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份00536古代汉语真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解析人:永州一中刘小忠【试卷总评】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重要年份,是对2017全国高考全面深化改革的充分准备。

高考语文新课标I卷在试卷命制上,保持了形式稳定,稳中有变的基本特征,让改革的过渡有章可循;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应试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纵观整套试卷,可谓是“守正出新,亮点频频。

”论述类文本节选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选择的材料与命题中规中矩,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文本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和历年的考题相比较,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有效考查了考生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

文言文阅读遵循从正史中选材的命题思路,今年的《曾公亮传》选材于《宋史》,考查的内容与2015年试题结构、命题角度保持一致,取消了实词的考查,依次考查文言句读、文化常识、细节辨析、文言翻译,突出稳定性,在于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在根本上解决文言文阅读问题。

诗歌鉴赏题型变化不大。

新课改以来,高考诗歌以唐宋律诗为主,今年也不例外,考查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金陵望汉江》,属于其作品中的二流作品。

并依照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考查了作品的景象特点和诗人的思想内容,难度适中。

名句默写仍是理解性背默,所考篇目均在考纲要求的64篇之内,三道题分别考查荀子的《劝学》、诸葛亮的《出师表》,以及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题干提示明白浅易,所填空中均没有易于出错的字词。

两篇大阅读依然遵循了以往二选一的形式,一篇小说,一篇人物传记,难度相当。

其中文学类文本选取了李锐的小说《锄》,考查的内容包括对标题的含义、语言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的理解。

这些题型都是学生备考中的常规题型,难度不大。

实用类文本选择了人物传记,且为他传——《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

高考卷有选择当年度去世的名家的传统。

而今年春天,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因病去世,其作品《白鹿原》能反映上世纪80年代小说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水手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奇遇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类和史传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漂泊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00536 古代汉语真题 自学考试2016年10月

00536 古代汉语真题 自学考试2016年10月

201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试卷(课程代码00536)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已知我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是A.战国文字B.殷商甲骨文C.西周金文D.秦朝小篆2.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錦,从帛金声。

形声B.孟,从子从皿。

会意C.佞,从仁女声。

形声D.蝕,从食从虫。

会意3.下列各组字,全都是指事字的一组是A.向舂高B.大止匍C.匪星上D.刃本末4.形声字义符的表义特点是A.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义所属的范围。

B.大多数义符都能表示词的具体意义。

C.大多数义符都不能表示词义的所属范围。

D.大多数义符都没有表义作用。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内的字是分化字关系的一句是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与“望洋向若雨欺”中“望洋”结构特点相同的—句是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9.“望”和“顾”两词意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A.性状情态不同:“望”指抬头向远处看;“顾”指转头向后看。

B.语法功能不同:“望”可以带宾语;“顾”不可以。

C.程度深浅不同:“望”是一般地看;“顾”是认真地看。

D.侧重的方面不同:“望”侧重予外表;“顾”侧重内心。

1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意义解释正确的一句是1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色彩褒贬差异的一句是12.下列句中,“若”为第二人称代词,并充当宾语的一项是13.下列句中,“被”介绍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14.下列句中,属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20.东汉郑玄“三禮”注的吉注类别是A.义疏类 B.音义类C.传注类D.章句类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80分)二、古文背诵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将下列文旬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最新00536古代汉语历年试题真题资料

最新00536古代汉语历年试题真题资料

201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00536古代汉语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单选题】【分数】11.下列各组字,全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A.簧錢刎B.項寘水C.發信伐D.彬箸解2.许慎为“假借”下的定义是()A.視而可識,察而見意B.比類合誼,以見指撝C.建類一首,同意相受D.本無其字,依聲託事3.以下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祥,从示从羊,会意。

B.,,。

C.盃,从皿不声,形声。

D.線,从糸从泉,会意。

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异体关系的一句是()A.矜(鳏)寡孤獨發疾者皆有所養。

B.其謌(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懷。

C.重爭士橐(託),非下也,權重也。

D.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5.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B.C.郢人堊慢.(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斵之。

D.舉儉力孝弟.(悌),罰偷窳,而惰民惡之。

6.下列各组词全是叠韵联绵词的一组是()A.霹靂知識冁轉B.逍遙徙容望洋C.綢繆伶俐唏嘘D.菡萏剛强爛漫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句是()A.河内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内。

B.C.D.齊國雖褊小,吾何愛.一牛?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古今意义变化属于词义特点差异的一句是()A.将軍者,國之爪牙..也。

B.秋水時至,百川灌河.。

C.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D.姜舆子犯谋,醉而遣之。

醒.,以戈逐子犯。

9.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B.子玉之敗,子之舉.也。

C.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D.草木之無聲,風撓之鳴.。

10.下列对“飢餓”和“餓”的词义辨析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情感色彩不同:“飢”是中性的;“餓”常用于贬义。

2016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详解

2016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及详解

2016年4月全国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真题(总分100, 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是( )A 尧B 舜C 禹D 汤答案:C2.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 )A 风B 赋C 比D 兴答案:B解析:赋、比、兴是《诗经》三种突出的表现手法,朱熹对其解释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故答案选B。

3. 《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A 编年史B 国别史C 历史文集D 占卜文献答案:C解析:《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言辞,文风古奥迂涩。

4. 《春秋》的叙事特点是( )A 佶屈聱牙B 微言大义C 铺排纵恣D 明切犀利答案:B解析:《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它以谨严的书法和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表达了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5. 《庄子》的文风特点是( )A 冷峻峭拔B 空灵飘忽C 质木无文D 义正辞严答案:B解析:《庄子》是深邃思想和美妙艺术表现的完美融合,它异彩纷呈的故事、奇幻谲诡的想象、空灵飘忽的文风、谐趣讥刺的交织和精湛传神的文笔使其文学色彩极其浓厚。

6. 以下带"兮"字的不同句式中,出于宋玉《九辩》的是( )A 归来兮!不可以托些B 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C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罗D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答案:B7. 《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 )A 记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B 创作了丰富的寓言故事C 文风质朴富于论辩色彩D 深得先秦纵横家之风神答案:B解析:《吕氏春秋》的文章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它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8. 在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人是( )A 刘向B 董仲舒C 东方朔D 蔡邕答案:B9. 东汉后期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 )A 《昌言》B 《潜夫论》C 《论衡》D 《盐铁沦》答案:B解析:王符的文章往往切中时弊,富于情感,他"志意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余篇,以讥当时失得,不欲章显其名,故号曰《潜夫论》"。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00536古代汉语》试卷附答案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古代汉语(课程代码 00536)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应考者必须按试题顺序在答题卡(纸)指定位置上作答,在试卷上无效。

3.涂写部分、画图部分必须使用 2B 铅笔,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下列各组字,全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逐星鳳B.眉女晚C.灾岳牧D.戚题坑2.许慎《说文解字》为“轉注”下的定义是A.畫成其物,隨體詰詘B.建類一首,同意相受C.比類合誼,以見指撝D.祝而可識,察而見意3.下列对汉字结构的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智,从羽,从白B.徙,从辵,从止C.脩,从肉,攸聲D.竟,从立,从日,从儿4.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是分化关系的一句是A.曰:“日食飲得無衰乎?”曰:“恃鬻.(粥)耳。

”B.魏文侯燕.(宴)飲,皆令諸大夫論己。

C.少而理曰治,多而亂曰耗.(眊)。

D.使主内亡邪辟.(僻)之行,外無騫汙之名。

5.汉字隶变指的是A.甲骨文向隶书演变B.金文向隶书演变C.篆文向隶书演变D.隶书向楷书演变6.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联绵词的一句是A.民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

B.草木榮華..滋硕之時,則斧斤不入山林。

C.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歎。

D.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

7.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部分属于双音短语的一句是A.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B.是非知能材性然也,是注錯習俗..之節異也。

C.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

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本义的一句是A.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

B.齊人歸.其玉而予之糴。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完整word版)2016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完整word版)2016年高考全国1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着。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从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辩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往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习题及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1)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

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

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A《经传释词》 B《词诠》 C《助字辨略》 D《古汉语虚词通释》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 B形声 C假借 D转注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A莫、休、甘、武 B炎、寒、贼、朱 C从、信、秉、亦 D友、及、伐、取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A孟尝君顾谓冯谖。

B天帝使我长百兽。

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

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无”与“勿”是古今字。

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 B桂馥 C王筠 D朱骏声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A其后秦稍蚕食魏。

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

C良庖岁更刀,割也。

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说文》作者是东汉的___。

这是中国_____的奠基之作。

收字 _个,另有重文1163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古代汉语试卷
(课程代码00536)
本试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把下段文章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六、古文标点题(12分)
46.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下面的文言短文.请将下面的文言短文抄写在答题卡上作答。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