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高考试卷分析(模板)

合集下载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300】历史试卷分析三篇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300】历史试卷分析三篇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300】历史试卷分析三篇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考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要求也不断提高。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在这种背景下变得愈发必要,以下就是三篇历史试卷分析反思的文本。

历史试卷分析反思一:2020年湖北高考历史科目考试题卷总体难度偏难,题型布局较为合理。

总体来看,试卷难度不大,但对于部分不常见的历史知识点要求较高。

例如,第一大题的第二、三小题、第二大题的第三小题、第三部分的第二、三大题都涉及到这种情形。

此外,试卷面向当下热点,一些与历史相较近的题目也难倒了不少考生,例如第一大题的第一小题、第二大题的第一小题、第三部分的第一大题等。

综上所述,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掌握历史知识点,尤其注意非常规的知识点;同时关注当下热点,掌握历史史实背景。

同时,理解题目、答题技巧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2020年江苏高考历史科目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布局合理。

试卷第一部分时间压力稍大,而后两部分比较平稳,难易程度较为均衡。

整个试卷围绕内忧外患的主题展开,优良的语言搭配和题目设置,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文献阅读和历史思考能力。

在备考中,应重视历史史实,注重历史题目结合实际的联系,善于从语境中导出历史知识点,提升文献阅读能力和历史思考能力。

并且注意答题思路和表达技巧,在试卷第一部分尤其需要把握好时间和答题顺序。

2020年安徽高考历史科目试卷整体难度适中,题型布局合理。

试卷选择的知识点难度适中,并涵盖了历史发展的基础和进阶知识点,考生可以在答题中检验自己的历史基础。

试卷分析题和阅读理解题环节较多,可以有效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备考过程中,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是成功的关键。

要善于解析题目隐含的信息,准确思考问题,融合历史知识追溯历史本质的演变,形成自己的视角和思考模式。

同时,历史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在平时积累中进行,通过大量的历史阅读,提高阅读技巧和阅读量,为历史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当考试结束之后,对试卷进行一次分析是很重要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收集整理的高三历史试卷分析以供大家学习。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题评价本次的历史试题,从考查的知识范围来看,包括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前两章;从题型看,包括32个单选题(48分),和3个材料解析题(52分),主观、客观的比例和高考一致;从题量和试题难度看,全卷难度系数为0.66,难度适中,只是题量稍微偏大,造成部分同学没有做完。

从考查的形式来看,既体现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渗透很强的历史思维能力的要求,对于那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善于分析历史问题的同学来说,成绩不够理想。

从总体上看,可以基本检测出进入高三以来历史学习的情况,希望同学们针对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不断提高自己。

二、考试中反映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客观题部分本次客观题试题大部分是材料型选择题,出现问题比较多的为4、5、9、12、17、19、20、21、24、28、31、32题,这些题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2、21、28题为一类,这类题材料的意义不大,只是一种陪衬,或者是一种包装,实际上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查,对这类题就需要我们平时注重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第二类为4、24、31题,这类题以材料为依托,提供新的背景,对课本所讲的历史事件、历史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对这类题需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不但要熟记历史知识,更要深入的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历史现象,如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不但要记忆准确,更要理解瓦解的表现和本质。

第三类为5、9、17、19、20、32题,这是典型的材料型选择题,和课本关系不大,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归纳信息的能力,答案要完全依照材料,从材料中出,可能材料描述和课本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必须以材料为准。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课本中的小字、引文等内容,把它们当成材料进行分析、归纳,以培养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使自己有一个渐进性的提高。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11 3
10 7 9 2 24 5
1.142 1.18
1.181 1.243 1.248 1.381 1.477 1.592
A B
C A D B D C
57.1 59
59.03 62.15 62.4 69.07 73.86 79.6
12823 1993
1936 13957 2461 2581 1975 1303
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一、试卷的特点
• 1、试卷较好的体现了高校选拔新生的命 题原则,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 全省参加考试人数23371人, • 全卷平均分 44.55分,最高分89分。90— 80分数段的人数为19人 ; • 79—70分数段的人数为467人; • 69—60分数段的人数为2519人; • 及格率: 12.9%。
974 6386 1726 6912 10414 6892 7626
16
14
0.718
0.74
B
C
35.89
37.01
3215
7305
8060
1681
7730
8312
3423
5120
22
20 12
0.752
0.791 0.797
A
A B
37.61
39.55 39.85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思路解析】拿破仑战争捍卫法国大革命成果,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 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思想,推动 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虽然后期带有侵略性质,故A项错误;普法战争 使德国实现统一并崛起,法国衰落,改变欧洲政治格局,欧洲国家数量没有 骤然增加,故B项错误;一战以后,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 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瓦解。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出现一系列的民 族国家,如南斯拉夫、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骤然增加欧洲国家数量, 故C项正确;二战后主要是一些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兴起,欧洲只是对德国分 区占领,国家数量没有明显增加,故D项错误。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12篇完整版

《历史试卷分析》历史试卷分析(一):一、试卷分析本试题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大,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适中,试题依据新教材、课标对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联系实际为背景设置题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试题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了过程和方法。

试卷结构:满分100分,时间是60分钟。

考查资料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试题分两种类型题型。

选取题,50分非选取题值50分。

满分100分。

二、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及原因问题一:选取题共20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每单元的之最累人物类文化类。

问题二:非选取题2124题。

题的难易程度中等偏难。

商业经济明朝政治的改革措施、皇权特点和同为一家民族祖先、与唐往来史实、对西藏管辖的主要措施科技文化按时间归类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评价。

1、学生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有待提高。

与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部分学生偏科思想严重,认为历史学平时不用学,考试之前看练习册或单元过关题就能够了。

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历史学的方法,对历史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平时达标检测反馈不及时有关,与平时训练和巩固练习少都有关系。

2、应用历史学知识迁移的潜力差,不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课标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

3、审题潜力差,不能提取题目中的隐含信息,不能依据题目带给的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对题意一知半解就凭经验或印象答题。

与学生阅读理解潜力较差有关,不会找关键词,不会总结中心意思。

三、改善措施1、教师要转变历史学教学观念,牢固树立新课程理念,明确历史学教学的功能和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学的兴趣,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持续下去并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三维目标,切实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试卷分析)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学科育人功能。

在新老高考并行、新旧课标交替时期,注重严格贯彻依标施考,试卷结构、题量、难度适中,试题情境友好平实,为平稳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奠定良好基础。

一、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构建“五史”考查体系1.推进党史考查进一步深化高考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如文综乙卷第41题选取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不同文献,要求学生比较三方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态度和实质差异,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主张全面反攻、力争受降权是对中国人民抗战胜利成果的巩固,对于保证战后国内和平、民主、团结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文综甲卷第30题以党的一大关于当时工作重点的讨论为主题设置情境,再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作出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充分体现党在救国大业中表现出的先进性、创新性。

2.注重考查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改革开放史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典型史实,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增强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如文综甲卷第42题以武汉长江大桥为例,要求学生自主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考查对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掌握程度和对祖国建设成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认识。

文综乙卷第30题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艺术家将现代艺术形式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文化创作成就,启发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精神内涵。

3.坚持考查中华民族发展史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我国五千年文明演进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史实,引导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如文综甲卷第47题以春秋时期孔子的“乐教”设置问题情境,展现“乐教”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独特功能,启发学生认识“乐教”对儒家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范文一、试卷基本情况。

1. 试卷结构。

- 本试卷为人教版高三历史综合测试卷,满分100分。

题型包括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 考查内容。

- 涵盖了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

从古代史到近现代史均有涉及,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等。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 选择题部分。

- 得分情况。

- 整体得分率约为60%。

其中第5题、第12题和第20题错误率较高。

- 典型错题分析。

- 第5题:题目内容为“唐代三省六部制下,负责审核政令的是()A. 中书省B. 门下省 C. 尚书省 D. 吏部”。

正确答案是B门下省。

学生错选A中书省的较多。

原因在于学生对三省的职能记忆混淆,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这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需要加强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三省六部制具体职能的记忆。

- 第12题:“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A. 意大利商业城市的繁荣 B. 刺激了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C. 促使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D. 使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正确答案是B。

很多学生错选D。

学生没有理解新航路开辟后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的直接影响和先后顺序。

新航路开辟首先刺激了大西洋沿岸国家如英国工商业的发展,而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是在17世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新航路开辟后商路转移的直接影响。

这表明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和时间顺序方面存在不足。

- 第20题:“冷战期间,美苏两大阵营不断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后,苏联采取的应对措施是()A.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B. 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 提出杜鲁门主义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正确答案是A。

部分学生错选B。

学生没有准确区分苏联在冷战不同阶段针对北约的不同应对措施。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讲评课 模板

高中历史试卷分析讲评课 模板

明成祖将都城从地处全国经济文化重心地区的南京迁到当时相对落后 的北京,需将大量物资由南方输送到北方,客观上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 繁荣。所以,选B。
6.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 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 本原因是
考查能力 考查学生解读史科、获取关键信
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847-1852年制造品输华值与 1843-1847年相比,呈下降趋势,中 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经济形态对 英国制造品的抵制,是造成这一现象 的根本原因。所以,选B。而A、C、D 都是具体原因。
方法指导 类型:历史定量分析型选择题
【题型特征】 以大量的统计资料为依据,用表格、坐标图(曲线图, 柱状图)、饼形图、扇形图等计量手段为呈现方式,考查某一历史阶段(时 期)的相同历史现象或者不同历史现象的变化的表现、原因、特征及趋势。 命题形式主要有表格类、坐标图类、饼形图类、扇形图类等四类;形式多为 图文结合方式,考察历史事物的数据特征:静态、动态;数据关系;数据成 因等。一般在题干中都有某一时期或者地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某一方 面的统计或者变化图等提示语,其求答限制语主要有反映出、根本原因、主 要原因、直接原因、结论是、解读正确的是等等。
考查能力 考查比较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考查知识点 经济体制改革
1.农村: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指在土 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 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3)配套措施 (4)作用: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 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2)内容:政策性调整(管理体制、 所有制、分配);制度创新(产权制 度)。 (3)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 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 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 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

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范文6篇英文回答:The analysis report of Senior Three History Test Papers. Chinese 回答:高三历史试卷分析报告。

英文回答:1.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is good. The students have a good grasp of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an answer the questions flexibl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of some knowledge points, and the lack of ability to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Chinese 回答:1. 考试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总体情况良好。

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能灵活答题。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对部分知识点理解不够深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欠缺等。

英文回答:2. The Specific Problems.(1) Lack of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some knowledge points. For example, in the question about the Opium War, some students can only answer the basic facts, but cannot explain the deeper reasons behind the war.(2) Lack of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For example, in the question about the Chinese Revolution, some students can only list the events of the revolution, but cannot analyz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revolution.Chinese 回答:2. 具体存在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答题规 范欠缺
基础知 识欠缺
文史常 识欠缺
阅读能 力欠缺
读图识 图欠缺
学习习 惯欠缺
解题技 巧欠缺
逻辑分 析欠缺
文字表 述欠缺
心理性 格欠缺
综合 能力
文史常 识欠缺
15
阅读能 力欠缺
45
读图识 图欠缺
15
学习习 惯欠缺
10
1 10 25 15 45 15 10 15 15 40 10 200
选修
原因(十项基本因素)
解题技 巧欠缺
15
逻辑分 析欠缺
15
文字表 述欠缺
40
心理性 格欠缺
10
综合 能力
200
答题规 范欠缺 基础知 识欠缺 文史常 识欠缺 阅读能 力欠缺 读图识 图欠缺 学习习 惯欠缺 解题技 巧欠缺 逻辑分 析欠缺 文字表 述欠缺 心理性 格欠缺 综合 能力
物 C
论证和 探讨问
题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4
ABC
D
ABC
D
25 A B C
D
12 A B C
D
15 A B C
D
ABC
D
ABC
D
ABC
D
44 52 A B C
D
35 30 25 20 15 10
10
5
0
1
必修一
28
统计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等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选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 择

非 选 择 题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
4
11
25
1
12
1
15
2824Biblioteka 33 15 12 3理解材料,最大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
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

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史结论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
物的特征
确解释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
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的看法
选 择 题 分值
非 选 择 题 分值
获取 和解 读信
息 A
调动 和运 用知
识 B
描述 和阐 释事
历史高考试卷分析(模板)
历史学科能力要求 (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
目标



要求 获取和解读
信息 调动和运用
知识 描述和阐释
事物 论证和探讨
问题
题号
24题 25题 26题 27题 28题 29题 30题 31题 32题 33题 34题 35题 40(25分) 41(12分) 45(15分) 46(15分) 47(15分) 48(15分)
必修二
24
必修三
33
选修
15
模板)
十二项要求)

学生高考失分的原因(十项基本因素)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 读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
确解释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
的看法 知识点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
答题规 范欠缺
10
基础知 识欠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