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合集下载

准确把握学段与文体的特点——《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

准确把握学段与文体的特点——《文成公主进藏》教学设计及评析设计

上看, 文 字通 俗 易懂 , 人物 生 动形 象 , 情节 扣 人心 弦、 张 弛 有度 , 具有 鲜 明 的文体 特 点 , 兼具 历 史感 和神奇 感 , 带 有浓郁 的传 奇色彩 , 学生 的阅读 兴趣 高, 喜欢 学。
■、 初读故事 内容 , 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意义
1 . 呈现学 生预 习时 的第二组问题。 文成公主进
后、 直到现在 ” 。 你 能 用 上其 ຫໍສະໝຸດ 的一 个 词 语 选 一 句 话
来讲给 大家听D S ?( 指名说一 同桌g _  ̄ E l 说 ) 预 习三 : 学生找( 小鸟、 神鸟、 乌鸦 ) 任一处。
① 为什 么这 个故事 吸引 人? 民间故事 中动物 也会说话 , 很 有意 思。 除 了乌鸦会说话 , 在这 个故事
准确把握学段与文体的特点
— —
文成公主进藏 教学设计及评析
口 王林 慧 设 计 刘 荣 华 评析
《 文成 公主进 藏 》 是 人教版 四年 级下册 第八组 中的一篇略 读课 文。 这 个单元 的主题是 “ 走进故事 长廊” , 编排 了两 则 寓言故 事《 纪 昌学 射 》 《 扁鹊 治
A . 因为松 赞干布派使 臣来求婚 , 并通过 了考验
B . 因为文成 公 主是 去教 给藏 族人 民耕 种 等技 术 。
c. 因为 是 为 了密切 西 藏和 内地 的 交往 。
【 教学过程 】

2 . 快速读课 文找答案。 看来我们 的回答都不一
样, 请 大家再默读 课文 , 到 文 中找 一 找 依 据 , 用 横 线
借助历 史资料 , 解决 预习的知 识性疑问
1 . 呈 现 学 生 预 习时 提 出 的 问题 , 激 发学 习兴 趣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例文.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例文.do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范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说课稿范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一片课文《文成公主进藏》,这是是一个民间故事,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向唐朝皇帝求婚,文成公主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藏和松赞干布结成夫妻,加强了藏族和内地的交流。

文章重点描写了文成公主进藏的过程,赞扬了文成公主为民族团结和西藏繁荣昌盛做出的贡献。

《文成公主进藏》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以故事长廊为主题进行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并激发学生讲故事的欲望。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个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情节虚构。

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真实历史为依托,以求婚进藏贡献的顺序,以进藏的过程为重点。

有意思的是,在文中,求婚安排的是史料,而进藏的过程赋予了神奇的色彩。

如何读懂作者寄寓文成公主身上的神性?首先要读懂老百姓对她的情,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有很多信息值得我们去关注,老百姓把身边的一切都跟文成公主联系了起来,达尤龙真的树木北稀南密,路纳这个地方牛羊长得肥壮,还有乃巴山的脚印这些无不折射出藏族人民对公主的情。

公主为何会充满神性?这归功于在四十多年间,对西藏做出的贡献,这是她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做出的贡献。

这恰恰是文本的空白处留给读者遐想的空间。

所以整堂课我们以神性人性神性的探究过程展开。

根据对教材的反复琢磨,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读、讲、听、编故事等一系列言语实践活动,积累、运用语言,激发对文成公主的崇敬之情,初步了解民间故事。

2、通过根据信息扩段训练,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难,培养整理、运用信息的语文能力。

3、在阅读中重塑文成公主形象,感受文成公主与藏族人民间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1、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发生的故事。

人教版《文成公主进藏》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文成公主进藏》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

人教版《文成公主进藏》语文教案及课后反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文成公主进藏》的内容,感受文成公主的勇敢与智慧。

2.学会分析课文中的角色性格,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成公主的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向学生简要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背景。

2.提问:你们知道文成公主是谁吗?她为什么要进藏?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

三、课文讲解1.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成公主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以及她如何克服困难。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成公主的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文成公主为什么要进藏?她在进藏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二、课文解析1.教师深入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

2.分析课文中的环境描写,让学生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艰辛。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假设你是文成公主,你会如何向藏民介绍唐朝的文化?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短文。

2.收集有关文成公主进藏的资料,进行交流分享。

五、课后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对文成公主的性格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课堂讨论气氛活跃,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教学不足:在讲解课文过程中,对部分生字词的处理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学生在阅读时遇到困难。

3.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生字词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4.教学感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只有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语文,爱上学习。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30文成公主进藏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30文成公主进藏_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语文评课-30 文成公主进藏人教新课标盛老师的课与她的同样美,清爽婉约、沉着大气,淡雅中包含着深刻,平实中闪烁着出色。

《文成公主进藏》这是她近来上的一堂新课,它较好地表现了略读课文的特色,让人听后如品甘露耐人回味。

本文拟就这课的突出之处作出简析。

一、突显文体特色与课文类型特色关注文体特色是近来几年来语文界的热点话题。

潘新和教授曾指出:“在读写活动中,文体感、语境感、语感,这三感缺一不行,读写练习,应当着眼于三感能力的提高。

”阅读教课一定研究文体特色,从文体特色出发设计教课。

自然,在这同时,还一定注意学生的年纪特色与文章的类型特色,掌握切实的定位。

在本节课上,我们能够看到,对于民间故事的特色,学生这头,教者不过定位在使其认识民间故事的特色,这无疑是很适合的。

而在教课上,教者则注意依据民间故事的文体特色,选择教课策略,进行教课。

民间故事第一个特色就是浅易、平常,而从文章类型来看,《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应重在指引学生自学。

鉴于这两点认识,教者没有多花时间对课文内容剖析讲读,在指引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后,直插要点段“表达文成公主进藏过程”,睁开教课,至于文章所写的“皇帝如何测试吐蕃使臣”等内容,一大要去不讲。

而在要点段的教课中,教者也没有把力气放在解说上,而是指引学生经过“采集、整理、运用”信息,经过“听、读、讲、编”故事等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读懂课文内容,以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对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民间故事有多个版本,课文所选的这个民间故事以历史真切为依照,却与史实有所进出。

针对这个问题,教者先让学生依据初读所得出的文成公主印象,聚焦于“神”,把课文中重要的信息提炼成向个词语,整理在教师供给的表格上,并经过叙述故事,让学生充分领会故事传说中文成公主的“神”。

而后,依据民间故事“故事是想象的,但感情倒是真切的”这一特色,指引学生借助录音故事的启迪,经过想象,推断文成公主过沼泽、过乃巴山的困难与措施,再编出故事片断,从“人”的角度领会文成公主进藏过程中的艰辛。

《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今天,听了蒋老师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课,我感觉蒋老师的这堂课都有充分的体现:关注文本的特点:这是一篇民间故事,首先它是故事,其次是民间性(口口相传的、情节生动)。

整节课不断地让学生读、讲。

蒋老师的课堂板块清晰:借助词串,理文脉——案例引领,教学法——自主探究,巧运用——拓展对比,引思维关注学生的特点:蒋老师教学很尊重学生,四年级的'学生对于听、讲故事并不陌生,可能他们从小听过家长讲、听过老师讲过很多故事,所以蒋老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孩子很容易接受。

善于运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让学生再读一次,说“刚才大家都读得很认真,所以奖励四9班的孩子们再读一遍。

”关注教师的引导:1、课堂中“示范”讲:教孩子学会怎样去讲民间故事(讲故事把大致内容讲清楚就行了。

)2、学生讲中的“点拨”:点拨一,四个片段差不多,我能不能把后三个片段删除掉,为什么呢?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材。

点拨二:让孩子讲一讲其他版本的故事,这一创编故事中,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进行思维训练。

3、课文结束时的“总结”: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你更喜欢哪一类故事,为什么。

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对于一件事或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的。

探讨:我们都说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听说读写”中,我认为“写”这一方面好像体现得不是很好。

能否在介绍其他版本时,是否可以让学生学写一个片段。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文成公主进藏》。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采用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认同感。

(2)引导学生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

(3)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文成公主进藏》。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3)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的协调组织。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

2. 角色扮演法:分组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场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问、思考,激发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

2. 生字词卡片:准备课文中的生字词卡片,方便学生学习和复习。

3. 角色道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角色道具,如公主、大臣等服饰和道具。

4. 分组讨论标志:准备小组标志,方便分组讨论和团队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西藏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背景。

(2)简要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精选10篇)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精选10篇)

文成公主进藏教案(精选10篇)文成公主进藏教案篇1课前,幻灯自动播放西藏风光;师生沟通。

(略)一、造情,质疑,揭题。

师:西藏是一个漂亮而又奇妙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信奉佛教,所以在西藏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都供奉着很多神的塑像。

可是,在这里还供奉着这样两尊人的塑像:一位是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还有一位是唐朝的文成公主。

板书"人'。

听到这,你有什么想法?生:为什么会把他们也供奉在这里呢?师:是啊,人们为什么要把他们当作神一样来朝拜呢?板书"神'。

让我们学习一个民间传奇,解决心中的疑问。

(出示课题:30* 文成公主进藏)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一)出示要求,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依据下面三个小标题给课文分成三部分:答应求婚公主进藏不朽贡献(二)沟通:师:依据小标题你是怎么将课文分成三部分的?生:第1-4段是答应求婚,第5-13段是公主进藏,不朽贡献是最终一段。

三、粗学"求婚',了解"进藏'起因。

师:话说当年松赞干部派使臣前去唐朝求婚的时候,大唐王帝出了两个考题。

第一个考题是什么?使臣是怎样解决的呢?生回答,略。

师:其次个考题又是什么?使臣是怎样来推断的?生回答,略。

师:考过两题后,皇帝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慧能干,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慧能干了。

于是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求婚。

四、读"进藏'部分,初步感受困难。

师:请读第5段――(生)指名读5至12自然段,师相机教导,正字音。

如血书、达尤龙真等。

师:就这样――(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生齐读。

师:你读这段,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文成公主进藏是多么困难。

师:是多么不简单!五、再读"进藏'部分,完成读书卡;同时感悟几个小故事的构段挨次。

师过渡:这一路,文成公主经受了哪些事啊?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故事。

(一)师:请同学们默读512自然段,完成读书卡。

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四年级下册《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文城公主进入西藏是一本四年级下的书。

以民间的形式讲述了文城公主在西藏遇到了一些困难,以及她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在剧情的文本中有许多神奇的夸张,引人注目。

忽略教学的教学一直是中国教学的一个主要困难,我们的新老师很难说这是困难的。

陈老师这一课让我发光,知识的渗透就足以让我品尝。

首先,把故事变成。

最初感觉到的方法的魅力和故事的故事有一个很好的介绍是成功的开始的介绍陈老师的选择让我惊叹。

最受赞赏和喜欢的是她使用历史记录导入的方式。

历史记录非常简单明了,但这个文本增加了很多魔术的颜色。

随着历史书籍的进口,你可以让孩子们了解记录的历史和民间故事的差异,民间故事被人修改,添加了很多神奇的颜色。

随着介绍的历史,也让学生早日获得古典汉语,这使得教室更具语言口味。

第二,引用字幕,整理故事上下文文城公主进入西藏很久以前,现在孩子可能就在这里而当时的情况不明白,对于当时的情况,文城公主进入西藏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条路的距离,交通不方便,是旅程的主要考验。

但现在很多孩子对***的理解还不够,突然之间恐怕很难理解。

陈老师的选择方法非常好,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图形法,练习古法纪录,加上情感解释,让学生突然明白,当公主进入藏人的困难和困苦。

了解遥远的旅程,交通带来的不便和一些当地地理障碍,天气障碍等。

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字,从而了解文城公主进入西藏的重要性。

三,自学文字,感受魔力忽略课文的教学和强化课程的教学应该是不同的。

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独立学习,注意学生对课文的全面理解。

陈老师的教室,是让学生能够完全阅读自己的文字。

使用第一种形式的收入,第一和学生在一起整理一个小标题,然后让学生学习就像自己完成一个小标题,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自学习。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也对文本的主要内容有了一般的理解。

不要打开教室,带来无尽的梦想。

这一课给我带来了很多信息,从中解读了教学的教材真的不容易,需要更多的精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成公主进藏》评课稿
《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复述课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时,林老师紧扣教学目标,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放手让学生自读,重点引导的方式来进行。

本节课的教学,林老师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首先出示西藏的图片,配乐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了解西藏,了解西藏民间传说的兴趣。

其次,运用多媒体出示的填空和提纲复述课文。

最后,运用视频了解文成公主为藏族地区做出的贡献。

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自读自悟”与“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 这两个教学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阅读获取和运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阅读教学课堂的主人。

在“自读自悟”这个阶段,我放手让他们去读。

因为每一个学生都蕴藏着想学习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拥有学习和发展的权利。

当学生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时,学习活动愈是自主,那么研读的过程就愈是反映学生的个性,就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

因此,就必须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条件去自主探索,去读书研究,真正实现自我发现和发展。

接下来的“交流汇报阅读收获”时,我想虽然是“自主学习”,但是还是必须“放而不乱”的,就是说必须是有目的有限制的“自主”,因此在我还是让他们围绕着几方面进行交流。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在于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的环境和氛围,使课堂上产生融洽的师生情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能力的发挥上达到最佳状态。

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尽量让学生多读多说,尽量让学生总结归纳,尽量让学生多练多做。

变课堂为一个充满创造与发现的乐园,从而充分发挥研读的自主性,使学生个性发展获得最佳效果。

当然,课堂是生成的,预设得再好,也难免会有缺点,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指导——自主学习”这一教学模式的我,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和我都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因此我还是有点担心他们“研读”不到“重点”,不大敢放手,唯恐学生理解不到位,扶得太多,导得太多。

使学生的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

2、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因为个性阅读未能充分展开,使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感受深度不够,感情没有达到共鸣。

3、时间的安排上,研读文本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复述故事时间不够。

“自读自悟”这一环节如果课前让他们预习的好的话,课堂上就不用花这么多时间,直接把重点放在“交流汇报阅读收获”这一环节,这样一来,后面的复述故事的时间也就够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