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机能主义:指理解生物现象(一种行为或一种生理结构)的最佳

方式是试图去了解其对机体有用的功能的原则。

2.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

征。

3.幼态持续:缓慢的成熟过程,需要花费更长的生长时间,这是大

的大脑得以发育的重要因素。

4.精神药理学:研究药物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效应。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出的这

个过程。

6.实验性切除(实验毁损法):移除或破坏实验室动物的某部分大脑,

假设该区域以前控制的功能将无法履行。

7.磁共振成像:一种可以对身体内部进行精确成像的技术,包括无

线电波和强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8.功能MRI:一种设备,可以用来揭示活体大脑内放射性示踪剂的位

置。

9.感受野:视野中,出现在该处的视觉刺激将导致特异性神经元发

放率的改变。

10.细胞色素氧化酶(CO)斑块:初级视皮层模块的中央区域,会被细胞色素氧化酶着色,包含了波长敏感性神经元,属于小细胞系统。

11.中缝大核:含有五羟色胺分泌性神经元的中缝神经核团,发出投射到脊髓背侧灰质,并参与了阿片类导致的镇痛过程。

12.孤束核:延脑神经核,接收来自内脏器官和味觉系统的信息。

13.快速眼动睡眠:在睡眠过程中去同步化的EEG脑电活动阶段,在这一阶段产生梦、快速眼动和肌肉麻痹,所以也被称为异相睡眠。14.发作性嗜睡症:一种睡眠障碍,其特征是一段时间的不可抗拒的睡眠、猝倒发作、睡眠麻痹以及瞌睡幻觉。

15.(激素的)组织效应(组织化作用):激素对组织分化和发育的影响。

16.(激素的)激活效应(激活作用):激素在发育成熟的机体中所产生的效应,可能取决于机体先前的激素组织效应。

17.条件性情绪反射(反应):当中性刺激后跟随着一个厌恶性刺激时,会发生经典性条件反射,通常包括自主性、行为的和内分泌成分,如心率的改变、惊呆、分泌应激相关激素。

18.韦达测验:一种在实施脑外科手术之前常要做的测验,麻醉患者的一侧大脑半球,考察另一侧大脑半球的功能。

19.神经性厌食症:最常折磨年轻女性的一种障碍,她们过度关注体重增加,导致过分节食以及经常性的强迫运动,可导致极度饥饿。20.神经性贪食症:过度饥饿和过多进食两者循环反复,随后常发生强迫性的呕吐或腹泻,有时也见于神经性厌食症患者。

21.Hebb(海伯)法则:Donald Hebb提出的假说:学习的细胞基础与突出强化有关,即当突触后神经元发放时,突触的反复活跃。22.伏核(腹膈核):近基底前脑隔膜的一个神经核团,接收来自腹侧被盖区的多巴胺分泌神经元的终扣,被认为参与了强化和注意。

23.布洛卡氏区:额叶皮层的一个区域,位于左半球初级运动皮层底部的前方,它对于正常的言语生成是必不可少的。

24.威尔尼克氏区:人脑左半球颞叶听觉联合皮层的一个区域,对于单词理解以及生成有意义的话语具有重要作用。

25.双相情感障碍:一种严重的心境障碍,其特征是循环出现躁狂和抑郁。

26.季节性情感障碍:一种心境障碍,其特征是在冬季白天变短时,出现抑郁、昏睡、睡眠紊乱以及嗜糖现象。

27.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种由于经历极度的危险或应激情境,而出现的心理障碍,其症状包括反复的噩梦或回忆。这种心理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社会活动并产生绝望感。

28.心理神经免疫学:神经科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环境刺激,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选择填空

1.选择性优势:能使有机体产生的后代多于其物种后代平均数的特征

2.进化(演化):作为自然选择的结果,动植物物种结构和生理的逐渐变化——通常产生更复杂的有机体。

3.直接激动剂:与受体结合并激活受体的药物。

4.间接激动剂:某药物附着带到受体的结合位点上,并易化受体的活性,但没有阻碍主要配体的结合位点。

5.顺行标记法:一种组织学方法,标记胞体位于某特定区域的神经元的轴突和终扣。

6.逆行标记法:一种组织学方法,可以用来标记神经元的胞体,该神经元发出的终扣与特定区域的细胞形成突触。

7.背侧通路:视觉皮层的互联区域系统,参与了对空间位置的知觉,始于纹状皮层,止于顶后皮层。

8.腹侧通路:视觉皮层的互联区域系统,参与了对形状的知觉,始于纹状皮层,止于下颞叶皮层。

9.位置编码:一种编码系统,将不同频率的信息编码在基底膜的不同位置。

10.发放率编码:该编码系统是根据听觉系统中激活神经元的等级来编码不同频率的信息。

11.基本休息—活动循环:(人类)警觉度强弱的90分钟循环,受脑干后部生物钟控制,控制快速动眼睡眠和慢波睡眠的循环。

12.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一种神经障碍,患者在快速眼动睡眠中没有处于麻痹状态而将梦境付诸行动。

13.李一波特效应:被集群饲养的雌性动物发情期减慢和停止,由动物尿液中的外激素引起,首次发现于小鼠群体。

◎怀腾效应:集群的雌性个体的月经或发情周期同步化,仅在雄性个体尿液中出现外激素时发生。

◎范登伯格效应:与雄性个体同居的雌性动物性成熟期提前到来,由雄性个体尿液中的外激素引起,最初发现与小鼠群体。

◎布鲁斯效应:某雄性个体使雌性个体怀孕,其他雄性个体尿液中的外激素气味则使其妊娠中止,最初发现于小鼠群体。

14.随意性面神经轻瘫(意志性面瘫):由于初级运动皮层面部区域或其皮层下连接损伤,导致随操纵面部肌肉困难。

15.情绪性面神经轻瘫(情绪性面瘫):由于前额皮层的脑岛区域、额叶的白质或部分丘脑损伤,导致患者在情绪反应时面肌缺乏运动,但不影响自主肌肉的运动。

16.负反馈:通过一种行为所产生的效果来减少或中止这种行为的过程,它是调节系统的一种特性。

17.瘦体素(瘦素):脂肪组织分泌的一种激素,主要通过抑制弓状核中分泌NPY的神经元,从而减少进食量以及增加代谢率。

18.长时程增强:由于重复高频的输入活动导致某个神经元对特定突触的兴奋性长时间增加。

19.长时程抑制:当突触后膜超极化或轻微去极化时,对终扣的刺激导致一个神经元对某个特定突触传入的兴奋性长时间减少。

20.发展性(发育性)诵读困难:一种阅读困难,患者有正常的智力和知觉能力,该病有其遗传起因或是由产前或围产期的因素所导致。

21.氯丙嗪:一种多巴胺D2受体阻滞剂,常用作抗精神分裂症药物。

22.氯氮平: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够阻断伏(隔)核内的多巴胺D2受体。

23.焦虑症(焦虑障碍):一种心理障碍,其特征是紧张、自主神经系统过度活跃、感到灾难马上就要发生以及时刻保持危险警觉。

24.强迫症:一种心理障碍,其特征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25.自闭症(孤独症):一种慢性疾病,其症状包括不能与他人形成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