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

合集下载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古代文学 考试题答案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大一上)一、二:成句默写、成段默写(40分)三、名词解释(2道,共10分)(作者+内容+语言风格+思想+地位/别人对它的评价,150字左右)1、《战国策》由西汉刘向整理编订的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分12国策,33论。

记事起于战国初年到秦灭六国,约240年时间。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肯定他们在战国时代政治、外交活动中的作用,反映士这一阶层的活跃,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文章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形象鲜明,叙事长于铺陈,善用寓言譬喻,语言生动。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对我国两汉以来史传文政论文的发展都产生过积极影响。

(214字)2、《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中编写的一部论说性散文著作,道、儒、法、阴阳家思想成分居多,为杂家著作。

全书由十二纪、八览、六论组成,又称《吕览》。

文章多记录秦国正在进行的统一天下的活动。

它出自众人之手,风格不完全统一,但文字朴素简练,与先秦其他的子书一样,多以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深刻的道理,富有文学意味,在中国寓言史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在编书的方法和体例方面比以前有所创新,对于后世《太平御览》等类书的出现有很大的影响。

(213字)3、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顾名思义,一种笔法而已,或者说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

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

(188字)4、《古诗十九首》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产生于东汉顺帝末到献帝前这段时间,包括东汉末无名氏所作的十九首五言抒情诗,它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

高考语文必考题之文学常识专题提升(30题)1.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鸿门宴》中座次描述所反映地位尊卑高低的顺序是:向东为最尊,向南次之,向北又次之,向西最低。

B.《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主要描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C.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范文正公集》《聊斋志异》的命名依据分别是:号、字、谥号、地名。

D.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末期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世纪世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与法国作家莫泊桑和美国作家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2.下列与颜色相关的文学常识及相关词语的解释,对应内容有误的一项是()A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纨素:洁白精致的绢《孔雀东南飞》B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如丹:像朱砂色一样《登泰山记》C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望海潮》D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既白:天色微明的样子《后赤壁赋》A.A B.B C.C D.D3.下列选项中对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汉班固编著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所沿袭。

B.“论”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它一般包括政论和史论两种,其中政论文如贾谊的《过秦论》。

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猪)三牲全备为“太牢”,又称“大牢”;诸侯祭祀时,只用羊、豕(猪),称“少牢”。

D.屈原,名平,字原。

“名”一般是同辈人员的互称;“字”是供长辈、上级和自己称呼的,自称其字表示谦逊。

4.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们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是解释《春秋》这部史书的,与《公羊传》《谷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B.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试论《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试论《诗经》对《楚辞》的影响

试论《诗经》对《楚辞》的影响1.诗经和楚辞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我国诗歌的优良传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我国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一、《诗经》主要是抒情言志之作。

从《诗经》开始,我国诗歌沿着《诗经》开辟的抒情言志的道路前进,抒情诗成为我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二、《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屈原《离骚》、汉乐府诗、建安诗人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

后世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如陈子昂、杜甫、白居易和新乐府诸家,都是“风雅”精神的体现。

三、比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的典范。

《诗经》中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的比兴,塑造鲜明的艺术形象,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是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

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

四、《诗经》对我国后世诗歌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方面,也有深广的影响。

曹操、嵇康、陶渊明等人的四言诗创作直接继承《诗经》的四言句式。

后世箴、铭、诵、赞等文体的四方言句和辞赋、骈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句式,也可以追溯到《诗经》。

总之,《诗经》牢笼千载,衣被后世,不愧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

屈赋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鲁迅说屈原的作品“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楚辞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首先,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

其次,楚辞突出地表现了浪漫的精神气质。

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烈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使得诗歌显出飘渺迷离、谲怪神奇的美学特征,对李白、李贺等后世诗人有巨大的影响。

《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

《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

《离骚》研究性学习指导一、目的和宗旨:在课文《离骚》的学习基础上,更深入的研究某一相关领域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写出1000字以上有一定见解的论文,以求加深对《离骚》的理解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和方法。

不求课题结论的深刻老到和自成一家之言,而重在研究过程的体会和总结。

即如何查找和运用信息资料、如何推理论证形成观点结论、如何培养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养成良好的自学和治学方法等。

二、前期准备:熟读并背诵《离骚》课文。

深入理解屈原的思想人格和表现手法。

要注意的是“《离骚》是文学史上的名篇,由于时隔久远,语言深奥难懂,会给鉴赏造成一定的困难。

教材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配有详细的注释,句句有译文,为的是不在理解词句上耗时费力,而把主要精力放在感受屈原的为追求理想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和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上,放在品赏诗作的艺术手法和艺术价值上。

”由老师指示并提供一些书籍资料。

可3-5人自由组合为一课题小组,进行协作研究。

五周之内上交论文结果。

三、课题设计:下列课题自选其一进行合作研究。

第一课题:屈原的人物研究1.课题解说:屈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职业诗人。

更是对后世文学创作手法和文人思想人格有着极其重大影响的文学家。

我们今天对屈原其人进行研究重点不在于对其生平事迹进行展览和评述,主要应用力于探究其思想人格和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内涵及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本可并由此探寻屈原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2.资料检阅和提示:①司马迁的《史记•屈原列传》。

提示:这是最早也可说是最有权威性的有关屈原生平的史料记述,同时作者司马迁在记传的同时也对屈原的为人和为文进行了评述。

也是最早研究屈原的作品。

必读。

②贾谊《吊屈原赋》。

提示:贾谊任长沙王太傅因深感怀才不遇与屈子同病相连遂有此赋。

语言艰深晦涩,含义深沉高远。

可选读。

③《屈原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天津师大学报》1992年第3期)。

提示:该文从历史的纵深角度阐述了屈原的思想人格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对中国文人性格的影响。

古代最长抒情诗《楚辞》名句赏析

古代最长抒情诗《楚辞》名句赏析

古代最长抒情诗《楚辞》名句赏析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想到草木不断飘零凋落,担心美人会到迟暮之年。

时光无情,美好事物的逝去更令人感伤。

屈原担心随着时光的流逝,功业未成,时不我待。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长长地叹息而掩面拭泪,哀叹人生道路多么艰难。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离骚》我真心爱好修身洁行,即使死多次也不会后悔。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古代士人将内心的最高坚守看得比生命更重要。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道路远又长,我将上天下地地求索(理想)。

这种不断探索前行的精神,至今仍感染着世人。

5.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离骚》人们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只要我内心确实是美好的。

《论语》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可能完全了解自己,要看淡别人的误解,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足矣。

6.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离骚》人们各有自己的爱好,我独自爱好修饰以为常。

君子慎独,要坚守自己内心的信仰。

7.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离骚》即使被肢解我也不会变,我的心难道会因受创而改变吗!8.沅有茝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九歌·湘夫人》此句为情语。

沅水芷草绿,澧水兰花香,思念你却不敢说出来。

9.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

——《九歌·湘夫人》良辰美景不可多得,我姑且快活逍遥尽情享受欢乐。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文学常识填空 必修1-5

文学常识填空 必修1-5

1.词:又叫、、、,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曲调来歌唱的,后来逐渐与音乐分离。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58字以内)、(59-90字)和 .(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2.史书按体裁分为(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分不同的国家编写)、(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按记叙朝代数量分为(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和(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一部史书可以同时具备以上两种特点,如《史记》是,《汉书》是,《资治通鉴》是。

3.《》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4.《战国策》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编订,体史书,共十二策,33篇,486章。

刘向(约前77-前6),又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主编撰写我国最早的图书大类目录,治《春秋谷梁传》。

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

5.司马迁,字子长。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为(记帝王)12篇,(记诸候)30篇,(记人臣)70篇,书(记典籍)8篇,表(大事年表)10篇,共130篇。

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诗集有《》《北方》《归来的歌》等。

自传性抒情长诗《》是艾青的成名作。

7. (1905-1950),中国现代象征派诗人代表,代表作《》,被称作“雨巷诗人”。

8.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名章垿(xù),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派代表诗人,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

9.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发表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

著作有:小说集《》《》《》,散文诗集《》,散文集《》。

高中课文中所选鲁迅小说除《》出自《彷徨》外,其它都出自《呐喊》。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二质量检测试卷(历史必修3)及参考答案(手打WORD版)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二质量检测试卷(历史必修3)及参考答案(手打WORD版)

厦门市2014-2015学年(上)高二质量检测试卷历史必修3注意:试卷由A卷(满分100分)和B卷(满分50分)组成,考试时间100分钟。

A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说》,“它是一种正名分的哲学,因此凡是官僚政治和专制政治盛行的时候都要拿它作为现成的工具。

”其中的“它”是指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2.先秦时期某思想家说:“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思想派别的是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B.法之不行,自上犯之C.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3.汉朝五经博士解释经文,穿凿附会,烦琐不堪,许多读书人皓首穷经而不可得其精义,但研读经书的风气依然十分兴盛。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官学化B.董仲舒的倡导C.士子忠君爱国D.儒学经典的魅力4.黄宗羲说:“天地之生万物,仁也。

帝王之养万民,仁也。

宇宙一团生气,聚于一人,故天下归之,此是常理。

”这表明其A.对君权进行了猛烈批判B.主张君主体恤爱民C.超载了传统的民本思想D.已初具民主启蒙理念5.“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该工艺技术是A.制瓷B.冶铁C.缫丝D.造纸6.自汉以来,历代封建王朝都设有大规模的皇家天文机构进行天文观测和历法制定,天文历法被视为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天”的标志。

这主要说明古代中国A.科技发展事关百姓的日常生活B.有强调抽象科学的倾向C.天文历法与农耕经济关系密切D.天文历法研究含有明显政治目的7.以下汉字及其书写材料,按其盛行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③②④B.③④②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①②8.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

下列作品属于文人画的是9.是公认的与《诗经》并峙的一座诗的丰碑,是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上古神话并不就是文学,但含有文学的成分,并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因此研究文学史必须注意研究上古神话。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 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神话 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产生的原因: 学术界普遍认为神话产生于野蛮期的低级阶段,到野蛮期的中级阶段,神话进入了 繁荣期。(关于蒙昧期、野蛮期、文明期参见摩尔根《古代社会》)我国学者杨 (《论神话的起源和发展》载《民间文学论坛》1985年第1期)和袁珂(《中国神话 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4月第一版)等认为神话的起源是在蒙昧期的高级阶段, 即旧石器时代的晚期。 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 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 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
(二)先秦诗歌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 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 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也就是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的广 大地区。作者包括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 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 书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 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 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 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 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 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 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 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 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 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商颂5篇,大约 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最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令后世因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1.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楚辞·离骚(节选)》(亥)2.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楚辞·九歌·国殇》(寅)3.
《楚
辞》
《楚辞·九章·橘颂》(辰)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