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限度标准的确定方法
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

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在清洁验证中,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于确定在清洁过程中是否存在残留的淋洗水,并评估其数量是否符合规定的限度。
淋洗水是在清洁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溶液,用来清洁和去除工艺设备和工作表面上的污垢、油脂、细菌等。
然而,假如这些淋洗水在清洁后仍然残留在设备表面上,可能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了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用于判断淋洗水的残留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
这个公式通常基于残留物质的最大容忍量和最终产品的使用要求来确定。
具体而言,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计算:1. 确定最大容忍量(MRC):MRC是指在清洁过程中允许残留在设备表面上的淋洗水的最大数量。
这个值通常取决于产品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可以通过相关标准和指南来确定。
2. 收集样品:在清洁后,从设备表面上收集淋洗水的样品。
这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试剂和工具,如棉签、洗涤剂溶液等来实现。
3. 测定淋洗水残留量:将收集到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
使用适当的分析方法,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或质谱法,来测定淋洗水中特定物质的含量。
4. 计算残留水量:使用以下公式计算淋洗水残留量:淋洗水残留量 = (测定结果 / 设备表面积) x 100%5. 比较结果与MRC:将计算得到的淋洗水残留量与最大容忍量进行比较。
如果计算得到的残留量小于或等于MRC,则判定清洁过程合格。
如果计算得到的残留量大于MRC,则需要重新评估清洁过程或采取其他措施来降低淋洗水的残留量。
通过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生产企业可以确保清洁过程的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安全性和合规性,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清洁验证淋洗水残留限度公式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被严格遵守和执行。
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的简要介绍和背景说明。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概述部分的内容示例:1.1 概述随着工业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清洁验证残留物的标准和限度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各种领域中,如食品加工、医疗器械使用和制药工业等,残留物的清洁验证已成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步骤之一。
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为了确保生产设备和器具的清洁程度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的控制,制定的一系列指标和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确保生产设备和产品清洁无残留物,以降低净化工艺失败的风险,防止不洁净产品对消费者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
本文将重点介绍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的制定过程和方法。
首先,我们将讨论清洁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探讨清洁验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采样和分析方法等。
最后,我们将深入研究清洁验证残留物限度标准的制定,介绍相关的法规和指导原则,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挑战。
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制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残留物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为工业生产和制造业提供可靠的指导框架。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关注新兴技术的应用,不断完善和更新清洁验证的方法和标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产环境和需求。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加深对清洁验证残留物限度标准的理解,提高清洁验证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做出积极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以以下结构进行阐述清洁验证残留物的限度标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本文的概述进行介绍,列举清洁验证残留物限度标准的重要性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清洁验证的重要性,包括其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作用。
同时,会介绍清洁验证的方法和步骤,涉及到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最后,将重点讨论清洁验证残留物限度标准的制定,包括目前的制定标准和存在的问题。
清洁验证取样方法及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清洁验证取样方法及检验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码:EL-YZ54010-01文件审定部门签名日期起草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审核人批准人四川诺迪康威光制药有限公司目录1.概述 (3)2.目的 (3)3.适用范围 (3)4.职责 (4)5.验证条件 (4)6.验证时间计划 (4)7.验证要求及标准 (2)8.验证实施 (7)9. 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7)10. 拟定再验证周期 (7)11. 附件 (7)1.概述:生产过程中所用的生产设备均可能有残留物遗留,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由于上一批次生产产品的残留影响下一批次或其他品种,故必须对生产所用的设备进行清洁。
清洁后要对该清洗方法进行取样检测残留量。
一般通常的取样方法为棉签擦拭法和淋洗法。
由于我公司产品均为中成药,成分复杂,无法对每一成分进行测定,所以检测方2.目的:考察清洗验证涉及取样过程和所用检测方法的过程,是对人员取样操作、残留物转移、测试过程的考察,考察项目最低定量限、线性、综合回收率等。
3.适用范围:清洁验证取样方法及检验方法。
姓名部门小组职务职责方延刚质量管理部组长负责验证的组织协调工作,以保证本方案规定的验证项目顺利实施;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负责验证报告的起草;负责验证周期的确认乐元保工程部组员负责组织试验所需器具的校验。
张慧质量管理部组员负责验证现场监管并协调验证工作;负责偏差、变更的审核,杨燕质量管理部组员负责起草验证方案;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负责协助调查和处理验证过程中的偏差;参与检验方法验证方案的实施;制备阴性样品。
李新质量管理部组员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负责协助调查和处理验证过程中的偏差。
陶瑶质量管理部组员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负责协助调查和处理验证过程中的偏差。
5.条件5.1.检验操作规程齐全(记录见附件1)5.2.设备相关标准操作规程齐全、用具齐全(记录见附件2)5.3.检验、检测仪器均已校验(记录见附件3)5.4.风险识别项目风险源风险发生的失败模式风险可能导致的后果1 文件与人员培训无操作指导文件,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仪器操作失当,出现操作事故2 环境环境温湿度不符合要求影响仪器正常运行3 仪器状态仪器运行不正常;功能障碍、电源不符合要求损坏仪器4 试剂、试液、样品、工具不符合要求导致验证失败或结果不准确。
清洁验证方案

清洁验证方案1.设备的评估⑴设备的分类,按照设备接触产品的情况,设备可分三类。
①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系指在生产工艺中和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如溶液罐、储存桶和原辅料罐。
对于直接接触产品的设备的无效清洁可能造成产品间的交叉污染。
②非接触产品的设备系指在生产工艺中涉及,但是没有和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如封闭设备是外表面。
对于非接触产品的设备的无效清洁一般不会造成产品间的交叉污染。
③非直接或偶然接触产品的设备系指在生产工艺中涉及,单没有和产品直接接触但有肯能污染产品的设备,如冷冻干燥仪或盘式干燥仪的内表面、机械监护装置的内部,还有某些情况下地面、墙面和天花板。
对于非直接产品接触的设备的无效清洁有可能造成产品间的交叉污染。
通常清洁验证包括产品接触的设备,不包括非产品接触的设备,非直接产品接触的设备是否包括在内依实际情况而定。
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如硅胶管)可不包括在清洁验证中。
⑵设备表面积的确定①应测定每个设备的产品接触面积,以计算残留限度的接受标准。
②产品接触面积测定的准确度应具有实际意义,不必绝对地精确。
可将复杂设备转化成基本几何图形以便于计算和测量。
③测量的原始记录和计算应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保存。
2.清洁参照物的选择和残留限度的计算⑴清洁参照物的选择①物料的毒性以及溶解度。
②物料是否会妨碍清洁过程,如油性物料会阻碍表明的湿润。
③芳香剂和色料等特殊物料。
④物料的特性,如有些物料对设备材质有一定的附着力。
⑵残留限度的确定:目前普遍接受的限度标准基于以下原则制定。
①残留物浓度限度:10×10-6。
②生物活性的限度----最低日治疗剂量的1/1000。
③目视洁净。
a擦拭法:用白布或黑布擦拭清洁过的表面,然后检查布上的残留物。
B荧光法:对于在紫外线照射下可发出荧光的物质,还可以采用紫外线辅助检测其残留物。
对于产品专用设备和非产品接触的设备和表面建议采用目视洁净。
⑶微生物污染控制标准: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制定应满足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要求。
设备清洁方法验证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制修订记录一、目的通过科学的方法采集足够的数据,以证明按规定方法(清洁规程)清洁后的设备,能始终如一地达到预定的清洁标准。
二、适用范围:所有工艺设备清洁方法的验证。
三、责任者:生产车间、质量保证部四、管理程序:清洁验证实际就是对清洗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通过验证建立合适的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
清洁验证的目的足证明所采用的清洁方法确能避免产品的交又污染,微生物污染以及清洁后残留的污染,使之达到可接受限度标准。
1、清洁验证的步骤1.1列出待进行清洁验证的设备所生产的一组产品。
1.2选择参照产品。
在所生产的一组产品中,选择最难清洁(即溶解度最小)的产品作参照产品。
相对于辅料而言,活性成分的残留物对下批产品的质量,疗效和安全性有更大的威胁,通常将残留物中的活性成分确定为最难清洁物质。
1.3选择设备最难清洗部位和取样点。
凡是死角、清洁剂不易接触的部位——如带密封垫圈的管道连接处,压力、流速迅速变化的部位如有歧管或岔管处,管径由小变大处,容易吸附残留物的部位如内表面不光滑处等,均应视为最难清洗部位。
取样点应包括各类最难清洗部位。
1.4选择最不利清洗条件的参数A=一组产品中最小NOEL=活性成分最小LAD/40(μg/60kg体重)其中:NOEL—活性成分的无显著影响值;LAD—每60kg体重最小有效剂量;40(即4×10)—总体安全系数;B—一组产品中最大口服日剂量(m1/g或mg/日)C—一组产品中最小批量(mg或m1)D—棉签取样面积(25cm2/每个棉签);E—设备内表面积(或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总面积)(cm2)F—取样有效性(一般取50%,即假定棉签所取样品有50%的量被洗脱出来);G—冲洗溶剂的体积(m1)。
1.5化学验证及可接受标准限度。
清洗效果的最终评价根据是产品活性成分即主药及洗涤剂的残留量、微生物限度。
目前,企业界普遍接受的限度标准基于以下原则:(1)生物活性限度:任何产品不能受到前一品种带来的超过其0.001的日剂量的污染;(2)分析方法客观能达到的能力:污染不能超过10PPm。
清洁验证中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探讨

清洁验证是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和交叉污染风险的重要措施,通过对清洁后设备进行取样、检查、检测、分析等证实清洁方法的效果,进而确保能够以可重现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有效清洁,最终保障用药患者的安全。
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是清洁验证可接受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判清洁方法是否有效的关键指标。
在制药行业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各类不同情形,提出过多种不同的活性物质残留限度计算方法和标准[1]。
本文对不同活性物质残留限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不同限度标准在选择及应用时需考虑的因素进行讨论。
Part 1、活性物质残留限度标准介绍1.1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指由操作人员通过目视观察清洁对象,确认清洁效果,通常以目视无异物为限度标准。
目视检查不能够对残留物情况作出准确的定量判定,但也并不是完全不可预估,根据文献报道,目视检查能够观测到的残留物通常在1~4 μg·cm-2范围内。
虽然目视检查仅为定性标准,但目视仍是清洁效果检查的重要标准。
因为目视检查应用极为方便,相较于其方法需要取样、样品处理和检测等复杂过程,目视检查不需任何处理过程,即可直接、快速的完成观察。
同时目视检查既可以对设备表面进行覆盖全部范围的检查,也能够根据对设备结构的认识对不易清洁的死角进行重点、反复检查。
目视检查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由于目视检查标准依据的是观察者的主观判断,所以结果很容易受到观察者的主观影响,观察人员的态度、细致程度、对判断标准的把握等都会直接影响结果判定。
同时该方法存在固有不足,不能对残留物质进行定量判断,也没有办法区分观测到的残留物具体是活性物质还是辅料,或其他物质。
1.2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 标准总有机碳(TOC) 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的总量,其结果以碳的质量浓度(mg · L-1) 表示。
碳是一切有机物的共同成分,是组成有机物的主要元素,水的TOC 值可以反应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清洁验证中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确定原则

清洁验证中有关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确定原则一、2010版GMP有关清洁验证内容如下:(一)清洁操作规程通常应当进行验证。
清洁验证一般应当针对污染物、所用物料对原料药质量有最大风险的状况及工艺步骤。
(二)清洁操作规程的验证应当反映设备实际的使用情况。
如果多个原料药或中间产品共用同一设备生产,且采用同一操作规程进行清洁的,则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中间产品或原料药作为清洁验证的参照物。
应当根据溶解度、难以清洁的程度以及残留物的限度来选择清洁参照物,而残留物的限度则需根据活性、毒性和稳定性确定。
(三)清洁验证方案应当详细描述需清洁的对象、清洁操作规程、选用的清洁剂、可接受限度、需监控的参数以及检验方法。
该方案还应当说明样品类型(化学或微生物)、取样位置、取样方法和样品标识。
专用生产设备且产品质量稳定的,可采用目检法确定可接受限度。
(四)取样方法包括擦拭法、淋冼法或其它方法(如直接萃取法),以对不溶性和可溶性残留物进行检验。
(五)应当采用经验证的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
每种分析方法的检测限必须足够灵敏,能检测残留物或污染物的限度标准。
应当确定分析方法可达到的回收率。
残留物的限度标准应当切实可行,并根据最有害的残留物来确定,可根据原料药的药理、毒理或生理活性来确定,也可根据原料药生产中最有害的组分来确定。
(六)对需控制热原或细菌内毒素污染水平的生产工艺,应当在设备清洁验证文件中有详细阐述。
(七)清洁操作规程经验证后应当按验证中设定的检验方法定期进行监测,保证日常生产中操作规程的有效性。
二、关于清洁验证中的微生物限度,大多数企业在做清洁验证时都不把此作为重点关注项目。
对于无菌产品,清洁验证中的微生物限度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甚至还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内毒素、热原等项目。
但是对于非无菌产品,清洁验证中的微生物限度如何来确定呢?在2010版GMP实施指南中清洁验证中是这样描述这个问题“企业制定清洁验证的微生物限度时可以考虑产品、剂型、清洁方法的特点以及环境级别等因素。
制药设备清洁残留物的分析方法验证

制药设备清洁残留物的分析方法验证发表时间:2019-07-02T16:12:04.56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张宏伟[导读] 摘要:制药设备在生产结束后,需按照规定的清洁程序进行清洁。
天津市 300450摘要:制药设备在生产结束后,需按照规定的清洁程序进行清洁。
设备表面的痕量残留物是清洁验证的目标分析物,清洁后设备上的残留物必须达到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才不会对将生产的产品造成交叉污染,因此必须对设备表面清洁后的残留物进行检验。
残留物的检验方法应该在清洁验证开始之前,就完成其自身的分析方法验证,才能给设备清洁验证过程残留物的检验和结果的准确判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设备清洁残留物;残留物的分析方法;方法验证 1、验证方案起草前的准备阶段 1.1确定设备清洁后的目标残留物应根据生产设备所生产的产品性质选定目标残留物。
残留物的选定依据应是最难清洁的物质或活性最强的物质。
1.2确定残留物的取样方法应根据清洁验证中规定的经过验证的取样方法确定样品的取样方式。
通常取样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最终淋洗水取样,另一种是擦拭取样。
1.3确定残留物限度根据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方法检验的限度标准,如浓度限度10×10-6、正常治疗量的1/1000等。
1.4确定验证项目名称,申请验证项目编码,并成立验证小组。
2、验证方案的起草验证方案由验证小组专业人员草拟,一般来说,设备清洁残留物的分析方法验证方案应当包括以下的内容: 2.1验证的目的进行该残留物的分析方法验证,证明采用的分析方法科学、合理,符合检验要求,并为清洁验证中残留物的检验方法提供依据。
2.2验证的适用范围应明确该残留物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某一产品生产涉及的设备清洁验证残留物的检验。
2.3验证小组成员列出参加验证人员的名单,说明参加者所属的部门及各自的职责,以及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要求。
2.4仪器应列出验证过程中使用的仪器,包括仪器的名称、型号、设备编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