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蛋白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学习蛋白质的分类和组成;3.掌握蛋白质的功能特性;4.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结构;2.蛋白质的功能。

教学准备:1.视频或实物模型展示:蛋白质的结构;2.PPT或手绘图:蛋白质的分类和组成.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有关生物大分子的知识,如脂质、多糖、核酸等。

2.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并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些铺垫。

二、蛋白质的基本概念(15分钟)1.简要介绍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大分子有何不同?为什么蛋白质如此重要?3.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对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蛋白质的结构(40分钟)1.依托于视频或实物模型,展示蛋白质的结构。

2.详细讲解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以及不同结构层次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

3.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是否有关系?为什么不同结构层次会导致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功能?四、蛋白质的分类和组成(30分钟)1.通过PPT或手绘图,讲解蛋白质的分类,并列举一些典型的蛋白质例子。

2.分析各种分类蛋白质的特点和功能,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蛋白质具有如此多样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结构和功能是否与蛋白质的组成有关?五、蛋白质的功能特性(20分钟)1.讲解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如催化作用、传递信息、结构支持等。

2.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蛋白质如何发挥催化作用?蛋白质如何传递信息?3.与学生一起讨论并总结: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与其结构有何关联?六、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15分钟)1.简要介绍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如酶、抗体、激素等。

2.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思考讨论,让学生对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

《蛋白质的鉴定》课堂实验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增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物世界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及结果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蛋白质相关知识,如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等。

(2)提问:如何鉴定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理论讲解(1)讲解蛋白质鉴定原理: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肽键,在碱性条件下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铜离子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2)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3.实验操作(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发放实验材料:双缩脲试剂、蛋白质溶液、蒸馏水、试管、滴管等。

(3)实验步骤:a.准备试管,分别加入蛋白质溶液、蒸馏水和双缩脲试剂。

b.将试管放入加热装置中,加热至沸腾。

c.观察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d.对比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分析结果。

(4)注意事项:a.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

b.加热时,注意试管口不要对着自己或他人。

c.观察颜色变化时,要准确记录实验结果。

4.结果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溶液的颜色变化。

(2)提问: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如何判断一个物质是否为蛋白质?(2)拓展: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方法。

四、作业布置1.复习蛋白质鉴定原理及实验操作。

2.思考:如何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实验?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蛋白质鉴定原理的理解程度。

3.实验过程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蛋白质的鉴定原理及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今后生物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激发同学们对生物实验的兴趣,探索生物世界的奥秘。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分类教案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分类教案

生物高中蛋白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蛋白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3.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蛋白质。

二、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定义和组成;2. 蛋白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区分不同类型的蛋白质;2.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概念和组成: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基本的有机大分子之一。

2. 蛋白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1)按形状分类:- 线性蛋白质:由氨基酸按顺序连接而成的链状蛋白质,如胶原蛋白;- 卷曲蛋白质:在氨基酸之间形成螺旋结构的蛋白质,如肌动蛋白;- 叠式蛋白质:由若干段氨基酸链之间形成β-折叠结构的蛋白质,如核糖核蛋白。

(2)按功能分类:- 结构蛋白质:主要构成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如胶原蛋白;- 酶类蛋白质:参与生物体内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如淀粉酶;- 激素类蛋白质:调节生理机能的蛋白质,如胰岛素;- 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抵御外界病原体;- 运输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携带特定物质的传输蛋白质,如血红蛋白。

五、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举例:通过生动的案例讲解,激发学生的兴趣;2. 实验演示:通过展示蛋白质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和功能,加深学生的理解;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类型的蛋白质,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估:1. 完成蛋白质分类的填空题与选择题;2. 参与小组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3. 完成关于蛋白质功能的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促进学生对蛋白质的深入理解。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过程。

3.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蛋白质的定义和特点。

2.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过程。

3.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重要性。

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教学内容:一、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1.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生物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

2.蛋白质的作用: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起着结构、酶、激素、抗体等多种功能。

二、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过程1.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包括初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2.蛋白质的合成过程: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三、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重要性1.蛋白质在结构上的功能:蛋白质可以形成细胞器和细胞器官,维持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2.蛋白质在酶上的功能:蛋白质可以作为酶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和生理活动。

3.蛋白质在激素上的功能:蛋白质可以作为激素在生物体内传递信号,调节生理活动。

4.蛋白质在抗体上的功能:蛋白质可以作为抗体参与生物体内的免疫反应,保护生物体免受外界环境的侵害。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出蛋白质的概念和作用。

二、讲解:介绍蛋白质的定义、结构和合成过程。

三、示范:通过实验或观察,展示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

四、练习: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课态度、思维能力和互动情况。

2.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检查学生对蛋白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蛋白质的概念、结构和作用,加深对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功能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人教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掌握蛋白质的分类和合成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同时强调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2. 蛋白质的合成机制的掌握。

四、教学内容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主要由氨基酸经物质合成而成,不同的氨基酸的排列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 蛋白质的分类:根据形状和功能可分为纤维蛋白和球蛋白。

3.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通过转录和翻译进行合成,包括mRNA的合成、tRNA的作用、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引发学生对蛋白质的兴趣。

2. 学习:介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蛋白质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3. 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氨基酸的合成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蛋白质的分类和合成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5. 总结:进行小结,强调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蛋白质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六、作业布置1. 编写一份关于蛋白质的小结;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蛋白质的应用领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研究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机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

新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新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新版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主题: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目标:
1.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掌握蛋白质在细胞中的重要功能;
3. 能够理解蛋白质与生物体健康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元,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链,进而形成蛋
白质的空间结构;
2. 蛋白质的功能:蛋白质在细胞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支撑、运输、
信号传导等;
3. 蛋白质与生物体健康:蛋白质是生物体中重要的营养物质,对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在生物体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教学活动:
1. 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蛋白质在细胞中的功能,并结合案例分析;
3.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中的重要性;
4. 鼓励学生展开研究,了解不同种类蛋白质在生物体中的作用,并向同学们做简短的报告。

评估方法:
1. 完成课堂作业,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填空和选择题的答题练习;
2. 参与小组讨论并提交结论总结,评价学生对蛋白质在细胞中功能的理解;
3. 实验报告的撰写和展示,考核学生对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作用中的理解和实验技能。

延伸活动:
1. 组织学生实地参观生物实验室,了解蛋白质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2.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展开蛋白质功能与生物体健康的探讨并撰写论文;
3. 邀请相关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深入探讨蛋白质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教学设计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模块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第二节内容。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如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之后,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通过对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的学习,分析蛋白质多样性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从而体会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结合教材及生活实际分析蛋白质的功能,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本书其他章的学习及高中生物课程其他模块的学习做铺垫。

2、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年级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相关内容,明确了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了解了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并能回答出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及蛋白质的功能。

但是部分学生对脱水缩合反应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导致相关计算问题在进行解答时出现障碍。

虽然能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但因掌握不全面,不能从根本上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针对这种现状,本节课重在构建蛋白质形成过程的知识网络,解决相关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3、教学条件P P T课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策略: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P P T课件辅助教学。

完成导学案预习填空,学生对蛋白质的相关内容并进行初步独立复习。

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计环环相扣的为题,引领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使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先独立完成典型例题,然后小组合作,最后个别展示,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突破难点。

四、重点、难点: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五、教学设计思路(一)创设情境:上节课已经学习过了蛋白质是细胞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本节课来探究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与功能,导入复习。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高中生物蛋白质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了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4.掌握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调节作用。

教学重点:
1.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教学难点:
1.蛋白质的复杂结构;
2.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多种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提问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分子。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介绍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2.讲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3.讲解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具体作用。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各类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五、总结(5分钟)
总结蛋白质的重要性和作用,并布置作业:《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实验报告。

六、课堂检测(5分钟)
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蛋白质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蛋白质的合成和降解过程》实验报告;
2.复习蛋白质相关知识,准备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蛋白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认识到蛋白质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和多样化功能。

同时也帮助学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质》教学设计永城市高级中学生物组孟晓一、设计思路1、本节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与遗传部分联系很多。

2、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增加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宜采用“提出问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3、利用“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既有科学方法,又有科学发展的曲折历程,更有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渗透,对学生也是一种情感教育。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蛋白质的功能。

2.了解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它的元素组成。

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的种类和结构特点。

理解蛋白质的结构(氨基酸连接成多肽的方式及其不同的空间结构)。

3.理解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4.掌握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检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 通过阅读“科学史话”与“科学前沿”,知道了我国在蛋白质研究方面的两项重大科研成果,培养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1.通过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层次性及多样性,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学习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学习蛋白质结构的组成,进而加深对多糖、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理解。

2.通过联系数学、化学等知识来理解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及其多样性,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生物组织的中蛋白质检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结构通式以及多肽的形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检测。

难点:理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以及其连接成蛋白质的方式;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掌握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检测方法。

解决方法:在实验环境下,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在个别化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并辅以练习法、辅导法、展示法等,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

四、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五、课前准备多媒体实验室,学生分组,分析材料,实验材料六、课时安排二课时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课件呈现一幅非洲难民的孩子的图片,图名为“蛋白质严重缺乏的儿童”。

学生通过图片的观察发现这些孩子有这样的特点:胳膊细,肚子大。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讨论,但不能明白原因,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其实这些孩子呈现的大肚子并不是脂肪的积累,而是由于血液中蛋白质量减少造成的严重水肿。

并介绍“大头娃娃”事件,抓住时机联系现实生活(比如一些中学生为了保持苗条的身材而刻意不吃肉),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急切地期盼问题的解决,以维持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很自然地引出本节的课题。

引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2.回忆、联系,明确学习目标。

教师提问: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中,哪些生物组织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思考回答:豆浆、花生种子匀浆等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够说出哪些食品中含蛋白质比较多?思考回答:瘦肉、鸡蛋、牛奶等食品中富含蛋白质。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教师提问:有些食品,如切面、面包等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思考回答:氨基酸是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成分,有的氨基酸人体内不能合成。

教师提问:你知道在生命活动中蛋白质有什么重要作用吗?思考回答: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

(答案可以很多,不限定。

)设计意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引入新课。

为讲述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作铺垫。

评价学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 问题导学,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提问:蛋白质如何才能被人体利用?学生回答:消化成氨基酸教师提问:这说明氨基酸与蛋白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

过渡:氨基酸是蛋白质分子的组成单位。

那我们就从认识氨基酸开始认识蛋白质吧。

多媒体演示氨基酸的分子结构,学生分组探究氨基酸分子的特点教师提问: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过消化成为各种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氨基酸有多少种?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主动获得氨基酸结构知识,尝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倾听学生之间的讨论,巡查学生书写的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几种氨基酸的结构,总结出几种氨基酸结构的共同点,试写出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

设计意图:氨基酸结构特点是学习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基础,让学生自主对比观察,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化解难点的做法:将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比喻成一个人:左手代表氨基、右手代表羧基、两条腿代表氢、躯干代表碳、头代表R基,这样形象比喻,学生就很容易记住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讨论:(1)判断某分子是不是氨基酸的依据是什么?(2)不同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哪儿?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感知知识形成,突出重点。

过渡:我们了解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现在就让我们研究氨基酸是如何组成蛋白质的,蛋白质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与蛋白质的功能有什么联系?4. 加工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多媒体演示内容:酶结晶体、牛胰岛素结构图、血红蛋白分子结构图,学生分组探究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教师提问: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呢?科学家是怎样开展研究的?介绍科学家人工合成蛋白质的研究过程和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与同学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

设计意图:强调科学发展的过程,渗透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

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课文,完成“思考与讨论”。

讨论:(1)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大致过程是怎样的?(2)20种氨基酸能够形成多少种蛋白质?学生活动:观察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示意图,阅读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的文字、图解,与同学交流看法,获得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知识。

思考回答,提出自己的猜想。

让有代表性的学生表达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猜想蛋白质的种类。

学生活动:倾听,参与交流,形成对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认识。

观察、阅读并思考。

总结学生的讨论结果,用图解形式记录氨基酸与蛋白质的关系,说明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

化解难点的做法:采用学生们“手拉手”模型来示范,两个氨基酸的脱水缩合,比喻成两个人手拉手,即一个人的右手拉住另一个人的左手,“手拉手”即组成一个肽键,游离出的左手为氨基,游离出的右手为羧基,这样两个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就形成了一个二肽。

此时,失去了一个水分子,含有一个肽键,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假如第一排有8个学生手拉手,相当于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个八肽。

这时8个人手拉手时,可以看到有(8-1)个“手拉手”,游离出一个左手和一个右手,相当于这个八肽含有(8-1)个肽键,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由此可以推广到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时的情况是:失去的水分子数=所含的肽键数=n-1,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假如在教室中,第一排8个人手拉手,第二排7个人手拉手,相当于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一条多肽链,另外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另一条多肽链。

此时这两排人的“手拉手”有(8-1)-2个,游离的左手有(1+1)个,游离的右手有(1+1)个。

相当于这两条多肽链形成时失去的水分子数=含有的肽键数=(8+7)-2个,游离的氨基至少有2个,游离的羧基至少有2个。

由此可以推导出,某一个蛋白质假如有n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m条多肽链组成,则形成这个蛋白质的多肽链时失去的水分子数=含有的肽键数=(n-m)个,游离的氨基至少有m个,游离的羧基至少有m个。

这样用“手拉手”模型就轻松地化解了脱水缩合这个难点。

5. 阐明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促进理解。

教师提问:蛋白质执行哪些功能呢?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实例和向学生分发能说明蛋白质作用的各种文字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总结归纳。

讨论:(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有怎样的关系?(2)人类研究蛋白质的功能有什么意义?中国科学家在蛋白质方面开展了哪些研究?学生活动:回答问题,了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中的研究进展及成果。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中国科学家在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的工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相关情感。

6.练习反馈与矫正。

教师事先把有关练习题按照难度梯度从易到难编排成第一关、第二关、第三关、第四关和难关,计算机做好交互,让学生能自由选择第几关设计意图: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设计练习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计成交互状态,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课堂”的教学理念。

预期课堂上再掀起上个高潮通过对练习情况的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为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7.系统归纳小结:播放有关本节知识小结的Flash动画,学生观看,思考,巩固本节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要理解: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结构层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多样性的原因。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通过观察对比、图文知识运用: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简要回答出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结合方式、肽链形成具有空间结构的蛋白质的过程;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及功能的多样性。

得出结论: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使学生获得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的基本认识。

八【反馈检测】1、在肝脏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A.水 B.蛋白质 C.糖类 D.脂质2、下列物质中都属于蛋白质的是()A.消化酶、胰岛素、抗体 B.胰岛素、胆固醇、C.糖原、生长激素 D.植物蜡、细胞膜上的载体3、用含有放射性15N的肥料给生长着的植株施肥,在植株中能探测到含有放射性15N的物质是()A.葡萄糖 B.蛋白质 C.淀粉 D.脂肪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但在蛋白质正常生理活动中它不能作为细胞的()A.重要结构物质 B.重要调节物质C.主要能源物质 D.机体免疫物质5、检测黄豆组织中是否存在蛋白质时,先向试管中注入2mL黄豆样液,然后向试管中加入2mL ,摇匀;再向试管中加入3~4滴,摇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