切都不可思议地便于理解。

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声)。

那么首先是这十个数分别两个两个一组,共五行。

分为天和地两列。

“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为天的这一列。

剩下的偶数“246810”则应该在地字那一列。

这样天数有五个数字,地数也有五个数字。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个数相加都有一个值。

接下来作者解释了这些值分别是多少: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

就是天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30。

和在一起算是55(这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这些数字的具体位置怎么定呢。

别急,文章还有另一段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就是这些数字应该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为,天字下,1对应的位置应该是水。

“地六成之”地字下,6对应的位置和它相辅相成。

这也应证了“阴阳相合”,辅佐生成的说法。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数字用红色标记出来,以便于观察。

其余的都这样类推理解,把数字填入相应的框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照一下我们绘制的表格,确实天下都是阳数,地下都是阴数。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是一本充满古老智慧的书籍,被誉为“群经之首”,阅读完这部经典之作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易》的博大精深让我惊叹不已。

它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是主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

这些卦象和爻辞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决策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卦辞和爻辞,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其次,《周易》所倡导的阴阳五行理论让我对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朴素认识,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

这种理论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还为人们提供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五行的真谛,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周易》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它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逆天而行。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周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我相信,《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光彩。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

周易尚书两篇的读后感读《周易》和《尚书》,就像跟两位老友喝茶聊天,一本是智者的沉思,一本是历史的回响。

读罢,心里头那个感慨万千,就像被春风拂过,又像是被秋雨打过,总之是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先说《周易》,这本书啊,简直就是智慧的海洋,深不可测,让人一读就停不下来。

它不仅仅是占卜算命的书,更像是一位老者的谆谆教诲,告诉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世。

里面的阴阳八卦,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

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万变不离其宗”,这“宗”啊,我想就是《周易》里讲的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的道理。

读《周易》,就像是走进了一个充满哲理的世界。

里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瑰宝,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比如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得多好啊!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人活着就得有个样儿”,得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能活出自己的价值。

而且啊,《周易》还特别接地气,里面的很多道理,都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影子。

比如“物极必反”,就像咱们平时说的,“乐极生悲”,什么事情都不能做得太过,得有个度。

再比如“否极泰来”,就像咱们说的,“风水轮流转”,遇到困难别灰心,说不定转机就在下一刻。

再来说说《尚书》,这本书简直就是历史的活化石,记录了咱们中华民族从上古时期到周朝初期的历史变迁。

读它,就像是看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大片,让人热血沸腾,感慨万千。

《尚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那些历史大事的发生。

比如《大禹治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种精神,就像咱们现在说的“舍小家为大家”,让人肃然起敬。

而且啊,《尚书》还特别有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做人得有担当,得有责任感。

就像《泰誓》里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简直就是咱们现在说的“以人为本”的翻版啊!它提醒我们,作为统治者或者领导者,得时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赢得民心,才能国泰民安。

读《尚书》,还让我感受到了咱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周易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

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

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

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

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

有时都是不可信的。

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

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

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

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

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

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

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我是一名一年级学生,上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包括了周易。

读完下册的《周易》之后,我对这部古老的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生不同的选择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也学会了从易经中获取智慧。

以下将从易经的起源、原理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易经的起源及特点《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被誉为“万物之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部以卜筮为核心的经文。

《周易》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通过八卦的组合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易经的特点是“内外应合”,既能讲究卜筮预测,又能应用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通过《周易》的学习,我意识到它并非只是一种卜筮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源泉。

二、易经的原理与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变化”。

《周易》将世界万物的演化过程归纳为两种基本力量的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是不可分离的,亦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描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卜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八卦的阴阳变化来预测吉凶。

然而,易经更注重的是变化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我们需要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易经的应用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占卜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指南。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指导。

首先,易经教会我们善于变通。

人生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挑战,在变动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灵活应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正如易经所说,“善变者存,不变者亡。

”其次,易经强调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八卦中的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但又互为因果。

只有在平衡和谐的状态下,事物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与外界的平衡。

最后,易经教会我们不断进取。

易经中强调“天道酬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后感:众妙之门——《周易》
学院:历史与行政学院姓名:张云凤
《周易》是中国一部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瑰宝。

最先对《周易》的认识,是认为它是一本卜筮之书,与算命、看风水有关。

后来通过对《周易》的研读以及翻阅有关方面的著作,才发现自己对《周易》的认识仅仅是表象上的,没有深刻的了解它的内涵。

当然,作为五经之一,《周易》的博大精深远远不是我所能读懂的,只能说,在读《周易》及一些相关著作时,对《周易》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在没有真正接触《周易》的时候,我认为《周易》就是《易经》,两者都是指的同一本著作,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然而通过更深入的了解,对《周易》与《易经》二者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原来,易经指的是“上古三易”,及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三本著作的总称;《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为种属关系。

因为《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传,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易经》其实是《周易》本篇及为其释名解义的传等的合篇。

《周易》分为经部和传部。

经部即《周易》本篇,含六十四卦的卦形及卦爻辞,分为上经和下经。

上经包括前三十卦(自《乾》至《离》),后三十四卦(自《咸》至《未济》)为下经。

传部含《文言》、《系辞》、《彖》、《象》、《说卦》、《序卦》、《杂卦》,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

六十四卦每一卦又由六爻组成。

爻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分为阴爻(- -)和阳爻(—)。

《易经》有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

”从这里可以看出《周易》是建立在阴、阳二元论基础上对事物发展规律加以论证和描述的书籍。

它认为太极是万物初始之前的混沌之象,太极一分为二,始有天地,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济,是为两仪。

由天地生出春夏秋冬四时,对应四象——太阳、太阴、少阳、少阴。

由四象衍生出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对应的八种自然现象分别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每一卦中有六爻——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象征着事物由初始到结束的过程。

《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卦爻辞是卜筮记录,也有人认为《周易》是一部哲学著作,还有人认为《周易》是华夏民族特有的一部思维工具书。

我更加赞同第二种说法。

吕绍纲先生认为:“《周易》实质上是一部讲思想的书,一部哲学著作,卜筮只是它的表面躯壳,而且如同化石一般的躯壳,是死东西,躯壳里面包着的思想才是它有生命的活的灵魂。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周易》的卦爻辞,在对卦象进行例说的过程中,也透漏了对自然、社会中事物的属性及变化发展规律的朴素辩证的认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唯物世界观:尊天道,重人谋。

《周易》卦爻辞中对于天道即自然规律的尊重是十分强烈的。

例如:《坤》初六:“履霜,坚冰至。

”当脚踩到秋霜时,冰冻的寒冬也将来临。

事物的生长消亡有其必然的规律可循。

这是不一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泰:“小往大来,吉,亨。

”弱者离去,强者到来,顺应了自然规
律,所以吉祥、亨通。

由于对天道的尊重,人世间的吉凶祸福的决定因素,也就必然是人谋,也就是说人是这个社会活动的主体,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措,创造或改变环境条件,使之符合自然规律。

从《周易》的卦爻辞中可以看到,人的品德修养,往往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例如:《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具备了直率、方正、宽容的品德,做任何事情都会畅通无阻。

《谦》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谦虚的君子,若用同样的态度去涉大川之险,也会吉祥如意。

《临》上六:“敦临,吉无咎。

”敦厚宽容的施政,臣民悦服,必然吉祥无灾祸。

相反,如果不注意修养德性,就难免会有灾祸临头。

例如:
《履》九五:“夬履,贞厉。

”刚愎自用,必有危险。

《中孚》上九:“翱音登于天,贞凶。

”脱离民众,孤芳自赏,必致凶险。

同样,以《乾》卦为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潜藏、萌发、成长、茁长、全盛的发展过程。

人类的行为,应当效法这一自然规律,在自强不息的同时,把握时机,善知进退。

当力量薄弱的时候,应该隐忍等待时机,切记妄动;当可以出示而又羽毛未丰的时候,应该以诚待人,积聚力量;在成长时期,一方面应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同时也要戒骄戒躁,谨慎处事;当机会来临可以放手一搏的时候,应该一本初衷,团结上下,使上下一心,各得
其所;当久居高位时,力所不逮时,应该居安思危,及时自悔,方能自强而不息。

只要进退得当,趋利避害,则事必成。

其实人生道路上,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困难与挫折。

如果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不能做到自强不息,积极进取,以乐观的心态待之,那么我们将无法跨越障碍,获得成功。

所以,在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积极进取,自强不息。

《周易》文字简约,其中蕴含的意义抽象难懂,所以,要读懂它是很难的,可是,只要用心领会,总会有所收获。

“《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所谓学者得思,商者得富,兵者得胜……
学习感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