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评课稿

抗日战争评课稿
抗日战争评课稿

抗日战争评课稿

听了杨清萍老师《抗日战争》这节课颇有感受。

一、教学目标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恰当。能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历史学科特点制定三维目标。这三个目标从浅至深有机整合、相互渗透,既有知识的传承、能力的提升,又有情感的培养与熏陶。通过教师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以及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细致的认识了解,不仅知识目标很好地达成,而且更深层次的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二、教学设计

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在准备《抗日战争》这节课时,杨老师查找了一些网上的资料,紧扣“殇?战争”这一主题通过“感知?深究?反思”展开教学,设计较为新颖。特别是通过让小组同学课前搜集国民党抗战、共产党抗战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抗战史实,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视频歌曲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堂课的设计体现了历史教学的人文主义关怀,将爱国主义情感和尊重生命的意识,联系现实问题渗透其中,也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整节课始终贯穿着情感的熏陶,最后一个环节的设计,“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更使本课的情感得以升华。

三、教学内容

抗日战争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学生须知道基本史实。教给学生学习

历史的基本方法。把握基本线索,构建知识网络,讲述中国军队抗战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抗战史观的重任。课堂的时间分配比较科学合理,内容正确、准确、重视知识的形成、巩固、深化和应用。教学编排合理,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重难点非常突破,教学资源的开发也比较到位。本课采取的视频,歌曲有利于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现实达到了预期授课的效果。通过这些材料就比较好地使学生意识到“以史为鉴”,而这正是一般历史课都要努力达成的一个教学目标。

四、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南京大屠杀》视频:日本犯下了滔天罪行。通过描述使学生对日军的罪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引导学生谈观看后的感受导出本课,创设情境引起共鸣,为本课定下基调。学生说出心声,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2、参观历史博物馆:设计五个展馆,梳理记忆重要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侵华事件、主要战役、抗战人物、、抗战军队、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落实基础,形成能力。体现课标的基本理念。

3、构建历史网络:梳理抗战的三条线索。再现历史情境,分组讨论,选出三名同学分别扮演日本侵略者,国民政府,共产党。体验历史,培养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形成团队精神。教师点评,概述抗战的基本知识网络。

4、本单元体会:课件展示抗战人物图片,播放《大刀进行曲》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说出体会,概括抗战的精神,让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不怕牺牲,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本课的气氛达到高潮,思想得到升华。

5、联系现实拓展延伸:出示图片,讲述现代日本政府不承认过错,参拜靖国神社,教科书修改等事实,联系钓鱼岛问题,播放《保卫钓鱼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联系实际,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四、教法学法

本课以“自主互助”教学方法为主,辅以目标导学、问题探究等学习方式,通过活动创设宽松、民主、自然、和谐的课堂气氛,“自主互助法”贯穿教学过程始终,是整堂课的一大特色。教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同时又能节外生枝地引起波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教师素养

教师本身有扎实的基本功,语音清晰,教态自然大方,具有较强的教材处理能力、应变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严谨,引导总结也很到位。

六、目标达成度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认真积极,思考问题也比较深刻。在教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能自主梳理知识,分类整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梳理方法,并提高梳理总结的能力。通过小组交流或个人对一个章节的内容用图表、文字或其他的方式表示出来,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系统,最终整体效率大大提高。教学过程中自然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唯物史观,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祖国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为:

其一、关于课堂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这节课主要是通过丰富的文字和图片

材料展开教学,整节课下来,我感觉课堂预设的成分较多,课堂生成的问题不多,未能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使得整节课的气氛稍显沉闷。在教学中减少预设,注重生成,用心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细心呵护每一个学生。

其二、课堂小结处理不够到位。本应是在情感升华过程中将本节课推向高潮的一个亮点,但是由于处理不够得当。这其中也反映出自己在教学技巧上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还很薄弱。这些都将是杨老师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抗日战争简介

抗日战争简介 双方损失 中国抗日战争(Anti-Japanese War),又称为日本侵华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指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非法入侵中华民国引发的战争,主战场在中国大陆,发生时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之前与期间,最终以日本投降、中国胜利而告终。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1]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 日本投降的媒体报道 大小战斗近20万次,总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关于八年抗战中国的损失,抗战胜利后,抗战赔偿委员会作出的《中国责令日本赔偿损失之说贴》指出,沦陷区有26省1500余县市,面积600余万平方公里,人民受战争损害者至少在2亿人以上。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人,其他因逃避战火,流离颠沛,冻饿疾病而死伤者更不可胜计。直接财产损失313亿美元,间接财产损失204亿美元,此数尚不包括东北、台湾、海外华侨所受损失及41.6亿美元的军费损失和1000多万军民伤亡损害。此外,七七事变以前中国的损失未予计算;中共敌后抗日所受损失也不在内。经过中国历史学家多年研究考证、计算得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共3500多万人,中国损失财产及战争消耗达5600余亿美元。 战争胜利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名称释疑 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或地区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战争称为“抗日战争”,并将其和中国抗日战争视为一体,或作为它们的总称。“中国抗日战争”在中国大陆地区也被称作“八年抗战”(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于7月31日发表《告全体将士书》宣告全面抗战开始算起),但在世界其他地区一般被称作“十四年抗战”(于警钟长鸣,勿忘国耻。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算起)。这场战争在日本被称为“日中战争”。日本也习惯把“珍珠港事变”以前的中国抗日战争称为所谓的“支那事变”或所谓的“日华事变”,原因是当时日本帝国并未和中华民国相互正式宣战,因此“技术上”并非一场战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的中国抗日战争,则被日本视为“大东亚战争”(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和印缅战场)的一部分。 这场战争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名称。中华民国政府及多数华人称其为八年抗战、中日战争等等,简称抗战,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日本称其为日华战争(日语:日中戦争)或支那事变(支那事変),西方国家多数称其为第二次中日战争(把甲午战争称为“第一次中日战争”)。 起讫时间 抗日战争结束于1945年8月15日,但对于其开始的时间存在争议。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全面的抗日战争起于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结束,历时九十七月又八天,共为八年,八年抗战名称因此而来。另一种观点认为这场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 (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历史上册《伟大的抗日战争(1937-1945年)》知识点整理 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 ①1931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制造了什么事变?九一八事变(歌曲《松花江上》) 占领了什么地方?沈阳“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 ②不朽的民族战歌是人民音乐家聂耳最杰出的是《义勇军进行曲》 2、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变是由哪两人发动的?张学良、杨虎城 其目的是什么?逼迫蒋介石抗日 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事变?主张和平解决事变派谁去谈判? 派周恩来去谈判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什么重要意义? 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1、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什么?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2、1937年12月,日本在什么地方进行了大屠杀?南京大屠杀 屠杀我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多少人?30万人以上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什么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1、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是什么?李宗仁,台儿庄战役(以徐州为中心) 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彭德怀,百团大战 2、各界人士的抗日活动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徐悲鸿——擅长画马,将举办画展的钱资助抗日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专家分析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 今年是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抗战胜利,是近代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军事科学院原军史所抗战组长、研究员岳思平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抗战取得胜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取得抗战胜利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争取民族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事业和人类和平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回顾历史,岳思平指出,在中国抗日战争中,日本面对的既不是甲午战争时腐朽的清政府,也不是签署“二十一条”的北洋军阀政权,而是一个团结起来和空前觉醒的中华民族,特别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以国家和民族解放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时代特征的进步力量,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中流砥柱作用。随着中日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提出和倡导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调整方针和政策,将“反蒋抗日”改变为“逼蒋抗日”至“联蒋抗日”。国民党则在卢沟桥事变后,承认共产党和其他党派的合法地位,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从而正式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卢沟桥的炮声一响,中国共产党立即号召全体党员和全国人民一致奋起,开展神圣的民族自卫战争。不久,中国共产党制订并发表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必须发动全民族参加抗战的完全正确的全面抗战路线。同时,中国共产党还从斗争的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教条主义、反对关门主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应用于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在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作用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独立自立的原则,表现了一个成熟政党的睿智 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全民族的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是战胜强敌的成功战略举措。岳思平分析说,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建立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进行人民战争。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抗日武装,紧紧依靠和发动群众,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开辟了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四大敌后战场,抗击了日军主力,并使自己获得了大发展,逐步成为中国抗战的主力军。毛泽东在著名的《论持久战》中深刻揭示了中国全国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的发展规律,科学地指明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出路和前途,从思想和理论上武装了全党、全军和全国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意义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受害最深,牺牲最烈,斗争持续时间最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它是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上进行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彻底胜利,改变了屈辱挨打的状况。终于摆脱了“恐洋症”,全中国人民找回了自信与自尊。从此感到自己作为世界上一个有能力自立的民族,能够打败侵略者,这对整个民族精神非常重要,也就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能够有地位,不再受人欺压,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它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重要的历史贡献。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升华,抗战中形成的团结一致、英勇不屈、奋发图强、百折不挠的精神已深深地溶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中华民族继续前进 (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

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篇一:关于抗日战争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参考选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研究性学习活动参考选题 (张红老师提供) 1、从抗日战争看中华民族精神 2、论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3、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4、论中国国民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作用 5、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 6、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教育 7、论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8、论桂林(或某地如重庆、昆明、上海??)的抗战文化运动 9、论国际友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 可专门研究某人或某团体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和帮助情况) 10、论东北(或其他地区)人民的抗日战争 11、论青年学生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2、论妇女在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3、观看电影《南京南京》(或其他有关抗战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有感 14、参观抗战遗址(如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有感 注:本选题仅提供参考,同学们可选择其中之一进行研究,也可自行拟定选题,但选题必须扣紧“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要求第六周交开题报告。(关于开题报告格式,见另一通知)。 篇二:20140310江桥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江桥抗战研究性学习报告 (江桥抗战的经过及意义) 江桥蒙古族镇中心学校 2014年3月 江桥抗战的经过及意义 内容摘要 1、问题的提出 2、研究的背景和目的 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过程 5、研究的结论 一、问题的提出: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对中国东北进行武装占领,迈出了独霸中国、争夺亚洲、称霸世界的第一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奏。“九一八”事变,既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起点,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曲折的抗日战争的序幕。勇敢的中华儿女,面对异族的入侵,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怀。江桥抗战即是中国人民有组织、成规模的抗

第16课 抗日战争公开课教学

第16课抗日战争 一、教学设计 以学生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三、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的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四、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述评 荣维木 2013-04-17 14:35:19 来源:《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8期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评述,主要包括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政治、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战时社会经济、战时中国外交和战争遗留问题等方面,并对抗日战争研究的学术进展、学术前沿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抗日战争研究学术前沿述评 作者简介:荣维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抗日战争研究》副主编。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仅有的以中华民族的完全胜利而告结束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期间,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各个政治派别之间、在各个民族之间、在国内人民与海外同胞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表现出中国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凝聚力。同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也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国家和人民遭受的损失比近代以来任何一次外敌入侵造成的损失都要惨重。另外,受到战争影响,中国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在战争结束时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并且这种变化最后促成了中国近代历史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告结束。所有这些表明,抗日战争历史在中国近代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而它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抗日战争的研究,一方面,由于中国显著加快了实现现代化的步伐,作为促进现代化的系统理论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民族复兴历史的研究成为热点;另一方面,由于日本右翼掀起了为侵略战争翻案的新的恶浪,以及解决战争遗留问题的声音出现,也促进了人们对抗日战争历史和日本侵华历史研究的深入。本文就近十年来抗日战争研究中的前沿成果做如下评述。 一、日本侵华政策与侵华罪行 关于日本侵华研究,以往多注重实证方面的研究,而近年来开始有人做理论方面的探讨。针对有人认为日本存在军国主义而不存在法西斯主义,有学者明确提出:法西斯主义不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在日本兴起,而且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社会政治,更提出了一系列侵略理论,强化了近代军国主义确立以来的对外政策,为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多方面作了社会动员与理论准备”。日本法西斯扩张理论,“既有对传统武士道、日本主义、天皇中心论等思想的兼收并蓄”,也有“一批现代法西斯理论家、活动家针对时局提出各种论述,以及军部各决策机构制定策案纲要所确认的指导思想,表现五花八门,极富于诡辩性、多样性、独特性、应用性与丰富性”。[1] 还有学者提出:“中日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有许多侵略理论……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东亚联盟论、东亚协同论和大东亚共荣圈论。”“这些理论在实现日本独霸东亚、称雄世界的目的是一样的,但是,其手段有所不同。东亚联盟论主张以王道为指导,以‘国防共同、经济一体化、政治独立’为条件,建立东亚联盟;东亚协同体论则主张以协同主义为指导,用协同主义代替中国的民族主义;大东亚共荣圈则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名,扩大侵略,以获得更多的资源。”[2] 这些研究,对于人们认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以及日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最新】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14年12月23日授课班级:高一(1)班 课时:1课时类型:新授课 一、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二、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七课。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人民取得的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是凝聚了中华民族力量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的战争,本课的内容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日本的侵华事变史实以及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二是中国军民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的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本课的教学将紧紧围绕这两条主线,注重分析日军侵华原因以及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且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理性思考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缺乏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分析问题缺乏深度、广度、高度。 所带的班级学生对学习历史有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强。 高一学生在初中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学习比较充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比较熟悉,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接收到大量的与抗日战争相关的史实,但是他们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缺乏对知识的全局的、系统的把握。 所以在本课教学中要采用启发式分析法,在充分回顾初中所学内容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和老师适当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更加深层次的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地位以及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史实。 (2)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抗战;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3)运用:结合当前时事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怎样理性的看待当前两国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播放有关录像、音乐、历史图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战这两方面的问题;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学习本课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6课抗日战争 课程标准:1.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2.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一、全民族的抗战 1.历史背景 (1)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2)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全面侵华。 2.共赴国难 (1)国共合作: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全民族抗战。 (2)敌后战场: ①1937年8月,中共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正面战场: ①国民党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②在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谢晋元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3.结果 中国军队虽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胜利,但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失陷。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罪行: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超过三十万人。 2.潘家峪惨案 (1)时间:1941年初。 (2)罪行:在河北省丰润县的潘家峪,杀害一千二百多人。 3.“七三一部队” (1)地点:中国东北。 (2)罪行:用中国活人作试验。 三、抗战的胜利 1.敌后战场

(1)百团大战: ①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组织的战役。 ②特点:主动出击。 (2)作用:敌后战场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2.国外战场 1942年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与日军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抗战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③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④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右图是1938年,江苏画家刘元创作的漫画,同年发表在《抗日漫画》第十期上。此漫画表达的宗旨是什么? 反映了日寇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汪洋大海中。 2.党内合作与党外合作 (1)党内合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 国民党,国共两党的合作在国民党一党内部进行。 (2)党外合作: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指国共两党没有统一到任何一个政党内部,而是在两党外部进行合作。 ………………主题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史料探究]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0a5087151.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卢沟桥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抗战、日军侵华的滔天罪行、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及抗战的胜利。 (2)比较分析抗战初期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及特点成因; (3)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尤其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作用及其形成的原因、过程; (4)分析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及地位和抗战胜利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5)结合时事客观分析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思考战争给中日两国带来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通过探究学习,启发引导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2)开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结合课件资料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国难当头之时,中华民族的儿女团结在抗日民族战统一线的旗帜下,为维护民族独立进行卓绝的斗争。 (2)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灾难,中国人民的抗战是“民族抗战”。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民族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树立强国之志、人文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全民族的抗战 难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三、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原旧人教分四课时,现人教则浓缩为一课时。与旧人教相比, 新课程: (1)对日军的暴行除原有的南京大屠杀、“七三一”部队外,还增加了“潘家峪惨案”; (2)中国的抗日还增加了“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还增加了“武汉会战”; (3)略去了中共根据地建设和中共“七大”相关内容。 四、主干知识认识和学习点睛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的情况,主要围绕三个内容 展开:日军不断扩大对华侵略并在中国制造灭绝人性的屠杀、中华民族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战线统一的推动下开展全民族的抗日救亡活动和抗战胜利。。全方位

《 伟大的抗日战争》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1931——1937) 1、背景:日本: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目的) 国际:英美忙于应付经济危机,无暇东顾 中国:蒋介石发动内战,给日本以可乘之机。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国耻日) 3、地点:沈阳 4、借口:柳条湖事件 5、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生全部沦陷——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集中力量打击中共 6、影响: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局部侵华开始) 7、九一八事变给我们的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富国强民才能御敌。 ②只有不断发展经济,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③作为中学生,要树立民族自尊、自强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为祖国的统一、富强和民族的兴旺发达贡献力量 二、日本的侵略步伐 1、32年,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在东北设立731部队 2、33年,占领热河 3、35年,签订《何梅协定》 三、抗日高潮的掀起 1935年,北平学生发动一二九运动,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四、西安事变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时间:1936年12月12日 3、经过:(略) 4、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5、目的:逼蒋抗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6、结果:在中共的努力下,得以和平解决(周恩来前去谈判)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出发点:全民族的利益为重 1、意义:(课本105页)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地点:卢沟桥 3、经过:(略)出现了两位民族英雄:佟麟阁、赵登禹 4、影响:标志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七、共赴国难 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对军队进行了改编:陕北的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二、南京大屠杀 1、时间:1937年12月 2、结果:日军在占领南京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达30万人以上 三、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国共合作) 2、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综合分析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班级:财税四班 学号:20153401326 姓名:刘洁 摘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雪洗了中华民族百年同侵略者屡战屡败的耻辱,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抗日战争如何获得胜利,以及具有那些伟大意义,是我们分析的重点。 关键词:伟大胜利主权独立伟大复兴重要意义 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军国主义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进一步扩张,开始对外侵略,罪恶的魔爪伸向了中国。日本计划三个月征服中国,可是一场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妄想。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从敌方:日本自身进行分析 ①侵华本身就是错误 日本侵华就是为了“征服中国”,直至最后实现征服世界的目标。但这本身就是一个不可救药的错误。日本自从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后,侵华一直是计划中的事,它目睹了西方列强由资本原始积累到侵略弱国,逐步富强起来,日本想效仿西方国家。但是时至二十世纪中叶,在全球被压迫的民族都开始反抗,独立图存的风气如火如荼。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日益微弱。日本侵略中国无疑是吞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②战略问题,目光短浅 日本终究只是一个岛国,民族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又贪婪无度。可谓是有野心却无魄力。侵华战争已经发动,日本却一直不大举发兵,该大规模发兵之际,又不愿倾全国之力,而是逐次增加兵力。这是犯了兵家之师团的开进大忌,日本一个师团一个开进中国,但是下场是一个一个陷入泥潭,陷入了六七十个师团在中国大陆。 ③能源短缺,珍珠港事件 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能源短缺,国内所需的重要能源主要靠进口。这中情况不利于在战争时期的战略防备,更别说进攻了。日本这种长期的对外战争,会缺乏长期的不断地物资资源作保障。 1941年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将美国卷入世界第二次大战。日军将部分集合部分兵力开赴太平洋战场,减少了中国大陆战场的压力。 2、从国际上分析 日本的行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反对。日本也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且中、法、苏美、英结成联盟反日。 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支持,不仅有共产国际的帮助,而且苏联支援的飞机与物资,美国的飞虎队等等,国际援助也推动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以上原因都是外部原因,真正取胜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下面我们来分析中国能获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内部因素。 3、从中国的抗战自身分析 ①国民党的正面战场的抵抗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学校:北京城市学院 学部:公共管理 班级:财管本2 姓名:李婷 赵丹莹 赵晓静 刘萨丽 学号:10110603059 10110603099 10110603061 10110603058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及影响 伟大的抗日战争作为自鸦片战争爆发100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为人类和平、进步与正义事业做出了彪炳千秋的历史贡献。 对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屈辱的历史,是伟大的胜利。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失败。 一、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 抗日战争是改变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一场战争。这种命运的改变,首先得益于民族的觉醒。抗日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与重大的牺牲,但同时也对中国人民的觉醒和团结起了极大的召唤、促进作用。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与国民党的软弱,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华民族要复兴,不仅要驱逐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要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险处境中开辟了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崭新出路,为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严国群说,这种民族的彻底觉醒,是抗日战争之前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不屈斗争所无法比拟的。毛泽东主席曾风趣地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住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阀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不会觉悟,不会团结,那么我们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戏。就是因为日本皇军占领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别无出路,才觉悟起来,才武装起来进行斗争,建立了许多革命根据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所以日本军阀、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阀。” 这让我们更深刻的体会到了毛主席说过的那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不忘历史,牢记历史给我们的教训,唯有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才可以为我们伟大的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如果每个有志的青年都这么做了,那么我们就不会让历史重蹈覆辙,祖国的前途将是一片光明。 二、中国获得了政治大国地位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此后世界历史的进程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以自己的浴血奋战,不仅支持了美英继续贯彻其“先欧后亚”的军事战略,而且

我国的抗战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我国的抗战研究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2015-08-17 10:29:08来源: 东方早报(上海)早报记者罗昕实习生宋浩 今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8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了“从‘八一三’到‘八一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上海”工作坊会议。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在会上做了“深入研究抗日战争”的主题发言,对30年来我国的抗战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反思。 “前几天有人问,是不是现在抗战研究做得差不多了?我一听很震惊。”苏智良说,“我认为抗战研究非但不可以结束,而且战后70年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感慨这一个星期来各地各台都在纪念抗战,但无论专家还是媒体,叙述不准确的地方“比比皆是”,“抗战研究要扎扎实实、要拿到国际学界、要传世,一定要谨慎。” 研究力量仍薄弱 苏智良提出,尽管近年来国内有了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等专题性研究机构,但我国尚未建起全面研究抗战的国家级专门学术机构,“同行间缺乏必要的合作,也就难出精品。” 而在科研机构里,抗战研究也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在苏智良看来,抗战研究在一些省级社会科学院和大学的日本研究中心基本处于边缘化状态。“国内各高校拥有数十个中国近现代史博士点,关于抗日战争的学位论文少之又少。”虽然本次工作坊里的讲者多为青年学者,但苏智良依然感慨现在抗战研究的年轻队伍还是太少。 他还强调,经费投入不足也制约着我国抗战研究的发展。“这几年(抗战研究)有几个国家重大项目,但我个人感觉还不是很够,应该达到类似‘清史’研究(的地位)。关键是抗战研究需要调查,这一方面我们欠缺太多。”苏智良表示,没有资金的保障,大规模的实证调查是无法实施的。 档案开放与实证调查 仍不足 “中国已经失去了调查日本侵华暴行的良机。”在会上,苏智良直言,近30年来,2000多个县实施耗资巨大的县志工程中几乎没有对抗战相关问题作深入调查,如本地被屠杀人数和名录、日军慰安所和“慰安妇”状况、被掠毁文物和图书状况等。 而调查的实施,离不开充足的档案和资料。在苏智良看来,国外专题性的资料馆有很多,如日本广岛原爆纪念馆就建有非常完善的和平资料馆,日本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的档案文献在网上公开,供国内外学者无偿利用。相较而言,我国相关档案、资料机构的开放程度远远不够。他举例自己曾遇到过一个档案官员,说过一句“日本人来,绝对不让他看”的话,并因此感慨,“我们有责任改变这种风向,应尽快建立中国版的‘亚细亚历史资料中心。 另一方面,他提及现有研究人员一般更重视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而往往忽视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