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后感

合集下载

周易读书心得体会一年级上册

周易读书心得体会一年级上册

周易读书心得体会一年级上册心得一:认真阅读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作为一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周易读书,我深深体会到了认真阅读的重要性。

在读书时,我会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集中注意力,认真读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我发现只有细心地阅读,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到书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而只有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我才能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我的阅读能力。

心得二:通过阅读,我学会了思考阅读周易读书带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学会了思考。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思考,我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思考也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书中的道理和智慧,将其应用到生活中。

心得三:阅读让我得到了快乐阅读周易读书让我沉浸在书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带给我无尽的快乐。

我愿意与书中的人物一同经历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他们的成长和变化。

在阅读中,我能够忘记一切烦恼,沉浸在书海中,享受知识的世界。

阅读不仅让我获得了知识,还丰富了我的想象力,开拓了我的视野,激发了我的创造力。

心得四:阅读帮助我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周易读书,我了解到了许多优秀的篇章和表达方式。

在阅读中,我会注意作者的语言运用和文章结构,从中学习到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同时,我也会学习到一些优美的词语和句式,丰富了我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

通过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相信我的语言表达能力会不断提高。

心得五:阅读使我变得更加自信通过阅读周易读书,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更多的信心。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理解了其中的内容,我会感到很有成就感。

阅读让我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阅读也增加了我的见识,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与他人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阅读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成长的过程。

总结:通过阅读周易读书一年级上册,我收获了很多。

认真阅读帮助我培养了阅读兴趣,思考让我学会了深入思考问题,阅读带给我快乐,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

《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经典常谈》第二篇文章《周易》读后感篇1《经典常谈》所谓经典是广义的用法,包括群经、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要读懂这些书,特别是经、子,得懂“小学”,就是文字学,所以《说文解字》等书也是经典的一部分。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

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

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这是很明达的议论。

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相传中国文字是黄帝的史官叫仓颉造的。

见地上印有兽蹄和鸟爪的痕迹有了灵感,开始造字。

仓颉泄露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

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

鬼夜哭。

”人有了文字,会变机灵,会争着去做那些容易赚钱的商人,辛辛苦苦去种地的人变少了。

天怕人不够吃的,所以降下米来让他们存着救急。

鬼也害怕这些机灵人用文字制他们,所以夜里嚎哭;文字原是有巫术作用的。

但此传说是在战国末期才有的,那时的人并不都相信;如《易》和《系辞》里就只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

这“后世圣人”不止一人,是许多人。

文字不断地在演变,说是一人独创,是万不可能的。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

《周礼》《保氏》说贵族子弟八岁入小学,先生教他们识字。

秦以前字体非常庞杂,贵族子弟所学的,大约只是官书罢了。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小篆成了国书,别体渐渐淘汰,识字便简易多了。

东汉和帝时,有个许慎,做了一部《说文解字》。

这是划时代的字书,囊括了历代的各种书体,他保存了小篆和晚周文字,让后人可以朔源沿流。

研究文字的形音义的,以前叫小学,现在叫文字学。

从前的学问限于经典,所以说研究学问必须从小学入手,即从文字学入手。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

一是象形;二是指事;三是会意;四是形声;五是转注;六是假借。

汉字从秦朝开始演变成各种书体,真(正、楷),行,草,隶,篆书体的来历及发展。

就从这第一课的内容来看,应该说很丰富的了。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

周易读书心得周易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由小编整理周易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周易读书心得(一)针对《易经.季传》(引自刘毅宏的《三字经讲记》)的这一段文字,我对这段关于八卦的内容画了如下一张表格,不知道古人的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权当数字游戏,大家共享。

《易经.季传》中讲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五,地数五。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行变化而成鬼神也。

”注解:我们一般都把五行当中的“行”念成xing(第二声)。

我们知道它是个多音字,最常用的还有个行hang(第二声),在这里,不妨把它理解成行来作图。

会发现一切都不可思议地便于理解。

此文以下的“行”字都念作hang(第二声)。

那么首先是这十个数分别两个两个一组,共五行。

分为天和地两列。

“天一天三天五天七天九”的意思是“13579”在为天的这一列。

剩下的偶数“246810”则应该在地字那一列。

这样天数有五个数字,地数也有五个数字。

“五位相得而各有合”的意思是每一列的五个数相加都有一个值。

接下来作者解释了这些值分别是多少:天数二十五,地数三十。

就是天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25,地数的数字相加就等于30。

和在一起算是55(这是“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的意思)。

那么这些数字的具体位置怎么定呢。

别急,文章还有另一段话。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这就是这些数字应该的位置。

“天一生水”不妨理解为,天字下,1对应的位置应该是水。

“地六成之”地字下,6对应的位置和它相辅相成。

这也应证了“阴阳相合”,辅佐生成的说法。

为了便于理解,笔者把“某某生某某”的数字用红色标记出来,以便于观察。

其余的都这样类推理解,把数字填入相应的框即可。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也很重要。

“单数为阳,双数为阴”,对照一下我们绘制的表格,确实天下都是阳数,地下都是阴数。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读后感
《周易》是一本充满古老智慧的书籍,被誉为“群经之首”,阅读完这部经典之作后,我深感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对我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周易》的博大精深让我惊叹不已。

它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其中“经”是主体,包括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象、卦辞、爻辞。

这些卦象和爻辞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决策智慧。

通过阅读这些卦辞和爻辞,我感受到了古人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心,以及他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其次,《周易》所倡导的阴阳五行理论让我对世界的运行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世界的朴素认识,它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力量和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所构成。

这种理论不仅解释了自然现象的成因和变化规律,还为人们提供了决策和行动的依据。

在阅读《周易》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了阴阳五行的真谛,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此外,《周易》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

它认为人类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是逆天而行。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周易》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经典之作。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我不仅增长了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思想启迪。

我相信,《周易》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学习这部经典之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自己的人生道路增添更多的光彩。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

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周易学习心得最新优秀5篇中国自古有《周易》,其实这个名字是取错了。

因为《周易》其实是最不容易的。

《易经》应该更名为《难题》可能才是比较合适的。

这个《周易》之难,难到让人敬畏。

以致于还没有读,就开始产生畏难情绪了。

周易学习心得【篇1】读了一本关于《易经》的书,决定整理读后感。

虽然读完一本书,对易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也是只知皮毛。

摘取些感受比较深刻的东西:“只要我们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大家凭良心,时时立公心,自己先力行,人人如此,自然合理变通而生生不息。

”“只有仁是万事万物的共通需求,仁则生,不仁则麻木而枯死。

做人必须不厌不倦,终生追求仁德。

所以道德修养是做人的根本。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人自尊自重自律,以提高自主的尊严”“从事科技研究和应用的人士,唯有谨慎敬天,力求合理,才可以无咎。

否则有如不谙水性却掉入旋涡中,当然十分危险。

”“易学告诉我们:有常才有变。

坚守常则,才可以应变制宜,必须有所不变,然后合理地有所变,千万不可以为变而变,变到离经叛道,大家都受害。

”“中是百发百中而又恰倒好处;庸是用得良好的效果;中庸表示道德实践恰到好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我认为应该的,别人不一定有同感。

”“人的生命有限,原本是一种无奈。

人必有死,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追求永生,又成为大家共同的愿望。

”“从择偶开始,慎选婚姻的适合对象;最好一生只谈一次恋爱,也只结一次婚;恋爱的对象就是结婚的对象,最为幸福;结婚后要尊敬天地祖先和双亲;夫妻也应该彼此尊重;在性爱之外,也应该有共同理想及兴趣;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邻居有义;人人重视品德修养,共同以致中和为目标‘重视家庭教育和生活,不能以个人主义者自居。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 “人人都有自主性,我们应该都应该加以尊重;认为自己和一般动物没有两样,象动物那样活着就可以;或者人为万物之灵,必须有异于一般动物;这种自我定位由个人自作自受,不必勉强也无法伪装。

经典畅谈周易第二篇的读后感

经典畅谈周易第二篇的读后感

经典畅谈周易第二篇的读后感
这一篇让我感觉周易就像是一位神秘的智者,在那悄悄地给我透露一些宇宙间的小秘密。

它不像那种直白得一眼看到底的文章,而是弯弯绕绕的,就像走迷宫一样,每转一个弯都有新发现。

里面讲的那些卦象啥的,一开始真把我绕晕乎了。

但是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就有点像在解一道超级复杂的谜题。

比如说,它把天地间的各种现象、人的各种处境,都用这些卦象来表示,就好像是一种特殊的密码。

当你开始理解一点点的时候,就有一种突然开窍的感觉,就像你在黑暗里摸索了半天,突然找到了电灯开关一样。

而且这一篇让我对世间万物的联系有了新的看法。

以前看事情都是孤立的,就像看一颗颗单独的树。

可读完这篇之后,感觉像是站在高处看整片树林,能看到这些树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就如同那些卦象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一样。

人、事、物,都像是被一条看不见的线串在一起,一个变动可能就会引起一连串的反应,这就有点像蝴蝶效应,不过是用周易的方式来解释。

还有啊,这其中的智慧感觉很能让人用来应对生活中的事儿。

生活里有时候就像坐过山车,起起落落的。

从这篇里能学到,那些低谷也好,高峰也罢,都是一种状态,就像卦象里的阴阳交替。

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想着这可能是走向“阳”的一个必经的“阴”的过程,心里就会舒坦些,感觉也有了继续前行的动力。

不过呢,这周易第二篇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完全吃透的。

就像吃一块超级有嚼劲的牛肉干,得慢慢嚼才能品出味道。

我还得再读几遍,说不定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想法冒出来呢。

总的来说,这一篇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周易更深层次理解的一扇门,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继续在这个神秘的智慧世界里闯荡下去。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

《周易》读后感3篇《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

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以下是为大家的关于周易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

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

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

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

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

有时都是不可信的。

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

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

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

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

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

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

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

周易读书体会一年级下册我是一名一年级学生,上个学期我们学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包括了周易。

读完下册的《周易》之后,我对这部古老的经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人生不同的选择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也学会了从易经中获取智慧。

以下将从易经的起源、原理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易经的起源及特点《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被誉为“万物之始”,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它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部以卜筮为核心的经文。

《周易》的核心内容主要是由八卦和六十四卦组成,通过八卦的组合来解释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易经的特点是“内外应合”,既能讲究卜筮预测,又能应用于个人修身、家庭和社会治理等方面。

通过《周易》的学习,我意识到它并非只是一种卜筮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源泉。

二、易经的原理与思想易经的核心思想是“阴阳”和“变化”。

《周易》将世界万物的演化过程归纳为两种基本力量的相互作用。

在易经中,阴阳是不可分离的,亦是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易经通过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排列组合,描述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卜筮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八卦的阴阳变化来预测吉凶。

然而,易经更注重的是变化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世事无常,我们需要根据事物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易经的应用和价值在现实生活中,易经不仅仅是一种占卜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指南。

通过学习《周易》,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和指导。

首先,易经教会我们善于变通。

人生充满了各种变数和挑战,在变动的环境中,我们需要灵活应变,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正如易经所说,“善变者存,不变者亡。

”其次,易经强调平衡和和谐的重要性。

八卦中的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但又互为因果。

只有在平衡和谐的状态下,事物才能得以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与他人和谐相处,追求内心与外界的平衡。

最后,易经教会我们不断进取。

易经中强调“天道酬勤”,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易》读后感古人云:不看《周易》,不能为将相,这话自有一定的道理和依据。

纵观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几个谋略家,象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包括近代伟人---毛主席,这些人对《周易》都有很深的研究和造诣。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

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

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

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

卦中一说女人的淫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

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

“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

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

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

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

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

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

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

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

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

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

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

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

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

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总之,《周易》能位于我国的五经之首,一定有它的道理。

面对一本如此博大精深的书,没有一个人敢说完完全全的理解了《周易》一书的精髓思想所在。

所以,接下来我讲的一些感悟,可能有些结构松散,可能有些错误的地方,这基本是在所难免的。

而我也会尽力用最准确的语言,来解读这中华千年文化传承的瑰宝。

有关乾卦先说说乾卦的三个深刻的思想内涵:第一,乾卦论述了一个成功人士的各个阶段之过程,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都要有一定的阶段性,决不是以下子就可以如何和怎样的,在《易.文言传》里不是说:“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者渐矣。

”做恶都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况且是好事善事呢?获得成功即使是都要一个过程,成功人士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乾卦用龙的形式演绎了这个过程,既潜龙,出现,跳跃,飞腾等,其过程性,形象地描述了事物的发展变化。

第二,乾卦的两点论:乾卦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事物没有绝对的有利或无利,有利的里面,其实包含着不利。

同样,胜利中孕育找失败。

因此无论在什么条件下,也要“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小心行事,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而无往而不胜。

第三,乾卦的转化论。

乾卦告戒我们,事物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有可能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也就是过犹不及和物极必反,在上九爻辞的:“亢龙有悔”就是最好的警示语句。

我们知道和理解了这三个思想内涵,就不难理解乾卦的四个要件,当然,人才也是要创业人士的要件,既乾.元,亨,利,贞。

一,元:就是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

二,亨:表示在有元的基础上的通达与顺利。

三,利:有适宜与合适的含义。

四,贞:正确与坚固的意思。

当有了伟大的事业和很好的开始,还有正确与坚固的毅力,再有了适宜与合适的机会能不通达和顺利吗,因此说元,亨,利,贞是〈易经〉的四种德行,是成功人士的必须具备的四个要件。

有了四个要件还有有从小做之大历程既乾卦的:初九:一爻的“潜龙勿用”你是有才华有理想的人才(龙),但你刚出道是羽毛未丰,根基尚浅,也没人(大人)赏识。

那你就要潜入水中不能动,你是要等待时机的龙,否则你跳出来,必然要遭到打击与失败。

九二:二爻的“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当你在一爻潜龙潜到了一定时机,有了比较丰富的经验,也有了相应的社会位置,但还是不够。

那也只是在田野里的龙,舞台和历练还不够,如果有行动最好有个靠山或者说是伯乐(大人)就会好起来而有利了。

(3九三: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有了靠山和地位还是不够,还有白天自强不息,更要晚上反省警惕,只有这样才不会有灾难与失误。

九四:四爻的“或跃在渊,无咎”,有了以上三爻的历程,这个人才(龙)是要具有了一定大的空间与舞台,可以大干一番了,因为以上的历练,大干起来是不能有灾祸的。

九五:五爻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哈哈,这个时候是人才(龙)具有了更好更大舞台的时候了,这次见到的大人可不是和以前的大人一样了,而是和自己有同等水平或更高的人交往和会晤了,他们能使自己的事业更加辉煌与有利。

上九:六爻的“亢龙有悔”人才的做大与做强,就很有可能脱离了群众,也要自做主张而武断。

不免要有不利和后悔的事情了。

这就《易经》辨证的特点。

还有用九的“见群龙无首,吉。

”人才多了,最好不要比大小,要各发挥自己的才干,那是非常吉利的事情。

不是吗,相互比较与比拼大小,必定要有伤害而不吉利的。

因此说〈易经〉之乾卦是一部人才成功的秘籍与经典好书,他告戒我们人要时刻自强不息,还要居安思危,更要有随时随地以零为。

无论是潜龙,田龙,渊龙,飞龙,亢龙都要永不停息,还有首尾如一,善始善终,才可以成为有用有作为的人才。

《周易》博大而精神,每个人心中的易经,都有属于自己一份独到的见解。

这也正符合了前面我提到的周易的精神,由一而生万象。

而我个人也由衷的希望,易经这中华文化的瑰宝,能被更多的人了解,认知。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于是,有网友问我,你懂周易啊?言下流露出无比钦佩之意,我通常含糊其词地说,有点兴趣而已。

其实我不懂。

周易这门学问,穷一辈子之力,并不容易学懂,也不需要学懂。

不学懂,永远追求不到,是懂非懂的那个样子,其味无穷,一辈子有事消遣,老了也不寂寞。

古人云:“夜读〈易〉”,如果夜里读《易经》,鬼神都受不了。

我的经验是,夜里读《易经》,保证睡不着觉。

刚读入门去,看出一点名堂,便想弄个清楚,继续看下去,等告一段落再睡,结果一段接一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可谓“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一整个春天何时溜走了都不知道,何况一个晚上呢?这种味道很好。

《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的时候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我们儒家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国的文化,都是从周文王著作了这本《易经》以后,开始发展下来的。

所以诸子百家之说,都渊源于《易经》所画的这几个卦。

事实上还有两种《易经》。

一种叫《连山易》,《连山》是神农时代的易,所画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样的。

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

《连山易》以艮卦开始,《归藏易》以坤卦开始,到了《周易》则以乾卦开始,这是三易的不同之处。

现在的人讲《易经》,往往只囿于《周易》。

因此,有人说《连山易》和《归藏易》已经遗失了,绝传了。

事实上有没有呢?这是可是一个大问题。

可以说现在我们中国人讲的“江湖术”中的这一套东西,如医药、堪舆、还有道家这方面的东西,都是“连山”、“归藏”两种易学的结合。

正如博友“商界第三者”在本博的留言里提到的,《周易》这门学问中,有一个原则叫作“三易”,就是变易、简易、不易。

研究《易经》,先要了解这三大原则的道理:第一所谓变易,是《易经》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世界上的人,乃至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

譬如我们坐在这里,第一秒钟坐下来的时候,已经在变了,立即第二秒钟的情况又不同了。

时间不同,情感亦不同,精神亦不同。

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中,非变不可,没有不变的事物。

所以学《易》先要知道“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这就是为什么不学《易》不可以为将相的道理。

第二是简易,是说宇宙万事万物,有许多是我们的智慧知识没有办法了解的。

听大师讲,天地间有“有其理无其事”的现象,那是我们的智慧不够。

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这样一件事,就一定有它的原理,只是我们的智慧不够、经验不足,找不出它的原理罢了。

而《易经》的简易也是最高的原则,宇宙间无论如何奥妙的事物,当我们的智慧够了,了解它以后,就变成平凡,而且非常简单。

我们看影剧里的诸葛亮,伸出几个手指,那么轮流一掐,就知道过去未来。

有没有这个道理?有的,是有这种方法。

古人懂了《易经》的法则以后,把八卦的图案排在指节上面,加上时间的关系、空间的关系,把数学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来。

这就是把那么复杂的道理,变得非常简化,所以叫作简易。

第三为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随地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那就是能变成万象来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那个东西是什么呢?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萨”;哲学家叫它是“本体”;科学家叫它是“功能”。

我以为,活得简单就是快乐。

所以,最好不要去碰《易》这门学问,如果钻进去了,可能会爬不出来。

如果一定要学,也最好只学一半;如果真把《易经》学懂了,做人就没有味道了。

譬如要出门了,因为《易经》学懂了,知道这次出门会跌倒,于是不敢出门了,甚至一步都懒得动。

像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思?所以说学《易》最好只学一半,觉得奥妙无穷,如黑夜摸路,迷迷瞪瞪,蛮有趣的;天完全亮了走路,眼前有一个坑,会掉下去,看得清清楚楚,于是就不走了。

既然学懂了《易经》变得非常乏味,何必去学呢?学几个名词,到少不更事的粉丝面前卖弄几下就好了,显得你学识渊博,让人家崇拜得不得了。

新近请行政办做了一个牌匾,不敢随便挂,昨天打电话给在福州的董事长,请他翻翻挂在他办公室墙上的那本特大的日历,定个黄道吉日再行其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