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合集下载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三篇)

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活动名称:____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不断进步,传统的民族文化越来越容易被现代化的生活方式所忽视和遗忘。

为了弘扬和传承中国丰富的民族文化,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我校计划在____年举办一系列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的展览、表演、讲座等方式,让学生们亲身参与,尽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目标:1. 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2.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3.促进学生与民族文化的深度互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4.加强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发展平台。

二、活动内容:1.大型主题展览:举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活动,通过展示传统文化艺术品、历史文物、传统手工艺品等不同形式的展览,让学生们全面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

2.传统文化体验活动:组织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包括书法、绘画、剪纸、民间舞蹈、民间乐器等传统技艺的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们亲身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3.校园文化讲座:请专家学者开展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讲座和研讨,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和对现代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文化演出:邀请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团队进行校园巡回演出,包括舞蹈、音乐、传统戏曲等节目,给学生们带来视听盛宴,增加对传统艺术的欣赏和理解。

5.学习交流活动:开展学生与民族文化代表的交流活动,组织学生走访民族文化村,了解当地的民风民情,并与当地的居民进行交流,以促进学生与民族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6.传统文化竞赛:举办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通过团队和个人的比拼,考验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给予相应的奖励与表彰,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漫画创作比赛: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漫画创作比赛,鼓励学生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展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艺术才华。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相关推荐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1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篇1主题由来:在学习《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身边的传统”时,学生们的漠然反应体现了他们对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中国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了解中华文明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了这样一个主题。

活动目标:通过学生有目的地参加春节的一些习俗活动,感悟春节中的伦理、情感、文化、信仰等内涵。

从而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活动内容:参与并描述春节某一个习俗活动的过程,然后谈一谈对这一习俗的看法,最后自拟题目写成一篇短文。

活动方式:以个人参与活动为主。

活动过程:积极参与“过春节”各项活动,有选择地确定某一习俗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并查找资料明确这一习俗的发展变化。

交流汇报:假期回来以班级为单位,以自评、互评的方式评出最佳,然后在全年级展示。

活动评价:能够积极参与春节习俗活动,描述过程具体、不掺假,要有自己的真实体会和想法。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篇2一、活动对象高一高二全体学生(各班派出4名代表参赛)二、活动时间xxxx年月日(周)下午第3节课后高一段先比,高二段再比三、活动地点操场(雨天则在体育馆)四、活动内容①、踢出文化各班从4名代表中选出1名代表,该同学连续踢毽子次数达到3次,剩下的3名代表才有一次答题机会(问题的内容有关于传统文化的选择题)。

答对加2分,答错不计分。

限时3分钟②、踢出团结各班代表围成一圈,承接前一位同学踢来的毽子(是用脚,不准手碰)。

1分钟时间内,按踢毽子的总次数计分③、踢出赢家前2轮成绩相对落后的班级还有一次逆袭的机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

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方案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由教务处、宣传部、团委负责)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培训。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

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

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

中国的传统文化,依据中国历史大系表顺序,经历了史前时期的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轩辕氏)、尧、舜、禹等时代,到夏朝建立。

之后绵延发展。

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儒家、佛家、杂家、纵横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和阴阳家等文化意识形态,具体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以及民族服饰、生活习俗、古典诗文。

其中,儒家、佛家、道家思想,以及“三位一体”的合流思想对中国传统影响最为直接而深刻。

为了确定活动的圆满进行,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可以对一个活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大家知道活动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通用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增进学生的“五个认同”意识,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青少年成长之路,传承文化基因,守护好中华优秀民族的“根”和“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通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树立文化自信,增进对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打牢思想基础根基。

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生活细节入手,注重实践养成,不断丰富展示弘扬中华文化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学校教育始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5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5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5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精选篇1)为进一步贯彻__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__教育局《__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确保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我校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全面推进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__二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培育师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努力提升学校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二、活动主题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培育诚信厚德少年,创建和谐文明校园。

三、基本原则与课程计划相结合;与德育教育研发相结合;与日常行为教育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创建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基本内容莒文化是东夷文化的先进代表,是齐文化与鲁文化的先声和前导,山东__是莒文化的核心区域。

因其有数十万年的文化根系,一万余年的文明启步,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对研究文明起源、华夏文化、中国早期国家的社会形态等重大史学和理论课题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莒文化,对于更好地揭示莒地的历史文化发展,弘扬莒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进行乡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今天建设21世纪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借鉴,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为此共同努力了解和学习莒文化。

研究和学习莒文化,__二中编写了一整套莒地史话的校本教材,可以作为研究莒文化的依据。

包括莒地历史上著名人物、莒地的风俗人情、历史遗迹等,当然还包括文化遗存,如周姑子戏、剪纸、书画、对联、过门钱子、武术等,都是我们研究和学习方面。

五、活动内容1.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莒文化校本课程的学习、践行活动。

(历史教研组负责组织)(1)计划在11月20日举行莒文化研讨会,邀请莒文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举行报告会报告会。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3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 3篇

传统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3篇一、指导思想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为我国课程改革领域内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校依据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突破口,依托古城自然人文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逐步形成基于古城风土人情和学校特色相融合的学校课程活动教育,以此带动学校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二、课程设计的创意(一)开发校本课程教育功能,充分挖掘古城风土人情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校本课程能营造校园良好的研究氛围,为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以古城风土人情教育特色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目标设计(一)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目标课程开发的学生发展总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古城的风土人情的设计,引导学生走进古城浚县:用眼去观察;用耳去聆听;用脑去思索;用手去创作。

使学生认识古城、熟悉古城、喜爱古城、保护古镇城。

从而增强古城后人的自豪感,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具体目标有:1、了解水乡古城浓厚的文化底蕴,感受丰富的水乡文化,激发学生主动了解、探索家乡风俗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在不断的探究性学习中,批判地继承古城民俗的优良传统,体现立志为家乡服务的伟大志向。

3、培养自信乐观的生活意识,不断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逐渐认识本土文化资源的丰厚,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三篇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文件精神,推进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方案旨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活动主题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培育艺术文化人才,打造艺术特色新校园。

活动原则包括与课程计划、学校特色创建、校园艺术文化建设相结合。

活动目标包括全面普及中华传统文化及艺术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能力,打造艺术特色校园。

具体内容包括“戏曲进校园”、“武术进校园”、“国学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民乐进校园”等主题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通过课程化的形式开展,学生按兴趣报名,固定时间、集中上课。

其中,“戏曲进校园”是重点项目,将聘请知名的戏曲大师,面向学生介绍中华国粹——京剧,主要介绍一些京剧的基本知识、教会学生如何欣赏京剧、辨识京剧脸谱,学会简单的京剧唱段。

武术是中国悠久历史的一部分,它起源于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

传统文化强调“武德”的培养,成为中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武术进校园”活动以“五步拳”为基础,注重以武养德,传承传统武德中的精华。

活动旨在将武与发扬祖国灿烂文化,热爱祖国联系起来,培养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磨练出慈、勇、智、恒的坚强意志,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文武双全,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国学进校园”活动旨在传承中华文化的精髓,研究国学,是为了研究传统文化中的“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谦虚礼貌、助人为乐、诚信为本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国学教育主要是以专业国学教师带领诵读国学经典并进行讲解。

参考书目有《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增广贤文》等传统经典。

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诵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心性修养。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华民族通过书法将传统文化以笔墨纸砚的形式表现出来。

然而,如今书写技能却在严重退化,这种提笔忘字的现象不仅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也已经成为全民性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为了确保活动有序地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为某一次活动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那么活动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篇1为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传统和美德,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与加强学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结合起来,与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及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认真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培养既有职业技能、又有文化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活动时间及内容(一)活动时间20xx年12月至20XX年5月(二)内容形式1、开展诵读经典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为“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人人诵读中华经典活动”。

充分利用学院图书馆、班级图书角,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推荐读物、读本,开展“我与好书同行”活动,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2、组织主题班会,出一期主题黑板报,开展传统节日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班会。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省委“五礼五耻”10字和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友爱等开展讨论。

每学期各班出一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主要内容的黑板报,并进行评比。

利用传统节日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根据“中心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方案”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心校计划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活动及安排
(一)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各年级诵读内容及要求如下一年级诵读《弟子规》。

要求学生背诵全部内容,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指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弟子规中精华内容。

二年级诵读《三字经》。

要求学生背诵全部内容,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指导学生理解三字经中部分内容。

三年级诵读《千字文》。

要求学生背诵全部内容,教师要根据班级实际指导学生理解。

四年级诵读《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节选。

要求学生能熟练有感情诵读、读准字音,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知晓文中出现的人物、典故。

巩固之前所诵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五年级诵读《增广贤文》《笠翁对韵》节选。

要求学生能熟练有感情诵读、读准字音,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知晓文中出现的人物、典故。

巩固之前所诵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六年级诵读《论语》《笠翁对韵》节选。

要求学生背诵部分经典内容。

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理解内容,知晓文中出现的人物、典故。

各班级可根据本班实际,在完成诵读任务后,可以自主确定其他诵读内容。

低年级以《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为主;高年级以《朱子治家格言》《笠翁对韵》《增广贤文》《论语》为主。

(二)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1.三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活动;
2.四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
3.六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
4.九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
5.十月份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主题活动;
(三)继续开展好经典力行活动
1.五月份开展“经典与我同行”读书汇报会活动;
2.六月份开展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3.十月份开展“走进经典传承文明”读书汇报会活动;
4.十一月份开展“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经典诵读比赛活动;
(四)加大校园“墙壁文化”等建设
1.在学校墙壁、走廊、教室、橱窗等地精心合理布置
有关中华传统美德的图画、警句、诗词歌赋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2.利用学校的广播在课间播放《弟子规》、《三字经》等歌曲,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以孝为先,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升旗仪式经常开展“孝敬父母七个一”活动。

要求学生即每天上学时向父母说一声“再见!”;每天放学回家后向父母道一声“辛苦了!”;每天为父母端一杯水或盛一次饭;每周向父母介绍一件发生在学校或身边的有意义的事;每周为父母剪一次指甲;每周为家里洗一次小物件;每年在父母生日时送上一份温馨的祝福。

让学生从家庭入手,从小事做起,养成孝亲敬长的良好行为习惯。

(六)通过课堂载体突显育人作用。

将“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纳入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三、保证措施
1.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孙增宝
副组长:李洪力
组员:各年级班主任
2.保证校内校外诵读时间。

要求学生每天早晨7:40-7:55为在校经典诵读时间,每天要求学生在家诵读15分钟。

3.各校少先队大队部要定期对各班级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到学校日常行为规范评比中。

四、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各班主任要给予高度重视,确保教育活动顺利推进、有序开展。

2.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要积极鼓励家长参与到教育活动中,逐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3.各班级对在实际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要及时上报学校,以便宣传与推广。

4.及时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各种活动。

额如乡波拉户小学
2018年3月
附件: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月份安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