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汇报稿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汇报稿

3.居民慢行交通出行特征 从历年发展趋势看,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出行的总比 例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
年份 1986 1997 2000 2005 体力类出行 步行 27.6 21.51 27.61 31.10 自行车 56.3 60.78 42.77 33.78(自行车+助动车) 车 机动化出行 公交 13 8.7 22.2 20.53 出租车 3.1 1.75 1.49 0.81 7.26 5.93 13.78(其中小汽车9.05) 其它
步行单元种类数量用地类型步行设施的特点中心区步行单元以商业金融为主人流量较大持续性较强需要较宽的步行道并可设置行人休息的设施居住区步行单元39以居住用地为主为人们日常生活步行区域总体流量较平均需要良好的环境及景观混合功能区步行单元30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及绿化办公等混杂型流量分布不均以用地性质布置相应符合的步行设施交通枢纽步行单元以大型换乘为主的用地瞬间流量较大全天总流量较为可观以广场及疏散人流的设施为主以交通换乘为优先考虑历史街区步行单元历史文保用地为主商业休闲为主的步行街旅游风景区步行单元城市公园绿地为主结合景观突出步行游憩的功能文教区步行单元教育科研用地为主需要良好的环境及景观工业仓储区步行单元17工业及仓储用地主要考虑上下班时的人流疏散尽量将厂区与职工宿舍用步行系统相连避免货运交通的影响峰谷流量明显步行系统规划步行单元划分某市步行单元划分步行系统规划步行单元划分由于各个片区步行活动的聚集程度不一根据步行单元在整个城市中的需求层级规划确定了重点步行单元作为某市优先鼓励步行建设的区域
8.58% 12.96% 10.28% 22.52%8.49% 10.01% 9.92% 15.96%7.24%
27.86%
32.42% 30.68%
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

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的规划及启示崔曙平提倡步行及自行车交通方式,实行步行者优先,为包括游客和交通弱势群体在内的步行者及自行车使用者创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交通环境,在这方面,杭州市的做法具有先导意义和推广价值。
一、城市慢行系统分析对环境的关注和人本主义的回归正在使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在城市中成为受鼓励的出行方式。
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体的城市慢行系统,体现了公平和谐、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城市居民通勤、休闲、观光等交通需求的同时,也使人们有暇去欣赏和体味城市个性化空间的魅力。
与此同时,城市慢行系统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还体现在减少资源消耗和对城市环境的积极影响等诸多方面。
事实上,很少有交通方式在环境保护方面能超过自行车。
这是因为自行车不排放尾气,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并且还可以健身。
而最重要的是,自行车是通过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对于同样的道路条件,自行车的通过率是小汽车的12到20倍。
中国是著名的“自行车王国”,有关数据表明,中国自行车总量约为4.5亿辆。
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自行车交通出行占30%以上,小城市所占比例更高,尤其是居民短途交通出行(6KM以下),自行车交通占60%以上。
根据北京市2001年城市客运方式调查,自行车出行比例在38%左右。
而2000年苏州居民的通勤交通方式结构调查显示,苏州居民日常出行中,自行车出行占到46.1%。
但是,中国目前自行车的道路状况正在发生令人担忧的改变。
以大连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实施了禁止自行车交通的措施,旨在建设“无自行车城市”;哈尔滨早在2001年就为了提高车辆通行能力而将自行车道搬上了人行道,广州、上海、北京、南京等多个大城市在发展道路交通方面也出现类似的现象。
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广州市自行车使用率从上世纪90年代的34%下降到2000年的大约16%。
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年长者和少年儿童更愿意选择步行的出行方式。
在苏州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中,38%的老人(60岁以上)选择步行方式出行。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

交通设计慢行交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分析和评估现有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通过对交通数据的分析和现场调查,我们发现慢行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未能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
因此,我们建议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慢行交通。
1. 引言慢行交通是指步行、自行车、轮椅等非机动交通方式。
它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健康状况等。
在现代城市,慢行交通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因此,为了提供良好的慢行交通环境,交通设计需要兼顾非机动交通需求。
2. 现状分析通过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的交通设计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问题有:2.1. 缺乏慢行交通设施在现有的道路网络中,慢行交通设施的覆盖率较低。
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不够完善,导致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在道路上存在安全隐患。
这使得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机动交通方式,从而加剧了交通拥堵。
2.2. 交通规划未充分考虑慢行交通需求现有的交通规划较少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道路宽度、车道数量等规划依据的主要是机动车的运行要求,而忽略了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的需求。
这造成了交通系统的不协调,使得慢行交通不便于进行。
2.3. 车辆与非机动交通冲突频发由于缺乏专门的慢行交通设施,车辆与非机动交通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
这不仅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也导致了交通流动性的下降。
因此,建立车辆与非机动交通的分离是必要的。
3. 改进建议为了改善现有的交通设计中的慢行交通情况,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3.1. 增加慢行交通设施在道路网络的规划和设计中,应增加步行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无障碍设施的布局。
这将为行人和自行车骑行者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通行条件。
3.2. 优化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应更全面地考虑慢行交通需求。
包括在规划设计中增加步行街区、自行车优先道、交叉路口人行设施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慢行交通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以遂宁为例谈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务 资源 , 形成 自然景 观特 色 、 闲娱乐 和历 史文 化三类 特色 风景 休
慢行 道。规划线路 总长 5 4 4 m, 中 , 5 .6k 其 m, 15 4 . 4 k 新建 滨 水及 景 区慢 行 道 占 3 . %计 85
以 遂 宁 为 例 谈 城 市 慢 行 交 通 规 划
刘 帆
( 四川省遂宁市城 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 四川 遂宁 690 ) 2 0 0
摘
要: 以遂 宁慢行 系统规划为载体 , 研讨慢行 系统规 划编制工作 框架 , 市域和 中心城 区两 个层面提 出遂宁慢 行系统 的规 划设 从
计构想和实施措施 , 以期逐渐缓解城市交通与生态环境压 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
收 稿 日期 :0 2 0 -2 2 1 — 22
作 者简 介 : 刘
帆 (9 5 , , 程 师 17 .) 男 工
近年来 , 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年均 2 .%的速度快速增长, 17
0 1年 7月 , 市机动 车保有量 344 9辆 , 全 3 3 城市 道路交通 重视交通政策 的整合 与系统 的管理落实 , 丹麦重视使 用者需 求 的 截止 2 1 3益严重。同时 , 慢行 系统建 设没有进 行系统 性规划建 系统研究 , 并都在城 市形 态 、 市风 貌 、 会文 化 、 城 社 经济 效益 等多 拥堵现象 1 设, 存在诸如服务设 施不 完善 、 基本 使用 功能单 一 以及缺乏 地域 方面取得 收获 。在 国内绝大部分大 中小城 市交通构 成 中, 慢行交 通都 占据 5 %以上的份额 , 0 是极 为重要 的交通 方式 。近 年来 , 特色等问题 。 J 为缓解城 市交通与生 态环 境压 力 , 足市 民休 闲、 身等各 类需 2 慢 行 系统 的构 建 满 健 . 求, 北京 、 上海 、 广州 、 成都 、 海 、 口等大 中城 市都 相继 编制 了 2 1 规 划 范 围 珠 海 《 慢行交通系统专项规划 》 实施 了健康绿 道 、 , 公共 自行 车租赁 系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缓解城市拥堵,改善城市出行环境,摆脱汽车依赖……似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办法远不能止步于建立地铁、规划公交、加强交通管理。
那么,城市慢行交通呢?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是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之一。
一、城市慢行交通的概念与形式城市慢行交通,依托人力交通工具与电动交通工具,以速度较慢、创造活力、环保、绿色出行方式为特点,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城市慢行交通工具有人力自行车、步行等,新兴的则包括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
城市慢行交通的形式多种多样。
首先,城市慢行交通路网可以通过设计完善的步道与自行车道来实现。
在这种情况下,慢行交通路网必须与公共交通路网、行人路网无缝连接,简单易懂的路牌系统与线条系统也必不可少。
其次,城市慢行交通的服务点和配套设施同样重要。
从单车共享到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共享,城市慢行交通配套设施的适用性和配套性非常重要。
最后,城市慢行交通的管理也必不可少。
城市当局需要充分考虑城市慢行交通规则和流程,确保沿途设施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二、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础要素包括慢行交通路网、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管理与协调、示范区。
首先,慢行交通路网的规划与设计决定城市慢行交通的可达性。
它应该将城市的重要景点、商业区、学校、住宅区、运动场、公共场所等重点地域覆盖,优先考虑城市热门区域的交通状况,并在其周边安排足够的停车位。
其次,服务点和配套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强大的基础。
共享单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等必须在适当的位置配置足够数量的停车架、充电桩、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以确保可持续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运作。
这里还必须强调一个概念,例如在城市慢行交通的路网规划和设计中,停车位应该考虑到人们停车时间和停放载重(例如共享幼儿车)。
因此,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设计者和规划者需要仔细地考虑到潜在用户的用车需求,添加适当的功能和服务,通过不断提升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期望。
交通规划编制 情况汇报

交通规划编制情况汇报
尊敬的领导:
根据我部门的工作安排,我对交通规划编制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在过去的一段
时间里,我们团队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交通规划编制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以下是具体情况汇报:
首先,我们对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分析。
我们对交通流量、道路
状况、公共交通设施等进行了全面的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了城市交通的瓶颈和问题所在。
其次,我们针对城市交通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我们提出了针
对性的交通规划建议,包括道路扩建、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线路调整等措施,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城市交通的改善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与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沟通与协商,充分听取了各方意见和
建议。
在制定交通规划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形成了多方共识,为交通规划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们将继续跟进交通规划的落实和推进工作,确保交通规划的顺利实施。
我们将密切关注交通改善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交通规划,以确保城市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总的来说,交通规划编制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为城市交通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谨此汇报,如有不足之处,还请领导批评指正。
谢谢!。
城市交通规划实施情况汇报

城市交通规划实施情况汇报城市交通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的繁荣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实施情况,特进行以下汇报。
一、背景介绍作为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城市,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便捷、高效、绿色的城市交通系统,以满足人民出行的需求。
为此,我们制定了全面而具体的城市交通规划,并于去年开始实施。
二、整体规划我们的城市交通规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网络建设:我们计划扩建公路网,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同时,我们也在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投资,提升地铁、公交等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水平。
2. 骑行和步行环境改善:为了鼓励更多人选择环保出行方式,我们致力于改善骑行和步行环境,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行人专用通道。
3. 交通枢纽建设:我们计划建设更多的交通枢纽,以提供更多的转乘便利。
这些枢纽将统一规划,集结城市各种交通工具,提供高效、便捷的换乘服务。
4. 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我们将加强对车辆管理的监管,严格执法,保障交通秩序。
同样,我们也将加大对交通安全的投入,建设更多的交通监控设施,提高城市道路的安全系数。
三、实施进展自去年开始实施城市交通规划以来,我们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 公路网络建设:我们已经完成了X条高速公路的新建,并对城市内部的主要干道进行了拓宽和改善。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2. 公共交通系统提升:我们投入大量资金更新了地铁和公交车辆,提高了运输能力和服务质量。
同时,我们还在城市各个区域开通了新的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
3. 骑行和步行环境改善:我们修建了一批新的自行车道,并对原有的自行车道进行了维护和改善。
此外,我们还在城市中心区域建设了步行街,鼓励市民多步行。
4. 交通枢纽建设:我们已经完成了X座交通枢纽的建设,并投入使用。
这些枢纽为城市的交通换乘提供了方便,减少了转乘的时间和成本。
5. 车辆管理和交通安全:我们加大了对违法交通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无牌无证驾驶、酒驾等行为进行了打击。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要点分析摘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负荷压力骤增,使现代交通系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居环境日趋恶化。
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为代表的慢行交通则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实现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发展基于慢行交通体系的城市低碳交通具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1.慢行交通的定义和作用慢行交通就是把步行、自行车、公交车等慢速出行方式作为城市交通的主体,有效解决快慢交通冲突、慢行主体行路难等问题,引导居民采用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的出行方式。
慢行交通是相对于高速和快速交通而言的,一般情况下,慢行交通的出行速度不大于15km/h。
由于许多大中城市的非机动车交通主要是自行车交通,慢行交通的主体就成为步行及自行车交通。
慢行交通模式是一种“低碳、绿色、可持续”的交通运行模式。
建立慢行交通系统,可以有序的引导居民从私家车出行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形成“步行+公交”、“自行车+公交”等出行方式,以达到遏制城市资源浪费,减少小汽车出行量,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门到门”无缝有效衔接的交通模式。
2.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的主要内容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主要是针对大城市慢行现状进行分析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目标、策略、规划控制对策,推动慢行交通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
2.1非机动车交通系统以优先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基础,建立非机动车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良好的换乘;以城市道路为依托,建立与城市土地利用相协调的非机动车廊道;以慢行区划分为依据,优化、整合区内非机动车网络;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完善非机动车管理体制和公共政策。
非机动车道网络划分为廊道、集散道、连通道、休闲道等几个等级。
非机动车与轨道站、BRT、常规公交等的分级换乘枢纽。
构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提倡短距离出行向自行车交通转换,有效衔接轨道、BRT、常规公交,大大提升公交服务范围,实现公交出行的门到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0000
自行车
300000
电动车
250000
200000
150000
100000
50000
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12
非机动车上牌数
2.慢行设施概况 现状人行道面积为552万平方米,占总道路面积的19.5%,非机动车
道面积为614.3万平方米,占总道路面积的21.7%,慢行道面积分担率合 计为41.2%。
——步行系统
以步行行为为主要交通运作方式,步行者享有交通优先权,目的在 于提供从一个地点到另一地点的一套与机动车完全分离的交通设施和服 务体系。
步行路经与网络
通过步行方式可以联系不同地点的路径与网络
步行设施与环境
围绕或分布在步行路径和网络 上的各种设施与环境
依托道路的人行道
9 步行街
3 3.国内外慢行系统的优秀案例及经验借鉴
10
二、杭州慢行交通系统现状 分析与评价
11
1.非机动车拥有量 2007年上半年,某市市区非机动车保有量为334万辆,其中电动车
超过57.6万辆,占总数的16.9%。
自行车 电动车 总计
总拥有量(万辆) 276 58 334
户均拥有量(辆/户) 2.32
0.47047 2.80
千人拥有量(辆/千人) 692.2
通过借鉴法国巴黎的自助式自行车服务系统、丹麦哥本哈根的 街道广场步行计划、国内上海的机非分流工程等,我们总结出构建 城市慢行系统的三种实现途径和操作方法,包括:制定宏观策略, 开展规划研究和编制设计指引。由此,对杭州的慢行系统规划研究 建议应该综合包含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才可能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 观,逐步实现步行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由非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网、非机动车停车设 施构成。
非机动车道路网
由单独设置的非机动车专用路、城市道路两 侧的非机动车道、人非混行道路共同组成一个能 保证非机动车连续交通的网络。
非机动车停车设施
由单独设置的配建或公共非机 动车停车场(库)、沿街非机动车 停车带等组成。
8
2 2.城市慢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
慢速交通意味着有活力的 城市,提倡以行人、非机动车 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健康生活方式的回归
在欧美国家大城市,在饱受机动化 交通的困扰之后,人们出行开始向慢行 回归,背后隐藏着生活理念绿色、自然、 健康回归的思潮。
COD模式 POD模式
7
2 2.城市慢行系统的基本概念与系统构成
——非机动车交通系统
15
非机动车流量分布图
4. 慢行交通流量分布特征
——步行交通
市各个阶层人士的需求, 让无车一
魅力之城: 因为慢行是一种感知方式,有助于增加市民及游客对城市更深层次的
体验,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杭州更细腻的美丽。
建立新型的城市慢行交通体系,引导市民形成全新的出行理念,逐步建立一
个适宜慢行的城市,对促进某市整体交通系统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品质之城的建
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持不变。而非机动车的平均时耗却增加了 了6.28分钟,可见某市骑1车4 条件总体 上也处于下降趋势。
4. 慢行交通流量分布特征
——非机动车交通
主城区39个流量较大的交叉口高峰流量调查表明,南北向流量总和为 185758bic,基本持平;东西方向流量集中在天目山路-环城北路-艮山西 路沿线和凤起路,南北方向流量较分散,莫干山路、中山路、绍兴路、新 塘路均较大。
13
3.居民慢行交通出行特征 从历年发展趋势看,随着机动化的快速发展,慢行交通出行的总比
例虽然逐年下降,但仍占据明显的主导地位。
年份
1986 1997 2000 2005
体力类出行
步行
自行车
27.6
56.3
21.51
60.78
27.6+助动车) 车
机动化出行
——交通平静化(Traffic Calming g)
在城市人流密集区域,如城市中心 等,划定30公里限速区。通过降低机动 车的行车速度,减小对于行人及自行车 的安全威胁,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提 高城市慢行空间的品质。
6
⒈ 城市建立慢行系统的趋势及理念
——以行人、非机动车为导向的 城市发展模式(POD、BOD)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8年6月
1
一、规划背景
生活品质之城——
健康之 : 行是一种交通方式 因为慢
于鼓励非机动车交通、公 ,有助
共交通的发 展,从
人文之城: 为慢行是一
因
种生活方式,有助于丰富城市的公共生活,从而繁荣城 市的市民文化
和谐之城: 为慢行是一种交往方式,有助于满足城 因
二、规划范围及年限
规划范围是某市区, 重点研究杭州主城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
三、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框架
3
三、规划内容
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案例分析;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现状分析评价;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与策略选择;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建构与整合; 某市慢行交通系统的近期行动计划。
现状主城区次干路以上级道路中,采用机非隔离带的道路长度占总 长度的68%,采用机非隔离栏的占总长度16%,既采用硬隔离措施的道 路长度占次干路以上级道路总长度的84%。另外,采用划线分离的道路 长度占10.5%,其余混行道路长度占5.5%。总体上,现状非机动车道路 硬隔离设施已经比较完善。
目前主城区已建成人行过街设施(包括天桥、地道)25处,主要 分布在武林门、延安路等商业街区周围及部分大型居住区外围。
公交 出租车
13 3.1
8.7
1.75
22.2 1.49
20.53 0.81
其它
7.26 5.93 13.78(其中小汽车9.05)
近年来步行平均出行距离为1.11公里,与1997年的1.0公里相比变化不大
,但步行平均时耗却增加了8.78分钟,可见步行总体条件处于下降趋势。
近年来非机动车的平均出行距离为3.21公里,与1997年的3.30公里基本保
4
一、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基础理论 与案例分析
5
⒈ 城市建立慢行系统的趋势及理念
——新城市主义理念
新城市主义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 的城市发展”模式,即TOD,其核心是以轨 道交通站点为中心,以适宜的步行距离为半 径,取代汽车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四通八 达的步行系统,增加了人与人的交往,把多 样性、社区感、人性尺度带回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