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书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推拿学考试重点

1、“推拿”一词始见于明代万全的小儿推拿著作《幼科发挥》2、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已遗失)3、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4、家中药管理局百部中医国经典中推拿的专著有龚云林·《小儿推拿秘旨》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张振玺·《厘正按摩要素》骆如龙·《幼科推拿秘书》5、《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正骨推拿手法:“摸、接、端、提、按、摩、推、拿”—正骨八法.6、推拿的治疗原理:一、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二、理筋整复,滑利关节;三、调整脏腑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7、推拿的治疗原则:一、整体观念,辩证施术;二、标本同治,缓急兼顾;三、以动为主,动静结合。
8、特定穴;是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多正所谓小儿百脉会聚于两掌。
9、小儿特定穴与成人特定穴有何不同:成人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特殊治疗作用并具有特定称号的腧穴,根据不同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将特定穴分为五输穴、原穴、;络穴、郗穴、下合穴、背俞穴、募穴、八脉交会穴、交会穴等。
10、推拿手法最脏腑疾病治疗的途径:1、同过经络介导、通过功能调节、脏腑的器质性病变,通过手法直达并所。
11、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区别;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都是中医推拿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利用穴位和手法在人体体表进行施治的一种外治方法.成人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骨科疾病为主,例如颈肩腰腿痛,风湿等引起的骨关节疾病等;内科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紧张疲劳等。
小儿推拿主要治疗范围是以小儿内科疾病为主,例如发烧、咳嗽、消化不良、腹泻、便秘、遗尿、惊吓等.成人推拿穴位以十四经络为主,小儿推拿用的则是小儿特有的穴位. 由于成人的皮肤、肌肉、脏腑早已经成熟了,相对也比较厚实、强壮,因此穴位的敏感性、感知度没小儿灵敏。
小儿脏腑娇嫩、肌肤柔嫩,小儿皮肤可以说是处于“饥饿"状态,先天喜抚摸接触,对按摩推拿具有成人不可比拟的感知度、灵敏度的优势.小儿推拿正是利用小儿皮肤的感知度、灵敏度,通过手法刺激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一指禅推拿说明书

一指禅推拿说明书篇一:推拿一指禅浙江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操作评分表考核内容:推拿一指禅单位:学员姓名:日期:评分专家签名:注:如果二名考官打分差值超过30分,由主考官重新裁定考核篇二:针灸推拿功法指导: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术者将拇指的指端、指腹或桡侧偏峰置于体表,运用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指间关节的屈伸,使压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
每分钟摆动一般为120-160次。
本法接触面小,深透力强,可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穴位上。
篇三:一指禅推拿与脊柱病的治疗一指禅推拿与脊柱病的治疗朱鼎成(上海华东医院推拿科)一指禅推拿是我国最著名的中医推拿学派之一,在近代中国推拿史上占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它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临床操作的主要手法用来治疗疾病的推拿方法,相传由达摩所创。
施术者通过练习内外功夫,将全身之力集于一指之尖,直达病所,宗用语,意为万法归一。
《辞海》“一指禅”条目作了如下的解释:①佛家语。
宋俱胝和尚尝参天龙和尚,天龙竖一指示之,俱胝大悟,亦常竖一指对学者参问。
当欲示寂时,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受用不尽”。
②按摩术亦称一指禅。
按摩创于岐伯,至达摩大备,于按、摩、推、拿四法之外,复增搓、抄、滚、捻、缠、揉六法,名曰一指禅。
岐伯之术,施术者无须习内外功;而达摩一指禅,则须先练外功,使两臂及十指骨节,能柔屈如棉,更练内功,调匀气息,贯全身之气力于一指之尖,使直达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过于药石。
一指禅推拿历史悠久,源于何时何人,尚待进一步查考。
目前盛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指禅,根据师承的脉络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由少林高手李鉴臣先生传授。
门人丁凤山得其真传,为江浙两省一指禅学派的创始人。
先父朱春霆为朱春霆先生(1906-1990),我国著名中医推拿学家,主任医师,上海十大名医之一。
世代业医。
早年从师推拿名家丁树山,得一指禅推拿真传。
后悬壶沪上,以一指之功诊治各种疾病,尤以内、妇、骨伤疾病见长。
导引按跷经推按精义

导引按跷经推按精义推按精义原创-----郝连成这是一个来自民间千古一脉承袭下来的中华民间医技精粹。
作者郝连成据师辈们口述而补著内容简介本书根据,导引按跷经〃经义要解,暨《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模本~面对临床实践所作的阐述扩展性说明。
本书着重介绍了“推拿、点穴、按摩”疗法的临床实施与应用。
从师徒对话中~体现出在师徒传承过程中~而保留下来的这份传统医药里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展示了这一财富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作为专业医疗工作者~以及酷爱民族民间医药的广大同仁~为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我介入了解“推按”文化知识的参考模本。
写在前面的话顾名思义《推按精义》,暨是“推拿、点穴,按摩”疗法,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的精辟要义。
《推按精义》书名,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曾被收载《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一书里。
据该书介绍《推按精义》曾出版于宋代(南京有版)。
以往在师徒传承过程中,将此术均视为“秘笈”绝不肯轻易露世……在中华民族新盛世到来,补著者沿续了受师承而获得的《导引按跷经》中的理论,同时又参照了诸多老前辈的实践经验,依据我师徒二十六代人,在千百年风雨行医的生涯中,所继承累积下来的临床经验,为承传中华民族璀璨瑰宝融入到中华民族新盛世,为伟大民族复兴而执笔补著了《推按精义》以往的佚失。
今置身文明科学昌盛时代,值此,奉献于我们这一具有五千余年悠久文化的伟大民众,夙愿我中华民众与人类文明共进同登寿域。
由于本人学识水平有限,谬误在所难免。
值此拙作,抛砖引玉,敬请同仁斧正。
郝连成甲子春於馆斋“贻福堂”序言“推拿与点穴、按摩疗法”是中华传统医学中,独树一帜的大众疗法,长期以来备受群众的青睐。
此种疗法,只要医者理论全俱、施术妥切,它的适应症则很广泛。
由于临床施治的手法适宜,便不会给患者带来任何的痛苦及毒副作用,可以说:它是一门高雅的医疗保健技术。
“推按疗法”既不耗费更多的财贷相助,又可随处施治。
仅凭医生的一双手,便使患人的疾病得以康复,因此被人们誊为“手到病除” ,“妙手回春”……面对推按临症中的一些顽点、难点、及疑难杂症,如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妥切施治,并以综合素质来提高人体健康的水准,保障人们健康生命质量,在此仅提供一古老传统文化素材。
绝版书籍《脏腑图点穴法》

绝版书籍|《脏腑图点穴法》中医推拿在历史发展中流派纷呈,脏腑推按流派就是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一支,由王雅儒先生口述的《脏腑图点穴法》(以下简称《脏》书)一书就是此流派的奠基之作。
王雅儒先生继承河北雄县王文义医师的《推按精义》一书,深研其精髓,并积累几十年丰富的临床经验经系统整理编辑成此书。
该书于1962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包括总论、手法种类、胸腹腰背等分部程序操作等;下篇是治疗各论。
本书以祖国医学的经络脏腑学说为立论基础,具有严谨系统的治疗理论,其适应症主要为内科疾患。
本书出版四十多年来,在国内推拿界有相当的影响。
由于当前推拿临床以治疗颈腰痛等运动系统疾病为主,此法应用不广,但其在临床和科研中的价值却不容忽视。
为此重视挖掘和整理推拿治疗内脏疾瘸的理论和方法已迫在眉睫。
本文试对《脏》书的学术思想作一探讨,以期同道引为重视并深入研究一. 重视中医经络脏腑及气机学说,充分显示脏腑推按理论的整体观念和辩证诊治以下从两方面分别论述:1.重视调理任督两脉,并以此作为本流派总的治则《脏》书精选了中医经络学说中的任、督(也可包括膀胱经)两脉作为施治重点,运用该法所治病症均全面调理任、督两脉的关键腧穴,并据辩证再灵活选取两脉的相应穴位以整体治疗。
任脉为阴脉之海,督脉为阳脉之纲,一任一督,一阴一阳,任督两脉理顺,全身十二经脉皆通,阴阳平衡,《脏》书在背部也重点运用了膀胱经的背腧穴,若从中医一些重要古籍文献中来看督脉循秆,如《素问骨空论》记载督脉循行,其中一支为“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侠脊,抵腰中,人循膂络肾。
”其实与膀胱经脉在背部循行相吻合,故从广义上可把膀胱经上的腧穴归于督脉。
《脏》书的庄施治理论不以十二正经为主要立论点,而是把握了任督两脉的循秆及生理功能,从两脉的互动影响中来调整机体,平衡阴阳,这是本流派区别于推拿其他流派的一大特点。
2.重视腹部推按及三焦的调整《脏》书非常重视腹部推拿,以腹部任脉施治为主线,还分别选取胃肾肝经的几个腧穴(如梁门、章门、天枢、石关等)。
按摩推拿的入门的书

按摩推拿的入门的书
按摩推拿的入门书籍有《黄帝内经》、《按摩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和《生理解剖》等。
这些书籍都是非常专业的按摩推拿入门书籍,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按摩推拿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其中,《按摩推拿学》是学习按摩推拿的经典教材,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适用。
《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腧穴学》则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经络穴位的分布,为进一步学习按摩推拿打下基础。
此外,还有一些实用的按摩推拿技巧和图解的入门书籍,如《推拿按摩手法图表解》、《零基础学会推拿按摩》等。
这些书籍通常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详细介绍按摩推拿的技巧和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阅读和实践。
总的来说,对于想要学习按摩推拿的人来说,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入门书籍是非常重要的。
建议初学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籍,同时也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和专业培训课程进行学习。
推拿功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一节推拿功法的起源 第二节历代推拿功法的发展 思考题
第一节阴阳五行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第二节脏腑经络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第三节精气神与推拿功法的关系 思考题
第一节推拿功法的分类 第二节推拿功法的作用 第三节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推拿功法锻炼的基本方法 第五节推拿功法锻炼的注意事项 第六节推拿功法锻炼的运动量要求 第七节推拿功法锻炼的效应 思考题
第九章其他传统功法 第十章推拿器械练功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易筋经特点 第三节易筋经十二势 思考题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少林内功的特点 第三节基本裆势 第四节单人锻炼法 第五节双人锻炼法 思考题
第一节放松功 第二节站桩功 第三节五禽戏 第四节六字诀 第五节八段锦 第六节保健功 第七节脊柱功 思考题
第一节器械练功概述 第二节传统器械练功法 第三节现代器械练功法 思考题
下篇应用篇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应用原则 第三节伤科疾病应用 第四节内科疾病应用 思考题
二老子按摩法
一彭祖导引法
三圣济总录·治 法·导引
四规中指南(节 选)·止念第一
五一指禅推拿说明书 (节选)
六祛病延年六字诀 思考题
(二)针灸推拿学 专业
(一)中医学类专 业
(三)中西医临床 医学专业
(四)中药学 1
推拿功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 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法学
专业
行业
功
类专业
基础
题
中医药
教材
质量 功法
影响
推拿治疗学教材

推拿治疗学第一节软组织损伤的概念软组织损伤主要是指因外力撞击、跌仆闪挫、扭转牵拉、金创挤压、强力负重、过度活动和姿态不正等原因引起的软组织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
所谓软组织,从广义上说,除骨与各腔内脏器组织以外的一切组织,都称为软组织。
而祖国医学对筋的认识,主要的指筋肉、筋腱、筋络等组织,即泛指关节装置、肌肉、肌腱、筋膜及神经血管等组织。
这些组织的损伤,统称为伤筋。
可见中医对筋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软组织概念是有区别的。
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筋与骨、与脏腑、经络、气血等是有机相连、密切相关的,故筋伤虽伤于外,则必内损气血经络,动及脏腑,而引起机体全身反应,这在辨证施治中尤应注意。
祖国医学认为,肝肾同源,分主筋骨,故筋骨伤损,必累及肝肾;而肝肾虚弱,筋不得血失养,骨不得髓不充。
骨为干,筋为刚,筋骨相连,诸筋从骨,筋强骨壮,故伤筋能损骨,伤骨必伤筋。
筋皆属于节,筋强则节固,故伤节必损筋,伤筋能累节。
这些认识充分提示了筋与骨、关节、脏腑之间的重要关系。
无论何因所致的急性筋伤,初期局部多气血凝滞或瘀血内阻、气机不利、经络不通,而作肿作痛,受损筋肉、韧带、筋膜可发生筋断、筋歪、筋翻、筋转等改变,重者筋骨俱损,其症严重;若伤后恶血留内或感受外邪,则可血瘀化热,或瘀血泛注、热毒内聚,引起机体发热或炎症感染等症。
后期,多因失治或瘀血阻滞、气血虚弱,伤部易感受风寒湿邪,络道痹阻或筋失所养,可发生粘连变性,出现筋强、筋粗、筋结、筋萎或诸种痹痛等慢性损伤病变。
慢性劳损,局部因慢性积累性损伤,多经络郁滞、经脉不舒,或因肝肾、气血虚弱、复感风寒湿邪,易发生气血不和、瘀阻疼痛或痹痛,伤部多有无菌性炎症、增生肥厚变性等改变。
现对伤筋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一、关节与筋伤发生的关系人体运动主要是指关节运动,其动力来源是肌肉,它受大脑皮层中枢的支配调节。
在临床上,关节损伤是最为常见的筋伤。
祖国医学认为。
筋骨相连,筋属于节,且筋能束骨,筋强骨壮,故伤节必损筋,而伤筋能损骨或不能损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书第一节;推拿治疗的基本原理推拿是一种物理治疗方法。
它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治疗目的。
第二节;推拿对伤筋的治疗原理凡是人体各个关节,筋络,肌肉受外来暴力撞击,强力扭转,跌仆闪挫,或体虚,劳累过度及持续活动,经久积劳等因素所引起的损伤,而无骨折,脱位或皮肉破损的均称为伤筋。
中医认为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经络受阻,气血流行不通;不通则痛。
治疗的关健在于;通,通则不痛。
一;舒筋通络,损伤后,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害的软组织,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形成恶性疼痛环。
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舒筋通络,可使紧张痉挛的肌肉放松,气血得以畅通,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
因此可以说是松则通,通则不痛。
二;理筋整复,在软组织损伤部位,通过手指细心触摸,拈捺忖度,从摸得的形态,位置变化等,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损伤的性质。
手法总论说: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等各种病理变化。
古人对检查的重视的丰富诊断经验的积累。
才能有利于肌肉痉挛的缓解和关节功的恢复。
由此可见,理筋整复可使经络关节通顺,即顺则通,但必须清楚盲目推拿不但终无裨益,而且有加重断裂,错位等病变之弊。
要注意:只有;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三;活血祛瘀,一是促进肢体组织的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
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通则不通,的理论,在伤筋的推拿治疗中可具体衍化为“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三个方面。
这三者不能绝对分割的。
松,中有,顺,顺,中有,松,而,动,也是为了软组织的“松”,“和”,“顺”,这三者总合起来可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第二节;推拿的基本方法推拿治疗作用亦有,温,补,通,泻,汗,和,散,清,等。
八法。
一;温法:是适用于虚寒证的一种疗法,它使用摆动,摩擦,挤压等手法,用较缓慢而柔和的节律性操作,在每一治疗部位或穴位连续作用,时间稍长,病人有较深沉的温热等刺激感。
温法有补益阳气的作用,适用于阴寒虚冷的病证。
如:按,摩,揉中脘,气海,关元,擦肾俞,命门,有温补肾阳,健脾和胃,扶助正气,散寒止痛等作用。
例如,对五更泄泻者,可按,摩其中脘,关元以温中散寒;一指禅推,擦肾俞,命门以温肾壮阳,从而达到温补命门,健运脾胃的目的。
二;通法:有祛除病邪壅滞之作用。
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
按摩能治疗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
治法时手法要刚柔兼施。
如用推,拿,搓法于四肢,则能调通经络,拿肩井则有通气机,行气血之作用;点,按背部腧穴可畅脏腑之气血。
说:按能通血脉。
又日:按也最能通气。
故凡经络不通之病宜用通法。
三;补法,补即滋补,是补气血津液之不足,脏腑机能之衰弱。
虚则补之,和,扶正祛邪,的意思。
如气血两亏,脾胃虚弱,虚热盗汗,遗精等,均可用补法。
通常以一禅推,摩,揉,擦等法为主,但手法要轻柔,不宜过重刺激。
1;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
所谓补脾胃,就是增强脾胃的正常功能。
常用一指禅推法,摩法,揉法在腹部作补法治疗,重点在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穴。
再用按法,揉法,擦法在背部膀胱经治疗,重点在脾,胃俞。
这样可调整脾胃功能,起到健脾和胃,补中益气的作用。
2;补腰肾,腰为肾之腑,而肾又为阴阳之原,五脏六腑精气所藏,故肾亏则阴阳失固而虚,治疗时可在命门,肾俞,志室用一指禅推法或擦法。
再用摩法,揉法,按法治疗腹部的关元,气海,从而起培补元气经壮命门之火的作用。
四;泻法:一般用于下焦实证。
由于结滞实热,引起下腹胀满或胀痛,食积火盛,二便不通等,这也是推拿泻法之所长。
一般可用摆动,摩擦,挤压类手法治疗。
手法力量要稍重,手法则可由慢而逐渐加快。
虽然本法刺激稍强,手法对内脏功能的调节作用,而达到泻实的目的,故一般无无副作用。
如食积便秘,可用一指禅推,摩神厥,天枢两穴,再揉长强,以通腑泻实。
阴虚火盛,津液不足,大便秘结者,用摩法在腹部作泻法治疗,则可起通便而伤阴的作用。
五;汗法:是发汗,发散的意思,可使病邪从表而解。
用于风寒外感和风热外感两类病证。
对风寒外感,用先轻后重的拿法加强刺激,步步深入,因重则增温,使全身汗透,达到祛风散寒的目的。
风热外感,则用轻拿法,宜柔和轻快,使腠理疏松。
汗法多注重于拿法,按法,一指禅推法等,如一指禅推,拿颈项部之风池,风府,能疏散风邪;搂,拿手部之合谷,外关,可驱一切表邪;大椎为诸阳之会,用一指禅推,按揉等法治之,有发散热邪通三阳经气之作用;一指禅推,按,揉风门,肺俞,可祛风邪,宣肺气。
肺主皮毛,拿,按肩井穴,则可开通气血。
六;和法:即和解之法,含有调和之意。
凡病在半表半里,在不宜汗,不宜吐,不宜下的情况下,可应用和解之法。
手法应平稳柔和,频率稍缓,可用振动类及摩擦类手法治疗,以调脉气,和经血。
气血不和,经络不畅所引起的肝胃气痛,月经不通,脾胃不和,周身胀痛等证。
通过七;散法:即消散,疏散之意。
消法治疗有余的实证,与泻法相似而有区别,泻则急而消导缓。
推拿的散法有其独到之处,其主要作用是摩而散之,消而化之,能使结聚疏通。
不论有形或无形的积滞,散法都可使用。
如饮食过度,脾不运化所致的胸腹胀满,痞闷,可用散法治之,一般以摆动及摩擦类手法为主,手法要求轻快柔和。
八:清法:是运用刚中有柔的手法,在所取的穴位,达到清热除烦的目的。
病在表里当治以清热解表,在里且属气分大热者当清其气分之邪热,在血分者当治清热凉血,实则清泻实热,虚则滋阴清火。
推拿杂病要穴印堂治一切惊风不语颊车治牙关紧瞳子治眼闭迎香治口眼俱闭。
少海治惊风(俱宜以掐代针) 推外关间使。
止转筋吐泻。
掐阳池止头痛。
清补肾水开大小便闭塞。
又能发汗。
掐总筋过天河水。
清心经治口疮潮热。
夜啼。
四肢常掣掐外劳宫。
治遍身潮热。
肚起青筋揉之效。
揉劳宫动心火发汗。
不可轻用。
后溪推上为泻。
主利小便。
推下为补肾。
腕骨穴止泻。
往下推拂。
合谷穴在虎口上两骨合缝处。
定惊。
两手各一焦。
中廉治筋抽。
掐之即揉解内吊惊往后仰揉掐之。
膝上鬼眼穴若身后仰。
掐住身即正。
(此即膝眼共四穴)委中治惊时往前仆。
向下掐住便直。
仆参治脚掣跳口咬左转揉之止吐。
右转揉之止泻。
又惊。
又吐。
又泻。
掐此穴及脚中趾效。
大敦。
惊来若急拿之。
或鞋带穴对拿(鞋带穴。
一作仆参夏氏曰即昆仑穴灸三壮。
治小儿发痫螈)涌泉治惊吐泻。
掐之男左转揉之止吐。
右转揉之止泻。
左转不揉主吐。
右转不揉主泻。
推惊总法推法。
开天门二十四下(从眉心推上发际)分阴阳九下(用两大指推从眉心。
分推至太阳。
此不论寒热虚实皆用)如感寒。
在太阳上重揉发汗。
体弱感寒亦揉太阳发汗。
并揉太阴以留汗。
使发汗在皮里膜外之间。
庶免汗失亡阳。
更加虚弱之□(女则揉太阴发汗。
揉太阳止汗)随向天庭。
眉心。
山根。
准头。
人中承浆。
各穴掐一下以代针法。
男在左手三关推上三十。
退六腑五六十。
以应之又将我两手握儿左手掌向上。
于总筋穴分推六七下。
又在左手掌上运八卦从艮宫推往坎宫二三十回。
曲儿左手小指重揉外劳宫名曰黄蜂入洞三十下即于五指节。
逐一揉两次。
在左脚委中穴往下捋三十下。
以上男女各推左手左脚。
第三节;推拿手法如推,拿,揉,捏,按,压,摩,擦等。
都是人们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使用的动作。
熟练的手法技术应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的基本要求。
持久:是指手法能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治疗对象,病症虚实,施治部镁和手法性质而定。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的节秦性和用力的平稳性。
动作不能时快时慢,用力不能时轻时重。
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所以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不能用滞劲蛮力或突发暴力。
以上四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兼。
手法技巧是关健,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
体力充沛,能使手法技术得到充分发挥,运用起来得心应手。
反之,如果体力不足,即使手法技术掌握得很好,但运用起来免有力不从心之苦。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使手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达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乃柔相济的程度,必然要经过一定时期,才能由生而熟,熟而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1;垂直用力,如按,压,点,掐,一指禅推,滚,踩桥等法,都是由上往下施加不同的力;2;平面用力,如摩,擦,平推,直推,旋推等法,都是在体表作上下,左右,前后或盘旋往返施力。
3;对称合力,如拿,捏,拧,挤,搓,捻等法,都是从手《或两指》同时相对施力。
4;对抗用力,如拔伸,牵引,斜板等法,都是作反方向用力;5;旋转,屈伸运动关凶,则是属于被动运动性质,如摇,板,背,脊柱旋转等法,这些手法都是综合动作。
下面将手法分为:推法类,一指禅推法类,拿法类,按法类,摩法类,滚法类,擦法类,摇法类,扳法类,拉法类,振法类,击法类,理法类,其它类等十四类别。
推法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推法手法:用指、掌、肘部等着力,推法在一定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称为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等要紧贴体表,缓慢运动,力量均匀、渗透。
作用:具有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瘀散结、通经理筋的功能,可提高肌肉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
第一节;推法类一;平扒法,是推法是着力较重的一种,推的时候需用一定的压力,动作要领应掌握:用力要稳,推进速要缓慢。
分为四种。
1;拇指平推法,用拇指面着力,其余四指分开助力,按经络循行或肌纤维平行方向推进。
适用肩背,胸腹,腰臀及四指部。
治疗风湿痹痛,筋肉拘急等软组织疾患。
2;掌平推法,用掌着力,以掌根部为重点向一定方向推进,需要增大压力,可用另一手重叠推进。
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腰背,胸腹及大腿部等,治疗腰背酸痛,胸腹胀痛等证。
3;拳平推法,握拳,以食,中,环,小四指的指间关节突起处着力向一定推进。
刺激较强的一种手法,适用腰背四肢部的劳损。
4;肘平推法,屈肘,用鹰嘴突部着力向一定方向推进。
刺激最强的一种,仅在体形较胖,肌肉厚实或觉迟钝的患者使用。
多用于腰背脊柱两侧膀胱及臀部。
二;直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两指罗纹面在一部位或穴位上作直线单方向移动称为直推法。
三;旋推法,用拇指罗面在穴位上作螺旋形推动称为旋推法,说:旋推为补。
说:脾土,曲指左转为补,直推为泻。
凡小儿虚证多用旋推法。
四;分推法,用从手拇指的罗纹面自穴中分别向不同方向推开称为分推法,多用于小儿。
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柔和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