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文档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中国传统婚礼礼仪(7篇)中国传统婚礼礼仪1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
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
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
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
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
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
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
12、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
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
中国传统婚礼礼仪2在中国传统婚俗中,议婚,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婚庆礼仪(6篇)

婚庆礼仪(6篇)婚庆礼仪(精选6篇)婚庆礼仪篇1新郎,新娘在婚礼上喝”交杯酒”是婚礼上重要的仪式之一。
这种习俗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新郎,新娘各执半瓢饮酒,属意两人合二为一、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才将容器换成酒杯,但是不管用瓢还是酒杯,它的属意还是一致的,也就是象征着永结同好,同甘共苦的深意。
《礼记:昏羲》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
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相同的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
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
到了宋代,新婚夫妇喝交杯酒时用的是两个酒杯,先饮一半后再换杯共饮,饮完后则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合好。
清末的时候,交杯酒仪式已发展成为“合卺”、“交杯”、“攥金钱”三个部分。
今天的婚仪中,“安杯于床下”之礼已被革除,“攥金钱”则为“掷纸花”所代替,惟“交杯酒”之礼仪仍然实行,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为什么新娘要穿白色禮服?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这就如同在中国,红色象征着欢庆一样。
在 850 – 990年间,白色也是富裕的象征。
到了20世纪初,白色代表纯洁的意义就远超过其它。
所以白色通常是是礼服的首选颜色,也更代表了新娘的美丽和圣洁。
为什么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与传统的中国婚礼不同,西式婚礼不是遵循”男左女右”的位置站立。
那时因为古时候,盎格鲁萨克逊的新郎常常必须挺身而出,以保护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抢走。
在结婚典礼时,新郎让新娘站在自己的左边,一旦情敌出现,就可以立即拔出佩剑击退敌人。
婚戒起源结婚戒指起源于古埃及。
当时订婚和结婚戒指同属于契约的一部分。
结婚戒指戴在新娘的无名指上,表示新娘对丈夫的忠诚与顺从。
古埃及曾一度出现戒指热。
现代流行在婚礼上互换戒指。
婚前戴右手无名指,婚后戴左手无名指,意为左手连心,可以心心相印。
新娘手花的持法随着轻快而庄严的进行曲,缓缓地步上红毯,走道两旁的目光里满满是支持与祝福,而在红毯的另一端,有着最甜蜜最真诚的誓言和满心欢喜的他在等待。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古代夫妻的礼仪范文

古代夫妻的礼仪在古代,夫妻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夫妻关系直接关系到家族的延续与繁荣。
在古代社会中,夫妻的礼仪是必须要遵守的,这是一种尊重及体现人们规范婚姻关系的一种积极方式。
下面,我们将从古代夫妻的礼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夫妻婚礼在古代,婚礼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其流程非常繁琐。
当两家决定结婚的时候,要先进行定亲。
预定日期,择吉日,家长要购买各种礼品送亲家,同时摆酒席,举行拜堂仪式,完成多个环节后,在盛大的婚礼中,完成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仪式的过程中,有很多有着特定象征意义的环节,例如点烛、披红、过门贴防盗贴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婚礼的严谨和庄严性。
同时,新婚之夜,还有夫妻合卺的仪式,在严守礼仪和节制的同时,展现彼此的爱与敬。
二、服饰人们把“婚姻”视为人生中的大事,服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男女的婚礼服饰必须体现出隆重、精美的特点,体现两家的身份地位。
在早期的时候,男子要穿黑色的合欢袍、蓝缎逢、三山花、狐皮巾等,而女子则要穿着齐襦裙、振袖、褶裙、罗裙等。
同时,在婚礼之后,男子要着金缎褂,女子则要着上下对襟的官服来证明彼此的身份。
同时,为了遵守礼仪,古代夫妻在正式场合下需要穿戴规范的礼服。
在不同场合下,男子要着白色衣袍、广袖长褂、翻领蝴蝶结等具有不同寓意的服装来体现彼此的身份和地位。
三、夫妻言行规范在古代社会,夫妻之间有着非常严格的情感及言行规范。
男人要绅士,保持傲视群雄。
而女人要淑女,保持谦虚,娴静。
在婚姻过程中,男人必须要表现出雄性化的特质,比如强壮、有威严、不娇弱等等。
女人则要表现出柔弱、体贴、恭敬等品质。
男人要以一位丈夫的身份,保护妻子,对她体贴入微,照顾有加,温馨恩爱,而女人也要以一位贤妻的身份,尽全力增添夫妻间的幸福,以温暖和一份爱心相待。
同时,夫妻之间要遵守言行规范,其中包括互相尊重、诚实守信、信任、保守家庭秘密等等。
这些规范是为了保证夫妻之间的配合和融洽,体现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相互扶持和守护。
中国结婚的礼仪范文

2010年第5期总第137期//戏剧是以演员舞台表演为中心环节的艺术,其中表演的基础是舞台行动。
舞台行动是指由演员在舞台上,在虚构的情境中,为实现人物的某种愿望所做的一些事情,也就是演员要置身于剧本所营造的规定情景和戏剧冲突之中,去执行角色的舞台任务。
演员扮演的任何角色形象,都一无例外地要通过舞台行动过程展示在观众面前。
因此,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创造角色的行动过程。
行动是表演的基础。
行动有两个基本特征:(一)由意志产生的;(二)有一定的目的。
而行动三要素又是舞台行动的基础,即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任何一个行动都是由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
无论是在舞台或是银幕、荧屏上表现的行动,都是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动的再现。
所不同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是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以其本能在行动。
这些行动大多数都是散乱的,不集中的。
而在表演艺术中,演员的行动是在虚构的规定情境里再现,一切行动都是经过认真选择的。
它比生活里的行动更集中、更概括、更典型。
演员要创造出活生生的人,就要真实、准确地掌握舞台行动,同时,必须遵循现实生活中人的行动的客观规律。
否则,将导致其表演十分的虚假和做作。
舞台行动来源于人们对自己平时生活中行动的总结和认识。
因此舞台行动和生活行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生活行动往往是生活中突如其来的事情,大多都是不可预知的,因此,这种行动往往是通过本能的反映来接受客观的刺激。
而舞台行动却存在着不同的故事情节,演员的每一个行动的安排都是通过导演、演员和编剧的艺术加工,有层次、有发展、有变化地展现在舞台上的。
例如话剧《雷雨》第四幕中蘩漪与周萍的一段戏,这段戏中的舞台行动就是:蘩漪想方设法地想使周萍留在自己的身边,而周萍却是希望尽快地摆脱蘩漪的纠缠,远远地离开这个家。
围绕着这一舞台行动,蘩漪先是向周萍道歉,表示“今天下午的话我说错了,你不要怪我”。
见周萍不领情,她又转为劝诱周萍“如果今天你不走,你父亲那儿我可以替你想法子”。
中国传统婚庆礼仪

中国传统婚庆礼仪(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活动方案、自我介绍、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 letters, activity plans, self introduction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传统婚庆礼仪中国传统婚庆礼仪中国传统婚庆礼仪1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婚俗礼仪公约

婚俗礼仪公约引言婚俗礼仪是人们在结婚仪式上遵循的一套规范和传统。
它反映了社会、文化和宗教的价值观,并为新婚夫妇及其家庭提供了一个庄重而隆重的场合。
本公约旨在规范婚俗礼仪,帮助人们理解和尊重传统,维护社会秩序,并使每个参与者都能享受到一个难忘而意义深远的婚礼。
第一章:结婚前的准备1.1 约定婚期新人应根据双方家庭情况和工作安排,合理选择适合的结婚日期,并在双方家长及亲友共同商议后确定。
1.2 告知双方父母新人应当尽早向双方父母告知结婚意向,并与父母商议相关事宜,以取得父母的祝福和支持。
1.3 确定结婚预算新人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家庭条件,制定合理的结婚预算,并与双方家庭商议并达成一致。
1.4 筹备婚礼仪式新人应根据自身宗教信仰或文化习俗,选择适合的婚礼仪式,并提前与主持人、司仪等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安排。
第二章:婚礼仪式2.1 婚礼筹备新人应提前安排好婚礼现场的布置、音响设备、摄影摄像等事宜,确保婚礼顺利进行。
2.2 新郎迎亲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新郎应率领亲友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
在接新娘过程中,要遵循传统习俗,并注意不要损坏公共财物。
2.3 迎亲队伍迎亲队伍应保持整齐有序,举行喜庆活动时要注意文明用语和行为,不得扰民。
2.4 婚车队伍婚车队伍应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并遵守交通法规。
在车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驾驶、不超速、不占用非指定停车位。
2.5 婚礼仪式婚礼仪式应根据选定的仪式形式进行,主持人和司仪应准备充分,确保仪式流程顺畅。
参与者应保持庄重、文明的态度,不得干扰或破坏婚礼秩序。
第三章:婚宴3.1 婚宴筹备新人应提前与酒店或宴会场所协商并确定婚宴菜单、场地布置等事宜,并按时支付相关费用。
3.2 宾客邀请新人应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场地容量,合理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宴,并提前发送邀请函或口头通知。
3.3 宾客接待新人及双方家长应在婚宴现场迎接宾客,并向每位宾客表示诚挚的感谢。
同时,要确保每位宾客得到适当的待遇和周到的服务。
婚礼大全汉族结婚礼仪_0649文档

2020婚礼大全汉族结婚礼仪_0649文档EDUCATION WORD婚礼大全汉族结婚礼仪_0649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旗锣伞扇:在迎亲队伍之中,花轿之前。
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鞭炮:迎亲礼车在行列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凤冠霞帔:嫁女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十分讲究,内穿红袄,足蹬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盖头:古时新娘身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这块盖头要入洞房时由新郎揭开。
马鞍:“鞍”“安”同声,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入洞房洞房门槛上,让新娘跨,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火盆: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跨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花烛:在婚礼中使用大红色的成对蜡烛,点燃于厅堂及洞房之内。
因其上多有金银龙凤彩饰,故称“花烛”。
秤杆: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出嫁的时间要尽量避开六月,三月和七月。
传统习俗认为在农历六月完婚的新娘又称“半月妻”,因为六月是整年的一半,六月新娘即等于半个新娘,相当于有前无后,夫妇婚后容易离异。
倘若家中突然有直系亲属辞世,那么该年均不宜办喜事也不宜去婚姻登记,否则是“生入死出”的冲犯。
另外农历的三月和七月是鬼魂多出没的日子。
对长辈来说,以上这几个特殊月份完婚意头都不太好,所以要尽量避开。
完婚后三日,新郎陪同新娘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当天须在日落前赶回夫家,如果实在来不及,新人在女方家留宿,切记不可同房,必须要分开睡,以免因此给娘家人造成晦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文档Document Writing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中国传统婚俗礼仪
相亲
子女尚未成年,父母即命媒说亲。
一经中意,双方登门相亲、看厝。
其间,相亲者吃下对方煮的鸡蛋、线面,就算婚事说成了。
接着,双方商量聘金、嫁妆、彩礼等条件。
断八字
男女双方经媒婆说中撮合后,由媒婆从中传递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的生辰贴,请算命先生决断吉凶。
定聘
在双方谈妥条件后,由男方选择吉日,备办金戒指、首饰、部分聘金等礼物及糖果、香烟等礼品,送到女方家。
女方父母收下礼物,并将礼品分赠亲友、邻居,表示女儿已经许配人家。
择日
男方把择定的婚期写在红纸帖上送到女方家,男女双方开始择吉裁衣。
送嫁
姑娘出嫁时,亲友为其赠送一批衣料或生活用品表示祝贺,俗称“送嫁”。
姑娘接受礼物后,则应将夫家定亲时所送之“石榴”面包、白糕、红(米团)、猪肉等分赠亲友,以表谢意。
催嫁
俗称“起轿脚”,即在婚期前两天,男方应按商定的礼品项目和数量,全数送至女方家,礼盘多至八个。
迎亲
迎亲前夕,新郎新娘都要“绱头”、沐浴斋戒。
新娘的绱头是开脸(用细绳绞去面上的汗毛)、梳妆、缚高髻;新郎只剪发、剃脸、戴礼帽,并在帽上扎一圈红髻线,插上两朵红玫瑰花,身穿长衫马褂。
迎亲的早上,男方用红轿或花轿、彩旗,请十音八乐队迎亲。
拜堂
新娘轿到新郎家门首时,除新郎外,其他家庭成员都要回避,并熄灭灶堂里的柴火,寓意“新娘入门无火气,亲人不犯轿头冲”,以后全家就会和睦相处。
新娘下轿后,由媒婆和两个小孩引至厅堂拜堂。
出厅
拜堂后,新娘由新郎、“花女”(即女傧相)和媒婆引进洞房。
新郎在媒婆的导演下用扇子把新娘的“幔罩”向上搅三下,新娘才卸下幔罩,并脱去外衣罩。
接着梳妆,涂脂搽粉,围上珠屏,插上金银首饰和红花。
然后在媒婆的陪同下慢步出厅堂,行“出
厅礼”。
礼毕,新郎、新娘由媒婆引去拜见翁姑和前来贺喜的长辈亲友。
受拜的人都要回敬红土封,俗称“压拜”。
压拜后,新娘回洞房,至次日方能出房。
闹洞房
花烛之夜,新郎新娘的亲友一起来做游戏,捉弄新娘和新郎,最初是为了辟邪,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恶搞。
换花
婚后第三天,女方备办“换花盘”,由小舅子送到男方家,看望才出嫁的亲人。
回车
俗称“转马”。
有名气的人家,在结婚的第三天中午,新郎伴新娘由八乐彩旗鼓队陪送,坐绿轿回娘家。
至傍晚时,新婚夫妇需返回家中。
传统婚俗议婚流程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
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无媒不成婚”,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
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
山西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雁北一带称之为“换婚单”。
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
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
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
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狗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
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
这一程序相当了“六礼”中的“问名”。
提亲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晋北一带叫“送契”,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
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
按照忻州、长治等地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在晋中一带,则说女方“问出去了”。
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
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合八字
合八字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
现在山西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
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
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像”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