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氏诗鉴赏—水调歌

合集下载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

水调歌头古诗原文水调歌头古诗原文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

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水调歌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水调歌头古诗原文,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

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1958年版)【丙辰】熙宁九年(1076)【达旦】早晨;白天【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

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赏析-无名氏

水调歌平沙落日大荒西赏析-无名氏

• 9.“壮士连营候鼓鼙”一句中的“候” 字在有些选本中写作“听”,你认为 哪个字用得妙?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候”字。(1分)“候”,等候之意,表明连营 军士准备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出战迎敌。(1分) “候”字写出战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 突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待敌的气概和 风度。(4分) (如果答“听”字好,最多给2分)
• 8.诗歌一、二句主要采用了怎样
的写景顺序?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5分)
答案:时间顺序。(1分)营造出一种阔大、静谧的意境。 (1分)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黄昏时分的边 境辽阔荒远;日落而星出,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边境 的夜晚格外静谧;星空夜转低垂,时闻在缓缓推移,静夜 在慢慢加深。从日落到星出、星移,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 营造出一种静谧的境界。(分析3分,意近即可)
的景就应。地象在这平。高两线其处句上中设的缓 , 一意缓 “ 个思西 高 烽是沉复火说的低台,景”,警象三贮报。字狼传从,粪来视“于,角复其连来”上营说 即 ,军, 一士首 个 旦临先 接 发危, 一 现而有 个 敌不形 。 情乱象 这 ,, 感里则一, 切。燃不 准其火但备中示描工,警绘 作一 。出 都个 “星 在“ 孤空 极平山夜短”几转的字处的时和看景间一烽象内个火,从“”而容大就且就”是也绪字 说说 ,分 原明 只别 野时 等修 上间 军饰 连在 令营缓 下驻移 达守。 , “诗的鼙军沙人鼓士”从擂。“日响诗荒落,人”到 即抓,星 出住给出 战了我,迎“们再敌烽展写。火示星其”了移中点沙,名漠“这国辽候实家阔”际正荒字上处远用写于的得的了景很是战象妙时事。,间时其不进期次但程。, 有上其表现色的中出彩步,待感步“令。推孤以诗 进 山出人 。 几征用 通 处的“过”连落“中营日星的将”移“士,”孤们不的山的但过”行表程,动明,不之了 不 但神时 但 表速间 给 现,, 人 了军即 一 将容一 种 士整天 时 们肃的 间 长, 结感期也束,守表,而边明也且的了暗在孤将示 悠 独 士了 缓 感 们夕 的 , 的阳感可勇光觉以气照中说和大进,在地入这大的到里敌静的当景谧“前象境孤下,界 山 而给。 ” 无诗正 所歌பைடு நூலகம் 畏平与 惧添李 的了白 精一神种 凄《状从清独态内的坐,容氛敬甚来围亭至说山 可,以》这说中首“就诗相是写看表的两现是不了驻厌将守,士在只们西有从域敬容边亭以境山待荒”敌野在的上情气感概的。 表这的现是连上诗营有人军异对士曲 将,同 士闻工 们警之的等妙夸候,奖作也之战暗词的示,命了赞令诗扬的人之情内 语景心 。。的凄凉之感, 以及对将士们的同情。

水调歌十一首。杂诗

水调歌十一首。杂诗

水调歌十一首。

杂诗水调歌十一首。

杂诗《乐府诗集》云:商调曲也。

《理道要诀》:南吕商,时号《水调》。

《碧鸡漫志》:水调多遍,似是大曲。

按,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

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最为怨切,故白居易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

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

盖指此也。

第一首无名氏无由春雨恨难休,陌上寒烟如水流。

庭前病树期风暖,燕燕莺莺闹小楼。

第二昨夜风声入梦中,依稀又与少年同。

呼儿唤马将军令,掠地攻城唱大风。

第三堤边老柳吐丁芽,半树新枝半树丫。

潋滟水头波浪起,滩头苔上露春华。

第四客游陌上柳生烟,半尺湖光半尺天。

此际迷蒙谁与共,销魂应在此中眠。

第五梅落成泥久,枝头又上春。

小芽须放旷,逐日满龙鳞。

入破第一《碧鸡漫志》曲遍声繁,名入破。

昨夜帘窗又雨催,潇潇寒意冷阿谁。

半寝依稀君笑我,一晒娥眉媚亦痴。

第二案头香奁镜中人,半掩黄笺半掩尘。

柳下花车将忆起,今朝君作哪家臣。

第三嫁鼓声声扰梦残,谁家嫁女闹心安?新妆想是天仙貌,半挽垂帘顾自看。

第四节后花朝未有期,陌间草色渐迷离。

行人各自笑中去,但见春风云里窥。

第五苦寒已是旧时伤,喜见深闺寂寞亡。

铜兽堪移外门去,联成一副伴秦郎(注)。

第六春到芳菲日,罗裙换素妆。

扫庭疏草径,扶酒任轻狂。

注:秦郎,指门神秦琼11.3.11于舍余斋。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无名氏《双调?水仙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8分)
双调?水仙子
【元】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

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

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1)第三句借用了哪位文学家的哪句名诗? 有何用意?(2分)
(2)第四、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3分)
(3)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的“闲愁”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

(3分)答案:
14.(8分)
(1)借用了李清照《醉花阴》中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

这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诗人因伤感悲愁而形销骨立的形象。

(2分,每问1分)
(2)“怯”和“强”。

“怯”是“害怕”的意思,因重阳节到而难免更加思亲,“怯”字刻画出诗人既思念心切又担心无法承受的微妙心理。

“强”是“勉强”的意思,诗人因一事无成又远离故乡而身心俱疲,“强”字写出了作者强撑弱体、登高远望故乡的精神状态。

(3分,答对两字1分,每分析一字1分)
(3)①时光易逝、一事无成的感慨;②身体虚弱、人生迟暮的伤感;③远离故乡、思念亲人的哀痛。

(3分,每点1分,有其他答案也可酌情得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

无名氏的的诗词全集、诗集(2090首全)•41、《水调歌头·帆落松陵浦》•宋·无名氏•帆落松陵浦,枯柳缆琼艘。

杖策无人独步,浪厌百花桥。

我挂风裳水佩,...•42、《水调歌头·不能烦恼得》•宋·无名氏•不能烦恼得,掉臂便归休。

前度风樯,这回潦辙几悠悠。

幸得有云一谷,...•43、《水调歌头》•宋·无名氏•云作伴,月为邻。

...•44、《水调歌头·竹边风细》•宋·无名氏•竹边风细,月色淡阴阴。

...•45、《水调歌头·八蛮朝凤阙》•宋·无名氏•八蛮朝凤阙,四境绝狼烟。

太平无事,超烘聚哨效梨园。

笛弄崑崙上品,...•46、《水调歌头·明月双溪上》•宋·无名氏•明月双溪上,胜景号金华。

当年此夕,多少鸾凤杂云霞。

共拥飘摇倦伯,...•47、《水调歌头·早是玉堂客》•宋·无名氏•早是玉堂客,犹著侍臣冠。

便为霖去亦晚,何况此身闲。

胸次光风霁月,...•48、《水调歌头·一线添宫绣》•宋·无名氏•一线添宫绣,画景刻初还。

五云旬浃不散,瑞色满乾坤。

凝作山堂佳气,...•49、《水调歌头·三楚诗书帅》•宋·无名氏•三楚诗书帅,人物压中州。

飘飘青琐,典刑蜀国旧风流。

小袖玉堂挥手,...•50、《水调歌头·金兽袅香穗》•宋·无名氏•金兽袅香穗,银烛灿花枝。

眼前风景殊异,酌酒庆生时。

要是祖宗流庆,...•51、《水调歌头·天地锺奇秀》•宋·无名氏•天地锺奇秀,山泽有儒仙。

词锋前驱万马,三度奏捷菊花天。

信是文场敏...•52、《水调歌头·来复迈七日》•宋·无名氏•来复迈七日,亨泰兆三阳。

恰逢临吉中应,浸长三阳刚。

天地凝成正气,...•53、《水调歌头·何以作公寿》•宋·无名氏•何以作公寿,一纸寄讴吟。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

《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共含6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水调歌头建炎庚戌题吴江无名氏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鲙新鲈、斟美酒,起悲歌。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湖尘千里,不用挽天河。

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篇2:《水调歌头》无名氏词作鉴赏这首词慷慨悲凉,唱出了宋室南渡初期志士仁人的心声,因而受到重视。

此词系题于吴江桥上,因而全篇紧紧围绕江水立意。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这的“几”有说不清多少次的意思,它与“平生”“短棹”配合,把往日太湖之游写得那么轻松愉快,为下文抒写愁绪作了铺垫。

“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陡然转到当前,然而是何事使他愁和水、云一样多呢?作者并不马上解释,接下去的词句却是感情的连续抒发。

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

但是这三句用“拟”字领起,分明说只是打算。

“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银是银印,艾是拴印的绶带,丘壑指隐士们住的地方。

这两句申足前三句句意:先说自己无意作官,后说归隐不能。

下片用三个三字句起头:“新鲈,斟美酒,起悲歌”,音节疾促,势如奔马,作者的感情从中喷涌而出。

通脍,把鱼肉切细。

从内容着眼,“新鲈”、“美酒”都是至美之物,但后面接上的'是“起悲歌”,此所谓以美衬悲、愈转愈深者也。

“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兵戈”,这里开始回答“何事愁与水云多”,也呼应“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

全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事,万万没有想到今天饱尝了兵戈三苦。

“欲泻三红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这三句用“欲”字领起,也分明说只是有此打算。

正因为有了这一打算,上片中所说的以剑换舟的打算才未实现,丘壑之隐也才蹉跎。

那么这一打算能否实现呢?“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霄汉这里暗指朝廷。

无名氏《浣溪沙》宋词原文及鉴赏

无名氏《浣溪沙》宋词原文及鉴赏

无名氏《浣溪沙》宋词原文及鉴赏无名氏《浣溪沙》宋词原文及鉴赏浣溪沙无名氏水涨鱼天拍柳桥。

云鸠拖雨过江皋。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无名氏词作鉴赏这是首笔触细致而风格明秀的春日之作。

词篇幅一开,便春意盎然。

“水涨鱼天拍柳桥”。

水涨,点春讯。

以下五字渲染之。

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不反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而已。

鱼天一辞,妙不可言。

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空明莹澈。

“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这又是一个妙手偶得的'好辞。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

这又是词人下笔极细致有味之处。

过片二句,词境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凤团是宋时一种名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也是常有的。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虽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方才一饷短梦,竟大有难以遣除了却之愁,故须饮茶以消其一份梦后的惘然。

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

燕子极忙,词人则静。

句首一下静字,暗示的实是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

大好时光白白流逝而不能有所作为的悲哀,隐约见于此二句之言外。

结句转为室外。

“又看日影上花梢”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句首下一“又”字,则日日空对春光之意亦隐然可见。

挽合下片三句首字所下之“闲”字、“静”字、“又”字,词人心头不忍时光白白流逝的愁怨不难体味。

这种淡淡的哀怨,实是一种普遍的人生情绪。

而词中表现得极精微、含蓄。

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

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①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②。

[注]①相接:相交,精神相通。

②谢玄晖,即谢朓,南朝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

谢朓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

第三句中的“摇”字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结合尾联内容,简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诗歌早梅①齐己ks5u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①齐己,唐代诗僧。

颔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经郑谷指点,齐己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认为这样改好在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诗中梅花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简析第三句“忆君心似西江水”的表达效果。

请综观全诗,分析这首诗结尾的抒情特点。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晚渡咸阳①明〃马中锡②野色苍茫接渭川,白鸥飞尽水连天。

僧归红叶林间寺,人唤斜阳渡口船。

③④表里山河犹往昔,变迁朝市已多年。

渔翁看破兴亡事,独坐秋风钓石边。

【注】①马中锡:成化己未年进士,屡次得罪权贵被革职。

②渭川:即渭河。

③表里山河:指有山河作为屏障,地势非常险要。

④变迁朝市:指秦、汉、北朝、隋、唐等朝代都以此为京城,而今已成历史陈迹。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有什么特点?结合第三联内容,简析?渔翁?看破的?兴亡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名氏诗鉴赏—水调歌
水调歌
无名氏
平沙落日大荒西,
陇上明星高复低。

孤山几处看烽火,
壮士连营候鼓鼙。

太上隐者诗鉴赏
这首诗,《乐府诗集》收入卷七十九,作《近代曲辞》;《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八作《乐府辞》;《全唐诗》卷二十七作《杂曲歌辞》,都未著作者姓名。

“水调歌”,古代乐曲名。

《全唐诗》题下注:“水调,商调曲也。

唐曲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

”本篇即歌的第一叠。

它是按照“水调歌”的曲谱填写的歌词,因此在声韵上不大符合一般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律。

这首诗描写了驻守在西域边境荒野上的连营军士,闻警候令特征的情景。

诗的首二句,就黄昏至星夜军营极目所见落笔,起得平缓。

“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芜,描绘出落日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慢慢西沉的景象。

“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接写夜景。

日落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

“高复低”三字,又状出星空夜转的景象,说明时间在缓移,静夜在加深。

诗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在时间进程上和诗的结构、语势上,都给人一种悠缓的感觉,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读者逐步进入诗人在这两句诗所极力表现的静谧境界。

第三句陡转,点出军情。

古代边防地带,隔一段距离就于高处设一烽火台,贮狼粪于其上,一旦发现敌情,则燃火示警。

“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见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

烽火起于幽深的静夜,划破沉寂的夜空,已使人触目而心惊。

又曰“孤山几处”,则又见警报由远及近向军营飞速递传而来。

极力写出军情的紧迫,一下子扣紧读者的心弦。

这一句在结构、语势上,以及它所描述的事件,都恰好与前二句相反,给人以一种突兀、紧急之感。

同时,由于前二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兀、危迫与紧张。

故前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收取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本句的绝好衬垫。

第四句接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

安扎在原野上的座座军营,连成一片,故曰“连营”,关顾首句“大荒”,也点出军势之盛。

警报传来,连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准备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

“壮士连营候鼓鼙”,“候”字下得极妙。

有的选本改“候”为“听”,不仅没有可靠的版本依据,而且使韵味顿损。

“候”者,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则连营将士行动之神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可见;“听”却不同了,闻令而未动,则行动之迟缓、军容之涣散可知。

第三句极写军情的紧急,造成紧张危迫的气氛,又正好是本句所叙写的情事的绝好衬垫,表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从容以待敌的气概和风度。

这首诗全以纯客观的笔调写景叙事,不带有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但是由于它采用层层渲染烘托衬垫的艺术手法,造成环境气氛上的有张有弛,再配以结构、语势上的起伏跌宕,扣人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