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2
水分子的运动分析

6、请用试验的方法证明自来水市一种混合物。
延伸拓展
(布置作业、公布下节学习内容等)收集资料:小东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过滤;活性炭的作用是吸附作用 .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蒸馏或煮沸的方法。
做出假设:常见的水的净化方法中,净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教学反思。
水分子的运动(2)

课题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2)课型新授序号7 备课人单位课标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知道纯水与矿泉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形成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与探究建议:了解或实地调查饮用水源的质量和水净化处理的方法;试验活性炭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教材分析:天然水是常见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通过对天然水和蒸馏水组成成分的分析,帮助学生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净化天然水是初中化学分离混合物的重要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学习常用的混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如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
同时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即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性质的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
如过滤就是利用了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颗粒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蒸发或蒸馏则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的微观粒子在相同条件下运动速率存在较大差异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重难点:通过从微观角度分析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分子的特征学情分析学生初次接触物质分类的知识,对混合物、纯净物的认识不可能非常清晰,多列举一些学生容易辨析的物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区别混合物、纯净物,初步形成物质分类的概念。
2、认识常见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3、了解水的净化过程,掌握过滤的操作要求和方法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用于创新和实践的化学精神教学方法与媒体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铁架台(带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黄泥水、滤纸【【温故知新:】 1、对水的三态变化的微观解释和原因分析。
2、分子的特征【自学探究:】学习活动一:水的天然循环一、阅读课本24——25活动天地2——2完成下列问题1、水的天然循环属于什么变化?2、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如何运动?水分子能量如何变化?3、什么原因导致水的天然循环?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分析、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件(共28张)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4.蒸馏
视察玻璃片上产生的现象。
根据液态混合物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对混合物 进行分离的一种操作。
吸附水中悬浮 的杂质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
除去不溶 性杂质
杀化死学细残变菌存化的
沉降杂质
除去不溶性杂质、部分 可溶性杂质、颜色、异味
归纳总结 由天然水到自来水的一般步骤
1.沉降 2.过滤 3.吸附 4.杀菌、消毒
1.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1)滤纸破损; (2)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本来不干净;
……
过滤后若滤液仍然 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
直到澄清为止。
2.该装置存在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来。
没用玻璃棒引流 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3.吸附
除去部分 不溶性物质
吸附掉一些 可溶性杂质, 如颜色、异味
3.硬水的危害: 牙结石 衣服变硬
可能引起爆炸
混合物和纯净物
天然水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混合物
蒸馏水 由一种物质组成
纯净物
跟踪练习
1.(山东青岛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D) A.海水 B.自来水 C.矿泉水 D.蒸馏水
2.如图是过滤器的制作和过滤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图中制过滤器时加水润湿,是为了使滤纸能紧贴漏斗内壁 B.过滤时,滤液不能高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应轻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D.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快过滤速度
3.(黑龙江绥化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为了人类健康, 我们应该爱惜水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制简易净水器中的活性炭具有__吸__附___性; (2)净水器中小卵石和石英砂起到__蒸__馏___作用; (3)在常用的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过__滤___.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教学课件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二、水的人工净化
过滤
过滤器的准备:取一张圆形滤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使滤纸成为圆锥 形(一边是一层滤纸,另一边是三层滤纸),放入漏斗内,使之紧帖漏斗 壁,用少量水润湿滤纸使滤纸和漏斗壁之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水的人工净化
2、过滤 是分离 不溶性固体与 液体 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杀菌消毒
流程:取水→加絮凝剂→沉淀→过滤→吸附→消毒杀菌→自来水
四、硬水和软水
1、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水。
2、检验(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1)加入肥皂水,搅拌,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 浮渣少的是软水。
(2)煮沸后有较多白色沉淀产生的水是硬水。
课堂检测
6.指出右图中的错误:
⑴
未用玻璃棒引流
;
⑵ 漏斗的下端未紧靠烧杯内壁 。
7.要除去水中的下列杂质应该采用什么方法: (1)水中的泥沙: 过滤 。 (2)水中的食盐: 蒸馏 。 (3)水中的有色有味物质: 活性炭吸附 。
二、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 天然水中较大的泥沙颗粒,静置后会在重力作
用下沉降下来,加入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
静置沉降 类型
吸附沉降(用明矾)
静置沉降:
采用静置的方法,使水 中的一些较大颗粒的不 溶性杂质沉降下来。
吸附沉降(用明矾):
向水中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
后生成的胶状物对较小颗粒的不溶
净性的化杂天质然进行水吸的附常,使用杂方质法沉降来
净化天然水的常用方法
二、水的人工净化
1、沉降 2、过滤 3、吸附 4、蒸馏
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八年级上册《2第1节 运动的水分子》PPT课件 (2)

我总结:分子的基本特性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且存在着相互作用
分子自身具有一定的能量
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推理:其它物质的分子也有这些性 质许吗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水、蔗糖、酒精、氧气,二氧化碳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 它们都是有原子最构新初成中。化学精品课件设计
• 1、盛酒精、 汽油的瓶子为什么要塞紧瓶塞?
• 2、为什么夏天自行车容易爆胎?
• 3、初晴的夏日,路边的斑斑水渍,一会儿
•
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 4、压扁了但未破裂的乒乓球,你知道如何使
• 它复原吗?为什么?
液态
失去能量
你能从能量、运动速率、相互间的作用、分子
间隔的角度分析状态变化吗? 请总结:
分 吸收热量 子 放出热量
能 能量升高 量
能量降低
运动 加快 速率
减慢
相互间 减弱 分子 变大 状态 的作用 加快 间隔 变小 改变
实验探究:分子的特征
实验1.用25量筒各量5毫升水和5毫升酒精混合, 观察现象。
不变的:
改变的:
分子大小
分子间隔
分子数目
分子排列方式
分子本身没改变,这种变化是 物理变化 。
我总结 我比较:
状态 固态
水分子的 排列方式
有序
水分子的 间隔
小
水分子的运动形式 固定位置振动
液态 气态
无序 无序
较小 大
一定体积内自由运动 自由的向空间扩散
结论:分子总在不停地运动。
我总结: 气态固态吸收能量来自• 【情感态度价值观】
•
合理运用水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
2021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第2课时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课件鲁教版

【点拨】该装置中没有杀菌消毒的药品,不能进行杀菌 消毒,A错误;装置中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 中的颜色和异味,B正确;加热煮沸或蒸馏才能将硬水 转化为软水,C错误;自来水经过该装置后仍然含有可 溶性杂质,得到蒸馏水的方法是蒸馏,D错误。
3. 如图所示是某水厂利用水库中的水生产自来水的主 要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4.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
是( C )
A. 自来水、硬水
B. 可乐饮料、加碘食盐
C. 冰水共存物、盐水 D. 氮气、氧气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排除法解答。首先根据组成 物质的种类判断各选项的前者是否属于纯净物,自 来水、可乐饮料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 冰水共存物、氮气都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是纯净物, 因此可以排除A、B;再在C、D中判断后者属于混 合物的选项,盐水为混合物,氧气为纯净物,故选C。
15.下列四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所属类别 不同,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出这种物质的名称。
(1)食醋、加碘食盐、酱油、蔗糖:___蔗__糖_____________。 (2)自来水、蒸馏水、矿泉水、河水:___蒸__馏__水_______。 (3)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空气:___空__气_______。 (4)石灰水、红磷、铁丝、镁条:___石__灰__水_______。
【点拨】水质浑浊可以用明矾来沉降悬浮杂质,A正确;过 滤只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不能降低 水的硬度,B错误;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C正确; 蒸馏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可以进一步净化水,D正确。
11. 【2020•荆州改编】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B )
A. 医用酒精
B. 液氧
8.我国节约用水、污水处理的战役已经打响,请回答下 列问题: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基础知识新坐标知识点1 水的三态变化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
2.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加快,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失去能量时,运动减慢,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由气态变回液态。
3.水分子的特征:(1)分子的质量、体积都很小,如:一滴水中含2310个水分子。
(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速度越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大,液体分子、固体分子之间的间隔小。
知识点2 水的天然循环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水的天然循环,既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知识点3 水的人工净化1.净化方法①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淀;②过滤;③杀菌消毒。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原水→静置→加明矾使杂质凝聚沉降→过滤→灭菌→生活用水。
知识点4 纯净物与混合物1.从宏观角度看: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氧气、二氧化碳、纯水等;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如:糖水、石灰水、河水等。
2.从微观角度看: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
3.性质特征: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固定的性质,而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组成并且各种成分保持各自原来的性质。
知识点5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1.过滤:把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分离。
如: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
(1)用到的主要仪器:铁架台、烧杯、漏斗、滤纸和玻璃棒。
(2)操作注意事项:过滤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用少量水湿润并用玻璃棒赶走气泡。
二低: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②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①漏斗下端管口靠烧杯内壁,防止过滤时液体溅出。
②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处防止玻璃棒将滤纸划破,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引流”。
③倾倒液体时,烧杯嘴轻靠在玻璃棒上,防止液体外溅。
2.蒸发: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出来。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自来水的净化方法
方法
所除杂质
加明矾后 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沉降
过滤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活性炭吸 附 氯气消毒
蒸馏
不溶性固体杂质和一部分可溶性杂质
微生物 绝大部分可溶性的杂质。
1、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隔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C、变扁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是由于分子 受热变大
D、房间里入一箱苹果,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不停 地运动
2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②不的 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 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 源的重新分配
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防弄破滤纸); 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液体飞溅)。
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现象
沉淀物留在滤纸上,澄清液体从漏 斗下面滴出。
结论
过滤可把较小的不溶性固体与液体 分离。
滤液浑浊的原因: (1)滤纸破损;(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仪器不干净。 3、吸附:除去有色、有味的杂质。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加速溶解。
现象 结论
烧杯A上层较澄清,下层浑浊;
烧杯B上层十分澄清,下层有悬浮物 沉淀。
明矾可以加速泥沙的沉降,具有净水 作用
2、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注意事项及原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防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流下,过滤失败。)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防液体溅到漏斗外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的天然循环途径及意义
阅读教材24页,了解以下内容。 自然界的水是怎样进行天然循环的?
在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如何变化? 运动速度、排列方式和分子间的间隔有什 么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有什么意义? 勾划: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又完成了水资 源的重新分配。不断地为地球上的生物补 充淡水资源。第一节 Leabharlann 分子的运动第二课时朱斌
知识点:
1、水的天然循环途径及意义 2、水的人工净化方法 3、混合物及纯净物 4、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与软化
温故:
1、水分子的运动导致了水的状态变化。水分子 获得能量时,_____,_____,水由 液态变成了气态;失去能量时,_____, _____,水由气态又变回了液态。
学点训练1:
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B、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不发生 变化 C、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D、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三、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逐步观察教师的演示,在书上填写现象和结论。
归纳1:
课堂反思:
我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 我感受到了什么? 还存在什么疑惑呢?
再见
常见水的人工净化方法:____、___、 _____、_____等。
各自的作用: 沉降: 过滤: 蒸发: 蒸馏: 问: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
能分别将哪些物质分离或提纯出来。
混合物及纯净物
混合物:
纯净物:
注意: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各自原来的 性质。
混 合 物 与 纯 净 物 关 系
硬水与软水:
硬水与软水:
阅读课本第27页右边方框。
硬水与软水常见的判断方法:加____搅拌, 泡沫少,白色垢状物多的是___;泡沫多, 白色垢状物少的是___。
常见的硬水软化的方法:生活中用___的方 法,工业上或实验室中进行____。
讨论:过滤或吸附能将硬水软化吗?为什么? 硬水软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