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生物材料检验第1章绪论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3、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4、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5、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 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
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BEL):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范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103页,1.苯的监测指标有哪些?哪些是有特异性的?答:反,反-黏糠酸(t,t-MA)和苯琉基尿酸(S-PMA)是苯在机体内具有较强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的代谢产物,与低水平苯暴露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是较理想的职业苯接触生物标志物。
尿酚仅适合作为群体苯接触程度的生物监测指标(非特异性)。
呼出气中苯可以作为职业接触苯的确证实验。
2.尿中黏糠酸和苯琉基尿酸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简述最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原理终末呼出气样品(肺泡气)收集在50 ml呼出气采集管内,用氮气将样品吹入活性炭管内,使样品中苯吸附在活性炭上。
280 ℃热解吸,氮气将释出的苯带入FFAP柱(改性的聚乙二醇)中,FI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2.注意事项(1)采样应在无污染的室内进行;(2)当回收率低于75%时,应检查是否需要更换活性炭。
活性炭在分析前应按热解吸的条件活化一定时间,以除去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
(3)正己烷、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酮等均不干扰苯的测定。
3.甲苯和二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生物指标是非特异性的?答:终末呼出气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均为特异性生物监测指标,尿中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非特异性监测指标,甲基马尿酸是一个较特异性的监测指标。
正常人尿中也含有马尿酸,但其含量水平因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有膳食及某些药物摄入(水杨酸类药物),另外,接触乙苯、苯乙烯、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等有机物也会使人尿中马尿酸含量增高。
4,简述监测尿中1-羟基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意义及常用的方法?答:1-羟基芘是芘的代谢产物,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水平,它不仅与环境空气中芘的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而且与BaP有很好的正相关,因此人尿中1-羟基芘是多环芳烃一个灵敏有效的生物监测指标。
生物材料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物材料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指材料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材料对生物体的()。
A. 毒性反应B. 免疫反应C. 刺激反应D. 无不良反应答案:D2.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生物医用材料?()A. 金属合金B. 陶瓷C. 塑料D. 木材答案:D3. 生物材料在体内应用时,其表面改性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硬度B. 改变颜色C. 提高生物相容性D. 增加弹性答案:C4. 以下哪种生物材料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A. 聚乳酸B. 聚碳酸酯C. 聚氯乙烯D.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答案:A5. 生物材料的生物降解性是指材料在生物体内能够被()。
A. 物理降解B. 化学降解C. 生物降解D. 环境降解答案:C6. 用于硬组织的生物材料通常需要具备的特性是()。
A. 高弹性B. 高韧性C. 高强度D. 高塑性答案:C7. 生物材料的表面特性对其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表面粗糙度B. 表面颜色C. 表面硬度D. 表面形状答案:A8. 用于软组织的生物材料通常需要具备的特性是()。
A. 高弹性B. 高韧性C. 高强度D. 高塑性答案:A9. 生物材料的生物安全性是指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造成危害。
A. 环境B. 人体C. 动物D. 微生物答案:B10. 生物材料的生物功能性是指材料能够()。
A. 替代或修复生物组织B. 增强生物组织的强度C. 改变生物组织的形状D. 提高生物组织的功能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生物材料在体内应用时,需要考虑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物相容性、生物安全性、生物功能性2. 常用的生物医用金属材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不锈钢、钛合金、钴铬合金3. 生物材料的表面改性技术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生物材料检验按题型整理(精品文档)_共5页

单选——24 x 1.5分=36分1. 在接触毒物时混合呼出气中毒物浓度高,在停止接触后,末端呼出气毒物浓度高。
(取样考虑)2. 班前:进入工作岗位前1h;班中:开始工作后2h至下班前1h;班末:下班前1h内;班后:下班后1h内。
3. 尿样比重低于1.010g/ml或高于1.035g/ml的尿样,肌酐浓度小于0.3或大于3.0g/L的尿样,都重新采样测定。
4. 无机元素分析的样品预处理中矿物化法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破坏,其中湿消化法最常联用:硫酸、硝酸、高氯酸。
5. 正常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正态近视法、百分位数法。
6. 有些组分在血中的含量在一天内并非恒定不变,如血清铁在早晨6时最高而在晚上21时至22时最低。
7. 二硫化碳的生物监测指标:班末尿中TTCA、终末呼出气中二硫化碳。
8. 硒: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和维生素e一起能阻断自由基的连锁反应。
可抗肿瘤。
缺硒引起克山病、大骨节病。
检验尿硒和血硒可以了解它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和蓄积水平。
9. 芳香烃分类:单环芳烃和多环芳烃。
单环芳烃有苯及其同系物、苯基取代的不饱和脂烃。
多环芳烃有联苯和联多苯环芳烃、多苯代脂肪烃环芳烃以及稠环芳烃。
10. 尿酚和呼出气中苯的含量为苯接触监测指标。
尿酚不能用作确认苯接触指标是因为:当尿酚值大于10mg/L时,提示有苯的接触,但正常人尿酚水平为2~18mg/L,平均5~18mg/L。
由于个体差异大,尿酚仅适合作群体接触程度的监测指标,又由于接触苯酚时尿酚的浓度也会升高,故测定呼出气中苯作为确认实验。
11. 肝微粒体上的细胞色素P450(cytP450)至少有6种同工酶,其中2B和2E与苯代谢有关。
12. 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家协会ACGIH规定接触苯时尿中总酚的生物接触指数为50mg/L(班末)。
规定班前呼出气中苯的生物接触指数为0.42mg/m3。
13. 采集:呼出气样品应采集接触苯后次日班前的终末呼出气(肺泡气)。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铁
银白色金属熔点1535沸点2750
主要经食物获得,口服主要小肠吸收,肝脾含量最高,血红蛋白主要成分,缺铁最终发生缺铁性贫血
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少数化合物可通过皮肤吸收
研究发现,血铅值与儿童智商值呈负相关,我国职业接触血铅BEL为400μg/l
1.血铅(最重要
2.尿铅。铅效应生物标志物:血液δ-ALAD、游离原卜琳和锌原卟啉、尿中δ-ALA和粪卟啉原排出量
尿样
血样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理:
试液注入石墨炉原子化器中进行原子化,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吸收由空心阴极灯辐射出来的特征谱线,在一定条件下,其吸光度值与溶液中被测元素的浓度成正比,据此定量。
原理同上。
检出限:锰0.2μg/l,铬0.54μg/l,镍1.42μg/l,铝3.0μg/l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发锰、铬、镍)
原理: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激发光源,试样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矩中,试样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故根据特征光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元素含量不同时,发射光的强弱也不同,据此可定量
检出限:锰0.06ng/ml,铬0.3 ng/ml,镍0.4 ng/ml
本法特点:可同时检测多种元素
铬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铬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及造血过程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价铬的毒性最强,
生物材料考试题及答案

生物材料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生物材料的定义是什么?A. 任何用于生物体的非生物材料B. 仅指天然存在的生物材料C. 用于修复、替换或改善人体组织功能的合成或天然材料D. 仅指人工合成的生物材料2. 以下哪项不是生物材料的分类?A. 金属B. 陶瓷C. 聚合物D. 合金3. 生物材料的主要性能要求不包括以下哪项?A. 生物相容性B. 机械性能C. 热传导性D. 化学稳定性4. 生物降解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不包括:A. 药物载体B. 组织工程支架C. 人工心脏瓣膜D. 骨折固定板5. 以下哪种材料不是用于牙科修复的生物材料?A. 陶瓷B. 金属C. 聚合物D. 玻璃6. 组织工程中常用的细胞来源不包括:A. 骨髓干细胞B. 脂肪干细胞C. 神经干细胞D. 植物细胞7. 以下哪种生物材料可以用于皮肤修复?A. 聚乳酸B. 聚碳酸酯C. 聚氯乙烯D. 聚苯乙烯8. 以下哪种生物材料具有抗菌特性?A. 钛合金B. 银纳米粒子C. 聚醚醚酮D. 硅橡胶9. 以下哪种生物材料不适用于血管支架?A. 聚四氟乙烯B. 不锈钢C.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D. 聚碳酸酯10. 生物材料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不包括:A. 细胞相容性B. 组织相容性C. 血液相容性D. 机械相容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 组织工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3. 金属生物材料中常用的合金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4. 陶瓷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5. 聚合物生物材料的生物降解性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6. 简述生物材料在人工关节中的应用及其面临的挑战。
444#——食品生物材料检验

食品与生物材料检验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食品理化检验:指借助物理、化学的方法,使用某种测量工具或仪器设备对食品所进行的检验。
2.感官检查:又称“官能检验”,就是依靠人的感觉器官来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和判断。
3.相对密度物质的密度与参考物质的密度在各自规定的条件下之比二、简述题1.简述分光光度法测保健食品中总皂苷的原理利用可见光及紫外光之灯管 (Lamp) 做为光源,通过滤光镜调整色调后,经聚焦后通过单色光分光稜镜,再经过狭缝选择波长,使成单一且特定波长之光线,而后射入样品管中之水样中,最后射入光电管中将光能转换为电器讯号,藉由样本及空白水样间所吸收之光能量差,与标准液之能量吸收值相比较,便可律定样本中之待测物浓度2.怎样进行食品样品的制备?湿消化法常用的试剂是什么?干灰化法加助灰剂的目的是什么?3.生物材料检验的项目种类及要求是什么?.生物材料检验的项目种类及要求是什么?在血液中测定铅汞、锰、砷、氟等;在尿中测定铅、汞锰、氟、铬、镉、镍、锑、铀、铍以及有机磷农药的代谢产物等;在头发中测定砷、汞、铅、锰、铬、镍等;在脂肪和乳汁中测定六六六和DDT等。
要求从事生物材料检测,一般应对样品进行前处理。
;检测有机污染物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是溶剂抽提、层析分离或蒸馏和挥发分离。
此外,还必须对生物样品的采集、贮存、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加以标准化,以便使检测数据可以互相比较,并进行综合评价。
三、综合题1.今有一批450克装的袋装奶粉,怀疑为掺伪食品,需用凯氏定氮法测其中的蛋白质。
写出测定的原理及反应方程式。
2.666和DDT属于哪一类农药?写出化学名称,各有几种异构体?写出气相色谱法测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的原理 参考答案: 1.(1)消化样品:加入H 2SO 4、CuSO 4、K 2SO 4,加热,分解,蛋白质变性。
R-CH-COOH NH 2[O]浓H 2SO 4R-C-COOH+NH 3O OR-C-COOH CO 2+H 2O2NH 3+H 2SO 4(NH 4)2SO 4CuSO 4、K 2SO 4起催化剂作用(2)蒸馏:(NH 4)2SO 4在浓NaOH 作用下生成NH 3,经蒸馏出NH 3,用H 3BO 3吸收。
生物材料检验复习资料

生物监测指标:血清氟、尿氟
尿样、
血样、
发样
血清氟的测定与尿氟的测定方法相同,常采用标准加入法和标准曲线法
1.氟离子选择电极
原理:
以氟离子选择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为参比电极,将电极插入待测溶液后组成化学原电池。在一定条件下,电池电动势与氟离子活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可通过测定标准溶液和试液的电池电动势,求出氟离子浓度
注意事项:
铅测定中选用4%磷酸二氢铵和6%抗坏血酸作基体改进剂
镉测定中选用2%磷酸氢二胺(含1%硝酸)作基体改进剂,也可采用氯化钯与硝酸镁作基体改进剂使灰化温度提高从而降低基体干扰.装有塞曼效应或自吸效应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均能正确扣除背景,但对于装氘灯背景校正器的仪器,就可能无法扣除背景
镉
淡蓝色的银白色金属,镉的化学性质与锌相似
食物、饮水、药物均可摄入铝
1989年将铝列为食品污染源加以管理
血清铝
发铝
汞
强烈亲硫性,实验室常用硫黄处理散落的汞滴,
氯化汞,俗称升汞,有剧毒
各种形态的汞均有毒性,
金属汞以蒸气形态通过呼吸道吸收,
无机汞和有机汞化合物主要通过消化道吸收
毒性:有机汞>无机汞
尿汞(可作为近期接触指标)
血汞
1.尿样
2.血样(肝素抗凝)
原理同上。
检出限:锰0.2μg/l,铬0.54μg/l,镍1.42μg/l,铝3.0μg/l
2.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发锰、铬、镍)
原理: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作激发光源,试样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焰矩中,试样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故根据特征光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元素含量不同时,发射光的强弱也不同,据此可定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材料检验考试重点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生物材料检验第一章绪论1、生物材料(biological material):人体体液(如血液)、分泌物(唾液、乳汁、汗液)、排泄物(如呼出气、尿液)、毛发、指甲以及组织(脂肪组织)等的总称。
2、生物材料检验(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s):3、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由化学物质引起机体产生的生物学效应指标变化的检验方法的科学。
4、生物监测(biological monitoring)系统收集人体生物材料样品,定期检测其中毒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或由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水平,以评价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
5、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强调空气、水等外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含量水平,评价的是毒物的外剂量水平。
6、生物标志物(biomarker)一般指生物系统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出现的一种改变,主要是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形成的代谢产物,以及可测定的生化、生理、免疫、细胞或分子的变化,主要用于接触评价、健康危害评价以及临床诊断等。
可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和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生物标志物的分类①接触性生物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化学物、其代谢产物或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收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提供关于接触外源性化学物的信息。
②效应性生物标志物:同健康危害或疾病有关的可测定性的生化、生理、行为以及其它生物学变化。
如接触苯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时各项血液学检查指标,中毒性肝病和肾病患者各项肝肾功能检查指标等。
③敏感性生物标志物: 关于个体对外源性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
指机体先天固有或后天获得的对外界有害因素所引起的有害效应的反应能力。
敏感性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6、生物接触限值(biological exposure limit, BEL):对生物材料中有害物质或其代谢产物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或某些效应指标改变所容许的浓度范围,相当于健康工人吸入或接触车间空气最高容许浓度的毒物时,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含量水平。
美国称生物接触指数(BEI),德国称生物学耐受量(BAT)。
7、正常参考值(normal reference range)无明显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和无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史的“健康正常人”的生物材料样品中某种成分的含量或生化指标值。
8、混合呼出气(mixed expired gas):尽力吸气后用最大力量呼出气至不能再呼出气为止所呼出的全部气体。
9、检验指标选择基本要求1. 特异性好:如果特异性不好,可考虑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进行检验。
如氯乙烯,检测血、尿、呼出气中的氯乙烯,也可检测其代谢产物尿中亚硫基二乙酸。
2.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内剂量与外接触量,内剂量与生物学效应。
如铅,ZPP、ALAD、ALA与血铅有良好的剂量关系,血铅与环境中的铅有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
3.稳定性好: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稳定不变化4.有准确可靠的检验方法10、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1.化学物质原形: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分:特异性指标,铅、汞;非特异性指标,苯、甲苯2.化学物质代谢产物如BaP、二甲苯(马尿酸)、氯乙烯(硫代二乙酸)3. 生物效应指标:根据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在体内的某些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方面的改变选择适当的效应指标。
如铅、有机磷、致癌物与靶分子的结合产物、降解产物。
11、生物接触限值(BEL):指职业接触毒物后,未产生有害效应时,机体内存在的毒物和毒物代谢的最高容许含量,或由它们所致的无害性效应指标的最高容许水平。
12、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 BMD):根据有毒物质的某种接触剂量可引发某种不良健康效应的反应率发生预期变化(增高范围通常为1%~10%)而推算出的一种剂量。
13、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选择原则:特异性好;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稳定性好;有准确可靠的检测方法3. 生物材料检验指标的分类生物材料检验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原形的检验: (2) 生物材料中化学物质代谢产物的检验: (3) 生物效应指标的检验:1 4.生物样品的选择原则(1)选用的生物材料中被测物的浓度与环境接触水平或与健康效应有剂量相关关系;(2)样品和待测成分(指标)足够稳定以便于运输和保存;(3)采集生物样品对人体无损害,能为受检者所接受。
目前用得最多的生物材料是尿液,其次是血液和呼出气。
①尿液:采集方便、无损伤、易被受检者接受,能采集较大量的样品。
②血液:特别是静脉血,是最为理想的生物材料检验样品。
③头发:样品稳定性好,易保存④呼出气:可连续采样,样品中干扰物质少。
16、尿液尿样可分为全日尿(24小时尿)、晨尿、随机尿和定时尿,如班前尿、班中尿、班末尿、班后尿等。
随机尿样:收取方便,但由于尿中待测物浓度波动较大,分析结果往往不能反映实际情况24小时尿样:能较好地反映及其代谢产物的排泄量和机体的内剂量,所得结果不受某些成分排出无规律的影响,也不受饮水和排汗的影响,但收集24小时尿样较麻烦,在夏天尿样易腐败;晨尿:收集受检者早晨起床后的第一次尿样进行分析,对多数测定能反映实际情况,收集方便,应用最多晨尿、随机尿和定时尿收集比较容易,但因尿样比重变化而引起测定结果偏差较大,故需用尿比重或尿肌酐法校正被测物的浓度。
对作业工人进行生物监测时,可根据化学物质的生物半减期、检验要求和生物标志物的特点,选择班前、班中、班后尿或晨尿。
班前:进入工作岗位前一小时;班中:开始工作后2小时至下班前1小时;班末:下班前1小时之内;班后:下班后1小时之内。
尿样测定结果的两种校正方法;校正方法有比重校正法和肌酐校正法两种。
(1)比重校正法:将尿中被测物浓度校正为标准比重(我国规定尿样的标准比重为1.020)下的浓度,校正公式为:C校=C ×(1.020-1.000)/(d-1.000)=C×K式中C校--经校正后尿中待测成分的浓度(mg/L);C--测得的尿中待测成分的浓(mg/L);1.020--为我国采用的尿的标准比重;d--实际测得的尿样比重;K--校正尿比1.020的系数。
(2)肌酐校正法:在一般情况下饮食、饮水量和利尿剂对肌酐的排出率没有太大影响,健康人一天排尿所排出的肌酐量变化很小,一般在1.8g左右。
因此,可用经尿液排出1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表示尿中待测物的浓度,或经尿液排出1.8g肌酐所相应的待测成分的量来代表全天尿中待测成分的含量。
校正公式为: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g肌酐)=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尿中待测成分浓度(mg∕d)=实测浓度(mg/L)/肌酐浓度(g/L) ×1.8g/d例:取混匀尿样25ml经硝酸-高氯酸消化后,用10ml双硫腙三氯甲烷液萃取,测得萃取液中铅浓度为0.30mg/ml,同时测得该尿样的肌酐浓度为1.5g/L,试计算该尿样的铅含量(以mg/g肌酐和mg/d表示)。
17、呼出气的采样方式:塑料袋:可收集混合气体和末端气。
注射器操作简单,但不便保存,且只适合于高含量样品的收集。
玻璃管:主要采集末端气。
采集呼出气,应先深吸一口清洁空气,屏气约10秒后呼出,用密闭性良好的采气管收集混合气或末端呼出气。
并记录采样点的气温和气压。
18、无机物分析的样品处理基本要求:①避免待测元素损失及污染;②尽可能减少化学试剂的用量;③操作简便、省时;④待测组分回收率达到分析要求;⑤操作过程安全性高1、稀释法. :(名解)有的样品可不经过复杂的预处理过程,可用水、稀酸溶液、含表面活性剂(如TntonX—100)或有机溶剂的水溶液简单稀释后进行。
例如:血清样品可用6%正丁醇水溶液或1%硝酸水溶液稀释10倍后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其中的铜铁锌等;血中的镍等金属也可用0.01%TntonX—100水溶液或稀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
如果基体效应对测定影响大,也可用基体改进剂的溶液稀释后测定。
2、酸提取法用硝酸、盐酸、三氯乙酸等酸溶液直接从样品中提取待测成分,不需完全破坏有机物,只需将待测成分定量转移到溶液中,故所用实际量少,处理过程简单,处理条件温和,空白值低且造成待测成分损失或污染的可能性小。
例如:用1%的盐酸浸提粪便中的锌;三氯乙酸溶液不仅可以沉淀血清蛋白还可以从中提取铁等多种金属元素。
1).硝酸提取,测定血铅.6mol/L 硝酸离心取上清液。
标准物质被测成分的含量是已知的2,盐酸提取3,三氯乙酸(固体)。
铁(有效)提取+2价铁3、消解法(名解)绝大多数生物材料检验样品都是以有机物为基体的,元素存在于有机物质内部,不仅不能对元素进行测定,有机物还可能对测定产生干扰,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有机物彻底分解破坏,将生物材料样品转化为无机物,即消解法。
可分为干灰化和湿消化两类。
干灰化:是在供给能量的前提下,直接利用氧以氧化分解样品中有机物的方法。
高温炉干灰化法最常用,一般步骤:干燥、碳化、灰化和溶解灰分。
(名解)干灰化法操作简便,加入试剂少,空白值低,特别适用于大批样品的处理。
但干灰化法使用的温度高,待测成分易挥发损失,同时待测成分被坩埚材料吸留,难于溶出,使回收率降低。
为了帮助灰化,降低待测成分的挥发和吸留损失,可加入适当的助灰化剂,如硝酸、硫酸、硝酸镁和氧化镁、氢氧化钾等。
湿法消化又称湿消解法,是利用氧化性酸和氧化剂对有机物进行分解破坏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氧化性酸和氧化剂有H2SO4、HNO3、HClO4、H2O2。
(名解)4、微波消解法利用微波作为加热源进行消解。
仍属于湿法消化。
5、酶分解法利用酶分解蛋白质而进行样品处理的方法称为酶分解法。
19、有机物分析样品的预处理(一)顶空法:是用于气象色谱分析的样品预处理技术,有静态和动态顶空之分,但静态顶空法使用最多。
即将样品置于一密闭系统中,在一定温度下恒温一定时间后,抽取样品上层气相进样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动态顶空法:将少量样品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适当加热后并向液体连续吹入氮气,将易挥发的成分吹入另一个浓缩富集管中,然后热解吸后进样色谱分析。
(二)水蒸气蒸馏法:适用于分离纯化挥发性化合物(三)溶剂萃取法是利用待测组分与样品的干扰杂志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而达到分离。
(四)固相萃取法将样品溶液导入预先经活化过的固相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或离子交换等呗固相萃取柱保留,而其他杂质组分不被保留,残存在柱上的杂质组分用适宜溶剂冲洗掉。
(五)固相微萃取法(六)液相微萃取法(七)其他提取方法20、铅的代谢过程、生物标志物铅理化性质:铅(Pb)灰蓝色或银灰色的软金属,四乙基铅曾作为汽油防爆剂,是大气铅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