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讲座教学大纲授课对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性质:学位课学 分:2开课学期:春季学期开课单位:公共管理学院政治理论部开课教师:张志忠教授一、课程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三个代表”思想为中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二、讲授提纲与内容第一部分(一)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与指导意义第二部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其困惑2、马克思恩格斯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转变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二)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发现1、唯物史观的发现历程及其伟大意义2、经济学上的科学革命和马克思的第二个伟大发现3、两个伟大发现的关系及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化和多方面的展开1、《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阐述2、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文艺观、伦理观、宗教观、军事观3、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与研究4、新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与无产阶级革命问题的探索5、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贡献(四)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1、时代的新变化及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2、伯恩施坦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修正”3、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反对伯恩施坦主义的斗争4、法国、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五)列宁主义的产生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贡献1、捍卫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斗争2、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3、帝国主义理论的形成4、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5、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六)斯大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苏联模式1、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2、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3、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4、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七)苏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及其剧变1、苏联的改革及其“新思维”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3、苏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与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2、关于毛泽东思想3、关于邓小平理论4、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5、关于科学发展观(九)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1、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2、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新实证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分析的马克思主义3、苏东剧变以来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第三部分(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与实践品格(二)正确认识与评价东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分野与互补问题三、学习的基本要求在明确开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和意义的同时,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教学大纲The principle of Marxism学时数:48其中实践学时:文科16、理科24学分数:3适用专业:所有专业执笔者: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认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是中国社会主义高校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之一。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要求学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和发展规律着重讲解世界的物质性,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第二章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重点把握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掌握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重点掌握剩余价值论及其意义,劳动价值论及其意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后果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把握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及长期性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要求教师在讲授时要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一些深奥的概念、原理、规律寓于生动具体的事例中,让学生容易理解,并结合具体的社会热点问题给学生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时也要理论联系实际,大胆提出问题,多进行思考、讨论,学会分析社会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

另外,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注意灵活多样,除了讲授法外,还可以结合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马克思主义 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 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作用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传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观,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大纲是非常必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概述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学科内容。

本章节将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渊源以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介绍。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发展的认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本节将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揭示了商品交换背后的价值规律。

剩余价值理论则是价值论的重要补充,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的本质和形式。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演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学派,本节将对其主要学派的观点和争议进行介绍,如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

四、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基础和路径。

本节将介绍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如社会主义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等。

2.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问题社会主义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领域,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和困境。

本节将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如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11090002(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54(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我国高等院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

它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主线,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具体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等。

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增强对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对共产党的信任,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打下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三、理论与实验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50学时,课堂讨论:4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国家统编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教学参考书: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册、《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

思政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大纲

思政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大纲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教学,应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论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进程和逻辑,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分析和理解当代现实问题,并在实践中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论著,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去分析和理解现实问题,去认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理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经济学根源。

(3)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论著,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它超越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理解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性,了解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并结合实践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4)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原著的习惯,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创造条件。

(二)内容选取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的重点内容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谈谈辩证法问题》、《改造我们的学习》、《实践论》、《矛盾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论粮食税》、《论十大关系》、《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对于教学内容,任课老师可以从自己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作适当调整,作出精讲、略讲、或学生自己阅读的安排。

教学过程要注重结合实际,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觉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代码:1141119002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英文名称:Marxism Philosophy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学 分:3总 学 时:48(全部为理论学时)适用专业:全院普通本科各专业(卓越工程师各专业除外)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开课学院:全校所有有本科生的学院二、课程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本课程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要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和分析各种社会实际问题。

(3)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

四、教学内容导论(6学时)1.教学要求: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

2.主要内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

3.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法、研讨法、案例教学法4.重点难点:马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5.阅读书目与文献: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作业:教材P18思考题1、2、3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10学时)1.教学要求: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着重把握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与基本规律,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英文译名:History of Marxism’s Development开课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预修课程:世界近代思想史开课学期:1课内总学时:24学分:1.5考核方式:考试一、教学目的及要求1、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学习加深学生对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加深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运用、丰富、完善和发展的理解,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2、本门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原著,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以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原理课程。

(2)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理论素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信念。

(3)要求学生在学习中:第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二、坚持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原则;第三、坚持运用系统、比较研究方法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1、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现状和学习方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来源和组成部分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和历史走向第三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讲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发展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创立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的结合第三讲列宁主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贡献第一节反对错误思潮,捍卫马克思主义第二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第三节“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思想和苏联模式第四讲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飞跃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二节对中国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第三节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五讲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一节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第二节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节对现时代的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论断第四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确立第六讲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丰富和发展第一节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第二节改革和发展的新战略与新决策第三节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三、教材王怀超.《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四、参考文献1、庄福龄主编.《简明马克思主义史》.人民出版社.20042、高放,李景治,蒲国良主编.《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秦宣主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5、中央党校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教育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6、秦宣主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人民出版社.1996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8、列宁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9、斯大林文集.人民出版社.198510、毛泽东著作选读(上、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11、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2、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讲授提纲左亚文第一讲导论大家都是学习文科的,学习文科的一方面要学习文科方面的专业知识,进行知识的积累;但主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即抽象思维能力。

恩格斯曾经说过,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除了学习哲学史,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所以,我历来主张学好三史: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现在,大学教学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只学概论,不学习思想史。

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学习史上,我们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是如此。

在这个导论里,我想主要讲这样四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基本历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本质特点;四是研究的方法。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要回答: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要弄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其实很多人不清楚,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问。

列宁曾给马克思主义下过一个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我们必须结合时代的发展重新给马克思主义下定义: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1、马克思主义是马恩所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关于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普遍发展规律的科学。

任何科学都是研究规律的。

但马克思主义不是一般地研究社会的发展规律(1)要联系资本主义社会这个特殊的有机体来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

(2)要具体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规律(3)研究社会历史的规律不能脱离整个世界的一般发展规律,故马克思主义必然要以哲学作为自己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解剖必须借助于经济学,故必然要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解放,故必然以科学社会主义作为自己的归宿。

3、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研究的对象(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什么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2015年09月18日18:08卢婷婷点击:[308]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编码:S0305202
学分:2总学时:36
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修读基础:修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本科课程。

主讲教师:建屯(副教授)、晓辉(讲师、博士)、卢婷婷(讲师、博士)。

二、课程目的任务
1.课程地位作用
该课程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主要是从历史、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高度,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及科学规律,使学生清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的在统一性,真正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与社会主义信念。

2.课程主要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的科学。

课程的主要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历史阶段,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和策略理论的新探索,资本主义的时代变化与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列宁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探索和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和指导实践的历史经验,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发展的特殊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史。

3.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学生能够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更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真正分清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判断,以更有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时代的创新;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的理解,以更切实地弘扬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真正分清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以更利于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科学涵;学生能够紧密结合当代世界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实际,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科学规律及当代趋势。

三、教学容与学时分配
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特点
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历史分期
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重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马克思传》,分组讨论学习马克思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必然性。

第一部分1840-189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奠基时期
第一章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一、马克思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三、唯物史观的发现过程
四、科学世界观的公开问世
五、社会革命道路与策略的理论
教学重点、难点:马克思恩格斯历史唯物史观的发展进程
学时安排:5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共产党宣言》、《自然辩证法》(节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

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历史趋势的探索
一、马克思经济学科学探索的历程
二、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革命
三、剩余价值理论的伟大发现
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及其趋势研究
五、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教学重点、难点:《资本论》逻辑主线
学时安排:3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资本论》第1卷,查阅相关导读书籍。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视域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丰富
三、对古代社会和社会发展道路的研究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发展
五、面向新世纪的新探索
教学重点:《反杜林论》、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教学难点: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反杜林论》(节选),自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文化观的创新。

第二部分1895-1917: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开拓时期
第四章伯坦修正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批判
一、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伯坦修正主义的出现
二、对伯坦修正主义的理论批判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命运的思考
教学重点:伯坦修正主义
教学难点:伯坦修正主义的实质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小组集体学习讨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国际围关于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大论争的过程和影响。

第五章列宁主义的产生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划时代贡献
1.列宁开创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
3.列宁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
4.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与理论探索
教学重点: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
教学难点:列宁对辩证法的深刻研究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列宁《唯物主义和经济批判主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
第三部分:1917-1956: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发展时期
第六章斯大林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联模式
一、关于“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的论战
二、关于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三、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四、斯大林研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贡献与失误
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评价联社会主义模式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熟悉斯大林对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论证。

第七章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起源
二、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潮
四、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问题的研究
教学重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分析马克思主义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流派》。

第八章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思想的科学涵和理论体系
教学重点: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教学难点: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课外阅读《论新阶段》、《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
第四部分:1956-至今:马克思主义曲折发展时期
第九章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及其剧变
1.联的改革及其“新思维”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理论
3.东剧变的历史教训与社会主义的严峻挑战
教学重点: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看待联东欧的改革理论、实践
学时安排:2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观看视频资料《共亡党亡国二十年祭》
第十章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研究
二、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的探析
三、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流派与思潮的多样化
四、不发达政治经济学的探索与发展
教学重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及其趋势的探析
教学难点: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学时安排:4学时
课外学习要求:阅读《国际知名学者谈面临全球化挑战的社会主义》,载《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