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人的可靠性与安全设计.pptx
人的可靠性

石油化工
核电 矿山 钢铁冶金
2019/1/26
人的可靠性
4/30
据统计,(20~90)%的系统失效与人有 关,其中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的比率为 (70~90)%。因此在进行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分 析时,必须考虑人的可靠性。 人的可靠性定义:
在规定的最小限度内,在系统 运行的任一要求阶段,由人成功地 完成工作或任务的概率。
2019/1/26 人的可靠性 5/30
影响可靠性的重要方面之一:压力
压力?
压力是人在某种条件刺激(在机体内部或外部)的 作用下,所产生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 使人在心 理上所体验到的一种压迫感或威胁感。
2019/1/26
2019/1/26
人的可靠性
19/30
a. 执行A任务失误,执行B任务时势必更加 注意,所以执行B任务的成功概率增加。 b. 执行A任务时失误,致使执行B任务时更 加紧张,所以执行B任务的失误概率增加 。 c. 执行A任务失误,致使执行B任务时更加 困难,失误概率增加。
第 5节
人的可靠性
专业:物流工程 学号:137800915 姓名: 姚 宇
2019/1/26
人因工程学
1/30
5.1 人的可靠性与压力
5.2 核电站和飞行中的人因失误
5.3 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
2019/1/26
人因工程学
2/30
5.1 人的可靠性与压力 在复杂的人-机系统中,随着科技 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 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人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和 难控性,以及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 因而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多,人的因素 已成为事故的主要因素。
《可靠性安全性设计》PPT课件

可靠性的概念包括产品(或系统)的无故障性和耐久性两方面的含义。
产品的无故障性:是指产品在某一时期内(或某一段工作时间内),连续不断地保持其
精选PPT
7
3.干扰和抗干扰措施
1)干扰源。
根据干扰进入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 传导型,通过各种线路传入控制器,包括供 电干扰、强电干扰和接地干扰等;二是辐射 型,通过空间感应进入控制器,包括电磁干 扰和静电干扰等。
供电干扰:电压波动、断电或瞬时断电
强电干扰:感性元件 产生过电压和电流冲击。
接地干扰:接地干扰是由于接地不当、形成接地环路产生
有三种方法 提
和高 制产 造品 质的 量设
冗 余 技 术
诊 断 技 术
计
是一种暴露法, 它可以把已经 出现的或即将 出现的故障及 时暴露出来, 以便迅速修复。
保证产品可靠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在故障发生之后把故障造成 的影响掩蔽起来,使产品在一定时间内继续保持工作能力。
精选PPT
2
1)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质量
辐射干扰:磁场、电磁场、静电场或精电选P磁PT波辐射源
8
2)抗干扰措施
增加电子交流稳压器
供电系统的抗干扰措 (稳压、滤波、隔离)
增加低通滤波器 加入隔离变压器
在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地方,可采用不间断电源(具有备用直流电源),以解决瞬时停 电或瞬时电压降所造成的危害。
采取吸收的方法抑制其产生
接口电路的抗干扰措施
精选PPT
4
3)采用诊断技术:诊断技术是用来取得有关产品中产生的失效 (故障)类型和失效位置信息。它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出现故障时, 迅速确定故障的种类和位置,以便及时修复。二是在故障尚未发 生时,确定产品中有关元器件距离极限状态的程度,查明产品工 作能力下降的原因,以便采取维护措施或进行自动调整,防止发 生故障。
人力资源管理第十章员工的安全与健康ppt课件

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国外比较
日本的三菱公司饭田工厂: ⑴实行自主管理体制; ⑵由选举产生的作业组长主持小组会议,负责产量、质量、成 本、安全和纪律等; ⑶作业实行职务扩大化,改造了单调的流水生产线,提供作业 人员进修、掌握多种技能和参加小组活动的机会。 结果:提高了作业者责任心;组长分担了班长事务,废除了班 长制度;提高了生产率。
20-
135
26.77±6.27
66.76±12.76
100
28.18±6.19
66.90±10.91
30-
64
26.69±6.09
60.63±10.26
40
27.00±5.80
64.10±11.44
40-
12
24.67±3.94
58.67±9.88
13
26.37±5.71
63.07±9.14
工作生活质量
英国:发表了题为《关于劳动生活质量》的研究报告;
美国:美国劳动社会部发表了把劳动人性化问题作为社 会政策的重要课题的报告;生产率中心提出实行 “劳动质 量的实施计划”;
员工的安全与健康国外比较
瑞典:实施了稳定就业的《雇佣保障法》,劳动环境 人性化、安全化法规以及扩大工人参加管理的范围决定; 日本:很多工会及工会组织也积极响应,日本生产率本 部每年发表有关的白皮书调研报告,全日劳动总同盟设 置了“参与经营决策委员会”,日本商业工会提出把参 与经营的目标放在 “产业民主”、“尊重人”、“经 营效率化” 上,电机、汽车、造船等工会组织也提出 了类似的活动对策。
平横工作与生活
改变对矛盾的认识态度 生活和事业是不可分的,若只贪恋个人生活而失去事 业上的追求,那只会降低动物本能的水平;而职位事业 哦新沥血,不懂的调剂生活,这种人便与得不到能源补 充的机器无疑。片面的强调事业和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都 是不可取的。
《人因可靠性分析》课件

人的认知可靠性与失误率
人的认知可靠性:人的认知能力、注意力、记忆力等对任务完成的影响 失误率:人在执行任务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率 影响因素:疲劳、压力、情绪、环境等对失误率的影响 提高认知可靠性的方法:培训、休息、改善工作环境等
人误分类与原因分析
人误分类:操作失误、判断失误、决策失误等 操作失误原因:技能不足、注意力不集中、疲劳等 判断失误原因:信息不足、经验不足、情绪影响等 决策失误原因:信息不足、经验不足、情绪影响等 人误预防措施:提高技能、加强培训、改善工作环境等
07
总结与展望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总结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重要性:确保 系统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应用领域:航 空、航天、核能、医疗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方法:定性分 析、定量分析、综合分析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发展趋势:智 能化、自动化、集成化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确保宇航员和地面人员的 安全
提高航天器的可靠性和性 能
优化航天器的设计和操作 流程
提高航天任务的成功率和 效率
人因可靠性分析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
驾驶员疲劳监测: 通过分析驾驶员 的行为和生理数 据,预测驾驶员 的疲劳程度,及 时提醒驾驶员休 息。
交通信号控制: 通过分析交通流 量和驾驶员行为 数据,优化交通 信号控制策略, 提高交通效率和 安全性。
人因可靠性分析的模型
添加标题
人因可靠性分析模型:包括人因可靠性模型、任务可 靠性模型和系统可靠性模型
添加标题
人因可靠性模型:包括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 的因素
添加标题
任务可靠性模型:包括任务难度、任务复杂度、任务 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人的可靠性

人的可靠性
专业:物流工程 学号:137800915 姓名: 姚 宇
2019/1/26
人因工程学
1/30
5.1 人的可靠性与压力
5.2 核电站和飞行中的人因失误
5.3 人因可靠性分析方法
2019/1/26
人因工程学
2/30
5.1 人的可靠性与压力 在复杂的人-机系统中,随着科技 的发展,设备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 行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但是由于人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和 难控性,以及系统复杂程度的增加, 因而造成的事故越来越多,人的因素 已成为事故的主要因素。
Elsevier Science Ltd.1998 中国,1996 中国,1996
石油化工
核电 矿山 钢铁冶金
2019/1/26
人的可靠性
4/30
据统计,(20~90)%的系统失效与人有 关,其中直接或间接引发事故的比率为 (70~90)%。因此在进行工程系统的可靠性分 析时,必须考虑人的可靠性。 人的可靠性定义:
工作的负荷83020178112017811人的可靠性任务不明确官僚主义造成的困难职业指导不够职务的变动工作中的挫折工作中的挫折会阻碍人达到预定的目标93020178112017811人的可靠性噪声过大光线太强或太弱气温太高或太低不良的人际关系不良环境103020178112017811人的可靠性521核电站的人因失误1979年美国三哩岛事故threemileisland2简称tim2这次事故是由于二回路的水泵发生故障后二回路的事故冷却系统自动投入但操作人员未判明卸压阀没有回座反而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停止了向堆芯内注水
2019/1/26 人的可靠性 28/30
5.3.5 新二代的人因失误分析技术(ATHEA) ----基于运行经验改进的HRA方法
本质安全管理人的安全可靠性40页PPT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Thank you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人的可靠性

人的可靠性可靠性理论基础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初。
最初, 它把统计方法运用于工业产品的质量控制中。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 可靠性理论及应用得到了蓬勃发展, 至今它已渗透到许多科学技术领域, 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得到更加深入、广泛的研究。
可靠性被定义为:单元在给定条件和给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人的可靠性的概念, 是从研究产品的可靠性时引出的。
这个概念认为人的行为存在可靠性。
在预先规定的范围外发生的行为叫做人为差错, 因此, 可将人的行为不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叫做人的可靠性。
同研究产品的可靠性一样, 人的可靠性可定义为在系统工作的任何阶段上, 工作者在规定的时间里成功地完成规定作业的概率。
形象地说, 人的正常工作, 相当于机器的正常运转, 机器出了故障, 视为机械故障, 而人出了“故障”, 即不能完成规定的作业, 就叫做人为差错。
比如飞机驾驶员的错误操作造成飞行事故; 飞机维修人员的错误维修, 造成维修事故等。
一、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可靠性。
(1) 生理因素:疲劳、厌倦、患病、有伤、生理周期、性苦闷、酒精或药物滥用等。
当人体处于“不适”的生理状态或滥用了一些药物时, 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 对事物的判断力减弱, 进而造成人为差错的发生。
比如飞机驾驶员, 在极度疲劳情况下, 极易造成飞行事故。
(2) 心理因素:认识能力、情感、意志力、个性倾向等。
认识能力是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逻辑思维能力等。
如果人的认识能力较强, 就会具备良好的判断力, 不易造成人为差错。
人是“感情动物”, 情感对人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 比如家庭矛盾、亲人病故、升职、中奖等意外的打击或惊喜, 都对人的可靠性有一定影响。
意志力反映着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 一般来说, 意志力较强的人, 更容易避免人为差错的发生。
而个性倾向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在整个精神面貌上的差异, 其核心是需要、动机, 兴趣、爱好, 理想、信念, 世界观及报负水准等, 它制约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的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
《人的可靠性分析》课件

确定分析目标:明确分析的目的和需求,如提高 工作效率、减少错误率等。
收集数据:收集与分析目标相关的数据,如工作 表现、错误率、工作效率等。
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影响 可靠性的因素。
制定改进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 措施,如培训、改进工作流程等。
实施改进措施:将改进措施付诸实践,并跟踪实 施效果。
较低
客观评价法: 通过观察、 测试等方式 获取数据, 客观性强, 准确性较高
综合评价法: 结合主观评 价法和客观 评价法,综 合考虑各种 因素,准确
性较高
统计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 数据进行统 计分析,预 测未来可靠 性,准确性
较高
模拟实验法: 通过模拟实 验获取数据, 准确性较高, 但成本较高
专家评价法: 邀请专家进 行评价,准 确性较高, 但成本较高
社会领域: 评估社会成 员的可靠性, 提高社会和
谐和稳定
军事领域: 评估军人的 可靠性,提 高军事战斗
力和效率
智能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自动化:实现自动化的评估和监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个性化: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定制化的分析和评估 跨学科融合:与其他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等相结合,提高分析的深度和 广度
处理数据:对收集到的数 据进行处理,包括清洗、 整理、转换等。
分析结果:根据分析方法 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 论。
提出建议:根据分析结果 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人 的可靠性。
生产管理:分析管理人员的 决策能力和风险意识,提高 生产效率
设备操作:评估操作人员的 技能和经验,确保设备安全 运行
质量控制:评估质检人员的 专业水平和责任心,确保产
航空安全管理:通过人的可靠性分析,评估航空安全管理人员的决策能 力、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航空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a≦25
≧120
手掌
25<a≦30
(至拇指艮)
≧195
臀
30<a≦135
(至肩关节)
≧320
表10-10防止受挤压伤害的夹缝安全距离Sd mm
身体部位 安全夹缝距离Sd
图示
身体部位 安全夹缝距离Sd
图示
躯体
≧470
臀
≧120
头
≧280
腿
≧210
手、 腕、拳
≧100
10.5防护装置设计
防护装置设计要求,参阅表10-6~10-11
表10-6上肢自由摆动可及安全距离Sd mm
上肢部位
从
到 安全距离Sd
图示
掌指关节 指尖 ≧120
腕关节 指尖 ≧225
肘关节 指尖 ≧510
肩关节 指尖 ≧820
表10-7探越可及安全距离Sd mm b
a 2400 2200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10-3
表10-3影响人的操作可靠性的因素
因素类型
因素
心理因素
反应速度、信息接受能力、信息传递能力、记忆、意志、情绪、觉醒程度、注 意、压力、心理疲劳、社会心理、错觉、单调性、反射条件
人 生理因素 人体尺度、体力、耐力、视力、听力、运动机能、身体健康状况、疲劳、年龄
的
因 素
个体因素
文化水平、训练程度、熟练程度、经验、技术能力、应变能力、感觉阈限、责 任心、个性、动机、生活条件、家庭关系、文化娱乐、社交、刺激、嗜好
2400 2200 22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 —— —— —— —— —— —— —— —— —— —— ——
50 150 —— —— —— —— —— —— —— —— —— ——
50 250 250 —— —— —— —— —— —— —— —— ——
50 300 400 500 400 100 —— —— —— —— —— ——
50 350 600 850 850 750 400 200 —— —— —— ——
50 350 650 850 850 850 850 850 500 —— —— ——
50 400 800 950 950 950 950 950 850 450 100 ——
表10-1大脑意识水平的等级划分
等级
意识状态
注意状态
生理状态
工作能力
可靠度
0 无意识,神智丧失
无
睡眠,发呆
无
0
Ⅰ 常态以下,意识模糊
不注意
疲劳,困倦,单 调,醉酒(轻度)
低下,易出事故
0.9以下
Ⅱ
正常意识的松弛阶段 无意注意
休息时,安静时 或反射性活动
可进行熟练的, 重复性的或常规
性的操作
0.99~ 0.9999
第十讲
人的可靠性与 安全设计
10.1人的可靠性 10.1.1 人机系统可靠性
人机系统的可靠性由该系统中的人的可靠性和机械的可 靠性所决定,RS=RH·RM,三种的关系可用图10-1表示。
图10-1人、机的可靠性与人机系统的可靠性
10.1.2 人的可靠性分析
1.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内在因素
人的内在状态可以用意识水平或大脑觉醒水平来衡量,见表10-1
操作能力
操作难度、操作经验、操作习惯、操作判断、操作能力限度、操作频率和幅度、 操作连续性、操作反复性,操作准确性
环
机械因素
机械设备的功能、信息显示、信号强弱、信息识别、显示器与控制器的匹配、 控制器的灵敏度、控制器的可操作性、控制器的可调性
境 因
环境因素 环境与作业的适应程度、气温、照明、噪声、振动、粉尘、作业空间
Ⅲ
正常意识的清醒阶段
有意注意
精力充沛,积极 有随机处理能力, 0.999999 活动状态 有准确决策能力 以上
Ⅳ
超常态,极度紧张、 注意过分集 惊慌失措,极度 易出差错,易造
兴奋
中于某一点
紧张
成事故
0.9以下
2. 影响人的可靠性的外部因素
10.1.3影响人操作可靠性的综合因素
人为失误总是在人的内在状态和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见表
10.2.3 人的失误引发的后果
人的失误一般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1. 由于及时纠正了人为错误,且设备有较完善的安全设施,故 对设备未造成损害,对系统运行没有影响; 2. 暂时中断了计划运行,延迟了任务完成,但设备略加修复, 工作顺序略加修正,系统即可正常运行; 3.中断了计划运行,造成了设备的损坏和人员的伤亡,但系统 仍可修复; 4.导致设备严重损坏,人员有较大伤亡,使系统完全失效。
素
管理因素
安全法规、操作规程、技术监督、检验、作业目的和作业标准、管理、教育、 技术培训、信息传递方式、作业时间安排、人际关系
10.2人的失误
10.2.1 人的失误行为
人的失误行为发生过程如图10-2。
图10-2人的失误行为发生过程
10.2.2 人的失误的主要原因
设计不良和操作不当往往是引发人的失误的主要原因,见表10-4
50 400 800 1050 1250 1350 1350 1350 1250 1150 1100 1050
a:从地面算起的危险区高度;b:棱边的高度;Sd:棱边距危险区的水平安全距离
表10-8穿越网状(方形)空隙可及安全距离Sd mm
上肢部位 方形孔边长a 安全距离Sd
图示
指尖
4<a≦8
≧15
造成的比例如下:
对将要发生的事故没有感知 已感知,但低估了发生的可能性 已感知,但没能做出反应 感知并作出反应,但无力防避
36% 25% 17% 14%
10.4安全装置设计
10.4.1.联锁装置,见图10-5 10.4.2.双手控制按钮,见图10-6 10.4.3.利用感应控制安全距离,见图10-7 10.4.4.自动停机装置,见图10-8
10.3人的失误事故模型
10.3.1 人的行为因素模型,见图10-3
图10-3人的行为因素模型
10.3人的失误事故模型
10.3.2 事故发生的顺序模型,见图10-4
事故是按一定的顺序发生的,为避免事故发生,应重点
பைடு நூலகம்
考虑:危险信息传示、避免事故的要素、适当的作业培训。
研究表明,按照事故的行为顺序模式,不同阶段的失误
手指 (至掌指关节)
8<a≦25
≧120
手掌
25<a≦40
(至拇指艮)
≧195
臀
40<a≦250
(至肩关节)
≧820
当孔隙边长在250mm以上时,身体可以粘人,按探越类型处理。
表10-9穿越栅栏状(条形)缝隙可及安全距离Sd mm
上肢部位
缝隙宽度a 安全距离Sd
图示
指尖
4<a≦8
≧15
手指 (至掌指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